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合集下载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15篇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15篇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15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1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一篇主题独特、语言清新、文质兼美的叙事性记叙文。

课文通过苏联文学巨匠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

对于这样一篇感情真挚、意蕴深远的美文,如何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习实际,引导学生深切感受美文背后的浓浓亲情、体会做人的道理是__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最直接、也是最常用的手段引导学生与文中的人物进行多种形式的对话,使整个课堂充溢艺术的气息,焕发真实的情感,使全体学生感悟到人生的真谛,畅谈了内心的独白。

一、寄情鲜花,畅谈美好的东西。

对文中表达的深刻情感,教师的讲解往往显得苍白乏力,只有引导学生在读中去体验,读中去感悟。

“鲜花”是__的一条红线,在教学中,我始终围绕这条线索,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积极展开对话,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是让学生体会到儿子种花的心意,感受其对父亲的深情,二是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学习如何表情达意,三是拉近人物间的距离,为后面以儿子口吻与高尔基对话、给高尔基回信打好了铺垫。

我在教学第八自然段中,让同学们尽情畅谈“美好的东西”。

学生发挥了想象的翅膀,列举了鲜花、树木、小鸟、高山、流水等具体的使人赏心悦目的事物。

这些固然是生活中美好,但还没有深刻的意识到抽象发人深思的美好东西。

我再因势利导,问学生生活当中除了具体的事物是美好的之外,还能否举出生活中使人愉快,送给别人温暖的美好东西呢?这一下学生的思绪闸门被打开了,各种出人意料的答案接踵而至,像奉献、帮助、付出、给予、机遇、选择、残缺、失败等词汇从孩子的嘴里滑出,使整个课堂顿时沸腾起来。

听对这些答案,看到孩子的真情,我心潮澎湃。

我的灵感也得到了激发:不错,生活中的美好就在身边、无处不在。

记得有位哲人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文章《高尔基和他的儿子》;(2)了解高尔基的生平和主要作品;(3)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儿子的深厚爱意和无私的奉献精神;(2)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长辈的美德;(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文章《高尔基和他的儿子》;(2)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3)了解高尔基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一些长句子和复杂句型的理解;(2)高尔基生平和作品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有关父母与子女的文章,如《背影》、《慈母情深》等;(2)提问:你们对父母有什么样的感情?有没有为父母做过什么感动的事情?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理解文章大意;(2)要求学生划出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并做好笔记。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文章中的重点难点;(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讲解,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复述文章《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大意;2. 检查学生对文章中重点词汇和句型的掌握情况;3. 强调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长辈的美德。

五、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回家后,向父母讲述文章《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故事,并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2. 结合文章,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父母之爱的作文;3. 鼓励学生课下多读一些高尔基的作品,了解他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高尔基的生平事迹和主要作品,如《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2. 通过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高尔基;3. 组织一次课堂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高尔基的知识。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主要内容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主要内容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主要内容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主要讲述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的故事。

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

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休养,他的儿子跟着妈妈来看望他。

高尔基的儿子在父亲的身边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他在小岛上种了许多花,高尔基看着这些美丽的花,心里非常高兴。

不久,儿子告别了父亲,跟妈妈回苏联去了。

高尔基心里很想念儿子,于是他写信给儿子,告诉他自己看到花开时的心情,并教育儿子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篇文章通过高尔基和儿子之间的互动,展现了父子之间深厚的感情。

同时,高尔基也通过自己的言行,教育儿子要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努力成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他们希望子女能够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同时,子女也应该尊重父母,关心父母,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光。

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优秀教案

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优秀教案

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优秀教案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优秀教案1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高尔基信中最末两段话的意思。

4、教育同学初步懂得人生欢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重点: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高尔基信中最末两句的意思。

教具预备:投影、录音、音乐磁带。

第一课时一、指导看图,导入新课。

1、出示画像〔高尔基像〕同学们,你们知道画中的这位老人是谁吗?告知你们,他就是我们今日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之一高尔基。

〔板书:高尔基〕高尔基是谁呢?预习过课文的同学肯定知道,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简约介绍一下?〔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2、知识扩展高尔基简介高尔基是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伟大代表,他诞生于一个贫苦的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借居外祖父家中。

8岁就开始独立谋生,做过各式各样的苦活儿,工余渴求知识的他勤奋读书,终成一位伟大的作家。

他的作品许多,闻名的有《在人间》、《母亲》、《海燕之歌》等。

3、揭示课题。

(1)我们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个小主人公,他是谁?〔明确:文中小主人公是他的儿子,他指高尔基〕〔板书:他的儿子〕(2)老师还没有将文题写完整呢,同学们看还差一个什么字?〔明确:差一个和字。

提示同学这篇课文讲解并描述的就是发生在高尔基与他的儿子这对父子间的几件事〕二、初读课文,自学:要求:1、同学出声试读课文。

2、画出带生字的词语。

3、标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自学状况:1、生字读音指导。

老师示范,同学跟读,要求同学留意欣是前鼻音,芳是后鼻音。

2、结合课后习题3,进行读一读的训练。

3、生再读课文,老师行间巡察,相机指导。

4、同学轻声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过渡:经过课文的初读、再读,相信同学们画出的生字字音肯定能读准了,这些生字应当怎样正确书写呢?1、提示妻、瞧二字的正确笔顺,这两个字笔画繁多,书写时要同学留意字的形体须均匀。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说课稿一、背景介绍《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俄国作家高尔基与他的儿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家庭教育和亲情的重要性。

本节课主要通过朗读课文、分析语言和情节、进行情感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认识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俄国作家高尔基的生平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家庭教育和亲情的认识和重视,增强学生的情感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如高尔基、红色的地球、英勇的人民等。

2.掌握课文的故事情节,包括高尔基与他的儿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和亲情的表达方式。

四、教学准备1.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

2.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3.课文相关的词汇和短语卡片。

4.教师准备的图片、PPT等辅助教学工具。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使用引入课文的问答方式,例如: - 高尔基是哪个国家的作家? - 你们知道高尔基的作品吗? - 这本书的书名是什么?通过简单的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课文(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并对课文进行逐句解释和讲解,重点解释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分析语言和情节(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课文中的语言和情节,例如: - 课文中有哪些重要的句子? - 这些句子中有哪些描写性词语? - 课文中的人物有哪些情感表达?通过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语言分析和表达能力。

4. 进行情感交流(15分钟)教师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例如: - 你认为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的关系如何? - 你觉得亲情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哪些影响?通过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增强对亲情的认识和重视。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2)了解高尔基的生平和主要作品,感受其人格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崇尚真善美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主要内容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2. 高尔基的生平和主要作品,以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

2. 联系高尔基的生活经历,感受其人格魅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及相关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高尔基的生平和主要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高尔基吗?谁知道他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高尔基的人格魅力。

(2)引导学生联系高尔基的生活经历,感受其伟大的爱心。

4.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课文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中表现的真善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高尔基的爱心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6. 课后作业(1)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探讨高尔基作品中的现实意义。

2. 推荐学生阅读高尔基的其他作品,如《海燕之歌》、《母亲》等,加深对高尔基及其文学成就的理解。

七、评价反思1. 学生自评: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是否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

3.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鼓励学生持续发展。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教案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教案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主要内容,了解高尔基的身世和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学习高尔基热爱人民、甘于奉献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分析高尔基的作品特点,了解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高尔基热爱人民、甘于奉献的精神内涵。

2. 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思考如何学习高尔基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准备1. 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了解课文内容。

2. 准备相关资料,介绍高尔基的生平和作品。

3. 设计课堂讨论和活动方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高尔基的生平和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所表现的高尔基热爱人民、甘于奉献的精神。

4. 课堂交流: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深入剖析:教师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剖析高尔基作品的特点和主题思想。

6. 联系实际: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如何学习高尔基的精神品质。

7.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高尔基的精神内涵。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阅读高尔基的其他作品,如《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了解其创作风格和主题思想。

2. 比较高尔基与其他苏联作家的作品,探讨其文学地位和影响。

七、课堂活动1. 组织一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体会人物情感。

2. 举办一次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选择高尔基的诗歌进行朗诵,感受其文学魅力。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儿子与高尔基的关系
父子情深:高尔基与儿子阿列克谢之间有着深厚的父子情感,高尔基在 儿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了关爱和指导。
文学传承:高尔基作为一位文学巨匠,对阿列克谢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 远影响。阿列克谢在父亲的熏陶下,对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并继承了
父亲的文学传统。
阿列克谢作为高尔基的儿子,与父亲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高尔基的关 爱和指导对阿列克谢的成长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使得阿列克谢能够 在文学领域取得突出成就。
儿子在文学史上的贡献与影响
• 作品丰富:阿列克谢的作品涵盖了小说、散文、诗歌等多种文学体裁,作品风格独特,深受读者喜爱。 • 翻译成就:阿列克谢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作家,还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他将许多外国文学作品翻译成俄语,为
俄罗斯文学的丰富多样性做出了贡献。 • 文学史研究:阿列克谢致力于文学史的研究,他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俄罗斯文学发展的独特规律和特点,对文学
生活琐事的分享
书信中不仅谈及文学,还涉及生活琐事,让父子 之间更加亲近。
精神寄托
书信成为父子间精神寄托的重要方式,传递思念 、关怀与支持。
彼此在生活中的影响
文学传承
01
高尔基作为著名作家,对儿子产生深远影响,激发儿子对文学
的热爱与追求。
人生导师
02
高尔基不仅是儿子的父亲,更是人生导师,引导儿子正确面对
《童年》
这部作品是高尔基儿子根据父亲的回忆创作的小说,讲述了 高尔基童年的种种经历,展现了俄罗斯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 状态。
合作背景与动机
家庭影响
高尔基家庭充满着文化氛围,他儿子自小耳濡目染,对文学产生浓厚兴趣。这 使得两人有了共同的话题和合作基础。
革命热情
高尔基作为无产阶级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充满了对革命的向往和热情。 这种情感感染了他的儿子,促使他们共同投身于文学创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①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很爱自己的儿子。

②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休养,他的妻子带着儿子前来探望他。

③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还没有锄头那么高。

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假期很快过去了,他告别爸爸,跟妈妈回苏联去了。

④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

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

⑤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

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情不自禁地笑了。

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
⑥不久,儿子收到了高尔基从远方寄来的信,信里说:“你回去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来。

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

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少愉快呀!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

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
探望——
情不自禁——
(2)仔细读文,再按课文内容填空,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4分)
本文主要讲了伟大的作家高尔基自己的儿子。

有一年,他在意大利小岛上休养,10岁的儿子来他时,顾不上休息,就忙着花草。

春天到了,全开了,他坐在院子里着儿子中的花,情不自禁地笑了。

不久,儿子收到了父亲的信,上面告诉儿子永远比。

(3)文中哪句话具体写了儿子种的花开放后的样子,请用“——”勾出来。

(1分)
(4)细读文章,再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在下面的括号里。

(1分)
高尔基情不自禁地笑了的根本原因是。

()
A、因为儿子种的花全开了,开得很美。

B、因为盛开的花朵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

C、因为儿子虽然回去了,却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让人愉快。

(5)仔细品读下面的句子,回答后面的问题:(2分)
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比作了。

这样既能让我们感受到花朵开得,还能感受到高尔基之情。

(6)“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联系上文我们知道“给”在文中具体指的是儿子做了什么?)(2分)。

(7)儿子看到父亲的信后,他会想些什么呢?请写一写。

(3分)。

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

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又
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
喜爱的嫩枝绿叶。

五月,正是它摆开绿叶白花衣裳的季节,婆娑(suō)的绿叶衬托着朵朵
洁白的梨花,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像一片银色的海洋!
中秋时节,银梨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果实。

它的外形扁圆扁圆的,与苹
果的形状相似。

它总爱“三只一群”、“五只一伙”地生长着。

开始,果子的颜
色呈淡绿色,后来颜色变深变黄了。

来到这里的人们一看就会想到山区人民的
生活一定比蜜甜。

走进果园,微风阵阵,你还可以闻到一股股清香,当好客的主人把又大又
甜的银梨送给你品尝时,你就会知道银梨皮薄、肉脆、水多、味甜,可口极了,
银梨确实可与北京鸭梨媲(pì)美。

银梨,你不但把美的花和美的果实奉献给人们,还为家乡人民开辟了一条
致富之路。

我爱家乡的银梨。

1、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内。

(6分)
()的细雨()的露珠()的绿叶
()的梨花()的阳光()的海洋
2、读短文,找出梨果的特点填空。

(4分)
(1)形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颜色:开始呈_______________,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短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用“——”画出来,再找出一个拟人句用“﹋﹋”
画出来。

千万别丢题呦!(2分)
4、短文是按时间顺序来描写银梨的,表明时间的词语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5、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的“——”上。

(2分)
6、作者为什么爱家乡的银梨?请把原因写在下面。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短文后,你有哪些疑问?请自提一个问题并试着回答。

(2分)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花山
我家住在大山里。

你知道这里的山是什么颜色的吗?
春天的山是绿色的,那绿色淡淡的,许多树叶刚冒出芽来,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

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那绿色浓浓的,一片片树叶,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像被绿油彩涂过,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了。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

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还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的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

只有松柏不怕秋霜,针一样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

秋天的山一片金黄,一片火红,一片翠绿……人们给这五颜六色的山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五花山”。

1、用“——”画出第4自然段中表示颜色的词语。

(2.5分)
2、选择准确的词语填空。

(1.5分)
草绿嫩绿翠绿深绿五颜六色五光十色五彩缤纷
家乡的大山春天是()的,夏天是()的,到了秋天,就是()的了。

3、我会摘抄相关语句。

(不一定摘抄完整句子)(4分)
含有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语句:
含有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语句:
4为什么把家乡的山叫“五花山”?(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