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作用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因此,环境描写在文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例如:“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白杨》首段便交代了地点:使人初步感受到大戈壁的荒凉与贫瘠,为下文爸爸的沉思做了铺垫。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例如“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
”《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的环境描写,渲染了悲哀的气氛,衬托出人们悼念周总理的极其沉痛的心情。
三、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例如《心愿》一文,在点明“我”在一个假日去巴黎的一座街道公园看书之后,交代了“我”周围的环境以及“我”由花丛联想到北京一事,表达了作者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例如《一夜的工作》一文写周总理工作的环境:“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可以看出,总理生活多么简朴。
又如《穷人》一文中写道“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这间渔家的小屋却温暖而舒适。
”由此可知,桑娜是个十分勤劳的人。
五、推动情节的发展。
例如:“湖面立刻失去了平静……”和“等到岸上炊烟四起……”(《鸬鹚》)这些环境描写或侧面写鸬鹚的动态,或表明时间,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教学过程】一、教师导入:徜徉在语文的国度里,我们一起感受过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叹;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豁达;还有朱自清在美好春光的引领下,积极“上前去”的人生信念。
由此,我们知道借景抒情已经成为一种最为常见的表现手法,这正印证了王国维先生的一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
而用来表现“景语”的环境描写,也成为近几年中考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二、知识回顾(教师提问)什么是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哪些

环境描写的作⽤有哪些
1、渲染氛围,为后边内容作铺垫;
2、交代⼈物⾝份;
3、衬托⼈物⼼理;
4、说明⼈物所在环境;
5、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扩展资料
拓展资料
1、环境描写是指对⼈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然环境的描写。
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2、社会环境描写特征,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物⽣活环境的描写。
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可⼩,⼤⾄整个社会、整个时代,⼩⾄⼀个家庭、⼀处住所。
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情和时代⽓氛等。
社会环境的描写应具有浓郁的地域风⼟特⾊。
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手法之一,它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述和描绘,将读者带入到故事的场景中。
环境描写的作用不仅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受,还可以为情节和人物塑造提供背景和支持。
本文将分析环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一、增强阅读体验环境描写可以丰富作品的画面感,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中的环境。
比如,在一部以秋天为背景的小说中,作者可以描写树叶的金黄色、秋风的清爽和日渐凉爽的天气,这些描写不仅能够让读者感受到秋天的美丽,还能够引发读者对季节变迁的思考和联想。
通过环境描写,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从而增强阅读的体验。
二、烘托氛围环境描写可以烘托作品中的氛围,为情节的发展营造合适的背景。
例如,在一部恐怖小说中,作者可以利用描写阴森的树林、黑暗的夜晚和风声呼啸的山谷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将读者带入到紧张刺激的故事中去。
通过烘托氛围,环境描写可以增强作品的悬疑、惊悚或者其他情绪的表达,使读者更好地投入到故事情节中。
三、塑造人物环境描写的作用还体现在塑造人物方面。
通过对人物所处环境的描写,读者不仅可以了解人物所处的社会、家庭和生活状态,还可以通过环境与人物的互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比如,在一部以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小说中,作者可以描写高楼大厦林立的城市、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车水马龙的街道,这些环境的描写可以突出主人公的孤独感、忙碌和疲惫,进而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
四、传递主题环境描写也可以通过描绘特定环境中的景象、气氛和细节,传递作品中的主题和思想。
比如,在一部描写大自然美的散文中,作者可以通过对大自然的描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奇妙,传递出保护环境、尊重自然的主题。
环境描写可以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将主题与环境联系在一起,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深层次的思考。
综上所述,环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具有重要作用。
它可以增强阅读体验,烘托氛围,塑造人物形象以及传递主题和思想。
通过精心的环境描写,作品可以更好地吸引读者,使读者更好地沉浸在故事中,感受作品的美妙和内涵。
环境描写的四种作用

环境描写的四种作用
环境描写是一种文学手法,可以用来描写场景、气氛、景色等,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深刻,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和理解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
以下是环境描写四种作用:
1. 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和环境:通过环境描写,可以让读者了解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气候、人员、物品等信息,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的行为。
2.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环境描写可以用来渲染气氛,让读者感受到小说中所描述的场景氛围,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物情感和行为。
例如,“一片漆黑的夜空中,只有一盏烛光照亮了房间,使得主人公的境地更加艰难”。
3. 突出人物特征:环境描写也可以用来突出人物特征,让读者更加了解人物的性格、外貌、行为等。
例如,“她穿着一身黑色的披风,披散着一头乌黑的长发,走起路来非常轻盈”,通过环境描写和人物特征的描写,读者更加形象地理解了人物。
4.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环境描写可以起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并对未来场景进行预测。
例如,“随着夜幕降临,敌人的进攻也愈发激烈”,通过环境描写,可以让读者更好地了解战斗的激烈程度,并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环境描写的作用

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例如:“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白杨》首段便交代了地点:使人初步感受到大戈壁的荒凉与贫瘠,为下文爸爸的沉思做了铺垫。
另外如《孔乙己》中开头对鲁镇酒店的格局的描写也是如此。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例如“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
”《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的环境描写,渲染了悲哀的气氛,衬托出人们悼念周总理的极其沉痛的心情。
另外如《故乡》中对故乡景象的描写,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
而鲁迅《药》一文结尾一段:时令虽已是清明,然而天气仍“分外寒冷”,“歪歪斜斜”的路旁是“层层叠叠”的丛冢;这里没有生机,只有“支支直立”的枯草发出“一丝发抖的声音”;这里没有啼鸣的黄莺,只有预兆不祥的乌鸦,而且“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这里借助环境描写渲染出了坟场阴冷、悲凉的气氛。
三、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例如《心愿》一文,在点明“我”在一个假日去巴黎的一座街道公园看书之后,交代了“我”周围的环境以及“我”由花丛联想到北京一事,表达了作者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例如《一夜的工作》一文写周总理工作的环境:“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可以看出,总理生活多么简朴。
又如《穷人》一文中写道“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这间渔家的小屋却温暖而舒适。
”由此可知,桑娜是个十分勤劳的人。
另外如《驿路梨花》中对小茅屋的描写,则写出了人们的热心与善良。
五、推动情节的发展。
例如:《曹操煮酒论英雄》中“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
从人遥指天外龙挂”一句,因为天气的变化,引出了对“龙”的评论,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另外如《边城》中写道:“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
环境描写的作用及类型是什么

环境描写的作用及类型是什么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与之发生直接关系的那种外界条件--社会和自然的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及类型是什么
1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哪些
1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2渲染文章的气氛,烘托人物此时此刻......的心情,烘托了人物的......的形象,展现了人物......的性格
3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4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5深化文章的主题,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6象征暗示
7分析环境描写,了解它在文章中的作用,能帮助我们理解人物形象,
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环境的描写的类型是什么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描写,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
它所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
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
社会环境的描写应具有浓郁的地域风土特色。
环境描写的作用

“只有智力低下的女人才会看这种书。”那天离开的时候,他这样想着,没有和女服务 员打招呼。但到了第二天又后悔了。她还很小呢,不管下雨还是出大太阳,她都只有 三十岁左右的样子。不管怎样,也都是他孙女辈的。 他主动地和女服务员聊了会儿家常。
“你的老家在哪里呢?”他微笑着问道。 说话的时候,他下意识地抬手,想去摸自己的长胡须。但很快又尴尬地放 下了。他留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胡子。他一直弄不明白,其实它们不存在已经 很久了,但他却老是记着自己留胡须时的身体语言。真正的现实却是他一直 记不住的。怎么都记不住。 女服务员眨巴着她那双不大的眼睛。声音还是像眨巴眼睛时产生的气流那 样轻。她说了一个遥远的、连他也差点辨别不清的地名。 但很快他还是想起来了。他缓慢地、如同流水一般地点着头。是的,他知 道那个地方。那是一个群山深处的小城。它距离孔子的故乡不是很近,但也 绝不太远。他把那个名字在嘴里再三咀嚼着,眼睛里都放出光来。 “那可是个好地方呵,有多少人向往呵!”突然,他像是想起了什么,很 不高兴地扭头看着她,相当生硬地说,“你……你到这儿来干什么?!”
“您……想要喝点什么呢?”她微微地弯下腰,问他。 他的听力本来就不 太好。而她几乎沮丧地让他认为,自己离真正的耳聋已为时不远了。 但是, 说来也怪,他不假思索地立刻喜欢上了这地方。或许还有那个影子一样的女服 务员。 这是一个闹市中的碑林,但来的人却总是很少。更多的时候,这个树影深处 的小茶室里就是他们两个人。女服务员很少说话,空下来的时候就织点毛线, 或者看着窗外发呆。她看上去好像三十岁左右的样子。有时看着大些,有时又 看着小。时间长了,他甚至总结出来,雨天的时候她总是显得很年轻。雨点打 在掉了漆的木格窗上,她的侧面有一种古代仕女画的安详与忧郁。但是有一次, 他无意中发现她在看一本非常庸俗的流行小说。他无缘无故地生气起来。
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的作用
考题形式
给出或找出文中一个环境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答题方法
1.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主要作用有:
1渲染某种气氛;2烘托人物心情;3表现人物性格;4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令、地点和景物特点;5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情节做铺垫;
值得注意的是,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不是单一的,往往需要我们结合文章内容做出具体分析;
例如①“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的环境描写,渲染了悲哀的气氛,衬托出人们悼念周总理的极其沉痛的心情;
②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时间一分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一句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只要能在下文中找到与其相互呼应的句子就应该是做铺垫,就像羚羊木雕介绍自己与万芳关系好,就为下文送木雕和自己为要回羚羊木雕十分犹豫做铺垫;
2.社会环境描写是人物活动的历史背景、社会情态、阶级关系等因素的组合,主要作用有:
1交代历史背景;2为人物活动提供一个场所;3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4反
映人物性格;
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例如:最后一课中写人们看布告牌,写普鲁士士兵操练,就属于社会环境描写,目的在于交代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阿尔萨斯沦陷这一时代背景,便于读者理解小说表现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主题;
答题举例
1.社戏中看戏归来时的景物描写,渲染了欢快愉悦的气氛;
2.散步中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礼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自然景物)。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它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心情,渲染气氛都有重要作用。
环境: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广义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自然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的描写,如日月山川、花草树木、阴晴雨雪等。
作用:综述: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3烘托人物心情4、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5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6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7深化作品主题8象征暗示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例1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
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分析:《孔乙己》开头用了一段文字描写鲁镇酒店的格局,特别是两类顾客的衣着和喝酒方式的差异。
揭示了清末社会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等情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
《孔乙己》社会背景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孔乙己活动的舞台,注定下文中他不被人同情,而被冷馍社会吞噬的悲剧命运。
例2《变色龙》中开头的环境描写句子“警官奥楚美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手里拿着个小包,穿过市集的广场。
四下里一片寂静。
……广场上连人影也没有。
小铺和酒店敞开大门,无精打采地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像是一张张饥饿的嘴巴。
店门附近连一个乞丐都没有。
”分析其作用。
分析:压抑的社会环境是军警宪兵当道的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社会的写照,交代了狗咬人案子发生的社会背景。
例3《最后一课》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例1如《故乡》第二小节:“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分析这段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这段是环境描写,刻画了故乡深冬严寒的特点,描绘了故乡萧瑟的景象,渲染了农村萧条、荒凉、沉寂的气氛,烘托出“我”悲凉的心境,荒凉的景象与主人公悲凉的心境融为一体。
例2《爸爸的花儿落了》: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
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渲染了一种不祥的气氛。
三、烘托人物心情例1《孤独之旅》它们才忽然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者了。
它们将主人的船团团围住,惟恐自己与这只惟一的使它们感到还有依托的小船分开。
“物犹如此,人何以堪?”连鸭子都感受到了漂泊的孤寂、痛苦,更何况是小小年纪的杜小康?用鸭子的恐慌来衬托杜小康在荒无人烟的夜晚中漂泊的恐惧和迷茫……总之:小说中的景物描写是为了把人物摆到特定的景物环境中去展现其丰富的内心世界(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
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与杜小康的成长旅程有着直接的关系。
例2《羚羊木雕》:当我抬起头来的时候,万芳已经不见了,她不会再跟我好了……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
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
烘托出“我”悲凉、哀伤的心情。
四、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例1《故乡》文末又一次提到“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小说结尾再现记忆中故乡的美丽图画,是“我”的美好希望的象征,对记忆中的故乡的眷恋和怀念正反映了“我”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表达了“我”对新生活的渴求,对未来的一种朦胧的憧憬。
例2《散步》: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礼赞。
五、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我的叔叔于勒》中“轮船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这是菲利普一家人出发到哲赛岛旅行时的自然环境描写。
见到落魄的于勒后,返回途中,人们望见“天边远处仿佛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这两处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分析:以上两处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以上自然环境描写的景色从明丽到阴郁,正烘托了主人公菲利普夫妇在见到于勒之前轻松、欢快的心情,见到落魄的于勒后沮丧、沉重的两种迥然不同的心境,从而突出了他们虚伪、冷酷、自私的性格特征。
六、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例1:《智取生辰冈》善于运用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是本文的又一艺术特色。
这主要表现在对天气炎热的描写。
作品好几处着力写天气,写太阳、写树林;直接写热的近二十处之多,通过写“凉”来间接写热的也不下十余处。
而且写热又是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复描述,不断渲染的:有的通过作者介绍来写,有的通过八条好汉之口来写,有的通过杨志、虞侯或老都管之口来写,更多的是通过军健的语言和行动来写。
这种对典型环境的描绘,不仅可以烘托气氛,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同时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开展,也就是说天热成为矛盾冲突发生、发展、激化以至解决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
从另一方面看,如前所述,吴用的巧计之所以能在黄泥冈松林里实现,说明就天时而言,也正是得力于天气炎热。
所以作品对天气炎热的着力描写,完全是为“智取”服务的。
例2别动世界上最美的那朵花(2011河北中考记叙文阅读及答案)①温丝莱特是一个美丽的英国小姑娘。
她有着一头金黄的鬈发,粉嫩的脸蛋上长着一双又大又圆的蓝眼睛,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的。
她的嗓音柔婉甜美,非常动听。
她一笑起来脸上便绽开了一朵花。
街区的人都亲切地称她为“雷丁市的安琪儿”。
②雷丁市是伯克郡的一个辖区,那里花木繁盛,风景如画,气候舒适宜人。
经常有外地人到这里定居。
这年春天,温丝莱特家的左邻新来了一个老妇人——珍妮芙太太。
这是一个孀妇,无儿无女,只有一个侄子,也不在身边,因而显得非常孤单。
大人们都很忙,没有人愿意在她家门前驻足片刻。
老妇人却吸引了温丝莱特的注意,因为她跟老妇人一样孤寂。
温丝莱特的父母都是职业演员,忙碌是他们的生活常态。
每天放学后,温丝莱特就会到老太太那里去,和她玩一会儿。
她给老妇人讲幼儿园的趣事,老妇人给她讲好听的童话故事。
尤其是周末,老少两人常常呆在一块儿共享快乐的时光。
③这个春天,珍妮芙太太感觉异常明媚。
④有一次,珍妮芙太太问起了温丝莱特长大后最想做什么。
温丝莱特毫不犹豫地回答像爸爸妈妈一样做演员,不过,她要成为大明星,拿奥斯卡。
珍妮芙太太一边为小女孩梳头,一边赞许地点点头。
⑤在早春种下的花草开始卖弄风姿的时候,不如意也悄然降临。
温丝莱特的脖子上长出了一个肿块,足有鸽子蛋大小。
父母急忙把她送到伯克郡最好的医院治疗。
医生说那是良性肿瘤,尚处在早期,只要一个手术问题就解决了。
不过,主刀医生的手术排得太满,温丝莱特的手术要在下一周进行。
⑥温丝莱特回到自己的家中,她变得沉默自闭了。
她不愿去幼儿园,也不再去珍妮芙太太那儿玩了,她害怕手术。
一个黄昏,珍妮芙太太来到了温丝莱特的家。
她问了关于手术的一些情况,摸摸温丝莱特的头,鼓励她坚强一些。
接下来的两天,珍妮芙太太再也没有来过。
温丝莱特有点儿想她了,可是,珍妮芙太太家的门一直紧闭着。
⑦温丝莱特的手术很成功。
她在医院疗养了一周后,回到了自己的家。
可是她依然没有见到珍妮芙太太。
两天后的傍晚,温丝莱特放学回家后,欣喜地发现珍妮芙太太家的门敞开着!她三步并作两步跑了进去,可是,她没有见到珍妮芙太太。
在房间忙着收拾东西的,是一个男子。
仔细看,竟是马休医生——她手术时的主刀医师!温丝莱特惊奇地问:“您怎么会到这里来?”马休医生说他是珍妮芙太太的侄子。
温丝莱特于是急切地问珍妮芙太太到哪儿去了。
马休医生的眼神黯淡下去,他轻声说道:“她去世了!”⑧原来,当珍妮芙太太得知是自己的侄子为温丝莱特主刀后,便赶往伯克郡,找到了马休。
她向马休提了一个建议,一定要按颈部皮肤的纹路横向切口。
因为温丝莱特脖子上的肿块是竖着长的,马休原本的方案是纵向切口,那样手术难度最低,风险最小。
所以他显出了为难的样子。
可姑妈不依不饶,非要她改变方案。
她说:“如果刀口是纵向切的,那么将来就会留下一道醒目的疤痕,她做大明星的梦想也就被这一刀给割掉了。
”马休医生答应了。
可就在次日,珍妮芙太太在回雷丁市的路上不幸遭遇了车祸!⑨温丝莱特听着,哭成了一个泪人……⑩时光的脚步永不停歇,转眼,温丝莱特出落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美貌女孩。
她顺利地成为一个演员,凭借世纪之作《泰坦尼克号》中女主角罗丝这一角色,她创造了影史上的一个神话并一举获得第81届奥斯卡影后的桂冠。
2、选文第二段加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①景物描写②为珍妮芙太太的出场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七、深化作品主题例1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
如《孤独之旅》中,小说的自然环境描写很出色,为人物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
由天空、芦荡、大水、狂风、暴雨、小船、鸭子、生病、寒冷、饥饿、忧伤等所构成的荒无人烟的世界,经历过“孤独之旅”的油麻地的少年杜小康,一定会长大成人,因为那份孤独,已经撕去了他幼稚的外壳,仔细地雕刻了他的灵魂。
!例2叙事类文章中的景物描写最终都是为了深化文章的主题,答题时必须要结合文章中心(主题)来达。
故乡》开头“没有一些活气”的萧索荒村的描写,与“我”悲凉的心境相融合,一开始就为全篇定下了抑郁深沉的抒情基调。
这“眼前的故乡”和“回忆中的故乡》形成对比,从而充分表现了小说主题。
例3《祝福》最后一段写热闹祥和的祝福景象,与祥林嫂的惨死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礼教杀人、人性冷漠这一主题的揭露。
八、象征、暗示例1暗示人物身份、性格、命运《孔乙己》,最后的环境描写,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
暗示了孔乙己的悲惨结局。
小结:环境描写的作用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三、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表达了……的感情)。
四、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六、推动情节的发展。
七、深化作品主题八、象征、暗示当堂达标:《爸爸的花儿落了》:进了家门,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
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