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原因及对策
未成年犯罪社会调查报告

未成年犯罪社会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未成年犯罪问题日益严重,给社会治安和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了重大威胁。
本报告对未成年犯罪的现状和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推动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改善。
二、未成年犯罪的现状(1)数据统计根据公安部门的数据统计,近年来未成年犯罪案件数量逐渐增加。
其中,盗窃、抢劫、故意伤害等财产犯罪和暴力犯罪占据了主要比例。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部分未成年犯罪分子出现了年龄低龄化、犯罪行为日益严重化的趋势。
(2)犯罪原因分析未成年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家庭环境:家庭教育不善、家暴、离异等不稳定因素会导致未成年人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从而增加犯罪的风险。
- 社会环境:社会变革、城乡差距加大、价值观扭曲等社会问题,使得一部分未成年人无法适应和融入社会,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和犯罪倾向。
-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学习压力过大、校园暴力等,容易导致学生情绪波动和行为异常,进而引发犯罪行为。
三、未成年犯罪的影响与危害未成年犯罪不仅给犯罪者本人带来了长期的心理和法律困扰,同时也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问题加剧未成年犯罪不仅是一种违法行为,更是对社会安危、社会公序良俗的严重破坏。
犯罪行为的增加导致社会问题不断加剧,给社会治安和秩序带来了压力。
(2)犯罪链条延伸未成年犯罪往往不是孤立的行为,它往往是一系列犯罪行为的开始,甚至会形成犯罪链条,将更多的未成年人卷入犯罪中。
(3)犯罪者未来发展受阻未成年犯罪的记录将伴随犯罪者的一生,给他们的学业、就业和社会认同带来了阻碍,使其未来发展前景黯淡。
四、应对未成年犯罪的对策(1)家庭教育的重视家庭教育是防止未成年犯罪的基础。
父母应该加强对孩子的管教,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关注他们的心理、生活状态,给予他们正面的引导和榜样。
(2)学校教育的加强学校应当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
浅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浅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从刑法意义上讲未成年人是指年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这一时期被犯罪心理学家称为“危险年龄”段。
未成年人由于生理、心理原因,认知能力较差,人格不健全等主观因素,常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及不良文化等社会环境客观因素的影响,造成近几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的严峻形势,不仅给未成年人本身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也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社会问题。
因此,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对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1 未成年人犯罪呈现的特点当前未成年人犯罪涉及面越来越广,而且手段越发复杂,总体上呈现以下一些特点:(1)未成年人犯罪多为团伙犯罪。
主要是团伙盗窃、抢劫等案件,团伙成员分工明确,有的已形成比较稳定的集团,基于共同的故意,共同实施某一犯罪的行为。
如团伙盗窃案件,被告人中有的望风,有的实施作案,有的负责联系销赃,所得赃物销售后,得到的赃款共用。
(2)未成年人犯罪向暴力型犯罪转化。
主要表现在实施故意伤害、抢劫、强奸等案件,有的手段极其残忍。
如2005年我院提起公诉的姜某、许某等抢劫案,被告人姜某等准备工具后,对出租车司机实施抢劫,将一名出租车司机砍成重伤。
(3)未成年犯罪年龄呈现低龄化。
在进几年我院提起公诉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有的刚刚达到相对刑事责任年龄,14~15周岁,本应是在校接受良好教育的年龄,却坐在了被告席上。
(4)未成年人犯罪呈现智能化的特点。
2004年我院报请上级院提起公诉的崔某、许某故意杀人案,二被告人在作案时一个是14周岁、一个是15周岁。
二人因无钱上网打游戏,对崔的堂弟实施了犯罪行为,二人以找钱为名将其骗至一仓库用鞋带将其勒死并搜身后,伪造了现场,丢弃了物证等掩饰犯罪的行为。
未成年人犯罪在呈现出上述的特点的同时,还均有一共同特点,即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均不计后果。
论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对策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满18岁的个体在法律上犯下的违法行为。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社会、心理和法律等方面。
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有必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预防和减少这一问题。
首先,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之一是社会因素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如果一个社会存在大量的贫困、失业、家庭破裂、暴力等问题,未成年人容易受到负面影响,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助和支持,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就业机会,减少社会不公平现象,以建立一个公正和谐的社会环境,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好的成长条件。
此外,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还表现在法律责任的不充分。
根据我国法律,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为14岁,相对较低。
一些未成年人因为对法律的不了解或对未来后果缺乏清晰认识,容易以为自己不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而犯罪。
对此,需要积极完善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教育,使其对犯罪行为及其后果有足够的认识。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对策可以应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
首先是加强家庭教育,父母应承担起培养孩子正确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责任,并与学校、社区合作,形成整体的教育力量。
其次是加强学校教育,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制意识,同时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建立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此外,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政策和计划,如增加执法力度、加强未成年人社会复工和社会融入等,全面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
综上所述,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对策。
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各个方面应相互合作,共同努力,通过改善社会环境、加强教育和心理支持,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调控能力,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以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率。
《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问题研究》范文

《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社会问题,涉及法律、教育、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
随着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未成年人犯罪现象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责任问题,分析现行法律规定的不足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法律制度提供参考。
二、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及特点(一)现状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个体实施的违法行为。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涉及的罪名和犯罪手段也日益多样化。
这不仅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也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特点1. 低龄化: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逐渐降低,低龄犯罪现象增多。
2. 团伙化:未成年人犯罪往往以团伙形式出现,相互支持、共同作案。
3. 暴力化:未成年人犯罪手段日趋暴力化,对受害人造成严重伤害。
三、现行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分析(一)法律责任界定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责任有明确规定,根据犯罪情节和未成年人的年龄、心理特点等因素,进行相应的处罚。
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如何界定未成年人的法律责任,仍存在一定难度。
(二)法律规定的不足1. 法律体系不够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法律制度在立法、司法、执行等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如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教育、矫治等方面缺乏具体规定。
2. 处罚措施不当: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往往过分强调惩罚,忽视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和矫治。
3. 执法不严:由于执法人员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执法不严、不公等问题时有发生。
四、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的对策建议(一)完善立法体系1. 制定专门的未成年人犯罪法:建立完善的未成年人犯罪法律体系,明确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
2. 完善预防和矫治措施: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教育、矫治等方面的规定,为司法实践提供依据。
(二)强化司法实践1. 严格执法: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执法水平和公正性。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成因和对策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成因和对策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成因和对策渠县人民检察院张长春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含义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是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问题有学者将未成年人犯罪、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未满十八周岁的的公民为未成年人。
而我国有将近四亿的未成年人。
鉴于与成人年龄的区别未成年人犯罪有着自己的特点近年来犯罪手段趋向智能化、集团化、残忍化暴力倾向越来越明显并且犯罪人数逐年增加对社会的稳定造成了极大危害。
统计数据表明20__年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占整个刑事案件近10%这可谓一个庞大的数字。
人们常说“少年强则中国强”未成年人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未来更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而一些正处在花季年龄的少男少女已经沦为罪犯或者正在滑向犯罪的深渊。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如何避免未成年人误入歧途使他们能够健康的成长已成为整个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通常我们常常会听到青少年犯罪但事实上青少年犯罪并不是一个严格的法律概念而是一个习惯用语。
在刑法理论中未成年犯罪才是其科学的概念。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具体概念是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
二、未成年犯罪的特点 1、犯罪势头逐年上升。
对近几年我院受理的刑事案件的统计20__年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占当年涉嫌犯罪总人数的3.16%;20____年上升至13.19%;20__年上升至18.6%;20__年上升至22.3%;20__年上升至22.6%;2021年上升至26.7%。
20__年与20__年相比未成年人犯罪人数上升了23.54%。
这些逐年上升的数据不得不令人忧虑重重。
2、犯罪形式以团伙为主。
在这六年的刑事犯罪案件中团伙作案的明显增多社会危害性越来越大。
其中未成年人团伙犯罪案件远远高于成年人团伙犯罪案件。
未成年人小的团伙一般不少于三、四人大的团伙成员多达十几人,且有的团伙之间相互交叉作案尤其是抢劫犯罪最为突出。
浅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浅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成因及解决对策p1.法律意识淡薄由于文化素质低下,有些未成年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法律常识。
他们容易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无心上学,把过剩的精力和时间用于打闹,争强斗勇,由厌学到逃学,以至辍学,交坏朋友,误入歧途。
如:很多的校内抢劫案中作案的未成年人经常倚强凌弱,以大欺小,使用暴力抢劫小额钱物。
案发后,他们往往不以为然,认为公安机关不会管,但在受到刑事处罚后才觉醒。
2.对自己行为后果认识模糊一些未成年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对行为所产生的后果认识不清。
如某地发生的一起奸杀案,死者是一位86岁的老太太,公安机关破案后,杀人犯竟然是—个年仅16岁的未成年人。
他平时沉迷于黄色录像,由于好奇,遂对片中的主角产生模仿心里,以寻求刺激,满足好奇。
案发后第二天他还亲自到派出所办理身份证,而就在此时他被民警抓获。
可见,犯罪后的他却若无其事,这就说明部分未成年人对自己犯罪行为的漠然心态和茫然无知。
3.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缺乏正确认识未成年人在认识上敏感好奇,喜欢新奇事物,富于想象,喜欢直观模仿,但辨别能力差,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认识不清。
一旦某种要求不能通过正常渠道得到满足,就会出现消极的情绪,而情绪的不稳定,自控能力差,好冲动,使他们走上犯罪道路。
(二)客观因素1.家庭环境因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因而父母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青少年人生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但是一些家长,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对孩子无力管教或放任不管,使他们失去家庭温暖。
家庭教育能力的弱化,不少家庭缺乏应有的教育子女的意识和知识,缺乏科学的教育子女的方法,或过分溺爱,或简单粗暴,使未成年人受不到良好的教育,得不到应有的关怀,享受不到应有的快乐,使他们过早地到社会上寻求消极的东西,来补偿心灵空白,以至误入歧途。
2.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正规的社会化教育的主要场所,是未成年人社会化过程中的关键阶段,是传播知识,塑造学生美好心灵,传输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情操的主要基地。
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原因及对策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首先体现在青少年心智未成熟、法律意识淡薄。
由于未成年人的大脑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他们的行为控制与冲动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影响。
同时,由于对法律知识的缺乏,他们常常无法评估一些违法行为造成的后果,从而盲目做出决策。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主要分为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
家庭因素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家庭环境的恶劣将会对未成年人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家庭冲突、亲子关系不良、缺乏经济保障等都可能促使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
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拉大、社会风气虚浮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到未成年人对法律的尊重和依从心理。
个人因素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心理健康问题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未成年人心理不稳定,从而产生犯罪行为。
针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采取以下对策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加强家庭教育,培养良好的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
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环境,通过家庭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其次,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为贫困家庭提供经济保障和教育资源,减少因贫困而导致的犯罪情况。
再次,加强学校教育,开展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此外,加强社会监管,加大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打击力度。
对于犯罪的未成年人,要依法惩处,同时也要进行思想教育和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生活。
在实施对策的过程中,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政府部门要提供资源和支持,组织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培养未成年人正确的价值观。
学校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帮助学生塑造积极健康的个性。
社会组织和志愿者要加入到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中,为他们提供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并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教育。
总之,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通过加强家庭教育、提供社会救助、加强学校教育和加大社会监管,可以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并帮助他们重新回到正轨,实现健康成长。
对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原因及居高不下的分析与对策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此需要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对策的制定。
本文将从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以及如何降低犯罪率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首先,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有以下几点:一是犯罪行为偏向性比较显著,大部分未成年人犯罪行为以抢劫、偷盗、入室盗窃等财产犯罪为主。
二是犯罪者的年龄相对较小,常见的是青少年犯罪,尤其是15至17岁的人群。
三是社会影响较大,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发生频率高,不仅给受害人造成经济和心理上的损失,还对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全产生较大的影响。
其次,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家庭因素。
缺乏家庭教育和关怀导致未成年人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从而容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而犯罪。
二是社会环境。
社会现象复杂多样,未成年人很容易接触到各类不良信息和不良行为示范,导致他们对法律和道德观念的认同度降低。
三是学校因素。
教育体系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学校对学生行为管理的不力以及学校没有提供良好的社交环境等,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
四是自身因素。
未成年人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控能力相对较弱,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特别是与不良同龄人的交往,导致他们犯罪。
针对以上的特点和原因,下面提出一些对策以降低未成年人犯罪率。
一是加强家庭教育。
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环境,应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体系,父母要加强与子女的沟通,注重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关注孩子的成长需求,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二是加强社会教育。
社会应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特别是针对青少年开展社会责任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同时,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知识普及,使其充分了解法律的约束和制裁。
三是改进学校教育。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行为的管理,建立规范化的学生行为管理制度,加强师生之间的互信和沟通,提供积极健康的社交环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是加强社会监管。
社会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机制,建立相关的监管制度和社会防控体系,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管控和辅导,及时发现并解决未成年人的问题行为,避免其沉迷于不良环境和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原因及对策
——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升呈低龄化趋势的调研报告
内容摘要:青少年犯罪是全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一个国家的系统工程,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青少年是否能健康成长,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是否后继有人,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百年大计,解决的办法也只有采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全党全社会要形成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都来关心、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法制教育工作,真正形成全党抓教育,全民齐参与的局面。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犯罪预防犯罪特点犯罪原因犯罪对策系统工程
The Characteristic, Reason and Countermeasure of the Youths Crime
——The Memoir about the Rising of the Youths Crime Rate and the Young Tendency of the Youths Crime
Abstract:The youths crime is an important work to the entire society. And it is a national systems engineering. 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to the youths is the entire society's common responsibility. Whether the youths can grow up healthily,
relates to our party and nation whether are short of successors to carry on and relates to the great project of our country’s socialism’s modernization. The only solution is to govern the whole society systematically. The entire party and entire society must build a kind of good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and all people care about the youths’ education and complete young people's education in their thought and the education about the law well, which lets the entire party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education and makes all people take part in it together.
Key words:youths crime crime prevention crime characteristic crime reason crime countermeasure systems engineering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案件类型不断增多,为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促进社会和谐,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对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升并呈现低龄化趋势进行调研,历时近三个月,走访了贵州省少管所,贵阳市政法委,贵阳市公安局,云岩区公、检、法、司机关,云岩区教育局及中小学、云岩区部分街道办事处、派出所等单位,采取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个别交谈等方式,展开调研。
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剖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升并呈现低龄化趋势的原因。
一、云岩区2001年以来未成年人刑事犯罪基本情况
根据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公安分局提供数据显示,2001年,共抓获犯罪嫌疑人2505人,其中,未成年人416人,所占比例为16.06%;2002年,抓获犯罪嫌疑人2605人,其中,未成年人为439人,所占比例为16.85%;2003年抓获犯罪嫌疑人2613人,其中,未成年人为719人,所占比例为27.52%;2004年,抓获犯罪嫌疑人3273人,其中,未成年人为974人,所占比例为29.76%;2005年元月至6月,抓获犯罪嫌疑人1705人,其中,未成年人为451人,所占比例为26.45%。
以上数据表明,五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比例在逐渐上升,2004年比2001年上升13个多百分点,上升趋势较大。
据统计,目前犯罪的起始年龄为10-15岁,高峰年龄为16-18岁,分别比文化大革命前下降了3岁左右。
贵州省贵阳市法律援助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该中心办理刑事案251件。
受援被告18周岁以下的有35件,占14%;2003年,办理刑事案294件。
受援被告18周岁以下的有70件,占23.3%;2004年上半年,办理刑事案75件。
受援被告18周岁以下的有35件,占46.5%。
某少教所提供的18岁以下犯罪人员381人中,16岁以下的犯罪人数就达143人,占37.5%。
以上两组数据说明了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