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复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复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复习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多选题)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3、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问题。

(选择题、判断题)具体内容见简答第4题。

主观唯心主义,如:我思故我在、存在就是被感知;客观唯心主义,如:理在事先、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4、辩证主义的物质观: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能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6、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选择题)7、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选择题)8、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选择题)9、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验。

(选择题)10、“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明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条件、前提和原因。

11、“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说明了质变是两边的必然结果、方向和归宿。

12、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必然的指其确定性。

稳定的指其可重复性)13、(多选题)对待规律:A、要尊重,按其办事。

(正确)B、反对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如大跃进。

(正确)C、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错误)D、人们不能创造消灭规律,但能选择规律。

(正确)人们可以改变规律发生的条件来利用规律---人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14、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感觉、直觉、表象。

(单选题、多选题)表象是回忆和再现(单选题),是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感性形象。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单选题、多选题)15、感性认识的特点:直接性、生动性、具体性。

理性认识的特点:间接性、概括性、抽象性。

(单选题、多选题)16、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单选题、多选题)17、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十六字: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讲义-1-哲学概论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马克思主义哲学讲义-1-哲学概论

公共基础知识(常识)讲义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节哲学概论哲学主要研究世界:(1)自然界;(2)人类社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一、哲学与世界观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世界观:人们对于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3.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

4.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哲学:世界观——观世界→世界是什么?方法论——论方法→怎么做?注:在我国,只有马哲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习题】任何一个健全的成年人都会在其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来解释一切现象和处理各种问题的。

上述事实说明( ) 。

A.方法论决定着世界观(体现)B.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自然界的根本观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C.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D.哲学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二、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二者既相区别又相联系:(1)区别:具体科学以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哲学则以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2)联系:哲学以具体科学的成果为基础,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哲学所概括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普遍规律的理论,又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宏观指导)。

【习题】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这主要体现了()。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无关)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规律(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无关)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无关)具体科学:自然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社会科学:历史、政治、经济思维科学:心理、逻辑【习题】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从事地质学研究中,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创立了地质力学的新理论,对我国石油地质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24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24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124(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31,分数:62.00)1.多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两者的关系表现在( )(分数:2.00)A.思维根源于存在√B.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C.思维是存在的固有属性D.思维和存在不具有同一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基本问题包含的两个方面的内容”。

恩格斯指出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即谁是世界的本原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哲学基本问题这两个方面相互联系、不容割裂。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这属于本体论的内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是认识论的内容。

本体论是关于世界本身的存在和本质的理论;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来源、本质与发展的理论。

认识论必须以本体论为前提和出发点,认识论总是渗透和贯穿着本体论,认识论不能脱离本体论;同时,本体论问题是认识的结果,解决本体论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解决认识论的问题。

选项C把思维看作是存在的固有属性,这等同于是在说“凡是存在都有思维”,实际上这是原始人所认为的万物都有灵魂的“物活论”观点。

基于此,我们可以得出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选项AB。

3.关于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哲学都是世界观√B.世界观都是哲学C.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二者是特殊和普遍的关系√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

几种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他们的概念

几种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他们的概念

⼏种唯物主义唯⼼主义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他们的概念唯物主义,与“唯⼼主义”相对。

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之⼀。

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是物质不同的表现形态,精神是物质的产物,物质不依靠精神⽽独⽴存在;⼈的认识是对事物的反映。

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朴素唯物主义、形⽽上学(或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朴素唯物主义,⽤某种或某⼏种具体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的哲学学说。

⼀般指古代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初历史阶段。

如中国古代⽤“五⾏”(⾦、⽊、⽔、⽕、⼟)或⽓(阴阳、元⽓、精⽓),古希腊⽤原⼦、⽔、⽕,古印度⽤“四⼤”(地、⽔、⽕、风)等物质形态来说明世界本原的朴素唯物主义学说。

形⽽上学唯物主义,以孤⽴、静⽌、⽚⾯的观点即形⽽上学地看待世界事物的哲学学说。

其特点是具有机械性、形⽽上学性、不彻底性。

认为运动只有数量增减和场所变更,事物变化的原因在于外⼒推动;认识是⼈直观的机械的反映;⼈的意志、动机在社会历史中起决定作⽤。

其典型形式是16~18世纪的机械唯物主义。

在反对唯⼼主义和宗教神学的⽃争中起过重要作⽤。

机械唯物主义,形⽽上学的唯物主义,⼗七世纪和⼗⼋世纪盛⾏于欧洲。

它肯定世界是物质的和运动的,同时⽤机械⼒学原理来解释⼀切现象和过程,⽤孤⽴的、⽚⾯的观点观察世界,把⾃然界和社会的变化过程归结为数量增减、位置变更,把运动看作是外⼒的推动,否认事物运动的内部原因、质的变化和发展的飞跃。

也叫机械论。

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斯、恩格斯所创⽴的关于⽤辩证⽅法研究⾃然界、⼈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般规律的科学,是⽆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从它的本质来讲是物质的,物质按照本⾝固有的对⽴统⼀规律运动、发展,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于存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是⽆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斯、恩格斯所创⽴的关于⼈类社会发展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阶级的世界观。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50题及答案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50题及答案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50题及答案1、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什么?1、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观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2、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包括那两个方面的内容?(1)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质,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何者是第二性问题对这个问题 (2)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的反应现实、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观点,或者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观点,是不可知论。

3、唯物主义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其对物质的理解有何不同?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同: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其特点是把世界的来源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物。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还具有辩证法思想,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种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一切皆变、有生有灭。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原则上是正确的,并有可贵的辩证法思想,但它把世界的物质本原归结为某几种具体的实物,则是肤浅直观的认识,缺乏科学的根据,他们对世界普遍联系的认识也是笼统、模糊而粗糙的,因而具有自发的性质。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三大特征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三大特征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三大特征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这个词听上去有点深奥,但其实它里边的道道,咱们可以轻松聊聊。

咱们得明白,这个东西就是把“物质”当成一切的根基。

你知道的,咱们周围的一切,空气、树木、甚至你最爱的泡面,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可能有人会想:那精神、意识这些咋办呢?哎,别急,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就是强调,意识是物质的一种反映。

这就好比你用手机拍照,拍出的照片就是现实的反映,而不是手机本身的本质。

你想啊,手机再高级,也不能凭空制造一张照片,必须得有实物存在。

这就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第一个特征,物质是第一位的,意识是跟着物质走的。

再来看看第二个特征,就是对世界的科学态度。

这种唯物主义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它鼓励咱们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

就拿牛顿的苹果来说吧,苹果掉下来,这就引发了万有引力的理论,简简单单的一个现象,却能揭示出大自然的规律。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信奉科学,崇尚实践,它认为,光靠想象、空谈无补。

就像你想学做菜,不亲自下厨,光听别人讲,肯定学不会。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亲身体验才会让你明白那些高深的理论,真正的“吃透”它。

别小看这些科学理论,背后可是经过无数人努力和探索的结果,像咱们上学时,老师教的那些公式,其实都是前人智慧的结晶。

说到第三个特征,咱们不得不提的就是变化和发展。

这个世界可不是静止的,万物都在不断变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感觉就像老天爷在不停地换衣服。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强调,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永远处于变化之中。

就拿咱们的生活来说吧,从小时候的懵懂,到现在的成熟,经历的每一次波折、每一份成长,都是在不断地改变自己。

这个理念就像是个提醒,让咱们意识到,不能只盯着眼前的表象,得学会从变化中找规律。

你看,变化带来了新生,正如春天万物复苏,夏天热情似火,秋冬则是沉淀与反思。

我们也要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去接受新事物,迎接新挑战。

聊到这儿,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些理论太抽象了,其实不然,咱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什么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概念是什么

什么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概念是什么

1什么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概念是什么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概念以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即形而上学地看待世界事物的哲学学说。

其特点是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

认为运动只有数量增减和场所变更,事物变化的缘由在于外力推动;熟悉是人直观的机械的反映;人的意志、动机在社会历史中起打算作用。

其典型形式是16形而上学唯物主义18世纪的机械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在于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征:1、机械性。

把世界万物的运动都理解为或归结为机械运动。

2、片面性。

就是说,他们的唯物主义思想都具有极大的片面性,并且擅长以孤立、静止的观点去熟悉问题和解决问题。

3、不彻底性。

一方面表现为对整个世界熟悉的不彻底性:“半截子唯物主义”,就是说,他们在自然领域内是唯物主义,而一走进社会历史领域便陷入了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机城唯物主义也叫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它是唯物主义哲学三个主要1进展阶段之一。

它是在欧洲17--18世纪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科学进步的基础上产生的。

它的代表人物有17世纪英国的霍布斯,18世纪法国的拉·美特里、霍尔巴赫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介绍否认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否认事物内部因冲突而引起的进展变化,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实质上是不变的,即使有变化,也不过是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没有质变,也没有飞跃;离开人的社会性,不了解熟悉对实践的依靠关系,把熟悉看作是直观的、消极的、被动的反映,把抽象的理性、天性、情感等属于社会意识的现象当成社会进展的打算力气.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适应资本主义进展的需要,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而消失的,是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二元论,既唯物又唯心,所以它存在唯心史观和二元论的局限.同时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为机械唯物主义,机械性又是它的一个局限.但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是坚持唯物主义的可知论,所以不行知论并不是它的局限.因此,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局限有:唯心史观、机械性、二元论。

考研政治(唯物论)-试卷1

考研政治(唯物论)-试卷1

考研政治(唯物论)-试卷1(总分:8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3,分数:46.00)1.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在一个坐标系里看来是同时发生的两件事,在另一个坐标系里看来就不一定是同时发生的,这句话体现了时间的( )(分数:2.00)A.无限性B.相对性√C.主观性D.客观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时间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特性”。

时间和空间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无限性和有限性。

选项A时间的无限性,即物质世界存在和发展的持续性是无限的,物质世界具有永恒性。

选项C说的主观性不是时间的属性。

选项D时间的客观性,即时间作为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它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

选项B时间的相对性,指时间的具体特性随物质运动特性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选项B符合题意,本题的正确选项是选项B。

3.王夫之认为:“方动即静,方静旋动。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待动之极而后静,待静之极而后动。

”这一命题的观点属于( )(分数:2.00)A.辩证法√B.相对主义诡辩论C.形而上学D.先验论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这一命题中包含着运动变化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辩证法,认为事物是运动变化的,具有简单的辩证成分,所以正确答案是选项A。

相对主义诡辩论是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先验论是先天经验论,属于认识的来源范畴,跟本题无关。

4.“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这一论断是( ) (分数:2.00)A.认为一切物质都是有意识的诡辩论观点B.把意识同物质等同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唯心主义的感觉论观点D.揭示意识起源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的反映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产生和形成,同这个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

这个时期的自然科学还处于分门别类的收集、整理、分析经验材料的阶段,只有力学发展到了比较完整的形态。

这种状况反映到哲学中来,这一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机械的观点观察和解释世界的思维方式,它造成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所特有的、在当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另一个局限性是它的不彻底性,这主要表现在它在自然观方面是唯物主义的,而在社会历史观方面则是唯心主义的。

17世纪的英国唯物主义,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19 世纪40年代德国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就是近代唯物主义的几个主要流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