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纲辨证脏腑辨证(ppt)
合集下载
中医辨证学ppt课件

尿黄。 暑病多汗,气随汗泄——疲乏而脉濡数。 暑挟湿邪,湿犯上焦——苔白或黄。
21
最新版整理ppt
【证候鉴别】
伤暑既暑邪伤表证,此证严重者谓中暑,属 里证。
22
最新版整理ppt
(四)湿邪遏表证
【概 念】 湿邪遏表证即湿邪外侵,郁遏 于肌腠的证候。
【病 因】 居处卑湿,冒受雾露,淋雨涉 水。
【辨证要点】 微恶寒热,头胀而重,肢体困 重,苔白薄腻。
中医辨证学
1
最新版整理ppt
绪论
以八纲辨证为纲, 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卫气营血、六经 及三焦辨证为目,
2
最新版整理ppt
总论
第一章 辨证学的形成与发展 1.八纲辨证
“八纲”一词最早出现于祝味菊著《伤寒 质难》中。
3
最新版整理ppt
总论
2.六经辨证 3.脏腑辨证 4.温病辨证
第二章 审症、辨证、诊病的中医诊断体系 一、症、证、病的基本概念
一、表证
定义——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 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的轻浅 的证候。
12
最新版整理ppt
一、表证
病因——感受六淫之邪,即风邪、寒邪、暑 邪、湿邪、燥邪、火热之邪等。
《景岳全书·传忠录》:“表证者,邪气之 自外而入者也,凡风寒暑湿燥火,气有不 正,皆是也。”
13
最新版整理ppt
最新版整理ppt
(一)风邪袭表证
【概 念】
风邪袭表证主要是因感受外界风邪所 产生的证候。
【病 因】 起居不慎,汗出当风。 【辨证要点】 发热恶风,汗出,苔薄白,
脉浮缓。
16
最新版整理ppt
(一)风邪袭表证
【临床表现】发热恶风,头痛,汗出,鼻塞流 涕,微咳,苔薄白,脉浮缓。
21
最新版整理ppt
【证候鉴别】
伤暑既暑邪伤表证,此证严重者谓中暑,属 里证。
22
最新版整理ppt
(四)湿邪遏表证
【概 念】 湿邪遏表证即湿邪外侵,郁遏 于肌腠的证候。
【病 因】 居处卑湿,冒受雾露,淋雨涉 水。
【辨证要点】 微恶寒热,头胀而重,肢体困 重,苔白薄腻。
中医辨证学
1
最新版整理ppt
绪论
以八纲辨证为纲, 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卫气营血、六经 及三焦辨证为目,
2
最新版整理ppt
总论
第一章 辨证学的形成与发展 1.八纲辨证
“八纲”一词最早出现于祝味菊著《伤寒 质难》中。
3
最新版整理ppt
总论
2.六经辨证 3.脏腑辨证 4.温病辨证
第二章 审症、辨证、诊病的中医诊断体系 一、症、证、病的基本概念
一、表证
定义——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 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的轻浅 的证候。
12
最新版整理ppt
一、表证
病因——感受六淫之邪,即风邪、寒邪、暑 邪、湿邪、燥邪、火热之邪等。
《景岳全书·传忠录》:“表证者,邪气之 自外而入者也,凡风寒暑湿燥火,气有不 正,皆是也。”
13
最新版整理ppt
最新版整理ppt
(一)风邪袭表证
【概 念】
风邪袭表证主要是因感受外界风邪所 产生的证候。
【病 因】 起居不慎,汗出当风。 【辨证要点】 发热恶风,汗出,苔薄白,
脉浮缓。
16
最新版整理ppt
(一)风邪袭表证
【临床表现】发热恶风,头痛,汗出,鼻塞流 涕,微咳,苔薄白,脉浮缓。
中医学课件:第六章 辨证

治法:和里。
第六章辨证.八纲辨证
三)、表证与里证的关系:
1、表里同病: ①表未解、邪入里 ②病邪同犯表里 ③旧病未愈、复感外邪。
2、表里转化 由表入里 由里出表
第六章辨证.八纲辨证
四)、表证与里证的区别:
1、疾病特点 新病、外感、病程短、病情 轻、病位浅—— 表证
久病、外感 、内伤、病程长、 病情重、病位深---里证
表里辨证是辨别疾病病位的纲领
(病位深浅、病情轻重病势趋向)
第六章辨证.八纲辨证
一)表证
原因:六淫 皮毛 口 机体、外感病 初期。 特点为: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 临床表现:恶(风)寒、发热、舌苔薄 白、脉浮为主。兼头身痛、鼻塞、流涕、 咽痛、咳嗽等症状。 病机:外邪袭表、卫阳被遏、正邪相争 治法:宜肺解表 辛温——麻黄汤
第六章辨证.八纲辨证
2、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并见、苔薄白、 脉浮 ——表证
只寒不热或只热不寒、舌 质、 舌苔改变、脉不浮、 脏腑 病变为主、涉及范围广、 症状复杂、变化多端 ----里证
第六章辨证.八纲辨证
二、寒 热
寒热辨证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寒为阴邪、主指疾病的阴寒的性质。 热为阳邪、主指疾病的阳热性质。 寒热是阴阳偏盛 “阳盛则热”“阴虚则热” 偏衰的病理表现 “阴盛则寒”“阳虚则寒” 寒证:阴盛或阳虚的表现 热证:阳盛或阴虚的表现
第六章 辨证
学习 目的
1、基本掌握证、辨证、 八纲的基本概念;八纲证 侯及鉴别要点。
2、初步熟悉脏腑辨证的含义及脏病辨证、 腑病辨证、脏腑兼病辨证的部分内容(心 气、血、阴、阳虚证、心火亢盛证,风热 犯肺、肺阴虚证,中气下陷证,肝气郁结 证,肾虚水泛证,心脾两虚、肝肾阴虚证。
3、了解八纲各证间的关系及其他内容。
第六章辨证.八纲辨证
三)、表证与里证的关系:
1、表里同病: ①表未解、邪入里 ②病邪同犯表里 ③旧病未愈、复感外邪。
2、表里转化 由表入里 由里出表
第六章辨证.八纲辨证
四)、表证与里证的区别:
1、疾病特点 新病、外感、病程短、病情 轻、病位浅—— 表证
久病、外感 、内伤、病程长、 病情重、病位深---里证
表里辨证是辨别疾病病位的纲领
(病位深浅、病情轻重病势趋向)
第六章辨证.八纲辨证
一)表证
原因:六淫 皮毛 口 机体、外感病 初期。 特点为: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 临床表现:恶(风)寒、发热、舌苔薄 白、脉浮为主。兼头身痛、鼻塞、流涕、 咽痛、咳嗽等症状。 病机:外邪袭表、卫阳被遏、正邪相争 治法:宜肺解表 辛温——麻黄汤
第六章辨证.八纲辨证
2、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并见、苔薄白、 脉浮 ——表证
只寒不热或只热不寒、舌 质、 舌苔改变、脉不浮、 脏腑 病变为主、涉及范围广、 症状复杂、变化多端 ----里证
第六章辨证.八纲辨证
二、寒 热
寒热辨证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寒为阴邪、主指疾病的阴寒的性质。 热为阳邪、主指疾病的阳热性质。 寒热是阴阳偏盛 “阳盛则热”“阴虚则热” 偏衰的病理表现 “阴盛则寒”“阳虚则寒” 寒证:阴盛或阳虚的表现 热证:阳盛或阴虚的表现
第六章 辨证
学习 目的
1、基本掌握证、辨证、 八纲的基本概念;八纲证 侯及鉴别要点。
2、初步熟悉脏腑辨证的含义及脏病辨证、 腑病辨证、脏腑兼病辨证的部分内容(心 气、血、阴、阳虚证、心火亢盛证,风热 犯肺、肺阴虚证,中气下陷证,肝气郁结 证,肾虚水泛证,心脾两虚、肝肾阴虚证。
3、了解八纲各证间的关系及其他内容。
八纲辨证ppt课件

编辑版ppt
9
八纲辨证 概述
五、八纲辨证的意义 是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疾病的临床表现尽管千变万化、极其复杂,
但不外乎八纲辨证的八类证候。 运用八纲辨证可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是
辨证的准绳。
编辑版ppt
10
八纲辨证 概述
六、八纲辨证的源流 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年代。 1、春秋战国时代的《黄 帝内经》中并无八纲这一 名词,但其内容已有散在 论述。
编辑版ppt
3
八纲辨证 概述
2、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选择和确立相应的治疗 原则和治疗方法的过程,是研究和实施治疗的过程。
3、关系: 辨证——是确定治则和治法的前提和依据; 论治——实施者,检验辨证正确与否的依据。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和精华。对疾病进行辨证 诊断,是中医诊断应有的、特殊的内容,是治疗立 法处方的主要依据。
编辑版ppt
15
八纲基本证候 表里辨证
表与里是辨别病位和病势的两个纲领。表里辨证主要应用于外 感病证,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浅深、病理变化趋势。
广义表里概念具有相对性
◇躯壳与脏腑
——躯壳为表,脏腑为里
◇脏与腑
——腑为表,脏为里
◇脏腑与经络
——经络为表,脏腑为里
◇三阳经与三阴经 ——阳经为表,阴经为里
狭义表里则是一个确定的概念:
八纲辨证
编辑版ppt
1
教学 大纲
教学重点: 八纲各证的特点和临床表现
教学难点: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编辑版ppt
2
八纲辨证 概述
一、辨证论治
1、辨证:分析、辨认疾病的证候,是中医学认识 和诊断疾病的方法。
辨证——从整体观念出发,在中医基础理论指 导下,将四诊收集的病史、症状、体征等资料进 行综合分析,判断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正 邪盛衰变化,并概括为完整证名的诊断思维过程。
辨证

• (一)表证 • 表证是指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病位浅在肌表。
表证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阶段,具有起病急、病情轻、病程短的特点 。临床表现为: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喷嚏, 咽喉痒或痛,微有咳嗽,舌苔薄白,脉浮。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八纲辨证
• (二)里证 • 里证泛指疾病深入于脏腑、气血、骨髓所表现的证候。里证与表证相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八纲辨证
• 寒证与热证,是机体阴阳偏盛与偏衰的反映,是疾病性质的主要表现。 所以辨别寒证与热证,不能孤立地根据某一症状作判断,应对疾病的 全部表现进行综合观察,尤其是寒热的喜恶、口渴与不渴、面色的赤 白、四肢的凉温、二便、舌象、脉象等方面更为重要。
• 三、虚实证候的辨证
• 1. 血虚证 血虚证是指血液亏虚,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等失其濡 养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为面白无华或萎黄,唇甲色淡,头晕眼花 ,心悸失眠,手足麻木,舌淡,脉细无力等。
• 2. 气虚证 气虚证是指机体元气不足,脏腑功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自汗畏风,活动后诸证 加重,舌淡,脉虚无力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八纲辨证
• 二、寒热证候的辨证
•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证与热证反映机体的阴阳盛衰, 阴盛或阳虚的表现为寒证,阳盛或阴虚的表现为热证。寒热辨证,在 治疗上有重要意义。
• (一)寒证 • 寒证是感受阴寒之邪,或阳虚阴盛所表现的证候。各类寒证其证候表
现不尽一致,但常见的有:恶寒喜暖,面色白,肢冷蜷卧,口淡不渴 ,或喜热饮,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润滑 ,脉迟或紧等。
第六章 辨证
• 第一节 八纲辨证 • 第二节 气血津液辨证 • 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 • 第四节 脏腑辨证
表证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阶段,具有起病急、病情轻、病程短的特点 。临床表现为: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喷嚏, 咽喉痒或痛,微有咳嗽,舌苔薄白,脉浮。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八纲辨证
• (二)里证 • 里证泛指疾病深入于脏腑、气血、骨髓所表现的证候。里证与表证相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八纲辨证
• 寒证与热证,是机体阴阳偏盛与偏衰的反映,是疾病性质的主要表现。 所以辨别寒证与热证,不能孤立地根据某一症状作判断,应对疾病的 全部表现进行综合观察,尤其是寒热的喜恶、口渴与不渴、面色的赤 白、四肢的凉温、二便、舌象、脉象等方面更为重要。
• 三、虚实证候的辨证
• 1. 血虚证 血虚证是指血液亏虚,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等失其濡 养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为面白无华或萎黄,唇甲色淡,头晕眼花 ,心悸失眠,手足麻木,舌淡,脉细无力等。
• 2. 气虚证 气虚证是指机体元气不足,脏腑功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自汗畏风,活动后诸证 加重,舌淡,脉虚无力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八纲辨证
• 二、寒热证候的辨证
•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证与热证反映机体的阴阳盛衰, 阴盛或阳虚的表现为寒证,阳盛或阴虚的表现为热证。寒热辨证,在 治疗上有重要意义。
• (一)寒证 • 寒证是感受阴寒之邪,或阳虚阴盛所表现的证候。各类寒证其证候表
现不尽一致,但常见的有:恶寒喜暖,面色白,肢冷蜷卧,口淡不渴 ,或喜热饮,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润滑 ,脉迟或紧等。
第六章 辨证
• 第一节 八纲辨证 • 第二节 气血津液辨证 • 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 • 第四节 脏腑辨证
4八纲辨证

返回目录
第一节
八 纲 辨 证
八纲辨证是概括性的纲领
病位—— 表证、里证
病性—— 寒证、热证
邪正胜衰—— 实证、虚证
类别—— 阳证、阴证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第三节 脏 腑 辨 证
脏腑辨证——通过四诊收集的资料结合脏腑生理功 能、病理表现、八纲、病因、气血等理论对疾病的 证候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其病机、病位、病性 及正邪盛衰状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心阳虚:是指心脏功能衰退,温煦不足的病 理变化。
病因 来。
由心气虚弱,气损及阳进一步发展而
证候 心 阳虚──心气虚的证状, 兼见形寒 肢冷,心胸憋闷,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治则
方药
温补心阳
养心汤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一、心与小肠病的辨证
心血虚
心血虚:血液供应不足,或血液衰少,心神失 养的病理变化。 病因 久病体虚,脏器衰弱,饮食伤脾,血液 化源不足,过度劳神或心血不足。 证候 心血虚──心悸失眠健忘多梦,面白无 华,眩晕,唇舌淡脉细。 治则 补血养安神 方药 归脾养心汤
第八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辨证
八纲辨证 气血津液辨证 脏腑辨证 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
辨证的概念
辨证的过程即是诊断的过程,也就是从整体观出发, 运用中医理论,将四诊收集的病史、症状、体征等资 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疾病的病因、病变部位、疾病
性质和正邪盛衰变化,从而作出诊断的过程。
辨证,就是分析、辨认疾病的证候, 是中医学认识和诊断疾病的方法。
方药 安宫牛黄丸,礞石滚痰丸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肺与大肠病的辨证
肺气虚:是指肺气不足,肺主气的功能衰弱,宣降 无力的病理变化。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ppt课件

9
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
一、表里辨证
概念:表里辨证中表与里是用以辨别病位内外和病 势深浅的一对纲领。
(1)表与里是病位的总称,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其实质 可以包括人体的各个部位。表里辨证是定病位的基本方法 。 (2)病位的多元性,也就是说人体内可同时存在着若干 个病位(如原发与继发,主病位与次病位等)。任何疾病 ,都应该也一定有一定的表里病位。 (3)表里辨证反映了外感病发展阶段性的最基本认识, 对于外感热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尤其是伤寒与温 病之初期。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中医诊断学
第七章 八纲辨证
王 勇
1
目的要求
掌握八纲辨证的概念及其内容。 掌握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阴证、阳证各 自的概念、临床表现、辨证依据。 掌握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证、阴证与阳证的 鉴别要点。 掌握寒热真假、虚实真假的概念、病机、证候特点及鉴别要 点。 掌握表里出入、寒热转化、虚实转化的含义及临床规律。 理解证候相兼、错杂的含义及类型 。 熟悉寒证、热证、虚证、实证、阴证、阳证的病因病机。 了解八纲辨证的意义。
10
(一)表证
概念:六淫、疫疠等外邪经皮毛、口鼻侵入, 正(卫)气抗邪于肌表,以新起恶寒发热为主 要表现的轻浅证候,多见于外感病之初期。 【临床表现】
新起恶风寒,或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喷嚏,鼻塞,流 涕,咽喉痒痛,微有咳嗽、气喘,舌淡红,苔薄,脉浮 。
11
【证候分析】
病因:六淫、疫毒 途径:皮毛、口鼻 阶段:外感病初期阶段 病机:正(卫)气抗邪于肌表 特征:新起恶寒发热
30
四、阴阳辨证
阴阳是八纲中的总纲,是辨别疾病属性的两 个纲领。
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
一、表里辨证
概念:表里辨证中表与里是用以辨别病位内外和病 势深浅的一对纲领。
(1)表与里是病位的总称,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其实质 可以包括人体的各个部位。表里辨证是定病位的基本方法 。 (2)病位的多元性,也就是说人体内可同时存在着若干 个病位(如原发与继发,主病位与次病位等)。任何疾病 ,都应该也一定有一定的表里病位。 (3)表里辨证反映了外感病发展阶段性的最基本认识, 对于外感热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尤其是伤寒与温 病之初期。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中医诊断学
第七章 八纲辨证
王 勇
1
目的要求
掌握八纲辨证的概念及其内容。 掌握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阴证、阳证各 自的概念、临床表现、辨证依据。 掌握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证、阴证与阳证的 鉴别要点。 掌握寒热真假、虚实真假的概念、病机、证候特点及鉴别要 点。 掌握表里出入、寒热转化、虚实转化的含义及临床规律。 理解证候相兼、错杂的含义及类型 。 熟悉寒证、热证、虚证、实证、阴证、阳证的病因病机。 了解八纲辨证的意义。
10
(一)表证
概念:六淫、疫疠等外邪经皮毛、口鼻侵入, 正(卫)气抗邪于肌表,以新起恶寒发热为主 要表现的轻浅证候,多见于外感病之初期。 【临床表现】
新起恶风寒,或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喷嚏,鼻塞,流 涕,咽喉痒痛,微有咳嗽、气喘,舌淡红,苔薄,脉浮 。
11
【证候分析】
病因:六淫、疫毒 途径:皮毛、口鼻 阶段:外感病初期阶段 病机:正(卫)气抗邪于肌表 特征:新起恶寒发热
30
四、阴阳辨证
阴阳是八纲中的总纲,是辨别疾病属性的两 个纲领。
八纲辨证课件

八纲辨证 概述
五、八纲辨证的意义 是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疾病的临床表现尽管千变万化、极其复杂, 但不外乎八纲辨证的八类证候。 运用八纲辨证可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是 辨证的准绳。
八纲辨证 概述
六、八纲辨证的源流 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年代。
1、春秋战国时代的《黄 帝内经》中并无八纲这一 名词,但其内容已有散在 论述。
八纲基本证候
表里辨证
3、辨证要点: 新病、恶寒发热并见,脏腑症状不明显。 4、辨证注意: (1)病因:必须外感邪气。 (2)寒热:寒热并见。 (3)病位:表证大多病位表浅,但病位表浅者不一 定为表证,如某些疮疡、皮肤疾病。 (4)脉象:表证大多脉浮,有表证脉不浮者,或脉 浮不一定主表。
八纲基本证候
八纲基本证候
表里辨证
表里辨证的适应症: 适用于外感病,尤适于伤寒、温病初期。
表里辨证的主要作用有两个: 一是辨轻重,表证浅而轻,里证深而重;
二是辨进退,表邪入里为病进,里邪出表为病退。
八纲基本证候
表里辨证
(一)表证:是六淫、疫疠、虫毒等邪气经皮
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抗邪所表现的轻浅 证候的概括。 临床特点:发病急 病位浅 病程短 病情轻 感受外邪
八纲辨证 概述
2、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选择和确立相应的治疗 原则和治疗方法的过程,是研究和实施治疗的过程。 3、关系: 辨证——是确定治则和治法的前提和依据; 论治——实施者,检验辨证正确与否的依据。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和精华。对疾病进行辨证 诊断,是中医诊断应有的、特殊的内容,是治疗立 法处方的主要依据。
表里辨证
5、表证的治疗:表证的治疗原则是解表法。 (即八法中的汗法) 风寒表证——疏风散寒——麻黄汤 风热表证——疏风清热——桑菊饮 表虚表证——调和营卫——桂枝汤 益气解表——玉屏风散
第二章八纲辨证 第三章脏腑辨证(1)

精品课件
肺与大肠病的常见证型
精品课件
1.肺气虚
肺气虚证,是指肺功能活动减弱所表现的证候。
2.肺阴虚 肺阴虚证,是肺阴不足,虚热内生所反映的证候。
3.风寒束肺 风寒束肺证,是感受风寒,肺气被束所表现的证候。
4.寒邪客肺 寒邪客肺证,是由寒邪内客于肺所反映的证候。
精品课件
5.痰湿阻肺 痰湿阻肺证,是痰湿阻滞肺系所表现的证候。
疾病的发生,因 阴阳的失调所致,而治疗疾病
的目的在于调整阴阳,使阴阳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
平衡。
精品课件
第三章 脏腑辨证 概说
(一)脏腑辨证: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 理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证候进行分析、 归纳,借以推究病机,判断病变的部位、性 质、正邪盛衰的一种辨证方法。
精品课件
(二)脏腑辨证的源和流
《内经》有寒热虚实之论述
源
《伤寒论》具体用于诊疗
具体应用
王执中《东垣先生伤寒正脉·治病八字》 《景岳全书·传忠录 》
程钟龄《医学心语·寒热虚实表里阴阳辨》 祝味菊于《伤寒质难》
精品课件
提出八字 作为纲领 系统完善 提出八纲二字
表里是辨别疾病病位内外和病势深浅的二 个纲领。
表里辨证,适应于外感病,其意义在于察知病情 的轻重、病位的深浅及病理变化的趋势。
精品课件
心与小肠病的常见证型
精品课件
1.心气虚、心阳虚与心阳暴脱 是论述心脏阳气虚衰,功能减退以及阳气
暴脱所表现的证候,
2.心血虚与心阴虚 心血虚与心阴虚,是指心血不足与心阴亏虚,
不能濡养心脏而表现的证候。
3.心火亢盛 心火亢盛证是心火内炽所表现的证候。
精品课件
4.心脉痹阻 心脉痹阻证是指心脏脉络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
肺与大肠病的常见证型
精品课件
1.肺气虚
肺气虚证,是指肺功能活动减弱所表现的证候。
2.肺阴虚 肺阴虚证,是肺阴不足,虚热内生所反映的证候。
3.风寒束肺 风寒束肺证,是感受风寒,肺气被束所表现的证候。
4.寒邪客肺 寒邪客肺证,是由寒邪内客于肺所反映的证候。
精品课件
5.痰湿阻肺 痰湿阻肺证,是痰湿阻滞肺系所表现的证候。
疾病的发生,因 阴阳的失调所致,而治疗疾病
的目的在于调整阴阳,使阴阳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
平衡。
精品课件
第三章 脏腑辨证 概说
(一)脏腑辨证: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 理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证候进行分析、 归纳,借以推究病机,判断病变的部位、性 质、正邪盛衰的一种辨证方法。
精品课件
(二)脏腑辨证的源和流
《内经》有寒热虚实之论述
源
《伤寒论》具体用于诊疗
具体应用
王执中《东垣先生伤寒正脉·治病八字》 《景岳全书·传忠录 》
程钟龄《医学心语·寒热虚实表里阴阳辨》 祝味菊于《伤寒质难》
精品课件
提出八字 作为纲领 系统完善 提出八纲二字
表里是辨别疾病病位内外和病势深浅的二 个纲领。
表里辨证,适应于外感病,其意义在于察知病情 的轻重、病位的深浅及病理变化的趋势。
精品课件
心与小肠病的常见证型
精品课件
1.心气虚、心阳虚与心阳暴脱 是论述心脏阳气虚衰,功能减退以及阳气
暴脱所表现的证候,
2.心血虚与心阴虚 心血虚与心阴虚,是指心血不足与心阴亏虚,
不能濡养心脏而表现的证候。
3.心火亢盛 心火亢盛证是心火内炽所表现的证候。
精品课件
4.心脉痹阻 心脉痹阻证是指心脏脉络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