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行连接
梯控线连接方法

梯控线连接方法一、引言梯控线是一种用于连接电梯控制器和电梯各部分的信号传输线路。
在电梯系统中,梯控线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负责传输各种控制信号,确保电梯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梯控线连接方法。
二、串行连接方法串行连接方法是一种常见的梯控线连接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电梯控制器与电梯各部分之间通过一根梯控线进行连接。
这根梯控线上的信号通过串行传输的方式进行传送。
串行连接方法的优点是线路简单,成本低廉。
但是由于信号是串行传输的,所以传输速率相对较慢。
三、并行连接方法并行连接方法是另一种常见的梯控线连接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电梯控制器与电梯各部分之间通过多根梯控线进行连接。
每根梯控线上传输一个信号,多根梯控线可以同时传输多个信号。
并行连接方法的优点是传输速率快,但是线路较为复杂,成本相对较高。
四、无线连接方法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连接方法也被应用于电梯系统中的梯控线连接。
无线连接方法不需要通过物理线路进行连接,而是通过无线信号进行传输。
无线连接方法的优点是线路简单、灵活性强,但是信号稳定性和传输速率相对较低。
五、光纤连接方法光纤连接方法是一种高速、稳定的梯控线连接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电梯控制器与电梯各部分之间通过光纤进行连接。
光纤可以传输大量的数据,传输速率非常快,而且信号稳定性强。
但是光纤连接方法的成本较高,需要专门的光纤设备。
六、总线连接方法总线连接方法是一种将多个设备通过同一根梯控线连接起来的方式。
在这种方式下,电梯控制器与电梯各部分之间通过总线进行连接。
总线连接方法可以实现多个设备之间的数据共享和通信,简化了线路布置和系统维护。
但是总线连接方法的线路复杂度较高,对总线的稳定性要求也较高。
七、结语梯控线连接方法是电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合理选择梯控线连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电梯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梯控线连接方法,包括串行连接、并行连接、无线连接、光纤连接和总线连接等。
RS-232C串行接口的简介

2.2 RS-232C串行接口硬件接口管脚的定义
RTS:发送请求,输出。当DTE需要向DCE发送数据时,向接收方(DCE)输出RTS信号。 CTS:发送允许或清除发送,输入。作为“清除发送”信号使用时,由DCE输出,当CTS有效时,DTE 将终止发送(如DCE忙或有重要数据要回送DTE);而作为“允许发送”信号使用时,情况刚好相反:当 接收方接收到RTS信号后进入接收状态,接收方准备就绪后向请求发送方回送 CTS 信号,发送方检测到 CTS有效后,启动发送过程。
上的信号衰减的缘故。因为RS-232C标准采用单端发送和单端接收,易受共模噪声干扰,有时噪声幅度 高达好几伏,所以电平摆幅小了,噪声会淹没有用信号,可靠性差。另外,考虑到长线上的信号会衰减, RS-232C标准规定,要求驱动器输出端电平必须在±5V~±15V,负载端要大于+3V(逻辑0)或小于-3V (逻辑1),这意味着传输线上即使是衰减2~12V电平,负载端也可以正确有效地检测出逻辑1和逻辑0。 请注意:单片机串行口采用正逻辑的TTL电平,这样就存在TTL电平与EIA电平之间的转换问题。
2.2 RS-232C串行接口硬件接口管脚的定义
由于RS-232C接口标准并未定义连接器的物理特性,因此,出现了DB-25、DB-15和DB-9各种类型的 连接器,其引脚的定义也各不相同。DB-25、DB-9定义见下图:
RS-232C的标准定义了25芯标准连接器中的20根信号线,其中2条地线、4条数据线、11条控制线、3 条定时信号线,剩下的5根线作备用或未定义。常用的只有DSR、DTR、RTS、CTS、RLSD、RI、TXD、RXD、 GND管脚。
息可以传送到各个从机或传送到某个指定的从机,而从机发出的信息只能被主机接收。
情况下,DTE和 DCE之间最大传输距离为15m。为了保证码元畸变小于4%的要求,接口标准在电气特性中
通信协议简介及区别(串行、并行、双工、RS232等)

基本的通讯方式有并行通讯和串行通讯两种。
并行通讯:一条信息的各位数据被同时传送的通讯方式称为并行通讯。
并行通讯的特点是:各数据位同时传送,传送速度快、效率高,但有多少数据位就需多少根数据线,因此传送成本高,且只适用于近距离(相距数米)的通讯。
串行通讯:一条信息的各位数据被逐位按顺序传送的通讯方式称为串行通讯。
串行通讯的特点是:数据位传送,传按位顺序进行,最少只需一根传输线即可完成,成本低但送速度慢。
串行通讯的距离可以从几米到几千米。
根据信息的传送方向,串行通讯可以进一步分为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三种。
信息只能单向传送为单工;信息能双向传送但不能同时双向传送称为半双工;信息能够同时双向传送则称为全双工。
而按照串行数据的时钟控制方式,串行通信又可分为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两种方式。
异步通信:接收器和发送器有各自的时钟;同步通信:发送器和接收器由同一个时钟源控制。
1、异步串行方式的特点所谓异步通信,是指数据传送以字符为单位,字符与字符间的传送是完全异步的,位与位之间的传送基本上是同步的。
异步串行通信的特点可以概括为:①以字符为单位传送信息。
②相邻两字符间的间隔是任意长。
③因为一个字符中的比特位长度有限,所以需要的接收时钟和发送时钟只要相近就可以,不需同步。
④异步方式特点简单的说就是:字符间异步,字符内部各位同步。
2、异步串行方式的数据格式异步串行通信的数据格式如图1所示,每个字符(每帧信息)由4个部分组成:①1位起始位,规定为低电0;②5~8位数据位,即要传送的有效信息;③1位奇偶校验位;④1~2位停止位,规定为高电平1。
3、同步串行方式的特点所谓同步通信,是指数据传送是以数据块(一组字符)为单位,字符与字符之间、字符内部的位与位之间都同步。
同步串行通信的特点可以概括为:①以数据块为单位传送信息。
②在一个数据块(信息帧)内,字符与字符间无间隔。
③因为一次传输的数据块中包含的数据较多,所以接收时钟与发送进钟严格同步,通常要有同步时钟。
总线协议有哪些

总线协议有哪些总线协议是指控制多个设备之间数据传输和通信的规范和约定。
它定义了数据传输的格式、时序、电气特性等内容,确保不同设备之间能够有效地进行通信和交互。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总线协议。
一、串行总线协议1. 串行通信协议(Serial Communication Protocol)串行通信协议主要用于串行数据传输,通过逐位传输数据来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
常见的串行通信协议有RS-232、RS-485等。
2. 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是一种串行总线协议,适用于连接多个设备的短距离通信。
它采用两根信号线(时钟线和数据线)进行通信,支持多主机和多从机的通信。
3. 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SPI是一种同步的串行通信协议,主要用于连接微控制器和外围设备。
它使用四根信号线(时钟线、数据线、主机输出和主机输入线)进行通信,支持全双工通信。
二、并行总线协议1. 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是一种高速并行总线协议,主要用于连接计算机的外围设备。
它使用32位或64位的并行数据传输,支持多个设备同时访问总线。
2. USB(Universal Serial Bus)USB是一种通用的串行总线协议,用于连接计算机和外部设备。
它支持热插拔、即插即用的特性,可以同时连接多个设备。
三、网络总线协议1. EthernetEthernet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局域网(LAN)的网络总线协议。
它提供高速、可靠的数据传输,支持多台设备之间的通信。
2. 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汽车和工业控制领域的网络总线协议。
它支持多个设备之间的通信,并具有高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
四、其他总线协议1. HDMI(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HDMI是一种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用于连接高清视频和音频设备。
串行通信接线详解

串口通信基本接线方法目前较为常用的串口有9针串口(DB9)和25针串口(DB25),通信距离较近时(<12m),可以用电缆线直接连接标准RS232端口(RS422,RS485较远),若距离较远,需附加调制解调器(MODEM)。
最为简单且常用的是三线制接法,即地、接收数据和发送数据三脚相连,本文只涉及到最为基本的接法,且直接用RS232相连。
1.DB9和DB25的常用信号脚说明9针串口(DB9)25针串口(DB25)针号功能说明缩写针号功能说明缩写1 数据载波检测DCD 8 数据载波检测DCD2 接收数据RXD3 接收数据RXD3 发送数据TXD 2 发送数据TXD4 数据终端准备DTR 20 数据终端准备DTR5 信号地GND 7 信号地GND6 数据设备准备好DSR 6 数据准备好DSR7 请求发送RTS 4 请求发送RTS8 清除发送CTS 5 清除发送CTS9 振铃指示DELL 22 振铃指示DELL2.RS232C串口通信接线方法(三线制)首先,串口传输数据只要有接收数据针脚和发送针脚就能实现:同一个串口的接收脚和发送脚直接用线相连,两个串口相连或一个串口和多个串口相连·同一个串口的接收脚和发送脚直接用线相连对9针串口和25针串口,均是2与3直接相连;·两个不同串口(不论是同一台计算机的两个串口或分别是不同计算机的串口)上面表格是对微机标准串行口而言的,还有许多非标准设备,如接收GPS数据或电子罗盘数据,只要记住一个原则:接收数据针脚(或线)与发送数据针脚(或线)相连,彼此交叉,信号地对应相接,就能百战百胜。
3.串口调试中要注意的几点:串口调试时,准备一个好用的调试工具,如串口调试助手、串口精灵等,有事半功倍之效果;强烈建议不要带电插拨串口,插拨时至少有一端是断电的,否则串口易损坏。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的定义如果在通信过程的任意时刻,信息只能由一方A传到另一方B,则称为单工。
串行通讯原理说明--RS232_UART

对于非屏蔽电缆,计算非屏蔽电缆的电缆长度的公式如下:
??电缆长度=(2500—接收器输入电容)/(电缆电容×1.5)?
? 电缆长度的单位是ft,输入电容的单位是pF,电缆电容的单位是pF/ft。
带状电缆的典型电容是15 pF/ft,假定接收器的输人电容是100 pF,电缆最长可以达到106 ft((2500—100)/(15×1.5) )。一个单根非屏蔽双绞线的典型电容是12 pF/ft。仍然假定输入电容为100 pF, 则最大电缆长度为133ft。
接收线信号检出(Received Line detection-RLSD)——用来表示DCE已接通通信链路,告知DTE准备接收数据。当本地的MODEM收到由通信链路另一端(远地)的MODEM送来的载波信号时,使RLSD信号有效,通知终端准备接收,并且由MODEM将接收下来的载波信号解调成数字两数据后,沿接收数据线RxD送到终端。此线也叫做数据载波检出(Data Carrier dectection-DCD)线。
能够完成上述“串<- ->并”转换功能的电路,通常称为“通用异步收发器”
(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 and Transmitter),
典型的芯片有:Intel 8250/8251,16550。
EIA-RS-232C对电器特性、逻辑电平和各种信号线功能都作了规定。
return((char)length);
}
return 0;
}
//写入函数程序为:
bWriteStatus=WriteFile(hCom,buffer,length,&length,&m_lpOverlapped)
高级英语(考研方向) 串行口

高级英语(考研方向)串行口串行口(Serial Port)是计算机中一种用来连接外部设备的接口。
它是一种串行通信接口,通过传输一位一位的数据来进行通信,相比
并行接口(Parallel Port)只能发送一串位的数据,串行口可以传输
更长的数据。
串行口通常用于连接打印机、调制解调器、数字相机等外部设备,用于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它可以实现计算机与其他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例如将计算机上的文档发送到打印机进行打印,或者从数字相机
读取照片文件到计算机中进行存储和编辑。
在串行口中通常有许多参数需要设置,如波特率(Baud Rate)、
数据位数(Data Bits)、校验位(Parity Bit)和停止位(Stop Bit)等。
这些参数需要根据具体设备的要求进行配置,以确保数据的准确
传输。
串行口在计算机通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特别在工业控制、通讯
领域和嵌入式系统中。
了解串行口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对于从事相关行
业的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几种流行的串行通信协议

几种流行的串行通信协议串行通信协议是计算机和其他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一种方式。
它规定了在传输过程中数据的格式、传输速率、控制信号等细节。
在计算机网络和嵌入式系统中,有多种流行的串行通信协议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串行通信协议。
一、RS-232RS-232(Recommended Standard 232)是一种常见的串行通信协议,用于连接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例如调制解调器、终端和打印机等。
RS-232协议定义了数据的位数、校验位、波特率等参数,同时还规定了数据的传输方式和连接线路的信号。
RS-232协议使用点对点连接,即一对一的方式进行通信。
在RS-232中,数据被编码为电压的变化,负电压表示逻辑1,正电压表示逻辑0。
尽管RS-232在现代计算机领域逐渐被USB取代,但在某些设备中仍然广泛应用。
二、UART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是一种常见的串行通信接口,常用于将并行数据传输转换为串行数据传输。
UART主要用于连接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例如单片机和传感器等。
UART通过波特率来控制数据传输的速率,通过使用起始位、数据位、校验位和停止位来定义数据的格式。
UART通信是全双工的,意味着可以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
与RS-232不同,UART没有规定电压的变化表示逻辑高低,而是通过逻辑电平的升降沿来表示数据的传输。
三、SPI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是一种同步的串行通信协议,常用于连接主控制器和外围设备之间的通信。
SPI通信以主从模式进行,主设备通过控制时钟信号来同步外围设备的数据传输。
SPI使用四根信号线进行通信,包括时钟信号、主机输出/从机输入、主机输入/从机输出和片选信号。
SPI通信具有高速率和灵活性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存储器、传感器、显示器等外围设备的控制。
四、I2C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常用于连接微控制器和外围设备之间的通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扩展性
并行总线的扩展能力由于其共享连接通道而受到限制,即使通过多台服务 器(initiators)增加总线数量也无助于扩展这种受限制的能力。SAS 则利 用扩展器硬件担当其交换设备简化大型外部存储系统的配置。这种扩展器 硬件帮助实现了灵活的存储拓扑,最大可混接 16,256 块 SAS/SATA 硬盘。 SAS 扩展器硬件的功能就像一台用来简化大型系统配置的交换机。该系统通 过最小化潜伏时间得到扩展,而将带宽留给增大的工作负载。
结论
SAS 所具有的优势无与伦比。在串行技术到来之前,系统设计人员必须在每 GB 存储成本和实现每条 I/O 通道的磁盘可靠性、扩展能力和可用性所需的 成本之间小心翼翼地达成某种平衡,而服务器性能和应用需求则无时不在 变化。另外,并行接口的限制使用户只能在不同系统中采用不同类型硬盘, 为此付出更多的服务器、硬盘和支持代价。
另一方面,SAS 硬盘则是专为高性能、高可靠性应用而设计的。SAS 硬盘工 作于更高的转速(10,000 到 15,000 rpm),配备旋转震动补偿以保证数据 准确度,因此具有更高的可靠性。SAS 硬盘将被使用于数据量大,数据可用 性极为关键的应用中。
由于 SATA 连接器信号是 SAS 信号的一个子集,SATA 硬盘与 SAS 控制器是全 兼容的 – 包含在 SAS 中的 SATA 隧道协议(STP)可将 SATA 命令传递到 SATA 硬盘。而且,由于 SAS 连接器设计采用单一统一背板,在一个系统使用两 种类型的硬盘就变得极为简单。这种兼容能力减少了存储设计的成本和复 杂性,使设计选项变得更加多样化。
SAS-SATA 兼容能力还允许系统集成商使用通用连接器和电缆来设计混合存 储系统。在同一系统中安装或升级 SATA 或 SAS 硬盘简单到仅需将一种类型 的硬盘换成另一种 – SAS 背板连接器可同时接纳 SAS 和 SATA 硬盘。由于 SATA 背板连接器只能连接 SATA 硬盘,因此,带 SAS 连接器的背板将具备更 好的设计灵活性。
串行连接 SCSI:满足企业存储不断发展的需要
目录: - 前言 - SAS 与 SATA - 性能 - 灵活性 - 扩展性 - 可靠性 - 结论
前言
如今,占统治地位的服务器存储接口标准(企业环境下的 SCSI 和桌面应用 中成本低廉的 ATA)都依赖于与所连接硬盘之间的数据流的并行传输。但是, 随着服务器被要求满足越来越先进的系统和应用需求,并行技术的种种问 题,如信号扭曲和串音,信号终止限制,电缆和连接器的反射,以及设备 寻址能力等都已成为提高其数据吞吐性能的障碍。
可靠性和可用性 — 点对点连接,通过扩展器实现多服务器(initiators)
并发访问,支持双主动式端口和针对目标设备的冗余路径 灵活性 — 与 SAS 和 SATA 硬盘在物理和软件上均兼容,并向下兼容 SCSI 软件和中间件 性能
第一代 SAS 的数据吞吐能力达到 3Gbps,为了紧跟不断增长的微处理器速度 和越来越高级的应用需求,其后续几代速度将逐级加大直至 12Gbps。另外, SAS 采用多路点对点连接,支持容错性设计。 SAS 的全双工、点对点设计实现了多服务器(initiators)与高性能 SAS 目 标设备之间的同步主动连接。设备在同一时间内能够以双方向传输数据, 有效地使链接的可利用带宽得到双倍加强。窄端口允许单路串行链接,而 宽端口则支持多路链接,获得面向 8 路 SAS 或 SATA 目标的合计带宽,将总 带宽提高到 24Gbps(见图 1)。
现在,由于出现了 SAS 和 SATA 合二为一的统一接口平台,用户能够快速 方便地创建一个两种部件共存的存储系统而无需额外的系统和支持开销。 不同类型的硬盘还可以应企业存储需求的变化随时以热插拔方式接入或退 出系统。
串行连接 SCSI 是 SCSI 演变过程中的下一代产品,同时也是 I/O 接口架构 的一大显著进步。SAS 的到来将使 2004 年以后的存储面貌一新。SAS 将帮 助用户实现具有更高灵活性和更大容错性的存储拓扑设计。
另外一种利用 SAS 提高系统容错能力的途径是使用扩展器将多个硬盘连接 到多台主机服务器,以此维持对众多硬盘的并发操作。命令向下传达到一 条链路,而数据通过另一个连接上的链路返回,进一步加大了系统的容错 性。
利用 SAS 扩展器的功能,结合双端口 SAS 硬盘和带双端口适配器的 SATA 硬 盘,用户很容易设计具有最大容错能力的冗余系统。2.5 英寸双端口 SAS 硬 盘连同标准的 3.5 英寸硬盘一起可实现全容错的系统设计,在计算密度越 来越高的应用中从容应对全新技术挑战。这种可扩展和可靠的连接结构可 用于组建支持多节点集群的企业级拓扑,实现在关键任务应用中极其重要 的自动故障切换和负载均衡。
通过多个 PHY 的结合创建宽端口,支持大型 SAS 拓扑中对带宽的显著需求。 和 SCSI 一样,SAS 的高级命令队列包含 256 个不同的队列组合方式,可提 供独特的智能数据处理功能,如 head-of-queue 和 out-of-order 队列。这 些队列功能在企业应用中起着关键作用,允许一个系统在接口内对命令进 行重新组织和优化。 由于使用更先进的线缆,SAS 更可用于构建大型高性能拓扑。SAS 摒弃了用 于信号传输的 68 针宽型带状线缆和供电电缆,代之以一根长达 8 米的瘦型 4 线 SAS 线缆。这种紧凑式设计加强了机箱中的空气流通,并简化了设备的 热插拔连接。
例如,一个扇出型 SAS 扩展器能够连接多达 128 块设备,包括以窄链或宽
链形式连接的服务器(initiators)、SAS/SATA 硬盘和其它 SAS 边缘扩展 器。这些额外的边缘扩展器同样也能连接其它主机和硬盘,提供额外的连 接节点。包含于 SAS 的 SCSI 管理协议(SMP)被用于管理拓扑中的这些点对 点连接(见图 2)。
灵活性
SAS 的关键优势之一在于其背板设计和协议接口,允许在同一系统中同时使 用 SAS 和 SATA 硬盘。虽然这两种硬盘通常被用于不同应用,但许多企业用 户可能需要兼而用之。这种混合匹配不同类型硬盘的能力将使系统集成商 和最终用户都大受裨益。
SATA 硬盘专为成本有效性存储而设计。为达到经济实用的目的,SATA 硬盘 采用较低的转速(通常为 7200rpm)和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即 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因而成本也比较低。因此,此类硬盘倾向于在 事务性处理少、数据可用性非关键指标的应用中被采用。
SAS 独一无二地将 SCSI 的可靠性和强大功能与串行技术的性能与优秀设计 相结合,为我们带来以下关键特征和能:
性能 — 第一代产品性能达到 3Gbps (300MBps),宽端口合成带宽,全双工 传输,端口集合,高级命令队列组合,丰富的 SCSI 命令功能组
可扩展性 — 对物理设备的寻址范围宽,长电缆、小接头,可接入外部存 储系统
可靠性
图 2:带扩展器的 SAS 拓扑
多主机(initiators)模式长久以来一直被企业计算环境所采纳,即为多 台主机或主机总线适配器(HBA)-- 或两者兼而有之 -- 提供硬盘访问, 保证在一台设备出现故障时能继续访问数据。但是,在并行技术配置下使 用多主机无法消除可阻断硬盘访问的单点故障问题。而使用 SAS 则可利用 双端口化的硬盘来构建高可用系统,消除任何单点故障。
SAS 与 SATA
串行技术 – 包括 SAS(串行连接 SCSI)和 SATA(串行 ATA)- 克服了以 上障碍,实现了更高的速度、可靠性和扩展性。当存储环境需要简化配置 或优化成本/容量时,专为桌面应用而设计的 SATA 成为理想选择,而 SAS 则能为带宽要求更高的主流服务器和企业级存储提供所需的高性能、高扩 展性和可靠性。SAS 满足了诸如网上购物和银行交易等事务性数据应用环境 中对高频率和即时、随机数据存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