最新内科学第八版教学大纲
内科学教学大纲

内科学教学大纲
一、病例分析
1. 了解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 分析病例背后的病理生理机制
3. 提供实际病例模拟训练机会,培养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专科知识
1. 掌握心血管、呼吸、内分泌、消化等系统疾病的基本知识
2. 学习专科相关检查、诊断和治疗技术
3. 深入了解各种常见内科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方法
三、实验技能
1. 学习临床医学实验室技术,如血液、尿液、影像学等检查手段
2. 掌握基本内科检查方法,如听诊、触诊、压痛点等
3. 提高分析实验结果和临床资料的能力
四、诊断能力
1. 培养对内科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2. 学习临床推理和病情评估,制定合理诊疗方案
3. 提高处理医学伦理和法律问题的意识
五、教学方法
1. 采用案例教学、实践操作等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组织专家讲座和学术讨论,拓展学生学科领域的视野
3.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知识的快速掌握和灵活运用
六、教学内容
1. 内科学基本原理、临床疾病分类和诊断标准
2. 内科疾病诊疗常规和技术要点
3. 内科学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
七、评估方式
1. 期中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内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病例分析、课堂讨论和医学文献阅读,评价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
3. 实践操作、技术考核和综合能力测试,评估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以上是内科学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有效指导教学,并培养优秀的内科医学人才。
内科学教学大纲Microsoft Word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内科学》二、课程性质: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学科。
由于其涉及面广、整体性强,与基础各学科及临床各科关系密切,所阐述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普遍意义,因而是临床各科的基础。
1、研读对象:本课程的主要研读对象专科临床专业学生。
2、课程特点: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实践依据。
培养学生的高尚医德,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
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内科学应以基础医学和诊断学为基础,在复习、巩固解剖、生理、病理和诊断学等课程的同时,学习这门新课程。
在学习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强三基训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临床实践,提高对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治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或了解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实践依据。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为适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为适应21世纪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本着淡化学科界限、强调人体整体意识的原则,本着"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岗位"的原则,本课程在相关内容上相互融合与渗透,充分体现“内科”的特点。
《内科学》是一门临床专业课。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临床医学是认识和防治疾病、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科学。
内科学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其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五、课程总学时:本课程安排在第二学年,内科学课堂讲授60学时,临床见习4学时,总计64学时。
六、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1、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1、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特点。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1.呼吸系统疾病(1)总论:熟悉呼吸系统的防御解剖功能特点,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近代诊断方法。
(2)上呼吸道感染:熟悉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和治疗,了解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因。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定义、临床表现、实验室及特殊检查和诊断标准。
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机体与外界因素对发病的关系及病理变化特征。
明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常见多发病,发病率高,并发症严重,危害性大,必须积极防治。
(4)肺动脉高压与肺原性心脏病:掌握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缓解期及急性加重期临床表现的特点及诊断方法。
掌握慢性肺心病呼吸功能不全与心功能不全的处理要点,本病缓解期防治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
了解慢性肺心病时“肺动脉高压”的发病原理、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的原理。
了解本病是以肺功不全为基本矛盾的全身病变,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了解本病的预防措施。
(5)肺栓塞:掌握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熟悉肺栓塞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了解肺栓塞的病理和病理生理。
(6)支气管哮喘:熟悉本病的发病机理,其发作与炎症因素、神经因素及某些诱发因素的关系。
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类型、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发症等。
合理应用平喘药物,尤其是抗炎药物和β2受体兴奋剂。
掌握重度哮喘的处理。
(7)支气管扩张症:熟悉支气管扩张症发病机制、病理类型。
掌握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原则。
(8)呼吸衰竭:掌握呼吸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改变。
掌握呼吸衰竭时的血气分析改变、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的意义。
掌握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9)肺炎:掌握肺炎球菌肺炎的病理及临床表现,社区获得性肺炎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定义。
熟悉葡萄球菌肺炎、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和支原体肺炎的病理、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
(10)肺脓肿:掌握肺脓肿的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熟悉肺脓肿的病因、发病机理和鉴别诊断,了解肺脓肿外科治疗的适应症及预后和预防。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开课教研室:内科学开课院(部):临床医学院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开课学期:第七学期、第八学期学分: 10.5 总学时: 192 理论学时: 104 实验(见习)学时: 88 课外学时: 0开课对象:临床医学教材:内科学,葛均波、徐永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第8版参考资料:【1】内科学,陆再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2】内科学,叶任高、陆再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6版【3】实用内科学,陈灏珠、林果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14版【4】内科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刘文励、叙永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2版一、课程目标及基本要求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与外科学一起并称为临床医学的两大支柱学科,是临床医学各专业的基础学科,其内容在临床医学理论和实践中有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其他临床学科的重要基础。
内科学涉及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血液系统、内分泌及代谢、风湿等常见疾病以及理化因素所致的疾病。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高等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各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必须精读的课程。
《内科学》的任务和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防治的理论知识及技能。
临床医学的共性诊断与治疗思维,集中表达在内科学中;且在临床实践中,内科疾病也最为常见,因此学好内科学不仅为从事临床内科工作奠定基础,并为学习其他临床各科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和规范的工作程序。
《内科学》课程分为理论学习和毕业实习两个阶段。
理论学习包括课堂讲课和与其相结合的临床见习。
毕业实习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临床诊疗实践,将理论用于临床实践,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并从临床实践中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掌握理论基础知识,还应努力提高医生的职业素质,培养高尚的医德,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
第八版教学大纲

第二十六章乳房疾病(6学时,理论4学时、课间见习2学时)【目的要求】了解乳房的局部解剖及淋巴引流途径;掌握乳房的正确检查方法;熟悉急性乳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和防治原则;了解乳腺囊性增生病,乳房纤维瘤、乳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表现;掌握乳腺癌的临床表现;转移途径,早期诊断及治疗手段。
【讲授要点】重点:乳房的正确检查方法;急性乳腺炎的病因及预防;乳腺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难点:常见乳房肿块的鉴别诊断。
【讲授内容】第一节:解剖生理概要第二节:乳房检查第三节:多乳头、多乳房畸形第四节:急性乳腺炎第五节:乳腺囊性增生病第六节:乳房肿瘤第七节:男性乳房肥大症第三十五章腹外疝(5学时,理论4学时、课间见习1学时)【目的要求】熟悉腹股沟区的局部解剖和腹外疝的病理解剖;熟悉腹外疝的概念,病因与临床类型;了解腹疝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掌握腹股沟斜疝与直疝,股疝的鉴别要点;了解腹股沟疝手术修补的基本原则和各种术式的适应症;掌握嵌顿疝和绞窄疝的处理原则;了解股疝,其他腹外疝的临床表现和手术修补原则。
【讲授要点】重点:斜疝与直疝鉴别要点,手术修补的基本原则和多种术式的适应症。
难点:嵌顿性和绞窄性疝的处理原则。
【讲授内容】第一节:概论第二节:腹股沟疝第三节:股疝第四节:其他腹外疝第三十六章腹部损伤(5学时,理论4学时、课间见习1学时)【目的要求】熟悉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特点;熟悉其诊断步骤;掌握其急救和治疗原则;了解外伤性肝、脾、肠破裂的鉴别诊断和胰腺损伤诊断要点。
【讲授要点】重点: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特点,急救和治疗原则难点:外伤性肝、脾、肠破裂的诊断【讲授内容】第一节:概论第二节:常见内脏损伤的特征和处理第三十七章急性化脓性腹膜炎(3学时,理论2学时、课间见习1学时)【目的要求】了解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病因、分类;了解其病理生理;掌握其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了解原发性腹膜炎、腹腔脓肿的病因及诊断。
【讲授要点】13重点: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腹腔脓肿临床特点。
内科学教学大纲

内科学教学大纲一、概述内科学作为医学的重要学科,旨在培养医学生内科学知识和临床技能,以便他们能够全面有效地进行内科诊疗工作。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内科学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提供指导,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连贯性。
二、课程目标1. 系统了解内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知识。
2. 掌握内科学的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法。
3. 培养内科学专业技能,如临床技能、沟通技巧等。
4. 培养内科学的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能力。
5. 培养内科学的科研素养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内科学基础知识1.1 内科学的定义、分类与发展历程1.2 内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1.3 内科学的基本原理与理论1.4 内科学的专业术语和表达规范2. 常见疾病的诊疗与管理2.1 肾脏疾病2.1.1 急慢性肾炎的诊断和治疗 2.1.2 尿毒症的诊断和治疗2.2 心血管疾病2.2.1 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2.2.2 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2.3 消化系统疾病2.3.1 胃溃疡的诊断和治疗2.3.2 肝炎的诊断和治疗3. 内科学临床技能3.1 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3.2 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4. 内科学科研与实践4.1 临床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4.2 学术写作与发表五、教学方法1. 授课讲授2. 病例讨论3. 视频教学4. 临床实习5. 科研项目六、教材与参考书目1. 主教材:《内科学教程》2. 参考书目:- 《内科学概论》- 《内科学临床指南》- 《内科学临床技能》七、考核方式1. 学期考试:笔试和临床操作考核2. 实习考核3. 学术论文评定八、教学进度安排根据课程要求和教学时间的安排,制定具体的教学进度计划,并根据教学进度进行调整和评估,确保内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九、总结内科学教学大纲的制定旨在为内科学课程的教学提供指导,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与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临床水平和综合素质。
同时,通过严格的考核和评价方式,确保学生真正掌握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内科学专科教学大纲(新编)

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内科学》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16231013 16231014(二)课程英文名称:Medicine(三)开课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学生(四)课程性质:内科学是对医学科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临床医学学科。
它是一门涉及面广和整体性强的学科。
它即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基础医学学科密切相关。
它既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学科、又与它们存在密切的关系。
(五)教学目的:《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课程,所阐述的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普遍意义,是学习和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实践依据。
培养学生的高尚医德,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六)教学内容:1、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特点。
2、内科学的范围和内容。
3、学好内科学的方法。
4、内科疾病的诊断。
5、内科学的新近展。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学时数:126 学时分数: 7学分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
在种种历练之后,他们可以学会如何独立处理问题;如何调节情绪与心境,直面挫折,抵御压力;如何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去应对每一次挑战。
往往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与自信,独立性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都比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
在种种历练之后,他们可以学会如何独立处理问题;如何调节情绪与心境,直面挫折,抵御压力;如何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去应对每一次挑战。
往往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与自信,独立性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都比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八)教学方式:以传统板书+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学生自学、讨论的方式进行。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第八版内科学教案

第八版内科学教案一、课程背景本教案是针对第八版内科学中的泌尿系统章节,重点讲解狼疮性肾炎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等内容。
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常见于年轻女性,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对患者的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有严重影响。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掌握狼疮性肾炎的基本知识和诊疗原则,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狼疮性肾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技能目标:掌握狼疮性肾炎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患者的关爱和同情心,提高医疗团队的职业素养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内容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与病程3.诊断与鉴别诊断4.治疗原则与方法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通过讲解PPT和示意图,详细讲解狼疮性肾炎的基本知识和诊疗原则。
2.病例分析:选取真实的病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加深对疾病的理解和实际应用。
3.讨论互动:设置讨论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并积极参与,促进学生的思考和研究。
五、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引起学生对狼疮性肾炎的兴趣。
2.知识传授:讲解狼疮性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3.病例分析:选取一例狼疮性肾炎的病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提供诊断和治疗方案。
4.讨论互动:根据病例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5.知识总结:总结狼疮性肾炎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强调团队合作和患者关怀的重要性。
6.图片展示:展示相关疾病的照片和示意图,加深学生对疾病的印象和理解。
7.教学反馈: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六、教学评估1.口头提问:针对课堂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病例分析:通过学生对狼疮性肾炎病例的分析,评估其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3.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环节的表现,评估其批判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PPT:包括狼疮性肾炎的基本知识和相关图片。
2.病例材料:真实且典型的病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科学》教学大纲(INTERNAL MEDICINE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17110042 课程总学时178(理论总学时98/实践总学时80)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4/4 学分8.5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眼视光、影像专业通过理论授课与临床见习,使学生比较系统掌握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内科常见的危重病症的抢救知识与技能,学会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内科学在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范围广,专业多,它不仅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而且与许多医学基础和临床学科有密切关系。
内科学的教学对于培养有科学创新精神的优秀临床医学生具有普遍性意义。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推荐教材内科学(第8版)葛均波徐永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参考书实用内科学(第14版)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年Cecil Textbook of Medicine 23rd Edition Goldman 等主编美国Saunders 公司2007 年Davidson'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Medicine 20th edition Nicholas 等主编Churchill Livingstone Elsevier 2006 年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考核采用闭卷笔试。
建立了完备的试题库,理论考试主观题和客观题的比例适当。
主观题分名词解释和问答题两种,注重内科学临床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选择题由试题库筛选,以临床病例分析为主,注重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见习带教内容以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为主。
指导学生复习理论知识,以病例为中心,选择典型的病人,演示并指导学生如何正确的查体、问诊、收集临床资料、诊断治疗等,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一)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以及常见的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
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进展。
第三章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定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肺功能);诊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定义。
(二)熟悉: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和临床表现。
COP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并发症;严重程度评估。
稳定期COPD^ AECOP的治疗。
(三)了解:COPD勺病理改变;预防。
二. 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COPD勺定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肺功能);诊断。
AECOPD定义。
(二) 一般介绍 :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临床表现;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理;鉴别诊断和治疗。
COPD 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生理;病理改变;并发症;严重程度评估;预防;鉴别诊断。
稳定期 COPD和AECOPD 勺治疗。
三 . 思考题1、 COPDF 定义及严重程度评估。
2、 COPD 勺肺功能检查的特点及意义。
第四章 支气管哮喘一、目的与要求(一) 掌握:病理;治疗(免疫疗法) ;教育;管理和预后。
三 . 思考题1、 哮喘和不典型哮喘的定义。
2、 哮喘的诊断标准。
3、 哮喘治疗常用的药物分类及代表药物。
哮喘的定义;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呼吸功能检查) 及其作用)。
(二) 熟悉: 哮喘的并发症;鉴别诊断;治疗(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三) 了解:哮喘的流行病学;病因与发病机制;病理;治疗(免疫疗法)二、教学内容(一) 重点讲解:哮喘的定义;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其他检查(呼吸功能检查) 及其作用)。
(二) 一般介绍:;诊断;药物治疗(药物种类;教育;管理和预后。
;诊断;药物治疗(药物种类;流行病学;病因与发病机制;第六章肺部感染性疾病、目的与要求(一)掌握:1. 社区获得性肺炎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定义;诊断标准;常见致病菌。
2. 重症肺炎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3. 常见细菌性肺炎的病原菌;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典型的影像学表现。
(二)熟悉:1. 肺炎病原学标本的采集方法及其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2. 肺炎的诊断程序。
4. 常见病原菌肺炎的临床特点与抗生素合理应用。
5. 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特点。
(三)了解:真菌性肺炎;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1. 社区获得性肺炎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定义;诊断标准;常见致病菌。
2. 重症肺炎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3. 常见细菌性肺炎的病原菌;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典型的影像学表现。
(二)一般介绍:1. 肺炎病原学标本的采集方法及其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2. 肺炎的诊断程序。
3. 肺炎链球菌肺炎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实验室检查特点。
4. 常见病原菌肺炎的临床特点与抗生素合理应用5. 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肺孢子菌肺炎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三. 思考题1、肺炎诊断的程序。
2、肺炎的环境分类及定义,诊断标准。
3、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4、MDR,PDR勺定义第五章支气管扩张症一.目勺与要求(一)掌握:支气管扩张症勺临床表现;诊断。
(二)熟悉:支气管扩张症勺鉴别诊断;治疗。
(三)了解:支气管扩张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
二. 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表现;诊断。
(二)一般介绍:支气管扩张症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支气管扩张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病理。
三. 思考题1、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第七章肺结核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肺结核的诊断(方法和程序、分类标准和诊断要点、记录方式)。
结核病的化学治疗(化学治疗的原则、化学治疗的主要作用)。
(二)熟悉:结核病在人群中的传播;病理学;临床表现;结核病的化学治疗(常用抗结核药物、耐药肺结核(定义));其他治疗(对症治疗、咯血处理)。
(三)了解:流行病学;结核分枝杆菌;结核病的发生与发展;鉴别诊断;结核病的化学治疗(化学治疗的生物学机制、统一标准化学治疗方案);其他治疗(激素、外科手术治疗)。
肺结核与相关疾病;结核病控制策略与措施。
MDR-TB,XDR-TB。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肺结核的诊断(方法和程序、分类标准和诊断要点、记录方式);结核病的化学治疗(化学治疗的原则、化学治疗的主要作用)。
(二)一般介绍: 结核病在人群中的传播;病理学;临床表现;结核病的化学治疗(常用抗结核药物、耐药肺结核(定义));其他治疗(对症治疗、咯血处理)。
流行病学;结核分枝杆菌;结核病的发生与发展;鉴别诊断;结核病的化学治疗(化学治疗的生物学机制、统一标准化学治疗方案);其他治疗(激素、外科手术治疗)。
肺结核与相关疾病;结核病控制策略与措施。
三 . 思考题1、继发性肺结核的诊断要点。
2、结核病的分类。
2、肺结核化学治疗的原则和主要作用。
3、 MDR-TB 定义。
4、 DOTS 的含义。
第十一章 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第三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一、 目的与要求(一) 掌握:肺动脉高压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定义。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 检查( X 线检查、心电图) 。
(二) 熟悉: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发病机制: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肺性脑病、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
(二) 了解: 肺动脉高压的分类。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心超、血气、 别诊断;并发症(心律失常、休克) ;治疗;预后;预防。
二、 教学内容(一) 重点讲解: 肺动脉高压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定义。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 检查( X 线检查、心电图) 。
(二) 一般介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发病机制: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肺性脑病、 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流行病学; 血气、血液) ;鉴别诊断;并发症(心律失常、休克) ;治疗;预后;预 三 . 思考题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及实验室检查。
第十章 肺血栓栓塞症一、目的与要求(一) 掌握:肺血栓栓塞症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
(二) 熟悉:实验室检查和其他 ;诊断;并发症血液) ;鉴实验室检查和其他 ;诊断;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 (心超、肺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临床分型;治疗方案(抗凝治疗)。
(三)了解:肺血栓栓塞症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鉴别诊断;治疗方案(溶栓治疗);预防。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肺血栓栓塞症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
(二)一般介绍:肺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临床分型;治疗方案(抗凝治疗)。
肺血栓栓塞症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鉴别诊断;治疗方案(溶栓治疗);预防。
三. 思考题1、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程序。
第九章间质性肺病自学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间质性肺病的诊断。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诊断标准。
结节病病理;临床表现;诊断。
(二)熟悉:间质性肺病分类;诊断方法及流程。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X 线、肺功能);诊断标准;治疗。
结节病的实验室检查(X 线检查);鉴别诊断。
(三)了解:间质性肺病的发病机制。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病理分类。
其他间质性肺病(肺泡蛋白沉积症、其他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
结节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治疗;预后。
二.思考题1、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诊断标准。
2、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影像学和肺功能改变。
3、结节病的临床表现。
第十二章胸膜疾病一.目的与要求(一)掌握:胸腔积液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气胸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排气疗法)。
(二)熟悉:胸腔积液的常见病因和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诊断性胸腔穿刺和胸水检查);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类肺炎性胸腔积液和脓胸)。
气胸的类型;鉴别诊断;并发症。
(三)了解:胸腔积液的胸水循环机制;实验检查和特殊检查(X 线检查、超声检查、胸膜活检、胸腔镜或开胸活检);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气胸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治疗(保守治疗、化学性胸膜固定术、手术治疗、并发症及处理)。
二、教学内容(一)重点讲解:胸腔积液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气胸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排气疗法)。
(二)一般介绍:胸腔积液的常见病因和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诊断性胸腔穿刺和胸水检查);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类肺炎性胸腔积液和脓胸)。
气胸的类型;鉴别诊断;并发症。
胸腔积液的胸水循环机制;实验检查和特殊检查(X 线检查、超声检查、胸膜活检、胸腔镜或开胸活检);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类肺炎性胸腔积液和脓胸、恶性胸腔积液)。
气胸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治疗(保守治疗、化学性胸膜固定术、手术治疗、并发症及处理)。
三. 思考题1、胸腔积液渗漏性的鉴别诊断。
2、胸腔积液的病因。
3、胸膜反应的表现及处理。
4、结核性胸膜炎的抽液治疗的原则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