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浅谈前三板技术【专业知识】

合集下载

乒乓球基本理论(乒乓球教学与训练)教材

乒乓球基本理论(乒乓球教学与训练)教材

第一章乒乓球运动概述一、乒乓球运动的起源乒乓球起源于----19世纪末英国英文名为“桌上网球”(table tennis)19世纪末停留在游戏阶段。

最初的球拍是木板拍-1902年英国人发明了胶皮拍-1950年奥地利人发明了海绵拍-持续了多年。

在此期间又出现了正胶海绵拍和反胶海绵拍。

-1959年国际乒联才做出了球拍规格化的决定。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不同性能的球拍也应运而生。

反过来,球拍的改革又促进了乒乓球技术的发展。

20世纪初逐渐在世界各国开展起来。

20世纪20年代欧洲国家举行全国性的比赛外,也经常举行一些国际性邀请赛。

二、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概况1926年12月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在英国伦敦正式成立。

第一任主席是英国的蒙塔古。

1926年12月举行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1988年9月,乒乓球被国际奥委会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汉城24届奥运会上)从1926年第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到现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可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欧洲全盛期(1926年——1951年)运动员使用木制球拍----速度慢、旋转不强、打法简单。

主要技术特点:胶皮拍出现----弹性大、摩擦力大、可制造一定的旋转。

打法特点----削下旋为主的防守型打法。

第二阶段:日本队称雄世界乒坛时期(1952年——1959年)主要技术特点:采用海绵球拍,增加了击球的速度和力量。

打法特点:采用远台长抽打法,结合快速的步法移动----以攻为主的进攻型打法第三阶段:中国直拍近台快攻打法迅速崛起(1961年----1969)主要技术特点:采用正胶海绵球拍,以独特的近台快攻打法和旋转多变并配以有效反攻的积极防守打法打法特点特点:快、准、狠、变、“转”的直拍近台快攻打法。

60年代初日本创造一种新技术----弧圈球(速度与旋转)第四阶段:欧洲的复兴和欧亚的激烈争夺(70年代----)打法特点:以弧圈球为主结合快攻和以快攻为主结合弧圈球这两种先进打法。

中国------- 创造了正、反手高抛发球、发展了推挡技术中的加力推、减力挡和推挤弧圈球,增加了正手快拉小弧圈球、正手快带弧圈球等新技术第五阶段:进入奥运时代,欧亚竞争更加激烈1988年,乒乓球被列入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推动了世界乒乓球运动进一步发展。

乒乓球对付各种打法及技术(整理版)

乒乓球对付各种打法及技术(整理版)

乒乓球对付各种打法及技术(整理版)各种乒乓球应对及技术一、对付长胶(一)1、凡用长胶打球者,一般都具备较强的防守能力。

当你发力进攻时,只要对方将球防过来,这个球的旋转就会十分强烈,往往更难对付。

因此,在拉攻时,应把落点放在第一位,力量不能太大。

由于攻过去的球不怎么转,长胶回过来的球也不怎么转。

一旦出现机会,就应力求一板打死。

如果对方把球防过来,应注意连续进攻,而且一板比一板要更狠,更发力,更增加向上的力量,切记不能手软。

这中间应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是对方削过来的球,因为是顺旋转击球,可以充分发挥长胶的借旋功能,其回球的下旋程度往往超出人们的想象,这种球即使弧线稍高,也很可能再攻下网;另一种是对方挡过来的球,带有明显下沉,且不往前走,由于借不上力,再攻也易下网,必须将身体适当迎前。

这两种球如实在无法继续进攻,以搓球和推挡回接也有可能下网,必须调整击球动作。

2、长胶的推挡和对搓具有反旋转的特点。

你将球以下旋的形式打过去,它用挡和搓的手法回过来成了上旋。

这与反胶是相反的,这种球在进攻时如按下旋球对待肯定出界,应该只打不拉,有时还要适当下压拍形,用加力推效果也较好;如以搓和挡回接则极易出高球,一般应忌讳搓,即便要搓也得使拍形不能后仰,以接近垂直为合适。

3、长胶的攻球和发力推球具有下沉的特点,在用推挡防守时拍形必须往起抬以避免下网,退台防守可大大降低长胶进攻的威胁,尤其是削球,对方的攻球下沉更便于削出低弧线的球。

长胶攻球速度慢而不带前冲力,因此打回头成功的可能性增大,应注意运用。

4、尽量避免打相持球,因为相持是一般长胶选手的强项。

长胶选手最喜欢对手打两种球,一种是一味稳拉,这时长胶选手可以放心大胆地尽其所能利用多种手法不断打出富于变化的球;另一种是一味对挫,这时长胶的反旋转功能便可大显神通。

因此与长胶对垒应避其所长,最好在前三板解决问题。

发球的目的是逼使对方回出上旋或不太转的球,以便自己抢攻(二)打的套路简单一点,发下旋,他搓回来你就打。

2.正手发球和反手发球

2.正手发球和反手发球

(二)发球技术关键点
(5) 引拍尤其是手腕的引拍动作要充分。 (6) 手臂和手腕向前、向下的发力要讲究技巧,使球既不致下网也不致弹跳过高或出
界。 (7) 球拍摩擦球的部位和用力方向要准确,尽量用相似的动作发出不同旋转的球。 (8) 以前臂、手腕发力为主,但应注意腰部的协调配合,以提高发球的质量。以右手
11.下蹲发球
下蹲发正手右侧上(下)旋球
11.下蹲发球
(1) 动作要领: ③下蹲发反手左侧上旋球:两脚平行开立,身体正对球台。左手将球向上抛起,同时做下蹲姿
势,右臂向右上方引拍,手腕作外展。当球从高点下降至与网同高或稍高于网时,前臂加速 从右上方向左前下方挥动,手腕同时作内收,击球中部向左侧上方摩擦。 ④下蹲发反手左侧下旋球:动作方法与下蹲发左侧上旋球大致相同,区别在于:击球时间在球 从高点下降至略高于网时,球拍要比球高,击球的中下部向左侧下方摩擦,前臂从右向左前 下方挥动。
作内旋,使拍面略后仰,向腹前上方引拍。当球从 高点下降至稍低于网高时,前臂加速向前下方推切, 手腕辅助发力,击球中下部。
9.反手发急下旋球
(2) 特点作用:球速较快并带有下旋,飞行弧线低而 长,对方用推、拨回接容易造成下网失误,而用搓球 回接又容易偏高。 (3) 注意事项:此发球的特点是,下旋与快速的结合。 因此,发此球时必须在保持一定旋转的同时尽可能加 快出球速度。
返回
11.下蹲发球
(1) 动作要领: ①下蹲发正手右侧上旋球:左脚稍前或两脚平行开立,身体向右偏斜。左手将球向上抛起,同
时做下蹲姿势,右臂上举比肩高,手腕外展,拍面方向略向左偏斜。当球从高点下降至与网 同高或稍高于网时,前臂加速从左向右前方挥动,手腕同时作内收,击球中部向右侧上部摩 擦。 ②下蹲发正手右侧下旋球:动作方法与下蹲发右侧上旋球大致相同,区别在于:击球时间在球 从高点下降至高于网时,球拍要比球高,击球中下部向右侧下方摩擦,前臂从左向右前下方 挥动。

乒乓球的基本技术

乒乓球的基本技术

乒乓球的基本技术的基本技术_其次节乒乓球的基本技术一、握拍法乒乓球的握拍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握拍;二是横握拍。

(一)直拍握法动作要点:拍前,以食指其次指关节和拇指第一指关节扣拍;拍后,三指弯曲贴于拍的1/3上端。

这种握拍法,简称中钳式(见图11-1)。

图11-1(二)横拍握法动作要点:虎口贴拍,食指在拍前,拇指在拍后,其他三指自然握住拍柄。

这种握法又称为八字式(见图11-2)。

正手攻球时,食指稍向上移动;反手攻球时,拇指稍向上移动。

图11-2(三)握拍应注重的问题(1)握拍办法要稳定,不要轻易转变握拍方式,以便保持相对稳定的击球动作。

(2)握拍不能过紧、过松或太深、太浅,以免影响手腕动作的灵便性和击球的力气与命中率。

(3)不论直握或横握,在预备击球时或把球击出后,手指都不要过分用力握拍,以便拍形复原到预备击球的状态,也可使手的各部分准时放松,避开手腕、前臂的僵硬。

二、基本站位与预备姿态(一)基本站位基本站位应该按照个人的不同类型打法来确定。

基本站位与个人打法特点相适应,则有助于发挥其技术之所长。

可以说,基本站位的适当与否,对技术长处发挥的好坏是有很大影响的。

动作要点:因为乒乓球的打法不同,击球员基本站位也会略有区分。

(1)左推右攻打法:基本站位在近台中间偏左。

(2)两面攻打法:基本站位在近台中间。

(3)弧圈球打法:基本站位在中台偏左。

(4)横拍攻削结合打法:基本站位在中台附近。

(二)预备姿态击球员在还击每一个来球之前,应该使身体保持正确的预备姿态以便快速起动。

动作要点:两脚平行站立,膝微屈并稍内扣,上体略向前倾,重心置于两脚之间。

含胸收腹,两眼凝视来球。

球拍置于腹前。

三、基本步法步法是乒乓球的生命。

它是影响技术水平发挥的挺直因素之一,没有灵便的步法,就不行能有效地回击来球,无法用法有效的手法。

(一)单步在来球距离身体一步以内的较小范围且角度不大的状况下、台内球在还击追身球时采纳此种步法。

动作要点:以一脚前脚掌内侧为轴稍转动、蹬地用力,另一脚一直球方向做前后左右移动一步。

开题报告-乒乓球专选班前三板战术运用分析

开题报告-乒乓球专选班前三板战术运用分析
欧洲运动员经过多年的摸索,把旋转和速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他们拉出来的弧圈球力度大,旋转强,速度快,不易防守,而且正反手都能进攻,相持能力强。我国选手在和他们的比赛中,抢先上手,特别是在前三板上争取主动,越发显得重要,刘国梁在第26届奥运会上和1996年世界杯乒乓赛上勇夺男子单打冠军,他的主要技术特长及得分手段就是前三板技术,发球特别好,快速多变,接发球不保守,抢攻命中率和得分率都很高.另外,他在我国过去前三板的基础上,潜心研究搞创新,丰富了前三板的内容,所以能先发制人,变化在先,以这一技术打遍天下。
[13]、周建军、汤俊斌论大球对乒乓球技术、战术的影响与对策,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0,12
[14]、徐寅生等现代乒乓球技术的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2
2)综合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近年来,随着乒乓球技术的迅猛提高,运动员竭力挖掘运动潜力。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运动员更加重视前三板的争夺;更加注重击球的质量(即速度、力量、旋转等);更加注重技术的组合,战术的应用和落点的变化。这种发展已是全方位的,从第一板抢攻控制,到第二板的衔接,每一技术环节和组合都充满杀机。60年代中国以速度为主的打法一统天下,70年代欧洲利用两面拉的旋转与中国抗衡。80-90年代速度、旋转互相渗透,相互结合;而在90年代又发展成为速度与旋转的结合,更加突出旋转的威力。例如:瓦尔德内尔的强力发球;刘国梁的多端变化;马林、刘国正前三板的旋转和强攻。所有这些高强度的对抗争夺,对于运动员和教练员来讲,都是绞尽脑汁,不遗余力;而对于从事这项运动的大学生和业余爱好者来讲则叹为观止,可望不可及。
2、乒乓球技战术三段指标评估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乒乓球组吴焕群三段指标评估法对运动员的比赛进行技、战术的分析与评估,将比赛所采用的各种技术分为3段,即发抢段(第一,三板),接发段(第二,四板)与相持段(第五板与五板以后);将运动员比赛中3段的使用率和得分率加以统计与比较,并依次对运动员的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分析,这样既可以从宏观上掌握运动员的总体实力,又可以从微观上了解运动员单项技术的长处与不足。

对乒乓球前三板技术训练的分析

对乒乓球前三板技术训练的分析

结论
本研究表明,多球训练对少年儿童启蒙训练阶段乒乓球基本技术的提升具有积 极作用。通过持续12周的系统性多球训练,实验组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得到了显 著提高,他们在握拍方式、技术动作规范性和战术意识等方面都展现出更好的 表现。因此,建议在少年儿童的乒乓球启蒙训练中加大多球训练的比重,帮助 他们更好地掌握乒乓球的基本技术,提升运动水平。
1、马龙VS樊振东:在这场比赛中,马龙利用高质量的发球和接发球技术,迅 速取得主动权。他通过灵活的跑动和精准的击球,将樊振东牢牢控制在场外, 最终以大比分获胜。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高质量的发球和接发球技术在比赛中 的重要性。
2、丁宁VS李晓霞:这场比赛的关键时刻出现在相持球环节。丁宁通过耐心的 相持和精准的变线,成功突破了李晓霞的防线,从而取得了关键分并赢得了比 赛。这个案例说明了相持球技术的关键性以及选手在持续拉锯战中的耐力和应 变能力的重要性。
技术分析
在乒乓球比赛中,前三板技术是取得优势和主动权的重要手段。发球是其中最 先发起的环节,高质量的发球能够直接得分或者创造机会。接发球则是应对对 手发球的环节,要求选手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应变能力,根据对手的发球方式 和落点等因素作出相应的回击。相持球则是比赛进入中段后的关键环节,要求 选手具备扎实的攻防转换能力和耐力,能够在持续的拉锯战中占据优势。
训练方法
针对乒乓球前三板技术的训练方法多种多样,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训练方法:
1、技巧训练:这是最基本的训练方式,包括对各种发球、接发球和相持球技 术的反复练习,以加强肌肉记忆和提高技术水平。
2、专项训练:针对发球、接发球和相持球等各个环节进行专项训练,通过大 量的练习逐步提高每个环节的技术水平。
参考内容三
引言
乒乓球作为一项广受欢迎的体育运动,对于培养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和反应能 力具有积极作用。在乒乓球启蒙训练阶段,多球训练作为一种有效的训练方法, 对于提高少年儿童的基本技术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旨在分析多球训练 对少年儿童启蒙训练阶段乒乓球基本技术的提升作用。

第49届世乒赛男单半决赛马琳“前三板”技战术分析

第49届世乒赛男单半决赛马琳“前三板”技战术分析
括发球 、接 发 球 以及发 球 强攻 ( 三板 ) 第 。 的理 论知 识方 面提 供一 些参 考 。前 三板 包 套 字 母数 字表 ,数 字代 表各 段 中所 使用 的 技术 最终 得 失分数 所在 的板 数 。数 字右 下 本 文 设 计 了一 也说 明两点 :一 是马 琳对 发球 的判 断能 力
1 4
钐 j 01 1 1年 月总第1 期 2 7
竞 技 体 育
因素 。
稍微 弯 曲, 这样 便于 发力 。在击 球 的瞬 间,
旋 动作 与下旋 一致 ,区 别在 于将要 触球 的
从表 2 马琳 与王 皓 “ 三板 ”得 分 有一 个挺 腰动 作 ,虽然动 作 幅度不 大 ,但 瞬 间球拍 望上 提 。在接 发球 上 ,马 琳 主要 对 前 对 比分 析可 以看 到,马琳 的前三板 的每 一 发力 很 大 , 量很集 中。接 下来就 是手腕 , 用 挑接 、快搓 、摆 短球 遏制对 方 的发力 抢 力
3 结 果 与分 析
回摆 时造 成 的难度 极 大 。 马琳 的得分 率 良好 ,使用 率低 ,说 明
球 状态 。发 球抢 攻 是 “ 前三 板 ”的 最后 一 31 对 马琳技 战术实力的分析 在 相 持上 马琳 的基 本 功是较 好 的 。但 是 马 . 板 ,也是前 三板 技 术 中最具 威力 的 一板 。 从表 1 看 ,马琳 的技 战 术还 是 比较 琳 的特长 技术 得 不到较 好 的发挥 ,受到 了 来
其他 球 占到 3%。负 局 中马琳 发的 长球较 8 多 ,王皓 能够 很好 的上手 ,马 琳第三 板处
于被 动 当中 ,这 是 马琳 失败 的原 因之 一 。 胜 局 马琳 发的短 球较 多 ,并且 球的旋 转变 化较 多 ,王皓 不易 上手 ,只 能摆短 或者搓 球 ,马琳 就 占了主动 ,这 为马 琳 的第三板

乒乓球相持球技术的训练及其应用研究

乒乓球相持球技术的训练及其应用研究

防 中有攻 , 使 被动转化 为主动 , 良好 的认 识到 这几点 , 才 能练好 优 的战术实施, 所 以准确合 理的战术 意识 和 目的, 才能在实 际比赛 中 秀的相持球技术 . 也是 促进 乒乓球运动技 术发展的关键 问题 。
1 . 2 、 乒乓球相持球技术的基础 乒乓球 运动的前 三板是有发 球 、 接发球 , 主动上手 、 防守对 方
将技术优势充分 发挥出来 : 另一方 面, 随着运 动员技术 的不 断提高 与发展 . 也伴随着战术 的不断革新 。
最后 , 兵乓球技术 需要很 高 的精 确性 、 针对 性 、 变 化性 和全面
所以在战术 的制定上要相应 变化与调整 , 根据赛 场上的 进攻 、 控制等几个 环节构成 . 前三板 的处理好坏 直接影响后续 的相 性的特点 。 持。 自己发球 阶段 主要 以长 、 短结合, 旋转变 化差距 大, 配合落点 战局 的变 化而不 断的变化 打法 , 如若不 动脑子 比赛 , 闷头击球 , 则
控 制的能力, 为进攻创 造条件和时 间,前 三板是第 四 、 五板相持 的 相持难于主动发力击球 , 但也 将球控制 到对方也难 以进攻 的时刻 ,
基 础, 直接关 系到相持 的主 、 被 动局面 。 因此 ,处理 好前 三板是建 处于一种僵持不下 的状 态 。被动相 持 :是指在相 持中处于被 动防
立 主动相持局面的基础。
1 . 2 、 兵 乓 球 相持 球 技 术在 训 练 中存 在 的 问题 及 判 断
守,没有或很少有 机会反攻 的状态 。相持技术在 比赛 中要力争 成
为对攻性 相持, 利用 自己的优势技 术牵制 对手 ,避免 被动相 持 ,
所以, 攻 防转换是相持技 术的重 中之重 也是成为左 右比 乒 乓球 技战术的训练原则 。 在进行乒 乓球 技战术训练 时, 应该 从而得分 。 注意以下原则。 首先, 训练 中应该 注意要具有全 面 、 系统性 。 一方 面 赛胜负的关键 因素 , 最能体现运动员 的实力 。 技 战术 要与身体 训练 、 心理训练融洽 的联 系起 来 : 另一方面要有一 个 完整 、 科学 的训练计划 , 从 而获得较 好的效果 。 其次, 乒乓球技 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乒乓球浅谈前三板技术【专业知识】
学习乒乓球可使人体左右半脑发达,可健脑益智,乒乓球的球体小,速度快,攻防转换迅速,技术打法丰富多样。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乒乓球浅谈前三板技术【专业知识】,望大家喜欢。

浅谈前三板技术《一》前三板技术的核心
我认为前三板技术的核心主要体现在发球上,没有良好的发球技术严密的前三板技术是没有施展的空间,如果发球的效果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我们也许都非常的清晰和清楚的碰到例如发球非常好的人。

一个晚上吃发球就吃懵了。

个人技术没有任何的施展空间,所以任何一个选手和业余球迷都必须非常的重视发球技术的提高和达到随心所欲的状态。

这个就需要我们平时发球落点丶旋转的积累。

手上感觉的多次熟悉。

发球是不受任何外在因素旋转的影响的比较主动的技术,在发球技术上我们要注意以下问题:
1:发球的目的性。

2:发球的落点。

3:发球的旋转。

4:发球后第二板的衔接和一步作战计划。

5:发球的假动作。

6:发球之前的呼吸调整。

7:发球之前观察对手的站位和思考对手接你不同发球的习惯。

8:在比赛关键的时候比分,例如:10:9 9:9
9:10等关键比分要学会回忆,你的几套发球,对方在接你那一套发球比较不适应?
浅谈前三板技术《二》前三板技术的次核心
前三板技术的次核心技术应该是接发球技术,接发球技术的好坏和方法直接影响到下面技术的发挥,在技术范畴中接发球技术属于被动技术。

网球的赛制中有“破发球局”之说,乒乓球中也是非常的重要。

好的接发球技术不会令你进入到对方设计好的战术之中去。

破发球几个会让对手心里充满压力,以至于发球技术不自然发不出高质量的发球来。

假如他的发球你非常的不适应,对手更放松更能发出高质量的发球来。

可以说前三板的争夺就是体现在发球和接发球技术上的争夺。

在自己发球的时候,属于主动技术,是你组织发起进攻和控制的核心,而到对方发球时候,由于接发球属于被动技术,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理解成接发球属于核心技术了。

接出来效果的好坏是非常的关键。

在接发球上我们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接发球的站位要结合自身特点技术特长来制定。

2:接发球必须要掌握多种接发球技术,不能光是搓和摆。

3:接发球时应该见缝插针尽量把被动变为主动技术。

4:接发球时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5:接发球时多去想和适应对方的动作,加强盯球意识的培养。

6:接发球时多多去观察和回忆对手的第二板常用方法。

7:接发球时多去变化落点,切忌落点单一,旋转单一。

应该长短结合和大胆直线后的主动防守。

浅谈前三板技术《三》前三板技术的衔接
在发球和接发球得到一定的效果之后,接下来我们就应该发挥自己的特长技术了。

这些特长技术的发展跟我们强烈的意识是分不开
的。

很多选手在发球和接发球处理得不错,但是忽略了体现得分的重要技术。

而出现很好的机会时候延误的战机。

形成这些得分手段技术的前提就是意识和果断的决心,平时我们训练的技术例如:侧身拉之后正手连续冲。

这些技术熟练的程度和自信形成你接发球,发球之后得分的重要保证。

所以衔接技术一定要扎实和实在。

不能认为丶差不多之类的定义去实行自己技术计划。

浅谈前三板技术《四》前三板技术的“算球”
何谓“算球”?我的理解是,所谓算就是计算。

是想在别人面前的一种意识形态。

“算球”成功与否和概率是跟你平时高度的注意力和观察对手行为的关键所在。

十个球通过我们细致观察对手算到了6个以上我们就算是成功了,这个就是一个概率。

其实比赛很大程度上就是比概率,概率高自然成为胜者。

例如:我跟对手熟悉有几次交锋机会,对方是直拍反胶,有强烈的侧身意识,他一般都是一短路的我方反手位下旋为主,他发这个球都是同一个动作,准备动作也是如此都没有多大的改变。

到他的发球局,看到他的这种意识形态,我应该马上就得到这样的反馈信息:对方发我反手位不出台的下旋,伺机侧身拉,或者挑。

他有这个非常强烈的上手欲望和进攻意识。

那么我们可以这样的去给对方一个出其不意:直接给对方一个直线的快搓或者快切。

这样基本上打乱了对方的战术和他的设想得到的效果。

如果多次的处理方法都是摆过去,那么可想而知,自己多么的被动。

当然切,搓直线技术不能多次的运用,任何一个技术不搭配其他的技术混合应用都会给对方适应。

对方适应了就没有多么大的效果了。

如果他算好以后这样的球
也是非常的危险。

因为在对方的正手位他会给你致命的一冲。

这个就是设计到斗智斗勇的问题和场上灵活运用的范畴。

浅谈前三板技术《五》前三板自我特长的贯彻
前三板技术成功与否关系到自己技术特长能不能最大限度的得到发挥。

这个也是非常需要我们去正视的问题,如果在前三板技术中我们特长技术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会影响自己作战计划的效果。

怎么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特长呢?这个不但要有“砍柴不误磨刀功”扎实基本功做底子,还要有细致入微的应变能力。

处理球的多样化和随机应变能力,假如自己定死一套模式去打效果会非常的不理想。

所以我们经常强调我们学校这些队员,用脑去打球。

我欣赏刘国梁,他在场上的应变能力和用脑去打球的能力,也许世界乒坛上目前没有能超越他。

坦白的说他的基本功不是最好的,但是他灵活多变丶让你无法适应他,他去适应你。

这样的指导思想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研究的。

如果你今天发挥得不好,但是你能令你的对手发挥得更差,那么你也算是成功的。

这些成功说明你在贯彻你的思想和时刻给对手制造意想不到或者众多麻烦的能力。

其实前三板技术应该还有其他方面的,限于本人才学肤浅。

不能深刻的跟大家探讨。

乒乓球的前三板技术重点和核心我们应该放在:发球和接发球上面。

同时在定位我们一个运动员的技术打法时候应该尤其注重前三板的教学和细致的技术指导。

因材施教,因队员的能力丶体质丶心里丶生理丶血型诸多因素去考虑队员的打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