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过敏性紫癜科普宣传PPT课件

谁会得过敏性紫癜? 性别
男女均有可能,但研究显示男孩的发病率略 高于女孩。
这可能与激素水平和免疫反应有关。
谁会得过敏性紫癜?
易感人群
有过敏史、家族史或近期感染史的人群更易 发病。
如有过敏性鼻炎或哮喘等病史,需特别注意 。
何时出现症状?
何时出现症状?
症状表现
什么是过敏性紫癜? 病因
主要与感染(如病毒、细菌)、药物、食物过敏 等因素有关。
某些情况下,可能与环境因素或遗传倾向有关。
什么是过敏性紫癜? 发病机制
机体免疫系统对某些物质产生异常反应,导致血 管炎症和出血。
这可能会影响皮肤、关节和内脏器官。
谁会得过敏性紫癜?
谁会得过敏性紫癜? 年龄
过敏性紫癜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但成年人 也可能罹患此病。
过敏性紫癜科普宣传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过敏性紫癜? 2. 谁会得过敏性紫癜? 3.
什么是过敏性紫癜?
什么是过敏性紫癜?
定义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 出现紫癜(小出血点),常伴随关节痛和腹痛。
它是因为小血管破裂引起的,通常与过敏反应有 关。
定期随访有助于监测病情。
如何预防过敏性紫癜?
如何预防过敏性紫癜? 避免过敏源
尽量避免已知的过敏源,如某些食物或药物。
家长需关注孩子的饮食和环境。
如何预防过敏性紫癜? 增强免疫力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加 强身体免疫力。
充足的睡眠和心理健康也很重要。
如何预防过敏性紫癜? 定期体检
如何诊断和治疗? 诊断方法
主要通过病史询问、体检和实验室检查(如 血液检查、尿检)进行诊断。
过敏性紫癜课件.

过敏性紫癜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材《医学常识》中第五章“儿童常见疾病”的第三节“过敏性紫癜”。
详细内容包括过敏性紫癜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过敏性紫癜的基本概念、病因及临床表现。
2. 掌握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
3.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治疗及预防。
教学重点:过敏性紫癜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预防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过敏性紫癜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预防策略。
3. 例题讲解:通过典型病例,分析过敏性紫癜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若干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病例,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7.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惑。
六、板书设计1. 过敏性紫癜2. 内容:定义、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预防策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解释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列举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
论述过敏性紫癜的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预防策略。
2. 答案:病因及发病机制:过敏体质、感染、药物、食物等因素导致血管壁损伤,出现紫癜等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皮肤紫癜、关节肿痛、消化道出血等。
诊断方法: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
治疗原则:抗过敏、抗炎、止血、改善血管通透性等。
预防策略:避免接触过敏原、预防感染、合理饮食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过敏性紫癜的最新研究动态,了解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又称舒-亨综合征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血管炎,以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炎症为病理基础。
临床特点除皮肤紫癜外,常有过敏性皮疹、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和血尿等。
主要见于学龄期儿童,病程有时迁延反复,但预后多良好。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不清,目前认为与某种致敏因素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致敏原可为病原体(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药物(抗生素、磺胺药、异烟肼、水杨酸类、苯巴比妥钠等)、食物(鱼、虾、蟹、蛋、牛奶等)及其他(花粉吸入、昆虫叮咬、疫苗注射等)。
机体对这些因素产生不恰当的免疫应答,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小血管,引起皮肤、胃、肠、关节的广泛性毛细血管炎,导致水肿和出血。
(二)临床表现多为急性起病,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约半数患儿出现不规则低热和乏力、精神委靡、纳差等全身症状。
皮肤、关节、消化道和肾脏是主要累及部位,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1.皮肤紫癜常为首发症状,几乎所有患儿均见典型皮肤紫癜,常见于下肢和臀部,以下肢伸面为多,对称分布。
典型紫癜变化规律为初起出现紫红色荨麻疹及各型红斑、斑丘疹,压之褪色,高出皮肤,可有轻度痒感,此后红斑中心发生点状出血,颜色加深呈紫红色,压不褪色。
2.消化道症状约有2/3患儿可出现消化道症状,多出现在皮疹发生1周内。
患儿突发腹痛,伴恶心、呕吐或便血,腹痛位于脐周或下腹部,是由于肠道病变引起肠蠕动增强或痉挛所致。
此型临床称为“腹型”。
3.关节疼痛及肿胀约1/3患儿出现关节肿痛,多累及膝、踝、肘等关节,可单发亦可多发,呈游走性,一般无红、热,有积液,不遗留关节畸形。
偶尔关节炎出现在紫癜前1~2日。
此型临床称“关节型”。
4.肾脏症状约30%~60%。
多数患儿出现血尿、蛋白尿及管型,伴血压增高和水肿,称为紫癜性肾炎。
一般患儿肾损害较轻,个别重症出现大量蛋白尿、氮质血症、高血压或高血压脑病,极少数因急性肾衰竭死于尿毒症。
此型临床称为“肾型”。
同时存在几种临床表现时称“混合型”。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一
在 先天性总管囊肿进行 切除后 ,重建 胆道采用肝总管空肠R o u x — Y
机制 。
1 - 3长期 随访 通过 电话 、书信 以及 患者复诊 等 ,对术 后患者 的病 情进行 随访 ,
了解 患者 相关 的身体状况 ,对 患者进行常 规的肝功 能检查 以及 定期进 行B 超检查 ,对 出现黄疸 、上腹烧 灼 、发热 、腹痛 的患者 身体状 况与
从研 究结果 分析来看 ,在先天性胆 总管囊肿切 除后胆道重建 中 ,
流通道 ,大大降低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率,同时增加胆支空肠袢套叠
瓣成形 重建胆道 ,这 符合消化道 以及胆道 生理 ,也能有效 起到预防术 后 出现反 流性胆 管炎。
参 考文 献 [ 1 】 孙蔓 丽 , 师松年, 李萍. 几 种胆 道 重 建术 治 疗 先天 性 胆 总管 囊 肿 的疗效 评价 [ J ] . 实用 儿科 临床 杂志 , 2 0 0 4 , 1 9 ( 0 9 ) : 8 1 0 8 1 1 .
2 0 1 3年 9 月第 1 1 卷 第2 7 期
1 5 例 患者 实施肝 管空肠 R o u x — Y吻合术 ,手 术方法 是先 留置肝 管空 肠 3 0 c m胆支 ,肝管 空肠 近端和远端侧 与肝管空肠端侧进 行吻合手术 。②
・
临床研究 ・ 6 7
间置术后 ,出现生长发 育不 良情况 。其 余患者 ,生长发育正常 ,患者 肝 功能 良好 ,患者正常进行 生活。 3讨 论
过敏性紫癜研究进展

过敏性紫癜研究进展一、病因病机1.毒犯营血 不少作者认为,过敏性紫癜是热毒炽盛,逼犯营血,伤及血络,血溢脉外所致。
阳络伤则血外溢,肌肤发斑,口鼻出血;阴络伤则血内溢,则见便血、尿血。
毒伤筋脉,则关节疼痛;毒伤脾络,升降失常则吐泻腹痛;伤及肾络,气化失司,水湿不外泄则浮肿。
热毒的形成,或因外感风热,失于疏解,郁遏化毒;或因感时毒,直犯营血;或因食异物,或因虫咬,或误用辛温,致使诸种毒邪犯及营血而发病。
2.热迫血行 血受寒则凝,受热则行。
或感受热邪,或阴虚发热,血受热迫,妄行无度,络伤血溢则生本病。
血溢肌肤则外见紫斑;血溢胃肠则吐血、便血;血溢筋脉,瘀阻关节则痹痛。
3.风扰营阴 舒义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风胜则动”等论述,认为过敏性紫癜是卫阳虚弱,藩篱疏漏,失于固密,守护无权,外邪乘袭,扰动营血,阴血溢于脉外则紫癜。
4.瘀血阻滞 气行则血行,气过寒或过热,均会妨碍血之畅行。
正如《医林改错》所说:“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
”有作者认为,过敏性紫癜的发生,是由于寒邪或热邪侵犯机体,导致血行障碍,瘀血积于体内一定部位而发生病变。
瘀于肌肤,血溢于表则见紫癜;瘀于胃肠,血渗于内则腹痛便血。
丁林魁认为,本病是邪犯太阳,邪随经入而为“蓄血”,“蓄血”形成,则现少腹急结,腰痛难伸,大便色黑等瘀血之征。
5.脾虚湿滞 有人认为素禀不足,脾气虚弱,脾虚不能统血,血溢脉外亦能形成紫癜。
如潘焕鹤认为,脾虚则运化失职,湿热内生。
湿热著于关节则痹痛;湿热逼迫血分,络伤则便血、肌衄;湿热久蕴,必耗营血。
潘氏还认为,肝体阴而藏营血,湿热久蕴,使肝失柔润之性,敛藏之职,脾虚肝乘则吐血腹痛。
6.风湿之邪 周跃庭认为该病不仅多由热毒或疫毒所致,尚有风湿之邪为患。
斑多由阳明郁热入血所致,疹每因风热郁肺入营而成;发斑一般无痒感,而此证局部有痒感。
从这些特点看,表明有风邪为患。
此外,本病临床常有浮肿出现,按其特点多属风水性质。
过敏性紫癜教案范文

过敏性紫癜教案范文一、疾病介绍二、教育目标1.了解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2.提高对过敏性紫癜的风险认识,学会预防控制措施。
3.学会正确处理过敏性紫癜发作时的急救措施。
4.懂得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教育内容1.疾病知识普及1.1病因:感染、药物、食物过敏及自身免疫等因素可能导致过敏性紫癜发生。
1.2发病机制:过敏性紫癜是由机体对其中一种物质的过敏反应引起的,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上引起血管炎,导致皮肤、关节和肾脏等部位受损。
1.3临床表现:皮肤紫癜、关节痛、肾脏损害等。
2.预防控制措施2.1避免接触过敏原:对于已明确过敏原的患者,应避免接触该物质,如食物、药物等。
2.2合理饮食: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如海鲜、坚果等。
增加富含维生素C和P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胡椒等。
2.3避免受凉:过敏性紫癜患者容易受凉引发病情加重,应注意保暖,尤其是四肢。
2.4注意药物使用:在应用药物时,应告知医生自己对一些药物有过敏反应,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
3.急救措施3.1紫癜发作时,保持冷静,尽快就近就医。
3.2在前往医院的过程中,可以涂抹冷敷剂或冷水冲洗受累部位,有助于缓解症状。
3.3避免擦痒,以免破溃导致继发感染。
4.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4.1治疗方法:以缓解症状、避免复发为主要治疗目标。
一般采用口服抗过敏药物、糖皮质激素等进行治疗,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血液透析等支持性治疗。
4.2注意事项:避免接触过敏原,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劳累,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受凉。
四、教育方式2.宣传资料:提供包括免疫复合物性紫癜的详细信息以及预防控制措施的宣传资料,让患者及其家人可以随时参考。
五、教育效果评估通过问卷调查或随访方式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教育效果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对疾病的了解程度、预防控制措施是否得当、应急措施是否掌握等。
六、总结通过全面的教育指导,患者和其家人可以更好地了解过敏性紫癜的疾病知识,提高对该疾病的预防和控制能力,从而减少发病和复发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过敏性紫癜患者的护理

过敏性紫癜患者的护理过敏性紫癜(allergic purpura)是一种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是机体对某些致敏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高,血液外渗所致。
主要表现为皮肤淤点或紫癜,可伴有腹痛、关节痛和肾脏损害。
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男性稍多于女性,好发于春秋季。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 病因①感染:最常见的原因,包括细菌(β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病毒(麻疹、水痘、风疹病毒)及肠道寄生虫感染等。
②食物过敏:主要是鱼、虾、蟹、蛋、牛奶等引起的异性蛋白过敏。
③药物过敏:如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头孢菌素类、磺胺类、异烟肼、阿托品、噻嗪类利尿药及水杨酸类等解热镇痛药。
④其他:如花粉、尘埃、虫咬、寒冷刺激及疫苗接种等。
2. 发病机制①速发型变态反应:致敏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形成抗原,产生的IgE抗体吸附在肥大细胞上,释放出组胺及慢反应物质(SRS-A),引起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
②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致敏原进入体内后,刺激B淋巴细胞(B细胞)产生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着于血管壁及肾小球基底膜上激活补体,引起小动脉炎及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导致皮肤、黏膜、肠道、关节腔或肾脏出血、水肿。
二、护理评估(一) 健康史评估发病前1~2周有无上呼吸道感染史,询问有无进食容易引起过敏的蛋白质、接触花粉、尘埃或被昆虫叮咬等情况,了解有无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异烟肼、阿托品、噻嗪类利尿药、解热镇痛药等用药史或疫苗接种史。
(二) 临床表现1. 临床类型:(1) 皮肤型 (单纯型、紫癜型) 最常见。
以局限于四肢的皮肤紫癜为主要表现,下肢大关节附近及臀部分批出现对称性分布、大小不等的斑丘疹样紫癜(图-1),反复发作,可融合成片、形成淤斑,数日内渐变成紫色、黄褐色、淡黄色,经7~14天消退;可伴有皮肤水肿、荨麻疹。
少数累及面和躯干部皮肤,初起有皮肤瘙痒,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多形性红斑。
过敏性紫癜PPT课件

免疫荧光可见: IgA颗粒纤维蛋白沉积
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2-8岁儿童。急性起病,始发症 状以皮肤紫癜为主
少数病例以腹痛、肾脏症状首先出现 各 种症状可有不同组合
其它:循环、神经、呼吸系统 在起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临 床 表 现1 1. 皮肤紫癜:反复的皮肤紫癜为本病的主要表现。
具有遗传背景的个体
B淋巴细胞克隆扩增
大 量 I g A免疫复合物
系统性血管炎
遗传
发病
免疫异常
环境
病 理 改 变1
1. 全身性小血管无菌性炎症(微动脉、微静脉、毛细血管)是本 病基础病变。
皮肤 真皮层小血管周围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浸润,浆液和 红细胞外渗以致间质水肿,血管壁可有纤维素样坏死。 肠道 因微血管血栓形成出血坏死。
常在紫癜后2~4周内出现,也可出现在紫癜消失后或疾病的静 止期。
症状轻重不一,大多数患儿多能完全恢复,约1-2%发展为慢 性肾炎,0.1-0.2 %发生肾功能不全。
* 紫癜性肾炎(临床分型)
▪ 单纯肾小球性血尿或蛋白尿 ▪ 血尿和蛋白尿 ▪ 急性肾小球肾炎 ▪ 肾病综合症 ▪ 急进性肾炎 ▪ 慢性肾炎
肾脏症状突现时需与肾小球肾炎、IgA肾病
治疗
本病无特效疗法,主要采取支持对症等综合治疗, 尽可能 寻找并避免接触过敏原,积极治疗感染。
治 疗1
1. 一般治疗:
急性期卧床休息;少渣饮食
有消化道出血或腹痛较重时,可禁食或流食; 有感染时加用抗生素; 注意寻找和避免接触过敏原。
治 疗2
2. 对症治疗: 有荨麻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时,应用抗组
病 理 改 变2
2. 肾脏改变 多为局灶性肾小球病变,毛细血管内皮增生,局部 纤维化和血栓形成,灶性坏死,可有新月体形成。 严重时整个肾小球均受累,呈弥漫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检查
尚无特异性诊断实验,以下检查有助于了解病情。
1.周围血象:白细胞正常或增加,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 胞可增高;一般无贫血,血小板计数正常甚至升高。出血 和凝血时间正常,血块退缩实验正常,部分患儿毛细血管 脆性实验阳性。
(一)皮肤紫癜:病程中反复出现皮肤紫癜 为本病特征,多见于四肢伸侧、关节周围, 以下肢及臀部多见,常两侧对称。紫癜分 批出现,初起呈紫红色斑丘疹,高出皮面, 压之不褪色,一般不痒,数日后转为暗紫 色,最终呈棕褐色而消退。少数重症患儿 紫癜可融合成大疱伴出血性坏死。皮肤紫 癜一般持续4~6周后消退,部分患儿间隔数 周、数月后又复发,
见图:
(二)腹痛:一般表现为阵发性剧烈腹痛,常 位于脐周或下腹部,可伴有呕吐,但呕血少见。 部分患儿可有黑便或血便,偶见并发肠套叠、 肠梗阻或肠穿孔者。
(三)关节肿痛:多发性大关节如膝、踝、肘、 腕等关节肿痛,活动受限,症状持续数日后消 失,不遗留畸形。
(四)血尿:常在其他症状消失后,起病1个 月内或病程更晚期 发生,症状轻重不一,表
过敏性紫癜
2015-3-9
概述 是一种小血管炎 以皮肤紫癜、关节痛、腹痛、便血、
血尿和蛋白尿为主要临床特征 发病情况
年龄:学龄及学龄前儿童多见(2~8岁) 性别:男孩多于女孩 1.4~2:1 季节:春夏秋冬
病因及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食物过敏(蛋类、乳类、豆类等)
药物(阿司匹林、抗生素、苯巴比 妥等)
预后
本病预后良好,大多痊愈。病程一般为1~2 周至1~2个月。也可反复发作。有肾脏病变 者病情常较迁延,可持续数月或数年,尿 常规检查要长期、定期随访。
2.其他检查:尿常规可有红细胞、蛋白、管型;大便隐血实 验阳性;血沉轻度增快;腹部超声波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肠套叠,头颅MRI对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患儿可予确诊。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典型皮肤紫癜、腹痛、关节肿痛、血尿,结合实验 室检查诊断不难;若皮肤紫癜出现在其他症状之后,易误 诊,需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外科急腹症、风湿性 关节炎及肾小球肾的发生, 不能常规使用。
4.免疫抑制剂:重症过敏性紫癜肾炎可加用免 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等。
5.抗凝治疗:爆发皮肤坏死者可用抗凝治疗, 阿司匹林每日3~5mg/kg,或每日25~50mg, 每天一次服用;双嘧达莫每日3~5mg/kg, 分次服用。
6.中成药:贞芪扶正冲剂、复方丹参片、银杏 叶片,口服3~6个月,可补肾益气、活血化 瘀,有助于疾病恢复。
微生物(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感染、蚊虫叮咬、花粉吸入、疫苗接 种等诱因
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广泛的毛细血管 炎严重时可发生坏死性小动脉炎
病理
主要病理变化为广泛的小血管炎,以毛细血管炎 为主,也可波及小静脉和小动脉。病变多累及皮 肤、肾脏、关节及胃肠道,少数累及心、肺等脏 器。
临床表现
多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以皮肤紫癜为主 部分病例腹痛、关节炎或肾脏症状首先出现 起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可伴有低热、 纳差、乏力等全身症状。
治疗 目前无特效疗法,以一般治疗及对症治疗为主。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给予清淡饮食,积极寻
找和祛除诱因因素,有前驱感染史者选用抗生 素,停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和实食物。 2.对症治疗:应用维生素C、安络血等改善毛细 血管脆性;有荨麻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时,应 用抗组胺药物和钙剂;腹痛时应用解痉剂;消 化道出血时应禁食,可静脉滴注西咪替丁每日 20~40mg/kg,必要时输血。 3.糖皮质激素:急性期对腹痛和关节痛有缓解作 用,泼尼松每日1~2mg/kg,分次口服,或用地 塞米松、甲基泼尼松龙每日5~10mg/kg静脉滴 注,症状缓解后即可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