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半椎体畸形哪些半椎体需要切除?

合集下载

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

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

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程富礼张庆玉宋相建景小博【摘要】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内同定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脊柱侧【nI的临床疗效。

方法2004年9月至2009年6月,作者采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经椎弓根钉棒系统或椎板钩棒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因半椎体所致的先天性脊柱侧n患儿3l例,男19例,女12例,年龄1~8岁,平均年龄3.6岁,术后支具固定4~6个月。

术前站市位x线片显示单个半椎体28例,2个以卜3例;半椎体位于胸段4例,胸腰段21例,腰段6例;C obb’s角侧凸平均420(360~640),后凸390(310~58。

)。

结果经平均2.8年(6个月至4年)随访,无一例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术中f f{现2例椎弓根螺钉切割椎体现象,采取更换固定上或下一椎体处理。

术后冠状面矫正18o一370,平均矫正25。

,平均矫正率69.4%;矢状面矫正160~38。

,平均矫正24.5。

,平均矫正率62.8%。

未出现矫正度丢失或“曲轴现象”。

结论对小年龄脊柱半椎体畸形患儿进行早期后路切除并短节段内同定,不仅可以矫正和控制脊柱畸形的发展,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脊柱的生长潜能和运动节段,疗效可靠。

【关键词】脊柱侧凸,先天性;内l司定器;治疗脊柱半椎体畸形是先天性脊柱侧凸较为常见的原因之一。

因半椎体本身具有生长结构,故有导致脊柱侧凸或侧后凸畸形发展的潜在影响,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半椎体的种类和部位。

早期有效的治疗干预对阻止畸形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保守治疗如穿戴支具往往收效甚微,手术方法的介入已成必然…引。

本院自2004年9月至2009年6月,采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凸或侧后凸患儿31例,疗效满意。

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31例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1~8岁,平均年龄3.6岁。

术前均拍站立位脊柱正、侧位x线片,常规M R检查了解椎管和脊髓有无畸形,C T检查确定半椎体位置。

先天性脊柱侧弯罕见病诊疗规范

先天性脊柱侧弯罕见病诊疗规范

先天性脊柱侧弯一、诊疗规范(一)概述先天性脊柱侧弯(Congenital Scoliosis CS)是在胚胎期脊柱生长、发育过程中脊椎分节不全或形成不良所致的一种先天畸形。

临床定义为由椎体结构异常导致的脊柱侧方弯曲超过10°。

先天性脊柱侧弯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系统畸形包括心脏、肾脏、脊髓、食管、肛门等共存,或与其他先天性异常导致的器官缺陷综合征伴发,如脊柱肋骨发育不全、Alagille综合征、Klipp el-Feil综合征、V ACTERL综合征等。

新生儿先天性脊柱侧弯症状不明显,但随着患儿年龄增长,相关症状会逐渐明显并不断加重。

先天性脊柱侧弯的进展速度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取决于很多因素,主要包括发病时间、侧弯部位及畸形类型等。

大部分病例会持续进展,造成严重外观畸形及多个脏器功能受损。

(二)病因及流行病学CS的发病率在活产婴儿中约为(0.5~1)/1000。

目前认为以散发较为多见,但也存在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有学者报道家族遗传倾向者可占3%。

此外,CS患者同胞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人,且同胞神经管缺陷的概率约在4%。

目前最大的CS流行病学调查来自Wynne-Davi es,该研究对337名CS患者及其家系进行分析,发现多发椎体异常的患者同胞出现类似表型的概率为2%~3%,而没有单一椎体异常的同胞。

这些发现提示遗传因素在CS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2009年,Giampietro等根据人鼠共线性分析,推荐了PAX1.WNT3A、DLL3.SCL35A3.T(B rachyury)和TBX6作为研究散发CS的候选基因。

近年来,最大宗揭示CS遗传学病因的证据来自北京协和医院骨科领导的“系统解析脊柱侧弯及相关合并症(Deciphering Disorders Involvi ng Scoliosis&Comorbidities,DISCO)国际协作组,研究者发现TBX6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可解释汉族人群约10%的CS发病,该遗传致病模式随后得到来自美、日、法的多人种队列验证及转基因小鼠验证。

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治疗胸腰椎多发半椎体脊柱畸形

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治疗胸腰椎多发半椎体脊柱畸形

【 摘要 】目的 观察 后路 一期 半椎 体切 除、 内固定植 骨融合 术治 疗胸腰 椎 多发半 椎体脊 柱 畸形 的临床 效 果 。 方法 2 0 0 5 年6 月 至2 0 1 2 年l 2 月南华 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 9 例胸腰椎多发半椎体畸形患儿 , 其中3 例胸
腰椎有 3 个 半椎体畸形 、 6 例有 2 个 半椎体畸形 , 共计 2 1 个半椎体 ; 完全 分节型 l 4 个、 不完 全分节型 7 个 。均 行 后路一期半椎体切 除、 内 固定 植 骨 融 合 术 , 术前 、 术 后 和 定 期 随 访 时 拍 摄 站 立 位 脊 柱 正侧 位 片 , 测 量 冠 状 面 侧 凸
h e mi v e r t e b r a e s we r e t r e a t e d i n he t F i r s t A衔 l i a t e d Ho s p i t a l o f 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o u t h Ch i n a .T h e r e we r e a t o t a l o f
C o b b 角及 矢状面后 凸 C o b b 角 。 结果 全 部患者 获随访 7 ~5 2 个 月( 平均 2 4 . 8 个月) 。手术 时间 2 1 0  ̄4 5 0 ai r n
( 平均 3 2 6 mi n ) , 术 中出血量 1 2 0 0  ̄3 8 0 0 mL ( 平均 1 9 5 0 mL ) 。冠状 面侧凸 C o b b角 由术前 的( 4 7士1 0 ) 。 矫正 至术后 的( 1 4士4 ) 。 , 矢 状面后 凸Co b b角 由术前 的( 2 8 4 - 4 ) 。 矫 正至术后 的( 1 1士4 ) 。 , 手术前 后比较 , 差异有统 计学意 义( P <0 . 0 5 ) 。末 次随访 时冠状面和 矢状面矫形 丢失不 明显。1 例术 中出现硬 脊膜撕裂致 术后脑脊液 漏, 延长伤 口引流 时间后痊愈 ; 1 例术后 出现神 经根 性分布一侧下肢麻木、 胀痛 , 随访 3 个 月症状消 失。术后 6 个 月随访 9 例 患者 均获得植骨 融合 , 无一例发 生感染 、 内固定失败及 假关节形成 。 结 论 对于胸腰椎 多发半椎体 脊柱畸形 , 后路一 期半椎体 切除、 内固定植骨 融合 术可 取得 良好 的临床 效果。 【 关键词 】胸椎 ; 腰 椎; 脊柱侧 凸; 半椎体切除 ; 内固定 ; 脊柱融合术

脊柱损伤——TLICS分型

脊柱损伤——TLICS分型
Denis分型法将爆裂性骨折归类为双柱损伤, 称其不稳定, 要求手术固定。后来的Denis 修正版认识到, 当PLC完整时, 双柱损伤可 行非手术治疗。
1、椎体后上部骨折碎片后移 –楔形压缩可表现为后缘皮质突出,但不表现 后移。2、椎体矢状骨折(90%);3、后柱矢状骨折(85%);4.椎弓根 间距增宽(80%)
该图显示了典型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脊柱, 摔倒后背部X线未发现 骨折, 然而CT显示很薄的骨折线通过椎体的前侧以及棘突。
影像所见: 1、骨髓水肿;2、黄韧带撕裂(黄箭头);3.骨折通过后柱(红箭头) TLICS评分较高,因为有分离和PLC损伤
形态学
单纯压缩性骨折是最常见的损伤形式, 可见90%的病例中。
另一个会被认为压缩性骨折的病例。椎体前部高度减小, 可见嵌顿所致高密度带, 两份椎体的前上角骨折。其中一个棘突分为两半, 具有较宽的分离。所以为牵拉 性骨折。形态学评分为4分。
本例是很好的教学病例, 棘突间距增宽, 可见一骨碎片, 撕脱远离10mm以上。这个 细微的征象意味着有很重的损伤。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横向移位或牵拉伤风险高。本例患者可见前侧部牵拉, 注意容 易忽略强制性脊柱和严重损伤。
棘突骨折提示分离存 在,形态学应该为4分 。但是该病例最突出 表现为压缩。
横向移位-旋转
这类骨折包括所有水平方向移位的骨折: 一个椎体较另一个椎体做侧对侧运动, 如左向右,或前向后,或侧向侧旋转运 动。
通常一侧或双侧小关节旋转可见于旋转 骨折,是损伤较为严重的一类骨折,总 累及PLC。
TLICS评分中,形态学为3分,PLC评3 分,总计6分,提示需要手术固定。
压缩性
1
爆裂性
2
横行移位、旋转 3
牵拉性

半椎板与全椎板两种径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比较

半椎板与全椎板两种径路切除椎管内肿瘤的比较

22 两种手术方式对脊柱功能和结构的影响 统计软 件采用 SPSS100。疗效的比较以改善和无变化为有效, 半椎板病人有效率是 975%,全椎板的有效率是 862%, 两者比较 P<005,说明半椎板手术病人术后疗效较全椎 板好,有统计学和临床意义。半椎板术后未发现有脊柱 不稳定的病人,而全椎板有 7例,两者比较P<005,说 明半椎板手术病人远期脊柱稳定性较全椎板好。半椎 板手术病人手术后恢复的时间很快,下床后自觉反应较 小 ,远期随访脊柱的稳定性不受影响。


胸腰

34
10

13
25



















Table4 A comparisonofeffectsbetweenhemilaminectomyandlaminectomy
表 4 半椎板与全椎板手术病人疗效的比较
Groups 组别
Reactionofpostoperative1week术后 1周的反应1)
Hemilaminectomy(半椎板)
Cervical Thoracic Thoracolunbar Lumbar


胸腰

22
12

10
14



















Totallaminectomy(全椎板)
Cervical Thoracic Thoracolunbar Lumbar

胸颈半椎体、多发阻滞椎合并二分寰椎1例

胸颈半椎体、多发阻滞椎合并二分寰椎1例
2 2: 7 2 7 0 5 1-2 .
L y n e k r R,B o mfl ,Dia t J ta. M R e — e e d c e J lo edRS S n i D ,e 1 s n
( 接 13 上 0 0页 )
隐 裂 , 弓 缺 如 , 虑 神 经 管 闭 合 不 全 ; 多 发 阻 滞 椎 ; 颈 后 考 ② ③
价 值 的 比较 [ ] J .放 射 学 实 践 ,2 0 ,2 :2 ~2 . 0 6 12 32 7
Be n t i CN ,Gr e b r H ,Bo l , e a. A r s e t e r sen en eg ut I t 1 p o p ci v c mp rs n s u y o RI v r u ma l b we f l w hr u h o a io t d f M e s s s l o l ol o t o g
mi: es it td J.R doo y 0 5 3 :5 97 . a fai l ysu y[] a ilg ,20 ,2 4 6—6 bi ( 稿 日期 :O 卜l—6 修 回 日期 :O 2O —6 收 2 1 22 2 1 30 )
( 本文 编辑 : 遭 芳 ) 郭
妇 l ain o v i t f MR i 明 g faue 力 J . R doo y 0 9 a d o 叼 mai etrs [ gn ] a ilg ,2 0 ,
或 多 发 , 果 多 个 半 椎 体 形 成 , 右 两 侧 分 布 又 不 对 称 , 易 如 左 极
形 成 脊 柱 侧 弯 和 椎 体 不 稳 。当 脊 索 残 留 在 椎 体 中央 时 , 形 可 成 两 个 对 称 的楔 形 裂 椎 , 形 状 酷 似 蝴 蝶 , 床 统 称 为 蝴 蝶 因 临 椎 , 近的椎 体可 代 偿 性生 长 , 上 下两 侧 的 凹 陷部 补偿 。 临 向 阻滞 椎 ( l kwetba ) 椎 体 发 育 过 程 中原 始 椎 体 分 节 障 bo r re 是 c e 碍 时形 成 的 , 般 可 累 及 两 个 临 近 的 椎 体 , 个 相 邻 的 椎 体 一 多 同 时发 生 阻 滞椎 的 比较 少 见 , 例 四个 椎 体 联 合 阻 滞 的 患 者 本 极 为少 见 。阻滞 椎 可 因 关 节 之 间 融 合 的程 度 分 为 部 分 性 和 完 全 性 阻 滞 。所 谓 部 分 性 是 指 关 节 间 隙 中 仍 然 残 留 少 量 椎 问盘组织 , 而完 全 性 阻 滞 椎 其 关 节 间 隙 完 全 消 失 , 部 由 椎 全

胎儿半椎体畸形超声表现

胎儿半椎体畸形超声表现

胎儿半椎体畸形超声表现赵策瑶;龙莎;吴燕华;端学军;黄毅斌【摘要】目的探讨产前超声在胎儿半椎体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胎儿半椎体畸形的产前二维及三维超声图像,并与引产后影像学检查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9例研究对象中半椎体畸形3例发生在胸椎,12例发生在腰椎,2例发生在骶尾部,2例胸段和腰段同时发生;矢状面显示脊柱前排排列整齐,后排椎体形态失常,椎间隙变宽,继发脊柱自然曲度变化,冠状切面显示病变椎体呈楔形或三角形,排列不整齐,脊柱侧弯或成角.横切面显示椎体一侧骨化中心缺失或椎体边缘模糊形态不规则,三维超声模式下更直观显示病变.结论产前超声能够清晰显示胎儿半椎体畸形,观察其形态、部位,脊柱有无侧弯或成角,为产前诊断咨询提供重要的临床信息.【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8(008)017【总页数】4页(P164-167)【关键词】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脊柱;半椎体畸形【作者】赵策瑶;龙莎;吴燕华;端学军;黄毅斌【作者单位】深圳市中医院超声科,广东深圳518000;深圳市中医院超声科,广东深圳518000;深圳市中医院超声科,广东深圳518000;深圳市中医院超声科,广东深圳518000;深圳市中医院超声科,广东深圳51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1在先天性脊柱畸形中,半椎体畸形属于相对少见的类型,可单发或多发,常引起脊柱侧弯、同时容易伴随其他椎体畸形,导致胎儿发育过程中出现严重脊柱侧弯前凸或后凸以及胸腔、腹腔畸形的出现,既往研究显示活产婴儿中该病的发生率达0.1%左右[1],往往是出生后出现脊柱侧弯而经X线检查确诊,对优生优育以及儿童的健康成长形成严峻挑战。

因此,孕早期产前检查及早发现并诊断出胎儿半椎体畸形对孕妇家庭适时作出终止妊娠决定,减少新生儿畸形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8~2017年诊断出的19例胎儿半椎体畸形声像图的特征,通过比较胎儿半椎体畸形二维及三维产前超声诊断结果,旨在探究胎儿半椎体畸形产前超声检出率水平,探讨其在诊断胎儿半椎体畸形中的诊断价值。

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畸形

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畸形
h mie e awe e ma e it o e g a ue a d i lne no itr etb a p c .T e f e e me t r rm w o e v r r r d no b n r n l n mp a td it nev r r s a e h x d sg n swee fo t o t t e l i
【 中图分类 号1 6 21 8. R 3
【 献标 识码】A 文
【 编 号1 1 7 - 2 0 2 1 )7 a 4 — 3 文章 6 3 7 1 I0 0 0 ( 卜0 5 0
P se i r h m ie t b a r s c i n c m b n d wi r n p d c l r i sr m e t . o t ro e v re r e e t o o i e t t a s e iu a n tu h n a
龄 1 . 。患 儿接 受后 路半 椎体 切 除+ 弓根 螺钉 矫形 固定 + 间隙半 椎体 之 骨 颗粒植 人 融合 术 。 1 8岁 椎 椎 手术 固定 2 8椎 ~ 体 , 体手 术后 佩戴 胸 腰背 支 具 6个月 以上 , 椎 测量 并 比较 术 前 、 后 l周及 术后 1年侧 后 突之 C b 术 o b角 , 而评 估 手 从
20 7 第 卷 1 0 年 月 7 第9 1 期
・临床 研 究 ・
后路半椎体 切 除椎 弓根螺钉 内固定 治 疗 先 天性 脊 柱 畸 形
郭伟韬 , 祝葆 华 , 荣 , 欣 , 思景 , 曾 孙 刘 肖启 贤 , 陈予秋 ( 广东 医学 院附属 医 院骨 科 , 广东 湛 江 540 ) 2 0 1
术效 果 。结 果 : 本组 患 儿侧 突 主弯 C b o b角术 前平 均 6 .。术 后 1 .。 矫正 率 为 7 .%; 突 主弯 C b 42 , 83 , 1 5 后 o b角 术前 平 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