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龙观后感
电视剧《于成龙》观后感5篇

电视剧《于成龙》观后感5篇于成龙从小在山西长大,多次考试后,直到四十多岁才开始入仕为官。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于成龙观后感春节回家,大年初一起来吃完饭,坐在沙发上,看着老爸在看的电视剧—《于成龙》,一开始是为了打发时间,觉得就是结合当下的热点出的电视剧。
但后来慢慢地看入迷了。
一口气就把四十集看完了。
此电视剧的的主要内容是:从广西罗城县县令,到合州、黄州、武昌、福州、直隶、两江,三获卓异,智斗地头蛇,平叛造反,平反冤案,扫除贪官。
二十几年的仕途生涯,清正廉洁,被称为一代廉吏。
看完本电视剧之后有一下几点感想。
一是人不光要我品德好,还要有能力。
于成龙有一个外号叫"于青菜",说的是他清正廉洁,饭菜基本是青菜萝卜,无论做到多大的官也是如此。
但光清正廉洁是当不了有作为的官的,在罗城智斗恶霸,在黄州平叛,在福州平反冤案,在直隶和两江打击贪官,是他足智多谋,知行合一的现实体现,否则早就成了刀下鬼。
但如果没有高尚的品德,他又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勇气勇闯敌营,舌辩康亲王,刀斩康熙亲外孙赫里。
是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给了他无限的勇气。
二是即使有足够的能力也要有舞台。
于成龙在做官之前,已经四十多了,已经经过几十年的知行合一的锻炼,能力已经显现,但当贵族额尔齐圈了他们的地时,他差点就被砍头,还好被及时救下。
直到他做官,有了舞台,才不断展示自己的实力。
三是有一个好老师是多么的重要。
他的老师刑济堂,学富五车,有思想,有深度,教会了于成龙等人一辈子受用的做人做事的道理,近则齐家,远能治国。
教出了陈廷敬、于成龙、柳晋阳等一大批胸怀天下的治世能人。
在当代,一个人难得有一个自己称得上一辈子的老师,但我们又很需要有这样的老师作为自己的人生导师,真可谓,朝闻道,夕死可矣。
四是有一帮生死之交是多么的重要。
当于成龙从山西到广西赴任,曾经是五品大员的周瑞,讨着饭,几千里的路,赶到罗城投奔于成龙,为其几十年的仕途出谋划策,不求名利,甘愿吃青菜萝卜。
于成龙观后感范文600字

于成龙观后感范文600字于成龙生活在封建王朝官场,但他自甘淡泊,清正廉洁,不爱钱、不收受礼品、不纳妾、不住毫宅、不吃宴会,布衣粗食、节俭清苦、简朴出行、秉公办事,与老百姓忧乐与共。
在罗城六年,他布衣草鞋,把自己完全融入当地民众之中。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于成龙观后感范文600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于成龙观后感范文1历史电视连续剧《一代廉吏于成龙》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意味深长的.思考。
于成龙廉洁勤政的高尚品德、浩然正气的人格力量和爱民如子的人格魅力,深深地震撼了观众的心。
人们赞誉该剧虽言历史,却关现实。
历史在塑造一个优秀灵魂的同时,也在启迪今天的党员干部能像于成龙那样廉洁勤政、一心为民、一生为民。
“你为的是天下,想的是社稷,苦了自己;你穿的是旧衣,吃的是粗米,从不在意;你爱的是百姓,恨的是贪吏,一身正气;你流的是热泪,熬的是心血,勤政不息。
”回想着《长歌行》中那坚定而又悲怆的旋律,于成龙的形象在人们的脑海间总是挥之不去。
清康熙年间,新任福建按察使于成龙到任后,发现前任官员草菅人命,造成了一起所谓“通海通匪”的冤假错案,使当地上万平民锒铛入狱,乃至田园荒芜、怨声载道、社会动荡不安。
要改变现状,必须重审旧案,开释无辜,同时减轻民众军粮徭役的沉重负担,促进生产发展。
于成龙不顾自身安危,运用种种计谋,向驻节福建、权倾朝野的康亲王坦诚进言,与骄横偏执、心理阴暗的勒春、喀林等官僚周旋斗法,拯妇孺老弱于水火,救受害无辜于囹圄,终于以其刚正直拗的人格魅力和清廉俭朴的操守,感化了康亲王及一应同僚,战胜了重重困难,使一方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于成龙再一次因政绩卓著而升任直隶巡抚,依依难舍而踌躇满志的他悄然踏上新的旅程。
于成龙以天下为家,而百姓是天下的主人。
因此,他为天下大事考虑,实际是为百姓安危幸福考虑。
他名为官,实为仆,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为老百姓谋福利上。
越是困难,越是危险,越是需要负责任的时候,他越是走在最前面。
他为了百姓,可以放弃自己的所有,甚至可以把自己的性命抛之脑后。
电视剧《于成龙》观后感5篇

电视剧《于成龙》观后感5篇电视剧《于成龙》观后感5篇于成龙在出仕前刻苦学习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以修齐治平、知行合一、义不辞难为价值追求;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小编特地准备了电视剧《于成龙》观后感,欢迎借鉴学习!电视剧《于成龙》观后感1最近,不爱看古装剧的我却痴恋地迷上啦这部名为《于成龙》的电视剧,整整在假期里做啦一回实实在在的追剧族,把这部电视剧翻来覆去看啦个遍。
这是一部励志的电视剧,泪点很低的我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被一些情节所打动,总会频频落泪。
像我这样一个耐不住性子的人每天按时的守在电视旁等着播出,由此可见此剧的”魅力”.观后感受颇深,于是我不免像给学生布置写一篇读后感一般让自己在这过年忙碌间抽闲暇来习作。
剧中塑造出的是一位旷古罕见的清官―于成龙。
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曲折动人,冲击着无数观众的心灵。
清代初期的他,历官二十三年,清正勤政,被誉为”天下廉吏第一”. 电视剧《于成龙》的魅力,就在于它很准确地揭示啦一个清官是怎样循序渐进育成的。
廉民勤政的于成龙那浩然正气的人格力量和爱民如子的人格魅力感动着我们,每集故事耐人寻味,其中折射出很多让人深思的东西,观看它,使我的思维有啦诸多延伸,给予啦自己一次修行,延伸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许多观众在剧中见证啦于成龙的成功,赞叹45岁的他从明经谒选清廷吏部,被授以广西柳州罗城知县至他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等地方官,一直做到藩臬二司(按察使、布政使)、督抚大员,可知于成龙从众多官员中的脱颖而出,是从逆境中奋斗出来的,这背后的艰辛、坎坷在剧中也被演绎的淋漓尽致。
记得谁说过: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无捷径,成功之路是在无数逆境中层层铺垫而成的。
于成龙踏上为官的征途,跋山涉水,风餐露宿,灼像唐僧取经之磨难 ,他遭遇啦猖獗的盗匪,面对啦灭顶的灾荒,历经烽火战乱,涉足复杂险恶的官场斗争,一步步坚定而坚强地走啦过来,政绩扎实可见,所经之处最终呈现安居乐业,欣欣向荣的局面。
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范文

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范文《廉吏于成龙》智慧地表达了中国百姓对于清廉为政的向往。
看看下面的观后感范文吧,也许对你有帮助哦。
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篇140集的电视连续剧《于成龙》在央视一套播完了。
这是一部优秀的反腐倡廉历史剧,讲述清朝第一廉吏于成龙勤政廉洁、为民办事、为国尽忠的故事。
有时一晚连播三集,我不顾劳累也要坚持看完。
我边看边思考,于成龙一介书生,45岁才出仕,最后官至一品,两江总督兼兵部尚书,死后又得康熙加封。
他出身平民,没有背景,朝中无人,不请客送礼,不朋党营私,一生中却三次被推举为"卓异",其中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三条值得思考:一是打铁还还需自身硬。
于成龙所做之事,皆是公事、民事,没有一件是私事、亲事。
于成龙的所作所为,在今天看来不可思议,他的生活俭朴到极点,长年吃素不开荤,有"于青菜"之称,像个"苦行僧"。
他不按常规出牌,经常顶撞上司甚至不执行皇帝的命令。
比如在黄州力排众议,坚持剿抚并用招安刘君孚;又如在福建公然对朝廷的禁海令表示异议不执行;更有甚者,竟然先斩后奏,惩治了朝廷的外甥、江宁大将军赫里。
所有这些,有多少人不理解,有多少人反对,有多少人参劾,但他都有惊无险。
这是为什么?个中原因主要就是他做的事都是为百姓、为国家、为江山社稷。
这也印证了那句名言:"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正是由于他自身正、自身清、自身硬,才使他干起事来充满自信,一往无前。
二是一个好汉三个帮,有一个团结战斗的团队。
于成龙廉洁从政,和官场的不良风气是格格不入,每到一地都是惊心动魄,纵有天大的本事,单枪匹马也是难以成事的。
但于成龙有"福气",有一个同心同德干事的团队。
这个团队和他一样,不图名图利,不贪财爱财,甘于清贫、坚持操守。
像幕宾师爷周先生、刀笔小吏柳晋阳、神勇捕头雷翠亭、忠实管家石玉林、石玉兰兄妹等。
话剧于成龙观后感

话剧于成龙观后感
话剧《于成龙》是一部以清朝廉吏于成龙为主角的历史题材话剧,讲述了他从中年出仕到成为两江总督的跌宕起伏又清正廉明的一生。
观看这部话剧后,我深感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险恶,同时也感受到了清正廉明的重要性和人生的意义。
在剧中,于成龙的形象非常饱满,他既有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的一面,又有柔情似水、关爱百姓的一面。
他经历了从贫困到富贵的变化,但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不骄不躁,不受外界干扰,一直致力于为百姓福利。
这种清正廉明的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也让我感受到了人生的意义。
同时,这部话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险恶和官场的黑暗。
在剧中,于成龙遭遇了种种困难和打击,但他始终坚定自己的信念,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社会。
这种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险恶,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历史的背景和社会的现实。
总的来说,这部话剧让我深受启发。
它不仅让我了解了于成龙这个历史人物,也让我感受到了清正廉明的重要性和意义。
同时,它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当时社会的险恶和官场的黑暗,对于我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一直
铭记这部话剧所传递的精神,努力做一个清正廉洁的人。
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doc

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二)作者:方友近期观看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在黄金档播出的电视剧《于成龙》,感触颇深。
看着于成龙躹躬尽瘁,殁于任上的镜头,我的心似乎在滴血,内心呼唤着:于成龙真乃一代廉吏。
这部电视剧讲述于成龙在出仕前刻苦学习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以修齐治平、知行合一、义不辞难为价值追求;出仕后,在23年的从政生涯中,跨越广西、湖北、福建、直隶、两江等省区,从七品知县到封疆大吏,坚持以民为本、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勤政爱民、勇于担当、三举卓异的从政实践,刻苦廉洁、刚直不阿、一尘不染的人格魅力,深得各地民众爱戴和各省督抚的器重,康熙帝盛赞为”古今廉吏第一”.本剧通过其为民做主、为民请命、为民除害、为民造福的一系列生动故事,再现这位”吏者之师”的感人风范。
“于青菜”“于大胆”“于青天”这些美称并非空穴来风,他罗城治盗丶湖北平匪丶福建平冤丶直隶救灾、两江惩恶,从一个边远山陲的小小县令,一步步成长为封疆大吏,他爱民如子,勤于政务,廉洁奉公,刚直不阿,一尘不染的好品质深受百姓爱戴,赢得康熙帝最高褒奖”古今廉吏第一”.当观看于成龙与康熙帝在上书房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谈这一幕,感动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他与康熙帝简直是惺惺惺相惜,英雄所见略同。
他告诉皇上,自己是贫苦人家出身,勤俭习以为常,还说”上有所好,下便投其好”.皇上便引用李商隐两句诗:历贤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说自己虽比不上殷周古代明君圣贤,但时时警示自己,勤政爱民,奉行节俭,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并视于成龙为知已。
看一个家族有没有希望,主要观其后代是否勤劳节俭,励精图志。
当他们清醒地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控制自己的欲望,并孜孜不倦地为之奋斗,让希望之光普照大地之时,便是其灿烂辉煌的美好人生。
观电视剧《于成龙》,还可体会到凡成大事者,必先历经磨难,苦其心志,强其体魄,并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永往直前的精神。
剧中再现了于成龙赴广西罗城县就任时艰难困苦的情景,和家人分别无异于一场生离死别,典卖田产一百两银子作为赴任的盘缠,如同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历史教育篇《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

历史教育篇《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一:于成龙(1617-1684年),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入仕,康熙二十三年逝于任上。
为官二十四年,廉名传天下,康熙帝曰:“咸称居官清正,实天下廉吏第一”,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清官。
新编历史京剧《廉吏于成龙》再现了三百多年前大清王朝被乾隆皇帝尊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在福建清明廉政,勤政爱民的感人政绩和清官形象,于成龙是后世为官者永远效仿的楷模。
舞台大幕拉开,已年逾花甲、衣饰简朴、风尘仆仆赴任福建按察使的于成龙,踏上福建城郊之地时,被一路百姓无端以通海通匪之莫须有罪名,捕之入狱,大为疑惑和不满。
他怒斥福建藩司勒春和福州绿营守备喀林的蛮横和胡作非为。
于是他上任伊始,一不拜上司、二不访官绅,三不会宾客,而一头扎进案卷堆,把臬司衙门的陈年卷宗翻个底朝。
实地勘察,亲临人满为患的四大监狱,惊骇通海通匪的巨案累及万千,造成民不聊生,农桑凋敝,田园荒芜。
于是他毅然上访权倾朝野钦命驻节福州的康亲王,请求重审重判前任臬司的定案。
终使众多冤案昭雪,大快民心。
于成龙,虽为封建社会的一吏官,但仍然有很多的东西值得今天的人们学习。
最值得学习的是他为民服务的思想和廉洁的品德。
让我们在一次回顾历史上的于成龙:他有一种为国效力、为民做事的愿望。
于成龙少有大志,自幼过着耕读生活,受到较正规的儒家教育。
已44岁的于成龙,不顾亲朋的阻拦,抛妻别子,怀着"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无理良心"的抱负,接受清廷委任,到遥远的边荒之地广西罗城为县令。
此种精神值得学习。
他能很好地体察民情,以人为本做好工作。
于成龙在福建上任伊始,就做了一件为民称颂的好事。
当时一清廷为对付台湾郑氏的抗清势力,实行了"海禁"政策。
当地统治者不顾连年兵祸,民不聊生,动辄以"通海"罪名兴起大狱,使许多沿海渔民罹难。
于成龙在审阅案卷时,发现每案被拟极刑的就达数十人或上百人之多,甚至殃及妇女孺子。
于成龙电视剧的观后感

于成龙电视剧的观后感于成龙电视剧的观后感最近中央⼋套正在热播40集电视剧《于成龙》,该剧以被誉为“天下廉吏第⼀”于成龙为官从政23年⽣涯中,三获“卓异”,跨越⼴西、湖北、福建、直⾪、两江等省区,从七品知县做到封疆⼤吏,通过其为民做主、为民请命、为民除害、为民造福等⼀系列⽣动故事,再现了这位清朝廉吏的为官风范。
下⾯是⼩编为您收集整理的《于成龙》观后感,欢迎阅读!于成龙电视剧的观后感(⼀)最近,我再次观看了电视剧《⼀代廉吏于成龙》,重温这部电视剧仍然感到畅快舒展,吐露了⼼中对现实⽣活中那些压抑愤懑和不平。
特别是那⾸主题歌更是把这种正⽓抒发的淋漓尽致、荡⽓回肠。
让我最近思绪难平,感慨万千!于成龙⾸先是⼀个能吏。
在电视剧滚动⽚断介绍中,有⼀个画⾯⼗分感⼈。
⼀个官吏对着于成龙说:“私开官仓是要杀头的。
”于凛然正⽓地说:“五马分⼫也要开仓!”那种为民请命敢作敢为的⽓魄,让⼈振奋。
他乔装迷路⼈摸进匪徒聚集的破庙,⼀举端掉匪窝,就地正法⽍徒,真是⼤快⼈⼼。
⼀个县团级⼲部敢于深⼊虎⽳去做卧底,去侦破案件,在当今的中国,恐怕没有这么⾼级别的卧底吧,充其量是刑警队长这类的科级⼲部。
这反映了于成龙有胆有识的⼯作作风。
当今的社会这种官吏太少了,我们只能通过这部电视剧寄托我们的希望。
其次,于成龙是⼀个正直的官吏。
⼀个军官奸污了⼀个劳军的⼥⼦,她的母亲告到了衙门,他⽴即派⼈去抓那个军官,由于那个军官⿎动⼠兵聚捕,抓⼈的官兵还被挨打。
⽼百姓群情激愤,他拍着胸脯说:“我⼀定会为民作主的。
”最后抓住了那个奸污妇⼥的军官,并给予严惩。
“我⼀定会为民作主的”,这是⼀句多么普通的话语,这是⼀句多么⽿熟的豪⾔,这是⼀句多么渴望的承诺!然⽽我们却很难看到了,我们常常看到的是那些舍家撇业去上访的⼈们,我们常常看到的是耗尽⼈⼒财⼒打不赢的官司,我们常常听到的是上访⼈员⾃杀犯法的草案!难道我们现在还不如⼀个封建王朝!再次,于成龙是⼀位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的官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成龙观后感于成龙观后感篇一历史电视连续剧《一代廉吏于成龙》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意味深长的思考。
于成龙廉洁勤政的高尚品德、浩然正气的人格力量和爱民如子的人格魅力,深深地震撼了观众的心。
人们赞誉该剧虽言历史,却关现实。
历史在塑造一个优秀灵魂的同时,也在启迪今天的党员干部能像于成龙那样廉洁勤政、一心为民、一生为民。
你为的是天下,想的是社稷,苦了自己;你穿的是旧衣,吃的是粗米,从不在意;你爱的是百姓,恨的是贪吏,一身正气;你流的是热泪,熬的是心血,勤政不息。
回想着《长歌行》中那坚定而又悲怆的旋律,于成龙的形象在人们的脑海间总是挥之不去。
清康熙年间,新任福建按察使于成龙到任后,发现前任官员草菅人命,造成了一起所谓通海通匪的冤假错案,使当地上万平民锒铛入狱,乃至田园荒芜、怨声载道、社会动荡不安。
要改变现状,必须重审旧案,开释无辜,同时减轻民众军粮徭役的沉重负担,促进生产发展。
于成龙不顾自身安危,运用种种计谋,向驻节福建、权倾朝野的康亲王坦诚进言,与骄横偏执、心理阴暗的勒春、喀林等官僚周旋斗法,拯妇孺老弱于水火,救受害无辜于囹圄,终于以其刚正直拗的人格魅力和清廉俭朴的操守,感化了康亲王及一应同僚,战胜了重重困难,使一方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于成龙再一次因政绩卓著而升任直隶巡抚,依依难舍而踌躇满志的他悄然踏上新的旅程。
于成龙以天下为家,而百姓是天下的主人。
因此,他为天下大事考虑,实际是为百姓安危幸福考虑。
他名为官,实为仆,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为老百姓谋福利上。
越是困难,越是危险,越是需要负责任的时候,他越是走在最前面。
他为了百姓,可以放弃自己的所有,甚至可以把自己的性命抛之脑后。
他全身心地想着老百姓,全身心地为着老百姓而丝毫不计较个人利益。
于成龙能做到如此清正廉洁,是他严于律己的结果。
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能做到于成龙这样,尤其不容易。
而于成龙却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好。
这是因为于成龙的忘我,他的淡泊名利,严正无私,心无杂念,一心为天下百姓。
这正是《廉吏于成龙》一剧作为劝世之作的成功之所在。
在今天以民为先,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每一位党的干部都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警示。
观念激荡, 需常洗心灵之垢;物欲诱惑, 应常敲警世之钟。
在利益诉求多元、价值观念多样的今天,反腐倡廉不仅需要有制度的保障,同时离不开廉政文化的支撑。
这就是营造一个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时代氛围,在全社会倡导勤廉、和谐的价值观。
世界上有一种宝贵的东西,它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影响一个执政党的前途和命运。
赢得了它,执政党就有了优势和资本;失去了它,执政党就濒临危险的境地。
这就是民心。
古人云,天下大势,常系民心。
老百姓何以喜欢于成龙这一廉吏形象,根本原因在于此。
于成龙逝世后,南京士民男女无少长,皆巷哭罢市。
持香楮至者日数万人。
下至莱庸负贩,色目、番僧也伏地哭,可见中下层人民对他的死是十分悲痛的。
人们常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一个为官者,是秉公用权、廉洁从政,还是贪赃枉法、滥用职权;是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还是纸醉金迷、低级趣味以什么样的姿态和面貌出现在群众面前,关系政权的声誉和形象,关系民心的凝聚和背离。
这不能不说是戏剧电影《廉吏于成龙》给人们重要的观后感。
我们党员干部应当以廉自省,常修为民之德;以廉自律,常怀修身之心;以廉自醒,常记履职之资!我们应当将廉政思想贯穿于实际工作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上牢固树立起清晰健康的核心价值观念。
饮一杯止贪治欲廉政羹做一个清香扑鼻公务人于成龙观后感篇二春节回家,大年初一起来吃完饭,坐在沙发上,看着老爸在看的电视剧—《于成龙》,一开始是为了打发时间,觉得就是结合当下的热点出的电视剧。
但后来慢慢地看入迷了。
一口气就把四十集看完了。
此电视剧的的主要内容是:于成龙从小在山西长大,多次考试后,直到四十多岁才开始入仕为官,从广西罗城县县令,到合州、黄州、武昌、福州、直隶、两江,三获卓异,智斗地头蛇,平叛造反,平反冤案,扫除贪官。
二十几年的仕途生涯,清正廉洁,被称为一代廉吏。
看完本电视剧之后有一下几点感想。
一是人不光要我品德好,还要有能力。
于成龙有一个外号叫"于青菜",说的是他清正廉洁,饭菜基本是青菜萝卜,无论做到多大的官也是如此。
但光清正廉洁是当不了有作为的官的,在罗城智斗恶霸,在黄州平叛,在福州平反冤案,在直隶和两江打击贪官,是他足智多谋,知行合一的现实体现,否则早就成了刀下鬼。
但如果没有高尚的品德,他又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勇气勇闯敌营,舌辩康亲王,刀斩康熙亲外孙赫里。
是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给了他无限的勇气。
二是即使有足够的能力也要有舞台。
于成龙在做官之前,已经四十多了,已经经过几十年的知行合一的锻炼,能力已经显现,但当贵族额尔齐圈了他们的地时,他差点就被砍头,还好被及时救下。
直到他做官,有了舞台,才不断展示自己的实力。
三是有一个好老师是多么的重要。
他的老师刑济堂,学富五车,有思想,有深度,教会了于成龙等人一辈子受用的做人做事的道理,近则齐家,远能治国。
教出了陈廷敬、于成龙、柳晋阳等一大批胸怀天下的治世能人。
在当代,一个人难得有一个自己称得上一辈子的老师,但我们又很需要有这样的老师作为自己的人生导师,真可谓,朝闻道,夕死可矣。
四是有一帮生死之交是多么的重要。
当于成龙从山西到广西赴任,曾经是五品大员的周瑞,讨着饭,几千里的路,赶到罗城投奔于成龙,为其几十年的仕途出谋划策,不求名利,甘愿吃青菜萝卜。
于成龙的同学柳晋阳,更是任劳任怨,甘愿当于成龙的下手,最后为了去除贪官,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这样的生死之交,得一足矣。
五是明君和人民是清官的靠山。
当于成龙被康熙任命为两江总督兼任兵部尚书等职务,并下达了去火耗的任务时,我就知道此时康熙就是他的靠山。
两江地区如果有识时务的土豪劣绅,就应该收敛自己的所作所为。
因为胆子大,敢为民请命,不按常理出牌于成龙的为人,康熙如此任命,定有康熙的打算。
但赫里不识好歹,依然飞扬跋扈,最后快要被砍头时,都还在说自己是皇帝的亲外甥,于成龙无权审理他。
最后于成龙违背皇帝亲属由宗人府审理的规定,当庭宣判赫里死刑,立即执行。
明对这个结果,面对不按常理出牌的于成龙,赫里腿都吓软了。
最后康熙也没有怪罪于成龙越权行为。
因为有些事,一开头就看到了结尾。
现在的行政人员,若能敢于担当,敢于为民请命,当有人拿出靠山来恐吓时,不要腿软,人民就是你的靠山。
六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当于成龙团队分析局势,经常引用《论语》、《春秋》、《晋书》里面的语句来分析,特别透彻。
当于成龙进京面圣时,更是引用了许多典故和佳句。
难怪半部论语治天下,中国几千年积累的治国治世的经验,是中华子孙最大的财富,没有之一。
所谓的社会学、心理学,只是西方的系统归纳而已。
如说精炼、历史、博大,西方社会学只能是小巫见大巫。
我一直有一个归纳中国几千年治国治世做人的理论的想法。
于成龙观后感篇三大型电视连续剧《于成龙》自XX年1月3日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开播, 1月24日全部播完。
我几乎是不间断看完全集的,总体感觉是,该剧无论从题材深度、思想高度还是艺术造诣各个角度来评判,皆属不可多得的好作品。
故事从八旗恶吏喀尔齐跑马圈地讲起,于成龙为营救被喀尔齐拘禁的岳丈邢济堂而身陷囹圄。
在狱中,于成龙联手永宁州同周瑞和共同策划了举报喀尔齐的计谋。
喀尔齐被正法示众。
平息圈地事件不久,赶赴省城参加科举的于成龙再次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揭穿了当年的科举腐败案。
45岁的于成龙以前朝副榜贡生的身份前往京师掣签,出仕为官,抛妻别子踏上了仕途。
在23年的从政生涯中,于成龙三获“卓异”,跨越广西、湖北、福建、直隶、两江等省区,从七品知县到封疆大吏,通过其为民做主、为民请命、为民除害、为民造福的一系列生动故事,再现了这位清朝廉吏的为官风范。
剧中有三处场景令我记忆深刻,一是,初冬第一场瑞雪降落的夜晚,三个意气风发的读书人得知朝廷急需用人,可直接去北京掣签为官之时,兴奋之余,不约而同地齐吟:“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这个情节,道出了主人公于成龙“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抱负和志向。
二是,柳晋阳被赫里刺死后,于成龙悲痛欲绝,要以杀人罪问斩赫里。
可赫里说他是当朝皇上的外甥,是皇亲国戚,在江宁,他是这两江的领衔长官,是于成龙的上司,于成龙无权问他的罪。
于成龙义正词严地说,他兼有朝廷兵部尚书之衔,可以处理此案。
于成龙下令斩杀了皇上的亲外甥、江宁将军赫里。
三是,于成龙积劳成疾,泣血檄文,在《严禁火耗谕》的颁布声中端坐而逝,终年67岁。
百岁老人邢济堂孱弱跪在既是学生,又是爱婿的于成龙坟前,声泪俱下喊出“我跪的不是我的女婿,跪的是,一代廉吏于成龙!”,铿锵有力,动人心魄,催人泪下。
纵观电视剧《于成龙》,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点赞:该剧不是那种直奔主题而去、为“廉吏”而“廉吏”的宣教式的片子,而是从“一个廉吏的成长”这个角度去写于成龙,剖析他,刻画他,深入他的内心去感受他,继而才是赞美他;《于成龙》结构非常好,一集一集推进,矛盾一级一级上升,吸引人不断地看下去,人物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深化,并且跟传奇剧和戏说剧划清了界限,艺术上有突破;《于成龙》用历史当成一面镜子,直击今天治国理政的要害,直击今天为官为政的奥秘。
特别是最近反腐再一次成为新的社会热点,在这个背景下,这部戏契合了整个时代精神,真正跟时代同步!最后,我还想说的一点是,此剧中无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比如章吉仁、周瑞和、金光祖、张朝珍、陈廷敬、熊赐履、明珠甚至屈九万等人,无一不是经过严格的科考而入仕做官的,不是举人就是进士,甚至榜眼、探花、状元……由此可见,知识对一个官员是多么重要,这也充分印证了“学而优则仕”或者说“学者从政”是多么经典的“常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