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总编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要知识点.doc
1. 文学基本概念: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情感,通过艺术手法塑造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等方面的东西。

2. 古代文学概述:中国古代文学包含了诗、书、礼、乐、春秋、战国、汉赋、魏晋南北朝散文、唐诗、宋词、元曲等。

3. 古代文学形式:古代文学形式丰富多样,有:诗歌、史书、散文、祭文、帖、碑、画、曲、杂剧、评话等。

4. 古代文学特点:中国古代文学在文字上,注重对词语、语句的精细雕琢和使用;在艺术上,注重意境构造和形象描绘;在思想上,注重表达人类与社会的关系。

综合而言,中国古代文学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思想性和价值性。

5. 古代文学流派:古代文学中有很多流派,如西岳派、楚辞派、乐府派、唐诗派、宋词派、元曲派等。

6. 古代文学名家:中国古代文学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如: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等。

7. 古代文学重要作品:古代文学中有许多经典名著,如《诗经》、《楚辞》、《论语》、《史记》、《资治通鉴》、《红楼梦》等。

8. 古代文学的发展阶段:中国古代文学文化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如春秋战国时期、汉代、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宋代
等。

9. 古代文学与文化传承: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文化宝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仅为后代留下了众多经典名著和文学杰作,而且也传承着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总结1.先秦文学:先秦时期的文学主要有《诗经》、《楚辞》和《论语》等。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了风、雅、颂三种类型;《楚辞》以其独特的音韵和抒情表达被后世誉为抒情诗经;《论语》则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2.魏晋南北朝文学:这一时期的文学以散文为主,代表作有嵇康的《琴坛赋》和陶潜的《归去来兮辞》。

魏晋文人倡导"文以载道",注重以文体来抒发个人的思想和情感,开创了散文作为文学形式的先河。

4.宋代文学:宋代继承唐代文学优势,形成了以词为代表的新的文学风潮。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余》等都是宋代词的经典之作。

宋代词以篇幅简短、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为特点。

5.明清文学:明清两代的文学发展逐渐衰落,充斥着功利主义和市民性的题材。

明代小说《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清代则以曹雪芹的《红楼梦》为代表,描绘了人物形象的丰满和情感的细致。

6.诸子百家:中国古代文学史中,除了各时期文学的代表作品,还有一些重要的哲学文献,如《道德经》、《庄子》、《墨子》、《论衡》等。

这些非文学性的著作对后世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如道家的"无为而治"和儒家的"仁义礼智"等思想成为后世文学作品中重要的主题和内涵。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一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宝库,其中包含了众多经典的诗、词、赋、辞、小说等文学形式,也透露出古代文化的卓越与瑰丽。

通过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与价值。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导论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几种要紧表现:一.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1、在我国的诗文里,关于家乡、故国的思念是一具永恒的主题。

2、与乡土相联的,是关于国家的思念。

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儿,是一致的;至近代,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而转向追求国家的自立自强。

3、乡国的情怀的泛化,是关于山川之美的描写与赞颂。

二.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亲情主题。

1、爱情。

可分为来自民间和受民间作品妨碍的一系和文人作品的一系。

来自民间的一系:表现出更为充分的人性特点。

从《诗》开始到乐府民歌,所表现的男女之爱非常少受到礼的约束,表现更为热烈执著、更带野性群彩。

文人的描写爱情之作:表现得较为复杂。

含蓄了、深化了、带有理想的XXX 彩(白朴《墙头立即》、加进悲剧XXX彩(《会真记》、《长恨歌》、董解元《西厢记》、王实甫《西厢记》、《长生殿》、《牡丹亭》、《红楼梦》)。

2、友情。

视朋友如兄弟,这是我国思想传统里的一种认识。

交友别因贵贱而阻隔,别以利而以义,守之以信,忠之以言。

三.我国文学中的人一辈子感悟主题。

1、关于生命虽短促而宇宙却永恒的感悟。

关于历史、人一辈子的思索,实际是关于生命永恒的憧憬,是珍视生命热爱生命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

2、关于人一辈子的感悟主题,还表现为关于现实人一辈子的反思,往往交叉着宗教理路,劝善惩恶,提出人一辈子的归宿咨询题。

在小讲、戏剧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特征:1、抒情传统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特XXX,但不管是抒情文体依然叙事文体,都有明显的抒情特群。

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诗化世界的认知方式,所以在表诉上就常常着重于心里感情的抒发而别是着重与外物的描写。

从古诗十九首开始的心里世界的展示,深远地妨碍了我国诗歌的进展。

2、我国各体文学虽式样各异,但有一点相通,那算是重视意境的制造。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作品。

从先秦时期到清朝末年,中国古代文学经历了多个时期的发展与演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先秦文学:以诗、书、礼为主要表现形式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起源时期,主要表现为诗、书、礼三种形式。

其中,诗歌是最早的文学形式,以《诗经》为代表,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感情。

书法则是通过文字的艺术表现形式,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审美情趣。

而礼仪则是古代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汉魏六朝文学:以乐府诗和散文为主要表现形式汉魏六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高峰时期,以乐府诗和散文为主要表现形式。

乐府诗是一种流行音乐的伴奏下的诗歌形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态和人们的情感。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等。

而散文则是一种自由散漫的文学形式,以叙事和抒情为主,代表作品有《世说新语》和《文选》等。

三、唐宋元明清文学:以诗词和戏曲为主要表现形式唐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期,以诗词和戏曲为主要表现形式。

唐代是诗人辈出的时期,代表作品有杜甫的《登高》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宋代则以词为主,代表作品有苏轼的《水调歌头》和李清照的《如梦令》等。

元明清时期则是戏曲的鼎盛时期,代表作品有元曲《西华山》和明传奇《汉宫秋》等。

四、古代文学流派:以纪实文学和小说为主要流派古代文学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个流派,其中以纪实文学和小说最为重要。

纪实文学主要是以史书和传记为代表,记录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生平。

史书中最有影响力的是《史记》和《资治通鉴》等。

而小说则是虚构的故事性作品,代表作品有《红楼梦》和《西游记》等,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对社会现象和人性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五、文学批评与理论:以诗经注疏和文心雕龙为重要代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重要的文学批评与理论著作。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1.先秦文学:先秦时期的文学主要以诗歌为主,代表作品有《诗经》。

这段时期的文学以歌颂王室、贵族和英雄豪杰为主题,形式简练,言简意赅。

2.唐诗盛世: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代,代表作品有王维的《山居秋暝》、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

唐诗以儿女情长、山水田园、仕途沧桑等为题材,以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著称。

3.宋词的兴盛: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另一个高峰时期,代表作品有李清照的《如梦令》、苏轼的《水调歌头》等。

宋词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题,情感真挚细腻,意境优美。

4.元曲的创作:元代是中国古代戏剧的鼎盛时期,代表作品有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西华山》等。

元曲以独特的曲调和丰富的表演形式著称,既有悲剧的《窦娥冤》,也有喜剧的《西华山》。

5.明代小说的发展:明代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发展时期,代表作品有施耐庵的《水浒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等。

明代小说以描写现实生活为主题,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6.清代文学的变革:清代文学虽然受到了严格的思想控制,但也出现了一批重要的作品,如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

清代文学更加注重心理描写和社会批判,形式上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革。

7.诗词曲赋的发展:中国古代文学不仅有诗和曲,还有词和赋等多种文学形式。

诗以五言和七言为主,形式规整,音韵优美;曲是中国古代的戏曲剧本,以片段化的表演形式著称;词是与曲相辅相成的短小抒情诗,以婉约的风格和深刻的感情描写著称;赋是一种辞章体文学形式,追求辞章华丽,意境丰富。

8.文学批评理论的形成: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主要有“文心雕龙”、“唐宋文学批评理论”等,这些批评理论对后来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影响。

以上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重点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通过不同的时期和文学形式,展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也为后来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第二章《诗经》第三章先秦散文第四章屈原与楚辞第五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第六章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第七章两汉辞赋第八章两汉诗歌第九章建安诗歌第十章正始诗歌第十一章两晋诗歌第十二章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第十三章南北朝诗歌第十四章魏晋南北朝散文与辞赋第十五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十六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第十七章盛唐得诗人们第十八章李白第十九章杜甫第二十章大历诗坛第二十一章中唐诗歌第二十二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二十三章唐代散文第二十四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第二十五章唐五代词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第一节初民得歌谣☆☆☆☆☆☆1、我国古籍中多有对原始歌舞得记载,如:“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纬书《河图玉版》);“(舜)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宋书·符瑞志》引《竹书纪年》)。

2、我国就是一个诗得国度,如:“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在人类还没有文字,没有丰富得文学艺术种类及表现手段,歌唱与舞蹈便就是初民天然得表现与抒情方式.3、或求雨,或祈年,就是甲骨卜辞得重要内容,表现着初民得心态与愿望。

上举这类卜辞比较完整,语句平实,声韵谐调,可以见出原始古歌得风貌。

4、至于后世典籍所保存或搜集得原始歌谣,只有极少几首,因其风貌古朴,或可视为原始歌谣得存留.例如相传为黄帝时得《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知识点一神话释义神话得基本特性:(1)神话都就是想象或幻想得(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得自然界或社会现象得解释与说明,只就是它经过了“幻想”得加工,成为了想象中得“神话"了得现实生活(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得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得远古时代,它就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得解释之时代得产物。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最全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最全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第二节神话传说第二章《诗经》第一节《诗经》的来源,分类和流传第二节社会政治诗第三节情爱诗第四节史诗及其他第五节《诗经》的文学成就第三章先秦散文第一节历史散文第二节诸子散文第四章屈原和楚辞第一节楚辞的产生第二节屈原及其创作第三节《离骚》第四节屈原的其他作品第五节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散文第一节李斯与秦代散文第二节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第三节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第四节东汉散文第二章司马迁与汉代史散文第一节司马迁及其《史记》写作第二节《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第三节班固《汉书》及东汉其他历史散文第三章汉代辞赋第一节贾谊,枚乘与汉初辞赋第二节司马相如扬雄第三节西汉中后期其他辞赋作家及东汉辞赋的承变第四章汉代诗歌第一节乐府民歌第二节五言诗的起源第三节《古诗十九首》及其他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风骨第一节曹操与曹丕第二节曹植第三节建安七子及蔡琰第二章正始之音第一节时代思潮与正始诗歌第二节阮籍诗第三节嵇康诗第三章两晋诗坛第一节太康诗风第二节左思与刘琨第三节游仙诗与玄言诗第四章杰出诗人陶渊明第一节陶渊明的生平及思想第二节陶渊明的诗歌第三节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第五章南北朝诗歌第一节南朝诗歌第二节北朝诗歌第三节南北朝乐府民歌第六章魏晋南北朝赋第一节建安赋作的繁荣第二节两晋赋坛的多样化倾向第三节精致化的南朝骈赋第四节北朝赋与庾信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散文第一节魏晋文章第二节南朝骈文第三节北朝散文第八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一节魏晋南北朝小说创作的繁荣第二节志怪小说与《搜神记》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第九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第一节魏《典论•论文》与《文赋》第二节刘勰《文心雕龙》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第三节钟嵘《诗品》及其他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第一节隋代文学第二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第三节杜审言与沈,宋第四节陈子昂与张若虚等第二章盛唐诗歌第一节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第二节王翰,王昌龄,崔颢等豪侠诗人第三节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第三章李白第一节李白的生平和思想性格第二节李白的乐府歌行第三节李白的绝句第五节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第四章杜甫第一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第二节杜诗的“诗史”性质及写实手法第三节杜诗的沉郁顿挫和律体成就第四节杜诗的集大成和对后世的影响第五章大历诗坛第一节韦应物与刘长卿第二节大历十才子第六章中唐诗歌第一节白居易,元稹等人第二节韩愈,孟郊第三节李贺第四节刘禹锡,柳宗元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一节李商隐第二节杜牧,许浑第三节贾岛与姚合第四节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等第八章唐代散文第一节唐代古文运动第二节韩,柳散文的杰出成就第三节晚唐的讽刺小品文第九章唐传奇与变文,俗讲第一节唐代传奇小说第二节敦煌变文与俗讲第十章唐五代词第一节早期的民间词与文人词第二节温庭筠,韦庄与花间词第三节冯延巳,李煜与南唐词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识记:①《尚书·尧典》、《吕氏春秋·古乐》、《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重要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重要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重要知识点整理1.先秦文学:包括《诗经》、《楚辞》和《论语》等作品。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楚辞》是属于楚国文化的代表作,以辞章抒发了士人的思念、愤慨和抱负。

《论语》则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被视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2.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文人墨客们开始追求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代表作有《文选》、《山海经》和《文学评论》等。

其中,《文选》是最早的文论集合,反映了当时文坛上的一些流派和文化思潮。

3.唐代文学: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代表作有《全唐诗》和《唐传奇》等。

唐诗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诗歌形式之一,以写景和抒发情感为主要特征。

唐传奇则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鼻祖之一,描写了各种各样的江湖事迹和人物故事。

4.宋代文学: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另一个重要时期,代表作有《宋词》、《四库全书》和《红楼梦》等。

宋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形式之一,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题。

《四库全书》则是中国最早的百科全书,被认为是文化宝库。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京城贾府的婚姻家族故事,展现了社会历史和人性的复杂性。

5.元代文学:元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代表作有《元曲》和《西游记》等。

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重要形式之一,以音乐、舞蹈和表演为主要特点。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孙悟空等人为取经西天而历经艰险的故事。

6.明清文学: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后期,代表作有《明史》、《红楼梦》和《儒林外史》等。

《明史》是中国最早的官修史书,探讨了明代历史和文化。

《红楼梦》和《儒林外史》则都是社会风俗小说,描写了社会底层人物的命运和社会现实。

以上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下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思想和价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基础知识第一编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文学1.“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弹歌》出自《吴越春秋》;葛天氏之乐和《候人歌》出自《吕氏春秋》。

2.保存神话较多的材料《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

第二章《诗经》1 汉代采诗说(关于诗经编订情况):班固《汉书艺文志》“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天子。

”;何休《春秋公羊传》“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

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天子。

”2《诗经》内容上分1.祭祀诗全部收在三“颂”之中《维天之命》、《武》、《载芟》《閟宫》2.颂赞诗“大雅”中的《生民》、《公刘》、《帛系》、《皇矣》、《大明》3.怨刺诗《民劳》、《桑柔》、《节南山》、《小弁》)、《北山》等;4.婚恋诗《关雎》、《蒹葭》、《月出》、《采葛》)、《静女》、《野有蔓草》5.征役诗《载驰》、《采薇》、《无衣》(看书P34-50)第三章先秦历史散文1.《尚书》:上古之书,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集。

以记言为主。

2.《春秋》:鲁国的编年体史书,记载春秋时期重大史实。

上起鲁隐公元年(-722),下至鲁哀公十四年(-481),共二百四十年的史实。

(《春秋》的记事极为简略,在记事中体现出鲜明的思想倾向。

《春秋》以一字为褒贬的写法和微婉含蓄的风格,对后代散文有不小的影响。

)3.《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大约成书于战国初年。

以记言为主。

记载史实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

(一般认为是春秋末年左丘明所作,以记言为主,故称《国语》。

书中既尊礼,又崇德;既敬神,又重民。

)第四章先秦诸子散文1.《论语》:语录体散文。

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成书于战国初年,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学编纂而成。

传至汉代出现了鲁《论语》、齐《论语》、古文《论语》。

今天所见《论语》是在鲁《论语》的基础上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而成。

2.《墨子》:墨子及其弟子与后学在不同时期的著作,成书于战国中期。

语录体散文,但少数篇章初论说文的规模。

显示出由语录体象论说文过渡的痕迹。

3.墨家学派的主要主张: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

墨家还提出以“三表”做为立言的标准,“三表”又称“三法”。

4.《孟子》:孟子晚年和弟子编纂的书,全书包括全书包括《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

反映了孟子的基本思想:1.仁政2.道德修养“尽心、养性、诚心、寡欲”“浩然之气”“舍生取义”3.文艺见解“知人论世”“以意逆志”5.《庄子》:原有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

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

6.《荀子》:共有三十二篇,系汉代刘向编定。

荀子主张“法后王,统礼义,一制度”。

荀子有《成相》和《赋篇》两篇韵文。

清代卢文弓召《成相》为“后世弹词之祖”。

7. 韩非的主张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韩非的寓言有“守株待兔”、“郑人买履”。

8.《吕氏春秋》以道家黄老学派的观点为主流。

强调统一的思想。

第五章屈原和楚辞1.屈原的作品:共二十三篇,包括《离骚》、《九歌》(十一篇)、《九章》(九篇)、《天问》、《招魂》。

“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出自《招魂》。

2.关于《离骚》的解释:司马迁“离忧”;班固“遭受忧愁”。

3.宋玉的作品有《招魂》、《九辩》、《风赋》、《登徒子好色赋》、《高唐赋》、《神女赋》、《对楚王问》。

其中《九辨》被后人推崇为“悲秋之祖”(悲哉!秋之为气也。

)第二编汉代文学第一章汉代辞赋1.关于赋的解释:《文心雕龙》“诗有六义,其二曰赋。

赋者,铺也。

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错误)。

班固《两都赋序》:“赋者,古诗之流也。

”《汉书》:“不歌而诵谓之赋。

”(正确的观点)2.汉赋分为骚体赋和散体赋。

骚体赋是从《离骚》发展而来与屈原一脉相承。

内容大多是抒情言志。

首倡者是汉初的贾谊,代表作是《吊屈原赋》和《服鸟赋》。

还有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

东方朔、刘向、刘歆、王褒、扬雄。

东汉后期有张衡的《归田赋》和赵壹的《刺世疾邪赋》3.枚乘的代表作品《七发》。

它是汉赋发展史上一篇带有转折性的作品,它的显著特点是夸张铺叙。

它的结构格局和铺排形式都为司马相如的大赋奠定了基础。

4.司马相如的赋有《子虚赋》、《上林赋》。

散文有《谕巴蜀檄》、《难蜀父老》、《谏猎疏》、《封禅文》。

5. 杨雄写有《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

还写过骚体的《太玄赋》、《逐贫赋》和《反离骚》6.班固的代表作品散体赋《两都赋》。

7.张衡的作品有《两京赋》,张衡的《归田赋》与西汉初期的骚体赋仍一脉相承,但从思想和文章的体制上又有许多变化,它是魏晋以后大行于世的所谓“抒情小赋”的先驱。

这类赋还有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祢衡的《鹦鹉赋》,王粲的《登楼赋》。

第二章汉代的论说文1. 贾谊的政论散文主要有《治安策》、《过秦论》、《论积贮疏》、《谏立淮南子诸子书》2. 晁错的政论散文主要有《守边劝农疏》、《论贵粟疏》、《贤良文学对策》、《言兵事疏》、《论削藩疏》3. 枚乘的政论散文仅存一篇《谏吴王书》。

4. 邹阳的政论散文有《上吴王书》、《狱中上梁王书》。

5. 董仲舒的散文有《举贤良对策》三篇。

6. 东方朔的散文有《应诏上书》、《谏起上林苑疏》、《答客难》、《非有先生论》。

其中《答客难》对后世影响很答。

模范它写作的有:扬雄《解嘲》、班固《宾戏》、崔骃《达旨》、张衡《应间》、崔實《客讥》、曹植《客问》、韩愈《进学解》。

7. 刘向的散文著作分为奏议、叙录、杂著三类。

奏议最著名的是《谏营延陵过侈疏》。

清代刘熙载“刘向、匡衡之文皆本经术。

”8.扬雄的散文《解嘲》《法言》。

9. 刘歆的散文有《移书太常博士》。

10. 东汉前期的论说文作家主要有桓谭、王充、冯衍、马援等,最重要的是王充。

东汉中后期的论说文作家有李固、王符、仲长统等。

王充《论衡》;冯衍的赋《显志赋》,文《显志赋序》;王符《潜夫论》;仲长统《昌言》,缪袭称仲长统“才足继西京董、谊、刘、扬”。

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1. 《史记》的原名叫《太史公书》。

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

它的记事上起轩辕皇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

其中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

“本纪”是以历朝帝王的顺序年代为纲的历史大事纪,是一种编年史的摘要。

“世家”是有爵位封地世代相传的家族的历史,写的是春秋战国时代所存在的各个诸侯国和汉代帝王所封的王侯。

“列传”是一些有才干、有作为,卓荦不群,能不失时机地建立功业,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人物的传记“书”是有关经济、军事、水利、祭祀,以及礼、乐方面的制度史“表”是把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谱列成表格,以使人一目了然。

2. 《史记》的创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第四章《汉书》及东汉其他叙事散文1. 班固是东汉的文学家、历史学家,著作有《汉书》;赋《两都赋》、《幽通赋》;散文《答宾戏》;五言诗《咏史》后人辑有《班兰台集》。

2.《汉书》作者有:班彪、班固、班昭、马续。

《汉书》包括十二篇纪,八篇表,十篇志,七十篇传,共一百篇,记事上起高祖元年,下至王莽地皇四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3.《吴越春秋》的作者是赵晔。

4.蔡邕是写碑铭文字的代表人物。

5. 东汉马第伯的《封禅仪记》被称之为游记文学的始祖。

第五章汉代诗歌1. 乐府本来是个音乐机关的名称。

其职能是:一、写词配曲,演习排练。

二、组织人到各地采集民歌。

2.《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末期徐陵编的《玉台新咏》。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

3.汉代的楚歌有:项羽《垓下歌》、刘邦《大风歌》、戚夫人《戚夫人歌》、刘彻《秋风辞》及《瓠子歌》、梁鸿(东汉)《五噫歌》、张衡《四愁诗》(已经是一首比较整齐而有韵味的七言诗了)。

4. 班固写过一首《咏史》,是我国古代第一首有案可查的文人五言诗。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文学1.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A曹操是建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

曹操诗文俱佳,为文大胆随便。

鲁迅:“他胆子很大,文章从通脱得力不少,作文章时又没有顾忌,想写的便写出来。

”誉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曹操擅长于写四言诗,兼有五言、杂言。

全用乐府古题。

很多具有“诗史”性质。

钟嵘:“曹公古直,颇有悲凉之句”敖陶孙:“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B曹丕擅长于五、七言诗《杂诗》《燕歌行》,在七言诗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著有《典论》一书,其中《自叙》《论文》两篇文章保存比较完整。

C 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作家,他的散文和辞赋也很出色《洛神赋》。

钟嵘“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建安之杰”。

2.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

A孔融的散文有《论盛孝章书》、《荐祢衡表》,诗《杂诗》。

B刘勰称王粲为“七子之冠冕”,其《七哀诗》三首最为有名,其辞赋《登楼赋》最负盛名。

C陈琳有《饮马长城窟行》。

D 阮瑀有《驾出北郭门行》。

E刘桢当时与曹植并称“曹刘”,他的《赠从弟》三首写得最好。

F徐干著有《中论》。

3. 蔡琰的五言《悲愤诗》是一篇长达540字的自传体叙事诗,骚体《悲愤诗》和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第二章魏晋文学1.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竹林七贤”,其中人品和文学成就最高者,是阮籍和嵇康。

A阮籍的代表作品是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B嵇康的代表作品是《赠兄秀才入军》十八首和《幽愤诗》。

文章有《太师箴》、《与山巨源绝交书》,刘勰说嵇康之文“兴高而采烈”,“师心以遣论”。

其特点是立论大胆,思想新颖,论辨充分,说理透辟;使气骋辞,感情充沛,词采峻烈,锋芒毕露。

文风清峻通脱。

2.西晋初年的傅玄、张华和太康年间的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名噪一时。

A潘岳为“二十四友”之首。

潘岳与陆机齐名,并称“潘陆”。

潘岳“善为哀诔之文”。

代表作品:五言《悼亡诗》B陆机被钟嵘奉为“太康之英”。

陆机的文《吊魏武帝文》、《文赋》C左思《咏史八首》;辞赋有《三都赋》名扬天下,洛阳纸贵。

刘勰称“拔萃于《咏史》”钟嵘认为《咏史》诗是“五言之警策”极力推崇“左思风力”3.刘琨代表作品《扶风歌》、四言诗《答卢谌》、《重赠卢谌》4.郭璞工诗善赋,十四首《游仙诗》。

钟嵘认为其诗“文体相辉,彪炳可玩”,“词多慷慨,乖远玄宗”,“乃是坎壈咏怀,非列仙之趣也”5.贾谧“二十四友”:潘岳,陆机,左思,刘琨6. 东晋的玄言诗人有孙绰、许询、恒温、庾亮、支遁等,而以孙,许为代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