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9年高考考点分析

合集下载

2016-2019浙江高考英语语法填空真题解析

2016-2019浙江高考英语语法填空真题解析

2016.10XXMagic TouchFrom my hotel room window, I could see a large advertisement board with his face on it: Jason, the Great Magician.I absent-mindedly turned the 56 (page) of the phone book and came across a city map. Drinking my iced coffee, I ran my fingers along the streets 57 the hotel to the opera hall. Not more 58 a half-hour walk, I thought.I looked 59 (quick) at the clock. The show starts in one hour, plenty of time! I drank the rest of my coffee and went to take a shower. Soon after, I was on my way to the show, 60 (carry) a fancy black handbag and a happy smile.The hall was dark when I came in; the show was about 61 (begin). I made my way backstage just 62 the great magician was putting on his top hat.“Daddy, I’m so glad to see you,”I 63 (whisper). “I’m in town for the writer’s class, but I just couldn’t miss your show.”I gave him a quick hug and went back into the seating area, leaving him with a 64 (surprise) smile. I settled down in the darkness, and the curtains opened.Magically, that show remains the Great Jason’s best 65 (perform) to this day.56.pages; 57. from 58. than 59. quickly 60. carrying61. to begin 62. as/when 63. whispered 64. surprised 65. performances2016.10XX高考英语语法填空考点分布2017.6 XXLast October, while tending her garden in Mora, Sweden, Lena Pahlsson pulled out a handful of small 56 (carrot) and was about to throw them away. But something made her look closer, and she noticed a 57 (shine) object. Yes ,there beneath the leafy top of one tiny carrot was her long-lost wedding ring.Pahlsson screamed 58 loudly that her daughter came running from the house. “she thought I had hurt 59 (I),” says Pahlsson. Sixteen years 60 (early), Pahlsson had removed the diamond ring61 (cook) a meal. When she wanted to put the ring back on later, it was gone. She suspected that one of h er three daughters —then ten,eight, and six — had picked it up, but the girls said they hadn't. Pahlsson and he r husband 62 (search) the kitchen, checking every corner but turned up nothing. “I gave up hope of find ing my ring again," she says. She never replaced it.Pahlsson and her husband now think the ring probably got 63 (sweep) into a pile of kitchen rubbish and was spread over the garden, 64 it remained until the carrot’s leafy top accidentally sprouted (生长) through it. For Pahlsson, its return was 65 wonder.57. carrots; 57. shining/shiny 58.so 59. myself 60. earlier 61. to cook 62. searched 63. swept 64. where 65. a2017. 6XX 高考英语语法填空考点分布2017.11 XXEasy Ways to Build Vocabulary(month) of exercise in your teens would be enough 59 the rest of your life, and that ’s also true for buildingyour vocabulary — you have to keep at it daily, andpretty soon you will find that you have an excellent vocabulary.2017. 11XX 高考英语语法填空考点分布答案与解析56. an 【冠词】由语境可知“和生活中许多事情一样,积累词汇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因此用不定冠词an 表示泛指。

概率与统计板块第二轮复习备考建议

概率与统计板块第二轮复习备考建议

概率与统计板块第二轮复习备考建议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丰顺中学(514300)马满芳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510631)马佩雯摘要概率与统计板块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为了更好地为一线教师开展二轮复习,本文通过评析近3年新课标卷概率与统计考点,归纳了6种常考题型,剖析命题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备考建议.关键词高考;概率与统计;常见题型;分析;备考建议实施新课标以来,概率与统计板块变成了高考考查的热点和难点,不仅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还考查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应用意识,对其建模能力和探究意识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学生对于解决此类问题的信心不够.在高三二轮复习中,有针对性地做好这部分内容的复习备考,可以做到事半功倍.一、2016-2018年全国新课标I卷高考考点及分析表1:全国I卷2016-2018年文理科概率与统计考点分布表2016年2017年2018年理科文科理科文科理科文科小题第4题:几何概型第3题:古典概型第2题:几何概型第4题:几何概型第3题:统计第10题:几何概型第3题:饼图大题第19题求概率分布列,数学期望第19题函数、柱形图、平均数第19题正态分布、二项分布、平均数与方差第19题相关系数;均值与标准差第20题求二项分布的最值,计算期望值第19题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与均值*近三年《概率与统计》小题都在选择题里考查考点分析全国新课标I卷对概率与统计的考查比较稳定,基本为一小一大(2018年理科I卷是两小一大),分值17分-22分,难度中等偏难.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加强概率与统计的考查可能会成为一种趋势.小题主要考查古典概型、几何概型(理科有时也会考查对立事件、相互独立事件概率及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试题难度不大,要求较低;大题主要考查以频数分布表、频率直方图、柱状图、茎叶图、折线图等为载体,理科侧重考查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及期望,文科侧重考查样本数字特征的应用.突出了对应用意识(理科常常涉及决策问题,文科常需对统计量进行说理)、数据处理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考查.试题特点(1)题目较长,阅读量较大.(2)题目背景多为生产、生活实际问题.(3)数据多、关系复杂、运算量较大.从历年的概率与统计的试题来看,本模块考题阅读量大,理解难度高,对学生能力要求高,充分考查了考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数据处理能力,还综合考查了运用求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应用意识等.全国新课标数学试题强调以能力立意,突出考查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等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文科2015年第19题、2016年第19题、2017年第19题;理科2015年第19题、2017年第19题、2018年第20题的试题难度较大,变成了高考的压轴题之一.二、几种常见题型概率与统计高考试题中概率知识与统计知识有一定的交汇性,经常以统计图表为载体,结合图表中的数据,运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思想来计算概率.但从教材知识点的角度,下面对概率部分与统计部分的常考题型进行了归纳分析.(一)概率部分题型一事件及其概率事件及其概率是高考必考内容,经常是以选择题、填空题或者解答题的方式考查事件的关系和运算,以及古典概型、几何概型、条件概率.理科重点考查古典概型、几何概型、对立事件、相互独立事件概率及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文科重点考查古典概型(列举法)、几何概型.表2:近三年事件及其概率考查情况表年份全国I卷全国II卷全国III卷2018理10、20(1)理8/文5理8/文52017理2/文4理18(1)/文11文182016理4/文3理10/文8、18选择题和填空题是必拿满分的题目,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基本概念与基本公式,在复习过程中需要回归教材,明确相关概念,理清各种概率模型及其适用范围,重视课本的例题以及习题.解答题在求概率时,应该先设出有关事件(用字母表示事件),再计算相关概率,最后再用文字作答,不能只有数学符号而没有对应的文字.例1(2014年高考全国I理科第5题)4位同学各自在周六、周日两天中任选一天参加公益活动,则周六、周日都有同学参加公益活动的概率为()A.18B.38C.58D.78评析这道题是计数原理的直接应用,其实也是课本习题的变式.古典概型的考查一般是考查计数原理(理科)或者列举法(文科)或树形图.古典概型的考查经常与对立事件相结合,当正面问题比较复杂时,往往考虑其对立事件.题型二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均值和方差表3:近三年离散型随机变量考查情况表年份全国I卷全国II卷全国III卷2018理20(2)2017理182016理19(1)(3)离散型随机变量是新课标理科卷(特别是(I)卷)解答题常考题型,文科不考.一般是两种形式的考查:一是利用随机事件的概率性质、公式求分布列,然后求期望和方差,如13年全国I卷理科19题.在解题过程中应注意: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关键是求随机变量所有取值对应的概率,在求解时,要注意计数原理、古典概型等知识的应用.离散型随机变量ξ要找全找对,并理解ξ取每一个值的含义.在求离散型随机变量ξ对应概率时,先求简单易求的复杂的最后用间接法.二是结合统计图(表)考查,利用所求分布列、均值、方差等对实际问题作出判断、决策,此种考查方式是历年新课标理科卷解答题考查的重点、难点,如16年新课标I卷理科19题、17年新课标I卷理科19题、18年新课标理科I卷20题.解决此类题型,要加深对二项分布、超几何分布等不同模型的辨别与理解,如二项分布是有放回的抽样,每次试验事件A发生的概率是相同的;超几何分布是不放回的抽样,每次试验事件A发生的概率是不相同的.例2(2018年高考新课标I卷理科第20题)某工厂的某种产品成箱包装,每箱200件,每一箱产品在交付用户之前要对产品作检验,如检验出不合格品,则更换为合格品.检验时,先从这箱产品中任取20件作检验,再根据检验结果决定是否对余下的所有产品作检验.设每件产品为不合格品的概率都为p(0<p<1),且各件产品是否为不合格品相互独立.(1)记20件产品中恰有2件不合格品的概率为f(p),求f(p)的最大值点p0.(2)现对一箱产品检验了20件,结果恰有2件不合格品,以(1)中确定的p0作为p的值.已知每件产品的检验费用为2元,若有不合格品进入用户手中,则工厂要对每件不合格品支付25元的赔偿费用.(i)若不对该箱余下的产品作检验,这一箱产品的检验费用与赔偿费用的和记为X,求EX;(ii)以检验费用与赔偿费用和的期望值为决策依据,是否该对这箱余下的所有产品作检验?解析(1)20件产品中恰有2件不合格品的概率为f(p)=C220p2(1−p)18,因此f′(p)=C220[2p(1−p)18−18p2(1−p)17]=2C220p(1−p)17(1−10p),令f′(p)=0,则p=0.1.当p∈(0,0.1)时,f′(p)>0,p∈(0.1,1)时, f′(p)<0,所以f(p)的最大值点为p0=0.1.(2)(i)由(1)p=0.1.令y表示余下的180件产品中的不合格品件数,依题意Y∼B(180,0.1),所以X=20×2+25Y,所以E(X)=E(40+25Y)= 40+25×180×0.1=490(元).(ii)如果对余下的产品作检验,则这一箱产品所需要的检验费为400元.由于E(X)>400,故应该对余下的产品作检验.评析此题以生产过程中抽检产品的实际问题为背景,考查了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概率、二项分布等知识点.此题的第一小问还涉及了利用导数求函数极值的内容.事实上,概率与统计中涉及其他知识,在这些年的高考中并不鲜见,如2013年全国II卷理19(分段函数),2015年全国I卷理18 (非线性回归、二次函数)等.在二轮复习中可以适度给出概率与统计和其他内容相结合的问题进行训练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知识间的综合,但要保持适当的难度,毕竟主体是概率与统计而非函数.题型三正态分布表4:近三年正态分布考查情况表年份全国I卷全国II卷全国III卷20182017理192016正态分布仅对理科生考查.主要有两类考查方式:(1)对正态分布符号本身的认识和图像的了解,考查正态分布的一些基本性质尤其是3σ原则的运用,如2014年全国I卷理科18题.(2)考查对3σ原则的理解,考查正态分布的综合问题,如2017年全国I卷理科19题,该题主要考查服从正态分布、二项分布的随机变量与期望及标准差等知识.对于第一小问,学生需要理解3σ原则,即服从于正态分布N(µ,σ2)的随机变量通常只取(µ−3σ,µ+3σ)之间的值.只有理解这一原则,才能分析出题中的X服从二项分布,从而利用二项分布的概率、期望公式求解问题.(二)统计部分题型四抽样方式及简单识图应用近几年新课标卷立足于生产生活实际,主要以柱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为载体,设计出很多贴近生活的设计图,从设计图出发作样本分析,以选择题的考查为主,难度不大,应注意生活中有关图表的认识,关键在于提高识图能力以及关注“边缘化知识”的复习,比如相关系数等.表5:近三年抽样方式及简单识图应用考查情况表年份全国I 卷全国II 卷全国III 卷2018理3/文32017文2理3/文32016理4/文4例3(2015年高考全国II 卷理科第3题)根据如图给出的2004年至2013年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单位:万吨)柱形图,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逐年比较,2008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效果最显著B.2007年我国治理二氧化硫排放显现成效C.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呈减少趋势D.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与年份正相关解析A 项,从图中明显看出2008年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7年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明显减少,且减少的最多,故A 正确;B 项,2004﹣2006年二氧化硫排放量越来越多,从2007年开始二氧化硫排放量变少,故B 正确;C 项,从2006年开始排放量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故C 正确;D 项,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与年份负相关.故选D 错误.题型五样本数字特征的应用表6:近三年样本数字特征的应用考查情况表年份全国I 卷全国II 卷全国III 卷2018文19文18(1)2017文2/文19(2)2016文19(2)(3)样本的数字特征的应用在文科解答题中是高频考点,主要考查方式分两类:一类是用样本估计总体,主要以折线图、茎叶图、频率直方图、频数分布表等图表为载体,考查学生“读”、“画”(绘制频率直方图、茎叶图)、“算”(能明明白白算出平均数、标准差、方差、中位数、众数等数字特征)另一类是从样本中提取或计算重要数据,如“三数”、标准差等,进行说理.例4(2014年高考全国I 卷文科第18题)从某企业生产的某种产品中抽取100件,测量这些产品的一项质量指标值,由测量表得如下频数分布表:质量指标值分组[75,85)[85,95)[95,105)[105,115)[115,125)频数62638228(1)在答题卡上作出这些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2)估计这种产品质量指标值的平均数及方差(同一组中的数据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作代表);(3)根据以上抽样调查数据,能否认为该企业生产的这种产品符合“质量指标值不低于95的产品至少要占全部产品的80%”的规定?解析(1)这些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2)质量指标值的样本平均数为¯x =80×6+90×26+100×38+110×22+120×8100=100,质量指标值的样本方差为s 2=(−20)2×0.06+(−10)2×0.26+02×0.38+102×0.22+202×0.08=104.所以,这种产品质量指标的平均数估计值为100,方差的估计值104.(3)依题意38+22+8100=68%<80%,所以该企业生产的这种产品不符合“质量指标值不低于95的产品至少要占全部产品的80%“的规定.总结1、频率直方图的绘制方法:(1)求极差(即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2)决定组距与组数;(3)将数据分组;(4)列频率分布表;(5)画频率分布直方图.2、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的众数、中位数与平均数:1⃝最高的小长方形底边中点的横坐标即是众数;2⃝平分频率分布直方图的面积且垂直于横轴的直线与横轴交点的横坐标是中位数;3⃝平均数是频率分布直方图的“重心”,等于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每个小长方形的面积乘以小长方形底边中点的横坐标之和.题型六回归分析及独立性检验的考查表7:近三年回归分析及独立性检验考查情况表年份全国I 卷全国II 卷全国III 卷2018理19*/文18文18*2017文19(1)文19(2)(3)*2016理18/文18注:带*是考查独立性检验线性相关问题和独立性检验都是新课标卷文科、理科解答题常考题型.主要考查变量的相关关系、线性回归方程的求解、利用随机变量K 2来判断“两个分类变量有关系”.(1)线性相关问题在复习时,要注重体现、经历回归方程的思维分析过程.根据散点图判断回归模型是线性还是非线性,如果是线性则直接套公式,如果是非线性,则要通过数学变换将非线性关系转化为线性关系,利用最小二乘估计求出线性回归方程系数,求出线性回归方程,再通过数学变换还原求出非线性回归方程(如2015年高考新课标I 文理科卷).(2)独立性检验解题思路:1⃝根据样本数据制成2×2列联表;2⃝根据公式K 2=n (ad −bc )2(a +b )(c +d )(a +c )(b +d )计算K 2的观测值k ;3⃝比较k 与临界值的大小关系,作统计推断.注意:概率统计题的计算量比较大,回归分析的题目一定注意理解和用好公式,用好所提供的数据,有的时候,所提供的公式与实际计算的公式存在差异,这时需要利用最小二乘法的思想对公式进行适当变形.如2016新课标III 卷文科18题.三、高三二轮复习备考建议2013年-2018年全国新课标I 卷中概率统计部分试题都是中等偏难的试题,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点、热点,并且难度越来越大,综合性较强,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建议在复习中要做好以下几点:(1)重拾教材,加强基础概率与统计内容主要集中在必修3、选修2-3.而从近三年的全国卷来看,很多考题取材源于教材但高于教材,特别是填选题基本是教材中例题或习题的变式,通过适当的改造、拼接和组合而成,解答题的题型也可以从教材中找到模板,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导向作用.因此,在高三备考中要引导学生回归教材,重视教材,加强对基本概念、基本题型、基本方法的总结,形成良好的建模思想.概率与统计的解答题对文科生的答题书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计算古典概型的概率时要列举出所有的基本事件,不能遗漏或省略,否则扣分,有些考生往往就在此吃亏,还有求概率时要有相应的文字说明作答,用样本估计总体、用频率估计概率时要用大约、估计字眼等,所以在二轮的复习中除了基本知识打牢,也要规范学生的书写.(2)突出概率,重视统计明确概率问题的核心是概率计算,概率计算的核心是清楚事件的互斥、对立、独立等关系.排列组合是进行概率计算的工具,二轮复习再次强调概率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概率分布列、数学期望、方差,对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超几何分布、二项分布等题型要熟练掌握.统计问题的核心是样本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重点是频率分布直方图、茎叶图和样本的数字特征.注意随机数模拟求概率,随机数表法求概率的小题.同时要学会概率与频率分布直方图、正态分布、独立性检验与线性回归方程知识的综合应用.(3)利用考题加强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的训练在解题过程中要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全国卷概率与统计的解答题具有以能力为立意、综合性强、思维量大的特点,并且实际背景新颖,对推理分析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遇到新题型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沉着应试.同时,概率与统计为数据处理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要培养学生数据分析、数据处理的能力.通过统计图、统计表来读图、识图,另外利用回归分析或独立性检验考查变量的相关关系,这些都对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值得关注的是,概率与统计渗透了函数的知识,所以要通过高考真题、各地的模拟卷来加强学生的运算求解能力.(4)关注易错点,想对策在概率与统计板块的复习中,要准确理解概念、特别要明确概率计算的核心是事件之间的关系,统计问题的核心是样本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即随机抽样和用样本估计总体.易错点主要有:套公式计算出错;事件之间的关系理解不正确;频率分布直方图、茎叶图的基本概念理解不清;应用独立性检验方法解决问题时出现K 2值计算错误;除此之外,数列板块第二轮复习备考建议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510631)林艳冬摘要本文先以2016—2018年高考全国新课标I卷为研究对象,分析文理科高考数列试题的命题规律与特点,并提出相对应的高考备考建议;评析了近3年全国I、II、III卷数列考点,归纳总结出6类常考题型,剖析命题特点,希望对给位老师有所帮助.关键词高考;数列;备考建议数列是高中数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新课标把数列放在了选择性必修的部分,和以往注重对解题技巧的考查相比,新课标更注重体现数列是特殊的函数的观点.随着高考对数列题目的前移,对数列的考查要求较低,要强化通性通法的复习与训练,不要加大数列难题的训练.一、全国新课标I卷近三年高考考点及分析为了更好的分析和把握近三年来我国高考中数列这一重点知识模块的考点,笔者整理了下表;表1:全国I卷文理科近三年数列的考点2018年2017年2016年选择题*第4题:等差数列基本量*第4题:等差数列基本量*第12题:前n项和*第3题:等差数列基本量填空题*第14题: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第15题:等比数列基本量;数列的单调性求最值大题#第17题:递推公式应用;求证等比;求通项公式#第17题:求通项公式;求前n项和;求证等差#第17题:求通项公式;求前n项和考点分析1.题型与分值全国新课标I卷对数列的考查,比较稳定.近三年理科卷基本上为两小题,分值10分,近三年文科卷为一大题,分值为12分.通过表一,我们不难发现数列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但近三年来难度有所以降低.理科卷的其中一题在前四题的位置,考察基本量的运算,难度较简单,另一题的考察较为灵活,难度中等.文科卷在第一道大题的位置,难度中等偏易.2.主要考察的内容近三年全国新课标I卷对数列主要考察的内容有: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前n项和,数列的综合应用等.1⃝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主要考察了等差和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前n项和,常考察基本量的运算,证明或判断等差或等比数列,运用数列是特殊函数这一性质解题.着重考察了函数与方程的思想,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求解与运算的能力.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近三年全国新课标I卷对通项公式的考察主要集中在定义法、公式法、构造法,难度较为简单,需要强化通性通法的训练,着重考察了分类讨论的思想,推理论证的能力,求解与运算的能力.理科生还存在较大的问题是二项分布、超几何分布分辨不清,使用排列组合公式时出错.所以教师在二轮复习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2⃝提高对公式认识的深度;3⃝加强在教学中对事件分析,让学生透切理解事件之间的关系;4⃝让学生阅读课本,加深对频率分布直方图、茎叶图基本概念的理解;5⃝加强对超几何分布与二项分布的理解与应用;6⃝加强排列组合数公式的应用,让学生熟练掌握;7⃝加强对回归分析与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的理解与应用.参考文献[1]赵萍.高中数学高效课堂·二轮复习精准备考·教师用书·文科[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2,(第八章).[2]赵萍.高中数学高效课堂·二轮复习精准备考·教师用书·理科[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2,(第八章).[3]余小芬,蒲葭露,刘成龙.2013~2018年高考数学全国卷“概率与统计”专题分析[J].中学数学,2018(15):42-45.。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及2019年小说真题解析

高考小说阅读知识及2019年小说真题解析

形象积累
形象积累
头脑中的答案区: 各种人物形象以及相应的描述语言








试题文本
做出答案
1.父亲形象
1.父亲形象
谁的电话 老葛终于赶在快递公司下班前把月饼寄出。 团圆之夜,主任看老葛一人在家,便请他到自己家喝酒。主任还说,他要好好向 老葛学习怎样教育孩子。 老葛老来得女,为了女儿小若能考出好成绩,可谓劳心劳肺,烟不抽酒不喝,挣 断脊梁筋大手大脚为小若买书,送学习班。用别人的话说,这些年,老葛为了孩子活 得极其不男人。 小若的高分数给老葛长了不少脸,从玉城小学到玉城高中,多少次家长会,老葛 都被请到主席台就坐。高考后,老葛还被请去演讲。 “老葛兄,在做父亲方面,我要向你学习。来,我敬你。”主任举起酒杯,老葛 惶恐地站起来,主任“吱”的一声把酒喝了下去。老葛觉得主任喝得很有型,很有风 范,很男人。搁以前,主任是不用正眼瞧自己的,更别提敬酒…… 主任一接通就说:“毛毛,你如果不回来复习,别想我搭理你。” “老爸,别气坏身子,中秋节快乐!”电话那头传来毛毛的声音,“收到我给你 寄的月饼了吗?你尝尝跟家里的有啥区别。”……
环境 主题
这个人交代出当时的某种社会环境和背景。
这个人或直接或间接体现某种主题。 这个人身上寄寓着作者的某种情感。
次要人物
1.牵线搭桥,推动情节 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他们的出 现主要担当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叙事功用,常常起到线索作用。
2.侧面衬托,个性鲜明 次要人物可以将原本单调的故事情节衬托得活灵活现,凸现主要人物品质,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 人物更加鲜明清晰。
1.父亲形象
这时,老葛的手机也响了起来。老葛一看电话,脸上沟壑纵横的皱纹笑成了一 团,像地球仪上密密麻麻的经纬线:“我家小若的!喂,小若呀……”老葛愣了一 下,看了看主任,乐呵呵地说,“知道了,今天中秋节,我很快乐,你也要快乐!” 说完,老葛埋怨,“这孩子,真浪费,千里迢迢打电话就为了祝我中秋节快乐!”

高中化学专题复习-氧化还原

高中化学专题复习-氧化还原
(3)步骤③中选用足量的H2O2,理由是将__F_e_2_+全__部__氧__化__为_F_e_3_+。分批加入H2O2,同时为 了_________________,溶液要保持pH小于0.5。
真题研究
【答案】 (3). 将Fe2+全部氧化为Fe3+;不引入杂质
解析(3)步骤③中选用足量H2O2,H2O2可以将Fe2+氧化为 Fe3+,且H2O2的还原产物为H2O,不会引入新的杂质,故理由 是:将Fe2+全部氧化为Fe3+,不引入新的杂质。因为H2O2本身 易分解,所以在加入时需分量加入,同时为了防止Fe3+水解, 溶液要保持pH小于0.5。
【答案】D 【解析】 【详解】A. 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项正确; B. 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项正确; C. “蜡炬成灰”指的是蜡烛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属于氧化反应,C项正确; D. 高级脂肪酸酯不属于高分子聚合物,D项错误; 答案选D。
真题研究
2.(2018北京,9)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 的是( C )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及应用
特定条件下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的书写及配平
考点一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备考策略
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概括为“升失氧、 降得还,剂性一致、 其他相反”。
对点训练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4FeS2+11O2===2Fe2O3+8SO2 (1)用双线桥法表示该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高考考点分析(2016~2019四年大数据)
2016~2019四年 考点分布
考情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的重要内容,历年考查重点。基础 部分考查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氧化性、还原性强弱 的比较。较难部分考查利用守恒思想分析反应中的电子 得失和相关计算,书写新情景下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及利用氧化还原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要求考生熟练运用 守恒模型解决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相关计算,结合强弱竞 争的思想分析反应实际。

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

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

(3)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适应了统治者加强统治的需要。
(4)影响:
①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②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三)考点深化
【秦汉地方行政体系的演变——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比较项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权力的来源 “世卿世禄”
由皇帝授予、任命
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2016·全国Ⅲ卷)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
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
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
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
映出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
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2017·全国Ⅰ卷·25)
表1
皇帝纪年 汉高帝十二年 汉文帝十六年 汉景帝中六年 汉武帝元封五年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 (公元220年至公元589年)
3、文化(思想、教育、文学、艺术、科技等) ①佛道兴起,冲击儒学,相互影响 ②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 (思想活跃,魏晋风度,注重个性) ③教育家族化 ④科技与文学艺术成就突出 (灌钢法、祖冲之、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东晋 王羲之顾恺之、石窟艺术)
(二)核心概念
【皇帝制度】
①特征:皇权至上、皇权独尊、皇位世袭 ②影响:皇权的独断性往往影响封建国家的政治决策。

高考历史选择题24题汇总和知识整合

高考历史选择题24题汇总和知识整合

专题一:高考24题研究——中华文明的兴起与第一次社会转型(先秦)一、近7年考情分析:1.(2019•全国回卷・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2.(2019•全国回卷・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3.(2019•全国回卷・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4.(2018•全国回卷・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5.(2018•全国回卷・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6.(2018•全国回卷・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7.(2017•全国I卷・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

【2016-2019四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真题分类汇编】 名篇名句默写

【2016-2019四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真题分类汇编】 名篇名句默写

2016~2019高考全国卷分类汇编【2019·新课标I卷】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庄子·逍遥游》中的斥鷃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乡的愁苦,但未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

【答案】(1)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

(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解析】理解性默写,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

写错字、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仞、翱、蓬蒿、摧、栈、钩、浊、勒、计。

【2019·新课标II卷】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 ",表现了主人公的形象之美。

(2)杜牧《阿房宫赋》中“,”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3) 苏轼在《赤壁赋》中以“,”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答案】(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解析】本题内容分别选自《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

其中杜牧的《阿房宫赋》和苏轼的《赤壁赋》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建议的诵读篇目》;《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背诵篇目。

高考考点细目表及试卷分析(2016年整理版)

高考考点细目表及试卷分析(2016年整理版)

高考考点细目表及试卷分析(2016年整理版)近四年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分析及四川卷与全国卷的差异1.下面是近四年五套高考全国新课标卷地理试题的知识点在考纲中的分布比较表2.近几年全国卷的试题分析从知识点考查对比看,四年的常考点主要侧重于对大气、水、地壳地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工业、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的考查,几年来,难度较小、易得分的知识点集中在工业、农业、人口、城市等方面,难度很大的地球运动部分五套题中只出现两组选择题,值得注意。

四年的考试对自然地理的大气、水、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人文地理的农业、工业、区域经济发展等知识点的考查占的分值很大,年年高考都有涉及,充分体现了重基础、重主干知识的考试要求。

试题的情境素材均来源于现实的社会和生活。

如2016年全国三卷考查上海市及周边的人口问题,给学生一种十分接近、现实的感觉。

不仅为问题设计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而且能引导考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目前发展速度较快的快递业也出现在高考试卷,让学生感觉地理学习终身有益、终身有用。

试题命题素材科学严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注重反映社会发展,凸显学科特色。

如体现当今科技进步与发展的2013年4-6题“地膜覆盖”材料;通过文字表述形式呈现,让考生极大丰富了想象,走出教材,增强了试卷的可读性、趣味性,充分、准确凸显了地理学科特色。

3.2015年四川卷地理和2016年全国卷地理的区别试卷结构差异:2015年四川文综卷地理部分试题,选择题共12个,每个4分,总分达到48分。

主观题2道,52分的分值。

一个中国区域,一个世界区域。

评分细则每点两分,学生可以看分答点,比较好把握。

选修内容没有单独命题,融合在选择题和主观题中。

2016年全国卷,选择题11个,每个4分,总分是44分。

主观题必做题2道,考查必修1、2、3的知识。

选做题3选1,考查选修的知识,每题10分。

评分细则中,每点分值不一样,1分2分3分不等,学生做题时比较难把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9,10 6
5-3、地形特征 5-4、地形类型及对其他要素的影响
6-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6-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6-3、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6-4、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6-5、非地带性规律 7-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分布的影响 7-2、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 8-1、人口数量的变化 8-2、人口时间的变化 8-3、人口空间的变化 8-4、人口迁移与城市化 8-5、城市区位因素 8-6、城市的等级体系及功能分区 8-7、城市化过程中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9、农业生产与区域经济发展 9-1、农业区位因素
知 识 体 系 与 考点
1、地图基础知识 1-1、等值线图类 1-2、统计图类 1-3、统计表类 1-4、变式图表类 2地球运动 2-1、时间计算及日期变更 2-2、日出日落方位的应用 2-3、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应用 2-4、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3-1、大气的热力过程原理 3-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3-3、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

14-5、中国的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高
14-6、自然灾害的应对方法和应急措施

15-1、旅游开发条件的评价

15-2、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15-3、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中
16-1、水污染及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16-2、大气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

16-3、可再生资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低 36-4 高 高 37-3
13-4、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地区

14-1、中国区域的认知能力

3
36-2 36-3
1,2, 3
7 37-1, 37-4
37-1
37-2, 37-3 11, 1,2
7,8
6 4,5 2,3
37
14-2、中国地理的实践能力

14-3、中国典型的小尺度区域
14-4、中国四大区的自然、人文比较
36-4
36-4 36-3
高 2, 中
3,5 6
1,2,3 36-3
37-4
11-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选择

11-2、交通运输线的区位

11-3、交通运输点的区位
11-4、交通运输区位因素的评价

11-5、交通运输对聚落的影响

11-6、现代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2、区域可持续发展及区域特征
16-4、湿地及其保护

16-5、生物多样性保护

16-6、生态环境破坏与恢复和保护

7
43
43
43
42 42 42
44
37-3 44 44
43 44 43
36-2, 36-4
43 44 44
37-4
43 43 43 43
43
44 44 44 44 44
高 高 37-1 6 高 36-1 37-2 8
37-1 3,8,
中 高 10, 高 11,
1,2,
37-3, 37-4, 11 37-2
36-1
37-2, 37-3
36-1 36-2 7




4,5

高 4,5,
低 6,

高 36-1, 1 36-2,
4
4
4
4
5
4,5,6
3,4
1
36-1
5
6,11 36-1, 36-2
3-6、高、低气压系统 3-7、气候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 3-8、气候对其他人文地理要素的影响 3-9、气候变化对其他要素的影响 3-10、气候类型、气候特征 4、地球上的水 4-1、水循环的环节及意义 4-2、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4-3、河流的水文特征 4-4、影响水文特征的因素 4-5、流水地貌 4-6、流域的综合开发、治理及评价 4-7、河流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 4-8、洋流及其影响 5-1、外力作用与地貌 5-2、内、外力共同作用与地貌
9-2、农业地域类型 9-3、农业生产条件的评价 9-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9-5、某种农(动)作物生产条件的评价 9-6、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 9-7、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9-8、农业产业转移 10-1、工业的区位因素
10-2、工业的集聚与分散 10-3、工业地域 10-4、工业生产条件的评价(开放性) 10-5、工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 10-6、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0-7、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 10-8、工业产业转移 10-9、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10-10、区域工业与农业的联系 11、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交通运输
2016-2019课标卷高考题分析表
考 频
I卷
16年 II卷 Ⅲ卷 I卷
试题年份及考试题号
17年 II卷 Ⅲ卷 I卷
18年 II卷 Ⅲ卷 I卷
19年 II卷 Ⅲ卷

9,
4,5

37-1
9,

37

10

6

5
10,

11

7 37-4

6
3-4、天气特征---温、水的影响因素 3-5、锋面天气系统

6
37-2, 37-3 37-1


8


9


36-1 36-1

10
高 8,9,

11,

36-3,
36-4

高 7,

9
8 4 37-1
37-2 7,
36-3
9,10,11, 36-1
8
9
10 7,8 9,11
11
10,
37-2 37-3 37-1
37-2 6,
11
8,9, 10

12-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与治理、保护(荒 低
漠化、水土流失) 12-2、区域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12-3、区域森林资源生态环境效益
12-4、区域矿产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12-5、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3、世界地理 13-1、世界十三区的区域认知能力 13-2、八个主要国家的自然和人文的比较 13-3、世界冷避、人迹罕至的地区

36-1

36-3
36-4

36-2
36-4

2
36-3
中 高 1, 4
高 36-3
36-4
1,3, 5, 37-2, 37-3
2
4,
36-1
1 36-2
36-1 36-2
1,2, 36-1, 37-2 3,36-2 36-2,
36-3
1,2,3 37-1
36-2, 36-3
高 高 3, 中
3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