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重庆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重点)
2018上半年重庆市属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真题与答案(1)

2018上半年重庆市属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真题与答案(1)2018 上半年重庆市属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真题与答案一、判断题(下列命题正确的在答题卡上涂A,错误的涂B。
涂全A 或全B 不给分。
每小题1 分,共30 分)1.我国当前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改革开放的意思是:改革是对国内,开放是对国外,是对资本主义的开放。
3.无论在社会主义社会,还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乃至其他的杜会形态里,人们的某些行为规范是相同的,比如尊老爱幼,因此道德是没有阶级性之分的,是人类共有的行为规范。
4.反腐败是为了加强党的建设,而“老虎、苍蝇一起打”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反反腐倡廉、加强党的建设的决心。
5.决定、通报都可以用来表彰先进、惩戒错误。
6.纪要属于机关内部的文件,不能对外发送。
7.小张和小王是夫妻.,在不同城市的税务局工作,为了解决夫妻分居,小张的机关用函向对方机关联系,商洽调动。
这种做法属于文种使用错误。
8.当人们通过生产和交换增加了自己的财富时,他们也增加了其他人的财富。
9.如果一个经济体进口商品的价值超过了出口商品的价值,则净出口是负数。
10.深化改革仍然是一种改革,但是是一种新的改革,是对原有改革的否定。
11.共同富裕就是搞平均主义。
12.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1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中。
陈独秀和李大钊都做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南陈北李”,他们都参加了一大会议。
14.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以往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5.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进行的。
16.宏观经济失衡可以是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总量不平衡,或结构不平衡,或者是总量与结构都不平衡。
17.产业结构高度化包括产业结构由资金密集型为主向劳动密集型为主进行转移。
18.法律关系就是社会关系,法律事实和客观事实具有一致性。
19.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
重庆事业单位考试 综合基础知识复习

综合基础知识考试复习精华篇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一)物质观的发展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
2018 年重庆渝北区事业单位

2018 年重庆渝北区事业单位招聘笔试《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试题说明:1.本试卷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2.领到试卷后、请即在试卷每页左上角规定的位置准确填写报考单位和岗位、准考证号、姓名,“考试开始”信号发出时才能作答,“考试时间到”信号发出时立即停止答题3.请使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不按要求作答的,一律按0 分处理4.书写要工整、清楚本试卷:题量80 题,总分100 分,考试90 分钟;时间8:30-10:30单选:4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40 分单选:2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40 分单选:2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2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 小题,每题1 分,共40 分,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2017 年9 月29 日,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正式开通。
A.京津干线B.京沪干线C.京广干线D.沪广干线2. 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错误在于()。
A.否定个人在历史发展之的作用B.否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题D.否定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3. 根据《公司法》,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人数应当为()。
A.1 人以上20 人以下B.2 人以上20 人以下C.1 人以上50 人以下D.2 人以上50 人以下4.根据中央有关脱贫攻坚总体部署,确保到()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社会。
A.2020;全面小康B.2020;总体小康C.2049;全面小康D.2049;总体小康5.经济建设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就必须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不动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A.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B.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C.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D.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6.近年来,为改善空气质量,我国北方供暖地区大力推行“煤改气”取暖,但天然气生产及进口却未能得到有效提升,2017 年底,进入采暖季之后,我国天然气价格大幅暴涨,多省出现气荒,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2018重庆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备考指导

A.身正不怕影子斜 B.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C.水大漫不过船 D.有理不在声高
正确答案是B。解析:“绣花要得手绵巧,打铁还需自身硬”强调内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B选项也强调内因,故本题答案为B。
掌握以上学习方法,把握政治的重难点,分类突破,系统复习,从而提高效率。
2018重庆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政治知识备考指导
2018年事业单位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始了,在事业单位备考中,政治部分往往占有一定的比例,然而,大部分考生会认为这部分内容比较庞杂,内容多而且体系长,实在不易拿下。因为对政治知识的复习感到无从下手,无从掌握,或者收效甚微,继而放弃。事实上,只要掌握正确合理的复习方法和技巧,短时间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不是不可能的。为改善这一情况,综合历年考题总结出政治知识备考方法,希望对各位考生备战2018事业单位考试有所帮助。
小试牛刀一: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时间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是:
A.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B.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艰苦朴素
C.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D.实事求是、独立自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艰苦奋斗
正确答案是C。解析: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故答案为C。
一、考点梳理
(一)系统归纳法梳理考点:针对复杂的时政常识,第一步一定是明确时政考点,然后可以通过系统的整理将各零碎知识点串联起来,以成体系化。下面以会议时政为例,给大家进行展示:
(二)框架法回顾考点:哲学、毛概和中特部分各模块知识点联系较为紧密,因此建议搭建战士框架,结合框架进行复习考点。我们以哲学为例展示一下知识框架:
重庆市事业单位招录工作人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知识点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1、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社会科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
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5、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一)物质观的发展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6、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自身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物质运动可分为五种基本形式:即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
2018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重点(超全)

2018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重点(超全)第一部分:宪法1、概述:宪法特征: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内容(内容具有根本性、宏观性、全面性的特点);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法律合宪性、个人和组织行为准则);制定修改和解释监督程序更复杂;具有突出的政治特性。
宪法的修改: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人大代表提议,三分之二人大代表通过2、宪法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临时宪法:1949年9月29日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发展:1954第一部,1975第二部,1978第三部,1982现行宪法3、分类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大部分成文刚性和柔性:是否具有严格的制定修改机关和程序钦定、协定和民定:制定机关;大部分为民定最早实行宪政的国家:英国(不成文宪法);最早颁布成文宪法的国家:美国1787宪法;欧洲大陆第一部成文宪法:法国1791宪法;第一步社会主义宪法:1918苏俄宪法4、宪法的保障和监督保障内容:法律法规和法律性文件的合宪性;人们行为的合宪性监督制度: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5、国体和政体国体:人民民主专政(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6、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和复合制(我国是单一制)(1)普通的地方制度:各级地方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本机人大产生;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原则:在中央领带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2)民族自治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治乡不属于自治地方)(3)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不享有外交和防务权,人大对其基本法有修改权)7、基本经济制度和政党制度经济制度:共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础: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共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政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政治基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基本方针。
重庆市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要点、重点和难点

垄断资本主义具有五个基本经济特征:一是垄断组织在经济中起决定作用。
二是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
三是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四是从经济上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五是最大的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大工业的迅速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准备了客观的物质条件;19世纪30-40年代,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使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社会政治条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正式诞生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建立。
中共二(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大破天荒地在全国人民面前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三大(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人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国共合作的实现,促进了工农运动的发展,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取得了北伐战争的重大胜利。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蓄谋已久的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逮捕屠杀。
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举行反共会议,正式同共产党决裂,疯狂地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从1927年8月1日起,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武装起义,在全国广泛开展了反对国民党的斗争。
并深人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
1934年10月10日晚,红军8万余人分别自瑞金、零都等地出发,开始进行长征。
1935年1月红军攻克遵义城,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解决了当时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会议最后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张闻天代替博古负党中央总的责任。
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Y_2018上半年重庆市市属事业单位管理基础知识真题与答案

一、判斷(下列命題正確的在答題卡上塗 A,錯誤的塗 B,塗全 A 或全 B 不給分。每小題 1 分,共 30 分) 1、現代觀點認為,人員配備不僅要包括選隊、評人、育人,而且還要包括如何用人和如何增強組 織凝聚力來留人等。 答案 A 2、指定統計標準所用的資料只能來自本企業的歷史資料,不能使用其他企業的統計資料。 答案 B【解析】統計標準是很據統計資料制定的標準 3、創新主要是指科學技術上的發明創造,是一個單純的技術範疇。 答案 B【解析】創新是一個經濟範疇 4、柔性管理適用於主要追求低層次需求的員工,適用於對創造性要求較低的、衡量標準容易量化 的工作 答案 B【解析】柔性管理用於追求高層次需求的員工 5.對績效評價基本標準考核的結果可以用於決定一些教勵性的人事待遇,如額外的獎金、分紅、 職位晉升等。 答案 B【解析】績效評價基本標準考核結果用於非救勵人事待遇 6. “正式組織”的效率邏輯標準使其有別於非正式組織。 答案 A 7.決策是管理的起點與基礎,在現代管理中具有更為突出的作用。 答案 B【解析】管理活動的基礎是組織 8.在一個領導班子中,“帥才”越多,越有利於提高領導班子的整體領導能力。 答案 B 9.事業部制組織結構也被稱為“斯隆模型”。 答案 B【解析】斯隆領導模型是麻省理工學院發展出來的一個管理理論,這個模型指出:一個領 導者身上包含著五個職能,即形成願景、分析現狀、協調利益、嘗試創新、激勵賦能。 10、特許經營權屬於一種無形資產。 答案 A【解析特許經營是特許人將自己的商標、商號、產品、專利、技術秘密、配方、經營管 理摸式等無形資產以特許經營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許人(受許人)使用,按照特許人統一的經營 摸式從事經營活動,並向被特許人收取費用的經營形式。 11、一般認為,漸進式變革對組織來說總是有益的。 答案 B【解析】漸進式變革,是指利用足夠的時間分步驟地逐浙推進變革並最終達成變革目標。 漸進式變革對組織並非總是有益。 12、技能為角色服務,不同角色要求有不同技能。 答案 A 13 決策的效益原則是指決策必須把速度與效益、短期效益與長期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有機 結台起來。 答案 A 14、預算既是計畫,也是一種控制工具。 答案 A 15、人事計畫屬於專業性計畫。 答案 B【解析】專項計畫是人們為完成某種特定的任務而制定的行為規劃。專項計畫和普通計畫 有所不同,具有較強的目的性、專業性和針對性,常由專業人士來完成,常常是業務主管,行政 工作人員或者是科研學者主持制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政治(党史、党建、毛思、中特(邓、三、观)、马克思原理、时政(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系列讲话、重庆各次会议精神、及习近平在重庆的各次讲话))一、党史时间轴1.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一次彻底的翻地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1920年春,李大钊、陈独秀等先后在北京、上海组织了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成立。
3.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大会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
4.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翻地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主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5.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共产党以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
6.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7.1926年,北伐战争,对象为: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8.1927年,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大革命失败,国共合作破裂。
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8月7日,在湖北汉口秘密召开“八七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是共产党有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历史转变。
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创建革命根据地,将武装斗争的重心转向农村。
9.1934年10月,开始长征。
1935年10月,红军陕甘苏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甘肃会宁地区会师,长征结束。
10.1935年1月,(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在贵州遵义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后,中央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军事指挥小组,全权负责军事指挥。
11.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12月25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结束,国共合作抗战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2.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开始。
8月,洛川会议,确定了党的中心任务——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
13.1945年,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成为指导思想。
1942年2月—1945年4月,整风运动: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会议阐明了中国革命的三项基本经验——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
批评了党的错误思想,阐明了党的三大作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批评与自我批评。
14.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
9月2日,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
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同年8月,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到重庆,同国民党和谈。
15.1945年-1949年解放战争期间,共产党的著名战役:辽沈、平津、淮海、渡江战役。
16.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西柏坡召开,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会后,中共中央前往北平。
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
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
17.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渐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18.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正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6年秋,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国内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19.1957年4月,整风运动——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20.1961年,八届九中全会,提出经济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21.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2.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热议》,正确评价了毛泽东思想,在思想上拨乱反正。
23.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在北京召开,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题。
24.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在北京召开。
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尺几阶段理论,制定了基本路线,确定了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1981—1990,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
第二步:1991----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5.1992年,南方谈话,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
10月,中共十四大在北京召开,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6.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在北京召开。
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依法治国。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
27.2002年1月,中共十六大在北京召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成为指导思想。
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28.2007年10月15日—21日,中共十七大在北京召开,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29.2012年11月8日,中共十八大在北京召开。
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0.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31.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依法治国,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总结会,全面从严治党。
32.2015年,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33.2016年10月,十八届六中全会,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二、党的建设理论(党建)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指导思想:党的指导思想是党的行动指南。
中共十八大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基本路线:共产主义是党的最终目标。
中共十六大党章指出: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的建设:思想建设(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保持党的先进性,使党成为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核心。
)、组织建设(党的建设的物质基础,实现党的各项任务的可靠保证)、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党的纪律:主要包括党内生活和党的活动的基本原则;党的各种重要法规;地方各级党组织制定的具体条例、制度和规定;国家所颁布的宪法、法律、法令等。
胡锦涛把党的纪律概括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军队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五个方面。
除此之外,根据纪律范围所调整的关系不同,党的纪律还包括:宣传纪律、人事纪律、保密纪律、外事纪律等。
党的团结统一:党的团结统一是马克思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无产阶级政党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党的团结统一,认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是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
党的党员:党是由党员按一定的思想原则和组织原则组织起来的有机体,党员是党的细胞,是党的基础。
申请入党条件: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及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
党员的根本标准: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
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责之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
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
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
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
三、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时代条件——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社会条件——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中国革命的特殊性;阶级条件——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工人运动的发展;理论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与传播;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
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十一届六中全会和十二大全面评价毛泽东思想;十五大报告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历程:萌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1921)至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时期(1927年7月国民革命失败);形成时期——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和中期(1927年八七会议至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成熟时期——土地革命后期至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的全部内容。
毛泽东思想是坚持实事求是的产物,它的全部内容都是以事实求是为出发点和根本点。
群众路线: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创立的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毛泽东倡导的党的根本思想和工作作风,是毛泽东总结的党领导人民群众的根本方法。
独立自主:革命和建设的根本立足点。
是指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地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
三者之间的关系: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础。
占据核心地位,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集中概括,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