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影响文化发展的理论思考
地理环境下的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形态

地理环境下的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形态地理环境是塑造一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形态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地理特征会影响人们的生产方式、经济结构以及文化活动的形态。
本文就地理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形态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地形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地貌和地势。
山地、平原、河流、海洋等地形特征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山地地形常常限制了土地的利用和农业生产。
陡峭的山坡难以进行机械化耕种,而且山地土壤贫瘠,农作物种植的条件较差。
因此,山地地区的经济往往以畜牧业为主,或者依靠其他资源如水力能源进行发展。
而平原地形则提供了广阔的农田,并且更适合机械化农业生产。
平原地区通常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合各种作物的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
因此,平原地区经济往往以农业为主,农产品产量多,市场发达。
另外,河流和海洋是水资源的集中地,地理环境决定了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河流沿岸和海洋沿海地区容易进行渔业、水运和其他与水相关的经济活动。
河流和海洋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能够支持养殖业、航运业和海洋资源开发业的发展。
二、气候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气候是指某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和气温、降水等要素的组合,气候的差异也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气候条件会影响农业的发展。
例如,旱涝灾害频发的地区农业生产往往难以为继,经济发展也受到限制。
寒带气候的地区,农作物生长期较短,农业生产难度较大。
而温暖湿润的气候则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农产品产量高。
其次,气候对旅游业和娱乐产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
温暖的气候和美丽的自然风景往往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例如,泰国的旅游业发达,部分原因就是得益于温暖的气候和美丽的沙滩。
再者,气候也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俗。
例如,北方地区寒冷的冬天促使人们过年时聚集于家庭,形成了“过年”的文化习俗;炎热的南方气候则使人们更倾向于户外活动和夜市文化的形成。
三、地理环境与文化形态的相互关系地理环境不仅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影响,也深刻地塑造了一个地区的文化形态。
中西地理环境对文化发展影响

中西地理环境对文化发展影响中西地理环境差异对文化发展的影响中西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文化从夏算起已经有4000 多年的历史了,西方文化从克里特文化算起也有4500 多年的历史了!一般说中西,西主要是指的欧洲,从地域面积上来讲,中国和欧洲的面积基本上差不多,但是地貌比例却相反。
中国的土地中,有70%是山地,30%的是平原,而欧洲70%的是平原,这样来讲,中国很明显的耕地面积要远远小于欧洲。
中国的可耕地面积也只占到国土面积的17%。
从周朝开始,中国逐步形成了单一的小农经济,春秋战国以后形成了完全的农业经济。
而欧洲气候湿润,可耕地面积广阔,主要是畜牧业。
中国的农业经济,因为地少,想要增加生产就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就会鼓励人口增长;而欧洲的畜牧业呢,土地的载畜量有限,人口的增长并不能增加产量,所以就不会鼓励人口增长,这样中西方就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一个鼓励人口增长,一个不鼓励人口增长。
在中国,地少人多,土地反复耕种,只有加倍从自然中所取,所以就努力提高生产技术,套种,水利灌溉,施肥等等,中国的农业技术一直在世界领先;而西方地广人稀,实行土地轮作制以恢复地力,农业技术水平低。
中国因为是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下,可供消费的产品极为有限,所以交换很少;而西方的畜牧业为主,不生产生活用品,生活必须品就必须要交换,而交换又促进了社会分工,这种社会分工的产生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游牧民族因为缺少生活必须品,秋后马肥的时候就会入侵中原,农业文明的民族为了抵御这种入侵,修筑的一个世界奇迹—万里长城,基本上就是农业牧业的分界线。
农业经济主要生产粮食,粮食易于储存和运输,地主就能聚集于城市,对农民征收的税也特别高,城市是地主阶级的统治中心。
而西方畜牧业,庄园主为了能吃上新鲜的肉食,就在农村建园,城市主要聚集着的是手工业者和流落的农奴等,城市不是统治中心,另一方面,肉食不易储存,所以税收也较低。
因为食物方面的原因,中西方的战争也有很大的区别。
浅谈地理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浅谈地理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作者:唐宇珩王思远来源:《山东青年》2016年第11期摘要:作为地理、文化、历史相关的研究问题,地理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一直是重要的课题内容。
狭义地理环境指的是自然地理环境,而广义的概念中也包括人文地理环境,文化的形成与民族所生活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优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基于农耕文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复杂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的、一体多元的传统文化;完整而广阔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曾中断、具有连续性的文化;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较具保守和封闭性的文化。
在不断发展的今天,探讨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就显得非常有价值。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狭义的地理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与文化发展相互作用,带动了人文和社会发展。
本文将对自然地理环境对文化产生的影响以及作用展开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地理环境;自然;文化发展;影响一、自然地理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不会间断作为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人类的所有活动都离不开自然地理环境,同时自然地理环境对于人类文化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反作用,有力的推动了文化发展。
不论是从时间还是空间范围上,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地理环境都是相互联系的,并且是连续不断的,伴随着人类历史发展的始终。
在历史变化的长河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对于人类文化的发展也是不同的,比如我国历史上一些草原地带退化为草原,就对人类行为产生了影响,“榆林三迁”就是与这一事件相关的历史文化实践,并在此之下形成了地域性的民间文化。
由此看来,地理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比如地质环境、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壤、动植物情况等,都会对此地域的人文环境产生重要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各种因素的作用也在发生变化,即对人类文化发展的作用力有些在增强,有些又在削弱。
特别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很多自然因素都在失去决定性影响的地位,而一些劳动资源因素,却随着时间推移发挥出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地理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是指一个地区所处的自然条件、地形地貌、气候与地貌等因素的综合表现。
这些地理环境因素对一个地区的文化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地理环境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首先,地形地貌对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山脉和河流的分布对农业发展有着直接影响。
狭长的河谷地带常常孕育着繁华的农耕文明,人们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农业文化,如古代埃及的尼罗河文明和古印度的印度河文明等。
而高山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则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形成了特色的牧羊文化,如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文化和阿尔卑斯山区的奶酪文化。
因此,地形地貌对农业和牧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其次,气候条件也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气候的湿度和温度可使人们发展特定的产业,并塑造出特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例如,世界上湿润的地区常常以农业为主,人们培育各种农作物,并发展出与农业相关的文化,如中国的水稻文化和巴西的咖啡文化。
而干燥和寒冷的气候则使人们更适合发展渔业、畜牧业或狩猎等活动,这些活动也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文化,如西伯利亚的渔猎文化和北极圈上的捕鲸文化。
因此,气候条件对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征。
此外,地理环境还对交通和贸易起着关键作用,进一步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地理障碍,如高山、河流或沙漠,可能限制了人们之间的交流。
然而,当交通条件得到改善时,人们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将更为频繁和广泛。
例如,公路、铁路和航空的发展使得不同地区的人们更容易互相接触和了解,促进了文化的融合和交流。
可持续的对外贸易也可以调动地方资源,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创新。
因此,地理环境对交通和贸易的影响加强了地区间文化的互动和发展。
最后,自然灾害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地区的文化。
地理环境中常常伴随着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飓风等。
这些自然灾害将人们逼迫到共同面对困境和挑战的状态下,从而形成了共同克服困难的文化。
文化学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

文化学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人类的文化是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既是人类的创造,也与周围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
文化学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是一门重要而复杂的学科,通过对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塑造和人类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可以深刻理解不同地区文化的成因和发展。
首先,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理环境中的自然条件、气候、地貌、水文等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价值观念和社会形态等方面。
例如,位于高海拔地区的藏民族生活在严寒的高山之中,他们将独特的高山文化融入到了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宗教信仰、服饰风格和建筑艺术。
而位于河流丰沃地带的古埃及人,通过对尼罗河的利用,创造出了灌溉农业,发展了独特的农业文明和建筑艺术。
同时,文化也会对地理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
人类的活动和文化传承会改变和塑造地理环境。
古代人类的农业活动,在制度上决定了土地的利用方式,大规模的开垦和灌溉不仅改变了地貌,还改变了河流走向。
例如,古代的水利工程创造了许多灌溉供水体系,提供了灌溉水源,同时也造就了河道和湖泊的形成。
这些地理改造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成为了文化繁荣与发展的条件。
除了直接的地理影响,地理环境也通过为不同地区提供资源和条件,间接促进了文化的流动和交流。
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各地的资源分布不均,这为人们的经济活动和文化交流提供了契机。
例如,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就是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重要贸易通道,不仅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繁荣,也使得各地的文化得以交融和传播。
地理环境的差异还塑造了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特色,进而影响了当地的文化形态和习俗。
然而,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并非单向度的。
社会和人类的行为也会影响地理环境,进而反过来影响人类的文化发展。
例如,卓越的建筑工程技术和土木工程能力直接影响了人类定居地的选择和城市化的进程。
建筑物的风格、寺庙和教堂的建造以及城市的规划都反映了人类对地理环境的适应和利用能力。
浅谈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浅谈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的。
它作为文化的一根重要的指向标,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着文化的发展前途和发展方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文化的特色,促成了文化的多样性。
有着不同地域环境的地区形成了具有自己地域特点的典型文化,在这之后进一步地产生了自己的宗教信仰,民族习俗,生活习惯等。
首先,在中国内部,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以南北差异最为明显。
主要表现在人文文化,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其次,我们还从本国走向世界,选取了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与中国存在显著差异的美国,将该地区受地理环境影响的情况与中国受地理环境影响的情况进行了总体上的比较。
标签:地理环境;地域文化;南北文化;中西差异正文我国南北方地理环境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从地理位置上看:北方较闭塞,与外界联系不便,而南方多临海,面向东南亚,便于与国内外各地的联系。
从地形上看:北方多平原、戈壁、平坦开阔的高原,放眼四望,方圆几里乃至上百里地一览无余;而南方却是多低山丘陵,地形崎岖,少平原,地形地貌受山水阻隔,条块分割相当严重,则使平原地区也是沟壑纵横,视野被禁锢在狭窄的空间内。
从气候上看:北方天气冷长热短,四季分明,降水少,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气温年较差大;南方气候较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较北方小,气候湿润,降水多。
一、我国南北方地域文化差异从整体上看,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在南北差异的大框架下,它可以包括许多分支,如南北建筑差异、南北服饰差异、南北风俗差异、南北饮食差异、南北性格差异、南北语言差异、南北商业差异等。
从人文文化上看,我国的地域语言便最完美的阐释了地理环境的重要影响。
我国语言的地理差异表现为南繁北齐,即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单一。
北方广大地区都属北方方言区,即便北方地区中的两地相隔较远,两地语言有一些差别,但通话交流并没有太大障碍。
而南方即使在同一方言区内,如闽方言区内,还分福州话、厦门话、莆田话、闽西话等,彼此差异极大,甚至听不懂。
文化学与地理环境的文化地理研究

文化学与地理环境的文化地理研究导言文化地理研究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它探讨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的影响以及人类文化如何塑造地理环境。
在这一研究领域中,文化学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探讨文化学与地理环境的文化地理研究,探索地理环境对文化形成与变迁的影响以及文化如何影响地理空间的塑造。
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塑造地理环境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背景条件,它对文化的形成与变迁起着重要影响。
地理环境的不同能够塑造出不同的文化特征。
例如,生活在山区的人民由于地形陡峭、资源贫瘠等因素,形成了勤劳朴实的山地文化;居住在平原河谷地区的人民则养成了开阔豁达的性格与农耕文化;而在海洋沿线居住的人则发展出了悠久的海洋文明。
地理环境的自然条件也对文化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丰富的水源与肥沃的土地常常使得农业在这些地区发展兴盛,农业文化也因此得以繁衍。
而荒漠化、水资源匮乏的区域则更注重节约与合理利用,形成了独特的环境文化。
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也塑造了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对自然的敬畏。
地理环境如何影响文化发展的同时,文化又如何影响地理空间的塑造呢?文化对地理空间塑造的影响文化是地理环境演化的动力之一,不同的文化会对地理空间产生不同的影响。
传统的建筑风格、城市布局、农田划分等,都是文化对地理空间的直接塑造。
举个例子,中国古代围绕城市修筑了密集的城墙,这不仅是为了防御敌寇,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等级制度和封建文化的表现。
而美国的城市规划则注重个人隐私与社区功能的结合,反映了美国人独立、自由的价值观。
文化还会影响到地理环境的开发和利用。
岭南地区的水稻种植文化导致了复育水稻田、排灌水利设施的发展,而印第安人的狩猎文化则造就了他们出色的狩猎技巧和对生态的敏感。
总结与展望文化地理研究中,地理环境和文化学的交叉探讨,丰富了我们对文化与地理空间之间相互关系的认知。
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塑造,以及文化对地理空间的影响,都是深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浅谈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地理环境是指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
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思想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
研读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不难发现,地理环境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普列汉诺夫曾说过,不同类型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在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
李约瑟也曾说,地理因素是造成中国与欧洲文化差异的重要因素。
一、大陆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1、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形成了较具保守性和封闭性的传统文化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三面陆地、一面临海。
其北面多沙漠,西部为绵延的山脉,地理环境相对封闭。
而其内部自然环境优越、物产丰富,长期以来自给自足,中国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一种“天朝上国”的观念。
这些因素就给中外交流造成了一定阻碍,使中国处于一种半隔绝状态。
中国传统文化也就成为了一种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相对保守的大陆文化。
在晚清的中国甚至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
2、完整而优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的传统文化中国幅员辽阔、疆域完整、自然条件优越。
几千年来,中华文化可以在辽阔的疆域上延续。
当北方黄河流域逐渐衰败时,传统文化中心向南迁移到长江流域。
而古埃及文化、古印度文化、古巴比伦文化等却因遭受灾害时没有较大的回旋余地而被取代或消亡。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从未间断过,我们一直在延续并发展着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生命力之强大绝无仅有。
同时,在优越的地理环境、完整的疆域及半封闭的地理环境的共同影响下,中国传统文化拥有了强大的凝聚力。
中国内部各种文化交往频繁,共同组成了传统文化。
3、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丰富多彩、一体多元的传统文化中国幅员辽阔,包含了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等多种地形。
中国气候多样,南北气候差异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地形和气候的影响下,中国形成了多样的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Ξ 收稿日期 :2001 - 01 - 26 作者简介 :毛曦 (1966 - ) ,男 ,陕西泾阳人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编辑部副编审 、副主编 ,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 ,西安市有突 出贡献的青年专家 。
ΞΞ Ξ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 ,西安联合大学科研资助课题 。
·55 ·
区域 ,着重记载了四个区域的自然地理 、生产 、经济生活和社 会文化 (风俗) 状况的相异相同之处 。在记载当中 ,司马迁不 仅注意到了地理环境的各个方面 ,如地形 、土壤 、气候 、森林 、 矿藏以及江 、河 、湖 、海之利与水陆交通状况等等 ,而且将地 理环境与各地文化联系起来加以考虑 ,意识到了自然环境对 各地文化的相关影响 。如他写道 “: 邹 、鲁滨洙 、泗 ,犹有周公 遗风 ,俗好儒 ,备于礼 ,故其民龊龊 。颇有桑麻之业 ,无林泽 之饶 。地小人众 ,俭啬 ,畏罪远邪 。”[4 ] 司马迁的这一思想对 后世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汉代以后 ,不断有学者提出关于地理环境与文化发展相 互关系的思想认识 。其中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明代著名地理 学家王士性 ,他对文化地理有独特的研究 ,对地理环境与文 化发展的关系有独到的见解 ,为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做出 了重要的贡献 。王士性在《广志绎》中写道 :
杭 、嘉 、湖平原水乡 ,是为泽国之民 ; 金 、衢 、 严 、处丘陵险阻 ,是为山谷之民 ;宁 、绍 、台 、温连山 大海 ,是为海滨之民 。三民各自为俗 。泽国之民 , 舟楫为居 ,百货所聚 ,闾阎易于富贵 ,俗尚奢侈 ,缙 绅气势大而众庶小 ;山谷之民 ,石气所钟 ,猛烈鸷 愎 ,轻犯刑法 ,喜习俭素 ,然豪民颇负气 ,聚党而傲 缙绅 ;海滨之民 ,餐风宿水 ,百死一生 ,以有海利为 生不甚穷 ,以不通商贩不甚富 ,闾阎与缙绅相安 , 官民得贵贱之中 ,俗尚居奢俭之半 。[6 ] 将区域地理环境对当地人们心态 、性格 、民俗等文化现象的 影响分析描述得淋漓尽致 。 到了近代 ,在西方学说的影响下 ,更有不少学者继续探 讨地理与文化的关系问题 ,不断发表各种见解 。梁启超在 《地理与文明的关系》一文中 ,讨论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因素之 一气候对人们心理状态的影响 。他写道 :
地者 ,万物之本原 ,诸生之根菀也 ,美恶 、贤不 肖 ,愚俊之所生也 。水者 ,地之血气 ,如筋脉之通 流者 也 。 ……故 水 一 , 则 人 心 正 ; 水 清 , 则 民 心 易 。[ 3 ] 《管子》作者看到了自然环境的不同带来人性以及人们心理 的差异 。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 ,将当时汉朝 的统治地域划分为山西 、山东 、江南 、龙门 ———碣石以北四个
土地贫瘠 ,使人勤奋 、俭朴 、耐劳 、勇敢和适宜 于战争 ;土地所不给予的东西 ,他们不得不以人力 去获得 。土地膏腴 ,使人因生活宽裕而柔弱 、怠 惰 、贪生怕死 。[14 ] ( P279 - 283) 孟德斯鸠对土壤 、地形 、气候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进行了 广泛的探讨 ,得出了一些结论 ,其中有正确的 ,也有错误甚至 荒谬的 。他片面夸大地理条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对后世 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关于孟德斯鸠的影响 ,普雷斯顿·詹姆 斯在《地理学思想史》中写道 “: 但是 ,他把气候影响论讲得如 此滔滔成章 ,以致这些思想在他身后久久不衰 ,事实上直到 今日 ,还在有些学校的课程中顽固地保留下来 。孟德斯鸠著 作的文学水平及其观念的重要性 ,使得他在学术界里享有巨 大的威望 。”[15 ] ( P129) 黑格尔 ( GeorgWilhelmFriedrichHegel ,1770 - 1831) 是孟 德斯鸠之后德国伟大的思想家 ,他从历史哲学的高度精辟地 阐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与文化的重要影响 。他在《历史 哲学》一书中写道 :
班固《汉书·地理志》按照一定的区域体系 ,论述了当时 社会的经济生活 、学术文化 、宗教信仰 、婚丧礼俗 、士民风气 、 农商喜好等文化总貌 。其中反映出班固对地理环境影响文 化发展的有关见识 。如写道 “: 天水 、陇西 ……及安定 、北地 、 上郡 、西河 ,皆迫近戎狄 ,修习战备 ,高上气力 ,以射猎为先 。 ……汉兴 ,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 、期门 ,以材力为官 ,名将多 出焉 。”[5 ]由此可以看出 ,班固已经认识到所处的地理环境在 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也造就着相关类型 的人才 。
一个国家土地优良就自然地产生依赖性 。乡 村的人是人民的主要部分 ;他们不很关心他们的 自由 ;他们很忙 ,只是注意他们自己的私事 。 ……
因此 ,土地肥沃的国家常常是“单人统治的政 体”,土地不太肥沃的国家常常是“数人统治的政 体”;这有时就补救了天然的缺陷 。 ……
居住在山地的人坚决主张要平民政治 ;平原 上的人则要求由一些上层人物领导的政体 ;近海 的人则希望一种由二者混合的政体 。 孟德斯鸠还提出 ,不同的土地会对人们的性格和精神状态产 生不同的影响 。他写道 :
人们 (居住在热带气候里) 比较北方人活泼些 和健壮些 ,他们的声音较清朗 ,性格较温和 ,智慧 较敏锐 ; ……在这样温度 (指热带) 里居住的人们 ,
他们的心灵未受过生气蓬勃的刺激 ,身体也不遭 受急剧变化 ,自然而然使人更为野蛮 ,性格更为激 烈和不易驯服 。 作者的结论虽未必正确 ,但其致思的途径和学术探索的 精神却是值得肯定的 。[12 ] ( P16) 直到 16 世纪 ,西方学者还在一直探讨环境与文化的关 系问题 。1566 年 ,法国哲学家琼·博丁 (JeanBodin) 探讨了行 星对地球气候和地球居民的影响 。认为世界南方的居民受 到了土星的影响 ,过着宗教修心的生活 ;世界北方的人受到 了火星的影响 ,好战 ,善于操作机械 ;世界中间地带的人受到 木星的影响 ,能在法律的统治下过文明的生活方式 。1719 年 ,法国神父德·博斯 (deBos) 专门研究气候对人类特性与行 为的影响 ,认为天气对巴黎和罗马的自杀与犯罪有明显影 响 。[13 ] ( P141 - 142) 虽说二人的学术探索精神是应该予以肯 定的 ,但其结论的离奇和牵强附会却是显而易见的 。 孟德斯鸠 (Montesquieu ,1968 - 1755) 是 18 世纪法国最 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 。他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对地理 环境与文化发展的相互关系提出了许多见解 。如认为土壤 和地形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政体和法律 :
中国文化不仅比较孤立 ,而且亦比较特殊 ,这 里面有些可从地理背景上来说明 。埃及 、巴比伦 、 印度的文化 ,比较上皆在一个小地面上产生 。独 有中国文化 ,产生在特别大的地面上 。这是双方 相异的一点 。 ……普通都说 ,中国文化发生在黄 河流域 。其实黄河本身并不适于灌溉和交通 。中 国文化发生 ,精密言之 ,并不赖藉于黄河本身 ,他 所依凭的是黄河的各条支流 。每一支流之两岸 , 和其流进黄河时两水相交的那一角里 ,却是古代 中国文化之摇篮 。 我国特殊的地理环境 ,复杂的地形条件 ,众多的大小水系 ,使 中国文化一开始便在一个复杂而广大的地面上展开 ,易于走 进一个大局面 。钱穆分析论证了地理环境与中国文化发展 的内在关系 ,对中国文化史研究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在前 辈学者的引导下 ,今天 ,有越来越多的学者不断从宏观的理 论角度探讨特定历史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生成与发展的影 响作用 。 二 、西方学者的有关论述 西方学者对于地理环境与文化发展相互关系的认识也 由来已久 。古希腊学者希波格拉底 ( Hippocrates ,460B. C. 377B. C. ) 在《论空气 、水和地方》一书中 ,专门论述了自然环 境与人类文化的相互关系 ,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化发展 的影响作用 。书中写道 :
关键词 : 地理环境 ;人类文化 ;影响作用 中图分类号 : K9 ; G07 ;N03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1 - 0300 (2001) 03 - 0055 - 07
地理环境与文化发展的相互关系既是文化史研究的重 要课题 ,也是文化地理学 、历史文化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之一 。广义的地理环境包括了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 境 ,文化是构成人文地理环境乃至地理环境的要素之一 。狭 义的地理环境仅指自然地理环境 。人文地理环境中其他要 素的变化 ,影响着处于同一系统中的文化的发展变化 。自然 地理环境系统的整体变化以及各要素子系统的变化 ,直接或 间接地作用于处于人文地理环境中的文化要素 ,影响着文化 的发展变化 。很多情况下 ,自然地理环境是通过作用于人文 地理环境整体或其他要素 ,进而作用于文化要素的 ,因而可 以说 ,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各要素对文化发展的影响作用是地 理环境作用于文化发展的最初根源 。下面在回顾总结古今 中外有关地理环境 (主要指狭义的地理环境即自然地理环 境) 影响文化发展的论述的基础上 ,仅就自然地理环境对文 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做些探讨 。
2001 年第 3 期 第 17 卷 (总 69 期)
【历史文化研究】
Ξ
唐都学刊
Tangdu Journal
No13 , 2001 General No169 ,Vol117
ΞΞ
地理环境影响文化发展的理论思考
毛 曦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编辑部 ,陕西西安 710065)
摘 要 : 总结古今中外思想家 、地理学家以及马克思主义作家关于地理环境影响文化发展的有关论述 ,不难看 到地理环境对文化发展的作用具有显著的特点 :地理环境对文化发展的作用是连续的永不间断的 ;地理环境对不 同类型 、层次与要素的文化有不同的作用 ;地理环境对文化发展的作用是在复杂的巨系统内进行的 ;地理环境对文 化发展的作用是多种途径的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造成了文化发展的区域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