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昌县教育简介

合集下载

西部中小学教育发展的问题及对策——以甘肃宕昌为例

西部中小学教育发展的问题及对策——以甘肃宕昌为例

作者简 介: 张
静 (9 3)女 , 】 8 一, 天津北辰人 , 讲师
第 2 期
2 )教 育普 及 程 度

静: 西部 中小学教育发展 的问题及 对策
11 4
条线 , 使义务教 育经 费做 到 了准 确预 算 , 范管 理 , 理 使 规 合
用 , 出效 益 。 用
经过近 年来 大力 发 展 , 学 率情 况较 好 。20 入 0 9—2 1 00
截止 2 1 0 0年底宕 昌全县 现有各级 各类学 校 2 9所 , 3 其 中小学 2 1 , 1 所 九年制学校 1 6所 , 高级 中学 1所 . 职业 中专 1 所, 独立初 中 4 , 所 完全中学 3所 , 中及教师 进修学校 各 1 农 所, 县幼儿 园 1 。全县有公派教师 22 人 , 中小学 教师 所 32 其 15 人 , 2 9 学历合格 率 10 ; 中教 师 7 5人 , 历 合格 率 0% 初 5 学 9 . ; 中教师 2 2人 , 历合格 率 7 ; 儿园教师 2 72 高 8 学 8 幼 6 人 , 历合格率 1 0 学 0 %。在校学生 54 ,人 , 中小学 3 8 6 06 1 其 2 2 人, 初中 1 3 9人 , 中 4 1 23 高 4 6人 , 园( 幼 儿 8 3人 。全 在 班) 8 县生师 比小学 为 2. :, 中为 1. : , 中为 1. : , 611初 6 3I高 5 7 1幼 儿 园为 3 :。公派教师 中有 高级 职称 教师 4 41 5人 , 中级 职称 教 师 70人 。另外还有 4 7名代课教师和部分试教人员 。 6 3
和 3 02万 元 , 长 率 分 别 为 5 . 、6 2 和 2 . ; 39 增 7 2 1 . 7 4 教

幼儿园乡土资源教案.doc

幼儿园乡土资源教案.doc

幼儿园乡土资源教案篇一:挖掘乡土资源,促进幼儿园特色化发展挖掘乡土资源,促进幼儿园特色化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

而一些富有民间色彩的游戏、民谣、手工艺术都具有极为鲜明的地方特色,具有传递民族文化的功能,也是祖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一、创设乡土特色游戏环境,促进特色教育发展环境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无声的刺激,轻松和谐的环境能使幼儿产生愉快、振奋的情绪,形成愉悅、和谐、融洽的气氛,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活动的效率。

因此,我园着力打造乡土特色环境,突出亮点。

1. “特色编织”。

如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我们在大班创设了“编织区”。

教师利用一整堵墙展示了由家长和孩子亲手制作的各种各样的编织品,如热带鱼、小马驹、蝎蝎笼、各式手提包、各民族服装……可谓形象生动,活灵活现,让孩子们一进入班内便置身于编织的世界里。

我们还在“编织展”里展示了来自亲子活动中“我和爸妈来编织”的所有作品。

有用马莲编织的草鞋、有用玉米皮编织成的地垫、有用麦秸秆编织的宝塔、有用毛线编织的灯笼……一件件造型奇特的作品不仅给人们一种美的视觉享受,而且编织的材料更是让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何为“创意无限。

”2•我们在中班创设了“农家粘贴区”,教师和幼儿合作完成的一幅幅种子粘贴作品,精美而富有童趣,有用各种不同的豆子粘贴的我的家园、帆船远行、熊猫玩球……有用大米粘贴的金鱼嬉戏、小兔吃萝卜、小蝌蚪找妈妈……有用玉米杆截成的段粘贴的蝴蝶、小猫、梅花鹿、乌龟等,还有用树叶、葵花籽、南瓜籽、玉米粒等制作的各类粘贴画,材料多样,制作方法不一,激发孩子们创作的欲望,培养了孩子们浓厚的3. “抓丫丫玩法大创意”。

小班孩子由于大脑发育还不完全,手指的灵活性相对较差,我们组织孩子们收集果核,如杏子、李子、桃子之类的水果的核,作为抓丫丫的材料,教幼儿练习抛、抓、接的动作。

为了拓展玩法,我们布置幼儿不断地回家后跟爷爷、奶奶学习一种新玩法,要求幼儿练习熟练后,每天由一位幼儿向其他幼儿交流一种玩法,一个班四十几个孩子,一学期就有四十多种丫丫的抓法。

学校标准化建设档案资料参考目录(2018年5月修改) (1)

学校标准化建设档案资料参考目录(2018年5月修改) (1)

2018年宕昌县学校标准化建设档案参考目录
2018年宕昌县学校标准化建设档案参考目录
2018年宕昌县学校标准化建设档案参考目录
2018年宕昌县学校标准化建设档案参考目录
指标
2018年宕昌县学校标准化建设档案参考目录
指标
(28
项)
2018年宕昌县学校标准化建设档案参考目录
(28
项)
2018年宕昌县学校标准化建设档案参考目录
2018年宕昌县学校标准化建设档案参考目录
2018年宕昌县学校标准化建设档案参考目录
2018年宕昌县学校标准化建设档案参考目录
指标
(28
项)
2018年宕昌县学校标准化建设档案参考目录
2018年宕昌县学校标准化建设档案参考目录。

南阳一小简介

南阳一小简介

开拓创新求发展与时俱进铸品牌------宕昌县南阳镇第一小学简介南阳镇第一小学即南阳一小,坐落在宕昌县南阳街北面良恭河畔的杨集村。

学校始建于1937年7月,先后经历了岷县良恭国民小学,岷县良恭高级完全小学,杨集小学,南阳小学,南阳中心小学、南阳镇第一小学的发展历程。

1987年7月,宕昌县政府在南阳镇下付村设立南阳二小(为南阳一小的下属完小),南阳中心小学随更名为南阳镇第一小学。

2009年7月根据明德小学项目捐赠方的要求,学校更名为宕昌县南阳镇明德小学。

学校服务半径包括南阳和杨集两个行政村,服务人口约7000人。

学校现有13个教学班,学生 683人(女343人)。

有教职工36人(女22人),教师中本科学历8人,专科学历28人,学历合格率为100%。

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5人,初级职称的教师20人,未评职称的教师11人。

有市级名校长1人、市级优秀少先队员辅导员2人;有县级优秀校长2人、县级优秀教师12人、县级优秀班主任6人、县级优秀教研员1人、县级学科带头人2人、县级教学能手5人、县级教坛新秀12人。

教职工平均年龄34.5岁。

学校占地面积6009平方米,建筑面积4172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6.1平方米;校园硬化面积3880平方米;绿化面积693平方米。

学校现有微机室一座,有学生电脑51台(座)、教师办公电脑36台(师均1台)。

有图书11575册,生均图书24册。

学校按国家Ⅱ类标准配备了完整的教学实验仪器(自然仪器,科学仪器,数学仪器和英语教学仪器);有较为齐全的体、音、美教学设备和图书阅览等功能室;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学一体机13套有大型校园广播,接通了校园网络,开通了数字校园等网络设备,办学条件较为优越,设备较为先进,教学设施较为齐全。

学校以“为农村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为办学理念,以“明理树德、勤劳俭朴、全面发展、奉献社会”为校训,以“团结、民主、和谐、奉献”为校风,以“敬业爱岗、团结协作、开拓创新、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为教风,以“知学、好学、勤学、乐学”为学风,秉承“育人是根本、管理是灵魂、质量是生命、教师是关键”的办学思路,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创建农村品牌特色学校为目标,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连续多年稳居宕昌县同级同类学校前列。

自媒体时代如何挖掘校史资源,构建德育教育——以陇南部分基层学校为例分析研究

自媒体时代如何挖掘校史资源,构建德育教育——以陇南部分基层学校为例分析研究

自媒体时代如何挖掘校史资源,构建德育教育——以陇南部分基层学校为例分析研究武刚周存林王红艳校史是学校在办学历程中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是历史,也是德育教育的优质资源。

列宁说过“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对于校史我们也不能忘记,尤其是基层学校的校史更不能置之不理。

相反,在自媒体时代,我们要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贴吧论坛、博客等社交网络平台,多角度,多元化全面挖掘校史资源,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打造特色德育教育课堂。

1 陇南市部分基层学校校史研究中的现状与不足陇南地处秦巴山区,辖武都区和宕昌、文县、康县、成县、徽县、礼县、西和、两当8县。

基层学校有369所,其中高中48所,初中155所,小学166所。

目前陇南地区的教育相对落后,但依然能挖掘出灿烂的各具特色的校史文化。

笔者以陇南市部分基层学校为调查分析对象,通过与师生访、问卷调查,以搜集到的有关报纸、杂志、书籍等文献资料为参考依据,了解分析了近年来陇南市基层学校校史研究中校史会使他们缺失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反而产生距离感和疏远感。

这样,也就无法利用校史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了。

1.4 缺少利用校史资源进行德育教育的载体部分学校把校史研究只放在搜集、整理、编撰等初级工作层面。

关于校史的育人功能、德育功能的研究却是空白,更缺少利用校史资源进行德育教育的载体。

调查数字显示“利用班会了解校史”占12%,通过“参观校史馆或校史展室了解校史”占2%,通过“开学第一课了解校史”占1%,通过“其他途径了解校史”15%。

而利用校史资源进行德育教育的做法几乎没有,或者是零星的不成系统的涉及。

在自媒体背景下,很少有学校基于“互联网+”设立微信公众平台,开立微信服务号与订阅号等,实现传统校史与广大师生的深度交流和灵魂融合。

学校网站多为空白,有的内容陈旧,涉及校史方面的就更少了,更谈不上以此为载体,进行德育教育了。

1.5 基层学校校史研究水平有待于提高陇南基层学校校史存在重物质,轻思想的“空洞化”倾向,缺少对校史的精神文化提炼。

宕昌县城关第三小学简介

宕昌县城关第三小学简介

“四大工程”,即: 学生生命教育工程
学生文明教育工程
学生科学素养工程 学生艺术修养工程
生命教育工程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
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在热爱自己生命的同
时,尊重关怀他人生命,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促进身心健康。
文明教育工程是帮助学生加强思想道德
修养,教育和引导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 惯,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做一个有理想
有道德的文明人。
科学教育工程目的是从小培养学生对科
学的深厚兴趣,学习基本科学知识,掌握基 本科学技能,让学生乐于与他人合作,学会 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培养科学精神,启迪创
新精神。
艺术修养工程目的是通过加强艺术教育,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激发对美的爱好
追求,“审美引善”,“审美导直”,陶冶 情操,丰富生活,更好地塑健全的人格和健
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质量第一,全面发展 ”的办学宗旨,按照紧扣一个目标(把学校建成现代化市级示范性学校), 狠抓两项建设(努力实现教育教学设施现代化,努力打造清雅静美的文化育 人环境)突出三个重点(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严肃教学常规,提 高教学质量,实施四大工程,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四大工程(学生生命教育 工程 、学生文明教育工程、学生科学素养工程、 学生艺术修养工程)的办学 思路,努力使学校成为师生学习和生活的乐园。
学校要发展,师资是关键。
学校在发展的历程中努力争取师资的合理 配备,借助县教研室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的机遇,通过培训、学习、进修、观摩、 交流,不断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 水平。目前,学校教师结构配备基本合理 ,学校在师资建设上的总体目标是努力建 设一支业务精、品德正、能力强、效率高 的教师队伍。
康的个性。

谈甘肃省宕昌县名中“宕”字的读音

谈甘肃省宕昌县名中“宕”字的读音

谈甘肃省宕昌县名中“宕”字的读音作者:雒鹏李瑞红王丹来源:《丝绸之路》2015年第08期[摘要]宕昌县名中的“宕”字,存在地名用字读音分歧现象。

本文从“宕昌”在字书、史籍、县志中的记载出发,从造字法和构字法角度对“宕”字进行分析,结合《说文解字》中“洞屋”的解释和羌人的生活习惯,认为“宕昌”的“宕”最初应该是跟“旦”读音相同或读音比较接近的一个字。

“宕”和“石”在地名用字中都是古代“旦昌”的“旦”同音转写。

并结合韵书中“宕”的字音,从古今语音演变的规律和宕昌方言自身的语音发展规律出发,论证了“宕昌”的“宕”可以读为“tàn”音。

[关键词]宕昌;地名用字;读音分歧;同音转写;语音演变[中图分类号]H172.2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5-3115(2015)16-0005-03宕昌县位于甘肃省陇南市西北部,因西晋永嘉年间由羌人梁勤建立的宕昌国而得名。

县名中的“宕”字,在目前我们能见到的语文类工具书中都注dànɡ(去声)音,但当地却读作tàn (去声)音,这种地名用字读音分歧的现象,在当今经济飞速发展、信息高速传播的时代,给当地人民的日常交流带来了很多麻烦,也给当地的语文教育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国家层面官方的有声新闻媒体在报道中说“宕(dànɡ)昌”,而当地人的口里是“宕(tàn)昌”。

当地人听到“宕(dànɡ)昌”,不会想到说的就是自己的家乡“宕(tàn)昌”。

有鉴于此,我们从民族、历史沿革、地名学等方面出发,结合方言古今语音的演变规律,谈一谈“宕”字的读音,希望能为国家的语言文字规范和地名规范工作提供一些资料和佐证。

宕昌的得名,《元和郡县志》中说:“因宕昌山为名也。

”但各史书和地方志均无宕昌山之记载,当地传说今宕昌的羊马古城所在的山就叫宕昌山。

这种说法有待考证。

“宕昌”在史籍中出现,最早见于郦道元《水经注》中“羌水东南流经宕昌城东”的记载。

宕昌县种植业现状

宕昌县种植业现状

宕昌县种植业现状宕昌县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北部,是一个农业县。

宕昌县的种植业是该县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下面将从种植业面积、主要作物、种植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介绍宕昌县种植业的现状。

首先,宕昌县的种植业面积相对较大。

该县的土地资源丰富,适宜种植各种农作物。

据统计,宕昌县的耕地面积约为15万亩左右,其中大部分用于种植农作物。

其次,宕昌县的主要作物包括小麦、玉米、蔬菜等。

小麦是宕昌县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较大。

玉米种植面积相对较小,主要用于人畜饲料。

此外,宕昌县也种植一些蔬菜,如辣椒、茄子等,以满足市场需求。

再次,宕昌县的种植方式主要以传统耕作为主。

农民主要采用传统的耕种方法,如手工耕种、播种、收割等。

部分农民也开始尝试机械化种植,如使用小型拖拉机进行耕作。

然而,由于宕昌县地形复杂,山地和丘陵地区较多,机械化种植方式的推广仍面临一定的困难。

最后,宕昌县的种植业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生产效率不高。

传统的耕作方式不仅耗时耗力,而且收割成本较高。

其次,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相对薄弱,缺乏专业知识和科学指导。

再次,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存在销售渠道不畅的问题。

最后,农业面临气候变化和地质环境的影响,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宕昌县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和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种植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其次,鼓励农民合作社组织,推动农业机械化和规模化种植。

再次,加强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渠道建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最后,加强农业资源的保护和环境治理,提高农业的生态效益。

总之,宕昌县的种植业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且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强科技培训和政策引导,推动宕昌县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农民也应提高自身素质,学习先进种植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宕昌县教育简介
宕昌县位于甘肃省南部,陇南市西北部,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岷山山系与西秦岭延伸交错地带,是1954年由武都、岷县、舟曲三县部分边缘地带拼盘而成的一个山区传统农业县。

全县幅员3331平方公里,辖6镇19乡334个行政村,总人口30.26万,其中农业人口28.55万。

2008年底全县生产总值7.26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4241万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296元,教育经费总支出1.89亿元。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39所,其中小学227所(含九年制学校16所),高级中学1所,独立初中4所,完全中学3所,农、职中及教师进修学校各1所,县幼儿园1所。

有中小学教职工2977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有专任教师2311人(含特岗教师414人),小学1471人,初中有840人。

在校学生51353人,其中小学32827人,初中12130人,高中4343人,职教生960人,在园(班)幼儿1093人。

适龄儿童入学率99.4%,初中阶段入学率96.9%,小学辍学率为0.45%,初中辍学率为1.7%, 15周岁人口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为95.6%, 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完成率为90.1%,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70.3%,15周岁人口共有5466人,达到脱盲及其以上文化程度5225人,非文盲率为95.6%。

全县15—50周岁青壮年人口总数157415人,青壮年人口中非文盲人数149984人,非文盲率为95.3%。


学专任教师合格率为100%,初中专任教合格率为97.2%。

全县新补充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100%。

全县初中校舍面积为75856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6.3平方米;小学校舍面积115299平方米,小学生均校舍面积3.5平方米,中小学课桌凳配齐率为100%。

8所初中教学实验仪器设备达二类标准,16所九年制学校达三类标准,有36所小学教学仪器达二类标准,99所小学达三类标准。

24所中小学装备了微机室,初中学校图书室藏书207865册,初中生均图书17.1册,小学图书室藏书272048册,小学生均图书8.3册。

全县各学校均按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开足开齐了课程,加强了政治(思想品德)课和体、音、美及劳动技术课的师资配备、设备配备和日常管理,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了全面发展,为全县经济建设培养人才打下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