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现象
八年级物理热现象

温度计 A组
1.温度是表示 物体__冷_热__程_度 的物理量,常 用的温度计是根据 液体_热__胀_冷__缩 的性质来测 量温度的,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采用的是 __摄__氏__温度,它把 冰_水_混__合_物_ 的温度规定为 0℃,把__沸_水___的温度规定为 100℃.
;/ 皇冠体论坛 ;
来.柏少君嘴角抽抽,关键是为嘛搞成这样?“要不...我叫陆易来看看?亭飞呢?”她不是神医吗?陆羽疲惫地摇摇头,“她睡了.不麻烦易哥,我们没事,只是好久没睡过觉,这几天有事没事别找我...”送走少君,检查一遍猫狗是否健康.当她看见自助喂食机没粮食了赶紧重新装满,一脸歉 意地摸摸活蹦乱跳の几只,然后回房吹头发.精神不济,脑子不好使,吹着吹着她就这么趴在床边睡着了.她无暇多想,柏少君却一不小心想起以前听到の一个流言.两位姑娘平时同出同归,今天同是那么累,再想想往日她俩形影不离の粘乎劲,呃...他抱着两只小狗回到自家二楼客厅,外边天寒 地冻,室内温暖如春,众人正在喝酒聊天.“怎么,出去遛狗回来愁眉苦脸の,”德力见他神情纠结,立马幸灾乐灾地猜测,“收听丢了?”不理他の调侃,柏少君十分艰难地说出自己の疑问,“哎,你们说,陆陆和亭飞会不会是...les?”会吗会吗?会是女同吗?空气突然静止几秒,随即室内噗 声齐喷...这个冬天是真の冷.第二天早上九点多,婷玉比陆羽起得早,拉开窗帘,窗外一片雪白.下雪了,想必村子也封了.搬回来后,由于要做の事情太多,貌似家里只剩一点白米,没有别の存粮,不知道休闲居开不开.婷玉思考片刻,没有吵醒陆羽,兀自穿上衣服披上厚厚の一件斗篷,领着小福 小禄出门进山碰碰运气.在休闲居点两个人の外卖还行,给小福它们加餐老贵了,得省着点.
1.2知识点: 物理化学(4)——热现象

课外补充资料知识点:物理化学(4)——热现象一、概念自然界中与物体冷热程度(温度)有关的现象称为热现象。
1、温度≠热人对冷和热会产生生理上的感觉,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人感觉热;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人感觉冷。
温度并不是热,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利用温度计可以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
我们说物体吸热和放热,这里的热,指的是能量。
2、温度计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工具,是一根内径很小、密封的玻璃管,管的下端是装液体的玻璃泡,管上有刻度。
温度计制作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二、状态变化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状态变化。
1、熔化和凝固熔化,指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熔化吸热。
凝固,指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凝固放热。
2、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汽化吸热。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是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但只能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吸热,同时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②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③加快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蒸发越快。
——夏天吹电扇有利于汗液蒸发、可以降低体温。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称为沸点。
——分馏法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分馏,然后精制纯化的方法;利用分馏法加热混合液,可以对混合液进行分离。
3、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液化放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使气体液化的好处是缩小体积,方便运输、贮存。
——如液化天然气“白气”“白烟”、雾、露水、雨都是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100℃的开水烫伤更严重,为什么?因为水蒸气液化时放热,比同温度的开水放出的热量更多。
4、升华和凝华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升华吸热。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凝华放热。
热现象例子

热现象例子热现象是指物体在受到外界热量作用时所表现出的现象。
下面列举了十个关于热现象的例子。
1. 热胀冷缩:当物体受热时,其分子会加速运动,导致物体体积膨胀,称为热胀。
相反,当物体冷却时,分子的运动减慢,导致物体体积收缩,称为冷缩。
这一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例如,夏天汽车停在烈日下时,车身会因为受热而稍微膨胀,导致车门紧闭,难以打开。
2.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热量从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传递的过程。
热传导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例如,当我们在热锅上烹饪时,热量会通过锅底传导到食物,使其受热。
3. 火焰:火焰是一种由燃烧产生的可见光和热能的混合物。
当可燃物质与氧气在适当的温度下接触时,发生燃烧反应,产生火焰。
火焰的颜色和形状取决于燃烧物质的成分和温度。
4. 热辐射:热辐射是指物体向周围发射热能的过程,不需要介质传导。
所有物体都会发射热辐射,其强度和频率取决于物体的温度。
例如,太阳向地球发射的热能就是一种热辐射。
5. 蒸发:蒸发是指液体在接触空气时,由于分子的热运动而转化为气体的过程。
蒸发是一种散热的方式,因为它会消耗物体的热能。
例如,湖水在夏天受到阳光照射时会蒸发,使周围的空气变得潮湿。
6. 水沸腾:水在达到一定温度时会发生沸腾,即液体表面的水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从液态转变为气态。
沸腾是一种剧烈的热现象,伴随着水分子的激烈运动和水蒸气的释放。
7. 热烧伤:当人体接触高温物体时,热能会传递给皮肤,导致热烧伤。
热烧伤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烧伤,严重程度取决于受伤的温度和时间。
避免接触高温物体可以有效预防热烧伤。
8. 空调制冷:空调通过吸收室内空气中的热量,并将其排出室外,从而使室内温度降低。
这是通过制冷剂在蒸发和冷凝的过程中吸热和释热来实现的。
空调制冷是一种常见的热现象,可以调节室内温度。
9. 熔化:当固体物质受热到一定温度时,其分子会加速运动,原子和分子之间的结构变得松散,导致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这一过程称为熔化。
八年级物理热现象

八年级物理热现象热是一种能量的传递形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各种热现象。
本文将介绍八年级物理中与热现象相关的知识,包括热传导、热辐射和热传输三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知识的了解,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热现象。
一、热传导热传导是热在物体内部的传递方式。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接触到金属物体时,常常能感受到它们的热传导。
这是因为金属是一个很好的热导体,它的热传导性能非常好。
热传导的速率和温度差、导热性能以及物体的厚度有关。
一般来说,温度差越大,热传导速率越快;导热性能越好,热传导速率越快;物体越薄,热传导速率越快。
二、热辐射除了热传导,热还可以通过热辐射的方式传递。
热辐射是指物体因为温度而产生的热波动,从而向周围空间发射热能。
热辐射是一种在真空中也能传播的热传递方式。
无论是太阳辐射的热能,还是我们身体散发的热量,都是通过热辐射的方式传递给周围环境的。
热辐射的强度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通常情况下,物体的温度越高,热辐射的强度越大。
同时,物体的表面特性也会影响热辐射的能力,如光亮表面能够较好地吸收和发射热辐射。
三、热传输除了热传导和热辐射,热还可以通过热传输的方式在空气中传递。
热传输是指热量通过空气的对流形式传递。
当我们接近炉子时,可以明显感受到热风吹拂。
这是因为炉子产生的热在空气中的运动形成了热传输。
热传输的速率与空气的运动速度、温度差以及物体的面积有关。
一般来说,空气的运动速度越快,热传输速率越大;温度差越大,热传输速率越大;物体的面积越大,热传输速率越大。
结语通过对八年级物理热现象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热传导、热辐射和热传输三个方面的知识。
热的传递方式多样,了解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热现象。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比如,在冬天使用保温杯可以减少热传导,使饮品保温更好;在夏天使用散热器可以加速热辐射,降低电子设备的温度。
通过学习和应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八年级物理中的热现象,提高我们的物理素养。
第四课 热现象

第四课热现象1.课标对本课的要求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如冷热等,并加以描述。
会使用简单仪器(如温度计)测量物体的常见特征(如温度)。
知道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如是否导电,是否溶解,是否传热等)。
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知道温度的单位,会使用温度计。
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温度相等时,热传导才停止。
了解常用的传热和隔热方法。
二、知识结构(一)热从哪里来1.热的概念热的概念来自人们对冷热的感觉。
它是物质运动表现的形式之一。
热运动是物质的一种运动形式,是宏观物体内部大量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电子等)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热有两个涵义:一个涵义是温度,它表示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
“天气热”“物体的冷热”中的“热”指温度。
物体内部的热运动越剧烈,它的温度就越高。
热的另一个涵义是热量,即物体之间能量变化的一种量度。
“吸热”“放热”指的是热量。
热量与温度的概念不同,不能混为一谈。
温度与热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在中学和大学,不再笼统地用“热”,而代之以比较科学的“温度”和“热量”。
2.太阳构成太阳的主要元素是氢和氦,氢占92.1%,氦占7.8%。
氢、氦和氢的同位素氘、氚等原子核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聚合成一个原子核,这种反应叫做核聚变。
核聚变时放出巨大的能量。
太阳的半径为 6.96×105千米,质量为2×1030千克,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部分。
太阳中心部分发生剧烈的核聚变反应。
太阳中心部分的温度高达1500摄氏度,表面温度约为6000℃。
太阳每年以光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能量高达1.2×1034J,为整个地球上煤、石油等燃料具有能量总和的1000多亿倍,到达地球的能量只是太阳幅射能量的五亿分之一。
太阳已经燃烧了约50亿年,估计还可以燃烧50亿年。
3.地热地球内部所蕴藏的大量内能叫做地热能。
热现象知识要点

第一版《热现象》知识要点一、知识点搜寻:1、温度及温度计:⑴一理两规三区别;⑵一弯一甩七事项一理:指常用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两规:一是指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二是指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三区别:是指三种温度计的主要区别:区别如表一所示。
一弯:是指体温计的液泡上端附近有一个弯曲的缩口。
一甩:是指体温计在使用前应用力向下甩几下。
七事项:①测量前应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②要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③认清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④测量时温度计的液泡应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壁;⑤要待到液柱稳定后再读数;⑥读数时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⑦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物态变化:⑴六种变化吸和放,⑵固体分清晶非晶;⑶两方三因四区别,⑷两法特例雾霜“气”。
六种变化:是指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即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吸和放:指吸热和放热。
六种物态变化中三种为吸热过程;另三种为放热过程。
如图1所示,箭头向上者为吸热过程;箭头向下者为放热过程。
固体分清晶非晶:指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无熔点(注意:不能说非晶体无熔化温度)。
两方:指汽化的两种方式,即蒸发和沸腾。
三因:指影响液体蒸发的三个因素,即液体的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上方附近空气流动的快慢。
四区别:指蒸发与沸腾的区别。
①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发生,而沸腾在一定温...度.(与压强有关)下发生;②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而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③蒸发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而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④蒸发时液体的温度要降低;而沸腾时液体的温度保...持不变...(即为沸点)。
两法:指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即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特例:①是指属晶体还是非晶体的几种特殊物质(晶体有金属、冰、海波、石英;非晶体有沥青、石蜡、玻璃、松香)。
②几种易升华的物质(冰、干冰、灯丝、碘、萘)。
热现象

热现象1.夏天,扇扇子并不降低气温,但觉得凉快。
为什么?夏天人的皮肤由于炎热往往渗出汗水,扇扇子加快汗水表面的空气流动,从而加快汗水蒸发,汗水蒸发越快,从人身上吸热就越快,蒸发有致冷作用,故虽气温并不降低,人却觉得凉快。
2.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过一会,筒壁会热起来。
这是为什么?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即压缩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所以,一会儿筒壁会热起来。
3.沙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子呈针状有什么作用?沙漠中仙人掌的针状叶子减小了表面积,可防止体内水分蒸发过快,有利于仙人掌在沙漠中的生存.4.夏天,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上面挂上一层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冰棍上冒出“白烟”;当把冰棍放在玻璃杯里时,玻璃杯外壁出“汗”,各是怎样形成的?5. 医生有时要对发高烧的病人做“冷敷”治疗,用胶袋装着质量相等的0℃的水或0℃的冰对病人进行冷敷,哪一种效果好些?为什么?用0℃的冰效果好,因为0℃的冰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比0℃的水多一个吸热的过程,可吸收更多的热量。
6、阿强同学一天玩打火机时,把阀门松动了,一会儿工夫,虽然没有把液体倒出来,却发现液体不见了,但阀门周围却结了一层白色的东西,用手摸一摸打火机,发现打火机非常冰冷.试用学过的“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解释上述发生的现象.7.晒衣服时通常把衣服挂在通风向阳处且把衣服摊开,衣服才容易干。
为什么?要把衣服挂在通风、向阳处且把衣服摊开,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从而加快了水分的蒸发,衣服容易干。
8、为什么在很冷的地方要用酒清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当温度计玻璃泡中的液体凝固时,就不能使用了。
在很冷的地方,气温可低水银的凝固点而高于酒精的凝固点,此时,水银将凝固成固态,而酒精却不会凝固,仍为液态,所以要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
9.水壶里装满冷水,在炉子上加热,水会从壶里溢出来,为什么?因为冷水受热会膨胀,使水的体积增大,当水的体积大于壶的容积时,水就会从壶里溢出来.10.菜窖里为什么放几桶水?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凝固时放的热量使菜窖内的温度不会太低,菜不致冻坏。
第三讲 热现象

第三讲热现象【课标要求】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
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
尝试用物质三态变化的知识释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联系起来。
4、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5、了解内能的概念。
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6、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知识网络】【解题指导】例一:四位同学进行“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分别如图3-1中A、B、C、D所示。
其中正确的是()。
图3-1解析:图A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图B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浸没到水中,图D中视线没有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故正确答案为C 。
例二:夏天,人站在吊扇下吹风是会有凉爽的感觉,如果把一支温度计放在这个吊扇下,温度计的示数将_______。
解析:吊扇吹风只是加快了空气的流动。
人站在吊扇下吹风是会有凉爽的感觉是因为人体表面有汗液,吹风会加快汗液的蒸发,汗液蒸发要从人体吸热,体温不升高,人就感到凉爽。
而温度计的表面是干的,没有水,不能发生蒸发现象,就不会从温度计的玻璃泡吸热。
所以这个题答案为:保持不变。
例三、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3-2所示.当烧杯里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 .也熔化一部分B .一点都没熔化C .全部熔化D .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有熔化解析:冰是晶体,晶体的熔化条件是: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烧杯里的冰块虽大部分熔化,但还是冰水混合物,温度保持为0℃不变。
所以试管中的冰的温度也例四:在-10℃的寒冬,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过几天也会干,这是为什么?解析:在-10℃的的情况下冰是不可能熔化的,因为冰的熔点是0℃,衣服上的冰没有达到它的熔点,所以衣服上的冰不是先熔化为液态,再汽化为气态,而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t/min
(1)AB段。在这段曲线对应的一段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怎样变化?
(2)在曲线上的哪一点海波开始熔化?(答:B点)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教学过程设计
(3)在BC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的状态如何?温度是否变化?这段时间是否对海波加热?
(4)在CD段对应的时间内海波是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
演示:取两块纱布,都蘸上酒精,一条纱布展开后挂在铁架台上,另
观察实验
回答问题
思考回答
观察并回答
思考回答
教学过程设计
一条卷起来也挂在铁架台上,用热同时吹这两块布,观察哪块布上的酒精快干。(展开的快干)
教师:这又说明了什么?
——可见液体蒸发快慢还与液体表面积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归纳: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是:液体温度高,蒸发快;液体表面上空气流动快,蒸发快;液体的表面积大,蒸发快。反之,液体也能蒸发,只是蒸发慢。
2.摄氏温度
常用的表示温度的方法是摄氏温度。温度计上有一个字母℃,它表示摄氏温度。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沸水温度规定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叫1摄氏度,写作1℃。例如,人体正常温度为37℃,读作37摄氏度。
教师:自然界中的物体,温度高低相差很悬殊。请大家看课本图4-3,
二教学过程设计
1.熔化和凝固
教师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等等,这些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提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
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水变成了固态的铸件。
教具
演示
演示用温度计,烧杯3个,冷水,温水,热水,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
学生
实验室用温度计(2人1支)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热现象是指跟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大家在小学自然课中学过的物体的热胀冷缩就属于热现象。我们在生活中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但是这样的形容非常粗糙。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是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
4.熔点
教师:除了海波以外,其他晶体物质,如各种金属、冰、固态酒精等,它们的熔化曲线都与海波的熔化曲线形状相似,只是熔化时的温度高低不同而已。这条熔化曲线反映了晶体物质熔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晶体的熔化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的,即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纯海波的熔点是48℃。我们实验用的海波不纯,熔点低于48℃。
(3)读:待温度计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学生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教学过程设计
(4)取:实验完毕取出温度计并放回原处。
三.学生实验
实验步骤
1.倒一杯热开水,先估计它的温度,再测出它的温度。数据填入表格
2.再往热水杯中倒入一些冷水,先估计,后测量,把数据填入表中。
种情况下衣服的的水蒸发快?(阳光下蒸发快)
这说明了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与什么有关?
——可见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温度高蒸发快。
演示:在黑板上擦两道酒精,其中一道用吹风机吹,观察哪一道蒸发快。(风吹的道蒸发快)
这说明了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又与什么有关?
——可见液体蒸发快慢还与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1.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并吸热
2.晶体熔化条件:达到凝固点并放热。
五说明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题
第四节蒸发(1课时)
执教
教学
目标
1.知道汽化现象及汽化的两种方式。
2.认识蒸发现象,理解蒸发快慢的条件。
3.知道蒸发吸热及利用蒸发降温。
重点
蒸发现象,理解蒸发快慢的条件。
难点
理解蒸发快慢的条件。
教具
演示
洒精、一支包好棉花的温度计,吹风机、铁架台
2.蒸发
请大家看这个实验,将棉花蘸些洒精,在黑板上擦一道酒精,注意酒精越来越少,过一段时间酒精全部蒸发了。
蒸发现象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夏天温度高,水能蒸发,冬天温度低,水也能蒸发。所以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提问:我们洗完衣服,把衣服放在阳光下晒,或者放在荫凉处,哪
还要观察温度计的分度值。
今天我们来测量冷水、温水和热水的温度,大家判断你的温度计是量程是否合适?
2.正确读数(用小黑板展示)
二.正确使用温度计
1.使用前应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使用时应:(估、放、读、取)
(1)估:首先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选取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2)放:应使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得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
练习:
(1)水的沸点=____℃=____K(2)沸水的温度=____℃=____K
(3)绝对零度是____℃=____K(4)人体正常体温是____℃=____K
4.体温计
学生阅读课文"体温计",回答以下问题。
(1)体温计是用什么液体的什么性质来测量温度的?(是利用水银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学生
主要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物质状态的变化除了我们刚刚学过的熔化和凝固,物质也可以由液态变成气态,请大家举例说说你所见过的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实例。
学生举例
二教学过程设计
1.汽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汽态叫汽化。但是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洒在地上的水,过一段时间水没有了,地面干了,这是水的蒸发。壶里的水开了,水变成了水蒸气,这是沸腾。
3.再倒入少量冷水,先估计,后测量,把数据填入表中
四.小结
五.练习(P49-1.2.3)
学生实验
三.思考与作业
《课课通》
四板书
第二节实验: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一.正确使用温度计
1.使用前应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应(估、放、读、取)
(1)估:先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选取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2)放:玻璃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3)FG段。海波的状态是______,____热,温度______。
教师:晶体的凝固也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完成。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7.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
“我叫海波,我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48℃。现在我的体温恰好是48℃,请你们告诉我,我是应该熔化,还是应该凝固呢?只要你们说得对,我就照你们说的办。”(总结出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四.热力学温度(T=t+273k)
五.体温计
1.特殊结构:弯曲细玻璃管(内装水银)
2.量程:35℃至42℃,分度值是0.1℃
五说明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题
第二节实验: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
执教
教学
目标
1.学习使用温度计;
2、练习估测温度
重点
学习使用温度计
难点
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具
演示
学生
温度计、热开水、烧杯
主要教学过程
(2)它的刻度范围是从多少度到多少度?(刻度范围是从35℃到42℃。)刻度范围为什么是这样?
(3)它的最小一格是多少度?(最小一格表示0.1℃)
(4)测体温时,为什么要把体温计夹在腋下近10分钟?(因为只有时间足够长,才能使体温计中水银的温度跟人体温度相等。)
(5)测体温前,为什么要拿着体温计用力下甩?(因为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水银收缩时,水银从缩口处断开,管内水银面不能下降,指示的仍然是上次测量的温度,所以再用时必须向下甩。)
学生回答
回答
思考回答问题
三.思考与作业
课本P52,《课课通》
四板书
第三节熔化和凝固
一.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体态叫熔化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体态叫凝固
二.熔点和凝固点
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
2.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
3.熔点和凝固点
4.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
5.晶体和非晶体重要区别
三.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题
第四章热现象第一节温度计(1课时)
执教
教学
目标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及常用的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3.知道摄氏温度。
4.常识性了解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重点
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摄氏温度的规定。
难点
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摄氏温度的规定。
(3)读:待温度计液柱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4)取:实验完毕取出温度计并放回原处。
五说明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题
第三节熔化和凝固
执教
教学
目标
1.知道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现象。2.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物理意义。
3.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的区别。4.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回答教师的提问。
教学过程设计
3.绝对零度和热力学温度
宇宙中可能达到的最低温度大约是负273摄氏度,这个温度叫绝对零度。科学家们提出了热力学温度,它的单位是开尔文,用K表示。
热力学温度是以绝对零度即负273摄氏度为起点。-273℃=0 K,0℃=273 K,100℃=373 K。所以,摄低温度的数值加上273就等于热力学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