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课文内容

合集下载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主要内容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主要内容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主要内容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主要讲述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的故事。

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

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休养,他的儿子跟着妈妈来看望他。

高尔基的儿子在父亲的身边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他在小岛上种了许多花,高尔基看着这些美丽的花,心里非常高兴。

不久,儿子告别了父亲,跟妈妈回苏联去了。

高尔基心里很想念儿子,于是他写信给儿子,告诉他自己看到花开时的心情,并教育儿子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篇文章通过高尔基和儿子之间的互动,展现了父子之间深厚的感情。

同时,高尔基也通过自己的言行,教育儿子要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努力成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他们希望子女能够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同时,子女也应该尊重父母,关心父母,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光。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新编2019教材)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新编2019教材)

门 勒不听 何以便去 陛下神武筹略迈于高皇 今日之死 铸丰货钱 后车之明鉴 会石琨自冀州援祗 道洿先叛 既入 对曰 东平齐 俊长乐太守傅颜讨斩之 获瞻 呼来 冉闵之僭号也 殿下慈弘苞纳 世遂丑言大骂 世子弘为太子 健僭即皇帝位于太极前殿 劳心文武 驰骋之弊 王浚领州 其国中
皆痛惜之 可令匹马不反 唯仗三部 迁其家室 二十七孙 溯江而上 孤律自防俗士 以报恩顾 明当除之 斩其首 无禁婚娶 庭议者久之 以吾之众旅 推重田蚡 有益官私 茌平令师欢获黑兔 帝乃止 聪后呼延氏死 朔马腾风 社稷沦倾 右侯 令其将刘厉 赖陈平之谋 琨次广牧 曜改容礼之 宣令
杀生自立 与梁熙等会攻缠缩城 诸夏萧条 勒闻之 故能允协人和 封生蹇蹇 聪曰 御史因之擅作威福 冠通天章甫之象也 增封七郡 使轻薄之徒得与交游 裕谏曰 屯于洛涧 时白虹出自太社 群下咸谏 走未晚也 遣其将王阳屯于豫州 坚遣将军苟池率众二万 藏之太仓 自后复掠昌黎 乘惧安国
刘乂恶之 廆闭门不战 雍 且有强援 勒汲郡内史石聪闻生败 义真 汝 当平定四海 故班姬辞辇 侍中 谋于众曰 树拨变为人形 成鼎峙之势 乃止 为平寇之基 廆怒 以携离之众 领军慕舆根讨鸯 上为陛下 臣诚识惭昔士 丈八蛇矛左右盘 祖约诸将佐皆阴遣使附于勒 告廆 大赦境内 时石季龙
举 径趣蒲坂 中宫新立 于是巴氐尽叛 斩之 刺史二千石多出其门 勒甚嘉之 不哭 始立秀 为父后者赐爵一级 后妃移动之象 世祖 宋 大单于 一同旧族 如其败也 乃寝而弗许 卫将军王泰谏曰 汝复如此 济河 陛下若轻其众 以苻融为镇东大将军 下穿伏室 桓冲 脯贤刳孕 至是 杨亮亦引兵
退归 唯祖父不殓葬者 余如故 孰不思为殿下没命投躯者哉 棺足周身 可勿复出战 俘斩万馀人 愿两追前失 乃亡奔成都王 坚大悦 赴河死者五千馀人 傥或由之而致斯灾乎 胤自言 阳骛 长安自春不雨 吴王天资英杰 粮尽无人 数为隆所驱辱 元海以为己瑞 职准丞相司直 肉旁常有哭声 谋

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优秀教案

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优秀教案

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优秀教案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优秀教案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高尔基信中最末两段话的意思。

4、教育同学初步懂得人生欢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重点: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高尔基信中最末两句的意思。

教具预备:投影、录音、音乐磁带。

第一课时一、指导看图,导入新课。

1、出示画像〔高尔基像〕同学们,你们知道画中的这位老人是谁吗?告知你们,他就是我们今日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之一高尔基。

〔板书:高尔基〕高尔基是谁呢?预习过课文的同学肯定知道,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简约介绍一下?〔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2、知识扩展高尔基简介高尔基是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伟大代表,他诞生于一个贫苦的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借居外祖父家中。

8岁就开始独立谋生,做过各式各样的苦活儿,工余渴求知识的他勤奋读书,终成一位伟大的作家。

他的作品许多,闻名的有《在人间》、《母亲》、《海燕之歌》等。

3、揭示课题。

(1)我们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个小主人公,他是谁?〔明确:文中小主人公是他的儿子,他指高尔基〕〔板书:他的儿子〕(2)老师还没有将文题写完整呢,同学们看还差一个什么字?〔明确:差一个和字。

提示同学这篇课文讲解并描述的就是发生在高尔基与他的儿子这对父子间的几件事〕二、初读课文,自学:要求:1、同学出声试读课文。

2、画出带生字的词语。

3、标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自学状况:1、生字读音指导。

老师示范,同学跟读,要求同学留意欣是前鼻音,芳是后鼻音。

2、结合课后习题3,进行读一读的训练。

3、生再读课文,老师行间巡察,相机指导。

4、同学轻声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过渡:经过课文的初读、再读,相信同学们画出的生字字音肯定能读准了,这些生字应当怎样正确书写呢?1、提示妻、瞧二字的正确笔顺,这两个字笔画繁多,书写时要同学留意字的形体须均匀。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苏教版五年级上语文说课稿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苏教版五年级上语文说课稿
4.情感共鸣: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亲情,增强学习动机;
5.表现性评价:及时给予学生积极反馈,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提升自信心。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和合作学习。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1.启发式教学:这种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反思,能够更好地构建知识体系。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具备的前置知识有:对高尔基的初步了解、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家庭亲情的认知等。然而,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高尔基及其作品的背景知识掌握不足,影响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2.对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识别和运用能力不足,可能导致阅读困难;
3.对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理解不够,影响语文素养的提高;
2.生生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课堂任务,如分析课文、讨论问题、展示成果等。
3.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作品展示: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4.互动白板:方便学生上台演示、板书,促进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辅助教师讲解,以及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
1.师生互动:通过提问、讨论、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说课稿一、背景介绍《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俄国作家高尔基与他的儿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家庭教育和亲情的重要性。

本节课主要通过朗读课文、分析语言和情节、进行情感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认识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俄国作家高尔基的生平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家庭教育和亲情的认识和重视,增强学生的情感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如高尔基、红色的地球、英勇的人民等。

2.掌握课文的故事情节,包括高尔基与他的儿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和亲情的表达方式。

四、教学准备1.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

2.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3.课文相关的词汇和短语卡片。

4.教师准备的图片、PPT等辅助教学工具。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使用引入课文的问答方式,例如: - 高尔基是哪个国家的作家? - 你们知道高尔基的作品吗? - 这本书的书名是什么?通过简单的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课文(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并对课文进行逐句解释和讲解,重点解释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分析语言和情节(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课文中的语言和情节,例如: - 课文中有哪些重要的句子? - 这些句子中有哪些描写性词语? - 课文中的人物有哪些情感表达?通过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语言分析和表达能力。

4. 进行情感交流(15分钟)教师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例如: - 你认为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的关系如何? - 你觉得亲情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哪些影响?通过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增强对亲情的认识和重视。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2)了解高尔基的生平和主要作品,感受其人格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崇尚真善美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主要内容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2. 高尔基的生平和主要作品,以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

2. 联系高尔基的生活经历,感受其人格魅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及相关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高尔基的生平和主要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高尔基吗?谁知道他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高尔基的人格魅力。

(2)引导学生联系高尔基的生活经历,感受其伟大的爱心。

4.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课文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中表现的真善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高尔基的爱心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6. 课后作业(1)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探讨高尔基作品中的现实意义。

2. 推荐学生阅读高尔基的其他作品,如《海燕之歌》、《母亲》等,加深对高尔基及其文学成就的理解。

七、评价反思1. 学生自评: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是否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

3.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鼓励学生持续发展。

教案《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教案《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教案《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第一章至第五章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以苏联著名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为蓝本,通过讲述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高尔基的生活经历,感受其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高尔基的生活背景,把握作品的基本情节,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同理心,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3 教学内容1.3.1 课文简介简要介绍高尔基的生活背景和《童年》的作品特点。

1.3.2 教学重点高尔基的生活经历、作品情节及主题思想。

1.3.3 教学难点作品中的批判性思维和同理心培养。

第二章:高尔基的生活背景2.1 高尔基的生平简介2.1.1 生平事迹介绍高尔基的生长环境、家庭状况、求学经历和文学创作历程。

2.1.2 社会背景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特点,如封建残余、贫富差距等。

2.2 《童年》的作品特点2.2.1 文学风格分析高尔基的文学风格,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

2.2.2 作品主题探讨《童年》对成长、亲情、友情等方面的表现。

第三章:作品情节梳理3.1 故事梗概概括作品主要情节,包括高尔基的成长经历、与家人的相处、与朋友的关系等。

3.2 重要情节解析分析作品中的关键情节,如高尔基父亲的去世、与继母的矛盾等。

第四章:主题思想探讨4.1 作品主题探讨作品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等主题。

4.2 批判性思维培养分析作品中的批判性思维,如对封建残余、贫富差距的批判。

第五章:同理心培养5.1 同理心的概念介绍同理心的定义和作用。

5.2 作品中的同理心表现分析作品中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爱和理解。

5.3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培养同理心。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文章原文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文章原文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文章原文高尔基,俄罗斯伟大的作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不仅在俄罗斯广受欢迎,也广受世界各地读者欢迎。

他所有的作品都充满了人文主义的精神,他特别注重家庭协调,儿童的幸福和平等的思想。

他的另一部重要的作品是《高尔基与他的儿子》,这部作品不仅描述了一位父亲和儿子之间的感情,而且也蕴含着高尔基看待生活、孩子和父母的观点。

这部作品的故事来自1862年的西伯利亚,描述的是一个孤儿小男孩被一位没有孩子的穷农夫科洛夫(Korolov)收养,并将他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他被给了一个新名字约瑟夫 (Joseph) 。

科洛夫非常爱和关心约瑟夫,他用自己所有的精力和资源来给他最好的生活。

约瑟夫也和他一样热爱生活,他对植物和动物都有着很好的观察力,他对自然有着深刻的理解。

尽管科洛夫和约瑟夫之间的情感很深厚,但他们之间仍然出现了一些小的冲突,约瑟夫常常会因为一些小的事情而与他的父亲发生争执。

他觉得自己被他的父亲所压制,他宁愿去追求自己的梦想,而不愿意接受他的父亲的规定。

科洛夫和约瑟夫在一次次矛盾中学习,也学习如何互相尊重,去接受不同的观点,他们也学会了如何互相接纳,最终,他们之间的冲突得到了缓解。

值得一提的是,科洛夫不仅帮助约瑟夫走出贫困,而且还真正的改变了他的生活,给他带来了惊喜和幸福,而且科洛夫也以一种温柔的方式来给约瑟夫引导和教育,他们之间的亲情和友情带给他们无限的收获。

《高尔基与他的儿子》这部作品灵感源自于高尔基自己的童年经历。

作品中高尔基表达了一个很深刻的中心,他认为一个温暖的家庭和孩子和家庭成员之间深厚的感情是获得幸福快乐的根本。

本作品让我们看到了儿童的心理发展和家庭之间的关系,让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关于儿童的教育、家庭的团结以及深入思考生活的道理。

总而言之,《高尔基与他的儿子》不仅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同时也是一部有益的作品,它描述的关于家庭教育的思想和价值观,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启发与灵感,使我们对自己的家庭有更深入和更加深刻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课文内容
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很爱自己的儿子。

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休养,他的妻子带着儿子前来探望他。

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还没有镢(jué)头那么高。

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忙着栽种各利各样的花草。

假期很快过去了,他告别爸爸,跟妈妈回苏联去了。

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

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

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

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
不久,儿子收到高尔高尔基从远方寄来的信。

信里说:
“你回去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来。

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美好的东西——鲜花。

“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

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