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剂、消毒剂标准管理规
消毒管理规定

消毒管理规定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消毒管理办法(2018年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消毒管理,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的传播,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服务机构以及从事消毒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其他需要消毒的场所和物品管理也适用于本办法。
第三条国家卫生计生委主管全国消毒监督管理工作。
铁路、交通卫生主管机构依照本办法负责本系统的消毒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消毒的卫生要求第四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消毒管理组织,制定消毒管理制度,执行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定期开展消毒与灭菌效果检测工作。
第五条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消毒技术培训、掌握消毒知识,并按规定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第六条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
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灭菌。
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
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七条医疗卫生机构购进消毒产品必须建立并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
第八条医疗卫生机构的环境、物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
排放废弃的污水、污物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运送传染病病人及其污染物品的车辆、工具必须随时进行消毒处理。
第九条医疗卫生机构发生感染性疾病暴发、流行时,应当及时报告当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并采取有效消毒措施。
第十条加工、出售、运输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或者来自疫区可能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皮毛,应当进行消毒处理。
第十一条托幼机构应当健全和执行消毒管理制度,对室内空气、餐(饮)具、毛巾、玩具和其他幼儿活动的场所及接触的物品定期进行消毒。
第十二条出租衣物及洗涤衣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对相关物品及场所进行消毒。
第十三条从事致病微生物实验的单位应当执行有关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对实验的器材、污染物品等按规定进行消毒,防止实验室感染和致病微生物的扩散。
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要求规范标准

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规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管理,保证消毒产品卫生质量和使用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消毒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制定本规。
第二条凡中华人民国境从事消毒产品生产(含分装)的单位和个人应遵守本规。
第二章厂区环境与布局第三条厂区选址卫生要求:(一)与可能污染产品生产的有害场所的距离应不少于30米。
(二)消毒产品生产企业不得建于居民楼。
(三)厂区周围无积水、无杂草、无生活垃圾、无蚊蝇等有害医学昆虫孳生地。
第四条厂区环境整洁。
厂区非绿化的地面、路面采用混凝土、沥青及其他硬质材料铺设,便于降尘和清除积水。
第五条厂区的行政、生活、生产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应合理,生产区和生活区应分开。
第六条厂区应具备生产车间、辅助用房、质检用房、物料和成品仓储用房等,且衔接合理。
第七条厂区的生产和仓储用房应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面积和空间。
生产车间使用面积应不小于100平方米,其中分装企业生产车间使用面积应不小于60平方米;生产车间净高不低于2.5米。
第八条厂区设置的厕所应采用水冲式,厕所地面、墙壁、便槽等应采用易清洗、不易积垢材料。
第九条动力、供暖、空调机房、给排水系统和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系统等设施应不影响产品质量。
第三章生产区卫生要求第十条生产区设置的各功能间(区)应按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合理布局,工艺流程应按工序先后顺序合理衔接。
人流物流分开,避免交叉。
第十一条生产区各功能间(区)应配置有效的防尘、防虫、防鼠、通风等设施。
第十二条消毒剂、化学(生物)指示物、抗(抑)菌制剂、隐形眼镜护理用品、卫生湿巾、湿巾的生产企业生产车间包括:配料间(区)、制作加工间(区)、分(灌)装间(区)、包装间(区)等。
分装企业生产车间至少包括:分(灌)装间(区)、包装间(区)等。
第十三条生产区应设更衣室,室应配备衣柜、鞋架、流动水洗手等设施,并保持清洁卫生。
消毒剂和卫生用品生产企业更衣室还应配备空气消毒设施和手消毒设施。
消毒剂使用管理规章制度

消毒剂使用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有效控制疾病传播,保障公共卫生安全,规范消毒剂的使用管理,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所有单位和个人在公共场所、医疗机构、学校等场所使用消毒剂的管理。
第三条消毒剂指的是一种能杀灭或抑制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的化学药剂。
第四条消毒剂使用管理应当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科学合理使用消毒剂。
第五条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消毒剂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发现违规行为及时处理。
第六条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开展消毒剂使用管理。
第二章消毒剂的分类及选择第七条按照作用机理不同,消毒剂可分为氧化剂、酸碱性消毒剂、醇类消毒剂等。
第八条不同类型的消毒剂适用于不同的场所和目的,使用前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消毒剂。
第九条消毒剂的选择应当综合考虑使用场所、目标微生物种类、杀菌浓度和时间等因素。
第十条使用消毒剂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厂家说明书的要求正确使用消毒剂,避免滥用或错误使用。
第三章消毒剂的储存和保管第十一条消毒剂的储存和保管应当采取防潮、防晒、防高温的措施,确保其质量。
第十二条消毒剂应当单独存放,与食品、药品、饮料等物品分开放置,防止交叉污染。
第十三条消毒剂的储存室应当通风、干燥,远离火源和易燃物品,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第十四条消毒剂的储存场所应当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禁止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
第四章消毒剂的使用方法第十五条使用消毒剂应当穿戴好防护用具,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等,避免直接接触。
第十六条消毒剂的使用时应当注意稀释比例、浸泡时间和洗净方法,确保杀菌效果。
第十七条消毒剂的使用应当遵循“先清洗、后消毒”的原则,保持被消毒物表面清洁。
第十八条使用消毒剂对人体有害的场所应当采取通风措施,避免吸入有害气体。
第五章消毒剂的废弃处理第十九条废弃的消毒剂应当按照规定的方法处理,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第二十条液体消毒剂的废弃物应当装入密闭容器,交由专业单位处理。
清洁剂与消毒剂管理规程

清洁剂与消毒剂的管理规程1.目的:建立清洁剂与消毒剂的配制及使用规程,保证清洁剂与消毒剂的正确使用,防止生产区的污染及交叉污染。
2.范围:适用清洁剂与消毒剂的配制及使用。
3.责任者:配制清洁剂与消毒剂的操作人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QA负责监督。
4.规程:4.1消毒剂选用:4.1.1消毒剂选用75%酒精,0.1%新洁尔灭,0.2%新洁尔灭,3%的双氧水溶液。
4.2消毒剂领用:根据生产进度情况由班组长持已审批的领料单到仓库领取。
4.3消毒剂的配制:采用稀释法配制消毒剂,其公式为:CV = C1V1C:浓溶液的浓度V:需要浓溶液的体积C1:稀溶液的浓度V1:欲配制溶液的体积。
根据需要计算出所需浓溶液与稀释用水的体积,并在记录表中记录。
4.3.1准备容器和量具:根据需要准备合适的盛装容器和量取工具。
对于液体可用量筒量取,固体可用托盘天平称取。
所用容器可根据消毒剂的用途用对应的配制用水清洗干净。
4.3.2准确量取浓消毒剂和稀释用水,小心操作,配制成合适的消毒剂。
4.3.3将配制好的消毒剂放于盛装容器内密闭保存于器具清洗间。
4.3.4消毒剂配制用水的规定:消毒剂的配制用水为纯化水。
4.3.5盛装消毒剂的容器必须有明显的级别状态标示,禁止不同洁净级别容器交叉使用。
4.3.6配制消毒剂时必须有二人复核操作。
4.3.7配制消毒剂时必须戴保护用品,避免烧伤。
4.3.8在器具清洗间配制消毒剂,防止造成污染。
4.4消毒剂的使用。
4.4.1手部消毒时用0.1%的新洁尔灭溶液和75%的酒精交替使用。
4.4.2设备及室内消毒时用0.2%的新洁尔灭溶液和75%的酒精交替使用。
4.4.3药液管路消毒时用3%的双氧水溶液和75%的酒精交替使用。
4.4.4消毒剂定期更换,每月轮换使用。
4.5消毒剂的有效期:消毒剂配制后使用时间不超过24小时。
4.6清洁剂的选用:清洁剂选用市售的清洁剂。
4.7清洁剂的领用:根据生产进度情况持由班组长审批的领料单到仓库领取。
物业管理清洁剂使用作业规程

物业管理清洁剂使用作业规程一、目的与范围为了确保物业管理中清洁剂的安全和有效使用,保障物业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制定本作业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物业管理中涉及清洁剂使用的各个环节。
二、清洁剂的采购1.物业管理部门负责统一采购清洁剂,并选择符合卫生标准和环保要求的产品。
2.采购清洁剂应当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避免浪费。
3.采购清洁剂应当与正规的供应商签订购货合同,确保采购的清洁剂符合质量要求。
三、清洁剂的存储1.清洁剂应当存放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远离火源和易燃物。
2.清洁剂应当与食品、药品、饮料等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3.清洁剂应当密封保存,避免外界湿气和污染物进入。
四、清洁剂的标识与检查1.物业管理部门负责对采购的清洁剂进行标识,明确名称、规格、生产日期,以便监督使用和管理。
2.清洁剂的使用人员应当定期检查清洁剂的包装是否完好,如发现破损或渗漏现象,应当立即报告维修或更换。
3.清洁剂的标识应当清晰可辨,以防止混淆使用。
五、清洁剂的配制与使用1.清洁剂的配制应当按照生产商的说明书进行,严禁随意混合不同种类的清洁剂。
2.清洁剂的配制应当遵循正确的配比和使用方法,确保其清洁效果和安全性。
3.清洁剂的使用人员应当佩戴好相应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避免接触到过量的清洁剂。
4.清洁剂应当避免接触到人体、眼睛、食物等,如不慎接触,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并及时就医。
六、清洁剂的废弃处理1.清洁剂使用后的废液应当安全处理,避免排入污水管道或地下水源中。
2.清洁剂使用后的废液应当集中收集,并交由专业废液处理公司处理,确保环境安全。
3.清洁剂的空包装应当进行分类,遵循垃圾分类政策,返还或送往专门的废品回收处置点。
七、清洁剂使用人员的培训与操作记录1.物业管理部门应当对清洁剂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包括清洁剂的正确使用方法、存储要求、废液处理等。
2.清洁剂使用人员应当掌握相应的操作规程,在使用前进行检查和验证,确保安全使用。
3.物业管理部门应当建立清洁剂使用的操作记录,并保留一定期限,以备查阅和复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512—2016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Regulation for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surface in healthcare2016-12-27 发布2017-06-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 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煤炭总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山东省立医院、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北京宣武医院、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医院、浙江省医疗质量控制评价办公室。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倪晓平、武迎宏、陆群、胡必杰、巩玉秀、任淑华、钟秀玲、林蓉、李卫光、刘丁、索瑶、王力红、胡国庆、徐虹、林春桥、刘亚涛、谷继荣、高晓东、王惠琴、孙建生、胡斌春、蔡虻、邵文博、王巧燕。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与医疗器械设备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的管理要求、清洁与消毒原则、日常清洁与消毒、强化清洁与消毒、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承担环境清洁服务的机构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文件。
GB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WS/T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 S/ T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消毒液管理规范

消毒液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消毒液管理是保障公共卫生和个人健康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消毒液的正确使用和储存,制定一套消毒液管理规范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消毒液管理的标准格式,包括消毒液的分类、储存条件、使用方法以及安全注意事项等。
二、消毒液分类根据不同的消毒目的和杀菌机制,消毒液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氯化物类消毒液:如含氯消毒剂,主要用于消毒空气、水体和物体表面。
2. 醇类消毒液:如酒精、洗手液等,主要用于手部消毒。
3. 过氧化氢类消毒液:如双氧水,主要用于消毒伤口和器械。
4. 醛类消毒液:如福尔马林,主要用于消毒尸体和器械。
三、储存条件1. 温度控制:消毒液的储存温度应在5℃-30℃之间,避免高温或低温导致消毒效果下降或变质。
2. 避光储存:消毒液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避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紫外线照射,以防止化学反应和降低活性成分的损失。
3. 密闭储存:消毒液应储存在密闭容器中,以防止挥发和外界污染物的进入。
四、使用方法1. 消毒液稀释:根据不同的消毒液浓度要求,按照正确的比例将消毒液稀释到适当的浓度。
2. 消毒液接触时间:根据不同的消毒目的和消毒液的要求,确定正确的接触时间,保证消毒效果。
3. 使用工具:选择适当的工具进行消毒液的使用,如喷雾器、拖把等,确保消毒液均匀分布在被消毒的表面上。
4. 防护措施:在使用消毒液时,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护目镜,以防止皮肤和眼睛受到刺激或损伤。
五、安全注意事项1. 避免混用:不同类型的消毒液不应混合使用,以免产生化学反应或降低消毒效果。
2. 避免误食:将消毒液存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以防止误食或误用。
3. 避免接触火源:消毒液具有易燃性,应远离明火或高温物体,避免发生火灾事故。
4.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消毒液的储存条件和有效期,如有问题及时更换或处理。
5. 废弃处理:消毒液的废弃处理应遵循相关法规和规定,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洁净区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建立洁净区清洁消毒操作规程,确保洁净区环境符合要求。
2.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洁净车间洁净区的清洁、消毒操作。
3.责任3.1.生产管理人员和车间清洁消毒人员负责本规程的实施。
3.2.质保部QA负责洁净区的清洁消毒检查监督。
4.内容4.1.清洁消毒频率及范围4.1.1.日常清洁消毒4.1.1.1.日常清洁消毒前按照《清场管理规程》先清场。
4.1.1.2.每批工作结束后进行1次清洁消毒。
4.1.1.3.清洁消毒范围:用纯化水和消毒剂擦拭地面、工装设备(含工作台)、传递窗、水池、地漏表面污迹;洁净区、传递窗等开紫外灯消毒30分钟。
4.1.1.4.清洁消毒顺序:先清洁后消毒,总体清洁顺序为由上到下,有里到外,由相对干净的地方到相对较脏的地方。
4.1.2.每月清洁消毒(全面清洁、消毒)每月的最后一个工作日生产结束后,进行大清洁消毒1次,清洁消毒范围除了4.1.1.3条要求,还包括墙面、天花板、门窗玻璃、辅助设施清洁消毒,拆洗回风口、设备附件及其它附属装置。
4.2.清洁消毒工具4.2.1.清洁剂:纯化水。
4.2.2.消毒剂:75%乙醇、0.2%新洁尔灭,消毒液的配制和使用参照《消毒剂管理规程》要求。
4.2.3.清洁消毒工具的选择、使用、清洗按照《清洁工具管理规程》执行。
4.3.清洁消毒流程及方法4.3.1.清洁消毒前,按《清场管理规程》对洁净区进行清场。
4.3.2.临近正常清洁消毒周期,提前在清洁室配制好所用消毒剂。
4.3.3.在洁具存放间取出丝光毛巾、塑料笤帚、簸箕、一次性废弃物袋、塑料容器等清洁用具。
4.3.4.洁净生产区内先完成工序清场操作,将待清洁区域内废弃物清理到塑料簸箕中,倒入废弃物袋中。
4.3.5.然后在相应清洁区域内,对照下表中的内容和方法先用纯化水擦拭清洁一遍,然后用消毒剂擦拭消毒,总体清洁顺序为由上到下,有里到外,避免重复污染。
4.3.6.洁净区空间消毒:清洁消毒完成后,人员撤离,打开洁净区紫外灯照射消毒30mi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药有限责任公司GMP管理文件
1.目的
建立清洁、消毒管理制度,规范清洁剂、消毒剂的使用、配制和管理。
2.范围
适用于所用清洁剂、消毒剂的管理。
3.职责
采购办:负责按要求进行采购。
物控部:负责进货验收、保管、发放。
中间站管理员:负责从库房领用、配置、发放。
操作人员:负责使用,并定期更换。
车间管理人员、质量部QA:负责对本规程实施的监控。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监督执行。
4.规程
4.1定义
4.1.1清洁剂:从表面除去泥土、污物和其它微粒,从而阻止污染物积聚和生长过程的一种化学物质。
4.1.2消毒剂:采用化学清毒剂对已清洗过的表面进行表面消毒,即在已控制的环境中减少微生物数,维持无菌状态。
4.2常用的清洁剂、消毒剂:
4.2.1清洁剂:洗洁精、洗手液、洗衣液、乙醇、柠檬酸。
4.2.2消毒剂:新洁尔灭、75%乙醇、双氧水、甲酚皂、84消毒液。
4.3采购办负责清洁剂、消毒剂的采购,不得任意变更厂家、名称、规格、浓度等项目。
4.4物控部负责来货的验收,厂家、名称、规格、浓度是否经质量部批准,并核对生产日期、有效期等内容,并检查有无破损、漏液、变色等。
文件编号:SMP-SC-047-010共3页第2页4.5物控部负责对清洁剂、消毒剂的保管。
专区(库)单独存放,不同品种、规格要分开。
不得与生产用物料混放,注意存放条件要与说明书相符。
4.6车间根据需要开具领料单进行领用。
4.7清洁剂、清毒剂领入车间后,存放在专用房间,专人保管。
4.8专人配制,现用现配,配制要有记录。
4.9配制好的清洁剂、消毒剂装入其特定的容器中,并在容器外壁上贴上标签,标明名称、数量、浓度、配制日期、有效期、配制人、复核人等,并填写配制记录。
4.10使用过程中,定期更换,每年进行一次消毒效果验证。
4.11更换消毒剂的新品种时,要做消毒效果验证。
4.12清洁剂:
4.13消毒剂:
5.相关文件与记录
清洁剂、消毒剂配制、发放、使用标准操作程序
文件编号:SMP-SC-047-010共3页第3页
清洁剂、消毒剂配制、发放记录
领料单
6.参考文件
01 2010 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第五章设备第四节使用和清洁第九章生产管理变更记载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