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合集下载

河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河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河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加强河道管理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其作为河道规范化管理的必然要求,同样也是河道行洪、蓄水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河道泄洪、排水以及承载地表水资源作用的重要途径。

文章通过对河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依据问题给出可行性建议。

标签:河道管理;问题;建议引言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河道工程肩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对于国民日常生产生活具有十分直接的影响。

不管是泄洪调蓄,还是农业灌溉用水输送,都要以河道的顺畅与安全为首要管理任务。

1、河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1关于河道管理中的法律法规不明确河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虽然逐渐在完善,但依旧存在一些不足。

河道管理工作通常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相互协调来完成,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部门之间互相推卸责任,最终导致河道管理效果不佳,正常河道管理工作不能顺利进行。

由于没有河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发生问题的责任进行明确,因此,有些团体或者个人为了追求河道经济收益的最大化,不惜以牺牲经济环境为代价,造成河道周围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1.2河道管理体系不完善在河道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方面非常多。

但在我国河道管理当中还没有一个完善的河道管理体系。

例如:在期初河道管理的初步环节,假如没有对管理合同进行严格管控,一旦合同的内容出现披露或者存在缺陷,有些責任与权力的划分就比较模糊。

针对河道管理开展工作的时候,由于管理人员的个人原因造成管理失误。

在管理风景区内各种设施保护方面,保护措施未严格按照国家风景区河道管理的要求来严格执行,最终质量等级要远远低于国家所要求的标准,极易出现破损现象。

1.3群众对河道的保护意识低,造成河道污染严重在我国有些地段的河道中出现了较多的生活垃圾、生产废料等人为的生态垃圾。

这些污染物的存在几乎都来源于民众日常生活、生产中制造出来的垃圾。

究其原因在于群众对于河道的保护意识非常低以及河道管理人员对河道的保护意识没有宣传到位共同造成的。

河道自身就是一个小型的生物圈,有着自身循环、净化以及排污的功能圈。

河道管理中的问题与生态治理建议

河道管理中的问题与生态治理建议

河道管理中的问题与生态治理建议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河道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也愈发突出。

河道被污染,水质恶化,河岸被破坏,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为了有效地保护河道生态环境,提高水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和生态治理建议。

一、河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 污染严重:由于城市中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以及农村地区的农药、化肥等农业面源污染,河道的水质大大下降。

水体富营养化、富有机质、重金属等严重污染,直接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

2. 河岸生态破坏:城市的扩张和工业园区的建设,导致了大量的土地开发,河岸生态遭到破坏。

道路、建筑物等沿岸的基础设施建设,导致了河道的生态环境的恶化。

3. 水资源浪费:由于河道管理不善,部分地区的水资源被大量浪费。

水的浪费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环境,增加了河道的生态治理的难度。

二、生态治理建议1. 加强水污染治理: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水污染控制措施,加强对工业企业、农业生产等行业的水污染的监管和治理。

对于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和排放要进行严格监管,并推动建设城市污水处理设施。

2. 恢复河道生态环境:通过绿化、植被的恢复等措施,改善沿河道的生态环境,保护沿岸植被的生长,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健康。

3.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通过加强水资源管理,推行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对于河流水资源的开发,要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4. 加强法律法规的实施和管理:加大对于违法开发河道的行为的处罚力度,推进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和管理,提高对于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确保河道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5. 倡导环保理念:加强环保教育,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引导公众养成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生活习惯。

只有让公众意识到保护河道环境的重要性,才能让生态治理工作更加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6. 进行生态修复工程:通过生态工程的方式,对于河道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工程,提高河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健康程度。

河道整治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河道整治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河道整治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河道整治是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改善水体水质的关键措施。

在河道整治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下所述:问题一:河道污染严重,水质差。

解决方法:1. 强化污染源治理,对排放的废水进行监测和治理。

2. 进行水质改善工程,如建设水处理设施,对污水进行二次处理。

3. 加强河道的巡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河道污染问题。

4. 推广生态修复技术,如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促进水质的自然恢复。

问题二:河道的河床淤积严重,导致水位上升。

解决方法:1. 进行疏浚工程,清除河道中的淤泥和杂物。

2. 建设河道截污沟,在水流进入河道之前进行截污,减少淤积物的输入。

3. 加强生态修复,通过水生植物的根系能有效固定土壤和防止淤积物的堆积。

4. 定期巡查和清理河道,及时清除淤积物。

问题三:河道的岸坡坍塌严重。

解决方法:1. 确定岸坡坍塌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理措施,如加固护岸、安装挡土墙等。

2. 植被恢复,通过植物的生长来固定岸坡,减少土壤的冲刷和侵蚀。

3. 控制河道的水流速度,减少冲刷力,对岸坡起到保护作用。

4. 加强巡查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进一步坍塌。

问题四:河道水流速度过快或过慢。

解决方法:1. 加大河道流速,可通过深化河道或改善河道横断面形状来增加水流速度。

2. 减小河道流速,可通过变宽河道或设置堤坝等来减缓水流速度。

3. 利用生物措施,如引入水生植物和微生物,通过植物的根系和微生物的作用来调节水流速度。

4. 加强河道的维护和管理,保持河床的平整,避免水流阻力过大或过小。

问题五:河道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解决方法:1. 加强生态修复,通过植被恢复、河道生态湿地建设等措施来改善生态环境。

2. 控制河道污染,减少废水排放,防止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3. 建立河道保护区,限制对河道的开发和利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4. 组织公众参与,加强对河道生态环境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生态治理建议

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生态治理建议

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生态治理建议河道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地球上的母亲河,也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河道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给河道生态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如何解决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生态治理,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1. 污染由于工业废水、农田化肥农药、城市生活污水等产生的污染物通过河道排放,使得河道水质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污染物的不断积累导致了水质的下降,进而影响了河道的水生态系统。

2. 堤坝截流为了防洪,大量的河道都进行了人工堤坝截流。

这些人工水利设施的建设,破坏了河道的自然生态系统,阻碍了鱼类的迁徙,进而影响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3. 生态破坏河道周边的规划建设、乱堆乱放、乱砍滥伐等破坏了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使得河道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二、生态治理建议1. 加强水污染治理加大对工业废水、农田化肥农药、城市生活污水等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障水质的清洁。

2. 恢复河道自然生态逐步拆除无效的堤坝,对于功能性的堤坝进行改造,使得鱼类能够顺利迁徙,恢复河道的自然生态系统。

3. 加强生态保护加大对河道周边环境的生态保护力度,限制乱建乱放、乱砍滥伐等行为,恢复河道周边的自然环境。

4. 推动环保意识加强对公众环保意识的教育,号召公众共同参与到生态治理中来,共同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

5. 促进河道复苏加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非政府组织等各方合作,共同推动河道生态治理工作,促进河道复苏。

生态治理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尤其是对于河道生态的治理更是关系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

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守护者,都有责任保护我们的河道生态环境。

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的河道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河道管理中的问题与生态治理建议

河道管理中的问题与生态治理建议

河道管理中的问题与生态治理建议河道是自然界中形态多样、特点突出、经济价值极高的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净化水源、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农业生产等重要作用。

然而,在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由于人类活动对河道的负面影响,河道生态系统日益恶化,出现了许多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加以治理。

一、河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 河道污染问题严重。

由于城市垃圾、化工废料、农业农村污水等对河道的直接或间接排放,造成河道水质污染,不仅影响了水生生物,还影响了人类健康。

2. 河道水量不足。

由于长期过度开采地下水、水土流失和气候异常等原因,导致河流干旱、水量不足,影响了当地农业和生态系统的均衡运转。

3. 河道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由于建筑工地、河岸大面积修建、采砂船、捕鱼等活动,造成了生态系统的断裂,破坏了河道景观和生态平衡。

4. 河道治理规划不全面。

由于缺乏对河道综合治理的规划,没有解决好各种利益主体对水域的冲突,导致河道管理学科的建设相对滞后,不能很好地保护河道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

二、建议1. 加强污染防治。

政府应积极扶持和鼓励企业和居民采用环保措施,促进城市垃圾分类减量和提高农业养殖的水质管理水平,以减少河道的污染。

2. 加强水资源管理。

政府部门应采取更为积极、全面、协调的措施协调处理地下水、引黄灌溉工程、水库水文调节等因素与流域的生态环境的矛盾,创新监管方式,实现对河流补水、增水、节水等全过程的规范、科学、适应性管理。

3. 保护生态系统。

政府应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加大对违规开采、河堤围垦、生态保护区违法开发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生态保护、污染源控制和偷排追查等治理措施,促进河道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4. 加强规划建设。

政府应及时收集各类社会主体的建设资料,先期制定河道综合规划、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并落实,建立健全河道规划及监管体系,规范开发和利用,确保河道资源开发的可持续性和河道生态环境的安全性。

总之,河道的治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努力,不断创新治理方式,培育治理理念,才能让河道变得更加美丽、更加生态、更加和谐。

河道整治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河道整治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河道整治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河道整治是现代城市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工作,可以增加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和可发展性,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河道整治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如下:问题一:污染污染是河道整治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河道污染的来源有很多,主要包括工业排放、城市污水排放、农业和畜牧业排放等。

污染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很大危害。

解决方法:(1)加强治污排污管控,制定严格的污染排放标准和监测机制,对污染者进行处罚;(2)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对城市污水进行集中处理;(3)加强环保意识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问题二:生物多样性丧失河道整治过程中,为了增加水深、扩大河道宽度等目的,常常需要砍伐沿岸植被等,这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不利影响。

(1)在河道整治过程中多种树木,保留更多自然植被,增加生物栖息地;(2)加强河道保护和管理,禁止私自捕捞和破坏河道生态环境的行为;(3)开展人工鱼苗放流、水生植物种植和水产资源保护等活动,有针对性地提高河道生物多样性水平。

问题三:治理方案不够科学有时候,河道整治的方案不够科学,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或者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加剧河道的问题。

(1)河道整治前需要开展科学调研、实地走访,并与学术机构和业内专家咨询,制定具体、可行的治理方案;(2)贯彻“一河一策”,根据不同河道的特点和问题,设计个性化的治理方案;(3)加强治理效果监测和评估,根据结果对治理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

问题四:河道一次性整治(1)开展长期的维护保养计划,建立河道日常维护管理制度;(2)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众意识和责任感,引导居民参与河道维护,形成全民护河的良好氛围;(3)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协作,形成联防联控的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河道问题。

综上所述,河道整治中遇到的问题有很多,需要各方积极配合和协作,共同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

浅谈杭州市区河道水生态系统的治理

浅谈杭州市区河道水生态系统的治理

浅谈杭州市区河道水生态系统的治理浅谈杭州市区河道水生态系统的治理杭州是世界闻名的江南水乡,水网密布,市区河网纵横交错,水资源非常丰富,水衬托了杭州的秀美。

杭州市区内河河网水系主要可分为五个片区——运河片、上塘河片、下沙片、上泗片及江南片,范围涵盖了杭州市区绕城以内约930平方千米,涉及的河道约400多条,总长度约达1000千米。

近年来,伴随着杭州市人口急剧增长、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杭州的水生态系统也面临了巨大的压力,其中水污染问题尤其突出,直接影响到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市民的生活品质。

虽然经过多年的河道整治,城区部分河道水质有了明显改善,但因为当时部分地区缺乏整治条件,整治的目标和手段也缺乏系统性,且受当时理念的限制等各因素,离杭州市区河道整体达到“水清、岸绿”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总体水环境形势依然比较严峻。

自2007年开始,杭州市委市政府启动了新一轮的河道综合整治和保护开发工程,计划通过五至十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市区绕城公路以内291条、约870多公里河道的综合整治,治理目标是实现河道的“水清、流畅、岸绿、景美、宜居、繁荣”,使杭州真正成为亲水型宜居城市。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通过对杭州市区河道目前尚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尤其是对主要河道的水质污染情况的分析研究,以及对河流生态系统建设和修复等基础理论的深入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生态河道建设的途径和措施。

一河道水环境污染分析根据相关调研显示:杭州市区大部分河道的水质为劣IV类水体,主要超标指标有氨氮、总磷以及石油类物质等。

根据近年来河道整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造成水环境质量不高的污染因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截污不彻底在河道整治过程中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很多河道沿线区块为老旧建筑或是农居,内部雨污分流不彻底;另一方面,城市污水管网一般都与道路同步实施,部分河道沿线区块的周边路网与污水管网尚未按规划建设成形,导致这些区块的雨、污水仍通过雨水管道合流进入河道。

河道管理中的问题与生态治理建议

河道管理中的问题与生态治理建议

河道管理中的问题与生态治理建议河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水质污染问题。

由于工业废水、农业农村污水等的排放,导致河道水质恶化,直接影响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

2.河道沉积淤塞问题。

长期来看,河流的淤塞会导致河水流速减缓,使得河道变浅,进而导致洪水发生频繁,泥沙淤积严重。

3.河道水资源管理问题。

由于缺乏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导致河流水量不足,水资源枯竭,严重影响了沿岸地区的生态环境。

4.河道生态系统破坏问题。

过度开发建设和不合理的河道治理方式,破坏了河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导致物种数量减少,生态系统功能丧失。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生态治理建议。

建立健全水质监测和治理体系。

加强对河道水质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水质治理措施。

加强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推动农村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减少工业废水和农村污水的排放,改善河道水质。

加强河道清淤工作。

定期对河道进行清淤和疏浚,保持河道的畅通与通水能力。

在清淤过程中,将淤泥进行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河道采砂的管理,以减少沙石开采对河道生态的破坏。

建立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机制。

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分配方案,保护河道流量,合理安排供水计划,确保沿岸地区的用水需求得到满足。

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推广水资源管理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第四,加强河道生态系统保护。

制定河道保护与恢复规划,恢复和重建受损的河道生态系统,增加湿地面积,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动态平衡能力。

加强湿地保护与管理,保护湿地的生态功能,促进湿地的水生态修复。

第五,加强社会参与和宣传教育。

广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群众的环保意识教育,引导公众参与河道生态治理工作。

建立社会组织与政府的合作机制,发挥社会组织在河道管理中的作用,形成河道管理的合力。

河道管理中的问题与生态治理需求紧密相连,需要从水质治理、河道清淤、水资源管理、河道生态系统保护、社会参与等多个方面综合施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市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杭州区域河道通过多年努力建设,尤其最近几年大力改造整治,河道景观和城市品位得到极大改善和提高,同时还需加强法制建设和执行力度,细化管理,提升河道科学管理水平。

关键词:河道管理;信息化;科学化;
Abstract: the hangzhou area through many years of efforts to channel construction,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to transform the river landscape and urban grade gets great improvement and improve, also need to strengthen the legal system and enforcement, fine management, improve river scientific management level.
Keywords: rive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cientific.
杭州是因水闻名的国际旅游城市,由古至今素有“江南水乡”之称,河道在区域内密集分布。

城市河道作为城市系统的一部分, 它具有供水、防洪、排涝、景观、运输等功能属性;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对自然的渴求也愈加强烈,城市河道作为城市实体形态构成要素中的自然要素将自然生态引入城市的功能属性需求也越来越受重视。

因此, 综合考虑城市河道的多重功能需求并进行规范化管理, 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迫切和非常必要的。

杭州市河道整治概况
2007 年初,杭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全面实施市区河道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计划用5 年时间完成绕城公路内长度1 公里以上291条、873公里河道,分四个整治等级和不同标准进行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由此兴起了新一轮河道建设、整治高峰期:2008年,运河—余杭塘河—西溪湿地,运河—钱塘江,运河—上塘河—余杭天都城3 条水上黄金旅游线精彩亮相;2009年完成47条河道综合整治任务,包括半山地区“一纵两横”三条一级河道在内的30条河道等,通过一系列的河道及涉河工程建设和整治,有效改善了杭州市内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功能。

然而,在建设过程中仍然不够规范,给河道管理造成了不利影响。

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部门角色定位不明晰
当下GDP数字是看得见的硬政绩,和个人升迁联系最紧密,当地官员自然喜闻乐见;环境等属于软性政绩,轻易被遗忘。

一些大的企业虽然污染较大,但税收对当地政府财政收入贡献比较大,使得当地政府很难担当起独立的管理者
角色,反而容易沦为企业违法违规的保护伞。

此外,资金上的治污腐败恐也难辞其咎。

深圳福田河3年花5亿效果仍不好;太湖治污16年投资逾百亿功败垂成;福州70亿治理内河,效果仍有待观察……南京大学刘志礼教授曾表示,治水成了利益相关者的分肥大餐:有些被其他国家确认是完全错误的研究项目,在利益集团推动下仍强行开展。

2)部分基层主管部门法律法规意识不强,管理混乱
经过30年的经济发展和各级政府部门的努力,河道管理规章及涉河建设项目管理等有关法规制度逐步建立健全, 但是仍有一部分基层主管部门,对法律法规重视不足,管理上所依据的标准不规范不统一,管理缺乏科学性和积极性,不利于企业树立科学管理的意识。

3)对河道功能性管理和资源保护工作重视不够。

目前,各区相对重视工程性管理, 而对河道的功能性管理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及有效保护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对河道长效管理的积极性不一, 在河道长效管理进展上存在很大差异。

4)缺少环保意识和监管不到位
虽然现在加强了在各类媒体上的环保宣传,但仍有部分群众和市民环保意识不强,向河道倾倒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丢弃动物尸体,随意排放生活污水。

河道沿岸一些工业及工厂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偷偷排放工业污水及对污染物处理不当,致使河道水体遭到严重污染和破坏,类似江苏太湖蓝藻水污染,福建紫金矿业水污染及广西镉污染等等,严重危害到居民饮水健康。

加强河道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1)深化改革, 建立责权明确、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河道管理体制
深化政企、政事、管办三分开改革, 按照“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进一步划分事权, 落实各级河道管理责任主体,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积极推动各区水务体制、河道管理体制改革, 建立精简、高效的管理机构和责权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河道管理体制。

2)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高法律法规认识
随着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为河道建设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

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对于各级工作人员,要通过学习深刻理解法律法规,有效指导河道项目的建设,对不同的项目类型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对于企业则要提高他们的遵纪守法意识,让他们明确施工的条件、原则和具体要求,这样能够促进河道部门加强河道管理,有效地规范建设行为,更好地开展社会服务。

3)强化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
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引导企业进行科学规范的施工建设。

在项目建设过程和建成后的运行管理及后评价中,更要加强服务与指导,将服务意识贯穿于建设项目全过程中,充分发挥行政部门的引导作用。

其次要统一技术标准,对于河道的防洪能力、项目的可行性都要进行科学的评估,对项目工程的防洪影响进行科学论证,客观评价,明确指出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最后,要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以日常管理为基础,加强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对一些重点地区的重点项目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加大处罚力度,保证河道功能的发挥和水利工程安全。

4)专业化养护, 市场化运作
河道维修养护遵循“经常养护、及时修理、养重于修、修重于抢”的原则, 将河道维修养护分为工程性养护(包括河道管理范围内的护岸、挡墙、河床、道路、排水设施养护, 以及河道保洁、绿化、景观等附属设施的养护)和非工程性养护(包括通过采取物理、化学、生物等养护措施开展的水体人工增氧和养殖水生动植物等)两方面。

将河道工程管理和养护的机构、人员、经费分离, 有计划、有步骤地把河道工程的维修养护任务推向市场,维修养护形式由分散化转变为专业化、社会化。

5)坚持科技创新, 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首先, 根据“信息化带动现代化”的工作要求,建立河道水闸行业的GIS 数据库系统、实时监测系统、管理决策系统, 打造“数字河道”;其次, 转变管理手段, 制定管理方案, 落实管理措施, 在改善河道生态上下功夫, 综合运用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水生态修复技术、生物膜除污技术, 恢复和建设由河岸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湿地及沼泽生态系统组成的河流生态系统, 为构建人与自然共同演进、和谐发展、共生共荣的城市生态系统服务;最后, 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河道整治与管理理念的同时, 联合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加大对河道整治、管理中先进技术、先进工艺、新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力度, 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 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支持河道整治与管理工作,实现三位一体养护:水质养护、闸站养护、设施养护。

参考文献:
[1]张有俊. 加强河道管理维护河流健康的思路与对策[J].甘肃水利水电,2007
[2]杨凯. 加大河道执法力度建立管理长效机制[J].山西水利,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