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实验动物心肌肥厚模型
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具体方法及步骤

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具体方法及步骤原型物种人来源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导致心梗模式动物品系SPF级SD大鼠,健康,3-4W,雌雄各半,体重为180g-200g。
实验分组实验分六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受试药组三个剂量组。
实验周期72h建模方法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是一种急性及严重的心脏状态。
心脏作为血液循环动力中心这一功能的实现,需要冠状动脉不断提供的血流供应,当冠状动脉发生病变而狭窄或堵塞,使得冠状动脉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便会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心肌无法得到足够氧气,最终导致心肌不可逆的缺血性坏死,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降低,机体供血不足,严重者最终导致机体死亡。
1. 大鼠用3%戊巴比妥钠(30mg/kg),腹腔注射麻醉,用小动物剃毛器剃除大鼠胸部及腋下毛发(充分暴露手术区),用碘酒和75%乙醇术区消毒。
2.气管插管:麻醉后,夹趾检测无反应即可进行MI手术。
打开外置光源、显微镜开关,打开呼吸机,设置好各参数(呼吸比2:1,潮气量6-8 mL,频率70 次/min),将气管插管沿声门插入气管,取下大鼠接上呼吸机,观察大鼠呼吸状况,胸廓起伏与呼吸机频率一致表示插管成功,即可进行MI手术。
3. 大鼠采用右侧卧位,用眼科剪在左前肢腋下,用显微剪于三、四肋间打开胸腔充分暴露心脏,显微直镊轻轻夹起少量心包并于左心耳下撕开少许心包,充分暴露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或所在区域。
4. 结扎冠状动脉:于显微镜下找到LAD走向或可能所在位置,持针器持取5-0带针缝合线,于左心耳根部下方肺动脉圆锥旁以5-0 无创缝合线穿过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LAD),以完全阻断LAD血流。
5.关胸:结扎完成后,5-0缝线完全缝合胸腔开口(保证无缝隙、无错位)关闭胸腔,由内向外逐层缝合各层肌肉和皮肤。
6.术后管理:术后密切关注大鼠状态,有无呼吸异常等。
待大鼠自然苏醒后将大鼠从呼吸机上取下并取下气管插管,正常饲养。
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建立大鼠心肌肥厚模型

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建立大鼠心肌肥厚模型赵美眯;李卓;杨艳;张翀翯;陈思充;曾晓荣;郝丽英【摘要】目的采用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心肌肥厚,建立大鼠模型,并研究该动物模型的基本特性.方法大鼠背部皮下注射剂量为5 mg/kg的异丙肾上腺素,每日1次,连续注射14 d.结果模型组大鼠的全心重/体质量,左心室重/体质量均明显增加.模型组大鼠血清中羟脯氨酸(HYP)含量显著增加.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而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升高.结论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14 d,可成功诱导大鼠心肌肥厚模型,为深入研究心肌肥厚的确切机制奠定基础.%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rat model of cardiac hypertrophy induced by isoproterenol(ISO),and to study its basic characteristics . Methods Cardiac hypertrophy was induced in rats with ISO. The model rats received subcutaneous injections of 5 mg/kg ISO every day for 14 days. Results The heart weight/body weight and left ventricular weight/body weight ratios in model rat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serum hydroxyproline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superoxide dismutase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the malondialdehyde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model rats. Conclusion The rat model of cardiac hypertrophy is successfully created by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ISO for 14 days. This model can be used in study of the mechanism of cardiac hypertrophy.【期刊名称】《中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46)005【总页数】4页(P406-408,412)【关键词】心肌肥厚;异丙肾上腺素;动物模型【作者】赵美眯;李卓;杨艳;张翀翯;陈思充;曾晓荣;郝丽英【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物毒理学教研室,沈阳 110122;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物毒理学教研室,沈阳 110122;西南医科大学心血管医学研究所医学电生理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心血管疾病防治协同创新中心,四川泸州 646000;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物毒理学教研室,沈阳 110122;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物毒理学教研室,沈阳 110122;西南医科大学心血管医学研究所医学电生理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心血管疾病防治协同创新中心,四川泸州 646000;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物毒理学教研室,沈阳 1101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是β受体激动剂,通过激活动物肾上腺素促进多种信号转导通路,刺激心肌细胞内相关DNA的合成以及蛋白的表达,引起胶原沉积、心肌纤维化,最终出现心肌肥厚[1-2]。
大小鼠主动脉弓缩窄(TAC)致心肌肥厚和慢性心衰模型

大小鼠主动脉弓缩窄(TAC)致心肌肥厚和慢性心衰模型
主动脉弓缩窄(TAC)是一个慢性心室肥大的最为常用疾病模型,可用于模拟高血压或室内压增高而引起的肥厚性心肌病,在临床前药物研究或基础医学、生物学研究中广泛应用。
TAC手术后即刻诱发/启动心室肥厚的进程,根据不同的小鼠品系和手术缩窄程度(如27G、28G缩窄),一般来说1周(28G缩窄)或2周(27G缩窄)即可发展为显著性的心室肥厚,并可于2~3周(28G缩窄)或4~6周(27G 缩窄)发展为心力衰竭。
● 模型制备-手术方法
一般采用雄性小鼠,根据实验目的不同,鼠龄可以在9~10周之间,缩窄程度可选用中度缩窄(27G)或重度缩窄(28G)。
在主动脉弓部用线结扎法形成一精确的定量缩窄,达到限制血流增加室内压的目的。
TAC诱发心室肥大或心衰的方法最早由Rockman等于1991年正式建立,之后成为广泛应用的心室肥大、心衰模型。
图1. 主动脉弓部缩窄及心重体重比、血流动力学变化,参见PNAS. 1991; 88(18):8277-81。
● 术后评价-超声心功能
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动物麻醉状态下的心功能是下降的,故本公司要求超声时心率为500-550次/分,甚至需要测量清醒状态下的超声,尽可能反应动物真实的心功能。
图2. 正常小鼠心脏超声(C57BL/6J 小鼠)。
图3. TAC术后4周超声(左心室心肌代偿性增厚)。
图4. TAC术后12-14周超声(心衰指标为EF-射血分数、FS-短轴缩窄分数)。
动物实验心肌梗死面积的评估

动物实验心肌梗死面积的评估下文是关于动物实验心肌梗死面积的评估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动物实验心肌梗死面积的评估(一) 动物心梗实验设计方案联系个人所学专业,选取某种或某类疾病,设计相关实验的动物模型,详细描述其方法及步骤,并阐述所选动物种类和级别的理由以及该动物日常生活和实验的环境要求(包括进出该环境的顺序),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MicroRNA-378(miR-378)在心肌肥厚中的研究一、实验原理:microRNA(miRNA)是一类小分子非编码单链RNA,长约22个碱基,能通过与靶mRNA3’非翻译区(3’UTR)互补配对,使其翻译受到抑制,从而在转录后水平对生物体内基因时序性表达起到精细调节作用。
miRNA的表达变化与心肌肥厚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本实验通过异丙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诱导实验动物心肌肥厚,然后用PCR技术测定心肌细胞中miRNA的变化。
二、实验目的:通过统计学方法观察miRNA在正常心肌细胞和心肌肥厚的心肌细胞中的差异,从而将miRNA作为诊断心肌肥厚的潜在的生物学标志。
三、实验材料及步骤:Wistar雄性大鼠30只(200~250g/只,SPF级别),异丙肾上腺素(ISO),去甲肾上腺素(NE),生理盐水。
分组及造模采用随机数表的方法讲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ISO处理组、NE组。
ISO处理组:10只大鼠连续7天背部皮下注射ISO( 4 mg/kg/天),制成心肌肥厚模型。
NE处理组:10只大鼠连续7天背部皮下注射NE(4 mg/kg/天),制成心肌肥厚模型。
对照组:10只大鼠同法背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4 mg/kg/天),制成心肌肥厚模型。
检测造模是否成功高频超声检测分别于造模后第2周,称取大鼠质量,10%水合氯醛麻醉大鼠后,仰卧固定,将其胸前部剃毛,应用TOSHIBA-6000超声诊断仪,频率为MHz的探头置于其胸左侧,取径(LVEDD,LVESD)。
大鼠左心室肥厚模型的制备和评价

蔡辉 , 张群燕 , 沈思钰 , 压 力负荷 增加 大 鼠模 型左室 心肌 血管 等.
紧张素 I 1 I 型受体 m N 一 R A及其受体 蛋 白的改 变口] 实用 医学杂 .
志 ,0 0 2 (5 :7 42 1 . 2 1 ;6 1 )2 1—7 7
动物体质量 , 参考 预试 验筛选 , 本实验选择 直径分别 为 0 3 . 5mm 和 0 4 .0 mm, 术后血压升高较平稳 , 动物死亡低 。模 型复制成 功 率为 7 . , 5O 与文献 报道 相近l 。 7 ]
基础 。
参 考 文 献
假手术组 和 手术 后 2 、7周 L 、5 Vw/ w 分 别 是 2 2 ± B .9
0 1 、 . 7 - . 、 . 3[ . 8和 2 8 -0 2 , 邻 组 问 相 比差 . 9 2 8 _0 2 3 3 - 0 2 2 - - . 9[ . 1相 - -
C I E E J U N L O N T MY V 1 5N . 0 2 H N S R A FA A 0 O o 3 o 1 1 . 2
解剖学杂志
2 1 年第 3 卷第 1 02 5 期
2 3 左 心 室 质 量 / 质 量 ( VW/ W ) . 体 I B
]
1
2
3
4
5 Leabharlann 6 7 8
9
4 0k a . P 以上 , 时 已经 能够形 成较 高 的血 压值 , 压值 维持 5周 血
2 4 2 6 2 —2 .
在 2 . 6k a 3 2 P 左右 , 周 血压值 仍升 高 , 7 但与 5周组 比较 差异无
统计 学意义 , 5 即 周后 血压 即处 于稳定 状 态。术后 大 鼠血压峰 值高且稳定 , 随观察时 间的延长 , 血压水平继 续稳步 升高并趋 于 稳定 , 与人类高血压病 的血压演变过 程基 本一致_ 。 1 ] 在高血压 形成一段时 间后 , 鼠的左 心室 壁厚度 发生 明显 大
心肌肥厚实验方案

一、实验方法1L-甲状腺素致大鼠心肌肥厚模型取50只220-250g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
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玄参高剂量组、玄参中剂量组、玄参低剂量组、卡托普利(阳性对照药)。
制备大鼠心肌肥厚模型。
除正常组外,各组连续7d腹腔注射L-甲状腺素0.25mg·kg-1·d-1,1次/天,制成心肌肥厚模型;正常组腹腔注射等量注射生理盐水。
各给药组在给予L-甲状腺素后以玄参高、中、低液灌胃给药;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
连续给药9天,于处理前禁食不禁水12h,取血和心肌进行各项分析。
2大鼠心肌质量指数的测定大鼠心肌肥厚指数的测定:取大鼠称体重(BW)后腹主动脉取血。
快速打开胸腔取心脏,去除心房组织,分离左、右心室,生理盐水漂洗去血,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电子天平准确称取左心室重量和全心重量。
计算左心室重量/体重(LVW/BW)、全心重量/体重(HW/BW),分别记为左心室肥厚指数(LVWI)、全心肥厚指数(HWI)。
3心肌组织AngⅡ含量的测定组织匀浆制备:各组大鼠取血后,取左心室心肌组织约300 mg/份,在4℃的生理盐水中漂洗2次,除去血液,滤汁拭干。
用分析天平称重,迅速置于冰浴中的微型手动匀浆器中,加入重量为组织重量9倍的4℃生理盐水,碾磨约10 min 制成匀浆,以3000r/ min离心15min,取上清液置- 70℃冰箱保存,待测。
取上清液200ul加生理盐水800ul制备成2%的心肌组织匀浆。
按血管紧张素Ⅱ试剂盒说明书及考马斯亮蓝蛋白测试盒说明书进行操作,测定AngⅡ及蛋白浓度,结果以每毫克蛋白中的AngⅡ含量表示。
4心肌组织SOD、MDA活性测定去上清液,配置成一定浓度的组织匀浆,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 含量。
同时进行蛋白测定,按考马斯亮蓝蛋白测试盒说明书操作。
结果以每毫克蛋白中的SOD活性表示。
心肌肥大实验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心肌肥大的概念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心肌肥大的实验研究方法,包括心肌细胞的培养、心肌肥大模型的建立以及相关指标的分析。
3. 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了解心肌肥大时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
4. 通过实验,加深对心肌肥大机制的理解,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异丙肾上腺素(ISO)、去氧肾上腺素(PE)、心肌营养素-1(CT-1)抗体、吡格列酮等。
2. 仪器设备: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细胞培养箱、PCR仪、Western blot系统、电镜等。
三、实验方法1. 心肌细胞培养:采用体外原代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经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后,用于后续实验。
2. 心肌肥大模型建立:将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分为高糖高胰岛素组、吡格列酮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高糖高胰岛素和吡格列酮处理。
3. 心肌细胞CT-1表达检测: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心肌细胞中CT-1的表达,观察其在心肌肥大中的作用。
4. 心肌细胞STAT-3与Beclin-1表达检测:采用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心肌细胞中STAT-3和Beclin-1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心肌肥厚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5. 心肌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利用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了解心肌肥大时的心肌细胞形态学变化。
四、实验结果1. 高糖高胰岛素组心肌细胞CT-1表达显著升高,提示CT-1可能在心肌肥大中发挥重要作用。
2. 吡格列酮干预组心肌细胞CT-1表达显著降低,提示吡格列酮可能通过抑制CT-1的表达来发挥治疗作用。
3. 高糖高胰岛素组心肌细胞STAT-3和Beclin-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提示STAT-3和Beclin-1可能参与心肌肥厚的发生、发展。
4. 电镜观察结果显示,高糖高胰岛素组心肌细胞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增大、形态异常,提示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异常。
实验动物模型

实验动物模型中医药防治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述评【关键词】中医药疗法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动物模型述评近年来,有关中医药防治左心室肥厚(LVH)的文献逐渐增多,从原来单纯的中医药临床疗效观察逐渐向实验研究及微观作用机制研究不断深入。
随着中医药防治LVH实验研究的开展,有关LVH动物模型的应用和研究逐渐增加,许多学者从不同的病理机制出发,复制了多种高血压病LVH动物模型。
笔者现就目前中医药防治LVH常用的动物模型的类型及存在的问题作一述评。
1 中医药防治左心室肥厚常用的动物模型类型1.1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是较为接近人类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遗传性大鼠模型,出生后不久就出现血压增高,12~16周后与同龄正常血压大鼠相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SHR左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心肌细胞面积及横径在高血压初期(6周)无明显改变,7~8周龄后左室肥厚逐渐发生,14周时有显著增加,24周时增加更加显著[1]。
有学者用具有补阴益阳作用的桂附八味丸早期干预治疗,可纠正血压升高,据此提示SHR 可能是重要阴阳两虚模型。
但其病理变化的过程复杂,以上结论尚缺乏进一步的实验证据的支持[2]。
目前研究表明,多种中药复方或单味中药均可从不同的机制干预SHR模型LVH的形成,如益气活血复方[3]、活血潜阳复方[4],活血化瘀类的通心络复方[5],滋肾抑肝的滋肝青阳片[6]、杞菊地黄丸[7],以及单味药丹参[8]、灯盏花素[9]、前胡丙素[10]、钩藤[11]等,均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降低SHR大鼠血压、逆转心肌肥厚的作用。
导致此类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在SHR血压增高的过程中,左室肥厚、心肌纤维化及血管周围纤维化和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是不同步的,它们各自有自己的演变规律,而导致这些变化非同步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其致病因素并非完全相同。
1.2 腹主动脉缩窄大鼠模型根据Anversa[12]的方法,平均体重为220 g(200~230 g)的SD大鼠,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0 mg/100 g体重)麻醉,仰卧固定后,腹部常规处理,沿膈以下2 cm 处切开皮肤和肌肉,打开腹腔找到腹主动脉并分离,取一探针(直径约0.6 mm)沿主动脉的方向与分离的腹主动脉一起结扎,然后抽出探针,形成一个缩窄的腹主动脉,关闭腹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动物心肌肥厚模型
A、压力超负荷/主动脉缩窄
压力超负荷引起的心脏肥厚常用的手术方法是主动脉缩窄(.缩窄升主动脉)。
小鼠行主动脉缩窄(TAC)可以引起心脏机械性的压力超负荷,最终导致心肌肥厚、心衰(20,84)。
TAC通常诱导方法采用在近胸骨端行小切口, 缩窄主动脉的这样的开胸手术。
TAC模型虽然不能完全模拟人类的心室重构,但该模型可以用于肥厚发病过程中多种基因学的研究。
主动脉缩窄模型能很好的模拟血流动力学超负荷引起左心室肥厚的发生发展。
该动物模型在主动脉缩窄造成心肌肥厚几个月后会导致心衰。
B、容量超负荷
在静脉回流适当的情况下,心脏不能排出足够的血液满足全身组织代谢的需要就会引起CHF(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内檐沟血或回心血量增加导致瓣膜闭锁不全就会引起心室容量超负荷。
在慢性动脉和/或二尖瓣瓣膜回流疾病中的容量超负荷,我们会观察到“舒张期压力-容积曲线”整体右移,说明心脏僵硬度增加,即发生LVH (可见于主动脉瓣狭窄、高血压、肥厚性心肌病)(36)。
通常情况下,容量超负荷CHF模型制备方法是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
即于肾动脉上方分离出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用血管夹在近肾动脉端夹闭主动脉阻断血流;用的针头由主动脉远端刺入,继续进针刺入下腔静脉,使动静脉联合。
退针后,缝合血管壁伤口。
4-5周后,就能复制出心肌肥厚模型,并具有左心室收缩力增强、舒张末期压力增加的特点(257)。
C、冠状动脉结扎
冠状动脉结扎常用于复制心衰动物模型。
冠脉左前降枝(LAD)结扎后会阻断心脏的供养和营养输送,这种情况类似于人类心脏病发作时伴随的症状。
血氧和营养供输阻断后,心肌细胞死亡,心脏整体功能受影响,最终导致心功能紊乱。
由于这种动物模型非常接近临床心衰疾病的发生发展,研究证明该模型是心衰发病机制研究的重要手段(13)。
D、转基因型心脏肥大模型
几十年以来,一些心脏肥大和心力衰竭的转基因小鼠模型被学者们用于心肌肥厚和心衰这些致命疾病的可能的分子机制研究。
受条件限制,在此不能针对于所有模型作一全面的综述,但在此文中,我们介绍一种转基因小鼠模型,该模型能成功模拟心肌肥厚的发生发展以及最终演变为心衰的过程。
表1列举的是截止目前,研究学者们发现的较成熟的心肌肥厚/心衰模型。
表1:小鼠心衰模型
转基因小鼠模型代谢转变模型ECM紊乱转基因模型
肌侵蛋白, TNFα,G i,Gαq,PKCβ, PKA,β1AR, 磷酸化蛋白, 肌集钙蛋白, 钙调磷酸酶, L-型Ca2+ 通道
线粒体功能紊乱
氧化应激
脂肪酸氧化 (FAO) 通路的受损
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1/TIM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