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考试大纲
2024高考政治大纲

2024高考政治大纲一、前言本大纲旨在为2024年高考政治科目的命题和复习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明确考试内容、要求和考试形式,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考试要求,提高应试能力。
二、考试性质与目标高考政治科目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测试考生的政治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政治基础知识(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包括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政治经济学原理:包括商品、价值、剩余价值、资本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方面的基本内容和核心观点。
时事政治(1)国际政治形势:包括主要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国际组织和国际法等。
(2)国内经济形势:包括经济发展状况、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等方面的内容。
(3)社会热点问题:包括教育改革、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热点问题。
运用能力(1)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或建议。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试卷结构: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占一定分值,非选择题包括简答题和论述题等。
考试时间与分值: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00分。
题型与分值分布:选择题约占40%,非选择题约占60%。
其中,简答题约占非选择题的50%,论述题约占非选择题的50%。
五、复习建议与策略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考生应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政治经济学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基础知识,为分析和解决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注时事政治:考生应关注国内外时事政治,了解国际政治形势、国内经济形势和社会热点问题,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力的现实依据。
提高运用能力:考生应通过大量练习和实践,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3云南 三校生高考政治考试大纲

2023云南三校生高考政治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云南省三校生高考政治考试是面向云南省内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选拔性考试,旨在考查学生的政治素养、思想道德水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具备的社会常识。
二、考试目标1. 考查学生对政治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2. 考查学生的政治敏感度和社会责任感;3. 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3. 时事政治;4. 社会热点问题分析。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2. 试卷结构:由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组成。
其中,单项选择题占40%,多项选择题占20%,判断题占10%,简答题占20%,论述题占10%。
五、考试难度与能力要求1. 考试难度:以中等难度为主,适当增加难度较大的题目;2. 能力要求: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具备的社会常识。
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备考建议1. 认真研读考试大纲,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2. 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3. 关注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问题,了解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4. 多做练习题,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5.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考试评价与反馈1. 考试评价: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依据,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进行综合评价;2. 反馈建议:及时向学生反馈考试成绩和评价结果,并给出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学习水平和能力。
八、总结云南省三校生高考政治考试大纲是指导学生学习和备考的重要文件,学生应该认真研读大纲,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关注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问题,多做练习题并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
同时,学生也应该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科学合理的备考策略和努力,相信学生一定能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辽宁成人高考政治考试大纲

辽宁成人高考政治考试大纲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求】了解哲学、世界观、力法论等基本概念,埋解唯物士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切实现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此界观和方法论。
二、物质和意识【要求】了解物质、意识、运动、规律等基本概念。
理解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物质与意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掌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三、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要求】了解联系、发展、矛盾、质变、量变、否定等基本概念。
理解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主要内容、唯物辩证法诸范畴及其辩证关系。
能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分析、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现实可题。
四、实践和认识【要求】了解实践与认识、主体与客体、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等基本概念。
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特征、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以及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
五、杜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要求】了解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主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国家等基本概念。
理解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旁证关系。
掌握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的基本原港。
学会用唯物史观认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六、杜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要求】了解社会基本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缴斗争社会革命和改革、人民群众、历史人物等基本概念。
理解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社会革命、改革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把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高考政 治时政题考试大纲

高考政治时政题考试大纲关键信息:1、考试范围:涵盖国内外近一年的重大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时政热点。
2、题型设置: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3、分值分布:各题型分值明确规定。
4、考试时间:与高考政治科目考试时间一致。
5、教材参考:指定的政治教材及相关权威资料。
11 考试目的本考试旨在考查考生对国内外时政热点的了解、分析和运用能力,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政治素养和综合思维能力。
111 考查内容1111 国内政治包括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方针政策、重大决策部署等。
1112 经济发展如宏观经济政策、经济体制改革、重要经济指标等。
1113 社会热点涉及民生问题、社会保障、教育改革、医疗卫生等方面。
112 国际政治1121 国际关系主要大国之间的关系、国际组织的活动及作用等。
1122 全球热点问题如气候变化、反恐、贸易争端等。
12 题型详细说明121 选择题提供若干时政材料及选项,要求考生选出正确答案,主要考查对时政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122 简答题给出一段时政材料,要求考生简要回答相关问题,考查对时政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123 论述题围绕某一时政主题,要求考生进行深入论述,展现综合运用知识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13 分值分布131 选择题约占总分的X%。
132 简答题约占总分的X%。
133 论述题约占总分的X%。
14 考试时间安排考试时间为具体时长,考生应合理安排答题时间。
15 教材参考151 以现行高中政治教材为基础。
152 权威的时政新闻网站和报刊杂志。
16 备考建议161 关注时事新闻考生应养成每日关注国内外时事新闻的习惯,了解重大事件的发展动态。
162 分析时事热点对重要的时事热点进行深入分析,思考其背后的政治原理和意义。
163 结合教材知识将时事热点与教材中的政治理论相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17 评分标准171 选择题依据标准答案评分。
172 简答题和论述题根据要点的完整性、分析的合理性、逻辑的严密性以及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进行评分。
山东高考政治考试大纲

山东高考政治考试大纲标题:山东高考政治考试大纲解读与备考策略一、引言山东是我国重要的教育大省,其高考制度的严谨性和公正性一直受到广泛赞誉。
在山东高考中,政治科目是必考科目之一,对于考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详细解读山东高考政治考试大纲,并为考生提供科学有效的备考策略。
二、山东高考政治考试大纲解读1. 考试内容山东高考政治考试的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这些内容覆盖了思想政治学科的主要知识点,旨在全面考查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思辨能力。
2. 考试形式山东高考政治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00分。
试题类型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等,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也考查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备考策略1. 系统复习考生应根据考试大纲,对所有知识点进行系统复习,确保没有遗漏。
同时,要注意理解和记忆相结合,不仅要记住知识点,还要理解其背后的深层含义。
2. 做好笔记在复习过程中,要做好笔记,把重点和难点记录下来,便于后期查阅和巩固。
此外,也可以通过做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3. 参加模拟考试参加模拟考试可以帮助考生熟悉考试环境,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通过模拟考试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及时调整复习策略。
4. 关注时事政治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考生应关注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尤其是与考试大纲相关的热点问题,以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山东高考政治考试是对考生政治理论素养和思辨能力的综合考查,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除了要系统复习知识点,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2024年全国高考政 治考试大纲

2024年全国高考政治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考试内容1、经济生活11 货币111 货币的本质112 货币的基本职能113 纸币12 价格121 影响价格的因素122 价格变动的影响13 消费131 影响消费的因素132 消费类型133 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14 生产与经济制度141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42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5 企业与劳动者151 企业的经营与发展152 新时代的劳动者16 投资理财的选择161 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162 股票、债券和保险2、政治生活21 公民的政治生活211 我国的国家性质212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213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214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22 我国的政府221 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222 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2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31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32 我国的政党制度233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3、文化生活31 文化与社会311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312 文化的力量313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32 文化对人的影响321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和特点322 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33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331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332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34 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341 传统文化的继承342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343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344 文化创新的途径35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351 灿烂的中华文化35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4、生活与哲学41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411 哲学是什么412 哲学的基本问题413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414 马克思主义哲学42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421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422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23 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424 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和条件性43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431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432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433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434 辩证的否定观44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44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442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443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444 价值与价值观445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446 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023年高考政治考试大纲

2023年高考政治考试大纲
考试范围与要求
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范围。
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内容由各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各自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考试大纲
1.货币
(1) 货币的本质
商品的基本属性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的基本职能
金属货币与纸币
(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货币与财富
结算与信用工具
外汇和汇率
2.价格
(1) 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价值与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供给与需求
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3.消费
(1) 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类型
消费结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4.生产与经济制度
(1) 生产与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5.企业与劳动者
(1)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的类型
公司的组织形式
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
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2)劳动者
劳动与就业
劳动光荣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维护劳动者权益
6.投资与融资
(1)商业银行
利息、利率与本金
储蓄存款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的业务
(2)投资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
高考政治考试大纲考点细目表

1、货币
(1)货币的本质
1
商品的基本属性
2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3
货币的基本职能
4
金属货币与纸币
(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5
货币与财富
6
结算与信用工具
7
外汇和汇率
2、价格
(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8
价值与价格
9
价值决定价格
10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11
供给与需求
12
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13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14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15
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3、消费
(1)消费及其类型
16
影响消费的因素
17
消费类型
18
消费结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9
消费心理
20
消费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政治考试大纲2019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政治考试大纲(完整)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9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2019年高考政治大纲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够根据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3.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论证和探究问题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22019年高考政治大纲考试范围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范围。
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内容由各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各自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1.货币(1)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2.价格(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3.消费(1)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4.生产与经济制度(1)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企业与劳动者(1)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2)劳动者劳动与就业;劳动光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维护劳动者权益6.投资与融资(1)商业银行利息、利率与本金;储蓄存款;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的业务(2)投资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股票;债券;商业保险(3)融资7.个人收入的分配(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8.国家收入的分配(1)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2)财政的作用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控;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9.征税与纳税(1)税收及其种类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2)依法纳税纳税人;负税人;依法纳税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市场与计划;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11.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2.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1)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对外开放;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合作;“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第二部分政治生活1.公民的政治生活(1)我国的国家性质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2.我国的政府(1)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我国政府的作用;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我国行政监督体系(3)政府的权威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大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的职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2)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宗教政策(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4.当代国际社会(1)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第三部分文化生活1.文化与生活(1)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2)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2.文化传承与创新(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1)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走进文化生活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3)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1.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什么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2)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7)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10)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的概念;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7)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6)人生价值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价值的实现方式;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第五部分时事政治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月至考试当年3月)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看过"高考政治考试大纲 "的还看了:1.2019高考政治复习大纲2.2019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试大纲3.2019高考政治复习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