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掌骨侧部解剖汇总

第二掌骨侧部解剖汇总
第二掌骨侧部解剖汇总

第二掌骨侧部解剖

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是由张颖清先生首行发现的,它具有方便、简单、准确等优点。 (一)第二掌骨侧部解剖第二掌骨侧包括:第二掌骨及肌肉、桡神经、血管掌浅支及皮肤,该部皮肤含有大量神经末梢。 (二)穴位的定位及主治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系统可分为头穴、颈肩穴、心肺穴、肝胆穴、脾胃穴、肾穴、腰穴、下腹穴、生殖穴等。1.头穴定位:食指掌指关节桡侧后凹陷处,相当于三间穴。主治:牙痛、头痛、三叉神经痛、急性结膜炎等头面、眼、耳、鼻、口、牙齿疾病。 2.生殖穴定位: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根部交界处。主治;子宫、膀胱、尿道、肛门及大腿部疾病。 3.脾胃穴定位:生殖穴与头穴连线之中点。主治:胃炎、胃溃疡等胃肠疾病,肌肉疾病,扭伤等。 4.心肺穴定位:头穴与脾胃穴之间中点。主治:心肺、乳腺及支气管、背部疾病。 5.颈肩穴定位:头穴与心肺穴之间中点。主治:肩周炎、落枕、肘腕、咽喉部疾病。 6.肝胆穴定位:心肺与脾胃穴之间中点。主治:肝胆疾患,顽固性失眠。 7.肾穴定位:脾胃穴与生殖穴连线上1/4处。主治:遗尿、肾及小腹疾患。 8.腰穴定位:脾胃穴与生殖穴连线中点。主治:腰扭伤、腰腿痛等及腹部疾病。 9.下腹穴定位:腰穴与生殖穴之间。主治:阑尾炎、结肠炎等下腹部疾患。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每个穴位都以其对应部位或器官命名,实际上身体可分为无数个部位,因此第二掌骨侧就应对应许多穴位。并且,每个穴位除治疗同名器官或部位疾病外,还可治疗与之在同一截面上的其他器官和部位疾病。第二掌骨侧穴位与所对应的部位或脏器:头穴:头、眼、耳、鼻、口、牙颈肩穴:颈、甲状腺、咽喉、气管上段、肩、上肢、食管心肺穴:肺、心、胸、乳腺、气管、食管、背肝胆穴:肝、胆脾胃穴:脾、胃、膈肌、胰肾穴:肾、大肠、小肠腰穴:腰、脐周、大、小肠下腹穴:下腹、大肠生殖穴:子宫、膀胱、卵巢、睾丸、外阴、肛门及下肢疾病等。(转引自明医论坛)第二掌骨侧原排列方式上:头穴、颈穴、上肢穴、心肺穴、肝穴、胃穴、十二指肠穴、肾穴、腰穴、下腹穴、腿穴、足穴计12个穴位。据笔者多年实践,结合人体解剖结构及生物学知识,将其改成现在的排列方式。人的躯干两极应由头部和生殖部为两极。腿足只是从生殖部长出的分支,象上肢一样,不能作为人的另一极。经过反复临床验证,现行的全息穴位以头穴至生殖穴的排列方式更符合全息律的本意。为什么两套全息穴位分布具有相同功能呢?原因很简单,因下肢和足部是从人的另一极生殖部生长出来的分支。因此生殖穴亦代表腿、足部。实际上,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并不是单纯的直线排列,如更细地分,则是由一个屈膝而坐的胎儿,头端在远心端,臀和足在近心端在第二掌骨侧的缩影。这更符合部分是整体的缩影的全息思想。有人用经络诊疗器测出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详图(图5-2),具体定位如下。图5-2 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详图后头穴:食指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臀穴:食指掌骨与第一掌骨根部交界处。脾穴:后头与臀穴之间。肺穴:后头与脾穴之间。肝穴:肺穴与脾穴之间。心穴:肺穴与肝穴之间。颈穴:后头与肺穴之间。肾穴:脾穴与臀穴连线上1/3处。腰穴:肾穴与臀穴之间。前头穴:食指掌指关节尺侧后凹陷处。口穴:前头穴直下,平颈穴。鼻穴:口穴直下一分处。眼穴:鼻穴直下一分处。耳穴:颈穴与口穴之间。偏头穴:耳穴与口穴水平,耳穴直下二分处。肩穴:耳穴直上,颈肺二交叉处。肘穴:口穴直上,平肺穴。手穴:肘穴直上,平肝穴。胆穴:肩穴直上,平肝穴。胃穴:

胆穴直上,平脾穴。小肠穴:胃穴直上,脾肾二穴交叉处。大肠穴:小肠穴直上,腰臀穴交叉处。膀胱穴:大肠穴直上,腰臀穴交叉处。膝穴:手穴直下,平腰穴。足穴:膝穴直上,平臀穴。

手的解剖结构

手的解剖结构 一、皮肤 1、手部的皮肤在掌侧和背侧是不同的,掌侧比背侧厚。手掌皮肤与掌腱膜,指骨及腱鞘脂肪组织之间有很多的间隔紧密相连,故掌侧皮肤缺少移动性。一旦皮肤缺损,则很难采用局部皮瓣转移修复。 2、手掌部有3条横纹:远侧横纹,掌中横纹,近侧横纹。其中远侧横纹和掌中横纹合称掌指横纹,对应于掌指关节,便于手指和手掌的活动。近侧横纹便于拇指的対掌对指活动。 3、手指掌侧的横纹有3处:近节指横纹,中节指横纹,远节指横纹。其中中节指横纹为两条。3挑指横纹分别对应手指的近中远指间关节。指横纹下方无脂肪组织,直接与肌腱腱鞘相连,故发生此处切割伤,易造成肌腱断裂。 4、手背皮肤松弛,富有弹性,在发生皮肤缺损时可局部转移皮瓣修复创面。 二、手的姿势 1、手的休息位 (1)定义:是指在自然放松状态下,在不用任何力量时,手的肌群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下手的姿势。

(2)位置:腕关节略背伸10~15°,轻度尺偏;拇指轻度外展屈曲,指腹接近食指远端指间关节(DIP)桡侧,如手握笔姿势;MPJ和PIPJ 呈半屈曲,从食指到小指,越向尺侧屈曲越多,呈阶梯状排列,各指尖端指向舟骨结节。 (3)意义:在手部损伤的诊断上,畸形的矫正时或在肌腱修复手术中都要用到“休息位”这个概念。 2、手的功能位 (1)定义:手处于能最大限度发挥其功能的姿势,如握拳、捏持、张手等。 (2)位置:腕关节背伸20~30°;拇指处于対掌位,拇指MPJ和IPJ 微屈;其他手指略微分开,MPJ和IPJ微屈曲,如手中握球姿势。(3)意义:手的功能位是保持侧副韧带尽量伸展,维持对指,避免短缩后限制关节活动。对处理手外伤,尤其是骨折固定和包扎时有用。包扎固定伤手应尽量使手处于功能位,否则将会影响手的功能恢复。 三、掌腱膜 1、掌腱膜位于掌侧皮肤下。掌腱膜与皮肤有垂直纤维相连,在远端呈梳齿状穿向深面,构成纤维间隔。屈指肌腱、蚓状肌、血管、神经分别走形在各自的间隔内。

手的解剖学及手工具设计原则

手的解剖学及手工具设计原则 手工具的操作主要是利用手指、手掌、腕部及手臂共同完成的,因此有必要对手部构造及其运动机能作进一步的了解。操作设计不良的手工具会导致多种上肢职业病甚至全身性伤害。为了避免手工具引起的伤害,最有效的方式即从工具的人机性设计着手。因此本章将先对手部的解剖学进行了解,并收集了人体测量学的相关数据,结合手工具设计原则综合整理,作为气钉枪手柄设计的理论依据。 2.1手部解剖学特征 良好手工具的设计,应建立在手部基本功能的理解之上。 人手是由骨、动脉、神经、韧带和肌腱等组成的复杂结构,由27块骨头组成,从前肢末端开始,整只手是由腕骨关节及腕骨(8块)、掌骨(5块)及指骨(14块)所组成。腕关节的骨骼与前臂的两只长骨,桡骨和尺骨相互联结(图2-1)。桡骨联结的是拇指这边的手腕,而尺骨联结的是小指这边的手腕,也就是说,位于拇指侧的是桡骨,位于小指侧的是尺骨。 图2-1 桡骨与尺骨 由于腕关节本身的结构缘故,手掌只能做二轴的运动。在垂直面上,为掌屈和背屈(图2-2);在水平面上,则为尺偏和桡偏(图2-3)。背屈动作角度可达75°~80°,掌屈动作则可达85°~90°;尺偏动作可达35°~37°,桡偏动作则可达15°~20°。

图2-2 掌屈和背屈图2-3 尺偏和桡偏控制腕部运动的肌群替手部提供两项功能,即手部的初步定位和稳定腕部,以作为手部的工作台面。手部的运动机能由以下两大部分肌群所构成: ⑴前臂肌群 又称外来肌群,其始于前臂而中止于手部之所有肌肉总称。其主要机能为提供手腕与手指完成各种相关运动的能量。依据机能解剖可分为两大肌群:一为完成前臂掌侧屈曲、旋前等相关运动所需的屈曲/旋前肌群;另外一为完成前臂背侧伸展、旋后等相关运动所需的伸展/旋后肌群。 手臂运动肌肉包括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肘肌、旋前肌与旋后肌等。 ⑵手部肌群 又成为内部肌群。是起始端与终止端都发生在手部内部的所有肌肉的总称。其中最丰富的部位是手上的指球肌,大鱼际肌和小鱼际肌,而最少的部位是掌心肌肉,布满神经末梢的部位是指骨间肌(图2-4)。 图2-4 手部肌肉的示意图 因此,手掌不宜承受过大的压力。施加的压力过大,会对手掌上的肌肉造成伤害,容易引起擦伤、麻木或手指的轻微刺痛。所以在设计手柄的形态时,应使手柄被握住部位与掌心和指骨间肌之间留有空隙,从而改善掌心和指骨间肌集中受力状态,保证手掌血液循环良好,神经不受过强压迫。如果掌心长期受压会引

手部神经解剖

1、正中神经:在臂部正中神经沿着肱二头肌内侧沟(上臂内侧)下行,由外侧向内侧跨越过肱动脉下降至肘窝。从肘部向下穿旋前圆肌,继续在前臂正中下行于指浅、指深屈肌之间达腕部。然后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进入腕管,在掌腱膜深面到达手掌。 正中神经得分支及其支配: (1)正中神经在臂部一般没有分支,即无支配。 (2)正中神经在肘部、前臂部发出许多肌支,支配除了肱桡肌、尺侧腕屈肌及指深屈肌尺侧半以外所有得前臂屈肌及旋前肌。 (3)在屈肌支持带下方由正中神经外侧缘发出一粗短得返支,向外进入鱼际,分布于拇收肌以外得鱼际肌。 (4)在手掌区,正中神经发出数支指掌侧总神经,每一指掌侧总神经下行到掌骨头附近又分为两支指掌侧固有神经沿手指得相对缘到达指尖。分布第1、2蚓状肌,掌心、桡侧三个半手指掌面及其中远节指背得皮肤。 第一分支为旋前圆肌支;再发出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浅屈肌肌支;最大得分支为骨间前神经支,支配拇长屈肌、示中指指深屈肌、旋前方肌;腕掌部得分支有返支及指掌侧总神经。 追踪纤维至有关得脊神经如下: C5:旋前圆肌; C6:桡侧腕屈肌 C7、指浅屈肌,1~3指感觉 C8:拇长屈肌、示中指指深屈肌 T1:掌长肌、旋前方肌、大鱼际肌、第1~2蚓状肌

神经损伤临床表现: (1)正中神经干如在臂部受损伤,运动障碍表现为前臂不能旋前,屈腕能力减弱,拇指、示指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对掌。由于鱼际肌萎缩,手掌变得平坦,称为“猿手”。感觉障碍以拇指、示指与中指得远节最为显著。 (2)正中神经损伤易发生在前臂与腕部。在前臂,神经穿旋前圆肌与指浅屈肌起点腱弓处易受压迫,形成正中神经支配肌全部无力,手掌感觉受损,即所谓得“旋前圆肌综合症”。在腕部内正中神经也易因周围结构炎症、肿胀或关节变化而受压迫,即形成“腕管综合症”表现为鱼际肌萎缩,手掌平坦,拇指、示指、中指掌面感觉障碍。

前臂解剖

臂前部、肘前部和前臂前部 臂前群肌包括浅层的肱二头肌和深层的肱肌、喙肱肌。本群肌肉均受肌皮神经支配,前臂前群肌按其作用可分为屈腕、屈指和前臂旋前的肌肉,按其排列由浅入深可分为四层,分别受桡神经、正中神经及尺神经的分支支配。肱动脉及其分支尺、桡动脉分别发出分支营养这此肌肉,同时,这些肌肉在肘关节外形成肘窝,在前臂与骨间膜构成前臂间隙。 臂前部、肘前部和前臂前部的浅静脉和皮神经 臂和前臂前面的皮肤较薄,移动性大,浅筋膜薄而松弛,内含两条重要的浅静脉和多条 (一)浅静脉 1.头静脉cephalic vein 起自手背静脉网的桡侧,在桡腕关节近侧转到前臂前面,沿前臂桡侧上行,经肘窝前面,再沿肱二头肌外侧上行,行经三角肌胸大肌间沟,穿锁胸筋膜汇 2.贵要静脉basilic vein 起于手背静脉网的尺侧,上行渐转至前臂前面,沿前臂尺侧上行,经肘窝前面,再沿肱二头肌内侧上行,至臂中部穿深筋膜注入肱静脉或伴肱静脉上行,在腋腔与肱静脉合成腋静脉。 3.肘正中静脉median cubital vein 粗而短,位于肘窝前面,变异甚多,通常连于头静脉和贵要静脉之间,有时还接受前臂正中静脉的汇入。此外,肘正中静脉与深静脉间有吻合支。 4.前臂正中静脉median antebrachial vein 位于前臂前面中线,为一不甚恒定的细支,起于手掌静脉丛,至肘窝汇入肘正中静脉, (二) 上肢的浅淋巴管引流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淋巴,可分为内侧组和外侧组。内侧组收纳手和

前臂尺侧部的淋巴,伴随贵要静脉走行,注入肘淋巴结cubital lymph nodes,肘淋巴结的输出管汇入腋淋巴结外侧群。外侧组收纳手和前臂桡侧部的淋巴,伴随头静脉上行,一部分汇入腋淋巴结外侧群, 臂部前面的皮神经有臂外侧上、下皮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及肋间臂神经。前臂前面有前 1.臂外侧上皮神经superior lateral brachial cutaneous nerve 为腋神经的皮支,在三角肌后缘穿深筋膜, 2.臂外侧下皮神经inferior lateral brachial cutaneous nerve 为桡神经的皮支,在桡神经沟内发出,于三角肌止点下方浅出, 3.臂内侧皮神经medial brachial cutaneous nerve 在腋腔起自臂丛内侧束,居于最内侧,下行至臂中部穿筋膜浅出, 4.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 已述于胸壁前部。为第二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 5.前臂内侧皮神经medial antebrachial cutaneous nerve 起自臂丛内侧束,在腋动、静脉之间下行,继而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下行,居于肱动脉的内侧,在臂中部贵要静脉穿深筋膜处浅出,随即分为前,后两支, 6.前臂外侧皮神经lateral antebrachial cutaneous nerve 为肌皮神经的末支,在肘窝稍上方,肱二头肌外侧沟处穿深筋膜浅出,随即分为前,后两支,前支伴头静脉走行,分布于前臂外侧面皮肤。 第五章第四节第一个知识点关键词索引表

手部神经解剖

1、正中神经:在臂部正中神经沿着肱二头肌内侧沟(上臂内侧)下行,由外侧向内侧跨越过肱动脉下降至肘窝。从肘部向下穿旋前圆肌,继续在前臂正中下行于指浅、指深屈肌之间达腕部。然后在桡侧腕屈肌腱和掌长肌腱之间进入腕管,在掌腱膜深面到达手掌。 正中神经的分支及其支配: (1)正中神经在臂部一般没有分支,即无支配。 (2)正中神经在肘部、前臂部发出许多肌支,支配除了肱桡肌、尺侧腕屈肌及指深屈肌尺侧半以外所有的前臂屈肌及旋前肌。 (3)在屈肌支持带下方由正中神经外侧缘发出一粗短的返支,向外进入鱼际,分布于拇收肌以外的鱼际肌。 (4)在手掌区,正中神经发出数支指掌侧总神经,每一指掌侧总神经下行到掌骨头附近又分为两支指掌侧固有神经沿手指的相对缘到达指尖。分布第1、2蚓状肌,掌心、桡侧三个半手指掌面及其中远节指背的皮肤。 第一分支为旋前圆肌支;再发出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浅屈肌肌支;最大的分支为骨间前神经支,支配拇长屈肌、示中指指深屈肌、旋前方肌;腕掌部的分支有返支及指掌侧总神经。 追踪纤维至有关的脊神经如下: C5:旋前圆肌; C6:桡侧腕屈肌 C7、指浅屈肌,1~3指感觉 C8:拇长屈肌、示中指指深屈肌 T1:掌长肌、旋前方肌、大鱼际肌、第1~2蚓状肌

神经损伤临床表现: (1)正中神经干如在臂部受损伤,运动障碍表现为前臂不能旋前,屈腕能力减弱,拇指、示指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对掌。由于鱼际肌萎缩,手掌变得平坦,称为“猿手”。感觉障碍以拇指、示指和中指的远节最为显著。 (2)正中神经损伤易发生在前臂和腕部。在前臂,神经穿旋前圆肌和指浅屈肌起点腱弓处易受压迫,形成正中神经支配肌全部无力,手掌感觉受损,即所谓的“旋前圆肌综合症”。在腕部内正中神经也易因周围结构炎症、肿胀或关节变化而受压迫,即形成“腕管综合症”表现为鱼际肌萎缩,手掌平坦,拇指、示指、中指掌面感觉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