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相关知识

合集下载

职业病危害防治安全知识培训

职业病危害防治安全知识培训
2.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与标准
厦门正新海燕轮胎有限公司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 《高毒物品目录》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二)相关法律法规
◆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13种):矽肺、煤工尘肺、石棉肺、哮喘、过敏性肺炎等。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放射性皮肤疾病、放射性甲状腺疾病等 。 ◆职业中毒(60种) :铅、汞、锰、镉及其化合物中毒,硫化氢、一氧化碳、苯、甲苯、三氯乙烯等中毒等。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7种) :中署、高原病、航空病、手臂振动病、激光所致眼病等。 ◆职业性传染病(5种) :炭疽、艾滋病(限于医疗卫生人员及人民警察)等。 ◆职业性皮肤病(9种) :接触性皮炎、电光性皮炎等。 ◆职业性眼病(3种) :职业性白内障、电光性眼炎。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种) :噪声聋、铬鼻病、牙酸蚀病、爆震聋。 ◆职业性肿瘤(11种) :苯所致白血病、石棉所致肺癌等。 ◆其他职业病(3种) :.金属烟热、滑囊炎(限于井下工人)、股静脉血栓综合征、股动脉闭塞症或淋巴管闭塞症(限于刮研作业人员)。
案例——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
时间:2015年8月12日23:30左右 地点: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的天津东疆保税港区 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
概要
调查组查明,事故直接原因是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运抵区南侧集装箱内硝化棉由于湿润剂散失出现局部干燥,在高温(天气)等因素的作用下加速分解放热,积热自燃;引起相邻集装箱内的硝化棉和其他危险化学品长时间大面积燃烧,导致堆放于运抵区的硝酸铵等危险化学品发生爆炸。

职业病危害培训内容

职业病危害培训内容

职业病危害培训内容一、职业病危害的概念。

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职业环境中,由于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在特定的工作条件下,工人长期接触所致的各种疾病。

职业病危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引起的工人健康受到的危害。

职业病危害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粉尘、辐射、噪声、振动等。

二、职业病危害的分类。

1. 化学因素,包括有毒气体、有毒蒸气、有毒粉尘、有毒液体等,如苯、甲醛、氨气等。

2. 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等,如高强度噪声、震动、紫外线、X射线等。

3. 生物因素,包括病原微生物、病媒生物等,如细菌、病毒、真菌、螨虫等。

4. 粉尘,包括化学粉尘、无机粉尘、有机粉尘等,如石棉粉尘、矽尘、煤尘等。

三、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措施。

1. 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价体系,加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价。

2. 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危害。

3. 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建立健全的职业健康监护体系,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进行健康监护。

4. 加强职业卫生宣教,加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宣传教育,提高工人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对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粉尘等。

2.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价,对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价,包括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暴露时间、暴露途径等进行评价。

五、职业病危害的防护措施。

1. 个体防护,工人在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时,应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防护手套、防护镜等。

2. 集体防护,工作场所应设置相应的防护设施,如通风设备、隔离设施等,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工人的危害。

3. 工程控制,通过改变工作场所的工艺流程、改进设备设施等,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和扩散。

六、职业病危害的紧急处理。

1. 对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处理,一旦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应立即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包括对事故现场进行隔离、清理、处置等。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2023-11-10•职业病概述•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职业病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职业健康监护与个人防护•职业病防治案例分析•总结与展望01职业病概述定义分类定义与分类常见职业病的症状与危害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如炭疽、布氏杆菌病等,由接触致病微生物引起。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如噪声聋、手臂振动病等,由长时间接触噪声、振动等物理因素引起。

因接触有毒物质而引起的中毒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等。

长期吸入粉尘导致肺部纤维化,职业性放射性疾病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如铀、镭等,可能导致皮肤损伤、血液疾病等。

职业病防治的重要性03020102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国家职业病防治法规概述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职业病防治法的实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制度职业病诊断机构当事人或者用人单位可以向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或者医疗卫生机构申请职业病诊断,并提交相关资料。

职业病诊断程序职业病鉴定程序03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与处理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与应急救援01职业病危害事故等级划分02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03职业病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粉尘类职业病的危害与防护危害接触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如苯、甲苯等,可导致中毒、过敏、烧伤等多种伤害。

总结词化学物质类职业病危害多样,需关注个人防护和工作环境。

防护措施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防护服、眼镜等;定期检测工作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浓度。

化学物质类职业病的危害与防护物理因素类职业病的危害与防护生物因素类职业病的危害与防护总结词生物因素类职业病以传染病为主,需注意个人卫生和防疫措施。

危害接触致病微生物、病毒等可导致传染病传播。

防护措施加强个人卫生习惯,注意环境卫生;定期检查身体,及时发现并治疗职业病。

04职业健康监护与个人防护职业健康监护概述职业健康监护的定义01职业健康监护的目的02职业健康监护的内容03个人防护用品的定义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方法个人防护用品的维护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与维护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定义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与应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应用05职业病防治案例分析某水泥厂粉尘危害案例分析总结词某水泥厂因未能有效控制粉尘危害,导致工人患上职业病。

职业病基础知识

职业病基础知识

•1.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职业危害的分类•按来源来说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生产工艺过程——随着生产技术、机器设备、使用材料和工艺流程变化不同而变化。

•劳动过程——与生产工艺的劳动组织情况、生产设备布局、生产制度与作业人员体位和方式以及智能化的程度有关。

•作业环境——作业场所的环境,如室外不良气象条件、室内厂房狭小、车间位置不合理、照明不良与通风不畅等因素。

•按性质来说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环境因素•物理因素——生产环境的主要构成因素。

(高温、噪声、振动、高低气压、非电离辐射等)•化学因素——生产过程中使用和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这些物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等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粉尘、烟尘、雾气、蒸气等)•生物因素——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料及在作业环境中都可存在的某些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如炭疽杆菌、霉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和真菌等。

•其他因素•职业病•(1)概念: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如接触铍引起的铍肺;氟导致的氟骨症;氯乙烯引起的肢端溶骨症;焦油沥青引起的皮肤黑变病等)•(2)法定职业病的4个基本条件:•在职业活动中产生•接触职业危害因素•列入国家职业病范围•与劳动用工行为相联系•(3)职业性病损:由于预防工作的疏忽及技术局限性,使健康受到损害。

包括工伤、职业病(包括职业中毒)及和有关工作有关的疾病。

•所以,职业病是职业病损的一种形式。

•(4)职业病的分类(《职业病目录》10类115种)•(5)生产性粉尘及尘肺病•生产性粉尘: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并能长时间悬浮在空气种的固体微粒。

(包括矽尘、煤尘、石棉尘)•粉尘引起的职业危害(包括全身中毒性、局部刺激性、变态反应性、致癌性、尘肺。

)——尘肺最为严重,是我国工业生产种最严重的职业危害之一。

02年列出的法定尘肺有13种,即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炭黑尘肺、石棉肺、滑石尘肺、水泥尘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工尘肺、铸工尘肺、其他尘肺。

职业病的预防知识(三篇)

职业病的预防知识(三篇)

职业病的预防知识职业病是由于长期从事某种工作所产生的疾病,一般与工作环境、劳动强度以及工作方式等因素有关。

预防职业病的关键在于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和个人防护措施,下面将详细介绍职业病的预防知识。

一、加强职业卫生管理1. 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制度: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定,明确各方责任和权利,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

2. 完善工作场所环境:加强工作场所环境治理,落实各项职业卫生措施,确保工作场所的通风、照明、噪声、温度、湿度等环境指标符合要求,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存在。

3. 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特点,采取控制措施,如隔离、换位、吸附、排风、防护等,减少职业病危害的发生和蔓延。

4. 建立职业病危害监测体系:通过建立职业病危害监测体系,对工作场所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职业病危害源,确保工作环境符合职业卫生标准。

5. 健全职业病防治机构:加强职业病防治机构的建设,提高卫生监督执法力度。

建立健全职业病诊治机构,完善职业病医学专门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二、个人防护措施1. 佩戴个人防护用具:根据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合理选择和佩戴个人防护用具,如防护面罩、防护服、防护手套等,保护自己的身体免受职业病危害。

2. 注重个人卫生习惯:注意日常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经常洗手、洗澡,避免疾病交叉感染。

3.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避免过度疲劳,增加休息和放松的时间,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4.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定期进行职业病体检,及时发现潜在职业病病因,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职业病。

三、提高职工职业卫生知识1. 加强职业卫生教育:加强对职工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提高职工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培养正确的职业卫生行为习惯。

2. 健康饮食: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均衡摄取营养,增加身体的抵抗力,降低职业病发生风险。

3. 适度运动:保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职业病防治基本知识

职业病防治基本知识

职业病防治基本知识职业病是指由于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长期作用于工作者身上,导致身体或心理上的疾病。

职业病的防治是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的重要任务,也是企业和社会责无旁贷的义务。

本文将介绍职业病防治的基本知识,包括职业病的定义、分类、预防措施等内容。

一、职业病的定义职业病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下,由于接触或暴露于有害物质、有害因素或特殊工作条件所致的疾病。

职业病的发生与工作环境密切相关,它通常是一种长期暴露于特定有害因素所引起的慢性疾病。

二、职业病的分类职业病按照病因可分为两大类:有害物质引起的职业病和有害因素引起的职业病。

1.有害物质引起的职业病包括尘肺病、中毒、放射病、物理因素损伤等。

这些疾病通常是由于长期暴露于化学物质、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等有害物质而引起的。

2.有害因素引起的职业病包括噪声、振动、高温、低温等。

这些疾病通常是由于长期暴露于特殊工作条件或环境中所引起的。

三、职业病的预防措施预防职业病的关键在于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职业病预防措施:1.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企业应确保劳动者的工作环境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例如通风良好、无毒害物质等。

2.正确使用个体防护设备:劳动者在接触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时,应正确佩戴个体防护设备,如口罩、耳塞等。

3.定期体检:企业应定期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职业病。

4.加强培训教育:企业应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劳动者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5.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企业应根据劳动者的身体状况,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避免过度劳累。

6.加强职业卫生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工作环境,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7.加强监督检查: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检查,确保企业严格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

四、职业病的防治效果评估职业病的防治效果评估是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

职业病防治相关知识(三篇)

职业病防治相关知识(三篇)

职业病防治相关知识做为一名劳动者,在参加生产劳动的同时,应注重自己的职业健康保护及安全。

了解掌握生产劳动中的一些职业卫生知识,无疑会对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1.什么是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

主要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2.职业病诊断应考虑哪些因素?(1)病人的职业史;(2)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3)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

3.劳动卫生法律法规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等。

4.噪声对人体有何危害?如何控制和预防?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机械设备运转产生的噪声属于职业性有害因素之一。

长期从事噪声作业,主要会影响听力,造成听力下降,严重的可致噪声性耳聋。

噪声还会对人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预防措施:①控制噪声源,以无声或少声工具代替噪声工具;加强维修,降低松动的附件撞击产生的噪声等.②阻断噪声传播:常用的有隔声室、隔声罩、隔声墙等。

③个人防护措施–工人坚持佩戴防噪声耳塞、耳罩等。

对患有明显听觉器官、心血管和神经系统器质性疾患者,不得参加噪声作业。

5、生产性粉尘对健康有哪些危害?铸造、玻璃、水泥、家具制造、石材加工等行业均可产生大量生产性粉尘。

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部弥漫性、进行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疾病–尘肺病。

我国法定职业病名单中,尘肺病共13类。

尘肺病在我国职业病发病中占首位。

尘肺病常见症状:气短、胸痛、咳嗽、咳痰、咯血,晚期病人多有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涨、体重减轻等症状。

少数由于持续吸入高浓度、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粉尘经1–2年即可发病,称“速发型矽肺”。

还有些接尘者,在脱离粉尘作业若干年后被诊断为矽肺,称为“晚发型矽肺”。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一、职业病的定义及种类《职业病防治法》所指的职业病,是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目前,我国已公布的职业病共有九大类九十九种,包括职业中毒、尘肺、物理因素职业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疾病、职业性肿瘤以及其他职业病。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生产过程中可能引起职业病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化学因素涉及有毒物质和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涵盖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生物因素则指某些致病性微生物。

三、职业禁忌的概念职业禁忌,是指劳动者在从事特定职业或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其生理或病理状态使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或可能导致原有疾病加重,甚至在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的途径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有三种:1. 呼吸道:是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最主要的途径,如气体、液体和气溶胶(粉尘、烟、雾)等。

2. 皮肤:某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可透过完整皮肤进入人体,当皮肤有病损时,毒物吸收量会大大增加。

3. 消化道:虽然一般情况下职业病危害因素不易经消化道进入人体,但在发生意外或不注意个人卫生时,可能通过污染的手、衣物、食品等进入体内。

五、预防职业病的措施预防职业病中毒的措施包括:1. 革新技术改造工艺: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减少工作场所接触毒物的机会。

2. 通风排毒:通过通风将逸散的毒物排出,减少工作场所毒物浓度。

3. 个人防护:穿戴工作服或防护服,佩带个人防护用品,保护个人免受毒物侵害。

4. 增强体质:开展体育锻炼,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和营养摄入,提高机体对毒物的抵抗能力。

5. 安全卫生管理:确保生产设备的维修和管理,防止毒物泄漏和逸散。

6. 环境监测、生物材料监测与职业健康检查:定期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毒物浓度,并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早期发现和处理职业病损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病相关知识
一、如何避免职业病?
职业病是严重危害劳动者健康的疾病,它又是可以预防的疾病。

控制职业病的发生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职业病防治法为普通劳动者提供了法律保护。

1.职业病防治要从致病源头抓起。

用人单位必须采取措施,使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在国家卫生标准允许的范围内。

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应符合有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健全的安全规章制度,定期对工人进行教育和培训,并提供上岗前和定期的健康监护。

2.卫生与劳动监察行政部门应当认真履行监督管理职责,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3.劳动者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了解工作中可能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防护知识,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劳动者的工作单位和居住地不在同一地点时,在何处申请诊断职业病?
考虑到劳动者流动性较大,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方便劳动者进行职业病诊断,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可以在劳动者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本人居住地向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机构申请诊断。

考虑到职业病的诊断需要依据患者职业史、患者所在作业现场的职业卫生学监测调查资料、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在鉴别诊断的基础上综合判定,建议首先选择用人单位所在地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机构申请诊断。

二、一般医疗机构能否诊断职业病?
由于职业病诊断的特殊性、复杂性,其结论往往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需要严格规范化管理,一般医疗机构不能进行职业病诊断,不能任意出具涉及职业病的诊断证明书。

职业病诊断应由省级以上卫生厅(局)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诊断时需有3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集体诊断。

三、粉尘职业病防护措施
由于长期接触粉尘,对人体本身的危害,根据其物理和化学兴致的不同,还有进入人体量的多少,可引起的病变多种多样.如呼吸性系统疾病、局部作用、中毒作用等。

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有如下4种表现:
1.粉尘沉着症有些金属(铁、钡、锡等)粉尘吸入后,可在肺组织中呈异物反应,并继续轻微纤维化,但对人体危害较小,脱离粉尘作业后,病变可逐渐消退。

2.尘肺尘肺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吸入生产性粉尘所引起的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由于吸入粉尘的质和量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尘肺病的种类很多,其中12种被列为职业病,它们是: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碳黑尘肺、石棉肺、滑石肺、水泥肺、云母肺、陶工尘肺、铝尘肺、电焊混合尘肺、铸工尘肺。

3.呼吸系统肿瘤粉尘的局部作用是指粉尘作用于呼吸道黏膜导致萎缩性病变;此外,还可形成咽炎、喉炎、气管炎等;作用于皮肤可形成粉刺、毛囊炎、脓皮病等;金属和磨料粉尘可引起角膜损伤,
导致角膜感觉迟钝和角膜浑浊;沥青烟尘在日光照射下可引起光感性皮炎。

粉尘的中毒作用是指吸入铅、砷、锰等有毒粉尘而引起的中毒现象。

4.有机粉尘引起的肺部病变不同的有机粉尘有不同的生物作用,如引起支气管哮喘、棉尘症、职业过敏性肺炎、混合性尘肺等。

对于粉尘的危害,在生产过程中可采用如下技术措施防尘:
1.技术革新改革工艺设备和工艺操作方法、采用新技术是一项彻底消除粉尘污染、搞好防尘工作的技术措施。

在工艺改革中首先应当使生产过程不产生粉尘危害的治本措施,其次才是产生粉尘以后通过治理消除或减少其危害的措施。

2.湿法防尘这是一项简便、经济、有效的防尘措施。

粉尘遇水后很容易吸收、凝聚、增重,这样可大大减少粉尘的产生及扩散,改善作业环境的空气质量。

3.密闭尘源将尘源有效的封闭,是防止粉尘外逸的一项有效的技术措施,它常与通风除尘技术措施配合使用。

4.通风除尘这是目前工业生产中应用最为普遍、效果最好的一种技术措施。

通风除尘就是用通风的方法将尘源予以有效的控制,并将含尘气体抽出,经除尘器净化后排入大气,使作业区空气含尘浓度达到卫生标准的要求,并使尾气达到排放标准的要求。

5.个人防护这是一项辅助性的措施。

通常是在其他技术措施的基础上,对从事粉尘作业的人员通过各种防护用品(如口罩、防尘口罩、防尘面具、防尘头盔等),进一步防止粉尘的吸入,减少粉尘对
人体的危害。

普及对职业的认识,唤醒人们防治职业病的意识,关注职业病高发人群
四、远离“鼠标手”
电脑已经成为现代人亲密工作和生活的伙伴。

如果您的工作需要整日和电脑打交道的话,那就要警惕“鼠标手”--“腕管综合症”了。

现在"腕管综合症"严重危害职业人群的一种疾病,有的国家已经把这种疾病列为职业病范围。

“腕管综合症”是一种因长时间使用电脑而形成的“职业病”。

每天持续2~6小时手持电脑鼠标工作或玩电脑游戏的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腕部损伤。

如果您在操作电脑时手掌麻木,食指在拖动鼠标时容易抽筋,腕关节肿胀,手部动作不灵活或者无力,那您可能就患上了“鼠标手”。

形成“鼠标手”的原因是手腕关节反复、过度的单一动作,导致周围神经损伤或受压迫,使神经传导被阻断,从而造成手掌的感觉与运动发生障碍。

手指频繁地用力,还使手及相关部位的神经、肌肉因过度疲劳而受损,造成缺血、缺氧而出现麻木等一系列症状。

下面的办法可预防“鼠标手”的发生,或减少“鼠标手”的发生几率:
1.定时起身活动。

尽量避免上肢长时间处于固定、机械的工作状态。

每工作一小时就要起身活动活动肢体,做一些握拳、捏指等放松手指的动作。

2.座椅高度适中。

使用电脑时,键盘和鼠标的高度,最好低于坐着时的肘部高度,这样可减少对腰、背、颈部肌肉和手肌腱鞘等部位
的损伤。

另外,最好选用弧度大、接触面宽的鼠标,这样有助于力的分散。

3.操作多使用臂力。

移动鼠标时不要用腕力而尽量靠臂力,减少手腕受力。

不要过于用力敲打键盘及鼠标的按键。

4.手臂不要悬空。

研究发现,腕部在保持0°时,可处于自然平伸状态,这时,操作者感觉最舒服,腕部症状的发生率也最低。

因此使用鼠标时,手臂不要悬空,以减轻手腕的压力。

可以找一块合适的托板,就能解决腕部紧张的问题。

把鼠标垫尽量向桌面里侧推,让臂部放到桌面上,这样也能缓解腕部紧张
五、防职业病从“吃”入手
摄影、x线拍片和微机操作人员,由于经常接触放射线,应多吃高蛋白食品,以补充因放射线损害引起的组织蛋白质的分解;多饮些绿茶,有利于加快体内放射线物质的排泄;还应多食富含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

汞矿开采作业及气压表、油墨、石英灯、整流器制造人员,由于经常接触汞,应常食用柑橘、胡萝卜、玉米等食物,因为这类食物内含有大量的果胶物质,能与汞结合,降低血液中汞离子的浓度,加速排除体内的汞离子,还应多食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

印刷、铸造、电焊、玻璃、搪瓷等作业人员,由于与铅物质接触较多,应多吃含酸较高的鸡蛋、瘦肉、鱼类等食物,多食碳水化合物,多食富含钙、铁等矿物质的食物,如骨头汤、虾、豆制品、发菜、动物血等,减少铅蓄积。

陶瓷、干电池等生产人员,由于常与锰接触,应多食富含铁的食物,以免引起缺铁性贫血。

炼油、油漆、染料等生产人员,因经常与苯接触,应多食高蛋白及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纺织、铸造、翻砂、教师等与粉尘打交道的人员,应多吃猪血。

纺织业等接触纤维的人员还应多食黑木耳,以帮助消化纤维类物质。

农药、化肥等生产人员,因常接触磷,应多食蛋白质,以提高抗磷能力。

轧钢、窑业等高温工种人员,除应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及维生素b1、b2、c外,还应食入一定量的盐等。

振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人员,其体内的维生素b消耗量很大,应多食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如米糠、麦麸,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听力,预防听觉器官的损伤。

此外,振动及噪声通过植物神经系统,能抑制胃肠功能及消化腺的正常分泌,使人的消化功能下降、食欲减退、腹胀等,故应食易于消化、能促进食欲的营养丰富的食物。

用脑者宜多食蛋黄、动物脑、禽类、牛奶、莲子、苹果、金针菇等,多摄取蛋白质、糖、卵磷脂、钙、铁、维生素b族等养分,以利于补充脑力消耗、增智健脑。

野外作业者膳食宜量多质好,并应常饮水。

冷天可多食羊肉、牛肉、狗肉、鱼、辣椒、姜等高脂、高热量饮食,以利补充体力消耗和抗风御寒。

在高温环境下劳动的人员,由于机体大量出汗,体内钾、钠大量
丧失,除了补充足量的水和盐分外,最好多吃一些含钾较丰富的食品,如黄豆、青豆、绿豆、马铃薯、菠菜、柿饼、香蕉等。

高温环境中,人体维生素消耗加大,大多数水溶性维生素可从汗水中流失,其中以维生素c流失较多,应多吃一些绿叶蔬菜、枣和柑橘类水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