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药熬制过程(图)

合集下载

膏药熬制流程

膏药熬制流程

膏药熬制流程
膏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制剂,用于外敷治疗各种皮肤疾病和骨伤痛等疾病。

膏药的熬制需要严格掌握技巧和方法,以下是膏药熬制的流程:
1.准备材料:需要准备好中药材、药液、基质、乳化剂等材料。

2.制备基质:将基质加热至熔化状态,根据需要加入适量的药液。

3.加入药材:将制好的药材研末加入基质中,搅拌均匀。

4.加入乳化剂:根据需要加入适量的乳化剂,用研钵或研磨机搅拌均匀。

5.熬制膏药:将加入乳化剂的药材基质加热至适当温度,不断搅拌直至膏药熬制完成。

6.冷却贮存:将熬制好的膏药倒入容器中,放置自然冷却,待完全冷却后盖上盖子密封存放。

7.使用方法:使用膏药前先清洗患处,将膏药均匀涂抹在患处,每日使用1-3次,连续使用3-7天。

以上是膏药熬制的流程,需要注意的是,在熬制过程中需要控制好火候和搅拌力度,以确保膏药的质量和疗效。

同时,在使用膏药时也需要遵循医嘱和使用说明,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 1 -。

各种膏药的配方

各种膏药的配方

祖传上百年的老膏药(虎方)1.药物组成羌活25克独活25克鸡血藤60克川芎35克赤芍35克灵仙40克当归30克牛膝35克葛根30克苍术20克防风20克防已20克秦艽30克骨碎补35克狗脊35克萆薢20克干姜30克黄芪40克生首乌40克川断35克龟板20克桃仁30克木瓜30克米壳25克伸筋草35克透骨草40克红花30克麻黄40克杜仲30克五加皮20克桂枝60克苏叶20克白芍35克川乌35克草乌35克半夏35克马钱子40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 *蜈蚣20克全虫20克炮山甲30克乌蛇40克地龙20克血竭20克木香20克丁香20克白芥子20克元胡30克阿魏40克细辛30克肉桂20克三七20克儿茶20克薄荷冰60克冰片20克樟脑130克2.制作方法第一个方法:全部的中草药粉碎后,用窗纱过筛备用。

剩的粗药约小半斤入香油文火炸半小时,去掉药渣后加入松香煮沸至完全融化,再加入粉碎的细药搅拌均匀。

然后加入黄丹小火一个方向搅30分钟,最后再加入冰片樟脑薄荷冰再搅10分钟。

离火后凉一会就可以摊膏药了。

按45克一贴能出100贴膏药,1贴贴5天,好像是贴5次是一疗程,绝大部分都是两疗程贴好的。

第二个方法:*点后的草药粉碎成药粉备用。

*点前的草药水熬三次,把三次的药液合并再熬到剩一斤左右的浓缩液,也就是我们说的清膏。

加入松香煮沸至完全融化,再加入粉碎的药粉搅拌均匀。

然后加入黄丹小火一个方向搅30分钟,最后再加入冰片樟脑薄荷冰再搅10分钟就行了。

3.治疗效果祖传的老膏药,一百几十年四五代了,它的整个家族几十人都干这行,在山东、河北、东三省及东南亚很多地方都有膏药店。

老膏药熬工比较独到,疗效传得神乎其奇神,99%的颈肩腰腿痛患者都是两三疗程治愈。

4.主治范围颈肩腰腿痛祖传上百年的老膏药(龙方)1.药物组成马钱子35克甘遂20克苍术20克姜黄30克干姜25克骨碎补20克元胡20克威灵仙35克防风20克鸡血藤35克蓖麻子20克伸筋草20克胡椒20克菖蒲30克鹿含草20克川芎30克羌活30克独活30克大黄30克桃仁20克红花25克透骨草20克半夏25克川乌30克草乌30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 *全蝎20克蚯蚓30克白花蛇30克土鳖30克水蛭20克蜈蚣20克血竭20克肉桂20克芒硝30克雄黄30克阿魏30克细辛20克冰片15克薄荷冰45克樟脑60克2.制作方法第一个方法:全部的中草药粉碎后,用窗纱过筛备用。

膏药的熬制

膏药的熬制

膏药得熬制膏药,在制作方法上以黑膏药最为复杂.但黑膏药过去流传在民间及各家祖传秘方得手工操作各有不同,加之现在由于广泛应用,因此,手工操作已供不应求,故有机制生产以适应这一情况.此外,软膏与膏滋在制作上亦不同于黑膏药;软膏与膏滋在制法上也有差异,现分别介绍于下:黑膏药得制法一、手工操作法(I)熬制膏药前得准备工作(一)器材1.天秤一台(称药配料用)。

2。

450cI=得温度计一支。

3。

铁勺、铁铲各一把(打油下药与铲膏药用)。

4.过滤器一具,消毒纱布数块。

5。

细铁筛子与铁漏勺各一个(捞药渣与过滤药油用).6。

铜锅或铁锅并带盖(口径在一尺左右)。

7.盛药得细瓷盆一个,水缸一个。

8.磨碎机一台或碾子、药碾槽一具(碾药末用),大鬃刷一个。

9.电动搅拌器一个,或人工搅膏药用得桑、柳、槐、檀木棍数根,一般要二三尺长,粗细约八九分.10。

燃料用煤炭或木柴均可,但一般古法常用桑、槐等木作燃料。

11。

炉灶安有前后锅,后锅煎药油,前锅熬膏药(见图4)。

(二)药品1。

植物油:香油最好,或用胡麻油、花生油、大豆油与菜籽油,古法中也有常加桐油者。

同时亦可使用桐油、石蜡与黄丹混合制膏得方法,以减少植物食油得应用。

2。

黄丹:又名东丹、虢丹、漳丹、红丹、铅丹也叫广丹,其化学成分主要就是Pb304,以红色得为最好。

3.用药分群药与细料,应按照处方配制要求,依法炮制备用。

(Ⅱ)熬制膏药过程中应注意得事项(一)熬制前应先作好一切准备工作,用具要完备,便于操作顺手。

(二)煎熬药物要有先后次序,因药物得质料与性质得千差万别,不能一概而论,一同入油熬炸.如同时下锅炸熬,其结果将使脆嫩薄片枯焦,坚硬得未透,不能很好得发挥药物应有得效能,以致影响膏药得质量,造成损失。

原则上,硬质药物如带有硬壳得、树根、骨肉之类先下,果之类次下,花、叶之类后下,芳香类易挥发得药物或脂类,不能直接入沸油中熬炸。

否则,前者将受高热而大量挥发,后者因易着火而致燃烧.所以后两类药物要研成细料,膏药基质熬成后参人.另外,加工后为防止药物得有效成分不致挥发或失效,应将其妥为保存。

松香膏药制作全程图片(学习相关)

松香膏药制作全程图片(学习相关)

松香膏药制作全程图片2010年09月06日星期一上午10:29转载自皮肤疼痛医师最终编辑皮肤疼痛医师松香膏药制作全程图片!夏天来了,制作黑膏药实在是一件苦差事,熬一锅松香膏药省时又省力,轻轻松30分钟搞定,权当是工作之余的一种休闲和放松。

把最近自己制作松香膏药的图片发上来与大家共享,来爱爱医很久了,不能光去索取别人的东西,也得为别人做点什么啊,别的方面实在惭愧,我从1997年就开始自己动手自作各种膏药(我喜欢动手制作点什么),积累了一点点经验,其中松香膏药更加得心应手一点,今天献丑了!复方骨仙膏生马钱子60g 生川、草乌各50 g 生南星50g 生半夏50g 甘遂50g 土虫50g蛴螬30g 七叶一枝花50g 洋金花50g 生白芥子30g 三七粉30g 肉桂30g细辛45g 生甲片60g 蜈蚣30g 全虫30g 生延胡60g 郁金60g乌蛇60g 威灵仙90g 鸡血藤90g 桃仁45g 当归45g 川穹50g姜黄50g 生地50g 羌活40g 独活40g 秦九45g 防风30g地龙45g 透骨草50g 苍术30g 三棱60g 莪术60g 丹参50g枳壳40g 牛膝50g 木瓜45g 伸筋草90g 鹿含草90g 海风藤60g 寻骨风60g 干姜120g 山奈60g 苏木60g 桑枝60g红花45g 麻黄60g 桂枝90g 生乳没各45g 血竭30g 冰片20g 樟脑50g 麝香1g(也可不用)扑尔敏100片下划线者需加工成120目细粉成膏后下.此方可做成黑膏药,也可做成松香膏药应用,疗效显著.关于黑膏药传统制法的帖子已不少,在此不再赘述.松香膏药制法:上药下划线加工成120目的中药细粉.其余用酒精浸泡。

基本比例:上药与松香1:1.100克松香+17克香油+9克蜂蜡+30克滑石粉+冰片5克+樟脑5克+硅氮酮3毫升文火依次融化混合均匀即可成膏.一,准备篇准备:香油,松香,蜂蜡,氮酮,75%酒精,扑尔敏............二,制作篇三.制贴篇四,收获篇01-中药粗料部分,要适当粉碎用75%的酒精浸泡1月.jpg(423.84 KB)下载次数:82009-1-12 09:0002-还是中药粗料.jpg(352.29 KB)下载次数:52009-1-12 09:00。

外敷中药制剂制作方法(附图)

外敷中药制剂制作方法(附图)

外敷中药制剂制作方法(附图)外敷中药制剂方法骨伤临床外敷制剂多种多样,有用开水调药的,有用酒调的,也有用醋或则鸡蛋清调敷的。

还有很多种方法。

大部分敷药方法药物保存时间短,药物敷上后很快就干了,还容易流出体外。

我临床以蜂蜜熬制后再调药,其药敷于人体可以一周不干,药性持续时间长,不刺激皮肤。

我对此方法做一简单介绍。

第一步:中药打细粉。

第二步:炼蜜。

将蜂蜜熬至100度,熬蜂蜜时注意火不宜太大,蜂蜜加热后会起泡。

火过大蜂蜜会溢出锅外。

第三步:加入凡士林,并用炼制后的蜂蜜将其融化。

第四步:调药五:我的敷药片(牛角自己打磨成的)其柔软而有弹性。

六:我的敷药方式药:蜂蜜:凡士林=3:1:6药物30--40%(视气温而定)天气热时药粉多点,冬天药粉少点。

蜂蜜60--70%(用凡士林与蜂蜜的比值2:8),也可以纯用蜂蜜。

简单止痛膏药制作:1)所需药材研细末。

2)加老陈醋950克,放锅里熬,沸腾后改小火。

3)边熬边搅,直至成糊状。

倒入磁坛里盖好。

将药调好后摊在油纸或纱布上贴患处。

敷药后四周用厚纱布垫上,然后用红外线照射15~25分钟。

每天一次,7天一疗程。

或者:1.把各类配好的中药打成药粉,一般要达到60目以上,因为不够细的药粉,药效不易出来。

在低温下放好。

2.去药店买药用的凡士林霜,或是煮些米糊,按中药:糊5:1的比例调和。

3.也可以直接开些蜂密到药粉上,以能和在一起为止,直接使用。

4.或是混纯净水后直接用于患处,不必再加东西。

评:蜂蜜加药粉夏天会发孝,变馊变质.我们用甘油调,便宜,容易渗透.先说一下敷药的情况:本人凭经验认为膝关节外用药很关键,能很好的弥补针刺等疗法的不足,具体是将药调成浆糊状(液体根据病情定,或用酒或用醋或白开水),敷于患处,上盖一层纱布外用保鲜膜缠绕两周,然后再热敷(具体用什么热敷根据自己情况和经验而定,本人是用炒热的大盐粒),药在腿上敷多久根据药方和病人的皮肤耐受程度而定。

如果皮肤没有明显过敏现象24小时后在将药去除,如过敏严重随时去掉,外涂皮炎平之类。

怎样熬膏药

怎样熬膏药

怎样熬膏药传统膏药的制作方法一、歌诀及注意事项一丹二油,膏药呈稠,三上三下,熬枯去渣,滴水成珠,离火下丹,丹熟造化,冷水地下,其形黑似漆,热则软,凉则硬,贴之即粘,拔之即起。

熬膏药应掌握的技术要领:1。

炸药勿太过或不及,如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影响膏药黏度。

2。

下丹注意掌握火候和剂量大小,温度低影响丹油化合,其色不泽。

大火易燃,丹量小则膏嫩,易流失起不到固定作用。

丹量大则膏老,质脆而不粘,贴敷易脱落。

3。

祖曰:膏药之黑功在熬,亮之功在搅,下丹后要不停的搅,并用扇子或风扇煽动,尽量使油丹化合时产生的气体跑掉,则膏药光亮,粘腻。

二、详细步骤黑膏药系以食用油炸取药料,去渣后在高温下与黄丹反应而成的铅硬膏。

一、基质原料的选择与药料的处理 1. 植物油:以质地纯净的麻油为好。

其优点是炼时泡沫少,有利于操作。

且制成的膏药色泽光亮,性粘,质量好。

亦可以采用棉子油、菜子油、花生油等,不宜用豆油。

2. 黄丹:又称章丹、铅丹、红丹、陶丹,橘黄色,质重,粉末状,主要成为为四氧化三铅,纯度要求在95%以上。

(可在大型药店或化工店买到) 3. 药料的处理:药料可分为一般药料(粗料)与细料两类。

粗料为一般性的中药根茎叶等,细料为贵重药与芳香药。

粗料按处方取好,并进行适当的粉碎,为熬枯去渣作准备。

细料如麝香等研成细粉备用,摊涂时撒在膏药表面;可溶性或挥发性的细料如冰片、樟脑、没药、乳香等可先研为细粉备用,在摊涂前投入熔化的膏药中混匀。

(细粉要过120目筛) 二、传统黑膏药的制作工艺1.药料的提取(熬枯去渣):取植物油置锅中,微热后将药料投入,加热并不断搅拌,直至药料炸至表面深褐色内部焦黄为度。

此时温度可达220度,炸好后可用铁丝筛捞去药渣,去渣后的油为药油。

(锅最好用铜锅,控制温度可用专用高温温度计,医疗器械商场都有卖) 2.炼油:取上述药油继续熬炼,待油温度上升到320度(一定要达到温度,很关键),改用中火。

炼油的火候:一是看温度计,达到规定温度;二是看油烟,开始为浅青色,渐为黑而浓,进而为白色浓烟,无风时白烟直上;三是看油花:沸腾开始时,油花多在锅壁周边附近,当油花向锅中央聚集时为度;四是看滴水成珠:取少许药油滴于水中,不散开成珠状为度。

各种膏药配方制作

各种膏药配方制作

各种膏药配方制作1.药物组成干姜30蜈蚣25穿山甲25白僵蚕25威灵仙25肉苁蓉25熟地黄25青风藤25丹参20蟾酥20黄芪302.制作方法将上面药物研为粉末,掺入膏药基质中。

3.主治范围颈椎病4.方剂来源发明专利申请张氏蜂毒风湿膏1.药物组成蜂毒20干姜25肉桂20附子30骨碎补25五灵脂20急性子152.制作方法将上面药物研为粉末,掺入膏药基质中。

3.主治范围风湿病4.方剂来源发明专利申请秦氏滑膜炎膏1.药物组成地骨皮15无名异15乳香20没药20生附子15生南星15生半夏15防风15生川乌15生草乌15冰片602.制作方法将上面药物研为粉末,掺入膏药基质中。

3.主治范围膝关节滑膜炎,滑囊炎各关节部位的滑膜炎均有特效。

4.方剂来源发明专利申请杨氏股骨头坏死膏1.药物组成A马钱子40木鳖子40槐枝60桑枝60透骨草40藤黄40苏木40白附子30骨碎补40姜黄40独活40川牛膝30B生川乌30生草乌30生南星30水蛭60细辛30阿魏30肉桂30白芥子30制乳香30制没药30C血竭30麝香20冰片30樟脑302.制作方法A组药材在油中炸枯,加入黄丹熬成膏药,再把B组细粉加入膏药,最后摊膏药时再加入C组药粉。

3.主治范围股骨头坏死4.方剂来源发明专利申请白佛寺颐养斋上百年的老膏药(虎方)1.药物组成羌活25克独活25克鸡血藤60克川芎35克赤芍35克灵仙40克当归30克牛膝35克葛根30克苍术20克防风20克防已20克秦艽30克骨碎补35克狗脊35克萆薢20克干姜30克黄芪40克生首乌40克川断35克龟板20克桃仁30克木瓜30克米壳25克伸筋草35克透骨草40克红花30克麻黄40克杜仲30克五加皮20克桂枝60克苏叶20克白芍35克川乌35克草乌35克半夏35克马钱子40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 *蜈蚣20克全虫20克炮山甲30克乌蛇40克地龙20克血竭20克木香20克丁香20克白芥子20克元胡30克阿魏40克细辛30克肉桂20克三七20克儿茶20克薄荷冰60克冰片20克樟脑130克2.制作方法第一个方法:全部的中草药粉碎后,用窗纱过筛备用。

纯中药渗透剂的膏药(原创)及松香膏药的制作

纯中药渗透剂的膏药(原创)及松香膏药的制作

纯中药渗透剂的膏药(原创)及松香膏药的制作纯中药渗透剂的膏药(原创)及松香膏药的制作纯中药渗透剂的膏药(原创)膏药我常做的是松香膏药,不会象黑膏药制作的那么麻烦,又不用麻烦去火毒,而且量的多少可以随机调整。

制作时把中药分开研成粉,过100-120目细筛,然后照量称取,搅拌均匀加入基质里,稍凉摊膏就行。

基质配方:松香:蜂蜡:渗透油=100:9:18。

渗透油配方:生姜片50g 花椒30g 辣椒(整个)30g 葱头50g 独头蒜50g 放500克油里炸好,这个配方是我师兄林少忠给我的,原来有血余50克,我去掉用起来也可以,这个油做渗透剂很好的,材料又易得!那药物的配方自己去找,我不提供了!松香膏药的制作有多种方法,下面介绍一种新型制作方法。

松香与香油比例:100:20中药处方:依自用经验方。

一、药物的提取中药分成粗料和细料二种。

1、将中药粗料放入容器内加95%酒精内(以酒精浸没药物为准),浸泡15天后过滤。

过滤液装容器备用。

药渣另煎。

2、药渣倒入锅内水熬二次,每次1小时,各取药液一次,二次药液混合后,文火浓缩至200-300ml。

3、将药渣所熬之浓缩液倒入事先准备好的乙醇提取液(过滤液)内,搅拌均匀,充分混合,静置24小时后过滤,去除杂质以备用。

4、将乙醇提取液和药渣浓缩液混合,再文火浓缩至200-300ml。

二、基质制作1、将香油倒入锅内文火加温40-80度时,加入松香,溶解中不断搅拌直至完全溶化。

并开始出现青烟——浓黑烟——白烟。

出现白烟时作贴皮试验,以不沾皮肤、无膏迹则为成功。

2、立即将其倒入事先准备好的泠水中,反复拔扯以去火毒,并浸泡7-10天,每天换水一次。

3、此时的松香基质呈棕黄色或金黄色。

三、摊膏1、低温溶化松香基质并去尽水气,再用武火加温,分次加入提取液并为断搅拌,以能让药物有效成份介入基质中而水份被蒸发。

2、关火,其温度降至60-70度时加入细料,40度时加入渗透剂(包括中药渗透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膏药熬制过程
膏药熬制第一步:加热油。

通常为香油,亦可用胡麻油,花生油替代,但香油熬制出来的膏药黏合度、跟皮肤的亲和力更好,而且性质更加温润,对皮肤无刺激作用,适宜骨病类患者长时间使用。

第二步:将中药组合加入油中,开始熬制。

第三步:开始炼药,目的是使药性提取到油中,时间不能太短,太短则药性没有完全被提出来;时间也不能太长,太长则药被煎糊,增加油中的杂质。

第四步:合适的时间到后,把经过炼制的中药组合从油中捞出,准备开始炼油。

过滤油中剩余的重要组合残留
过滤出中药组合后的油,此后要文火熬制3--4个小时,
不断的搅拌,因为是药三分毒,目的是让其中的杂质和毒气进一步被蒸发掉。

可爱的小观众
熬制过程中。

熬制过程的尾声:加入漳/樟丹(或者叫红丹),加丹的目的是为了起到黏合剂的作用,传统膏药药效强于现代工艺制成的膏药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用丹。

丹本身就是一种中药,膏药的有效成分可以通过与丹的结合更亲密地与毛孔接触,迅速的渗透毛孔,进入患处附近的血液循环;而现代工艺制成的膏药为了美观,用的是一种胶,妨碍了膏药的有效成分被迅速完全的吸收,再加上现代工艺制成的膏药本身药力就小,使得现代工艺制成的膏药功力大大降低。

丹的颜色开始变成暗红色,还需要慢慢地炼,直到红色完全褪去,丹中的毒性才完全化解。

丹的红色已经渐渐褪去,膏药又恢复了原本的色泽。

这张是膏药熬制成后,混合了丹的油放在凉水里,很快就能成膏。

膏药最后一步是要去除火毒,方法是把膏药趁热倾入冷水之中。

如果熬成的膏药不去火毒就贴敷,不但影响膏药疗效,还会刺激皮肤。

这是最后膏药的成品。

“膏药黑之功在于熬,亮之功在于搅”。

膏药成品的“老”或“嫩”是很重要的一环,“太老”则膏药脆而硬,没有粘性;“太嫩”则粘性太大并有弹性,不能固定在贴敷部位,容易移动,而且很难揭下。

这是做成单贴的膏药,为了方便使用,如果患处较大,也可根据实际情况作成更大的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