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 第二章+概念

合集下载

逻辑学的概念

逻辑学的概念

第二章概念第一节概念的概述一、什么是概念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是对象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形式,属于意识的范畴,并非客观对象本身,因而它具有主观性。

由于概念是主观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因而它不能脱离客观。

如果没有客观事物,那就根本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可见,概念又不是完全脱离客观的纯主观的东西。

所以,概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二、概念与语词(1)概念与语词的联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

有的概念用一个词来表达,有些概念则用词组来表达。

(2)概念与语词的区别第一,所有的概念都要用词语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一般来说,汉语中的实词是表达概念的。

虚词一般不表达概念。

第二,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第三,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由于语境不同,同一个语词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概念。

例:“阎锡山登报征求下联”1937年,阎锡山经过无锡,游览了锡山,写了上联: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登报征求下联,当时无人能对。

你能对吗请能对者在纸上写出下联交给我。

8年后,范长江随陈毅同志到天长县采访。

范对陈毅说:“阎锡山的绝句我对上了,是‘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

”陈毅连声赞道:“妙!妙!长江,才子也。

”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特征概念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同时也就反映了具有这种本质属性的对象,因而概念有客观的内容和确定的范围,这两方面分别构成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就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

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对象,即概念的适用范围。

2.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确定性与灵活性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的质的方面;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的量的方面。

确定某一概念的内涵,也就相应地确定了这个概念的外延。

从这方面来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具有相对确定性,即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总是确定的、不变的。

逻辑学_第二章词项逻辑

逻辑学_第二章词项逻辑

属种
种属 关关
A
B
系系
BA
B包含A或者A包含B,一个概念的外 延包含在另一概念的外延中。
例:所有的人都是会衰老的。例:所 有的动物都是生物。
交叉关系 A
A部分包含于B,B部分包含于A。
B
二者外延部分重合。
例:有的学生是上海人。
有的上海人是学生。
11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不相容关系
AB
A和B的外延不重合并且A和B的 外延之和等于邻近的属概念的 外延。
• 根据两个词项外延间有无重合部分,和重合部分的多少, 两个词项间可能具有的关系有五种:
✓ 全同关系 ✓ 真包含于关系 ✓ 真包含关系 ✓ 交叉关系 ✓ 全异关系 • 其中前四种统称相容关系。而全异关系又可分为矛盾关系
和反对关系。
8
用 欧拉图表示概念外延间关系 圆圈表示概念的外延,用圆圈的重合表示
任何概念都是通过语词来表达的,但两者不是一一对应的, 有的语词在不同的词境中可表达不同的概念;不同的语词 也可表达相同的概念。
• 词项:是逻辑学的范畴。词项是对语词的逻辑抽象,表 达语词的逻辑内容。词项是可以充当简单命题主项和谓项,
表达确定概念和逻辑性质的语词。
3
3、词项的内涵和外延
• 任何词项都有两个逻辑特征:词项的内涵和词项的外延。 • 词项的内涵 就是它所表达的概念。而概念是反映对象特
一、传统词项逻辑概述
• 传统词项逻辑是亚里士多德建立的以直言命题(性质命题)为对象、 以三段论为核心的一个逻辑系统
• 简单命题包括直言命题和关系命题。在命题逻辑中,简单命题是推理 的基本单位,其本身不包含其他命题,但可以将简单命题分为更小的 逻辑单位——词项。有如下直言命题:

逻辑学 第二章概念教材

逻辑学 第二章概念教材

(一个语词表达两个概念)
三、概念要明确

概念的逻辑要求: 概念要明确(Concepts must be Unambiguous),用
词要恰当。

1)加上这一段,反而使文章减少了逊色。 2)我喜欢解放军的宣传画。 3)早晨,灿烂的阳光从地平线冉冉升起。
有什么问题?
三、概念要明确

逊色的概念没有搞清楚。
第四节
概念外延间的关系
根据两概念外延有无重合的部分,可把概念的外
延间关系分为相容的关系和不相容的关系两种。
瑞士数学家:伦哈特 欧勒 运动圆圈图表示概念
外延间的关系。
一、相容的关系

根据概念间的外延是否具有重合部分,概念间的外延关 系可以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1)相容关系(Compatible Relation)

例如: 鲁迅、《阿Q正传》的作者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A、 B


语言表述:所有的A是B,所有的B是A。
图形示意:Euler Diagrams
妈妈、母亲;医生、大夫?

不同于表达同一个概念的不同语词(如下示例): 土豆、马铃薯;爸爸、父亲。 等义词


1814年欧洲反法联军攻陷巴黎,拿破仑被流放到厄尔巴岛。 当他重新集结力量以图东山再起时,报纸对他的称呼很有讲 究、耐人寻味: 科西嘉怪物、吃人魔王向格雷斯前进→篡位者进入格勒诺布 尔→拿破仑占领里昂→陛下将于今日抵达巴黎。

为了在认识上把人和别的动物区别开来,通常需
要首先撇开人的偶有属性(D),抽象出固有属性
(ABC),进而抽象出特有属性(AB)或本质属性(A), 以形成关于人的初步概念。

逻辑学第二章概念1

逻辑学第二章概念1

第二章概念一、指出下列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语言答:“语言”的内涵是指: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体系,是人们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语言”的外延是指:世界上古往今来存在的各种有声语言,如汉语、日语、法语、英语、德语等。

广义的“语言”还包括人工语言。

2.戏剧答:“戏剧”的内涵是指: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各种艺术的结合体,是综合艺术。

它的外延是指:在舞台上上演的各种形式的戏剧。

按内容分有悲剧、喜剧、正剧;按表演方式分有话剧、歌剧、歌舞剧;按结构和容量分有独幕剧和多幕剧;按中外形式的不同分有戏曲、话剧、现代歌舞剧。

3.偶数答:“偶数”的内涵是指:自然数中能被2整除的数。

“偶数”的外延是指:2、4、6、8、10、12……。

二、指出下面这些话中哪些是从内涵方面,哪些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黑体字所表达的概念)(为了简洁,内涵可用“下划线”标明,外延可用“着重号”标明)。

1.什么是信息?英文里“信息”和“情报”实际都是一个字叫“information”,就是知识。

它是指人们通过实践获得的对于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不是物质的。

我们谈信息,或者说知识,人类的精神财富,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现代科学体系;还有一部分叫前科学,即进入科学体系以前的人类的实践经验。

答:“人们通过实践获得的对于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不是物质的”是“信息”的内涵;“现代科学体系”和“前科学”是“信息”的外延。

2.智力是指人类认识客观事物并作出适当反应的一种心理能力。

它由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因素构成,以思维力为核心。

答:“人类认识客观事物并作出适当反应的一种心理能力”是“智力”的内涵。

“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是“智力”的组成要素,与“智力”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不是“智力”的外延。

3.能力是在智力基础上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本领。

第二章 概念

第二章 概念

③功用定义:以被定义概念所反映对象的功能、 作用作为种差的定义。 温度计就是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 ④关系定义:以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与其 他对象之间的关系作为种差的定义。如: 钝角指大于直角而小于平角的角。 4、属加种差定义的局限性 ①不适合给单独概念下定义 ②不适合给范 畴下定义
(二)语词定义
第三节
概念间的关系
一、概念间的相容关系 指至少有部分外延重合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一)全同关系 指外延完全重合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长江 中国最长的河流 具有全同关系的概念,其内涵不完全相同,但外 延完全相同;不同的语词表达同一个概念的,其内 涵和外延分别完全相同。
S P
(二)真包含于关系 如果概念S的全部外延与另一概念P的部分 外延重合,则S与P之间的关系称为真包含 于关系。 文学 艺术
第四节 概念的限制与概括 一、概念内涵和外延间的反变关系 二、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第五节 定义 一、定义及其构成 二、定义的种类 三、定义的规则 第六节 划分 一、划分及其构成 二、划分的种类 三、划分的规则 四、分类、分解

第一节
概念概述
一、概念及其逻辑特征
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四种文具。
三、定义的规则
(一)定义必须相应相称 逻辑错误——定义过宽、定义过窄 正方形就是四边相等的四边形。 期刊就是每周或每月定期出版的出版物。 (二)定义项中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逻辑错误——同语反复 循环定义 逻辑学就是研究逻辑的科学。 原因就是引起结果的事件;结果就是原因引起的 事件。 形而上学就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方法论;辩证法 就是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方法论。
2、概念内涵外延的确定性和灵活性 确定性指在一定条件下,概念的含义 和适用对象不能随意改变;灵活性指随 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化, 概念的含义和适用对象可以随着条件的 变化而变化。

逻 辑 学(第二讲)

逻 辑 学(第二讲)

学生 大学生
女大学生
内涵 在学校或其它教育、 研究机构学习的人
外延 小学生、中学生、 大学生、研究生
内涵
在高等学校或其它 教育、研究机构接 受高等教育的人 内涵 在高等学校或其它 教育、研究机构学 习的接受高等教育 的女性(人)
外延
男大学生、女大 学生
外延 女大学生
二、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
• 共性:纺织品
• 特性:遮盖;擦拭;保洁;防污、增加美观;
“类”
• 事物由于属性相同或相异而分为不同的“类”。
• 属性相同的事物构成同类,属性相异的事物构成异类。
• 组成类的个别事物叫做类的分子。
• 如果一个大类由若干个小类组成,大类就叫做母类,小类
叫做子类。
• 例如:生物;动物;哺乳动物;人类;
2.概念与语词的根本区别
概念属思维范畴,具有全人类性; 语词属语言领域,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 汉语 英语 女孩 哈尼语 傣语 苗语 姑娘 girl 爱尼 仆少 咪彩
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语词是一种语言形式。 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
语词只是表达概念、标志事物的一组符号。
概念必须借助词语来表达;
课堂练习:
• • • • • • • • • • 老赵是个大老粗,很不会说话,经常一开口就得罪人。 有一天他请四个朋友:张三、李四、王五、小刘吃饭。 结果,张三、李四、王五都如约来了,唯独小刘没到。 老赵随口就说了句:“唉,该来的怎么没来?” 张三一听,“该来的没来,那我就是不该来的咯,”于是转身就走了。 老赵一看,赶紧说,“怎么不该走的走了?” 李四一听,“嗬,不该走的走了,那我才是该走的呗。”扭头也走了。 老赵这下急了,追出去说:“我又不是说你。” 王五一听,“不是在说他,这不摆明了在说我呢,还是赶紧走吧。” 好好的一顿饭结果不欢而散。

逻辑学第二章 概念 第1-3节

逻辑学第二章  概念 第1-3节

五,全异关系 风马牛不相及) (风马牛不相及) 1矛盾关系 矛盾关系 2反对关系 反对关系
思考题:李四是哪里人?
所有的赵庄人穿白衣服; 所有的赵庄人穿白衣服;所有的李庄人 穿黑衣服. 穿黑衣服.没有既穿白衣服又穿黑衣服的 李四穿黑衣服. 人.李四穿黑衣服. 如果上述是真的,以下哪项一定是真的? 如果上述是真的,以下哪项一定是真的? A,李四是李庄人.B,李四不是李庄人. ,李四是李庄人. ,李四不是李庄人. C,李四是赵庄人.D,李四不是赵庄人. ,李四是赵庄人. ,李四不是赵庄人.

第二章 概 念
第一节 概念的概述
一 概念的含义 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
事物的属性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两种. 例:人 本质属性是? 非本质属性是?
二,概念与语词 1 二者的联系 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是概念的语言 表达形式. 任何概念都通过语词来表达.
2 二者的区别 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同义词) 同义词) 同一语词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几个不同 多义词, 逻辑" 的概念(多义词,如"逻辑")
一定数量的同类个体可以组成一个统一整体, 一定数量的同类个体可以组成一个统一整体,这个统一 整体叫集合体.特点是个体不具有集合概念所具有的属性. 整体叫集合体.特点是个体不具有集合概念所具有的属性. 例:笑话 吃烧饼
(二)非集合概念 非集合概念是不以事物的群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非集合概念是不以事物的群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
三,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固 有属性,通常也叫做概念的含义. 概念的外延,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具有某种 固有属性的对象. 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基本的逻辑特征. 人们通常所谓的"概念要明确",就是指概 念的内涵和外延要明确. 例 白马非马 例 阿凡提给土财主理发

第二章法律逻辑学概念

第二章法律逻辑学概念
⑶法律的概念(the concept of law):关于 “法是什么”的问题。
2、法律概念的特征
⑴ 法律概念客观性与规定性的统一 例如: 各国法律关于“成年人”这一法律概念不
同规定,如我国、日本等国。
⑵ 法律概念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例如: 情节恶劣、数额巨大、重大事由……
规定性内涵的构成性质带有一定的“主观 性”。
例如:
①前述关于“商业秘密”的内涵。
②私法(民商法)上的“善意”≠“善 良心肠”,而是=“不知情”。
2、合取式内涵与析取式内涵
(根据表达式的逻辑结构不同来分类)
⑴合取式内涵:亦称并且型内涵(或 交集型内涵)
T=(T1 T2 ….. Tn)
2是一概念 外延与另一概念外延之间的“灰色区域”。
其实质在于:客观对象中存在有难以界定 的是否属于某个概念外延的两可情形的对 象。
“一个概念中心含义也许是清楚的,但当我们离开该中心 时它就趋于变得模糊不清了,而这正是一个概念的性质所 在。沃泽尔用一种略微不同的隐喻将概念比喻成’一张相 片,其轮廓是模糊的,而且愈到边上就愈加模糊了’。” ([美]博登海默著:《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邓正 来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466页)
如前述“鸟”、“商业秘密”的内涵。
鸟(A)=具有角质的喙、无牙齿(T1)、体外 被覆羽毛(T2)、前肢为两翼,能飞翔的 (T3)+脊椎动物(B)

A=(T1 T2 T3 )+B
商业秘密(A)=不为公众知悉(T1),能为权 利带来经济利益(T2),具有实用性(T3)并 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T4)+技术信息和 经营信息(B)
正负概念在形式结构上有如下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次划分(如上例1、2)
连续划分(如对上例2再次划分“小说分为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等) 二分法(如:市场预测方法包括数学预测法 和非数学预测法。
15
划分的规则和违反划分规则的逻辑错误
1、划分必须是相称的。(基本规则) 错误:多出子项划分(例:机械厂职工包括厂部干部
间工人和退休职工)
13
二、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划分
例如: 1、 “逻辑学包括传统逻辑、 数理逻辑、语言逻辑等” 2、 “文学作品 可分为 小说、 诗歌、散文、戏剧等”
(划分的母项) 分后的子项) (划
14
• 划分的结构:划分的母项=划分后的子项之 和 注意:母项与子项的关系是属种关系,而不是整 体与部分的关系。 • 划分的方法:
19
三、概念的概括及作用
• 概念的概括就是从外延较小的概念过渡到外延较大 的概念的逻辑方法。概括的作用是将具体问题上升 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加以认识。概括的极限是范畴。 • 规则:从种概念过渡到属概念 • 错误:概括不当 • 例:夫妻吵架不仅是不文明的举动,而且是违法行 为。
20
第二章 复习思考题
• • • • • 概念和语词的关系是怎样的? 举例说明如何区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下定义为什么要使用“近邻的属”? 定义和划分有哪些作用?为什么要遵守规则? 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对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限制 与概括的依据是什么?
授权项目发起人进行项目的融资、设计、 建造、经营和维护,在规定的特许期内回 收项目的投资成本,获得合理的回报并在 特许期满后将项目免费移交给地方政府的 融资模式 。
11
定义的结构:属加种差
BOT (被定义项) 资模式 (定义项)

****** 融
被定义项=定义项=邻近的
属+种差 本例中的划线部分即为“种差”,即 BOT融资模式与其他融资模式的差别。其中作 为“邻近的属”的概念的含义是已知的。
战争
中国的 革命战争
革命战争
战争Biblioteka 战争内涵:中国革命 战争>革命战争>
18
二、概念的限制及作用
概念的限制就是从外延较大的概念过渡到外延 较小概念的逻辑方法。概念的限制一方面使问题 的阐述具体化(如从战争的规律到中国革命战争 的规律),另一方面使概念的使用更加准确。 (例:关于成教学生就业保证体系方面的系统性 研究还属空白) 规则:从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 错误:限制不当 例:李大姐的遭遇引起了执法部门,特别是街道 办事处的注意。
23
例三、趣味逻辑(一)
1、深夜打牌人的狡辩:“影响别人休息,又不影响你休 息。” 2、随地吐痰人的狡辩:“这里是公共场所,又不是你的家, 你管什么闲事。” 3、小气鬼做帽子:“这块布做一个帽子够不够?做五个 呢?” 4、15岁以下送儿科,15岁以上送内科,15岁的病人应送哪 个科? 5、职工统计表项目:10---15岁、15—20岁、20—25 岁、、、、
4
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 集合概念是反映对象集合体的概念。 如“政党”、“森林”、“书籍”、 “欢迎的行列”等。 • 非集合概念是反映非集合体对象的概 念,如“党员”“树”“书”“欢迎 的人”等。 • 二者的区别在于:集合概念不能指称 个体,则非集合概念可以指称个体。
5
四、正概念和负概念
• 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概念被称为正概念。如 “有理数”“党员”“科学”。 • 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被称为负概念。 如,“无理数”、“非党员”、“不科学”等。 • 从语言形式上看,负概念是在正概念前面加上一 个否定词“非”或“不”构成,从逻辑关系上看, 正概念和负概念的外延之和等于邻近的属概念的 外延。
划分不全(例:病人可分为12岁以上的和12岁以下的) 2、每次划分的根据必须是同一的。 (基本规则) 错误:混淆根据(例:参加劳动的人分为男生、女生
力强的和体力弱的。)
16
3、划分的子项必须相互排斥(派
生规则)
错误:子项相容(如上例,体力
强的人与男生和女生相容)
17
第五节 概念的限制与概括
一、概念的限制和概括的依据(内涵与外延间的反变关系) 限制和概括是利用词项的内涵与外延间的反变关系明 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例如: 我们不仅要掌握战争的规律,而且要掌握革命战争的 规律,还要掌握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而要掌握中国革命 战争的规律,就要先了解革命战争的规律,而要了解革命 战争的规律,就要先掌握战争的一般规律。 外延:战争>革命战争>中国革命
第一节
概念和语词
概念
• 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 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是语词 • 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示(如,“玉米”和 “包谷”);同一语词也可表示不同的概念(如 “道”).
1
2、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 概念的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 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
• 概念的外延是概念所反映的思维对 象的范围。即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有 哪些。(用集合来刻画)
2
第二节
按概念所反映的 对象数量,可分 为: 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
概念的种类
按概念所反映的对 象属性,可分为: 正概念 负概念
按概念所反映的 对象是否集合体, 可分为: 集合概念 非集合概念
3
一、普遍概念和单独概念
• 普遍概念是指反映一类事物的概念,如 “人”“书“”树“等。 • 单独概念是指反映某一个别事物的概念, 如”鲁讯“”北京“,在英语中一般用 专有名词和摹状词来表示。
9
三、不相容关系
矛盾关系
A
B
A和B的外延不重合并且A和B的 外延之和等于邻近的属概念的 外延。 例:“生物”和“非生物”
反对关系
A和B的外延不重合并且A和B的 外延之和小于邻近的属概念的 外延。 例:“动物”和“植物”
A
B
10
第四节 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一、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定义 例:BOT是指政府部门通过特许权协议,
一概念进行多次划分得到的。因此,同一概念既 可以是普遍概念,也可以是集合概念。二者是相 容关系。
22
例二、分析题
1、他爱好书法,临摹了许多字贴和钢笔字贴。 2、这本辞书收集了20000多个汉语词汇。 3、他收集了好多古画、仕女图、山水画和写意画。 5、解放军战士正全力抢救当地老乡和人民的生命财产。 6、杜芸将十万元遗产捐给了希望工程。 7、痛苦使人更深刻地感受和拥有这个世界。 8、他用鸭翅、鸭舌、鸭胗、鸭肝等鸭内脏加工了100多种美 味食品。 9、资本家可分为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大资本家和中、 小资本家等。 10、所谓平反,就是对错误的案件进行纠正(无罪而判的案 件)。
B A
A
B
A
B
8
二、相容关系
全同关系
A· B
A和B两个词指称同一对象,其外延完 全重合。
例: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属 种 关 系
种 属 关 系
A B
B A
B包含A或者A包含B,一个概念的外 延包含在另一概念的外延中。 例:所有的人都是会衰老的。例:所 有的动物都是生物。
交叉关系
A
B
A部分包含于B,B部分包含于A。 二者外延部分重合。 例:有的学生是上海人。 有的上海人是学生。
12
定义的规则及违反定义规则的逻辑错误
1、定义必须是相应相称的。 错误:定义过宽(例:逻辑学是关于思维 的科学) 定义过窄(例:逻辑学是关于推理 的科学) 2、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错误:同语反复(例:心脏病患者就是患 心脏病的人) 循环定义(例:奇数就是偶数加1 构成的数) 3、定义不能采用比喻形式。 错误:含混定义(例:毒品就是恶魔。)
24
21
例题一:请按不同的标准对下例概念进行分类。
1、共产党——普遍概念、集合概念、正概念、实体概 念 2、中国共产党——单独概念、集合概念、正概念、实 体 概念 3、神——普遍概念、非集合概念、正概念、空概念 4、太阳神——单独概念、非集合概念、正概念、空概 注意: 以上概念的分类是依据不同的标准对同 念
6
第三节 概念间的关系
用 欧拉图表示概念外延间关系 圆圈表示概念的外延,用圆圈的重合表示 概念外延的重合,用圆圈的交叉表示概 念外延的交叉,用圆圈的分离表概念外 延的不重合。 任意概念间的关系都可用欧拉图准 确地表示出来。
7
若用欧拉图表示,则两个概念A和B间的关 系可能有以下几种形式:
A· B
A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