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15篇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15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反思1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一篇主题独特、语言清新、文质兼美的叙事性记叙文。
课文通过苏联文学巨匠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
对于这样一篇感情真挚、意蕴深远的美文,如何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习实际,引导学生深切感受美文背后的浓浓亲情、体会做人的道理是__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最直接、也是最常用的手段引导学生与文中的人物进行多种形式的对话,使整个课堂充溢艺术的气息,焕发真实的情感,使全体学生感悟到人生的真谛,畅谈了内心的独白。
一、寄情鲜花,畅谈美好的东西。
对文中表达的深刻情感,教师的讲解往往显得苍白乏力,只有引导学生在读中去体验,读中去感悟。
“鲜花”是__的一条红线,在教学中,我始终围绕这条线索,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积极展开对话,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是让学生体会到儿子种花的心意,感受其对父亲的深情,二是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学习如何表情达意,三是拉近人物间的距离,为后面以儿子口吻与高尔基对话、给高尔基回信打好了铺垫。
我在教学第八自然段中,让同学们尽情畅谈“美好的东西”。
学生发挥了想象的翅膀,列举了鲜花、树木、小鸟、高山、流水等具体的使人赏心悦目的事物。
这些固然是生活中美好,但还没有深刻的意识到抽象发人深思的美好东西。
我再因势利导,问学生生活当中除了具体的事物是美好的之外,还能否举出生活中使人愉快,送给别人温暖的美好东西呢?这一下学生的思绪闸门被打开了,各种出人意料的答案接踵而至,像奉献、帮助、付出、给予、机遇、选择、残缺、失败等词汇从孩子的嘴里滑出,使整个课堂顿时沸腾起来。
听对这些答案,看到孩子的真情,我心潮澎湃。
我的灵感也得到了激发:不错,生活中的美好就在身边、无处不在。
记得有位哲人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文章《高尔基和他的儿子》;(2)了解高尔基的生平和主要作品;(3)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儿子的深厚爱意和无私的奉献精神;(2)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长辈的美德;(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文章《高尔基和他的儿子》;(2)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3)了解高尔基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一些长句子和复杂句型的理解;(2)高尔基生平和作品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有关父母与子女的文章,如《背影》、《慈母情深》等;(2)提问:你们对父母有什么样的感情?有没有为父母做过什么感动的事情?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理解文章大意;(2)要求学生划出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并做好笔记。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共同解决文章中的重点难点;(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讲解,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复述文章《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大意;2. 检查学生对文章中重点词汇和句型的掌握情况;3. 强调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长辈的美德。
五、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回家后,向父母讲述文章《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故事,并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2. 结合文章,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父母之爱的作文;3. 鼓励学生课下多读一些高尔基的作品,了解他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高尔基的生平事迹和主要作品,如《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2. 通过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等方式,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高尔基;3. 组织一次课堂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高尔基的知识。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主要内容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主要内容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主要讲述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的故事。
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
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休养,他的儿子跟着妈妈来看望他。
高尔基的儿子在父亲的身边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他在小岛上种了许多花,高尔基看着这些美丽的花,心里非常高兴。
不久,儿子告别了父亲,跟妈妈回苏联去了。
高尔基心里很想念儿子,于是他写信给儿子,告诉他自己看到花开时的心情,并教育儿子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这篇文章通过高尔基和儿子之间的互动,展现了父子之间深厚的感情。
同时,高尔基也通过自己的言行,教育儿子要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努力成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他们希望子女能够健康成长,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同时,子女也应该尊重父母,关心父母,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光。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说课稿一、背景介绍《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俄国作家高尔基与他的儿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家庭教育和亲情的重要性。
本节课主要通过朗读课文、分析语言和情节、进行情感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认识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俄国作家高尔基的生平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家庭教育和亲情的认识和重视,增强学生的情感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如高尔基、红色的地球、英勇的人民等。
2.掌握课文的故事情节,包括高尔基与他的儿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和亲情的表达方式。
四、教学准备1.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
2.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3.课文相关的词汇和短语卡片。
4.教师准备的图片、PPT等辅助教学工具。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使用引入课文的问答方式,例如: - 高尔基是哪个国家的作家? - 你们知道高尔基的作品吗? - 这本书的书名是什么?通过简单的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课文(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并对课文进行逐句解释和讲解,重点解释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分析语言和情节(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课文中的语言和情节,例如: - 课文中有哪些重要的句子? - 这些句子中有哪些描写性词语? - 课文中的人物有哪些情感表达?通过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语言分析和表达能力。
4. 进行情感交流(15分钟)教师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例如: - 你认为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的关系如何? - 你觉得亲情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哪些影响?通过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增强对亲情的认识和重视。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2)了解高尔基的生平和主要作品,感受其人格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崇尚真善美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主要内容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2. 高尔基的生平和主要作品,以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
2. 联系高尔基的生活经历,感受其人格魅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及相关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高尔基的生平和主要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高尔基吗?谁知道他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高尔基的人格魅力。
(2)引导学生联系高尔基的生活经历,感受其伟大的爱心。
4.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课文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中表现的真善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高尔基的爱心及其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6. 课后作业(1)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探讨高尔基作品中的现实意义。
2. 推荐学生阅读高尔基的其他作品,如《海燕之歌》、《母亲》等,加深对高尔基及其文学成就的理解。
七、评价反思1. 学生自评: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是否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
3.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鼓励学生持续发展。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4设计理念:一个人的道德认识是在平时的言行中、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为了让语文教育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新课程呼唤语文教师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好语文课程资源为祖国培养人格健全的新一代接班人。
苏教版第七册21课《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一篇围绕爱字组织材料、表达主题、语言清新、语意深刻的文质兼美的作品。
课文通过苏联文学巨匠高尔基在意大利的喀普里岛上休养时,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
写法上由浅入深、寓理于事。
读起这篇文章上来,能深切感受到这篇文章中的深刻的人文内涵。
因此教学设计时我抓住文章的经典之处引导学生去感悟体会做人的真谛,如从儿子身上学到爱,从高尔基的信中去体悟爱的内涵。
我把重点放在了品味信的内涵上。
尤其是最后一句:给永远比拿愉快,在引导学生理解之后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去谈。
这样学生在读文、品文之后很自然的受到人格熏陶。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6;一;;一;9节。
2、通过朗读领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方法:本文教学时我采用最朴实、最简单的朗读和感悟的方法来教学本课,希望能使语文教学反朴归真。
教学实录:一、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复习提问:回忆课文内容说说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感情怎么样(提示可以用字词来概括。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爱。
(一)由爱切入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找画体现父子情深的语句,请仔细的读,用心的想,看你体会到了什么可以写一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边读边写感受。
(提示:读书有问题有想法时可以和同学交流一下,这样你能从别人的发言内中得到启发。
)3、全班交流。
师相机引导第二节:探望一词,很有深意,你体会到了什么生:从探望一词我看出了儿子思念父亲。
生:我觉得儿子对父亲有着深深的爱不然他就不会赶到岛上去看望父亲了。
第三节:你对哪些词体会的较深刻生找到只有还、顾不上、一直、各种各样等词。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你回去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来。 你回去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来。 你回去了 我望着它们,心里想: 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儿子在岛上留 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 鲜花。 下了美好的东西 鲜花 “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 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 该会多么愉快呀! 该会多么愉快呀! “那时侯,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 那时侯, 你要知道, 永远比‘ 你。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 快……”
有一年, 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 上休养,他的妻子带着儿子前来探望 探望他 上休养,他的妻子带着儿子前来探望他。 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 10岁 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还没有镢 头那么高。来到爸爸身边以后, 头那么高。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 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假期很快过去了,他告别爸爸, 假期很快过去了,他告别爸爸,跟妈妈回 苏联去了。 苏联去了。
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 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 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 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 说不出的高兴。 说不出的高兴。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 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 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
春天到了, 春天到了,儿子种的 花全都开了。春风吹来, 花全都开了。春风吹来, 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 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 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 引来了一只只蜜蜂。 引来了一只只蜜蜂。
仿照例句说说看 人生的快乐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人生的快乐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例:奉献是什么? 奉献是什么? 救灾战士说: 奉献就是从废墟中救出劫后余生的人们。 救灾战士说:“奉献就是从废墟中救出劫后余生的人们。” 医生说: 医生说: “ 老师说: 老师说: “ 清洁工人说: 清洁工人说: “ 。” 。” 。”
亲情温暖人心:《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

亲情温暖人心:《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主要内容。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高尔基的文学作品。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亲情的伟大和温暖,培养对家庭和亲人的感恩之心。
学生能够启发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讲述了苏联著名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与他的儿子之间的亲情故事。
通过故事,展现了高尔基对儿子的深深爱意以及他对亲情的珍视和坚守。
2.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亲情主题,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伟大。
学生能够分析和欣赏高尔基的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高尔基的简介,激发学生对作家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亲情的意义和重要性。
3.2 阅读理解:学生分组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3 分析与欣赏: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课文中的文学手法和表达方式。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高尔基的文学作品,培养审美能力。
四、作业与评价4.1 作业: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
学生选择一篇高尔基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并写一篇读后感。
4.2 评价: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师通过学生的讨论和表达,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延伸5.1 相关活动:学生组织一次关于亲情的主题班会,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
学生参加亲情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等。
5.2 家庭作业:学生与家人一起完成一项亲情活动,如家庭聚会、写信给亲人等。
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写一篇关于亲情家庭的感悟文章。
六、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亲情的理解和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意思。
3、让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课前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出示课题,齐读)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吗?(板书:栽花、赏花、写信)
2、现在先让我们将目光聚集在“栽花”上。
二、品读“栽花”
1、学生自由读
2、3两段。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75页,自由朗读课文2、3两段。
都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可以一边读一边在相关语句上写出你的感受。
)
2、指名学生读,谈感受。
3、了解儿子,体会儿子的用心
△让我们了解一下:儿子有多大?
△对于一个只有十岁,还没有镢头高的儿子来说,种这些花容易吗?
4、理解种花的内容。
(那我们去看看,儿子是如何种花的?)
5、师引读这段语。
(儿子通过种花,让父亲的生活多了份美丽,可谓小小年纪,用心良苦。
千山万水隔不断父子情深。
瞧,他虽然只有,但他来到爸爸身边以
后)
6想象。
假期很快过去了,他告别爸爸,跟妈妈回苏联去了。
他望着满院自己新手栽种的花草,幸福的笑了。
他仿佛看到了仿佛看到了。
仿佛看到了。
师小结过渡:是啊,儿子要告别爸爸了,他留下了鲜花,也留下对爸爸一份浓浓的爱意,一份深深的祝福。
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开了,你们看
三、品读“赏花”
1、课件出示图片,欣赏花美。
2.看到这些色彩鲜艳的花,你会想到哪些词语?课文中是用哪个词语来形容的。
(板书: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
)
3.齐读“姹紫嫣红”问:读了这个词,你想到什么?
4、从这个词语中可以想象到院子里的花开得美极了。
让我们一同去欣赏那美丽的景象吧。
5、学生自由读、指名读、背诵。
(这么美的景色,你能记下来吗?)
6、花在空里摇曳,散发出一阵阵清香,假如你是高尔基,欣赏眼前美景,会有什么感受?(心情愉快)
7、那让我们一起,去分享父亲那愉快的心情吧。
8、假如你是高尔基,你想做些什么?(写信,打电话……)对,高尔基抑制不住满怀的喜悦,写了封信给儿子,于是,一封带着花的芳香,带着父亲谆谆教导的信件从意大利飞到了苏联。
四、品读“写信”
课件出示信的内容(7、8、9三段)。
1、师范读。
让我们静下心来,听听信的内容。
2、听了信的内容,你感受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3、(预设——、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这美好的东西指什么(鲜花),还记得是怎样的鲜花吗?(姹紫嫣红)
美丽的鲜花不仅引来了一只只蜜蜂,还引来了岛上的居民呢!
⑴有请这位先生,当你清早推开窗户,闻到花的清香,你心情怎样——(当清香迎面扑来,我感到心旷神怡,今天一定是美好的一天)
⑵看,心情烦闷的女士走过来了,欣赏着眼前的鲜花,你会怎样
(我觉得我的烦恼顿时抛到九宵云外了,我又恢复了平静的心情)
⑶瞧,那位劳累一天的渔民走过来了,欣赏着眼前的鲜花,你又会怎样?(劳累了一天,我本来已经腰酸背痛了,但是当我看到这美丽的鲜花在风中轻轻摇晃,我的疲劳顿时化为乌有,我又精神百倍!)
小结:在高尔基眼里,儿子种的花不仅给自己带来幸福快乐,也给岛上其他人带来美的享受,所以他说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
那父亲认为儿子仅仅在岛上留下美好的鲜花就足够了吗?(不够)他对儿子还有着更高的期待呢!
4、师引学生齐读第8段。
⑵引读:这就是父亲对儿子的基本要求:要是你……
这就是父亲对儿子的更大期待:要是你……
5、同学们,你们也有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过别人美好的东西吗?
指名生说。
师小结:其实,生活中,一句祝福的话,一次无私的帮助,一次掌声,一个握手,甚至一个安慰的眼神,都能够成为美好的东西。
所以,当你为家人、为朋友,甚至为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付出时,你就会感觉……(快乐)!
6:引出“给,永远比“拿”愉快”。
这就是高尔基信中的一句话:“给,永远比“拿”愉快”。
——“给”,永远比“拿”愉快(板书)
7、生齐读,你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吗?
8、齐读高尔基的信的内容。
师:高尔基的信,大家理解的真好。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现在让我们用心去体会高尔基写给孩子的信,相信我们的理解将会更深刻。
师总结:儿子栽花,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亲的深情,父亲写信,也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教导儿子要做一个对他人、对社会都有用的人!可谓父与子情相牵,心相连!(画心形)
五、课堂小练笔
当高尔基的儿子接到父亲的这封信时,他会是一种怎么样的心情呢?请你代高尔基的儿子给父亲写封回信。
六、课外积累
今天,老师也送同学们三句话,希望它们能伴随你们成长
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⑵给别人快乐,自己就会更加快乐。
⑶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
七、课外练习
1、写一句关于“给予”“爱心”“奉献”的话。
2、阅读高尔基的作品,如《母亲》《童年》《在人间》等
3、像高尔基的儿子一样,去做一些给他人带来欢乐的事,并把做时,做后的感受写下来。
板书设计: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栽花姹紫嫣红
赏花心情愉快
写信谆谆善诱
“给”,永远比“拿”愉快(外面画心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