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养殖中水体颜色的变化及处理对策

合集下载

淡水养殖池中六种水色的调控措施

淡水养殖池中六种水色的调控措施
2 . 全 池泼 洒 沸石 粉 ( 主要 成 分 为二氧 化硅 ) ,l 米水
2 . 清塘药物毒性消失后 ,投放腐熟发酵好 的畜禽粪 池 内新 藻种 的补 充 ,以保 持池 中有益 藻类 的优 势 。
以培 育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 营养 全面 、适 口性好 ,是 深用量为 l 0 千克 / 亩 ,以吸附池中的氨氮 、亚硝酸盐 、 养殖水 产品喜食 的生物饵料 ,是增 强体质 、促进 生长 硫化氢等有害物质 .净化养殖水体。
2 0 ~3 O 厘米, 水 中的有 机 、 无 机悬 浮物 较少 , 属“ 肥 而爽 ” 之 水 色 ,是 保 证养 殖 成 功 的优 质 水 色。 该种 水 色 的 主要
培 育方 法 如下 :
深 绿 色 水 中 以 螺 旋 藻 、衣 藻 等 绿 藻 门为 主 ,一 般 该 种 水 色 偏 肥 ,气 候 变 化 对 其 影 响不 大 ,虽 然 藻类 日 趋 老 化 ,但 在 光 合 作 用 较 强 时 照 常 产 氧 ,能 增 加 池 水


淡 绿 色水色 培育 措施
淡 绿 色 水 中含 有 金 藻 门 、绿 藻 门 中 的小 球 藻 、栅 有 益微 生物 补 充营 养 ,抑制 有 害微生 物 的产生 。 藻 、板 星藻 等 ,这 些藻 类 中富 含 的营 养 盐 与维 生 素 ,都
三 、深绿 色水 色调 优措 施
是养殖水产 品极易消化 的营养物质 ,其通过光合作用 ,
延长水色的持续时间。具体 的施肥量可视水色的变化情
况灵 活掌 控 。
2 . 追 施 长效 生 物有 机 肥水 王 ( 主要 成分 为 枯 草芽 孢
悬浮颗粒的多少等 因素体现出来 。在养殖生产的全过程 ,
广大 养 殖 者可 通 过分 析 水 色 变化 的原 因 ,及 时采 取 针对

针对养殖池塘水色发暗发黑应找出原因对“症”处理

针对养殖池塘水色发暗发黑应找出原因对“症”处理

针对养殖池塘水色发暗发黑应找出原因对“症”处理安清渔来宝,收获就是好开春气温逐渐回升,正值水产养殖春季肥水培水时期,然而总有一些塘口出现黑水、茶褐色水现象,看上去非常不好,有些水体甚至存在着倒藻、水变的风险,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其实,池塘出现黑水、茶褐色水的原因主要有两种,或因前期清塘除淤不彻底、底层腐败污染过大,随着升温逐渐回升而大量释放,而水位过小的更易发生恶化和变化大,再或是不适当大量使用化肥或残渣多污染大的劣质农家肥而引起,其更容易出现一种是藻类大量繁殖,另一种是有机质过多。

01藻相单一,过度繁殖一种是由隐藻为主要优势种群形成的隐藻水。

隐藻是一种耐低温低光的藻类,在早春池塘中极具竞争力,喜欢高氮环境,如果池塘施肥过量,特别是氮肥过量,极易使隐藻成为优势藻种,从而使水色发黑。

该类水远看呈黑色,拨开表面显茶褐色。

另一种是由膝口藻为主要优势种群形成的云彩水。

膝口藻属于黄藻门,有鞭毛,趋光性强,和隐藻一样,适应能力强,形成单一优势藻易引起带状黑色水华。

一般来说,因藻相单一(隐藻、膝口藻为主)形成的黑水,若能保持水质稳定,水产动物吃食正常,一样可以良好生长,但随着单一藻类的大量繁殖,数量越来越多,就会有倒藻的风险,特别是遇到阴雨天气,藻类易大批量死亡,进而造成水体溶氧急剧下降,水产动物缺氧浮头甚至泛塘死亡。

有机质含量过多02此种情况多发生在多年未清淤的老塘或者是施加没有充分发酵的农家肥的塘口,也可能出现在倒藻后,其特征是池塘底部富集大量有机质,同时水体又缺乏有益菌,有机质得不到及时有效分解从而导致水体发黑。

以上是春季池塘呈现黑水的主要原因,但多数塘口会出现隐藻、膝口藻、有机质多、臭底污染大、耗氧大等多种情况并存的现象,只有搞清楚来龙去脉,采用恰当的方法来应对,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认为可以按照以下方案来处理水色发暗发黑等问题。

解决方案首先,施用安清底安过硫酸氢钾常用改底系列产品进行改底。

产品在水中发生链式反应,可以直接把底部大分子有机物降解为短链小分子有机物,提高底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效率;同时还可以保持底部具有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促进底部菌相平衡,从而促进底部有机质的分解。

养殖池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调控措施

养殖池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调控措施

养殖池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调控措施随着气温上升、气候变热,夏季养殖池出现不良水色的概率也会相应增加。

这些不良水色可能包括水色浑浊、水面发黑等,对于养殖池中的水生生物健康和生长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调控夏季养殖池的水质是十分必要的。

针对夏季常见的不良水色,本文提供以下调控措施。

1. 水色浑浊水色浑浊可能是由于饲料的残渣、废弃物、污泥等导致的。

浑浊的水质会影响水中生物的视觉和呼吸器官,不仅会使鱼类的食欲减退,还会增加水中细菌和病毒的繁殖,从而导致鱼病的发生。

为了避免和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适当减少饲料的量,防止过度喂食导致残留物增多;(2)进行定期更换水体,并定期清理底泥和过滤器;(3)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利用增氧设备定期补充氧气,促进好氧细菌的生长,减少池底泥沉积物的数量。

2. 水面发黑(1)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投喂或者过度养殖;(2)定期清理水面浮萍和水草;(3)投饵时适当控制饲料数量和时间,避免鱼儿因过度饮食而死亡;(4)定期给水体增氧,保证水中氧气含量,促进有益菌和抑制有害菌的繁殖。

3. 水体缺氧当水体中氧气含量过低时,水生生物的呼吸系统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生物的生长繁殖。

在夏季,由于气温升高和湿度高,水体缺氧的情况会更加严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定期清理水体,控制有机物含量,减少厌氧作用的产生;(2)进行增氧处理,增加水的溶氧量;(3)控制水温,降低水体温度,促进氧气向水中溶解。

总之,夏季养殖池不良水色的产生,很大程度上与养殖管理的不当有关。

只有科学合理的进行管理和调控,才能避免水质问题的产生,保证水生生物的健康和生长,提高养殖效益。

养殖池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调控措施

养殖池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调控措施

养殖池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调控措施
养殖池水色的不良情况主要包括浑浊、发绿、发红、发黑、发白等。

这些不良水色的
出现往往与水质中的悬浮物、藻类数量、臭气、底泥等有关。

为了保持养殖池的水质良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调控措施来改善水色。

一、浑浊:浑浊水色主要是由于养殖池中的悬浮物质较多导致的,主要的调控措施包括:
1. 鲤鱼放养:引进鲤鱼放养养殖池,鲤鱼可以主动捕食池中的悬浮物质,帮助清洁
水质。

2. 水质调节:添加适量的石灰粉或者氢氧化钙等物质进行水质调节,使悬浮物质沉
淀下来,从而改善水质。

二、发绿:发绿水色主要是由藻类数量过多导致的,主要的调控措施包括:
1. 生物控制:放养适量的草鱼、鲫鱼等食草性鱼类进行生物控制,通过食物链的形
成控制藻类数量。

2. 防藻剂的使用:适量添加专用的防藻剂,如过氧化氢、过氯化钠等来控制藻类的
生长,从而改善水质。

三、发红:发红水色主要是由于水中含有大量的铁、锰离子导致的,主要的调控措施
包括:
1. 通风处理: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可以通过增设氧气泵或者增加水面的扩散来改
善水质。

2. 除铁、锰处理:使用铁铝混合盐、高锰酸钾等物质进行除铁、锰处理,可以降低
水质中的铁、锰含量,从而改善水质。

针对不良水色的出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
行水质调控的过程中要谨慎使用化学药剂,避免对养殖动物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要定期监
测水质,及时调整措施,以保持养殖池的水质良好。

水产养殖不良水色处理方案,白浊水、绿水、黑水、红水如何处理?

水产养殖不良水色处理方案,白浊水、绿水、黑水、红水如何处理?

水产养殖不良水色处理方案,白浊水、绿水、黑水、红水如何处理?一、白浊水如何处理?1、白浊水是池塘水出现浑浊的现象。

在养殖过程中,中期出现不多,养殖后期经常发生。

原因主要有“倒藻”、虾密度过大、暴雨后泥浆冲入池塘、水蛛暴发等。

平时注重控制养殖密度、保持池塘水合适的肥度,能预防浊水的发生。

2、处理方案:第一天上午先使用解毒活水安(每瓶用2~3亩净水面)全池均匀泼洒,泼洒后开启全塘增氧机曝气,隔2小时后使用2瓶光益宝+1袋芽孢杆菌(每套使用15~30亩净水面)混合在一起化水全池均匀泼洒第二天上午使用小球硅藻旺(每桶用5~10亩净水面)全塘均匀泼洒;每隔3天左右使用一个疗程,连续使用3个疗程左右。

水质正常后定期使用1瓶调水宝+1瓶光益宝+1袋芽孢杆菌(每套使用20~30亩净水面)。

二、老绿水如何处理?老绿水又称“肥水”,这种水质往往水色偏浓,透明度偏低,pH 要么早晚波动较大(裸藻、绿藻),要么基本不变(蓝藻),溶解氧开始降低。

老化的绿藻、蓝藻(螺旋藻、鱼腥藻、颤藻、蓝纤维藻)以及少数的裸藻都能呈现出浓绿水,初形成时呈鲜艳绿色,看上去油绿油绿的十分舒服;一段时间后变为黄绿色,水中藻类异常丰富,发展到了顶峰阶段。

但到达顶峰的同时水质败坏的过程也已经开始,出现浓绿水,说明池塘的某种或多种营养开始过剩,藻相开始老化或开始向不良藻类(裸藻、蓝藻)转化。

对于虾塘来说,长期不处理,对虾会慢慢出现肠胃病变、红腿红身、应激白浊等症状。

1、藻相:以蓝藻门的微囊藻和绿藻门的纤维藻占优势,俗称“湖靛”。

此在老化池最易发生,变成"铜绿水"。

这种水色的水质较浓,透明度一般在20-30cm之间,在下风处,水表层往往有少量绿色悬浮细末,浮游生物优势组成较平衡。

产生原因:池底老化,气温和水温偏高,水体缺乏营养,过量使用化肥和杀虫剂,导致水体高氮和高碱度,微囊藻和纤维藻大量繁殖。

不良影响:在水面形成一层油漆状绿色油膜,有难闻气味,阻止了水体和空气的物质交换,水体PH值波动很大,这种水体中水产动物尚可以存活,但是要开始进行水体调控,否则水体很快老化,大量藻类死亡漂浮于水面,藻类死亡后产生藻毒素,氨氮、亚硝酸盐偏高。

水产养殖常见水色及处理方法

水产养殖常见水色及处理方法

水产养殖常见水色及处理方法1.褐色水常见的有茶褐色和黑褐色两种,施肥量决定了池水颜色的浓淡。

茶褐色(包括黄褐色、褐绿色)的水,施肥量适中,浮游植物以硅藻、隐藻为主,裸藻、绿藻、甲藻次之,是池塘养鱼的优质水色,鱼类可以很好地生长。

需要注意的是,硅藻对水环境变化适应性弱,当水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硅藻就会大量死亡,水色随之变化,要注意换水或添注新水。

黑褐色的水,属施肥超量,水过肥,并开始向“老”水转化,有时甚至是接近恶化的水质,这种水色的浮游植物以隐藻为主,蓝、绿藻次之。

需要换水或加注新水,用水质改良剂调节水质。

灰褐色水是一种劣质水,水中主要以老化藻类为主,基本没有新生藻,是水色老化的标志,水体发生“倒藻”或“转水”现象时也会出现这种水色。

这种水色往往会在水体表面出现一层油膜或拍之不散的泡沫,阻隔水体与空气间的气体交换,水中溶氧偏低,各项指标均不正常,严重时甚至“泛池”。

需要及时换水、加注新水,施用水质改良剂调水后肥水。

2.草绿色、黄绿色水黄绿色水主要以硅藻和绿藻为主,裸藻、衣藻次之;草绿色水主要以绿藻为主,也包含部分蓝藻,水中所含的藻类一般都是鱼类易消化的种类,属于水产养殖的理想水色。

因为绿藻对水环境变化适应性强,可以大量吸收氮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所以以绿藻为主的水体比较稳定。

3.草绿色水伴有红色浮膜这种水较浓,以裸藻及绿藻为优势种,浮膜在光照强烈时呈红色,这种水的颜色常有“昼红夜绿”或“朝红夕绿”的变化。

这种水色的水质在初期形成时对鱼类生长基本没有多大的影响。

但长期发展下去,会使鱼类食欲减退。

用生石灰或硫酸铜可以控制这些藻类的数量,但容易反复,需施药多次,才能使这种水色的水质得以改善。

4.浓绿色水当水体呈浓绿色时,水体的透明度降低。

在夏季,水温升高时,池塘四周(尤其是下风处)的水面上漂浮起一层翠绿色的油膜。

这种颜色的水体常含有大量的蓝、绿藻(主要为铜绿微囊藻、不定微囊藻的藻类),是水质老化的标志,要及时换水或添注新水,并用微生物调水。

养殖池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调控措施

养殖池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调控措施

养殖池夏季常见不良水色的调控措施夏季是水产养殖中最为关键的季节,因为高温、强光、高湿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养殖水体的质量,导致水色不良。

养殖池夏季常见的不良水色主要包括水绿、灰白、浑浊等。

下面我们将针对这些不良水色提出一些调控措施。

1. 水绿水绿是夏季养殖池中最为常见的不良水色之一,主要是由于藻类大量繁殖导致的。

处理水绿的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加强光照:提高水中光照度,使光线能够透彻水体,达到抑制藻类生长的目的;②改善养殖环境:适当增加水中氧气含量、维持适宜的温度、养殖密度等,以减少藻类滋生的环境因素;③添加光合细菌:添加能够代替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合细菌,能够有效地抑制藻类繁殖。

光合细菌通常是指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可以通过人工添加的方式为养殖水体提供足够的氧气和光照。

2. 灰白如果水体呈现灰白色,通常是由于养殖池底部或壁面上的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形成浮游悬浮物。

处理灰白水色的方法如下:①定期换水:养殖中水体的循环是释放臭氧,吸收温度,提高氧气含量最重要的手段,定期换水能够有效地降低水体中的悬浮物浓度;②增加曝气设备:在养殖池底部布置合适的曝气设备,增加水体的氧气含量,提高养殖水体的生态环境;③增加水草:添加适量水草,能够有效地吸附浮游悬浮物,同时也为水体提供了足够的氧气。

3. 浑浊浑浊是由于水中固体颗粒、沉淀物等造成的。

处理浑浊水色的方法如下:①增加红虫:红虫能够有效吸附水体中的固体颗粒和底泥沉淀物,对于浑浊的水体有很好的治理作用;②加强过滤设备:在养殖系统中加强过滤设备,能够有效滤除水体中的固体颗粒、泥沙等杂质,提高水体透明度;③适当增加水体溶解氧含量:增加水体溶解氧含量,能够有效地分解底泥和有机物,加速水体的净化过程。

总之,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可以看出,调控养殖池夏季水色质量的关键在于加强水的管理,减少有害物质的影响,提高水质,恢复水体透明度。

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水产养殖的高效安全发展。

水的异变与解决措施

水的异变与解决措施

水的异变与解决措施(1)“老水”水色大多呈铜绿色或暗绿色,较混蚀、较浓。

浮游植物占绝对优势,但大多数是不易消化的种类。

原因:主要是长期投饲施肥不加水,或加水不排老水,加水量只够补充蒸发消耗等原因造成的。

措施:最好立即排除部分原池水,填补新鲜水后,施用调水益生菌、EM菌或光合细菌等进行水质调节。

(2)“转水”先兆是出现云块状水体,接着水色呈暗黑色或乳白色。

水体混浊度大,短时间内会澄清透明,池塘下风处有较浓鱼腥味。

原因:“转水”常常是因饲养管理工作的疏忽而引起的,如浮游植物的过量繁殖、营养盐类不足,遇阴雨天或光照不足,藻体便会大批死亡分解。

措施:应立即排除部分原池水,开增氧机,添补新鲜水后,用底改剂配合EM菌、水益生菌或光合细菌同时进行泼洒,再施生态肥水类剂。

(3)水瘦的处理施足生态肥水类剂或等有机肥,追施无机肥;春季多施氮肥,夏季多施磷肥,以磷促氮,同时配合使用EM菌”。

措施:②若水体浮游动物过多,先用“杀虫药”、“二氧化氯”等杀灭浮游动物再施肥。

③若水体氨氮、亚硝酸盐较高,则先用氨硫亚硝净化剂降亚硝酸盐、除氨氮后再施肥。

(4)水肥的控制颜色为浓绿、蓝绿或黑褐色表明水体较肥。

措施:①一般可换水或晴天上午于下风口泼洒调水益生菌类剂,以防因浮游植物缺氧死亡而水变。

加量使用底改剂类+EM菌或调水益生菌类②对于浮游植物较多的水体发生水变,要及时预防水变引发的缺氧、氨氮亚硝酸盐偏高,当日增加增氧设备并全池泼洒增氧剂、底改剂类进行调节,次日换入相邻鱼池较肥的池水,并使用肥水剂类。

③对于浮游动物大量繁殖的较肥水体,尤其是较小难以发现的轮虫,不及时杀灭时可能使水体一夜间变成白色。

此类水变可先不间断施加增氧剂、增氧,次日清晨沿池塘四周泼洒“杀虫药”,并于隔天后上午使用水体解毒剂类,而后增施肥水类剂或调水益生菌。

(5)铜绿、红棕、浓黄色水铜绿、红棕、浓黄色水是水体中微囊藻、甲藻、三毛金藻成为水体中优势种导致的,藻类释放毒素常导致鱼类死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淡水养殖中水体颜色的变化及处理对策
【摘要】水质对于淡水养殖将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良好的水质将确保鱼类的正常存活,并提升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一般来说,水质的好坏可以由水体颜色进行区分和判断,当水体颜色出现一定问题时,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用药或者施肥的方法对水质予以改善,以降低对淡水养殖的影响,降低鱼类患病和死亡的风险。

本文就淡水养殖中水体颜色的变化及处理对策展开分析和论述,总结和分析不同水体颜色下水质的具体情况,并针对不同颜色水体提出有效的处理对策。

【关键词】淡水养殖;水体颜色;水质
在淡水养殖中,水体颜色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水体中漂浮、悬浮的浮游生物则决定水体颜色的主要因素。

藻类是引起水体颜色变化的生物之一,其不仅能通过光合作用增加鱼塘中的含氧量,也是鱼塘养殖过程中鱼类的基础食物。

注意水体颜色的变化,有助于判断出水质的好坏,对于提高鱼类养殖的产量和质量非常重要。

1.春秋季节水色与处理对策
在春季和秋季,养鱼池中水体颜色将出现一系列的变化,一般水体颜色主要呈现为棕色、白色和红褐色。

棕色水系主要出现在早春,此时温度较低,藻类生长速度慢,体积也小,但种类多。

随着温度的不断上升,藻类开始变得茂盛,但若水体颜色仍较浅,呈现浅褐色,则提示鱼塘肥力不足,需要进行施肥。

具体方法是向鱼塘内施洒经过发酵的猪粪、鸡粪,每半月施肥一次,共施肥两次,注意施肥量一定要足,尽快提高鱼塘肥力。

白色水体一般出现于新挖建的鱼塘,或泥沙含量多的鱼塘。

这种水体肥力不足,为使水色尽快变为正常颜色——嫩绿色,需进行施肥。

施肥时,可按每亩10-20千克施洒,7天后再施洒生物肥或微生物制剂(EM菌)。

如果使用生物肥则按每亩2-3千克用量施撒,如果用微生物制剂(EM菌)每亩按1000毫升用量施撒。

红褐色水体一般出现于早春,水面上往往漂浮着一层红褐色水沫,这些红色的水沫一般由藻类中的甲藻构成。

甲藻的过量繁殖会形成对渔业生产危害极大的赤潮,给水产养殖带来严重危害。

红色水体一旦出现必须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处理,具体做法包括施用生物肥料和磷肥,尽快培养其它有益的藻类,不施或尽量少施含氮的肥料,控制好鱼塘中氮肥的含量等。

2.夏季水色与处理对策
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一天天回升,水温也逐渐升高,水体颜色也由褐色慢慢变为绿色。

绿色水系一般有黄绿色、草绿色和浓绿色。

不同的颜色表示水中藻类的品种、生长态势及适应养殖的鱼类品种的不同。

黄绿色水体中的藻类主要是绿藻,绿藻大量繁殖的鱼塘通常肥力充足,但水的透明度较低,漂浮物多,应注意经常换水,保持水质环境。

黄绿色水系多是因为鱼类投放量大,食物不充裕,品种搭配不当,底层鱼类搅动池底,使得大量物质悬浮在水中造成的。

应对办法为:足量喂食,净化水质,少投鲤鱼,合理施肥(主要以磷肥为主)。

需注意的是,施肥前应尽量先用净化剂净化水体,以利于肥效发挥。

净化剂一般用明矾或二氧化氯。

如果套养一定做到合理搭配品种。

草绿色水色也是夏季较为常见的水体颜色。

草绿色水色表示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数量逐渐增多,这种水体颜色的出现对于鱼类养殖而言将起到增产和提升品质的作用,特别是对于白鲢这类摄食性鱼类的生长是非常有利的。

但是,在草绿色水体的情况下,仍然要注意相关问题的发生。

在外界气温和风力的影响下,鱼塘中会出现片状的水华,进而在下风处形成一定的水膜,极易造成单一藻类的大量疯长,进而出现优势藻类品质,这样将不利于水质的有效保持,从而对鱼类养殖的产量和品质构成一定的影响。

在水体颜色为草绿色时,建议定期换水,以确保水体的新鲜和干净,避免单一藻类现象的发生,做好水质的调节工作。

同时,在鱼塘中定期施用微生物制剂(EM)菌,具体的施量可以设定为每亩1000毫升,以保证更为健康的水质环境。

浓绿色水体也是夏季常见的水体颜色,浓绿色水体多出现于淡水养殖的中后期阶段,在这一阶段当中由于鱼塘使用时间的延长,水体非常容易出现过肥和老化的现象,藻类等微生物数量飙升,从而使水体呈现浓绿色。

水体中氮、磷等元素的含量将决定着水体中藻类等微生物的生长速度,而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鱼塘内水体中的氮含量也会相应的增加,为藻类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一般来说,在浓绿色水体中藻类以裸藻、少量的球藻和栅藻为主,藻类呈现单一性,但藻类的数量非常庞大,并在水面上出现局部或者大部分绿色水膜和泡沫的出现。

浓绿色水体颜色的出现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警告,因为在浓绿色水体出现之后,将提示水体中容易出现优势藻类,进而导致泛塘问题的发生,鱼塘中的鱼类很可能出现厌食或者浮头过早的现象发生,造成产量和品质的下降。

对于浓绿色水体的处理,应该是在保证鱼塘中藻类等微生物丰富度的情况下,对优势藻类进行控制,采取降氮增磷的措施。

在用药的过程当中需要注意的是,应该先对鱼塘中的水体进行适当的调换,再添加一定的药物,并用增氧机进行充氧,并加强对鱼塘的日常管理。

此外,除了上述所说的几种常见水体颜色之外,在夏季和秋季,鱼塘水体较为常见的颜色还有红褐色、黑褐色、蓝绿色和白色。

红褐色水体颜色是由于鱼塘当中部分藻类,如裸藻和囊裸藻过度生长而形成的红色的水膜,而黑褐色则是隐藻等单一优势藻类疯长而产生的。

这两种水体颜色的出现,很多情况下也是由于水体中氮的含量超标所造成的。

针对这两种情况,可以采取降氮增磷的方式,适当的对鱼塘进行肥料的追加,以提升鱼塘中微生物种类的丰富度。

蓝绿色水系中具体包括了豆绿色、蓝绿色和铜绿色水体颜色。

这三类水体颜色的出现,很可能
会造成水质的恶化,并伴有一定的难闻气味。

蓝绿色水系是精养鱼塘较为常见的水体颜色,这种水系容易出现蓝藻中的微囊藻大量繁殖,从而威胁到鱼塘产量。

针对这种水系,可采取人工打捞和药剂杀藻的方式控制蓝藻数量,并使用生物肥料来控制蓝藻繁殖。

白色水色是由于藻类数量过少造成的,此时水体中的浮游动物数量激增,而藻类数量则明显下降,从而造成鱼塘的减产。

应对白色水体,应加强对浮游动物的灭杀,并加强对氮、磷等肥料的施用,一般持续几天之后,池塘颜色便会有所好转。

3.总结
淡水养殖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水体颜色的观察和控制,针对不同的水体颜色,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和手段,以加强对鱼塘中藻类丰富度的保持,做好对优势藻类繁殖的控制,为鱼类生长提供充足的饵料的同时,降低藻类与鱼类的影响,进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唐黎标.淡水养殖的水体颜色判断[J].渔业致富指南,2014(05).
[2]李光友,郭景宜.水质的好坏对淡水养殖的影响和对策建议[J].黑龙江水产,2014(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