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理论与实战第2章 无线电波传播与天馈系统PPT课件
合集下载
精品课件-移动通信技术(余晓玫-第2章 移动信道电波传播理论

因此,电波传播的损耗L为 [L] = [Lfs]+16.5 = 116.0dB
2.2 移动无线信道的多径传播衰落特性 2.1.1 移动信道的时变特性
· 移动信道是一种时变信道。 · 无线电信号通过移动信道时会遭受来自不同途径的 衰减损害。
· 按收信号功率可表示为
(2.21)
式中, d 表示移动台与基站的距离。 · 式(2.21)是信道对传输信号作用的一般表示式。
· 发送功率Pt与接收功率Pr之比定义为传输损耗,或称 系统损耗。
· 经推导可得出传输损耗Ls的表达式为
(2.3a)
Gt和Gr为发射和接收天线增益(dB)
· 损耗常用分贝表示。 · 式( 2.3a )也可表示成
( 2.3b)
d的单位是Km,频率f 的单位是MHz
自由空间路径损耗或自由空间基本传输损耗可以表示为 (2.4)
图2.3 反射波与直射波
通常,在考虑地面对电波的反射时,按平面波处理,即 电波在反射点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同界面的反射特性用 反射系数R表示。它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2.5)
R R e j
反射波与直射波的路径差为
(2.6) d d
1
ht
hr
2
1
ht
hr
2
d
d
式中, d=d1+d2。
解:自由空间传播的损耗Lfs为
[Lfs] = 32.45+ 20lg150 +20lg(5+10) = 99.5dB
第一菲涅尔区半径x1为
x1
d1d2
d1 d2
2 5 103 10 103 15 103
81.7m
式中,λ=c/f, c为光速,f为频率。
2.2 移动无线信道的多径传播衰落特性 2.1.1 移动信道的时变特性
· 移动信道是一种时变信道。 · 无线电信号通过移动信道时会遭受来自不同途径的 衰减损害。
· 按收信号功率可表示为
(2.21)
式中, d 表示移动台与基站的距离。 · 式(2.21)是信道对传输信号作用的一般表示式。
· 发送功率Pt与接收功率Pr之比定义为传输损耗,或称 系统损耗。
· 经推导可得出传输损耗Ls的表达式为
(2.3a)
Gt和Gr为发射和接收天线增益(dB)
· 损耗常用分贝表示。 · 式( 2.3a )也可表示成
( 2.3b)
d的单位是Km,频率f 的单位是MHz
自由空间路径损耗或自由空间基本传输损耗可以表示为 (2.4)
图2.3 反射波与直射波
通常,在考虑地面对电波的反射时,按平面波处理,即 电波在反射点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同界面的反射特性用 反射系数R表示。它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2.5)
R R e j
反射波与直射波的路径差为
(2.6) d d
1
ht
hr
2
1
ht
hr
2
d
d
式中, d=d1+d2。
解:自由空间传播的损耗Lfs为
[Lfs] = 32.45+ 20lg150 +20lg(5+10) = 99.5dB
第一菲涅尔区半径x1为
x1
d1d2
d1 d2
2 5 103 10 103 15 103
81.7m
式中,λ=c/f, c为光速,f为频率。
无线通信基本原理PPT课件

室内非视距
4~6
16
无线传播环境-传播损耗
25 dB/dec
30 dB/dec
20 dB/dec
40 ..50 dB/dec
path loss
17
无线传播环境-传播损耗
电波传播受地形结构和人为环境的影响,无线传播 环境直接决定无线传播方式。影响无线电波传播方式 的主要因素有:
• 自然地形(高山、丘陵、平原、水域) • 人工建筑的数量、分布、材料特性 • 植被特征 • 天气状况
无线通信基本原理
1.无线电波传播的基础理论 2.移动通信基本原理
1
1.无线电波传播的基础理论
2
无线传播基本原理-电波传播方式:
• Free- space propagation
Signal strength decreases exponentially with distance
D
• Reflection
• 在分配成语音信道后,基站和移动台就会同时地连续不断地发射 • FDMA通常是窄带系统,TACS为代表,每信道25kHz带宽 • FDMA比TDMA简单,同步和组帧比特少,系统开销小
• FDMA需要精确的RF滤波器,需要双工器(单天线)
• 非线性效应:许多信道共享一个天线,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会产生交 调频率(IM),产生额外的RF辐射
• 在典型的蜂窝移动通信环境中,移动台一般比基站天 线矮很多,接收机与发射机之间的直达路径往往被建 筑物或其他物体所阻碍。所以,在蜂窝基站与移动台 之间的通信不一定是通过直达路径,而是通过许多其 他路径完成的。
7
无线传播基本原理-传播途径(多径)
发射信号
接收信号 强度
时间 8
无线传播环境-信号衰落
移动通信天馈系统原理

PPT文档演模板
移动通信天馈系统原理
小结
l 本章介绍了无线电波和超短波的基本知识,其中主要包 括的内容有:无线电波的概念、无线电波的极化、天线 的概念、天线的极化、圆极化波、极化损失、极化隔离、 超短波和微波的视距传播、电波的多径传播、电波的绕 射传播等方面的内容。
l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该对无线电波和超短波的特性有 一定的了解,掌握这部分和天线相关的知识。同时,通 过课后习题的学习,可以对这部分的知识加以巩固。
位为米。由上述关系式不难看出,同一频率的无线电波
在不同的媒质中传播时,速度是不同的,因此波长也不
一样。
•波长
PPT文档演模板
移动通信天馈系统原理
第一章 无线电波和超短波的基本知识
1.2 无线电波的极化 无线电波在空间传播时,其电场方向是按一定的规律而
变化的,这种现象称为无线电波的极化。
PPT文档演模板
移动通信天馈系统原理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4
移动通信天馈系统原理
引入
移动通信是当今通信领域内最为活跃、发展最为迅 速的领域之一,天线是用户终端与基站控制设备间 通信的桥梁,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和无线接入通信 系统中,它的迅猛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推动 了天线概念的变革和技术的创新。能否对移动通信 中天线方面的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全面掌握天线相 关的知识,无论是对产品的安装和维护、网络规划 工作的顺利开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PPT文档演模板
移动通信天馈系统原理
第一章 无线电波和超短波的基本知识
直视距离和发射天线以及接收天线的 高度有关系,并受到地球曲率半径的影响。 由简单的几何关系式可知
AB=3.57( HT 1/2 +HR 1/2 )(公里)
第2章 移动通信信道的电波传播.ppt

2、天线长度决定波长,这个频段信号发射和接收时,所使 用 的无线较短便于移动。
3、抗干扰能力强:VHF/UHF频段,可以使用较小的发射功 率获得及爱好的信噪比。
2.1.2 VHF、UHF频段的电波传播特性
移动通信中的传播方式主要有直射波、反射波、地表面波等
传播方式,由于地表面波的传播损耗随着频到率达的接增收天高线而的增大,
30PTGT (V/m) d
H0 =
30PTGT (A/m) 120πd
S
=
PTGT 4πd 2
(W/m2 )
(2-4) (2-5) (2-6)
接收天线获取的电波功率等于该点的电波功率密度乘以接 收天线的有效面积,即
PR = S×AR (2-7)
式中,AR为接收天线的有效面积,它与接收天线增益GR满
第2章 移动通信信道的电波传播
引言:
移动通信的首要问题就是研究电波的传播特性,掌握移动通 信电波传播特性对移动通信无线传输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移动 通信的系统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移动无线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就是对移动信道特性的研究。 移动信道的基本特性就是衰落特性,包括大尺度衰落和小尺度衰 落。这种衰落特性取决于无线电波的传播环境,不同的传播环 境,其传播特性也不尽相同。而传播环境的复杂,就导致了移 动信道特性十分复杂。
合成电场强度与各射线电场的相位有密切关系,当它们同相 位时,合成场强最大;当它们反相时,合成场强最小。所以当 接收点不同时,合成场强也是变化的。
5.绕射现象
电波在传播过程中有一定绕过障碍物的能力,这种现象称为 绕射。由于平面波有一定的绕射能力,所以能够绕过高低不平 的地面或有一定高度的障碍物,然后到达接收点。这也就是在 障碍物后面有时仍能收到无线电信号的原因。电波的绕射能力 与电波的波长有关,波长越长,绕射能力越强,波长越短,则 绕射能力越弱。
3、抗干扰能力强:VHF/UHF频段,可以使用较小的发射功 率获得及爱好的信噪比。
2.1.2 VHF、UHF频段的电波传播特性
移动通信中的传播方式主要有直射波、反射波、地表面波等
传播方式,由于地表面波的传播损耗随着频到率达的接增收天高线而的增大,
30PTGT (V/m) d
H0 =
30PTGT (A/m) 120πd
S
=
PTGT 4πd 2
(W/m2 )
(2-4) (2-5) (2-6)
接收天线获取的电波功率等于该点的电波功率密度乘以接 收天线的有效面积,即
PR = S×AR (2-7)
式中,AR为接收天线的有效面积,它与接收天线增益GR满
第2章 移动通信信道的电波传播
引言:
移动通信的首要问题就是研究电波的传播特性,掌握移动通 信电波传播特性对移动通信无线传输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移动 通信的系统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移动无线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就是对移动信道特性的研究。 移动信道的基本特性就是衰落特性,包括大尺度衰落和小尺度衰 落。这种衰落特性取决于无线电波的传播环境,不同的传播环 境,其传播特性也不尽相同。而传播环境的复杂,就导致了移 动信道特性十分复杂。
合成电场强度与各射线电场的相位有密切关系,当它们同相 位时,合成场强最大;当它们反相时,合成场强最小。所以当 接收点不同时,合成场强也是变化的。
5.绕射现象
电波在传播过程中有一定绕过障碍物的能力,这种现象称为 绕射。由于平面波有一定的绕射能力,所以能够绕过高低不平 的地面或有一定高度的障碍物,然后到达接收点。这也就是在 障碍物后面有时仍能收到无线电信号的原因。电波的绕射能力 与电波的波长有关,波长越长,绕射能力越强,波长越短,则 绕射能力越弱。
《移动通信系统原理》课件

移动网络的安全配置
了解如何配置移动网络以保护 用户数据和网络安全。
移动网络的加密算法
介绍移动网络中常用的加密算 法,以确保数据的机密性。
第五章:移动通信标准
移动通信标准的发 展历程
追溯移动通信标准的历史, 了解其发展演变的重要阶段。
移动通信标准的分 类
介绍移动通信标准按照不同 标准制定机构的分类方式。
手机信号发送原理
解析手机是如何发送信号 和数据以与其他设备进行 通信的。
第二章:移动通信网络
1
移动通信网络组成和结构
了解移动通信网络的不同组成部分及其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
2
移动通信网络的接入技术
探索移动通信网络中用于接入的各种技术和协议。
3
移动通信网络的分布式拓扑结构
介绍移动通信网络采用的分布式拓扑结构,以确保可靠和高效的通信。
第三章:无线传输技术
1 无线传输原理和分
类
深入了解无线传输的基 本原理和不同的分类方 式。
2 无线传输的调制和
解调技术
探索无线信号的调制和 解调技术,以确保数据 的可靠传输。
3 无线信号的调制方
式
介绍不同的无线信号调 制方式,并讨论其特点 和应用。
第四章:移动网络安全性
移动网络的安全问题
探讨移动网络面临的安全挑战 以及保护用户隐私的重要性。
移动通信标准的国 际组织
介绍负责制定和推动移动通 信标准的国际组织。
第六章:移动通信技术的未来
1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望移动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2
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场景
探索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应用场景。
3
移动通信技术的创新应用示例
(完整)第二章 移动通信信道精品PPT资料精品PPT资料

2.2 大尺度传播模型
何为传播模型?
电波传播损Leabharlann 预测模型作用——预测接收信号的中值场强(信号覆盖范围) 影响因素
地形环境特征(地形地貌、建筑物高度和密度、街道分布) 信号传播参数(信号频率、天线高度等)
2.2 大尺度传播模型
传播模型类型
自由空间传播模型(视距传播—直射波, 介电系数为1的均匀无吸收媒质)
落
由地形或人造障碍引起
多径衰落
来自不同方向不同长度路径信号引起的干扰
信号包络在几个波长间距内的变化幅度可达30dB
移动信道中无线传播分类
大尺度路径损耗 自由空间(无阻挡物):视距传播LOS (line-of-sight)
—与λ2成正比(与f2成反比)→频率越高,衰减越大。
描述收发信机之间长距离上的场强变化,其传 —与λ2成正比(与f2成反比)→频率越高,衰减越大。
益;d是T-R间距离;L是与传播无关的系统损耗因子;λ为波长。
2. 2 大尺度传播模型 –自由空间
自由空间传播模型
– 距发射机d处天线的接收功率
物理意义
→ —与d2成反比 距离越远,衰减越大。
→ —与λ2成正比(与f2成反比) 频率越高,衰减越大。
—综合损耗L(L>=1)通常归因于传输线衰减、滤波损耗和
第二章 移动通信信道
2.1 概述 2.2 大尺度传播特性 2.3 小尺度传播特性
2.1 概述
无线电波的传播机制
自由空间(无阻挡物):视距传播LOS (line-of-sight) 存在阻挡物(多条路径):
反射:当电磁波遇到比波长大得多的物体时,会发生反射 绕射:当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的无线路径被尖利的边缘阻挡时,
地面反射模型(双线或两径传播模型):
第2章天馈系统

馈线终端没有功率反射,馈线上没有驻波
输入阻抗与天线的结构和工作波长有关
– 一般移动通信天线的输入阻抗为50Ω
32
6.天线的其他指标
端口隔离度:对多端口天线,如双极化天线、 双频段双极化天线,收发共用时端口之间的隔 离度应大于30dB
功率容量:
– 天线包括匹配、平衡、移相等其它耦合装置,其所 承受的功率是有限的
– 在上行方向,赋形增益最大可达到9dBi(=10lg8),一般可达 到5~8dBi
– 在下行方向,赋形增益同上行接近,理论值最大为9dBi,实际 可达到5~8dBi 在下行方向,天线阵列增益9dB(由8个单天线发射阵元组成)
– 两个增益叠加,理论最大值可达到18dBi,一般可达到14~17dBi。
36
7.天线的机械性能
天线尺寸和重量 风载荷:要求天线在36m/s 时正常工作,在
55m/s 时不破坏 工作温度和湿度:
–环境温度为-40℃~+65℃ –环境相对湿度0 ~ 100%
雷电防护:基站天线所有射频输入端口均要求 直流直接接地
三防能力:防潮、防盐雾、防霉菌
–对于基站全向天线必须允许天线倒置安装
一级标准为安全区,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 期居住、工作、生活的一切人群,均不会受到任 何有害影响的区域 一级标准为:10μw/cm2
二级标准为中间区,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 期居住、工作、生活的一切人群可能引起潜在性 不良反应的区域 二级标准为:40μw/cm2
24
(1)天线基本增益
概念:在相同输入功率下,天线在最大辐射方 向上某点产生的辐射功率密度和将其用参考天 线替代后在同一点的辐射功率密度之比
表征天线增益的参数有dBd和dBi两种
–若参考天线为全方向性天线----dBi –若参考天线为半波对称振子天线----dBd – dBd和dBi表示时的转换关系为:0dBd=2.14dBi –相同条件下,增益越高,电波传播距离越远
输入阻抗与天线的结构和工作波长有关
– 一般移动通信天线的输入阻抗为50Ω
32
6.天线的其他指标
端口隔离度:对多端口天线,如双极化天线、 双频段双极化天线,收发共用时端口之间的隔 离度应大于30dB
功率容量:
– 天线包括匹配、平衡、移相等其它耦合装置,其所 承受的功率是有限的
– 在上行方向,赋形增益最大可达到9dBi(=10lg8),一般可达 到5~8dBi
– 在下行方向,赋形增益同上行接近,理论值最大为9dBi,实际 可达到5~8dBi 在下行方向,天线阵列增益9dB(由8个单天线发射阵元组成)
– 两个增益叠加,理论最大值可达到18dBi,一般可达到14~17dBi。
36
7.天线的机械性能
天线尺寸和重量 风载荷:要求天线在36m/s 时正常工作,在
55m/s 时不破坏 工作温度和湿度:
–环境温度为-40℃~+65℃ –环境相对湿度0 ~ 100%
雷电防护:基站天线所有射频输入端口均要求 直流直接接地
三防能力:防潮、防盐雾、防霉菌
–对于基站全向天线必须允许天线倒置安装
一级标准为安全区,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 期居住、工作、生活的一切人群,均不会受到任 何有害影响的区域 一级标准为:10μw/cm2
二级标准为中间区,指在该环境电磁波强度下长 期居住、工作、生活的一切人群可能引起潜在性 不良反应的区域 二级标准为:40μw/cm2
24
(1)天线基本增益
概念:在相同输入功率下,天线在最大辐射方 向上某点产生的辐射功率密度和将其用参考天 线替代后在同一点的辐射功率密度之比
表征天线增益的参数有dBd和dBi两种
–若参考天线为全方向性天线----dBi –若参考天线为半波对称振子天线----dBd – dBd和dBi表示时的转换关系为:0dBd=2.14dBi –相同条件下,增益越高,电波传播距离越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径效应
两径传播的叠加(加强和减弱)
由于多径现象引起的干扰称为多径干扰 或多径效应,产生的衰落称为多径衰落。
解决方案: 时域均衡、OFDM、Rake接收
阴影效应
由移动无线通信信道传播环境中的地形起伏、建筑物及其它 障碍物对电波路径的阻挡而形成的接收区域的半盲区/盲区
补盲——室内分布系统
远近效应
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
由于高大建筑物或远处高山等阻挡物的存在,电磁波传播路径
可分为直射传播和非直射传播
直射波
L 1 0 l g P P r t 1 0 l g 4 d 2 G t 1 G r 3 2 .4 5 2 0 l g d 2 0 l g f 1 0 l g ( G tG r )
课程内容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无线信道的损耗与效应 信道传播模型 天馈系统
路径损耗的经验模型
无线信道存在着随机性,工程实践中大量使用统计模型,统 计模型一般只需知道地理环境的统计数据和信息,由大量实 验测试数据拟合出经验公式或半经验半理论公式,也可以是 经验曲线。根据统计模型预测的结果在实际应用中必须进行 修正。
▪ f ↑→L↑,则Gt↑、Gr↑可以补偿这些损耗;
课程内容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无线信道的损耗与效应 信道传播模型 天馈系统
多径效应
基站天线
3 1
4
2
➢ 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是来自直射、反射、折射、绕射、散射等多条 不同路径传播过来的信号的矢量之和。
➢ 一般来说,直射信号最强,反射、透射信号次之,绕射信号再次之, 散射信号最弱。
天线性能指标
天线基础知识——天线增益
天线增益的定义:天线增益是指天线将发射功率往某一指定方向集中 辐射的能力
切记:天线本身不增加所辐射信号的能量,它只是通过天线 振子的组合并改变其馈电方式把能量集中到某一个方向。
一般把天线的最大辐射方向上的场强E与理想多向同性
天线(理想点源)均匀辐射场强E相比,以功率密度增
天线参数解析
天线参数——方向图&波瓣宽度
在板状定向天线的参数里有 垂直波束宽度:7度 水平波束宽度:90度
定义为:在主瓣最大辐射方向两侧,辐射强度降低 3 dB(功率密 度降低一半)的两点间的夹角定义为波瓣宽度(又称波束宽度或主瓣宽 度或半功率角)。波瓣宽度越窄,方向性越好,作用距离越远,抗干扰 能力越强。
第2章 无线电波传播与天馈系统
课程内容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无线信道的损耗与效应 信道传播模型 天馈系统
移动无线信道
为什么研究无线信道的电波传播特性?
无线信道与有线信道的根本区别 决定了无线通信可能采用的无线传输技术 关系到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能力和服务质量
需要研究无线信道的哪些特性呢?
在某个特定的频段和特定的环境下,电波传播和信号衰落的 特点是什么?
无线信号在空间中传播的过程中,功率上的路径损耗是多大 ?
最终接收到的信号幅度、相位、多径分量的到达时间和功率 分布是如何变化的?
移动无线信道
如何研究无线通信信道?
理论分析:用数学模型描述; 现场电波实测:实验测量、验证、校正;
无线信道的研究成果会有哪些呢?
预测传播模型 无线网络规划与设计; 信道仿真传输技术及网络性能优化的研究和开发
复习:什么是天线?
用来辐射和接收无线电波的装置称为天线。
Blah blah blah blah
天线组成
通信系统天线一般由振子、馈电网络、外罩这三部分组成。
振子向空间发射电磁波; 馈电网络连接收发信机与天线振子,实现能量的分配; 外罩用来保护天线内部器件,兼有一定的美化作用;
天 线 参 数 解 析
室外:
►Okumura模型 ►Hata模型 ►COST231模型(COST 231-Walfisch/Ikegami模型) ►ITU传播模型
室内:
►ITU-R室内传输模型 ►Keenan-Motley模型
路径损耗的经验模型
课程内容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无线信道的损耗与效应 信道传播模型 天馈系统
cos
当移动台运动方向与入射波一致时,
最大多普勒频移:fmv
若载波频率为2100MHz,移动终端以30km/h的速度运动时,其 最大多普勒频移是多少?
在多径信道中,一个单频信号f扩展为f+fd,导致频谱扩展,影 响接收机的误码性能; 解决:信道估计&补偿;
小尺度衰落&大尺度衰落
场强变化的平均值随距离增加而衰减 场强特性曲线的中值呈慢速变化---慢衰落 场强特性曲线的瞬时值呈快速变化---快衰落
3dB 水平波束宽度
90°
Peak - 3dB
3dB 垂直波束宽度
Peak - 3dB
7°
天线参数解析
天线参数——方向图&前后比
前后抑制比
天线方向图中,前后瓣最大值之比称为前后比。
选用前后比低的天线,天线的后瓣有可能产生越区覆盖,导致切换 关系混乱,产生掉话。
移动通信系统对天线的前后比有一定要求,其典型值为18~30dB,特 殊情况下则要求达到35~40dB。
用户设备和基站间距离不同,则信号就具有不同的衰耗。 若用户以同一功率发射,则距离基站远的用户设备信号很容易
“淹没”在其它用户设备信号中; 远近效应极易导致边缘小区的掉话!
克服远近效应——功率控制!
多普勒效应
由于移动台的高速移动而产生的传播信号频率的扩散,称 为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频移:
fd
v
LH/tan()
强的倍数定义为增益。增益越高,天线波束的范围就
越小。
G 10lg P实际天线 P基准天线增益单位:dBi室内微蜂窝:0~8dBi
室外基站:全向天线9dBi,定向天线18dBi
天线功率增益单位dBi&dBd
dBi——参考基准是全向天线; dBd——参考基准是偶极子 dBi=2.15+dBd
功率比值dB&dBm&dBW
dB:功率相对比值:10log(甲功率/乙功率) dBm:功率绝对比值:10log(甲功率/1mW) dBW:功率绝对比值:10log(甲功率/1W))
关于dB
天线参数解析
天线基础知识——倾角
天线的倾角是指电波的倾角,是无线系统中用于将天线方向 图的主瓣调低于水平面的一种手段,常用于增强主服务区信 号电平,减小对其它小区干扰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