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医学 中医内科学说课稿

合集下载

中医学中医内科学教学设计

中医学中医内科学教学设计
中医内科学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内科疾 病的病因、病机、证候、诊断、 治疗及预防保健的一门临床学科 。
教学目标与要求
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中医思维和 方法进行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熟悉内科常见疾病的中医证候特点和辨证论治规律,了解内科疑难病症的 中医诊疗思路和方法。
03
中医诊断学基础,包括望、闻、问、切四 诊的方法和技巧。
04
中药学基础知识,包括中药的性能、配伍 禁忌、用法用量等。
常见病症辨证论治方法
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 系统疾病的辨证论治。
心悸、失眠、头痛等神经 系统疾病的辨证论治。
胃痛、腹泻、便秘等消化 系统疾病的辨证论治。
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 病的中医调理方法。
反馈机制建立及持续改进方向
反馈机制
建立有效的学生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对 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持续改进方向
根据反馈结果和教学效果,不断调整和优化 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
THANKS
感谢观看
《中医临床学》系列教材
该系列教材包括中医内、外、妇、儿等各科,内容详实、贴近临床。其中,中 医内科学部分对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讲解。
辅助参考资料介绍
《中医内科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
该书是《中医内科学》规划教材的配套辅导资料,提供了大量的习题和案例分析 ,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解决策略
采用案例教学、PBL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加强实践教 学环节,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方 式和自主学习能力。
03
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应用

五年制(中医学)中医内科学(上)讲课讲稿

五年制(中医学)中医内科学(上)讲课讲稿

五年制(中医学)中医内科学(上)《中医内科学(上)》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Internal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课程编码:1050101A学时与学分:3学分/90学时先修课程:适用专业(方向):五年制(中医)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研究人体内脏疾病,采用中医药治疗方法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

它以中医学前期各门课程为基础,阐述内科所属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系统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因而也是临床其他各科的基础,在中医专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必须学好的一门临床主课。

本课程内容主要介绍内科疾病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常见病证的基本知识及辨证论治规律。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系统掌握中医内科常见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处方用药等内容,以及了解部分疑难危重病证的治疗法则。

二、基本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上篇总论第一章导言目的要求【熟悉】中医内科学术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了解】中医内科疾病分类、命名及其特点。

教学内容1、中医内科学术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2、中医内科疾病分类、命名及其特点。

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

第二章中医内科疾病辩证论治纲要自学第一节中医内科疾病辨治原则目的要求【掌握】中医内科疾病总的辨证和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1、辨证原则:全面分析病情、掌握病证病机特点、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2、治疗原则:调节整体平衡、审证求机论治、明辨标本缓急、把握动态变化、顺应异法方宜、据证因势利导、先期治疗未病、重视调摄互利。

教学方式以自学为主。

第二节外感六淫病证辨治概要目的要求【熟悉】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的病证特点及治法方药。

教学内容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的病证特点及治法方药。

教学方式以自学为主。

第三节内生五气病证辨治概要自学目的要求【熟悉】内生五气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的病证特点及治法方药。

教学内容内生五气内风、内寒、内湿、内燥、内火的病证特点及治法方药。

中医内科学 教案(一)

中医内科学 教案(一)

中医内科学教案(一)中医内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中医内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常见病症分类和诊断方法•熟悉中医内科学的常用治疗方法和药物•培养学生的中医内科学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二、教学内容1.中医内科学概述–中医内科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中医内科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中医内科学的常见病症分类–中医内科学病症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常见病症的分类和典型病例分析3.中医内科学的诊断方法–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技巧–中医内科学常见病的诊断流程和注意事项4.中医内科学的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针灸、推拿、气功等辅助疗法的应用–膳食调理、运动疗法等非药物治疗措施的介绍5.中医内科学常用药物–中药的分类和药性特点–中医内科常用药物的临床应用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列举典型的病例进行讲解和分析•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中医内科学的相关知识和实践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临床演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指导学生进行相关文献的查找和分析,拓宽知识边界四、教学评价•平时成绩:出勤情况、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表现等•期中考试: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中医内科学的理论掌握程度•期末考试:开卷考试,测试学生对中医内科学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学期论文:要求学生选取一个中医内科学相关的课题进行论文写作,注重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文献查找分析能力五、教学参考资料•教材:《中医内科学教程》•参考书:《中医内科诊疗学》、《临床中医内科学》•文献:相关中医内科学研究论文和临床案例分析稿件六、教学安排课时内容1 中医内科学概述2 中医内科学的常见病症分类3 中医内科学的诊断方法4 中医内科学的治疗方法5 中医内科学常用药物6 学生讨论和案例分析7 学生讨论和案例分析8 学生小组演练和实践操作9 学生小组演练和实践操作10 期中考试11 多媒体展示和学生互动12 学生讨论和案例分析13 学生讨论和案例分析14 学生小组演练和实践操作15 学生小组演练和实践操作16 学生论文答辩和展示17 复习和总结课时内容18 期末考试七、教学辅助资源•多媒体投影仪•实验器材及模型•计算机和网络•教学录音、录像设备以上是一份中医内科学教案,旨在帮助教师合理安排中医内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医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经典的中医内科学(共5篇)

经典的中医内科学(共5篇)

经典的中医内科学(共5篇)第一篇:经典的中医内科学《经典的中医内科学》歌诀(精编),赶快收藏!1、感冒感冒四时风邪袭,咳嗽头疼流鼻涕,恶寒发热身不适,解达法由表实立,荆防银翘香薷饮,风寒风热暑湿岐,尚有气虚参苏施,加减葳蕤滋阴虚。

2、咳嗽咳为肺病气上逆,外感内伤两大纲,风寒三拗止嗽用,热菊燥杏俱有桑,二陈三子法中土,内伤痰热清金方,肝火泻白黛蛤合,肺亏沙参麦冬尝。

3、肺痿肺痿病属慢虚疴,主症咳吐浊涎沫,痿如草木萎不荣,日炽霜杀叶萎弱,肺中津气失濡养,虚冷较少虚火多,滋阴润肺麦门施,草姜姜草虚寒卓。

4、肺痈肺叶生疮成脓疡,风热痰火瘀毒伤,咯吐腥臭脓血痰,邪盛正实辨证纲。

初期清解银翘良,成痈如金苇茎汤,溃脓加味桔梗施,恢复沙参桔梗匡。

5、哮证哮证发作痰鸣喘,宿根新邪肺不宣, 邪实正虚辨标本,寒哮寒痰射麻专, 定喘汤方主热哮,缓解固本最相关, 肺脾肾虚有主次,玉屏六君肾气丸。

6、喘证喘分虚实肺肾关,张口抬肩鼻翼煽,风寒痰郁里热型,麻黄桑白麻石甘,痰浊二陈三子合,肺气郁闭五磨专,生脉补肺肺金虚,肾虚肾气参蛤散。

7、肺胀肺气胀满多老年,喘咳上气病缠绵,苏子三子六君子,痰浊壅肺应精选。

越婢桑白适痰热,痰蒙涤痰安宫丸,平喘补肺金水虚,水泛真武五苓散。

8、肺痨肺痨正虚瘵虫罹,性属传染慢虚疾,咳嗽咯血形羸弱,潮热盗汗特征具,月华丸治肺阴虚,百合秦艽火旺亟, 保真汤主气阴耗,阴阳补天大造需。

9、痰饮痰饮总括痰饮确缘水内停,医圣金匮论最精,痰悬溢支宜温化,阴盛阳虚标本明。

痰饮饮留胃肠名痰饮,苓桂术甘半夏斟,甘遂半夏或己椒,虚实主次应细分。

悬饮邪犯胸肺柴枳长,若停胸胁十枣良,络气不和香附使,阴虚内热沙麦尝.溢饮淫溢肢体溢饮名,发表化饮症能平,小青龙汤加减用,肺脾水气定可清。

支饮支饮触发为邪实,寒邪伏肺青龙施,苓桂术甘或肾气,缓解脾肾阳虚时。

10、自汗盗汗古云盗汗多阴虚,自汗阳羸卫外疏, 肺卫不固玉屏风,营卫不和桂枝主,阴阳失调液外泄,互根当究五车书。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2)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2)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12)教研室主任:授课人:讲课对象: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日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13)教研室主任:授课人:讲课对象: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日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14)教研室主任:授课人:讲课对象: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日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15)教研室主任:授课人:讲课对象: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日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16) 教研室主任: 授 课 人: 讲课对象: 院(部) 年级 专业 班
年 月 日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17)教研室主任:授课人:讲课对象: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18) 教研室主任: 授 课 人: 讲课对象: 院(部) 年级 专业
班 年 月 日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19) 教研室主任: 授 课 人: 讲课对象: 院(部) 年级 专业 班 年
月 日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20) 教研室主任: 授 课 人: 讲课对象: 院(部) 年级 专业 班 年
月 日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21) 教研室主任: 授 课 人:
讲课对象: 院(部) 年级 专业 班 年
月 日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22)教研室主任:授课人:讲课对象: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日。

中医内科学教学教案

中医内科学教学教案

中医内科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安徽中医学院课堂教学教案。

中医内科学讲稿

中医内科学讲稿

中医内科学讲稿
一、中医内科学概述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体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预防、康复等。

中医内科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是中医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病因与病机
病因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包括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等因素。

病机则是指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制,包括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等方面。

了解病因与病机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三、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内科学的核心,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等表现,运用中医理论进行分析和判断,得出证候诊断,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辨证论治要求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了解,综合分析,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四、治疗原则与方法
中医内科学的治疗原则是以辨证论治为基础,以整体观念为指导,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

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饮食调理等。

中药治疗是中医内科学的重要手段,针灸推拿对于缓解症状、调理身体也有很好的效果。

同时,饮食调理也是中医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合理的饮食可以调理身体,增强抵抗力。

五、预防与康复
预防和康复是中医内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防主要是通过调理生活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康复则是通过中医的治疗手段,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六、总结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

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于提高临床医学水平,保障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内科学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一、教案名称:中医内科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中医内科学的基本概念、研究范围和特点。

2. 掌握中医内科学的诊断方法和发展简史。

3. 理解中医内科学与现代医学内科学的关系。

【教学内容】1. 中医内科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2. 中医内科学的诊断方法:望、闻、问、切。

3. 中医内科学的发展简史。

4. 中医内科学与现代医学内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医内科学的基本概念、研究范围和特点。

2. 讨论法:探讨中医内科学与现代医学内科学的关系。

【教学时间】2学时【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中医内科学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二、教案名称:中医内科疾病的基本病因病机【教学目标】1. 掌握中医内科疾病的基本病因。

2. 理解中医内科疾病的病机变化。

3. 学会运用病因病机分析疾病。

【教学内容】1. 中医内科疾病的基本病因:六淫、七情、饮食、劳倦、外伤等。

2. 中医内科疾病的病机变化:实证、虚证、寒证、热证、湿证等。

3. 病因病机分析实例。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医内科疾病的基本病因和病机变化。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病例的病因病机。

【教学时间】2学时【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中医内科疾病基本病因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一个具体病例的病因病机。

三、教案名称:中医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教学目标】1. 掌握中医内科疾病的诊断方法。

2. 了解中医内科疾病治疗原则。

3. 学会运用中医治疗方法治疗内科疾病。

【教学内容】1. 中医内科疾病的诊断方法:望、闻、问、切。

2. 中医内科疾病治疗原则:辨证论治、标本兼顾、调整阴阳等。

3. 中医治疗方法:中药、针灸、推拿、拔罐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医内科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2. 实践操作法:演示中医治疗方法。

【教学时间】2学时【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中医内科疾病诊断方法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分析一个具体病例的治疗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内科学说课
韩华刚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大家好!我是中医内科教研室的韩华刚,我今天说课的课程是《中医内科学》。

我将从课程设置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资源教学考核教学效果课程特色七个方面向大家汇报:
我首先介绍的是本课程基本信息中医内科学的授课对象为普通大专中医专业学生,课程开设时间第三学期,108个学时,前导课程有中基、中诊、中药、方剂等,后续课程为中妇、中儿、中外、综合实训、临床实习等。

中医大专学生高中毕业,本课程开设前学完中医基础课,其学习中医内科学的优势有1、专业思想明确2、具备基础知识3、接受能力较强;劣势1、缺乏临床经历2、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差3、身心皆未成熟
下面了解一下本课程性质与定位
中医内科学是一门临床专业核心课;在中医临床思维方式的形成和临床技能的培养中占有决定性的地位;是中医其他临床各科的基础;代表着中医临床学科的发展水平和方向。

我们根据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确定了《中医内科学》课程的培养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内科常见病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熟悉中医内科的临床思维及实际操作程序。

培养优秀的中医毕业生。

2能力目标
能运用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对内科常见病进行辨证论治,并取得良好临床疗效;培养合格中医医生。

3素质目标
培养不断进取、刻苦学习的精神;养成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建立人为本,关爱生命的行为意识。

培养德艺双馨的医学人才。

下面说课程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上遵循三个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课程设计服务于专业能力培养
从课程教学思路来说考虑三个方面
以临床工作思维作为教学载体,遵循临床流程
让学生模拟临床中不同角色”分别进行能力培养;
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依据主要考虑四个方面因素
1根据《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要求选取。

2 突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
3与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规定的病证一致。

4与农村基层和城镇社区中中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一致。

教学安排是课程教学设计的重点
首先看一下本课程教学模块:分为基础理论模块、实训模块、临床见习模块、毕业实习模块
这些模块中的理论学习在课堂上完成,实训内容在实训室完成,疾病的诊断
和治疗通过实习、见习在医院内完成
具体安排如下
中医内科学的教学重点有:病证定义、病机要点、诊断要点、辨证要点分型施治。

让学生理解掌握这些重点内容主要通过优选的合理教学方法来实现,优选的教学方法有:目标教学法病例分析式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床边式教学法,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这几种教学方法在本课程中的运用:目标教学法病例分析式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床边式教学法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主要集中在: 分型论治及加减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和建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三个方面
对于难点内容我们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手段解决问题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板书与多媒体课件、教师博客、QQ等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达成理论学习目标。

模拟操作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通过模拟训练,相互扮演医生和患者进行实际操作与临床见习、实习相结合,完成由理论到临床的转换。

临床实习与毕业实习相结合: 通过毕业实习,完成最终的由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换。

下面我将通过《胸痹》教学安排展示我的教学实施
现在展示的是教学目标和课时安排、教法设计、学法设计等
本次课的学情: 学生中医基础知识储备达到一定水平;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强烈的独立处理患者的愿望。

教学过程是教学实施的重点:我将选用图片,情境导入,临床中许多患者
说心痛实际是胃痛,让学生互动,产生共鸣,
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讨论胸痹病位,引导学生进入本次课的学习;
明确本次课的任务,引入学习内容让学生了解到胸痹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学生明白本次课的重要性;
解决本次课的重难点需要基础知识的支撑,我将要求学生复习与本次课关系最密切的基础知识:心系病症的核心病机,为后面的课程讲解做铺垫;
理论知识讲解过程中我用“双核心讲解法”精简教材内容,使知识系统化,重点内容突出,并用精美的课件展示授课过程;
对于本次课重点内容病因病机,我将让学生在掌握心系核心病机基础上,运用古代哲学思维去理解和掌握,对于分型施治我将采用“病案化六步讲解法”法课堂讲解,
在后期的实习、见习中运用床边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让学生自主学习互动讨论解决理论教学中不能完全解决的疑难;
最后我将联系临床,总结升华本次课内容,并作适当拓展,实现本次课的理论与实践的无缝接轨;
检验本次课的教学效果:我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布置课堂作业
现在汇报的是教学资源,我将从一下七个方面展示本课程选用的教材为: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由肖振辉教授主编,该教材的特点:重点突出、专业性强、理论与临床联系紧密
中医内科学的理论教学全部在阶梯教室进行实现了多媒体教学
图书文献方面:我校主校区、东校区图书馆、馆藏丰富,可以完全满足中医内科教学需要
面对信息化浪潮,网络资源成为现代教学的一个有效组成部分和必要的补充,我校图书馆网站电子资源丰富,CNKI,维普,万方等数据库可供检索,成为中内教学的一个支撑点
实训和实习是医学院校教学理论走向临床的必经的之路,中医系校内实训平台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保证了实训开出率100%。

除了校内实训平台,我系部有32多所教学医院,可以完全满足我系学生的临床实践的需求
中医内科学的师资力量雄厚,在职称、学历、双师、年龄结构、研究方向上分布上合理,可以满足教学、科研、临床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中医内科学的课程考核主要考核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体通过过程评估终结评估、能力评估来评价:过程考核包括课堂提问、考勤等;终结考核主要通过闭卷考试形式实现;能力评估通过实训实习来完成
考核是手段,主要目的是督促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知识,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学习方法的指导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督促学生课前温习基础课程:课堂把握中医内科重难点知识:课后加强病案赏析和临床见习:学习过程中始终注意。

培养学生刻苦学习、严谨求实的作风:通过学习指导,在实现我们理论与临床的结合教学目标的同时,也为学生职业发展建立良好的素养
说完教学考核,我们说教学效果首先展示一下我们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效果评价方式包括:1专家、学生评教2教案评比3系部评价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包括1理论考试2能力评价3平时考核
中医内科学教学效果通过校内督导评价学生评价实习、工作单位评价
学生理论及技能考核来评估;中医内科学教学效果评价为优秀
最后说中医内科学课程特色
(一)课程创新方面:经过内科教学团队努力,在课程上我们形成以下特色:1突出中医临床思维与古代哲学思维相结合
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我们重视中医临床思维与古代哲学思维相结合,建立和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中医临床思维模式。

2以临床工作思维作为教学载体,着力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实现两个目标了: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教、学、做一体化
3重视知识网、知识链的归纳总结,、使知识公式化,实用化,适应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创新中医内科教学,中医内科学教学出现了可喜的成效
1、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2、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较以前牢固;
3、学生进入临床后,能较快适应临床工作。

(三)研究与探索
在教学团队努力下,中医内科学的教学形成了自己的独有特色和风格,今后我们将更加努力,展开研究和探索,打造中医内科学的学科品牌,我们的设想和努力方向如下: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我的汇报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