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晚年的悲剧
议论文论据:牛顿一生的故事

议论文论据精选:牛顿一生的故事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议论文论据精选:牛顿一生的故事,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少年牛顿1642年的圣诞节前夜,在英格兰林肯郡沃尔斯索浦的一个农民家庭里,牛顿诞生了。
牛顿是一个早产儿,出生时只有3古烁今的科学巨人,并且活到了竟活到了85岁的高龄。
世,牛顿才回到了母亲身边。
大约从5尽管刺得人痛,但味道主要的是甜;我看见光荣之冠在我的面前呈现,它充满着幸福,永恒无边。
求学岁月牛顿19岁时进入剑桥大学,成为三一学院的减费生,靠为学院做杂务的收入支付学费。
在这里,牛顿开始接触到大量自然科学着作,经常参加学院举办的各类讲座,包括地理、物理、天文和数学。
牛顿的第一任教授伊萨克·巴罗是个博学多才的学者。
这位学者独具慧眼,看出了牛顿具有深邃的观察力、敏锐的理解力。
于是将自己的数学知识,包括计算曲线图形面积的方法,全部传授给牛顿,并把牛顿引向了近代自然科学的研究领域。
后来,牛顿在回忆时说道:“巴罗博士当时讲授关于运动学的课程,也许正是这些课程促使我去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当时,牛顿在数学上很大程度是依靠自学。
他学习了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笛卡儿的《几何学》、沃利斯的《无穷算术》、巴罗的《数学讲义》及韦达等许多数学家的着作。
其中,对牛顿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要数笛卡儿的《几何学》和沃利斯的《无穷算术》,它们将牛顿迅速引导到当时数学最前沿——解析几何与微积分。
1664年,牛顿被选为巴罗的助手,第二年,剑桥大学评议会通过了授予牛顿大学学士学位的决定。
造的蓝图。
怪异的牛顿1667年复活节后不久,牛顿返回到剑桥大学,10级院委。
1669年,巴罗为了提携牛顿而辞去了教授之职,为佳话。
牛顿从容不迫地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结果作出了科学一个个重要的发现。
他马虎拖沓,曾经闹过许多的笑话。
一次,他边读书,边煮鸡蛋,等他揭开锅想吃鸡蛋时,却发现锅里是一只怀表。
还有一次,他请朋友吃饭,当饭菜准备好时,牛顿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便独自进了内室,朋友等了他好久还是不见他出来,于是朋友就自己动手把那份鸡全吃了,鸡骨头留在盘子,不告而别了。
牛顿因打光棍取得巨大成就

牛顿因打光棍取得巨大成就?牛顿可以说是世界上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一生中取得的成绩无数,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赞誉。
但是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拥有大智慧的牛顿直到死去仍是孤零零的一个人。
那么,牛顿为何会一生不娶呢?首先,我们从牛顿的家庭谈起。
1643年1月4日,牛顿出生在英格兰林肯郡小镇沃尔索浦的一个自耕农家庭。
他是遗腹子,也是早产儿,出生时只有三磅重。
在他两岁时,母亲改嫁给一个牧师,11岁时,母亲才回到牛顿身边。
牛顿自幼沉默寡言,性格倔强,甚至可以说是怪异,很难与人相处。
大约从5岁开始,牛顿被送到公立学校读书。
他成绩一般,但喜欢读书,喜欢看一些介绍各种简单机械模型制作方法的读物,对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心。
他还喜欢别出心裁做些小工具、小发明、小试验。
1661年,19岁的牛顿以减费生的身份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靠为学院做杂务的收入支付学费,1664年成为奖学金获得者,1665年获学士学位。
1665~1666年,严重的鼠疫席卷了伦敦,学校因此而停课。
牛顿于1665年6月离校返乡。
1665~1666年这段短暂的时光成为牛顿科学生涯中的黄金岁月,他在自然科学领域内异军突起,思考前人从未思考过的问题,创建了前所未有的惊人业绩。
这期间,他第一次爱上了美丽、聪明、好学、富有思想的表妹。
表妹也很喜欢这个学问渊博、见识非凡的大学生。
但是,当牛顿回到剑桥大学后,又聚集会神地沉浸到科学研究中去了。
他早已忘记了远方的表妹,而表妹却误以为牛顿对她无意,便择夫另嫁了。
牛顿因醉心于科学研究而贻误了爱情的良机。
牛顿整天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他满脑子只有自己的工作和学习。
他整天不修边幅,穿的邋里邋遢。
尽管如此,牛顿毕竟是个年轻人,一次,“青春迫不及待的激情”使他向一位年轻姑娘求婚。
但当他跟姑娘约会时,不知道什么原因又走神了,以至于把情人的手指当成是通烟斗的通条,硬往烟斗里塞。
姑娘痛得大叫,才让他清醒过来。
爱情又成了泡影。
除了醉心于科学,牛顿的性格缺陷也妨碍了他获得自己的爱情。
牛顿的悲剧

牛顿的悲剧
段新(网名:duanxinxyz)
牛顿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的前半生光辉灿烂、硕果累累,对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极其卓越的贡献,名垂青史,为世人所熟知。
然而,牛顿也有鲜为人知的极不光彩的另一面,那就是他同时又是一个自觉运用自然科学成果来论证上帝存在的虔诚基督教徒。
英国本特列牧师在准备作题为《对无神论的驳诘》演讲的过程中,曾得到牛顿为之提供各种论据的热心帮助,使教会对本特列的演讲大加赞赏,几年后他被任命为三·一学院的院长。
牛顿的神学观念由来已久,且相当系统。
他认为上帝是一个永恒、无限、绝对完美的主宰者,无所不在、无时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上帝没有形体,但它浑身是眼,浑身是脑,浑身是臂,并有全能进行感觉、理解和活动。
他认为,神创立了各个天体、星系以后,神力又是行星运动的第一推动力。
如果没有神力的作用,各天体、星系将在引力的作用下,最后都落到中央那个系统上去了。
现在天体之所以能均匀地散布在空中,全靠神力的维持。
美与丑是如此尖锐地集中于牛顿一人身上:一面是科学巨匠,一面又是宗教狂;一面思想深刻周密,一面又浅薄得缺乏最起码的常识。
这不能不说是牛顿的一场悲剧。
究其原因,归根结底还是个世界观的问题。
牛顿出身于一个宗教气氛异常浓厚的家庭,从小受到信仰上帝的教育。
特别是他成名之后,
当上了英国皇家造币厂厂长,成了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时,迅速地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坑,放弃了对物理学的研究,竟用了长达25年的时间去研究神学,浪费了宝贵的光阴,堕落成宗教狂热分子,走向了反面。
牛顿的悲剧值得后人深思和引以为戒。
牛顿的堕落

牛顿的堕落 牛顿,1642年出生在英国,是世界近代科学技术上伟大 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由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 律创立了天文学,由于进行了光分解创立了光学,由于提出 了二项式定理和无限理论创立了数学,由于认识了力的本性 创立了力学。他是人类认识自然界漫长历程中的一个重要人 物,他的科学贡献已成为人类 认识自然的里程碑。 然而,牛顿的这些科学成就全部取得于他的前半生,这 是因为这一时期他的思想虽然受到神学影响,但自发的唯物 主义思想占据上风。到了1692年牛顿50岁之后,随着他踏入 资产阶级上层社会变成了资产阶级一分子,自发的唯物主义 思想完全被唯心主义世界观代替,从此便变得一事无成。后 半生不仅没有再取得一项重大科研成果,而且在反动神学的 泥潭中越陷越深,直至生命终了。 到了晚年,牛顿的思想完全沉浸在了神学狂热之中。他 埋头于炼金术研究,
写下了几十万字的笔记和文章;热衷于年代学和神学的钻研, 考证了《圣经》中所谓上帝在7天中创造世界这一类的胡说。 到他1727年3月20日85岁逝世时,遗留下来的文稿中有关宗教 神学和年代学的内容,竟达150多万字。 牛顿后半生的这段经历告诉我们,一个科学家在科学探索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的晚年介绍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的晚年介绍牛顿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1665年发现二项式定理,1672年创制了反射望远镜,1669年晋升为数学教授,并担任卢卡斯讲座教授,1727年过世,英国人将他葬于西敏寺,下面是由店铺提供的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的晚年介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去了解!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的晚年介绍牛顿晚年的物质生活相当的丰厚,不但被女王封了爵位并且还是英国皇家学院的院长。
但是由于他本人性格实在是不讨喜,所以牛顿晚年的生活总的来说还是不那么称心如意的。
首先,牛顿晚年没有老婆更没有孩子,所以他很孤独,即使是坐拥那么丰厚的家产也没有人替他花。
接着,牛顿晚年也没有什么朋友,因为他太聪明了,在他的眼里只有傻逼和大傻逼这两种的差别,但是没有人愿意被那么直接当做傻逼。
最后,牛顿对于学生的态度,牛顿虽然本身是个科学家,但是他不善于授课,一个人际交往上的失败者,怎么可能当得好一个老师呢?所以他的学生也不喜欢他。
如果这样,那牛顿晚年,他最爱的物理不会抛弃他吧?事实并非如此,在牛顿晚年,他的物理研究上也遇到了瓶颈,毕竟世界那么大,有很多东西都是无法解释的。
而牛顿晚年因为无法再解释更多东西,所以他很郁闷恼怒。
在这种情况下,他只有转向神学,寻求一种安慰。
另外一种说法就是人老了,不自觉的就会相信神。
但是牛顿晚年竟然提出了“神的第一推动力”的确是让人难以接受。
还有一种说法是,牛顿并不是在晚年才信上帝的,其实牛顿一直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
在他大学期间,他最大的一笔支出就是给周围的人发送免费的圣经。
在晚年,他转而研究神学是正常的。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的神学介绍牛顿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但是到了晚年牛顿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神学上,那么牛顿为什么会在老年之后跑去钻研神学呢?牛顿神学又会有怎样的成果呢?牛顿本人是一名虔诚的_,这跟他科学家的身份是不冲突的。
他认为,如果你不相信有神,又怎么认为有科学。
牛顿从一出生就生活在信奉_的生活里,而后来他在剑桥读大学期间又几乎每天都读圣经。
牛顿的遗憾

教学案例1:牛顿的遗憾【案例呈现】牛顿是古典力学的奠基人。
他在自发的唯物论指导下,创立了万有引力的理论,对自然科学特别是对力学和数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世界闻名的科学家。
但是他厌恶理论思维,曾自我警告:“物理学,当心形而上学呵!”(当时的形而上学指的是哲学思维)事实上他自己也不可能摆脱哲学的影响和支配。
为了解决太阳系最初是怎样开始运动以及行星又是如何绕太阳运转这类问题时,他认为除了万有引力的作用外,还必须有一个“切线力”。
这个力从何而来呢?他陷入了困境。
由于他相信“上帝统治万物,我们是他的仆人而敬畏他、崇拜他”。
于是,他提出了“上帝是第一推动力”来作为太阳及行星运动的起因。
至此,牛顿从自发的唯物论坠入客观唯心主义的粗俗形式宗教的泥坑。
晚年,他埋头注释《约翰启示录》,写了130万字的神学著作,试图用自然科学的发现来证明上帝的存在。
此项“研究”耗费了大量精力,使他在自然科学领域再也没有了什么新的贡献。
【案例点评】青壮年特别是青年时期的牛顿充满创造力,正如恩格斯所说:“牛顿由于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而创立了科学的天文学;由于进行了光的分解,而创立了科学的光学;由于创立了二项式定理和无限理论而创立了科学的数学;由于认识了力的本质,而创立了科学的力学”。
为纪念牛顿的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定把662号小行星命名为牛顿小行星。
然而晚年的牛顿成了宗教神学的俘虏,事实表明,不管自然科学家包括像牛顿这样伟大的科学家对哲学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是不可避免地受哲学的支配。
因为,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世界观是人们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总开关。
问题只在于,他们是愿意受某种坏的时髦哲学(唯心的、宗教)的支配,还是愿意受一种建立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的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维的支配。
因为,如果没有哲学思维,就无法进行科学研究,就会连最简单的自然事实也联系不起来。
牛顿由年轻时醉心于科学观察和研究到老年时致力于论证上帝的存在这样的一个变化,进一步说明:即便是著名的科学家,如果忽视正确的哲学思想指导,就会偏离研究的方向,造成巨大的遗憾。
你所不知道的牛顿大悲剧

苦难:遗腹子,父爱天生缺失,贫穷,饥饿。3岁时母亲 改嫁,又和继父生了三个孩子,6岁时继父又去世。估计 再也改嫁不起了,母亲带着牛顿和三个弟弟妹
妹被迫回到娘家,拼住在有外婆、舅舅的家里。寄人篱 下的生活,只有“享受”过的人才知道是啥滋味。牛顿 作为长子,到上学年龄时,妈妈不仅供不起他上学
,更重要的是想让牛顿作为劳动力使用。但牛顿太爱学 习了,所以让妈妈在痛苦纠结中,学业也断断续续。当 然,如此环境下的牛顿,经常遭受同龄孩子欺凌,
1698年,伦敦股票交易所成立。看过这一段历史,就明 白为什么会任命牛顿任造币厂厂长。因为,新的政治体 系刚确立,新的金融体系刚刚建立,新的政治
秩序和金融秩序还很脆弱,急需要超级牛人来解决。于 是牛顿收旧币,铸新币,等于重新换发货币,有效解决 了货币不足、通货膨胀的混乱局面,并破除了银本
位,确立金本位,一下子解决了由于战争和混乱给政府 造成的财政吃紧问题、通膨问题。牛顿这一系列金融货 币体系的改革,为后来日不落大英帝国的霸权立下
离皇家学会,声称不再发表有关光学的内容。1703年11 月,在胡克去世三个月后,牛顿当上了皇家学会会长。 报复胡克的机会就来了。牛顿当上英国皇家
学会会长后,胡克实验室和胡克图书馆就被解散,胡克 的所有研究成果、研究资料和实验器材或被分散或被销 毁。1710年,学会完成搬迁,在这一过程中,
胡克的许多收藏和仪器都丢失了,同时丢失的还有胡克 的画像。从此后人再也无法知道胡克究竟长什么样了。 其实,胡克被誉为英国的达芬奇,有太多的发明和
是一旦权在手,可以像城管那样,去欺负别的小贩。这 就是负面轮回。牛顿的畸形:从通天理到赚黑钱牛顿在 其职业生涯中,有一件国人并不熟知的事,就是废
旧币、铸新币。牛顿废除了银本位,彻底树立了金本位 的货币体系。1699年,47岁的牛顿被任命为英国皇家造 币厂厂长,这是很牛的行实权职务。我们看
你所不知道的牛顿大悲剧

你所不知道的牛顿大悲剧作者:佚名来源:《公务员文萃》2017年第12期绝顶的天才,与天才的绝顶浪费!牛顿生于1643年,逝世于1727年,84岁的一生大致分为三个时期:苦难悲惨的少年,流光溢彩的青年,追求功名利禄的后半生。
苦难的少年。
牛顿是遗腹子,又是早产儿。
3岁时随母亲改嫁,6岁继父又死,早年温饱都是问题,学业在频繁辍学中进行。
流光溢彩的青年。
如果说牛顿之前,人类的发展道路还是在夜行,那么上帝派牛顿来就是要照亮世界的。
牛顿18岁进了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分别在数学、物理学,天文学领域都有卓越的基础性贡献,比如运动学领域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天文学领域的三棱镜色散实验、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光微粒说等三大贡献,数学领域创立了微积分、发现了二项式定理等等。
追求功名利禄的中老年。
30岁后,牛顿名气越来越大。
但他随后的人生,却一无所成。
反而牛顿长期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权力排斥同行,巩固自己的地位。
直至去世的50余年间,牛顿流俗混世,贪图功名利禄。
与后半生科研一无所成相对比的是,他先后爬到了英国造币厂厂长(相当于央行行长)、皇家学会会长(相当于中科院院长)、国会议员、爵士贵族称号等一系列高位,去世时还成为唯一一位享受国葬的自然科学家,安葬在西敏寺教堂。
当然,从世俗角度来看,牛顿这一辈子混得太值了,在荣誉、权力、财富三座高山上,都攀登到了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单从财富的角度看,牛顿当时的月薪就奇高,遑论他还有更多发财之道。
但站在社会角度和人类的角度来看,假如牛顿30岁以后仍潜心研究自然科学,而不是忙着当官挣钱,又该会对人类做出多大贡献?把幸福的人生撕破给人看,便是我们常说的悲剧。
那么把绝顶的头脑浪费给人看,便是我们不常见的悲剧。
更何况,这颗浪费的头脑还属于牛顿!路,都是自己走的,但牛顿却走出了这样一条伟大与流俗并存的人生之路。
研究牛顿的职业人生之路,对当今的人们的职业人生的发展,仍大有裨益。
牛顿的扭曲:从没书读到争名利牛顿生下来就是苦命的孩子,孩童时代几乎经受了所有的苦难:遗腹子,父爱天生缺失,贫穷,饥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晚年的悲剧
夜深人静,灯下翻阅科学哲学史。
我为伊萨克·牛顿爵士的晚年悲剧而扼腕叹息———伟哉,牛顿!悲哉,牛顿!众所周知,伟大的科学巨人牛顿,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发明人,是一位划时代的科学集大成者。
他为创立科学的天文学、光学、数学、力学所作出的丰功伟绩,是有口皆碑、光照青史的。
但,由于他灵魂深处受到错误的哲学思想的支配,却跌入了唯心论和有神论的深渊而不能自拔。
伟大的科学家笃信“上帝”,这一矛盾的复杂的社会现象曾令人困惑不已。
然而,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在他所撰写的《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一文中,就一针见血地批评牛顿等一些大科学家,在心灵中沾染着或浸透着“极端的幻想、盲从和迷信”。
晚年的牛顿认为“上帝”是一个永恒、无限、绝对完美的主宰者。
牛顿竭力在天体力学中寻找所谓“上帝”存在的论据,孜孜不倦地刻苦研究,忠实地为“上帝”服务。
据史料,牛顿从1687年到其逝世的1727年的四十年中,狂热地苦心研究“炼金术”和注释《圣经》,自觉运用自然科学知识来宣传教义。
他完全违背了青少年时期研究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初衷。
牛顿坚信行星有序地围绕太阳运转,是由于“上帝”的第一推动力。
为了“驳倒”唯物论者和无神论者的“谬论”,牛顿竟然应牧师本特烈的请求,在本特烈主讲的“科学讲台”上,对一次题为《对无神论的驳斥》的演讲,提供了“上帝存在”的各种论据。
一位名高天下的大科学家,竟为“伪科学”助威呐喊,并宣称这是为了履行“科学家应尽的责任”!这是多么荒唐多么可悲啊!
晚年的牛顿崇拜金钱与权势,科研道德日渐走下坡路。
牛顿和莱布尼茨各自独立发明了微积分,他们都可算“创始人”。
但牛顿硬要把莱布尼茨排除在“创始人”之外,他影响甚至操纵了调查委员会,于1715年极不公正地宣布“调查结果”,“证明”牛顿是惟一的微积分的“创始人”,以卑鄙的手段平息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确定微积分发明人的学术争论。
爱因斯坦对牛顿这种不光彩做法深为不满。
他认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应当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杰出成就,两者缺一不可。
牛顿的行为使他异常震惊。
牛顿晚年的悲剧,催人警醒,令人叹息。
在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的今天,科学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何等重要!我们必须从牛顿晚年的悲剧中汲取教训,加强科学家应有的社会责任感,牢固地确立无神论和唯物论,这是时代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