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曲霉菌感染影像诊断-成稿

合集下载

肺曲霉菌病临床表现及CT影像诊断分析

肺曲霉菌病临床表现及CT影像诊断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第16卷第95期 127投稿邮箱:sjzxyx88@126.com0 引言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近年由于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抗癌药物和激素的大量应用,肺霉菌病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常见肺霉菌有曲霉菌、念珠菌、新型隐球菌、毛霉菌等。

肺霉菌病以曲霉菌病最常见,主要致病菌为烟曲菌。

共收集确诊25例肺曲霉菌病患者资料,就其CT影像与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5例患者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23-67岁,平均38岁。

痰培养确诊11例、手术病理证实3例、纤支镜刷检及活检5例、抗炎无效后改抗真菌治疗1周后病灶明显吸收好转4例、肺穿刺活检2例。

1.2 临床表现及分型肺曲霉菌病CPA好发于中年男性,有全身症状及慢性咳痰、呼吸困难、胸部不适和偶尔咯血。

具有诊断意义的实验室检查:曲霉菌特异性IgG(或抗体)检测、痰培养/PCR/活检曲霉菌阳性。

CPA随着病情变化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当患者存在免疫抑制/缺陷(如:AIDS、激素使用、糖尿病、酒精中毒等)时,可能会使疾病的进展更为迅速,影像学表现为结节、实变伴或不伴薄壁空洞,疾病进展更迅速。

具有这种特征的CPA也被称为亚急性侵袭性曲霉菌病(SAIA)或慢性坏死性肺曲霉菌病。

更常见CPA的临床特点表现为病情进展缓慢、有单个或多个厚壁空洞、伴或不伴真菌球(曲霉肿)、合并胸膜纤维化。

具有上述特征的CPA被称为慢性空洞性肺曲霉菌病(CCPA),往往发生于不存在明显免疫缺陷的患者中。

尽管没有明显免疫缺陷,但是这些患者仍然存在轻度免疫缺陷,CCPA影像学进展非常缓慢,往往需要数年,在疾病早期可能会被误诊为结核。

对于部分CCPA,特别是未经治疗的,往往存在广泛的单肺纤维化,病情会随着时间进展,最后累及双肺。

对于具有这些特征的CPA也别称为慢性纤维化性肺曲霉菌病。

这3种CPA并不是3种独立的疾病。

一种CPA可以随着病情的进展而演变为另一种。

肺曲霉病的CT表现(1例并文献复习)

肺曲霉病的CT表现(1例并文献复习)
诊断:从支气管深部吸出分泌物,涂片找到菌丝,培养 多次均阳性,有助于诊断。曲球菌典型的 CT 特征有诊断意 义。曲菌抗原皮内试验和血清沉淀试验阳性具诊断价值。发 作性支气管哮喘、周围血嗜酸粒细胞增多、血清IgE升高、 X线示肺浸润灶,经纤支镜吸出分泌物涂片有曲菌菌丝,或 培养有曲菌生长,即可诊断为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 透视下定位经支气管镜作肺活检,对曲菌球和侵入性肺曲菌 病有确诊价值。但本例病人,因身体状况差,家属拒绝支气 管镜检查,经皮肺穿刺后取活检,病理检查证实为曲霉菌病。
参考文献 [1]郭佑民,陈起航,王玮.呼吸系统影像学[M].上海:上海 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387-388. [2]刘士远,陈起航,吴宁.实用胸部影像诊断学[M].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288.
2015 年 19 期 257
曲菌球可以长期存在而无临床症状,或者发生轻微的咯 血,特别是有结核病史的病人会出现大咯血。慢性坏死型曲 菌病病人的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常见有长期咳嗽、多痰、 发热、体重持续减轻以及虚弱等,约有 15%的病人可见咯血, 也有少数病人无任何症状。侵袭性肺曲菌病病人常有支气管 炎的表现,如干咳、黏液痰或血痰、呼吸困难、发热、关节 痛以及体重减轻等,胸部听诊可见湿啰音或胸膜摩擦音。此 外,胸痛和咯血也是其侵犯肺血管的一个典型征象。变应性 支气管肺部曲菌病病人常有过敏史,出现难治性的喘鸣、高 热,出现典型的褐色黏液栓、胸痛、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等 。 [1]
图1
图2
图3 图 1~3 患者,男,67 岁,CT 示:右肺上叶尖、后段及 下叶背段可见一较大空洞,其内可见球形结节灶,呈空气新 月征改变,空洞壁厚薄不均,与相邻肺组织分界欠清,病灶
周围及右肺上叶可见索条状及磨玻璃样稍高密度影。 讨论:肺曲霉病是一种由曲菌引起的感染性、进展性、

肺霉菌病影像学诊断精简版

肺霉菌病影像学诊断精简版

肺霉菌病影像学诊断肺霉菌病影像学诊断1. 引言2. 影像学特征2.1 X线胸片肺霉菌病常见的X线胸片表现为以下几种:肺实变影:常见于肺叶或段的局限性实变,密度较高。

空洞形成:肺叶或段的空洞形成是肺霉菌病的重要特征之一,根据病变的程度可以分为单个或多个空洞。

放射状浸润影:肺叶或肺段受累时,可出现放射状浸润影,呈放射状分布。

细颗粒状浸润影:肺叶或肺段受累时,可出现细颗粒状浸润影,呈网格状分布。

2.2 CT扫描CT扫描是肺霉菌病的重要影像学手段,可提供更详细的病变信息。

肺霉菌病在CT扫描中常见的表现包括:空洞形成:CT扫描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肺叶或段的空洞形成,可用于评估病变的程度和范围。

结节影:肺霉菌病可引起肺部结节形成,结节大小和形态多变,常伴有周边模糊的弥漫性纤维化。

肺实变影:CT扫描可以显示肺叶或段的局限性实变影,密度较高。

放射状浸润影:肺叶或肺段受累时,CT扫描可以显示放射状浸润影,呈放射状分布。

淋巴结增大:肺霉菌病可引起纵隔和肺门淋巴结增大,CT扫描可以评估淋巴结的大小和形态。

3. 诊断要点肺霉菌病的影像学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

在影像学诊断中,需要注意以下要点:1. 结合临床信息:肺霉菌病的影像学表现多样化,影像学诊断需要与临床症状相结合,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

2. 观察病变的范围和程度:通过观察空洞形成、肺实变影、放射状浸润影等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可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3. 注意淋巴结的增大:肺霉菌病可引起纵隔和肺门淋巴结增大,注意观察淋巴结的大小和形态,有助于进行鉴别诊断。

4. 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在需要进一步确认诊断时,可以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如病理活检、磁共振成像等,以提高准确性。

4. 结论肺霉菌病的影像学诊断在临床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肺霉菌病常见的影像学特征进行认识和分析,能够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进行肺霉菌病的影像学诊断。

综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可以提高肺霉菌病的诊断率和准确性,为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指导。

肺肺曲霉菌病影像学诊断

肺肺曲霉菌病影像学诊断

肺肺曲霉菌病影像学诊断肺肺曲霉菌病影像学诊断一、引言肺肺曲霉菌病是一种由真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疾病,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

本文将详细介绍肺肺曲霉菌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及其在不同阶段的表现,供临床医生参考。

二、影像学检查方法1·X线胸片X线胸片是肺肺曲霉菌病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在早期感染阶段,X线胸片可能没有明显异常表现。

而在疾病进展后,可见到肺实质浸润、结节状阴影等。

2·CT扫描CT扫描是肺肺曲霉菌病影像学诊断中的关键方法。

其具有高分辨率和多平面重建的特点,能更准确地显示病变的位置、范围和形态。

在CT扫描中,可见到肺内结节、孢子囊肿、游走性浸润等病变。

3·磁共振成像(MRI)MRI在肺肺曲霉菌病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较少,仅在特殊情况下使用。

MRI可以提供更准确的组织对比度,并能检测到较小的病灶。

4·PET-CTPET-CT对肺肺曲霉菌病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PET-CT可利用放射性标记物质,检测代谢活跃的病灶,提供全身范围的信息,帮助评估病变的活动程度。

三、影像学表现1·早期感染阶段在早期感染阶段,肺肺曲霉菌病的影像学表现可能较为微弱或者没有明显异常。

少数病例可见到片状阴影或结节状阴影,但通常不具有特异性。

2·慢性肺曲霉菌病阶段在慢性肺曲霉菌病阶段,常见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肺实质浸润、结节状阴影、环状阴影等。

肺实质浸润可以是单侧或双侧的,可见到空洞形成和壁厚的变化。

3·继发性肺肺曲霉菌球菌病继发性肺肺曲霉菌球菌病是肺曲霉菌病的并发症之一。

其影像学表现多样,可见到孢子囊肿、空洞、胸腔积液等。

四、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X线胸片和CT扫描影像。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肺肺曲霉菌病:一种由真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疾病。

2·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如X线胸片、CT扫描、MRI、PET-CT等,对肺肺曲霉菌病进行诊断。

36例肺曲霉菌病的CT诊断分析

36例肺曲霉菌病的CT诊断分析

36例肺曲霉菌病的CT诊断分析目的观察比较分析各类肺曲霉菌病的CT表现特点,提高肺曲霉菌病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1月~2009年11月36例肺曲霉菌病患者的CT诊断案例做观察,比较各类肺曲霉菌病的CT数据。

结果过敏型支气管肺曲菌(ABPA)病患者6例,CT成像为出现轨道征或环形影;寄生型肺曲菌病患者17例,CT成像为出现空气新月征;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患者13例,CT成像为出现晕轮征。

结论肺曲霉菌病种类多样,病情复杂多变,CT成像的表现特点可以为各类肺曲霉菌病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有效鉴别于其他类似疾病,进一步提升诊断的准确率,有助于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标签:肺曲霉菌病;空气新月征;晕轮征;CT成像Analysis of 36 patients with CT diagnosis of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HUANG Fei-xiang,YANG Neng-li.Shaoyang City CDC Division of Hunan province,Shaoyang 422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compare the various types of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of th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CT,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improved the accuracy.Methods Select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08 to November 2009 36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in patients with CT diagnosis of cases do observe and compare the various types of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CT data.Results 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 type (ABPA)patients in 6 cases,CT imaging to track symptoms appear,or ring shadow;parasitic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in patients 17 cases,CT imaging was the air crescent sign appears;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IPA)13 cases,CT imaging for the halo sign occurs.Conclusion Various types of pulmonary aspergillosis,complex disease,CT imaging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types of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could provide accurate diagnostic data,the effective identification of other similar diseases,to further improve diagnostic accuracy,help select the appropriate treatment options.【Key words】Pulmonary aspergillosis;Air crescent sign;Halo sign;CT imaging肺曲霉菌病(pulmonary aspergillosis,PA)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肺部霉菌感染性疾病。

肺曲菌病(pulmonary aspergillosis)影像诊断

肺曲菌病(pulmonary aspergillosis)影像诊断

肺曲菌病(pulmonary aspergillosis)影像诊断时间:2009-12-24 来源:影像园作者:admin 【复制分享】【讨论-纠错】【举报】曲霉菌病是真菌感染中最常见的一种,人体各器官几乎均可受累,但以肺和副鼻窦常见。

曲霉菌致病力较弱,多在人体抵抗力低下时侵入,主要易感人群为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及糖尿病、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肉芽肿病和爱滋病患者。

曲霉菌通过呼吸道侵入机体,其病变类型取决于机体的免疫状态。

肺部的侵犯是通过支气管树和肺泡直接侵入,以后者更常见。

血管的感染导致血源性播散、血管炎和血管栓塞,从而引起肺梗死、出血和坏死。

疾病的进展取决于机体的免疫状态和对真菌抗原的过敏程度。

根据宿主的免疫反应,疾病可分为4种类型:Ⅰ过敏性支气管肺炎型;Ⅱ浸润型(缺血、坏死、血性播散型);Ⅲ半浸润型(慢性肉芽肿伴有空洞型);Ⅳ曲菌球型。

常见的影像学表现:(1)“晕轮征”:在CT上表现肺结节周围有晕(密度低于结节中心而高于肺组织),HRCT 上为结节周围的磨玻璃样改变。

其病理基础是肺曲菌破坏肺部小血管,导致肺实质出血性梗死,早期病灶中心坏死结节被出血区围绕所致。

此征象无特异性,在Wegner's肉芽肿、转移瘤、支气管肺癌、淋巴瘤亦可见到。

(2)“新月征”:由于结节内坏死组织被吸收或支气管扩张形成的空洞或囊腔,空洞内可有曲菌球。

曲菌球可发生于结核性、肺职业病性、支气管肺癌的空洞内及肺大泡、肺囊肿和扩张的支气管内,如菌球随体位活动则具特征性。

鉴别诊断包括空洞内出血,可形成空洞的新生物、肺脓肿、肺棘球蚴等。

(3)楔形实变影:表现为以胸膜面为基底的节段性实变影,边缘模糊,与栓塞性肺梗死相似,其病理基础为出血性肺梗死。

是侵袭性肺曲菌病早期较特征性的改变,可单独出现,也可合并结节影和/或晕征。

楔形实变影还可见于毛霉菌病、细菌性肺炎或肺出血等血管受损的疾病。

肺曲霉菌病的影像诊断(附15例胸部X线及CT影像分析)

肺曲霉菌病的影像诊断(附15例胸部X线及CT影像分析)
l 21 5 . 5 -1 26
2 陈 庆和. 出血 性 脑 梗 塞 的 诊 断 叨 . 华 神 经 精 神 科 杂 中
的 渗 出 。 有 人 做 动 态 脑 血 管 造影 证 实 这 塞 研 究 发 现I 6例 HI 为 无 状 出 血 。而 6 1 , 均

志.9 7 01 3 1 8 , ,2 . 2
潘 琼珍
( 南省 昆 明市 第一人 民 医院放射 科 , 南 昆明 6 0 1 ) 云 云 5 0 1
摘 要 目的 探 讨 肺 曲 霉 菌 病 胸 部 影 像 表 现 。方 法 回顾 性 分 析 l 5例 肺 曲 霉 菌 感 染 的胸 部 X 线 及 C T影
像 表 现 。结 果
肺 曲 霉 菌 影 像 表 现 复 杂 多 样 , 表 现 为 大 片状 结 节 状 影 ( 可 4例 )支 气 管 肺 炎 样 表 8 ( , 3例 ) 空 洞 内 ,
远端 的 血 管 缺 血 麻 痹 ,栓 子 崩 解 或 向 远 释其 原 因 为 第 2周 发 生 梗 塞 后 出 血 以渗 端 移 行 后 .血 管 通 透 性 增 加 而 引 起 血 液 血 为 主 , 引 起 症 状 加 重 。B i 难 a d对 脑 梗 r
i to a d a u a if rto . a e , 9 , 7: f ain n n tr l n a cin L nc t 1 91 3 c 3
本组 分析 了近两年 来收集 的经手 术 、 痰 例 , 白血 病 一 例 。 床 表 现 为不 同 程度 的 部 正 侧 位 或 床 旁 正 位 片 。1 行 胸 部 螺 临 1例
作 者 简介 : 琼珍 (9 4 6 , , 南 省 昆 明 市 人 , 治 医师 。 潘 16 一o ) 女 云 主

肺曲霉菌感染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

肺曲霉菌感染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

整理课件
21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多样化
❖ 单发或多发的肺气腔实变23例(65.7%)为最多见的CT表现, ❖ 其次为结节或肿块影22例(62.8%),
63.6%的结节周围出现晕征, ❖ 磨玻璃样密度灶12例(32.3%) ❖ 空洞: 72.7%的结节及43.5%的实变中有空洞形成
长征医院资料
整理课件
22
① 常为多发病灶(多个、多部位)
多发结节
整理课件
42
多发结节
整理课件
43
多发偏心空洞
整理课件
44
多发“反晕征”结节
整理课件
45
② 、常多种形态改变同时存在
整理课件
46
空洞、片状与结节同时存在
整理课件
47
结节及片状磨玻璃变、空洞同时存 在
整理课件
48
5、侵袭性肺曲霉菌病CT诊断的 体会
病灶周围环状磨玻璃样密度包绕
病理:周围肺内出血
整理课件
31
晕征
整理课件
32
⑤反晕征 reversed halo sign
圆形磨玻璃样被实性实变肺组织环包绕 病理:肺梗死伴出血,外周重 ?
整理课件
33
⑥ 胸腔积液
多发生在免疫抑制病人
整理课件
34
气道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 ① 支气管的改变 真菌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增粗、树芽征
52
树芽征、结节、反晕征结节、空洞
血管侵袭性和气道侵袭性同时存在
整理课件
53
② 、肺内多发结节和/或 空洞, 伴有“晕征”时要想到真菌感染的
可能
虽然大部分病例单纯依靠影像学难以立刻 做出确切的诊断,但是很多征象的出现可以提 醒我们想到真菌感染的可能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等
临床特征
主要特征 • 特征性胸部影像学表现 • 如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的影像学特征:早期出现胸膜下密度增高
结节实变影,数天后病灶周围出现晕轮征,约10至15d后肺实变 区液化坏死,出现空洞或新月征 次要特征 • 非特征性临床表现 • 肺部感染的症状体征 • 影像学出现新的肺部浸润影 • 持续发热96h,常规抗菌治疗无效
使用免疫抑制剂
诊断标准(2005年国际抗感染化疗年会ICAAC)
• 宿主因素 • 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 • 病原菌检测 • 微生物学检查依据(临床诊断) • 组织病理学依据(确诊)
宿主因素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减少,计数<0.5×109/L,持续超过10d 体温>38℃或<36℃,并伴有以下情况之一 • 之前60d内出现过持续的中性粒细胞减少(>10d) • 之前30d内曾接受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 • 有侵袭性真菌感染病史 • 患有艾滋病 • 存在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表现 • 持续应用类固醇激素3周以上 • 有慢性基础疾病,长期使用机械通气,体内留置导管,全胃肠外
7-13
9-6
气道侵袭性曲菌病
• 临床:占侵袭性肺曲菌病的10%-30%,一般 发生于严重粒细胞减少症或AIDS患者。
• 病理:小气道壁液化坏死及中性粒细胞浸润 • 气管支气管炎心结节及“树芽征” • 支气管肺炎型为支气管周围实变
肺曲菌病
根据宿主的免疫反应,疾病分为4种类型: Ⅰ型(曲菌球):寄生性或非侵袭性 Ⅱ型(过敏性支气管肺炎,ABPA); Ⅲ型(半侵袭性或慢性坏死性); Ⅳ型(侵袭型:支气管、血管侵袭)
超 敏
过敏性支气管肺曲 霉菌病(ABPA)
免正
肺曲菌球(寄生性
疫常
或非侵袭性)


轻度 慢性坏死性肺曲
霉菌病

制 重度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小结
• 肺部曲菌病类型与机体免疫状态有关 • 不同类型肺部曲菌病CT表现有差异 • 典型表现者,能够做出准确诊断 • 不典型者,需要结合临床,甚至靠病理确诊
谢谢!
Case8 男,77岁,咳嗽咳痰一月余
左 上 肺 穿 刺 提 示 为 曲 菌 感 染
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后
4.侵袭性曲菌病
• 最常见的机遇性肺部真菌感染 • 主要见于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小于500的重度免疫抑制患者。 • 分为血管性和气道性 • 感染途径为吸入真菌孢子至远端气道及肺实质内,由于患者缺乏
女,23岁,急淋,肺曲菌感染
• 空洞、半月征、结节并存
抗真菌治疗2W后
女,28岁, 急性红白血病;化疗结束前后,一直反复发热。粒细胞 计数0.03×10E9/L,粒缺期
4-20
5-13 两性霉素B抗真菌、抗感染联合治疗2W后复查,原病灶吸收,出现新发结节
5-18粒细胞回升,度过粒缺期。无发热;5-20(1W后)复查 CT
第三次化疗,粒缺期,出现寒战、发热、咯血等症状。6 -27检查胸部CT,见两肺多发新病灶
• 科塞斯联合伏立康唑抗真菌、继续抗感染治疗, 予升白细胞治疗。
• 7-3白细胞回升,渡过粒缺期。左上叶灌洗液 见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尘细胞,未见异型细 胞。左上叶前段黏膜肺泡腔内见纤维蛋白样渗 出物,病理见真菌。继续抗感染、抗真菌治疗
伏立康唑、泰能、悉能抗感染治疗2W,咳嗽,仍间隙发热
伏立康唑联合科塞斯抗真菌、降低抗生素阶梯1W,咳嗽好转,体温正常
4.混合型
3-11 两肺多发小结节、空洞, 沿支气管走行分布
糖尿病患者,男,77岁,慢支20年,有长期外购含激素类药物使用史,近 二十天咳嗽,白色泡沫痰
3-18
4-22 伏立康唑联合科塞斯抗真菌治疗后,明显好转
Case6 糖尿病患者,女,62岁,咳嗽咳痰一月余 2011-03-08
2011-3-22
手术后病理示坏死性 肉芽肿性炎,可见曲 菌团,周围局灶性纤 维增生
Case7 男,47岁,乙肝十余年,胃底静脉曲张出血入院; 住院中,出现低热。
3-11抗 炎治疗后 好转出院
4-19出现发热,T39℃
痰培养两次发现霉菌。 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2w后复查
手术证实为曲菌球
94年 98年
Case4,女,62岁,痰中带血两天 。支扩史6年 手术证实为曲菌球
曲菌球因重力作用随体位变化而移动
前一病例,俯卧位CT
2.过敏性支气管肺炎型(ABPA)
• 支气管肺组织对曲霉菌的超敏反应,主要为I型和III型 变态反应
• 多见于哮喘、肺囊性纤维化及肺移植后患者。常有过 敏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对过敏原反应阳性
3.半浸润型(慢性坏死性曲菌病)
• 常发生于轻度免疫抑制患者,如糖尿病、慢性 阻塞性肺病,长期使用激素,营养不良等
• 病理: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合并肺纤维化及机 化性肺炎。
• 影像表现为单侧或者双侧肺叶段分布的单发或 多发结节或(和)实变影,缺乏特异性,易误 诊为肺结核
• Case5 女性,53岁,咳嗽,间断咯血1月,无基础疾病及免疫抑制
纤支镜病理证实-侵袭性支气管曲菌病
纤支镜去除气道内坏死物、疏通后2w 第四次CT
曲霉菌病是真菌感染中最常见的一种。急性白血病患者本病发生率是 淋巴瘤和实体器官移植受者的20倍 误诊,不及时治疗病死率高达30%~90% 肺和副鼻窦常见 易感人群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 免疫力低下
血液病 糖尿病 结核 慢性阻塞性肺病 艾滋病
糖尿病患者,男,77岁,慢支20年,有长期外购含激素类药物使用 史,近二十天咳嗽,白色泡沫痰
3-11 两肺多发小结节、空洞, 延支气管走行分布
3-18
4-22 伏立康唑联合科塞斯抗真菌治疗后,明显好转
2.细支气管炎型
男,23岁,重症肝炎。发热2周。无咯血。谷丙1133U/L,谷草657U/L
• 经2-3W治疗后,梗死的肺组织液化、收缩,病灶内形 成空气影,“空气半月征”。特征性,提示好转
• 肺结节伴晕征
• 外周分布 • 楔形坏死灶
• 抗真菌治疗后,空洞形成,“空气半月征”
治疗前
治疗后2w
CT表现
特征性胸部影像学表现 主要特征 • 早期出现胸膜下密度增高结节实变影 • 数天后病灶周围出现晕轮征 • 约10至15d后肺实变区液化坏死,出现空洞或半月征 次要特征 • 影像学出现新的肺部浸润影 • 持续发热96h,常规抗菌治疗无效 同一病例可见多种形态表现并存
免疫机能,孢子发育成熟形成菌丝,并侵入肺血管及气道,导致 肺动脉栓塞、出血、肺坏死及系统性播散,25-50%的患者播散 至CNS、肾脏及消化系统
血管侵袭性曲菌病
• 菌丝侵入并阻塞小的肺动脉,形成出血坏死性小结节, 表现为伴有晕征的小结节影,多位于肺外周
• 菌丝阻塞中等的肺动脉,形成出血梗死灶,影像表现 为以胸膜为基底的楔形实变影
• 病理:肺段及亚段扩张的支气管内充填含大量嗜酸性 粒细胞及散在真菌菌丝的粘液,邻近支气管壁呈纤维 化及慢性炎症反应
影像学表现 急性期: • 实变或磨玻璃影(80%); • 支气管扩张及粘液嵌塞(30%); • 肺膨胀不全(20%) 慢性期: • 支气管扩张 • 粘液嵌塞,肺叶收缩 • 呼气相,空气储留现象
10-20
11-2,抗痨治疗无效,高烧不退。GM阳性。
11-29,抗真菌治疗3w后。热退,临床症状好转。
细支气管炎型与粟粒性肺结核鉴别
肺部真菌感染。女,37岁,急淋,化疗后发热1W 粟粒性肺TB。女,45岁,SLE,3年,发热1月
3.支气管肺炎型
女,SLE,发 热,咳嗽
女,50岁,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化疗结束后1天,发热(T38.5), WBC2.69,GM试验可疑阳性
男,23岁,尿黄3个月,发热2周。无咯血。谷 丙1133U/L,谷草657U/L
10-20
11-2,抗痨治疗无效,高烧不退。GM阳性。
11-29,抗真菌治疗3w后。热退,临床症状好转。
细支气管炎型与粟粒性肺结核鉴别
肺部真菌感染。女,37岁,急淋,化疗后发热1W 粟粒性肺TB。女,45岁,SLE,3年,发热1月
肺部曲霉菌感染的CT诊断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中心
高回青 胡春洪
gaohuiqin2011@
测试病例
男,54岁,急粒M1。化疗后4天,粒缺。发热。第一次CT检查
• 抗炎抗病毒治疗2周,仍发热。第二次CT
• 第三周,低热不退。第三次CT复查
根据病史及CT表现,该例的诊断: A.病毒性肺炎 B.真菌感染 C.大叶性肺炎 D.肺癌伴肺不张 E.机化性肺炎
病例分享
女,26岁,急单M4。头晕乏力伴鼻出血1周
0d
0d
3d
14d
20d
29d
30d
36d
43d
87d
GM:3.884
FOB
超 敏
过敏性支气管肺曲 霉菌病(ABPA)
免正
肺曲菌球(寄生性
疫常
或非侵袭性)


轻度 慢性坏死性肺曲
霉菌病

制 重度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支气管、血管)
(支气管、血管)
1.曲菌球
• 临床:免疫正常者的寄生型感染,25-50%出现在肺 结核患者
• 机理:真菌菌丝与细胞碎屑,粘液混合的团块寄生于 肺空洞或扩张的支气管中形成
• 影像表现:肺空腔内圆形软组织团块影,可随体位变化 移动,病灶多位于肺外周带,邻近胸膜常常增厚
Case1 男,24岁,左肩背酸痛5月余,既往有TB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