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铁生
陈村 《回想铁生》

陈村《回想铁生》他跟我很投缘,也许因为我们有相似的经历,都曾当过知青,都是病退回城,都曾在里弄加工组谋生,都属于残疾人,都写作。
但他站不起来了,我还能弯曲地站立和难看地短程行走。
在我眼里,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好的作家。
他的体格,本来应该很高大,很健硕。
开始于十九岁的劫难塞给他另外一条路,母亲和朋友说服他,他说服自己,后来成了我认识的、阅读的史铁生。
这些年,我到北京必去望望史铁生,坐两三个小时,吃顿饭。
住下来可以多说话,可他的身体禁不住打扰。
他的截瘫,他的肾脏萎缩,用他的话说,发动机和轮子都坏了,维持身体的运行很累。
每周两到三次的肾脏透析,不由分说地打断他的生活和思维。
他常常想得比人们深入透彻,他有自己的理由和节律。
他不作状,而是常常省察自己的内心。
史铁生坦然写他自己,他的一生透明坦荡,读过他作品的人知道他许多往事,也看见他的许多思索。
那些困苦,经受血的洗礼后成了他的资源,使他从此走向内心,走通命定之路,去看他人和世界。
他追问,但不控诉,不失态。
史铁生通常并不抱怨,他知道感恩,知道生的命题下的诸多奥义。
他从腿开始思想,体察心灵。
他更多被阅读的是《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命若琴弦》。
那样的故事只有他能写。
他的身体可说是残花败絮,比古瓷更碰不得。
即便在轮椅上,史铁生也坐不长,因下肢的神经被截瘫殃及,久坐后血液回流不畅。
他的椅子和床一定要仔细清扫,被硌着不知道,失去知觉的皮肤很容易就破皮,一旦感染经久不愈。
他手腕上的血管因透析伤痕累累。
他常吃着饭汗就出来了,吃饭对他是大运动量。
他也抽烟,吸两口就掐了,过会儿再点上。
他必须节制饮水,饮白酒似的喝一小口,水进入身体要等两天后才能靠透析排出。
这两天里身体积累的毒素令他昏昏然,无法思索。
毒素和血液中的营养被透析强行清除,身体犹如飘在云上。
水火交替,他两天中只有很短的时间可以阅读、写作。
《病隙碎笔》,就是他在疾病的空隙中零碎写成的。
家中来朋友,头天要躺着休息,攒下精神接待,然后两个小时内耗尽。
海南洋浦中学2019高三第2次抽考试题-语文

海南洋浦中学2019高三第2次抽考试题-语文语文注:本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
总分值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一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1—3题。
〔每题3分〕人类衣食住行这类维持生存的生活方式没有太大不同,即使有不同,也没有全然的意义。
比方,用筷子依旧用刀叉或直截了当用手抓饭吃,关于人类的命运可不能有太大的妨碍。
然而主张义先利后依旧义后利先,主张人是目的依旧手段,把自然看作是与自己同属一个整体依旧与己无关的对象,却足可妨碍人类甚至整个地球的命运。
因此,那个地方不考虑作为物质现象的中国文化,而考虑这些现象中所渗透的中国的思想原那么和精神原那么,或者说,中国之道。
中国文化从产生的时候起,就推崇德性,倡导恃德者昌,恃力者亡,这是我们祖先的信念。
我们的先人推崇的那些开天辟地的圣贤,其共同的特点确实是舍己为人,克己让人,给人类造福,他们都有博大的胸怀,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牺牲自己,成全众人。
被我们中国人奉为文明始祖的人,不管盘古、女娲,依旧伏羲、神农,或黄帝、尧、舜,他们的共同特点,确实是创造文明、与民兴利、公而忘私、品德高尚。
中国文化在其漫长的历史进展中也有种种不足为人道的地方,然而它的文化精神就总体而言是高尚的,是可不能过时的,只要人类希冀在和平与平等的世界上生活的话。
中国精神或中国之道的核心能够概括为如下几项: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和而不同的共同生活原那么和思想原那么、义利之辨的道德理念、己立立人与己达达人的淑世情怀、四海一家与天下太平的世界愿景等。
这些中国之道并非中国文化所独有,但却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中国文化能够复兴的依照。
这些理念与西方现代性的许多原那么是不相容的,却是人类生存下去不可或缺的,现代中国文化要有不同于现代西方文化的感召力,只有建立在这些普适的理念基础上,而不能以已证明是有全然问题的某些西方现代性原那么为基础。
段落作用

段落作用说明文(2016道里一模)食品添加剂③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防腐保鲜效果十分明显。
根据食品安全要求,每克食品的细菌总数不能超过8万个。
假如不用防腐剂,即使在0—4℃的低温环境中,肉制品保存到第五天,细菌总数也将超过每克10万个。
而防腐剂能遏制肉制品中的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大量繁殖,有效延长肉制品的保质期。
④食品添加剂不但能防腐保鲜,还能改善食品的外观和口味。
食品的酸、甜、鲜通常不是食品天然拥有的口味,往往是由添加剂“调”出来的。
食品的诱人口感,如面条有弹性,点心酥脆,大多也是添加剂的功劳。
13.(2分)文章第三段和第四段能调换语序吗?请你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不能,根据食品添加剂定义,按照有主到次的逻辑顺序安排的。
(2014道里一模)从微博到微信⑥就传播形态而言,微博更像是“大众化”的“媒体”,而微信尚不具备媒体形态,更像是私人化的沟通工具。
目前,腾讯微博用户超过5亿,新浪微博用户超过4亿,微信用户数是3亿,且正在快速增长,微信用户数量赶上微博的用户数量似乎是迟早的事。
两者用户总数差别不大,但从受众面来看,微博的大众传播性质比微信更明显。
A微博的受众(粉丝)数量庞大,以新浪微博为例,“微博女王”姚晨的粉丝数量,截止本文写作时高达38267622。
动辄百万千万的受众数量,足以使微博的传播能力与传统大众媒体相抗衡。
而微信目前还不具备大众传播的特点,B微信的用户是基于手机通讯录、QQ通讯录等相对狭窄的好友圈形成的,尽管微信也可以通过“摇一摇”和“附近的人”等功能采取“偶遇”的方式添加好友,但目前与微博相比,微信的受众面十分“狭窄”,粉丝数量也非常“可怜”。
⑦从用户的体验看,微博用户更多把微博当做微型博客、个人门户。
一些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甚至将微博当成是“永不闭幕的新闻发布会”,公开发布信息。
而微信用户大多将微信当做免费的语音电话来使用,只不过这种语音是略有延迟的。
另外,因为用户圈比微博更加熟悉、单纯和牢固,微信的内容比微博的更加私密和生活化,较少探讨宏观的政治经济、国计民生等“大”问题,其传播定位在娱乐、个人展示等小众层面。
我与地坛-方圆

词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
史铁生经典语录
• 永恒的距离,才能引导永恒的追寻。永恒孤独的现实才能 承载永恒爱情的理想。所以在爱的路途上,永恒的不是孤 独也不是团聚,而是祈祷。 • 我曾走过山,走过水,其实只是借助它们走过我的生命; 我看着天,看着地,其实只是借助它们确定我的位置;我 爱着他,爱着你,其实只是借助别人实现了我的爱欲。 • (梵高给提奥的信中这样说:“实际上我们穿越大地,我们 只是经历生活。”) • 此岸永远是残缺的,否则彼岸就要坍塌。 • 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 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 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 • 年龄可以是一堵墙,但墙可以有门和窗。一个人,不管有 什么样的政治见解和文学主张,只要是真诚的,是自己的, 她(他)的死都是一座纪念碑。
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蜂儿 蚂蚁 瓢虫 蝉蜕 露水 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 窸窸窣窣片刻不息
极弱小的生命
涌动着鲜活的生命力
感悟:地坛经受了四百年的历史沧桑,它破败、荒芜、古旧,但 仍然生机盎然。昆虫、植物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自然法则生生 不息。 作者在这个园子里真实地感受到了哪怕是机弱小的生命,也 涌动着鲜活的生命力。 启发作者无论身处何地,遭受何种打击,都要顽强的生活下 去。
一的 就 我 样时 是 努 干候 想 力 脆能 让 赚 。像 我 钱 给妈的 我在目 买给的 东自, 西己 的买 时东 候西
岁 月 你 别 伤 害 她 !
妈 妈 是 个 美 人 ,
细读6、7自然段。 在园中景象的感召下,“我”开始 了长时间的思考。
作者思考 了什么问 题?
小结
• 海德格尔说:“人在现实中总是 痛苦的,他必须寻找自己的家园, 当人们通过对时间、历史、自然 和生命的思索明白了家之所在时, 他便获得了自由,变成‘诗性的 存在’。”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陈村《回想铁生》阅读答案

陈村《回想铁生》阅读答案:篇一:回想铁生阅读答案回想铁生陈村(文章有删改)①2010年的最后一天,早上八点半,我被手机短信闹醒,去看,才知道史铁生去世的消息。
接着的几天有几十家媒体要求采访,我一一谢绝。
我自己写文章比记者写,真实。
②他在送我的华夏社出版的《礼拜日》一书上写道,陈村:这家出版社,这本书的装帧,这本书的作者和这本书的存有者,都与残疾有关。
看来,残疾有可能是这个世界的本质。
铁生八九年十月。
③他跟我投缘,也许因为我们有相似的经历,都曾当过知青,都是病退回城,都曾在里弄加工组“午餐半小时”,都属残疾人,都写作。
但他站不起来了,我还能弯曲地站立和难看地短程行走,我曾跟他说,我在走向他。
他的困厄比我多十倍,他的思想也深入十倍。
在我眼里,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好的作家。
④这些年,我到北京必去望望史铁生。
在他那里坐两三个小时,吃顿饭。
他们夫妇邀我住他们家,我总推辞了。
我来去匆匆,住下本可以多说话,可是他的身体禁不住客人的打扰。
他的截瘫,他的肾脏萎缩,用他的话说,发动机和轮子都坏了,维持身体的运行很累。
每周两到三次的肾脏透析,不由分说地打断他的生活和思维。
⑤除了他的体力精力,除了同情他不能多抽烟,我和他的谈话与常人无异。
谈得很快乐。
残疾其实并不缺少什么,只是不能实现罢了。
他常常想得比人们深入透彻,他有自己的理由和节律。
他是小说家,我喜欢读他作品的一个最大的理由是,他的想法和文字明净,不曾神神鬼鬼牵丝攀藤。
他的手总是温暖的,宽厚的。
他是能超越智和愚的。
他不作状,而是常常省察自己的内心。
他把自己看轻了,才能去爱自己,爱世界。
⑥史铁生通常并不抱怨,他知道感恩,知道在生的命题下诸多奥义。
别人用腿走路,丈量大地。
他从腿开始思想,体察心灵。
他常常纠缠在那些排遣不开的命题,时间长了,成为习惯和乐趣。
他的想法都是经过推理论证的,有明晰的线索可寻。
可是,听他说话的人,www.因为自己的好腿好肾,常常哼哼哈哈的,懒得跟从他的思维。
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第5课《秋天的怀念》练习3含答案(2021)

秋天的怀念(A)【当堂训练】1. 根据拼音写汉字。
瘫huàn() chuí()打 qiáo()悴 xùxù()叨叨2.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句子横线上。
(1)当一切恢复 __ (A、沉寂 B、寂静),她又悄悄地进来。
(2)她憔悴的脸上现出 __ (A、期待 B、央求)般的神色。
(3)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__ (A、潇潇洒洒 B、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3. 史铁生(1951—2010),人,当代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病隙碎笔》等。
4. 阅读下面的文字,体会其表达效果。
(1)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2010年的岁末,史铁生,这个地坛的孩子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我们将永远记得他留下的这段文字:“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不要抱怨生活给(A.ɡěi B .jǐ)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A.qū B.qǔ)折。
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A.mèi B.mài)力。
”(1)选择语境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只填序号)给:__ 曲:__ 魅:__ (2)仿照划线句在横线处填写句子。
2019-回想铁生 阅读答案-word范文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回想铁生阅读答案回想铁生陈村201X年的最后一天,早上八点半,我被手机短信闹醒,去看,才知道史铁生去世的消息。
接着的几天有几十家媒体要求采访,我一一谢绝。
我自己写文章比记者写更真实。
他在送我的华夏社出版的《礼拜日》一书上写道,陈村:这家出版社,这本书的装帧,这本书的作者和这本书的存有者,都与残疾有关。
看来,残疾有可能是这个世界的本质。
铁生八九年十月。
他跟我投缘,也许是因为我们有相似的经历,都曾当过知青,都是病退回城,都曾在里弄加工组午餐半小时,都属残疾人,都写作。
但他站不起来了,我还能弯曲地站立和难看地短程行走。
我曾跟他说,我在走向他。
他的困厄比我多十倍,他的思想也比我深入十倍。
在我眼里,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好的作家。
这些年,我到北京必去探望史铁生。
在他那里坐两三个小时,吃顿饭。
他们夫妇邀我住他们家,我总推辞了。
我来去匆匆,住下本可以多说话,可是他的身体禁不住客人的打扰。
他的截瘫,他的肾脏萎缩,用他的话说,发动机和轮子都坏了,维持身体的运行很累。
第周两到三次的肾脏透析,不由分说地打断他的生活和思维。
除了他的体力、精力、除了同情他不能多抽烟,我和他的谈话与常人无异。
谈得很快乐。
残疾其实并不缺少什么,只是不能实现罢了。
他常常想得比人们深入透彻,他有自己的理由和节律。
他是小说家,我喜欢读他作品的一个最大的理由是,他的想法和明净的文字,不曾神神鬼鬼牵丝攀藤。
他的手总是温暖的、宽厚的。
他是能超越智和愚的。
他不做作,而是常常省察自己的内心。
他把自己看轻了,才能去爱自己,爱世界。
史铁生通常并不抱怨,他知道感恩,知道在生的命题下的诸多奥义。
别人用腿走路,丈量大地。
他从腿开始思想,体察心灵。
他常常纠缠在那些排遣不开的命题中,时间长了,成为习惯和乐趣。
他的想法都是经过推理论证的,有明晰的线索可寻。
2024年我与地坛读书笔记优秀

二、 精神家园
题目为《我与地坛》,可见地坛在史先生心目中的位置。
在这座废弃的古园里,史先生的苦闷得到了释放,精神得到了振作,这是他“逃避世界的另一个世界”。“逃避”,虽然是一个贬义词,但在我看来,那是抛弃世俗目光从而达到一个更高境界的做法!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我与地坛读书笔记优秀3
书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作者的回忆,也就是第一二部分的“记忆与印象”后边的部分主要是一些散文和小小说,内容比较繁杂但都折射着一些人生道理,对我们的人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开头很想引用书中的这句话:一些当时看去不太要紧的事却能长久地扎根在记忆里”。《我与地坛》是我一直心心念念的一本书,原因其实很简单,小学课文里节选了本书中的《秋天的怀念》与《合欢树》,这么多年过去了,小学的很多事都已模糊甚至淡忘但我的心里一直存留着那两篇课文中的一些场景,印象深的一个是母亲为了让瘫痪的儿子有活下去的希望而做的一系列努力,另一个是母亲突然离去,而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史先生的残缺,令我想起了刘伟——20xx年中国达人秀冠军。他10岁便失去了双臂,年纪比史先生还小。他有一句人生感悟:“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啊……而史先生却是长篇大论……但也不能轻易否决史先生,毕竟刘伟是21世纪80年代的青少,或许刘伟是在史先生作品的鼓励下才走出了困境呢!
一、 对母亲的后悔
俗话说的好:打在儿身,痛在娘心。当史先生双腿瘫痪后,我相信,她的母亲一定十分悲怆,一定会痛骂老天爷为什么要拿去孩子的双腿而不拿自己。但,双腿失去已成事实,面对处于崩溃边缘的孩子,身为母亲的她还能怨天尤人吗?她唯一能做的便是把悲伤埋葬起来,为孩子撑起一片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阅读陈村《回想铁生》一文,完成13~16题。
(共12分)
①他跟我很投缘,也许因为我们有相似的经历,都曾当过知青,都是病退回城,都曾在里弄加工组谋生,都属于残疾人,都写作。
但他站不起来了,我还能弯曲地站立和难看地短程行走。
在我眼里,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好的作家。
②他的体格,本来应该很高大,很健硕。
开始于十九岁的劫难塞给他另外一条路,母亲和朋友说服他,他说服自己,后来成了我认识的、阅读的史铁生。
③这些年,我到北京必去望望史铁生,坐两三个小时,吃顿饭。
住下来可以多说话,可他的身体禁不住打扰。
他的截瘫,他的肾脏萎缩,用他的话说,发动机和轮子都坏了,维持身体的运行很累。
每周两到三次的肾脏透析,不由分说地打断他的生活和思维。
④他常常想得比人们深入透彻,他有自己的理由和节律。
他不作状,而是常常省察自己的内心。
史铁生坦然写他自己,他的一生透明坦荡,读过他作品的人知道他许多往事,也看见他的许多思索。
⑤那些困苦,经受血的洗礼后成了他的资源,使他从此走向内心,走通命定之路,去看他人和世界。
他追问,但不控诉,不失态。
史铁生通常并不抱怨,他知道感恩,知道生的命题下的诸多奥义。
他从腿开始思想,体察心灵。
他更多被阅读的是《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命若琴弦》。
那样的故事只有他能写。
⑥他的身体可说是残花败絮,比古瓷更碰不得。
即便在轮椅上,史铁生也坐不长,因下肢的神经被截瘫殃及,久坐后血液回流不畅。
他的椅子和床一定要仔细清扫,被硌着不知道,失去知觉的皮肤很容易就破皮,一旦感染经久不愈。
他手腕上的血管因透析伤痕累累。
他常吃着饭汗就出来了,吃饭对他是大运动量。
他也抽烟,吸两口就掐了,过会儿再点上。
他必须节制饮水,饮白酒似的喝一小口,水进入身体要等两天后才能靠透析排出。
这两天里身体积累的毒素令他昏昏然,无法思索。
毒素和血液中的营养被透析强行清除,身体犹如飘在云上。
水火交替,他两天中只有很短的时间可以阅读、写作。
《病隙碎笔》,就是他在疾病的空隙中零碎写成的。
家中来朋友,头天要躺着休息,攒下精神接待,然后两个小时内耗尽。
病到后来,他的手无力支撑自己上床上车。
他床边有架国外买来的机器,将他从轮椅上吊起,转移到床的上方再放下。
有时,他将自己悬挂起来,让受压的皮肤休息一会儿,以免患上褥疮。
他就在这样的境况中写许多文章,出多本书,甚至有《务虚笔记》和《我的丁一之旅》两部长篇小说。
⑦复旦大学的“史铁生追思会”,屏幕上打出他的肖像。
照片是我2001年拍的,那天他50周岁。
他那么神采奕奕,宽厚地笑着。
史铁生和他的作品真诚,温暖,厚重。
这样的作家是不会死的。
1月6日民俗说的“头七”晚上,中国二十多个地方的读者自发追思史铁生。
我从没见过一个中国当代作家被读者这样整齐地认可。
史铁生来自平民,他的写作属于人民。
13.文章第①段末尾为什么说“在我眼里,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好的作家”?(4分)
14.文章自然朴实,感情真挚。
请以第段的词句为例简要分析。
(3分)
15.“他就在这样的境况中写许多文章,出多本书,甚至有《务虚笔记》和《我的丁一之旅》两部长篇小说。
”
如果你来朗读这句话,你觉得划线部分哪两个词语应该重读?为什么?(3分)
1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赏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这是一个残疾作家在回忆另一个残疾作家。
相似的经历和困厄,使他比常人更容易触摸到史铁生的心灵。
B.第③段中“发动机和轮子都坏了”一句用比喻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肾脏萎缩和截瘫给史铁生造成的生存艰难。
C.第⑤段中“那样的故事只有他能写”是因为就算别人也经历了他那样的困苦,也难以像他那样创作和生活。
D.第⑥段简述了史铁生身体上所承受的常人难以想象的困苦,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史铁生的敬佩、感激之情,使读者受到强烈的震撼。
参考答案:
13.①史铁生和他的作品真诚、温暖、厚重。
②他的一生透明坦荡,他不作状,而是常常省察自己的内心。
③他坦然写自己,读者可以通过他的作品了解他的往事和他的思索。
④他承受常人难以想象的困厄,却并不抱怨,知道感恩。
⑤他追问,但不控诉,不失态。
经受血的洗礼后,他把困苦变成资源,从此走向内心,走通命定之路,去看他人和世界。
⑥他在困境中写出大量的文学作品。
(答出一点得2分,后面每多答一点增加1分,得满分4分为止,意对即可。
摘取原文或自行概括皆可。
)14.第②段第一句交代史铁生本应有的健壮体格,“本来”一词融入了作者对他遭受身体磨难的遗憾之情。
第二句叙述了从截瘫到被迫走另一条路,直至最后真正走通的曲折过程。
“塞”字融入了作者深深的同情,“母亲和朋友说服他,他说服自己”,简简单单,平平实实,却给人极大的想象空间,融入了对史铁生终于走出困境,找到出路的艰难的理解和赞叹;“认识”、“阅读”两个词语融入了作者由衷的敬意。
(答到1点得2分,答到2点得满分。
意对即可)
15.“甚至”和“两部”(或“长篇”)。
“甚至”表示递进,表现了作者对史铁生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苦后写出《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这样的长篇小说的惊讶、敬佩。
“两部”表示数量之多(或“长篇”表示篇幅之长),表现史铁生的勤奋、顽强。
(找到重读词语和理由各点一半分。
意对即可)
16.D 不是“简述”,是详述;没有“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