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19世纪最具火力的思想流派之一,它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真理都来自客观实践,而无论是宗教、神学、伦理学等,都只不过是客观实践的产物。
以马克思为代表的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其观点如下:第一,世界是由“客观实践”而形成的,“客观实践”是一种联系现实与理论的活动,它包括知识研究,事实观察,辩证分析以及实验室分析等多种形式的运动。
唯物主义者认为,人们应该基于客观实践对事物和现象形成看法,而不是依赖信仰和主观意象。
第二,知识的来源是实践。
而且,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自救处理外部条件,主动改变自身和客观物质环境,从而获取知识,创造现实。
这一主张极大地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认为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统一,并深知任何科学与实践分离,任何国家和社会以及个人的发展都是动摇的。
第三,物质是实在的存在。
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它们自己的物质存在,所有的观点都不能凌驾物质之上,这就要求不忽视经济学,不将主观客观混淆,同时要求认识到文化、社会、政治上的集体行为只是对物质本质和客观存在的外在反映。
第四,历史发展是不可逆转的。
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发展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不像宗教认为,历史发展只是一部以时间,而不是物质为
根据的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物质状态是不可被改变的,而历史的走向也将朝着物质状态的演变发展。
总之,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为:客观实践是知识来源;物质是实在存在;历史是不可抗拒的。
以上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进一步推动着世界的发展。
高二年级哲学知识点

高二年级哲学知识点哲学作为人类思维的基础学科之一,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下面将介绍高二年级哲学课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一、形而上学与辩证唯物主义形而上学是指对于世界的本质、事物的固有属性以及存在的观念的研究。
而辩证唯物主义则是指以唯物主义为基础,承认事物及其发展的矛盾性和统一性。
1. 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 主张存在着超越感官现象的本体实在,即固有属性的存在。
- 结果论,认为事物具有固定的本质和目的。
- 伦理学,关注道德规范和价值体系。
2.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是由相互矛盾的因素推动的。
-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是世界的根源和物质决定意识。
- 历史唯物主义,关注社会历史的发展和社会变革。
二、认识论与经验主义认识论是研究人类思维及其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的学科。
经验主义则是基于经验的知识和理论。
1. 认识的来源:- 经验主义认为知识的来源主要是通过感觉、经验、观察和实验得到的。
- 理性主义认为知识的来源主要是理性思考和推理。
2. 认识的过程:- 经验主义强调通过感知、归纳和演绎的方式来获取知识。
- 高级认识过程,则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表面认识到本质认识的过程。
三、伦理学与人类行为伦理伦理学是研究人类道德行为和价值观念的学科,与人类行为伦理密切相关。
1. 伦理学的基本概念:- 道德,是指人类行为的规范和标准,体现为善恶、对错的判断。
- 伦理是指研究道德规范和价值问题的学科。
2. 主要伦理学派别和观点:- 伦理相对主义,认为道德标准因人而异,没有普遍适用的绝对道德准则。
- 道德实在论,强调道德标准存在于客观世界中,具有普遍性。
- 伦理功利主义,强调追求最大幸福和最小痛苦的原则。
- 应用伦理学,关注具体领域的伦理问题,如医学伦理、职业伦理等。
四、美学与艺术哲学美学是研究艺术和美的学科,与艺术哲学紧密联系。
1. 美学的基本概念:- 审美,是指对于美的感受和判断。
形而上学的观点是什么

形而上学的观点是什么形而上学的观点恩格斯曾在《反杜林》和《自然辩证法》里对“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进行了论述。
他认为这种思维长期支配着人们的观念,它大约兴起于15世纪下半叶,当时随着自然科学的建立,人们逐渐采用分析的方法去认识自然界,将它分解成各个独立的部分,进行专门的研究。
这种做法给人们留下了一个思维惯性:把各种自然物和自然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宏大的总联系,只从静止的角度去做片面地考察。
之后英国人培根与霍布斯将形而上学思维移植到哲学中,形成17世纪的英国经验论与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
在恩格斯看来,孤立性、片面性和固定性是形而上学思维的基本特点,而不承认矛盾则是这种思维的本质特征。
形而上学家们的信条为:“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以外,都是鬼话。
”例如牛顿与惠更斯都不承认光的波粒二象性;形式逻辑的排中律也说“某物或者是A或者不是A,第三者是没有的”。
根据恩格斯的思想,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编纂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提出联系观、发展观和矛盾观是辩证思维的观点。
这一观点后来移植到中国,变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内容。
因此,对哲学稍有点常识的人都说形而上学思维就是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反过来辩证思维则是整体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
这种简洁的概括自然有益于教育和灌输,但也有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毛病。
就好比一个门外汉说经济学就是研究怎么做买卖的,我们虽然嘲笑他肤浅,但也承认这句话有几分道理,因为重商主义就是研究贸易的;然而单有几分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它距离真正的了解还十分遥远。
要想了解形而上学思维和辩证思维,需要读几本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而要想更为深入地去认识这两种思维的区别,就得读黑格尔的书了。
因为,恩格斯说黑格尔是第一个对形而上学思维进行批判并恢复辩证思维的人。
黑格尔的批判角度与恩格斯也不一样,理解起来,难度要更大些。
形而上学哲学思潮的探讨

形而上学哲学思潮的探讨形而上学,作为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探讨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基本观点、现代意义和未来展望四个方面对形而上学哲学思潮进行探讨。
一、历史背景形而上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其最初的研究对象是存在和存在者之间的关系。
在古希腊哲学中,形而上学被视为对其他哲学分支的基础性研究。
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形而上学的理念不断发展,成为西方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形而上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哲学体系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基本观点。
二、基本观点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可以从几个方面来阐述。
首先,形而上学认为存在是一切事物的基础,它超越了时间和空间,是永恒不变的。
其次,形而上学认为存在者之间的关系是超越因果关系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超越物质和意识的联系。
此外,形而上学还认为,存在者的本质是超越一切变化和形式的,它是永恒不变的。
这些观点在许多哲学体系中得到了体现,也反映了形而上学对于存在和存在者关系的探索。
三、现代意义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形而上学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
首先,现代科学的发展使得人们对于存在的认识更加深入,同时也更加关注存在者的关系和本质。
其次,现代哲学对于存在和存在者的研究更加注重现实性和经验性,强调从个体的角度出发去探索存在的本质和意义。
此外,现代社会对于道德、伦理和价值观的关注也使得形而上学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更加重要。
这些变化使得形而上学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四、未来展望形而上学在未来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首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存在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入,对于存在者和存在之间的关系和本质的探索也将更加深入。
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道德、伦理和价值观的关注,形而上学对于人类存在和社会发展的意义将会更加重要。
此外,随着哲学的发展和各种哲学流派的融合,形而上学将会与其他哲学流派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哲学的发展。
柏拉图的形而上学观点

柏拉图的形而上学观点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家,他被认为是形而上学的奠基人之一。
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研究存在、实在及本质的学科,柏拉图通过对于理念的讨论,提出了他独特的形而上学观点。
柏拉图的形而上学观点主要围绕着两个核心概念,即“理念”和“世界”。
他认为真实的存在不在于我们所感知到的物质世界,而是在于超越感官的世界,也就是理念的世界。
在柏拉图看来,这个理念的世界是永恒、不变且完美的。
柏拉图通过对于对话的形式进行哲学探讨,他使用了假设提出了“理念观点”。
他认为物质世界只是真实世界的影子,而真实的世界则是由一系列绝对的真理或者理念构成的。
这些理念是完美的,不变的,是所有个体都可以参照的。
在柏拉图的形而上学观点中,他给出了理念的分类。
他认为理念分为三类:“真理、美”和“善”。
真理是一种超越感官世界的理念,是所有事物普遍性的本质。
美是另一种理念,是任何事物追求的目标,代表着和谐、完美和秩序。
而善则是所有事物的企求和最终目的。
柏拉图的形而上学观点还强调了个体灵魂与理念的联系。
他认为人类的灵魂由三个部分构成:理念的部分、决策的部分和欲望的部分。
而这三个部分的目的都是追求与理念的世界的联系。
柏拉图认为只有通过理性和思维,人类才能认知到理念的世界,并且以此指导自身的行为。
虽然柏拉图的形而上学观点深受赞誉,但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其中最主要的批评之一是批判柏拉图的分割观点。
柏拉图认为物质世界与理念世界是割裂的,人类只能通过思考才能认知到理念的存在。
但一些哲学家认为,这种割裂观点导致了对于感官经验的忽视。
此外,柏拉图的形而上学观点还衍生出了一系列伦理观念。
他认为善是最终目的,而人类通过追求善来实现幸福和完美。
他提出了多种思考人类生活的方式,例如理性思考、追求知识和积极参与政治。
以柏拉图的形而上学观点为基础,我们可以追溯到现代哲学,尤其是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思潮。
柏拉图的观点启发了不少哲学家对于存在及其本质的思考,以及对于真理、美和善的深入研究。
形而上学最明白的解释

形而上学最明白的解释形而上学最明白的解释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
形而上学,这个词,最早是出自于中国的古老的周易,完整的句式是: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整句话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其字面意思,形而上的就是无形的,无法捉摸的,看不见的,例如规律,法则,精神,本源,形而下的就是有形的,看得见的,可捉摸的,例如具体的物质等等。
当然你也可以直接理解为,形而上就是抽象的,形而下就是具体的,或者理解为形而上就是理想的,形而下就是现实的。
天下的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想象的世界,但却共有一个真实世界。
也可以说这个真实世界就是形而下的,这个想象世界就是形而上的。
但有些人的想象世界完全是静止的,固化的,这就导致了形而上学也变成了静止的固化的,现实世界永远是运动的,变化的,所以形而上跟形而下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要彼此联系,只有这样,形而上学才有它的真值意义。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形而上和形而下是一种相对关系,这是作为入门者很难理解的一个地方。
1.形而上学是哲学术语,其实并不难理解;顾名思义,所谓“形”,必可见,见必有形;不论在其“形”上或“形”下,“形”是一个标尺;形上者,已在形外,非形也,故无形可见;形下者,即在形之内也,故仍有可见之形;有形则为物;无形者,必非物;所以,不可见则虚,可见则实;虚实成为分水岭,虚在形上,谓之“形而上”;实在形下,谓之“形而下”。
2.形而上者,面对的是虚无的领域,如玄学、神学、佛学……之类;形而下者,面对的则是实际物质世界;因而,形而上与形而下反映了不同的世界观,形而上世界观为唯心观,形而下世界观为唯物观。
唯心强调主观认识世界;唯物强调客观认识世界;主观认识论与客观认识论相对立,主观唯心论认为意识决定存在,客观唯物论认为客观决定意识;因而,站在唯物者立场上,视唯心为贬义,对唯物持褒义立场。
3.3.世界是万花筒,不同见解五花八门,但归根结底就是唯物与唯心之分。
二者对立但统一存在,相互以对方存在而存在;事实证明,谁也消灭不了谁;一方消逝了,另一方也必然不会存在;世界就是这样正反黑白互证着地存在着,有存在就有对比,有对比才有存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存在即合理;所以,看问题应坚持两面观,两面观必然全面观、整体观,所以,分析问题需要一分为二。
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

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超越经验世界的实体和原理,是对存在、实在、本质等问题的探讨。
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存在的本体论观点形而上学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存在的本质与实在性。
形而上学认为存在是最基本的概念,一切事物都有其存在的方式和形式。
形而上学认为存在是永恒的、不可分割的,存在是实在的,而非虚幻的幻象。
形而上学强调存在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认为存在不依赖于任何其他事物。
二、实体的本质论观点形而上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是事物的本质。
形而上学认为,事物具有本质,本质是事物存在的根据和基础。
形而上学强调本质是客观存在的,与主观意识无关。
形而上学认为,本质不是人们给予事物的标签,而是事物内在的实质和特性。
三、因果关系的观点形而上学关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因果关系。
形而上学认为,一切现象都有其原因和结果,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
形而上学强调因果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与人的意识无关。
形而上学认为,因果关系是宇宙万物运行的基本规律,是一种必然性。
四、意义与价值的观点形而上学探讨的问题还包括意义与价值。
形而上学认为,一切存在都有其意义和价值。
形而上学强调意义和价值是客观存在的,而非主观臆断。
形而上学认为,意义和价值是事物本质的体现,是事物存在的目的和目标。
五、精神与物质的观点形而上学关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精神与物质的关系。
形而上学认为,精神和物质是存在的两个基本方面。
形而上学强调精神和物质不可分割,相互作用。
形而上学认为,精神是物质的高级形式,物质是精神的具体表现。
六、时间与空间的观点形而上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时间与空间。
形而上学认为,时间和空间是存在的两个基本维度。
形而上学强调时间和空间是客观存在的,与主观意识无关。
形而上学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基础。
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包括存在的本体论观点、实体的本质论观点、因果关系的观点、意义与价值的观点、精神与物质的观点以及时间与空间的观点。
哲学的形而上学

哲学的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主要讨论现实的本质及其基本原理、原因和规律,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形式和实体,包括物质、精神、时间、空间、因果、存在等基本概念。
形而上学是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哲学思考的核心,它涵盖了许多重要哲学问题和思想。
1. 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形而上学有很多基本概念,其中最重要的是存在和本质。
存在是形而上学的核心概念,它是一切事物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存在就没有事物。
而本质是指事物的内在本质属性,它与存在密切相关,是存在的表现和体现。
形而上学还包括了一些重要的概念,如实体、物质、精神、时间、空间、因果、关系、数量、质量等,这些概念都是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是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2. 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形而上学的研究有很多分支,它主要关注的是存在和本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基本问题:(1)存在的本质是什么?存在是如何存在的?(2)实体的本质是什么?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是什么?(3)时间和空间是什么?它们有什么本质属性?(4)因果关系是什么?有没有必然因果关系?(5)关系是什么?它们有什么本质属性?(6)数量和质量是什么?它们有什么本质属性?这些问题涉及到哲学的核心问题,它们需要深入思考和探讨。
3. 形而上学的历史形而上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其中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被认为是最早的一种形而上学理论。
在中世纪,形而上学成为了哲学的一种主要学派之一,对欧洲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现代哲学中,形而上学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康德的批判哲学重新审视了形而上学的概念和问题,提出了“本体论上”的重要命题,标志着形而上学从当时哲学大趋势中的最低点重新崛起。
4. 形而上学的现代发展在现代哲学中,形而上学出现了许多新的理论和观点,如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些新理论对形而上学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中,形而上学的概念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例如量子力学中的“超越定理”和相对论中的“空间-时间”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试述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基本内容及其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答:(一)基本内容:形而上学自然观的核心观点:自然界绝对不变。
在形而上学自然观形成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处于搜集材料、进行分门别类研究的初级阶段,因此,形成了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的观点,看不到事物的联系、运动、变化、发展,特别是其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二)局限性:它孤立地考察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撇开广泛的总的联系;不是把自然界看作是运动的,而是看作静止的;不是看作本质上变化着的,而是看作永恒不变的;不是看作活的,而是看作死的。
这种观点否认了有机界与无机界、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性质上的差别;抹杀了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和各种运动形式之间性质上的差别;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必然导致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割裂。
所以,恩格斯指出:“18世纪上半叶的自然科学在知识上,甚至在材料的整理上大大超过了古希腊,但是在观念地掌握这些材料上,在一般的自然观上却大大低于古希腊。
”
(三)进步性:在近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考虑,则又可以看到形而上学自然观对科学发展的重大贡献。
1、形而上学自然观在反对宗教神学、解放人类思想方面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它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是对“上帝创世说”的否认,这对自然科学冲破神学唯心主义的羁绊具有积极的意义。
2、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从细节上克服了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使人们的认识深入到自然界内部,取得了一大批具体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
它所倡导的实践、观察、实验、归纳、分析、演绎等方法以及数学、力学的方法是近现代科学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手段。
3、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观的创立提供了准备和前提。
从人类认识运动的规律(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循环往复过程)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来说,作为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含义的形而上学自然观在一定范围内仍然是实用的、有效的。
形而上学自然观本身是在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而它的形成反过来又极大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它对近代、现代人类科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