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病因及免疫发病机制_唐雪梅

合集下载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与肾外症状的严重 程度无关。部分病例呈肾炎表现,出现血尿、 蛋白尿,高血压及水肿少尿,称为紫癜性肾炎; 亦有少数病例呈肾病综合征表现。血尿,蛋血 尿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但多能完全恢复。
实验室检查
尚无特异性诊断实验,以下检查有助于了解病情。
1.周围血象:白细胞正常或增加,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 胞可增高;一般无贫血,血小板计数正常甚至升高。出血 和凝血时间正常,血块退缩实验正常,部分患儿毛细血管 脆性实验阳性。
(一)皮肤紫癜:病程中反复出现皮肤紫癜 为本病特征,多见于四肢伸侧、关节周围, 以下肢及臀部多见,常两侧对称。紫癜分 批出现,初起呈紫红色斑丘疹,高出皮面, 压之不褪色,一般不痒,数日后转为暗紫 色,最终呈棕褐色而消退。少数重症患儿 紫癜可融合成大疱伴出血性坏死。皮肤紫 癜一般持续4~6周后消退,部分患儿间隔数 周、数月后又复发,
见图:
(二)腹痛:一般表现为阵发性剧烈腹痛,常 位于脐周或下腹部,可伴有呕吐,但呕血少见。 部分患儿可有黑便或血便,偶见并发肠套叠、 肠梗阻或肠穿孔者。
(三)关节肿痛:多发性大关节如膝、踝、肘、 腕等关节肿痛,活动受限,症状持续数日后消 失,不遗留畸形。
(四)血尿:常在其他症状消失后,起病1个 月内或病程更晚期 发生,症状轻重不一,表
过敏性紫癜
2015-3-9
概述 是一种小血管炎 以皮肤紫癜、关节痛、腹痛、便血、
血尿和蛋白尿为主要临床特征 发病情况
年龄:学龄及学龄前儿童多见(2~8岁) 性别:男孩多于女孩 1.4~2:1 季节:春夏秋冬
病因及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食物过敏(蛋类、乳类、豆类等)
药物(阿司匹林、抗生素、苯巴比 妥等)
预后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与治疗研究报告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与治疗研究报告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与治疗研究报告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紫斑、关节疼痛、胃肠道出血等症状,病因复杂,目前尚未找到该病的根本治疗方法。

一、病因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感染、自身免疫、环境等因素有关。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病因和诱因:1. 遗传因素:过敏性紫癜可能与基因有关,有些人可能天生免疫力低下,容易引发该疾病。

2. 感染:某些病毒、细菌、真菌等可以引起机体免疫反应,产生抗体等免疫物质,导致过敏性紫癜等疾病。

3.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磺胺类、水杨酸类、保泰松、阿司匹林等,容易引发过敏性紫癜等疾病。

4. 食物因素:某些食物对人体的影响与其自身免疫能力有关,如牛奶、鸡蛋、鱼、虾、花生、核桃等可能引发过敏性紫癜等疾病。

二、治疗由于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尚不明确,治疗方法主要是控制症状,延缓病情发展。

以下是一些治疗方法:1. 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主要药物之一,可以有效地控制皮肤紫斑、关节疼痛等症状。

2. 免疫抑制剂:如果糖皮质激素效果不佳,可以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

3. 免疫球蛋白: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免疫球蛋白也是一种治疗方法,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等方式进行治疗。

4. 抗组胺类药物:抗组胺类药物可以减轻瘙痒和其他过敏症状,如奥曲肽、曲安奈德、氯雷他定等。

5. 饮食调节:过敏性紫癜患者应该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虾、花生、核桃等。

三、结论尽管目前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尚不清楚,但是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节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症状,延缓病情发展。

未来在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等方向的研究将会为该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治疗与预防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什么疾病?皮肤专家指出: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一般多见于儿童患者,多见于下肢,常伴有腹痛、呕吐、关节痛、便血等身体不适症状,属于良性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患者几天后会缓解,但有一定的复发,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什么是过敏性紫癜?首先,让我们了解过敏性紫癜的常见病因:1.饮食因素:引起过敏性紫癜的常见食物有鱼、虾、蟹、牛奶、鸡蛋、豆制品、韭菜、牛肉干等。

皮肤专家认为,这主要是由人体食用动物异体蛋白引起的一系列皮肤过敏引起的。

2.感染因素:医学表明,大约一半的过敏性紫癜患者在发病前一段时间都有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扁桃体炎、肺炎、腹泻、尿路感染、皮肤疥疮等。

3.药物因素:如果儿童体质虚弱,经常注射一些抗生素,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生物制剂、血浆制品等。

由于儿童皮肤体质敏感,他们会对此类药物产生一定的不适反应,也容易引起过敏性紫癜。

4.其他因素:如昆虫叮咬、花粉吸入、油漆、汽油、某些化学品、化纤等。

,都可能导致过敏性紫癜。

此外,大多数过敏性紫癜患者几天后会自行缓解。

因此,在此期间,我们必须做好日常护理,尽量避免在日常生活中吃一些刺激性食物,主要是清淡的,平时多吃水果和蔬菜;平时多运动,增强抵抗力;同时,保持皮肤清洁,多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很重要。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自身的免疫性疾病。

由于身体对某些过敏物质的异常反应,毛细血管的渗透性和脆性增加,导致皮下组织、粘膜和内脏器官出血和水肿。

过敏原可由多种因素引起,但往往很难找到每个特定病例的确切原因。

一般认为可能与各种诱发因素有关,但直接致病因素往往难以肯定。

中医认为,该病是由病邪侵扰身体、损伤脉络、离经血溢出的皮肤粘膜引起的。

其病因主要是感受外邪、饮食失节、血瘀阻滞、长期气虚血虚、临床阳证、热证、实证等。

如果延迟,反复发作将表现为虚证和虚证。

过敏性紫癜最初是由感觉外邪和烧血引起的,甚至导致热毒内盛、迫血妄行。

过敏性紫癜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过敏性紫癜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过敏性紫癜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主要病变是累及毛细血管壁,使其脆性和通透性增高,故又称为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

临床特征为皮肤紫癜,伴有腹痛、关节痛和(或)肾脏病变等。

实际上本病可能包括许多以过敏性脉管炎为基础的综合征。

根据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多属于中医学“发斑”、“斑疹”、“阴阳毒”、“肌衄”等范畴。

如《金匮要略·阴阳毒》篇中谓:“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唾脓血;阴毒之为病,面目青……。

”其所云之主要症与本病颇为相似。

继之《诸病源候论》、《丹溪心法》、《医学入门》、《圣惠方》、《三因方》等书的“发斑”症,把过敏性紫癜的形态做了生动的描述。

另外,按其发病类型的不同,以腹痛、关节痛、腰痛等为不同特征者,中医学又将其分别归属于“腹痛”、“痹癥”、“腰痛”、“水肿”等范围。

【病因病理】一、西医1.病因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其病因可能由多种因素所致。

抗原性质也未完全查明,其中有各种蛋白质、多糖类、糖脂、粘蛋白和药物等。

这些物质进入体内有可能诱发本病患者的毛细血管发生炎性反应。

到目前为止,公认的主要的病因有:①感染:本病在发病前2周左右往往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常见的细菌感染为β-溶血性链球菌,其他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亦可引起本病。

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也可导致过敏性紫癜。

②食物:主要是异性蛋白质引起的过敏,如鱼、虾、蟹、蛋、牛乳等。

③药物:抗生素、磺胺药、异烟肼、奎宁、水杨酸类、噻嗪类、阿托品、磺脲类、硫氧嘧啶以及激素类(雌激素、睾丸素、胰岛素)和碘化物等。

④其他:主要有植物花粉、虫咬伤等。

2.病理 上述致敏原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生变态反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大多数人对某些致敏原并不发生变态反应。

根据变态反应的发生原理和临床经过,发病机制可能有两种,即第Ⅰ型变态反应(速发型变态反应)和第Ⅲ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反应)。

其主要的病理改变为无菌性脉管炎。

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anaphylactoid purpura)又称亨-许紫癜(HenochSchönlein purpura)、IgA血管炎,是一种IgA1抗体介导的超敏反应性毛细血 管和细小血管炎,其特征为非血小板减少的皮肤紫癜,可伴有关节痛、腹 痛和肾脏病变。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累及肘、腕、指等上肢关节。 关节损害通常是一过性的,不导致慢性损害和畸形。
(三)消化道损害 约有50%的患者会出现腹痛,表现为脐周和下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
20%~30%的患者会出现消化道出血,严重者可出现便血甚至肠套叠、肠穿孔。
二、临床表现
(四)肾脏损害 20%~50%的患者会出现肾脏损害,主要表现为血尿,其次为蛋白尿
及管型;1%~3%进展为肾功能不全;成年人的肾脏损害常比儿童严重。
三、组织病理、免疫病理和实验室检查
(一)组织病理 病理变化:
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和细小血管的内皮细胞肿 胀,管壁有纤维蛋白沉积、变性和坏死,血管 及其周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有核尘、水肿及 红细胞外渗。严重者还可出现管腔闭塞。
过敏性紫癜组织病理
三、组织病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免疫病理、实验室检查
(二)免疫病理 皮损及其周围皮肤的直接免疫荧光检查见血管壁IgA、补体和纤维蛋白
沉积;IgA在血管壁的沉积是区分过敏性紫癜和其他血管炎的重要依据。 (三)实验室检查
血小板数量、形态和功能都在正常范围,出凝血功能亦正常。累及肾 脏时出现血尿、蛋白尿,累及胃肠道可粪隐血试验阳性。
(一)病因 1.尚不明确。 2.常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特别是链球菌。 (二)发病机制
Ⅲ型变态反应,抗原与抗体(主要为IgA型)结合形成的循环免疫复合 物在血管壁沉积,激活补体,导致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壁及其周围产生炎症, 从而产生各种临床表现。

过敏性紫癜的原因与症状分析

过敏性紫癜的原因与症状分析

过敏性紫癜的原因与症状分析一、什么是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出血点和淤斑,呈紫红色。

这种形象的外观来源于毛细血管受损引起的小出血。

过敏性紫癜通常是由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引发,往往伴随着过敏反应。

二、过敏性紫癜的原因1. 食物过敏:某些食物如海鲜、花生、鸡蛋等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并诱发过敏性紫癜。

2. 药物过敏:部分药物,特别是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抗生素等,可能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紫癜的发生。

3. 病毒感染:某些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也可作为触发因素。

4. 其他原因:操作化学品或接触有害物质,以及正常荷尔蒙变化等均可能引起过敏性紫癜的发作。

三、过敏性紫癜的症状1. 皮肤出血点:最典型的表现是皮肤上呈现出大小不一、色泽深红或暗紫色的出血点。

2. 紫癜斑块:这些斑块比较大,大小和形状都不规则,颜色也较为明显。

它们常见于下肢、臀部和躯干等处。

3. 瘙痒感:患者可能会感到皮肤有轻度的瘙痒感,但并不严重。

4. 关节疼痛:少数患者可能会在关节处感到剧烈的酸痛,并伴有关节活动受限。

四、诊断与治疗1. 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医生通常通过身体检查来确定诊断。

此外,医生还会询问患者是否曾接触过可能引起过敏性紫癜的食物、药物或化学品等。

2. 治疗方案:a. 避免致敏原:如果能够确认导致过敏性紫癜发作的具体原因,患者应尽可能避免接触这些致敏物质。

b. 使用药物:医生可能会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建议使用一些抗组胺药物或类固醇来缓解过敏反应。

c. 密切监测:定期复诊及密切关注过敏性紫癜的发展情况很重要。

同时,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均衡的饮食也可以帮助预防发作。

五、预防措施1. 避免过敏原: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物质,如花粉、霉菌、化学品等。

2. 注意饮食习惯:保持均衡的饮食,并特别注意对任何与过敏相关的食物进行远离。

3. 情绪调节:避免情绪剧烈波动,保持愉快心情,有助于预防过敏性紫癜发作。

过敏性紫癜发病因素及发病机制

过敏性紫癜发病因素及发病机制

过敏性紫癜发病因素及发病机制作者:陈植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08年第15期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过敏性系统性坏死性小血管炎,HSP患者可因致敏原的性质、个体反应性的差异以及血管炎累及的脏器和病变程度的不同,在临床和病理改变上呈现不同的表现。

发病因素年龄因素HSP临床发病多见于学龄儿童,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首先,学龄儿童较学龄前儿童受到各种感染(如上、下呼吸道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的频度增多;其次,随着年龄增加,社会活动范围的扩大,接触各种过敏原的机会明显增多;再次,学龄儿童的免疫功能逐步增强。

季节因素HSP患儿多在秋冬季发病,这可能与该季节气候变化无常且比较寒冷,患儿易患呼吸道感染有关,感染后如免疫异常则易致HSP;另外,秋冬季食物过敏者多,此时期蟹、虾、海鱼的大量上市,枯草增多,也使患儿接触过敏原的机会增加,而造成HSP的发生。

诱因方面多为感染和过敏,感染中最多见为上、下呼吸道感染,过敏原中多为食物过敏和混合过敏,食物组主要为虾/蟹、牛奶,其次为鸡蛋。

吸入组主要为豚草,其次为螨虫、树木花粉。

感染和过敏原的摄入使机体产生免疫异常而导致HSP的发生。

在HSP患儿中,多伴有多器官损害,反之,在HSP患儿中,如出现多器官损害时,需警惕有无紫癜性肾炎(HSPN)。

单纯型HSP的发病与年龄关系不大,这可能与单纯型HSP患儿临床病变轻微,免疫反应较轻有关。

一旦发生HSP,特别要注意年龄,如是学龄儿童,需观察是否为混合型,如是混合型,更需警惕是否存在HSPN,以便及早判断病情,合理治疗。

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涉及免疫学异常、凝血与纤溶机制紊乱、基因多态性改变。

肾脏病理上存在微血管与问质损害。

免疫学机制过敏性紫癜是各种致敏原刺激过敏体质的机体发生变态反应,产生自身抗原,体液免疫上调,B细胞多克隆活化,继而产生自身抗体,以IgA为主。

HSP患者C基因缺陷频率高,缺陷者血清C4浓度下降,使免疫复合物不能得到清除,在肾脏部位沉积而发病。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和治疗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和治疗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和治疗
过敏性紫癜又称Henoch-Schonlein紫癜,是一种侵犯皮肤和其他器官细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过敏性血管炎,常伴腹痛、关节痛和肾损害,但血小板不减少。

有人认为过敏性紫癜与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属于同一个谱系疾病。

一.过敏性紫癜的病因:
可能与链球菌感染、病毒感染、药物、食物、虫咬等有关,发生机制是由于抗原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壁沉积,激活补体,导致毛细血管和小血管壁及其周围产生炎症,使血管壁通透性增高,从而产生各种临床表现。

二.过敏性紫癜的治疗:
1.病因治疗:积极寻找、治疗可能的病因。

2.药物治疗:
(1)抗生素:有感染因素者可选用适当的抗生素。

(2)抗组胺药:适用于单纯型紫癜,可同时使用芦丁、维生素C、钙剂、安络血或止血敏等。

(3)氨苯砜:早期选用有效。

(4)糖皮质激素:适用于严重皮肤损害或关节型、腹型、肾型紫癜。

(5)免疫抑制剂:顽固的慢性肾炎患者,可选用环磷酰胺或硫唑嘌呤。

可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

(6)对症治疗:发热、关节痛者可使用解热镇痛药如吲哚美辛,芬必得;腹痛者用山莨菪碱口服或肌注,或阿托品肌注。

(7)其他治疗:分别有报道用西咪替丁、复方丹参注射液、雷公藤、右旋糖酐-40、双嘧达莫等治愈过敏性紫癜。

3.血浆置换:该法能有效清除血循环中的免疫复合物,从而防止血管阻塞和梗死。

适用于血浆中存在大量免疫复合物的腹型、肾型患者。

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敏性紫癜( HSP) 是儿童常见的全身性血管炎性疾 胃肠道 、 肾脏 、 关节, 甚至心 、 脑等多个 病 。可累及皮肤 、
TANG Xue - mei ( Department of Nephrology and Immunology, Children's Hospit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14 , China) 摘要: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的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 。该病的病因可能涉及感染、 遗传、 药物、 疫苗等方面。 IgA1 糖基化异常 IL6、 TNFTNF 样凋亡弱化因 及分子清除障碍, 导致 IgA1 免疫复合物介导的体液免疫异常; Th2 和 Th17 细胞异常活化, α 分泌增多, 子调控的核因子κB 活化, 血浆一氧化氮、 内皮素水平增高等细胞免疫和炎症介质的参与, 可能共同导致微血管内皮损伤, 促进过敏 性紫癜的发生。 2012 , 27 ( 21) : 1634 - 1636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病因; IgA1 免疫复合物; 儿童 中图分类号: R725.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 515X( 2012 ) 21 - 1634 - 03
· 1634·
第 27 卷第 21 期 2012 年 11 月
J Appl Clin Pediatr, Vol. 27 No. 21 , Nov. 2012
primary immune deficiency with oral manifestations[ J]. Oral Dis, 2009 , 15 ( 1 ) : 2 - 7. [ 5] Renner ED, Puck JM, Holland SM, et al. Autosomal recessive hyperimJ] . J Pediatr, 2004 , munoglobulin E syndrome: A distinct disease entity[ 144 ( 1 ) : 93 - 99. [ 6] Minegishi Y, Karasuyama H. Genetic origins of hyper - IgE syndrome [J]. Curr Allergy Asthma Rep, 2008 , 8 ( 5 ) : 386 - 391. [ 7] Minegishi Y, Karasuyama H. Hyperimmunoglobulin E syndrome and tyrosine J] . Curr Opin Allergy Clin Immunol, 2007 , 7( 6) : kinase 2 deficiency[ 506 - 509. [ 8] Grimbacher B, Schffer AA, Holland SM, et al. Genetic linkage of hyper - 1999 , 65 ( 3 ) : IgE syndrome to chromosome 4[J]. Am J Hum Genet, 735 - 744. [ 9] Woellner C, Gertz EM, Schaffer AA, et al. Mutations in STAT3 and diagnostic guidelines for hyper - IgE syndrome[J] .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0 , 125 ( 2 ) : 424 - 432. [ 10] Levy DE, Loomis CA. STAT3 signaling and the hyper IgE syndrome [ J] . N Engl J Med, 2007 , 357 ( 16 ) : 1655 - 1658. [ 11] De Beaucoudrey L, Puel A, Filipe - Santos O, et al. Mutations in STAT3 and IL12RB1 impair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IL - 17 - pro. J Exp Med, 2008 , 205 ( 7 ) : 1543 - 1550. ducing T cells[J] [ 12] Ma CS, Chew GY, Simpson N, et al. Deficiency of Th17 cells in hyper IgE syndrome due to mutations in STAT3[J] . J Exp Med, 2008 , 205 ( 7 ) : 1551 - 1557. [ 13] Milner JD, Brenchley JM, Laurence A, et al. Impaired T( H) 17 cell differentiation in subjects with autosomal dominant hyper - IgE syndrome [ J] . Nature, 2008 , 452 ( 7188 ) : 773 - 776. [ 14] Renner ED, Rylaarsdam S, Anover - Sombke S, et al. Novel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 ( STAT3 ) mutations, reduced T( H ) 17 cell numbers, and variably defective STAT3 phosphorylation 2008 , 122 ( 1 ) : in hyper - IgE syndrome[J]. J Allergy Clin Immunol, 181 - 187. [ 15] Wang L, Arcasoy MO, Watowich SS, et al. Cytokine signals through STAT3 promote expression of granulocyte secondary granule proteins in J]. Exp Hematol, 2005 , 33 ( 3 ) : 308 - 317. 32D cells[ [ 16] Engelhardt KR, Mcghee S, Winkler S, et al. Large deletions and point
DOI: 10. 3969 / j. issn. 1003 - 515X. 2012. 21. 005
过敏性紫癜 肾脏免疫科,重庆 400014 ) Etiology and Immune Pathogenesis in Children with Henoch - Schonlein Purpura
mutations involving the dedicator of cytokinesis 8 ( DOCK8 ) in the au. J Allergy Clin tosomal - recessive form of hyper - IgE syndrome[J] Immunol, 2009 , 124 ( 6 ) : 1289 - 1302. [ 17] Pung YH, Vetro SW, Bellanti JA. Use of interferons in atopic ( IgE - mediated) diseases[J] . Ann Allergy, 1993 , 71 ( 3 ) : 234 - 238. [ 18] Minegishi Y, Karasuyama H. Defects in Jak - STAT - mediated cytokine signals cause hyper - IgE syndrome: Lessons from a primary imJ] . Int Immunol, 2009 , 21 ( 2 ) : 105 - 112. munodeficiency[ [ 19] Dewitt CA, Bishop AB, Buescher LS, et al. Hyperimmunoglobulin E J]. J Am Acad Dersyndrome : Two cases and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matol, 2006 , 54 ( 5 ) : 855 - 865. [ 20] Aihara Y, Mori M, Katakura S, et al. Recombinant IFN - gamma treatment of a patient with hyperimmunoglobulin E syndrome triggered au1998 , 18 toimmune thrombocytopenia[J]. J Interferon Cytokine Res, ( 8 ) : 561 - 563. [ 21] Goussetis E, Peristeri I, Kitra V, et al. Successful long - term immunologic reconstitution by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J] . tion cures patients with autosomal dominant hyper - IgE syndrome[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0 , 126 ( 2 ) : 392 - 394. [ 22] Gatz SA, Benninghoff U, Schütz C, et al. Curative treatment of autosomal - recessive hyper - IgE syndrome by hematopoietic cell transplantation[ J] . Bone Marrow Transplant, 2011 , 46 ( 4 ) : 552 - 556. [ 23] Metin A, Tavil B, Azik F, et al. Successful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 Pediatr Transplant, for DOCK8 deficient hyper IgE syndrome [J] 2012 , 16 ( 4 ) : 398 - 399. [ 24] Mcdonald DR, Massaad MJ, Johnston A, et al. Successful engraftment of donor marrow after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autosomal - recessive hyper - IgE syndrome caused by dedicator of cytokinesis 8 deficiency [J] .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0 , 126 ( 6 ) : 1304 - 1305. [ 25] Gennery AR, Flood TJ, Abinun M, et al.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does not correct the hyper IgE syndrome[J]. Bone Marrow Transplant, 2000 , 25 ( 12 ) : 1303 - 1305. ( 收稿日期: 2012 - 09 - 05 ) ( 本文编辑: 王 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