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乒乓球前三板技术
马龙水谷隼前三板技术对比分析研究

马龙水谷隼前三板技术对比分析研究马龙与水谷隼是当今乒乓球界最具代表性的两位选手。
他们在球技上的差异使得他们在比赛中展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
本文将从技术层面对他们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首先,我们来看马龙的技术特点。
马龙以全面的技术能力闻名于世。
他的发球技术非常出色,会采用多变的发球方式迷惑对手。
在进攻方面,他拥有极强的速度和力量,具备一流的快攻和弧圈球打法。
他的快攻技术犀利而准确,能够迅速打穿对手的防线。
此外,他的侧旋和反手技术也非常出色,能够通过侧旋球制造对手失误,并有能力在极短时间内应对对手的反手攻击。
马龙在比赛中的心理素质也非常出色,能够迅速恢复冷静,并逆转比赛。
与之相反,水谷隼的技术特点是技术细腻和对抗能力强。
水谷隼的发球技术虽然没有马龙那么多变,但他的发球节奏和变化非常出色,能够通过发球带动整个局势。
进攻方面,水谷隼注重在战术上花费更多精力。
他擅长在中长台展开进攻,通过细腻的弧圈球和快攻制造机会。
他的反手技术极为出色,能够在比赛中利用反手攻击对手的弱点。
此外,水谷隼对抗能力强,在局势不利的情况下,能够找到机会反击。
他在调整战术、改变球路上的能力也很强。
从技术对比分析来看,马龙和水谷隼在发球方面都很出色,但马龙更注重发球的多变性,而水谷隼更注重通过发球来掌控比赛节奏。
进攻方面,马龙的攻速更快,打法更具侵略性,而水谷隼注重耐心和战术调整,更注重找到机会发动进攻。
在防守方面,水谷隼更擅长对付快攻和弧圈球,而马龙则注重用快速反击制造对手失误。
总结来说,马龙和水谷隼都是顶级选手,他们在技术层面有各自的长处。
马龙的全面发展使他在进攻和快速反击上具备极高的威力,而水谷隼的技术细腻和对抗能力使他在比赛中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情况。
他们的对抗是乒乓球界最精彩和激烈的对决之一,也是选手们学习和借鉴的榜样。
开题报告-乒乓球专选班前三板战术运用分析

[13]、周建军、汤俊斌论大球对乒乓球技术、战术的影响与对策,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0,12
[14]、徐寅生等现代乒乓球技术的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2
2)综合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近年来,随着乒乓球技术的迅猛提高,运动员竭力挖掘运动潜力。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运动员更加重视前三板的争夺;更加注重击球的质量(即速度、力量、旋转等);更加注重技术的组合,战术的应用和落点的变化。这种发展已是全方位的,从第一板抢攻控制,到第二板的衔接,每一技术环节和组合都充满杀机。60年代中国以速度为主的打法一统天下,70年代欧洲利用两面拉的旋转与中国抗衡。80-90年代速度、旋转互相渗透,相互结合;而在90年代又发展成为速度与旋转的结合,更加突出旋转的威力。例如:瓦尔德内尔的强力发球;刘国梁的多端变化;马林、刘国正前三板的旋转和强攻。所有这些高强度的对抗争夺,对于运动员和教练员来讲,都是绞尽脑汁,不遗余力;而对于从事这项运动的大学生和业余爱好者来讲则叹为观止,可望不可及。
2、乒乓球技战术三段指标评估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乒乓球组吴焕群三段指标评估法对运动员的比赛进行技、战术的分析与评估,将比赛所采用的各种技术分为3段,即发抢段(第一,三板),接发段(第二,四板)与相持段(第五板与五板以后);将运动员比赛中3段的使用率和得分率加以统计与比较,并依次对运动员的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分析,这样既可以从宏观上掌握运动员的总体实力,又可以从微观上了解运动员单项技术的长处与不足。
初学乒乓球前三板套路训练的方式方法

初学乒乓球前三板套路训练的方式方法乒乓球前三板技术指的是发球、接发球和由第三板中的抢攻所组成的技术的总称。
它是乒乓球技术中重要的一个部分,是每一名乒乓球爱好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
以下是初学乒乓球前三板套路训练的方式方法:一、发球训练发球是乒乓球比赛的开始,也是乒乓球技术中的重要环节。
初学者可以从最基本的正手平击发球开始练习,逐渐掌握发球的力度、旋转和落点。
在练习发球时,要注意姿势、手感和协调性,同时要注意发球的隐蔽性和变化,提高发球的质量和对手的迷惑性。
二、接发球训练接发球是乒乓球技术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比赛中得分的重要手段之一。
初学者可以从最基本的接发球技术开始练习,如正手搓球、反手搓球等。
在练习接发球时,要注意观察对手的发球动作,判断球的旋转和落点,同时要注意自己的姿势和手感的稳定性。
三、抢攻训练抢攻是乒乓球比赛中的重要技术之一,也是比赛中得分的重要手段之一。
初学者可以从最基本的正手抢攻开始练习,逐渐掌握抢攻的时机、力度和角度。
在练习抢攻时,要注意观察对手的动作和球的路线,提高自己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
四、组合套路训练组合套路训练是乒乓球训练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比赛中常用的技术组合。
初学者可以从最基本的正手进攻和反手防守的组合开始练习,逐渐掌握各种不同的组合套路。
在练习组合套路时,要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提高自己的反应速度和技术水平。
五、战术意识训练战术意识是乒乓球运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涉及到对比赛的理解和控制。
初学者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比赛录像、参加比赛和观摩高水平比赛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战术意识水平。
同时也可以通过模拟比赛和实战训练来培养自己的战术意识和应变能力。
在战术意识训练中,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了解对手的特点和弱点,掌握比赛的规律和节奏,提高自己的战术意识和应变能力。
总之,前三板技术是乒乓球运动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初学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
通过系统的训练和实践,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战术意识,为成为一名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乒乓球前三板技术训练的分析

结论
本研究表明,多球训练对少年儿童启蒙训练阶段乒乓球基本技术的提升具有积 极作用。通过持续12周的系统性多球训练,实验组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得到了显 著提高,他们在握拍方式、技术动作规范性和战术意识等方面都展现出更好的 表现。因此,建议在少年儿童的乒乓球启蒙训练中加大多球训练的比重,帮助 他们更好地掌握乒乓球的基本技术,提升运动水平。
1、马龙VS樊振东:在这场比赛中,马龙利用高质量的发球和接发球技术,迅 速取得主动权。他通过灵活的跑动和精准的击球,将樊振东牢牢控制在场外, 最终以大比分获胜。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高质量的发球和接发球技术在比赛中 的重要性。
2、丁宁VS李晓霞:这场比赛的关键时刻出现在相持球环节。丁宁通过耐心的 相持和精准的变线,成功突破了李晓霞的防线,从而取得了关键分并赢得了比 赛。这个案例说明了相持球技术的关键性以及选手在持续拉锯战中的耐力和应 变能力的重要性。
技术分析
在乒乓球比赛中,前三板技术是取得优势和主动权的重要手段。发球是其中最 先发起的环节,高质量的发球能够直接得分或者创造机会。接发球则是应对对 手发球的环节,要求选手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应变能力,根据对手的发球方式 和落点等因素作出相应的回击。相持球则是比赛进入中段后的关键环节,要求 选手具备扎实的攻防转换能力和耐力,能够在持续的拉锯战中占据优势。
训练方法
针对乒乓球前三板技术的训练方法多种多样,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训练方法:
1、技巧训练:这是最基本的训练方式,包括对各种发球、接发球和相持球技 术的反复练习,以加强肌肉记忆和提高技术水平。
2、专项训练:针对发球、接发球和相持球等各个环节进行专项训练,通过大 量的练习逐步提高每个环节的技术水平。
参考内容三
引言
乒乓球作为一项广受欢迎的体育运动,对于培养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和反应能 力具有积极作用。在乒乓球启蒙训练阶段,多球训练作为一种有效的训练方法, 对于提高少年儿童的基本技术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旨在分析多球训练 对少年儿童启蒙训练阶段乒乓球基本技术的提升作用。
乒乓球发球技术的得分点和发球方法

乒乓球发球技术的得分点和发球方法乒乓球发球技术的得分点和发球方法发球、接发球和发球抢攻是乒乓球实战中的重要环节,一般统称为“前三板”。
由于每一分球的争夺都是由此开始,所以处理好“前三板”往往能起到先发制人的作用,这也正是中国乒乓球队长盛不衰的传统法宝之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乒乓球发球技术的得分点和发球方法,欢迎阅读。
发球发球是乒乓球比赛中每一分球的开始,它是乒乓球技术中惟一不受对方来球制约的技术,可以让使用者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战术意图,其主动性显而易见。
正因如此,它也是最有潜力可挖的一项技术。
发球技术关键点发球技术一般由抛球、挥拍触球两部分组成。
各类发球共同的关键点是:(1)抛球要稳定,包括抛球的高度和抛球后球上升与回落的线路要稳定。
(2)触球点的高度要适当,发急长球时触球点要低些,发近网短球时触球点要高些。
(3)球在本方台面第一跳的着台点要适当,发长球时第一跳要在球台的端线附近,发短球时则在台中位置。
(4)握拍时虎口不宜过死,以保证手腕和手指的灵活性。
(5)引拍尤其是手腕的引拍动作要充分。
(6)手臂和手腕向前、向下的发力要讲究技巧,使球既不致下网也不致弹跳过高或出界。
(7)球拍摩擦球的部位和用力方向要准确,尽量用相似的动作发出不同旋转的球。
(8)以前臂、手腕发力为主,但应注意腰部的协调配合,以提高发球的质量。
以右手持拍为例,正手发球时,身体重心通常从右脚移至左脚,反手发球时则相反。
(9)每次触球之后,手臂都应顺势挥动,并迅速还原。
发球时传统的准备姿势(以右手持拍为例)为:正手发球,左脚稍前,身体略向右偏斜,左手掌心托球置于身前偏右侧;反手发球,右脚稍前,身体略向左偏斜,左手掌心托球置于身前偏左侧。
但是,随着乒乓球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运动员采用了侧身发球的方式,这样容易发出斜线大角度球,再配合发出直线球加以牵制,有利于将对手锁在中间,更便于自己运用正手抢攻。
当然,运用反手发球者越来越少,人们对反手发球的适应性就会下降,于是也有的运动员反其道而行之,站在球台中间采用反手发球,不用再进行大范围的移动即可结合反手抢攻。
2007年世界杯乒乓球赛柳承敏前三板技术的分析

2 7年世界杯乒乓球赛柳承敏前三板技术的分析 0 0
徐 学 慧 刘 宗 焱 z ,
(. 1 温州职业技术 学院 公共教 学部 ,浙江 温州 3 5 3 ; 2 05
2 温 州 大 学 体 育 学 院 ,浙 江 温 州 3 5 3 ) . 2 0 5
[ 要] 在乒乓球比赛中,前三板技术 的好坏直接 关系到比赛的胜 负。对柳承敏 在 20 年世界杯乒乓球半 决 摘 07
Ana y i n LI Che g i r tThr ePa e sTe hn qu l sso U n m n Fi s e n l c i e
a 0 7W o i t2 0 rd Cup Ta l e b e T nni u na e sTo r m nt
XU e u LI Zo g a Xu h i, U n y n
f. u l uss p rme tWe zo o ain l Tc nc l olg , n h u 3 5 3 , hn ; P bi Co re a t n, n h uV c t a & eh ia l e We z o , 2 0 5 C ia c De o C e
一
、
对 象 与 方法
1 对 象 .
柳承 敏 在 200 年世 界 杯 乒乓 球 赛 的半 决 赛和 决 7
赛 中 分 别 对 阵 中 国 选 手 乇 励 勤 和 王 皓 的 两场 比 赛 中使
第l 第1 0卷 期 2 1年 3 00 月
温 州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u n lo e z o c to a o r a fW n h u Vo a i n l& Te h i a le e c n c lCo l g
第49届世乒赛男单半决赛马琳“前三板”技战术分析

1 4
钐 j 01 1 1年 月总第1 期 2 7
竞 技 体 育
因素 。
稍微 弯 曲, 这样 便于 发力 。在击 球 的瞬 间,
旋 动作 与下旋 一致 ,区 别在 于将要 触球 的
从表 2 马琳 与王 皓 “ 三板 ”得 分 有一 个挺 腰动 作 ,虽然动 作 幅度不 大 ,但 瞬 间球拍 望上 提 。在接 发球 上 ,马 琳 主要 对 前 对 比分 析可 以看 到,马琳 的前三板 的每 一 发力 很 大 , 量很集 中。接 下来就 是手腕 , 用 挑接 、快搓 、摆 短球 遏制对 方 的发力 抢 力
3 结 果 与分 析
回摆 时造 成 的难度 极 大 。 马琳 的得分 率 良好 ,使用 率低 ,说 明
球 状态 。发 球抢 攻 是 “ 前三 板 ”的 最后 一 31 对 马琳技 战术实力的分析 在 相 持上 马琳 的基 本 功是较 好 的 。但 是 马 . 板 ,也是前 三板 技 术 中最具 威力 的 一板 。 从表 1 看 ,马琳 的技 战 术还 是 比较 琳 的特长 技术 得 不到较 好 的发挥 ,受到 了 来
其他 球 占到 3%。负 局 中马琳 发的 长球较 8 多 ,王皓 能够 很好 的上手 ,马 琳第三 板处
于被 动 当中 ,这 是 马琳 失败 的原 因之 一 。 胜 局 马琳 发的短 球较 多 ,并且 球的旋 转变 化较 多 ,王皓 不易 上手 ,只 能摆短 或者搓 球 ,马琳 就 占了主动 ,这 为马 琳 的第三板
乒乓球浅谈前三板技术乒乓球前三板技术

乒乓球浅谈前三板技术乒乓球前三板技术乒乓球浅谈前三板技术:乒乓球前三板技术学习乒乓球可使人体左右半脑发达,可健脑益智,乒乓球的球体小,速度快,攻防转换迅速,技术打法丰富多样。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乒乓球浅谈前三板技术【专业知识】,望大家喜欢。
浅谈前三板技术《一》前三板技术的核心我认为前三板技术的核心主要体现在发球上,没有良好的发球技术严密的前三板技术是没有施展的空间,如果发球的效果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我们也许都非常的清晰和清楚的碰到例如发球非常好的人。
一个晚上吃发球就吃懵了。
个人技术没有任何的施展空间,所以任何一个选手和业余球迷都必须非常的重视发球技术的提高和达到随心所欲的状态。
这个就需要我们平时发球落点丶旋转的积累。
手上感觉的多次熟悉。
发球是不受任何外在因素旋转的影响的比较主动的技术,在发球技术上我们要注意以下问题:1:发球的目的性。
2:发球的落点。
3:发球的转动。
4:发球后第二板的贯通和一步登陆作战计划。
5:发球的假动作。
6:发球之前的体温调整。
7:发球之前观测劲敌的站位和思索劲敌直奔你相同发球的习惯。
8:在比赛关键的时候比分,比如:10:99:99:10等关键比分要学会回忆,你的几套发球,对方在接你那一套发球比较不适应?浅谈前三板技术《二》前三板技术的次核心前三板技术的次核心技术应该是接发球技术,接发球技术的好坏和方法直接影响到下面技术的发挥,在技术范畴中接发球技术属于被动技术。
网球的赛制中有“破发球局”之说,乒乓球中也是非常的重要。
好的接发球技术不会令你进入到对方设计好的战术之中去。
破发球几个会让对手心里充满压力,以至于发球技术不自然发不出高质量的发球来。
假如他的发球你非常的不适应,对手更放松更能发出高质量的发球来。
可以说前三板的争夺就是体现在发球和接发球技术上的争夺。
在自己发球的时候,属于主动技术,是你组织发起进攻和控制的核心,而到对方发球时候,由于接发球属于被动技术,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理解成接发球属于核心技术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乒乓球前三板技术
我看了很多乒乓球爱好者在练习基本功技术时显的非常有功底,但是一但实战却很难以发挥其威力。
如同学数学一样,三角函数,微积分都很精通,却算不出买8毛钱一斤的波菜1斤2两一共多少钱一样。
原因他们也很郁闷,总说基本功对方明显差与我却在战术中运用不起来,感觉好像是条断了的链子,中间缺少链接物。
其实基本功只是打乒乓球最底层的要求,练的是如何将身体协调的更好,发力更集中,相持更持久……但实战中还有发球,接发球,发球抢攻抢控制等等细微的东西,这在乒乓球里简称为前三板技术。
实战中是通过这三样技术打起来,慢慢打到相持技术中去,基本功的好坏主要体现在相持中,但是即使有很好的基本功功底,前三板不过关的话还没到相持阶段这一分球已经被对手拿下了。
的特色自己的套路来。
如何打出自己的特色呢?在这里我简要的谈两种打法,第一:两面弧圈结合快攻的选手,弧圈和中台相持就是自己的特色,从发球接发球开始就要引诱对手走到你的套路上来。
比如说发球,可以发转不转为主配合侧上侧下旋发球,让对方以搓下旋的手法回击,从而有利于自己的抢拉抢冲,然后过度到中台的对拉对冲中来,有利于自己的特色发挥。
接发球时,以搓摆为主结合劈长,有机会就抢拉抢冲,没机会就劈长然后形成中台对拉中来。
一句话,拉球好相持好的选手以下旋起板为主,尽量多打下旋,从下旋里寻找机会,然后打成相持。
第二:快攻或快攻结合弧圈选手,快攻快拉快点快突是你的特色,怎么样才能把对手引诱到你特色中来呢?从发球来说要以侧上侧下长球配合近网轻球为主,要求长球要奔要急,轻球要短要轻让对方不好接力,搓不出旋转太强的球,这样才能有利于快的发挥。
接发球以摆短为主,搓长一定要快和长最好追身,要能挑打能快点。
一句话,快攻好的选手一般相持能力差,要尽量依靠前三板加强变化抢先上手,尽量把下旋球改成不转或上旋球,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打出自己的特色。
上面简单的谈完了最长见的两种打法,现在我把我长用的战术套路在这里表述一下,也希望广大球友能够发表自己高见。
本人横板正手反胶反手长胶,快攻结合弧圈打法。
特点:发球好,正手一板杀伤力大,反手长胶拱弹下旋具有一定威力。
因为我的对手以直握为主,在这里我仅谈横对直的一些套路,
其实横对横只要找到对手弱点所在是可以互通的。
发球:
第一,下旋短球发到对方反手,尤其是反手小三角的球,回搓直线难度较大,所以对手一般回搓我的反手,于是依靠反手长胶拱弹技术把球直接打到对方反手大角,一般我对这板要求比较高,要速度要快角度大线路要长,对手慌忙中封堵(一般都是挡回来)来球略高质量略差,我侧身用正手扣杀。
一变,对手回搓反手的球我直接拱直线(对侧身意识好的人用的比较多)这板拱要求线路要长,然后我后退半小步,等待对手上步进攻。
由于是长胶拱过去的球对手攻过来的球一般质量不是太高,主要是线路比较死,以直线和斜线为主大角线几乎没有,所以比较容易封堵回反手,只要堵回去下面的机会就很好了,这时我可以肆无忌惮的侧身开始运用我的正手凌厉的扣杀技术了。
二变,下旋虽然到反手,但是比较正,对手回搓中路或正手,球比较长。
这是考验我正手拉的时刻,我一般回以拉直线为主,就是回搓反手拉对手正手位。
回搓直线,拉对手反手位。
由于我正手拉比较弱,属于半探索半运用中,因此这个变化使用较少,只所以在这里谈是因为这是一个变化,我的弱项未必是球友的弱项,变化还是要说的,有利于一些球友可以借鉴和利用。
说完下旋改谈不转,依旧是这个点,由于对自己的发球比较信任,一般发完后就开始侧身等待对方回来的中路小半高。
一变,有时也有变化,就是发一些中路或偏正手的不转,对手搓摆一般回我小正手位,我在这这个位置上有一板挑打,屡试不爽。
二变,有时对手判断正确,却没时间发力进攻,只是用反手推一板,这时我向后退小半步运用正手与对手展开相持战。
第二,长侧上或侧旋球到对手反手大角,如果老发短球对手便会没有顾及的趴在桌面上等你,发这个球的目的就是不能让对手站主了来接发球,要让他不断思考不断运动,这样你的发球才能发挥出更大的威力。
发这个球之前我会连发几个比较转的下旋,然后再发这个球对手会有一种惯性的手法去搓,后果不堪设想。
一变,即使对手推,质量不会太高,依旧可以侧身运用正手来解决战斗。
二变,对手推回反手,速度可以弧线略低我不好侧身的时候我通常会用反手长胶推一板或减力挡一板,对手习惯连推,推我长胶回去的球下网率还是很高的。
减力挡的这板球旋转会很小,但是很轻,对手想打想推想搓都比较吃力,多数都是碰回或挑回,回来的球一般质量不是太高可以侧身打。
长侧下旋转球由于我结合的不是特别好在此我就不多说了,只说一点,我发的越长对手回的球也就越长,对于一些喜欢拉出台球的人比较适合,而我的特长是打台内球变化略多。
第三,正手位发对方正手短下旋,这个战术我运用的不太多,因为这个战术对我而言有漏洞,但是我依然要讲一下。
突然的发这个球一般人还是不会马上适应的,多数回搓回中路或反手,于是我反手长胶拱推的威力就出来了,这个
球我一般会拱回反手直线线路要长,因为直线比较短发力太大容易出界,所以这里几乎不用弹这个技术。
对手上步到正手位接发球然后再向反手跑,由于线路长很难跑到很好的位子上回接来球,所以过来的球质量一般,甚至连一般都谈不上,这时我侧开身等着攻击这板来球。
其实这个战术运用的好的话威力还是很大的,但是我为什么说这个战术有漏洞呢?我说的漏洞只是针对我个人,要想把这个战术运用的好,反手一定要很强。
比如王皓就很喜欢站正手发对方正手短球,因为他的反手能力很强,对手如果直接搓直线长球,他可以轻松的用反打打回去。
而我的反手处理长球的能力远远比处理短球能力差,因此这招只是在落后或僵持的时候使用,用来打乱对手心里的一种战术。
我还有一些高抛发球,下蹲发球,反手发球……因为运用的不如上面所说的纯熟,主要是来扰乱对手心智,在此我就不一一而言了。
总的来说发球有三到四套战术能够灵活运用,基本上就够用了,没见过哪个世界冠军发一个球变化一种姿势的,所以说发球太多则无意,多不如精。
在这里要再阐明三点,
常使用,到了8:8,9:9了突然发两个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第三板的进攻一定要犀利,一但你有了这板犀利的进攻,那么你的发球威力会得到成倍的效果,否则保留发球威力。
(中肯之谈)第三,发球一定要想好了再发,有些人偷袭对手大正手长球,结果对手很被动的勾回来自己却站那里看着球跑掉,那叫偷袭吗?那只叫偷,没有袭。
偷上了没有袭击到是什么原因?是没有想全面,确切的说是没有想好就发球了。
还有发球一定要看对手的站位再发,学会猜测对手的想法,近了则偷长,远了就放短,站位靠反手就往他正手发,站位靠中间就压他反手或发他追身。
切不可光想自己而忽略了对手。
上面我说了我的发球,下面我稍微讲讲我的接发球。
我发球自认为在业余选手中还算不错但是我也知道我的接发球不是特别好,在这里怕误导了各位球友所以只谈一些个人经验,战术运用可以结合发球来看。
有些人接发球一味的搓摆反手,从而形成了一种定式,控制好就算了,控制不好还这么搓摆让对手抓住机会进攻,自己被动挨打那就要变。
摆不主劈长,反手控制不住就送正手,打球一定要学会反向思维。
有些人害怕搓长了被对手攻击,其实业余选手有多少长球一攻就上?而且板板具有很大威力的?再说即使让对手攻你还可以防守啊。
看看以前的王涛,现在的张怡宁,李佳薇等,他们有时候就是故意劈长让对手拉,然后封堵最后相持打实力。
最经典的是老瓦和国梁他们的对决,老瓦连输国梁八局有余后突然改变打法,接发球直接劈国梁正手长球,然后退步中台与国梁周旋,遂大胜。
至此之后所有与国梁对决的外国选手均蜂拥学习,此后国梁连战连负,后因改球制的生成迫于无奈挂拍带队。
劈长让对手先攻不可怕,关键是你回球的
落点和你自己的预判要到位。
比如对手发我正手短下旋,我劈回对方正手位长球,尽量使球从边线出去,因为对手想打穿越到我反手难度太大了,所以即使对手拉回来,落点基本上会在我的正手位,我可以毫无顾忌的等在正手位对拉斜线或压直线,这个战术并没有使我被动过,相反我还很喜欢使用这个战术,屡屡用之。
正所谓前面是悬崖,出路在拐角。
上面所说仅为一业余乒乓爱好者之拙见,如有不同意见请各路高手予以指正,本人在此洗耳恭听。
望各路高手来此聊聊各自打法及临场战术的运用,供广大乒乓爱好者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