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代谢综合征血脂异常52例_韩丽英

合集下载

瑞舒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

瑞舒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

瑞舒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戴国俊;希玉梅【期刊名称】《吉林医学》【年(卷),期】2022(43)1【摘要】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择取T2DM合并高脂血症患者80例,划分成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分别以瑞舒伐他汀单药以及瑞舒伐他汀+非诺贝特联合治疗,用药时长同为8周,对两组疗效、不良反应以及血糖、血脂和肝功能指标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糖、血脂、肝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8周,观察组血糖、血脂指标出现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疗前相比均未出现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T2DM合并高脂血症临床治疗中,瑞舒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给药方案较单用瑞舒伐他汀能明显改善治疗效果,对控制血糖、血脂水平更有利,安全性亦较高。

【总页数】3页(P142-144)【作者】戴国俊;希玉梅【作者单位】天津市河西区康复医院西药房;天津市河西区康复医院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相关文献】1.瑞舒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观察2.瑞舒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3.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瑞舒伐他汀或瑞舒伐他汀单独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4.蒲参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5.依折麦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瑞舒伐他汀钙与非诺贝特联合治疗血脂异常的疗效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瑞舒伐他汀钙与非诺贝特联合治疗血脂异常的疗效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VoL21 NO.6 MAR.2021• 1077 •d o i: 10.13241/j.c n k i.p m b.2021.06.017瑞舒伐他汀钙与非诺贝特联合治疗血脂异常的疗效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杜婧邓雁北高颖项晓燕李文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科江苏苏州215028)摘要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钙与非诺贝特联合治疗血脂异常的疗效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间我院门诊收治的127例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63)和对照组(n=64),在针对合并症给予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对照 组采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非诺贝特治疗,观察两组血脂水平、肝肾功能、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 生率。

结果:治疗后,两组总胆固醇(T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 D L-C)、甘油三酯(T G)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 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 D 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 L 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 (尸<0.05);两组治疗前后尿素氮(U N)、肌酐(C 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2.06%(58/63),高于对 照组的79.69%(5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户<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丨丨%(7/63),稍高于对照组的9.38%(6/64),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结论:在瑞舒伐他汀钙基础上联合非诺贝特治疗血脂异常可提高临床有效率,可增强调节血脂的作 用,其安全性较好,但对血脂异常患者的肝功能影响较大,临床可视患者情况合理选用用药方案关键词:瑞舒伐他汀钙;非诺贝特;血脂异常;肝功能;肾功能;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58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6273(2021)06-1077-04Effect of Rosuvastatin Calcium Combined with Fenofibrate in the Treatment of Dyslipidemia and Its Effect on Liver and Renal Function*DU Jing, DENG Yan-bei, GAO Ying, XIANGXiao-yan, LI Wen-ya(Department o f E 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Suzhou Jiulo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 f M edicine,Suzhou, Jiangsu, 215028, China)ABSTRACT Objective:T 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rosuvastatin calcium c o m b i n e d with fenofibrate therapy o n dyslipidemia and it s effect on liver a nd renal function. Methods:127 patients with dyslipidemia in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June 2019wer e selected, w h i c h wer 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n=63) and control group(n=64) according to r a n d o m n u m b e 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 a s treated with rosuvastatin calcium o n the basis of symptomatic treatment for the complications, the study group w a s treated with fenofibrate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 Blood lipid levels, liver and renal function, clinical effect an d adverse re­action rate of the t w o groups w e r e observed. Results:After the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total cholesterol (TC), l 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 D L-C) and triacylglycerol (TG)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P<0.05), wh ich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f*<0.05); H 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 D L-C) and alanine transferase (A L T) wer 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P<0.05), w h ich in the study group w 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re wer 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levels of urea nitrogen (U N) and creatinine (Cr)(P>0.05); T h 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 a s92.06%(58/63 ),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of 79.69%(51/64), the difference w a 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 h 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w a s 11.11%(7/63) in the study group,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of 9.38%(6/64), while the difference w a 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O n the basis of rosuvastatin calcium c o m b i n e d with fenofibrate in the treatment of dyslipidemia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iency, enhance the role of regulating blood lipid, i t s safety i s better, but i t has a greater impact on the liver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dyslipidemia, and the clinical use of drugs can be rea­sonable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patients.Key words:Rosuvastatin calcium; Fenofibrate; Dyslipidemia; Liver function; Renal function; Adverse reactions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CLC):R589.2 Document code:AArticle ID: 1673-6273(2021)06-1077-04血脂异常属于临床常见疾病,由于该病患者血脂长期处于较高水平状态,可随着病情发展诱发颈动脉或冠状动脉粥样硬*基金项目:江苏省卫生厅医学创新团队科技项目OC201106)作者简介:杜婧(丨982-),女,博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内分泌与代谢疾病,E-mail:du_lilian@(收稿日期:2020-06-29接受日期:2020-07-25)•1078 •现物医学biome<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VoL21 NO.6 MAR*2021化及胰腺炎等[W1,因此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重大威胁此种疾病多由脂肪代谢异常所致,主要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5酯血症。

瑞舒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疗效与安全性观察研究

瑞舒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疗效与安全性观察研究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90154投稿邮箱:zuixinyixue@·药物与临床·瑞舒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疗效与安全性观察研究张鸿雁1,杨永红2,杨雪佳1(1.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河北 任丘 062552;2.华北油田华苑医院,河北 河间 062450)0 引言高脂血症是临床常见血液疾病,患者的脂质代谢发生了异常,造成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的水平明显升高。

由于脂质的存在方式为蛋白质,而不能溶于水,所以导致出现了高脂血症,可以诱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1]。

混合性高脂血症指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均高,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改善机体的血脂水平异常,能够降低血清中的胆固醇水平,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见药物[2]。

本文以我院诊治的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概括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选取我院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共计80例。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例数相同。

纳入标准:确诊混合性高脂血症。

排除标准:先天性心脏病、严重肝肾疾病、不耐受他汀类药物患者。

男35例,女45例;病程6-20年,平均(10.5±0.26)年;年龄50-68岁,平均(52.1±3.2)岁。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该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睡前口服瑞舒伐他汀钙片(可定) ,10 mg/次,1次/天。

观察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服用非诺贝特胶囊(力平之),晨起口服100 mg/次,1次/d [3]。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方式为将数据录入统计软件SPSS 18.0,计量资料t 检验,均数±标准差为表示方式;计数资料卡方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瑞舒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研究

瑞舒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研究

t
0.4032 5.2664 1.3284 5.7646 1.3284 10.0687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 2 两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比较 [n(%)]
组别
总有效
冠脉心脏病发生
不良反应

观察组
48(80.00)
1(1.67)
3(5.00)
对照组 χ2 P
对 照 组 单 纯 给 予 瑞 舒 伐 他 汀 治 疗,每 天 晚 饭 结 束 后 口 服 瑞 舒 伐 他 汀 片 5mg,连 续 治 疗 3 个 月。 观 察 组 在 对 照 组 服 药 基 础 上 联 用 非 诺 贝 特 治 疗,每 天 剂 量 100mg,连 续 治 疗 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38(63.33) 4.1039 <0.05
7(11.67) 4.8214 <0.05
8(13.33) 2.5021 >0.05
3 讨论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改善以及人口老龄化进展,我国临床 上 心 脑 血 管 疾 病 发 生 率 明 显 增 加,也 成 为 重 要 的 死 亡 诱 因。 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症状多变不稳定,要提高警惕。混合性 高血脂是不稳定型心脏病的重要诱因,冠脉粥样硬化直接影 响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而血清 TC、TG、LDL-C 水平升高是 冠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 [3]。所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首 要任务就是降低血脂指标。他汀类药物及贝特类药物是常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5 年 6 月至 2018 年 11 月我院收治的 120 例不
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入 选 者 TC 高 于 5.72mmol/L、TG 高 于 2.6mmol/L、LDL-C 高 于 3.64mmol/L;即 便 是 休 息 时 也 可 发 生 心 绞 痛,疼 痛 时 间持续 20min 以上,呈进行性加重。排除继发性高血脂者、 CK 或 ALT 水平超高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60 例 ,其 中 对 照 组 :男 性 3 5 例 ,女 性 2 5 例 ;年 龄 5 1 ~ 8 0 岁 , 平 均( 6 4 . 8 ± 0 . 2 )岁 。 观 察 组 :男 性 3 2 例 ,女 性 2 8 例 ; 年 龄 5 0 ~ 7 7 岁 ,平 均( 6 4 . 1 ± 0 . 5 )岁 。 两 组 患 者 具 有 可 比性( P >0 . 0 5 )。 1.2 治疗方法

他汀类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和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

他汀类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和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

主, 而单一降脂药物对患者血脂 降低效果不显著 , 较难在临床推 生产单位 : 苏州第壹制药有 限公 司, 规格 : 2 0 m g / 片) 口服 , 1 次, I 1 ,

疗效及安全性 ,以 2 0 1 0年 1 月 2 0 1 5年 1 0月我院心血管科收 2 0 0 mg , 每早 1 次。i组 均持续给药 3个月 。 治的 2 7 0例患者进行 临床对照研究 , 研究结果简述如下。 1 . 3 观察指标 : ①三组治疗后 临床疗效 比较 , 临床疗效 以患者治 1 资料 与方法 疗前后血脂代谢指标『 甘油 i酯( T G) 、 总胆 同醇 ( T C ) 、 高密度脂
1 . 1 一般资料 : 选取 2 0 1 0 年 1 月~ 2 0 1 5 年1 0月我社 区卫生服务 蛋 白一 胆固醇( HD L — C) 、 低密度脂 蛋白一 胆 固醇 ( L D L — C) l 变化情 中心管理 的 2 7 0例混合 型高脂血症和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 况进行评定 ,三组均于人院后及治疗 3 个月后第二天清晨 采集 患者为研究对象 , 随机数字表法均分 为 a 组、 b组 、 C组。纳入对 5 mL空腹静脉血 , 常规离 心 1 5 mi n后 , 去除 I 清液 , 血液样本置 象均 符合《 中国成人血脂异 常防治指南》 诊 断标准 , 服药前肝 肾 功能正常 , 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 同意书 , 并 排 除对本 次研究所用药 物过 敏者。a组 9 0例 , 男性 4 8 例, 女性 4 2例 , 年龄 3 8 ~ 6 5岁 , 平均 年龄 ( 5 1 . 5 0  ̄ 1 . 3 6 ) 岁, 合并疾 病类 型 : 于A m e r i c a n贝克曼库 尔特公 司生产 的 A U 5 8 0 0全 自动生化 分 析仪进行血脂测定 。②三组治疗后血脂达标率 比较 ,患者m脂 达标评判 标准 : 依 据《 心血管疾病 防治指南 和共识 2 0 1 4 》 ( 中华 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 ) , 提示无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但有冠心病危

瑞舒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观察

瑞舒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观察

瑞舒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观察李华波;陈世健;胡建华;汪莲开【摘要】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混合型高血脂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患者发生心绞痛的概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于该院就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混合型高脂血患者70例,按患者就诊时间顺序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单独使用瑞舒伐他汀,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再给予非诺贝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参数(TG、TC、LDL-C)变化率、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随访3个月内冠状动脉心脏病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参数变化率、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在随访3个月之内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瑞舒伐他汀以及非诺贝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其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独使用瑞舒伐他汀,心绞痛发生率显著降低.【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5(044)021【总页数】3页(P2979-2981)【关键词】心绞痛,不稳定型;混合型高脂血症;瑞舒伐他汀;非诺贝特【作者】李华波;陈世健;胡建华;汪莲开【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心内科,湖北恩施445000;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心内科,湖北恩施445000;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心内科,湖北恩施445000;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心内科,湖北恩施44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9.2;R541.4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成为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急性冠脉综合征,该疾病的临床过程极不稳定,处理不合理随时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而危及生命。

瑞舒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患

瑞舒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患

生率 。结 果
观 察 组 患 者 治 疗前 后 血 参数 变化 率 、 治 疗 总有 效 率均 显著 高 于 对 照 组 ( P <O . 0 5 ) , 且 观 察 组 患 者 在 随 访 3个 月之 内
联合使 用
不稳 定型 心 绞 痛发 作 显 著低 于 对 照 组 ( P <O . 0 5 ) , 不 良反 应 发 生 率 与 对 照 组 比 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0 . 0 5 ) 。 结论
基础 之上 , 每 天 口服 1 0 0 mg的 非 诺 贝 特 片 , 3个 月 为 1个 疗 程, 治 疗 1个 疗 程 。两 组 患 者 除 调 脂 药 物 之 外 , 服 用 其 他 抗 心 绞痛 药物( 如 阿司 匹林肠 溶 片、 单硝 酸异 山梨 酯胶囊 、 美 托 洛 尔) 均相 同, 两 组 之 间 具 有 可 比性 。 1 . 3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 前后患 者 : ( 1 ) 血参 数变化率 , 即 血 清 T C、 T G、 L D L - C治疗前 后浓 度 变化率 。血参 变化 率 一( 治 疗 后 浓 度 一 治疗 前 浓 度 ) / 治 疗 前 浓 度 ×1 0 0 ; ( 2 ) 药 物 治 疗 有 效率 , 参照 1 9 9 7 年 所 指 定 的 血脂 异 常 防 治 建 议 , 将 药 物 治 疗 效 果 分 为显 效 、 有效 、 无效 、 恶化 4 个层次 , 治疗总有效率一( 显 效 例 数 +有 效 例 数 ) / 总例 数 X 1 0 0 ; ( 3 ) 冠 状 动 脉 心 脏 病 发 病
1 . 2
[ 文章编号] 1 6 7 1 — 8 3 4 8 ( 2 0 1 5 ) 2 1 — 2 9 7 9 — 0 3

62例高脂血症经瑞舒伐他汀钙联合非诺贝酸治疗的效果观察

62例高脂血症经瑞舒伐他汀钙联合非诺贝酸治疗的效果观察

1.5 统计学处理
研 究 采 用 SPSS 21.0 对 数 据 进 行 分 析, 计量资料以 ( ±s)形式表示, 计数资料以 n (%)形式表示, 组间比较应用 t 检验或卡方检验, 若 P< 0.05,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总例数 *100%。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两组患者使用不同方式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 率为 1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7.4%, 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 ( P< 0.05) 。具体数据将以表 1 进行呈现。
1.2 方法
对于对照组患者使用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 规 格为 10mg×7 片的瑞舒伐他汀该片进行治疗, 具体用药剂量 如下: 使患者每晚采用口服的方式服药 20mg; 而对于观察组 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用美国共同制药公司生产 的, 规格为 35mg×10 片的非诺贝酸片进行治疗, 具体的用药 剂量和用药方式如下: 使患者采取口服的方式于每早服用非 诺贝酸片 35mg。所有患者的服药周期均为连续用药 12 周 [2]。
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用非诺贝酸进行治疗,在接受治疗 4 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血脂水平变化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使用不同方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 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7.4%,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同时,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 TC、TG、LDL-C、HDL-C 均不存在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 使用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干预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TC、TG、LDL-C、HDL-C 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 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瑞舒伐他汀钙与非诺贝酸进行联合,应用于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可显著的提高患者的 治疗有效率,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酶的活性,促进缺血再灌注后期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神经元的凋亡;抑制脑损伤缺血缺氧后的炎性反应。

抑制氧化氮合成酶的生成和一氧化氮的合成[7]。

采用肝素加泵静点持续24h肝素化治疗机制为:在梗死的早期,中心坏死及周围缺血半暗带组成,在缺血中心的神经细胞严重缺血处于不可逆的损害状态,而其周边的半暗带则处于可逆状态,神经元可随着血液状态的改变而恢复功能。

在梗死的急性期,血液凝固系统被激活,大量凝血酶Ⅲ产生,而肝素钠和抗凝血酶形成复合物,使后者的作用显著增强。

抗凝血酶Ⅲ是一种广谱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除对凝血酶和凝血因子X具有灭活作用外,尚能抑制因子Ⅸ、Ⅺ、Ⅻ等,从而对凝血过程产生抑制,起到抗血栓形成,改善循环的作用。

本研究所选择的40例患者在实施颅脑局部亚低温的前提下,结合肝素持续加泵静脉滴注,有效率达82.5%,明显高于常规对照组(P<0.05);同时在治疗后72h、7d、14d对所有患者进行神经功能检查及M RI 复查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与常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综上所述,实施颅脑局部亚低温的前提下,结合肝素持续加泵静脉滴注治疗不仅能保护脑组织降低致残率,同时又可避免全身降温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使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得到明显降低,症状改善。

参考文献[1] 徐惠琴,牛 平.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与病理[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4,17(1):20-22.[2] 胡维铬,王维治.神经内科主治医师699问[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院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410-412.[3] 孙 吉,宿英荚.基底动脉尖综合征[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0,13(6):373.[4] 只达石.亚低温脑保护的发展与现状[J].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2,2:139-143.[5] M aclcllan CL,Dav ics L M,F inga s M S,et al.T heinfluence hypother mia o n o ut co me after intra cer ebralhemor rhag e in r ats[J].Stro ke,2006,30:796.[6] M or i K,M iy aza ia M,Iw ase H,et al.T empor al pr ofile o fchang es in br ain t issue ex tr acellular space andex tracellular ion concent rat ions after cer ebral ischem iaand effect of mild cer ebr al hy pother mia[J].JN eur ot rauma,2002,19(10):1261-1270.[7] Ham HS,Q iuo Y,K arabiyir og la M,et al.V enar iM ainfluences o f mild hy pother mia on inducible nitr icox ide synthase ex pr ession and r eactiv e niteo genpro ductio n in ex per imental st ro ke and inflammat ion[J].JN eur osci,2002,15(22):10.(收稿:2011-04-17)瑞舒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代谢综合征血脂异常52例山东省莱芜市人民医院(莱芜271100) 韩丽英 苗 红 摘 要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及PAI-1水平的影响。

方法:152例诊断为代谢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组(A组)、瑞舒伐他汀治疗组(B组)、非诺贝特治疗组(C组),观察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 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变化,并观察其副作用的发生率。

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血TC、T G、LDL及PAI-1均有降低,HDL升高,尤以A组效果明显,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

结论:瑞舒伐他汀及非诺贝特联用能发挥更强的调脂疗效及抗血栓效果,且未增加副作用的发生率。

主题词 血脂/代谢 血糖/代谢 瑞舒伐他汀/治疗应用 非诺贝特/治疗应用 胆固醇 甘油三酯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中图分类号】 R5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7377(2011)08-1008-03 我们于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对152例诊断为代谢综合征的患者进行了调脂干预,并探讨调脂药物调脂之外对纤溶系统活性的影响,为防治代谢综合征、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提供临床和理论基础。

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建议适合中国人群的诊断标准,符合其中4个组成成分中的3个或者全部[1]。

排除家族性高脂血症,药物引起的继发性高脂血症,急、慢性肝、胆、肾疾病,严重胃肠疾病,甲状腺功能低下征。

本试验共入选研究对象152例,其中男83例,女69例,年龄45~60岁,平均年龄52岁,随机分为联合调脂治疗组(A)、瑞舒伐他汀治疗组(B)、非诺贝特治疗组(C),同时设正常健康对照组50例(D组)。

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的分布均具有可比性(P>0.05)。

2 检测方法 各组受试者停用影响血脂的药物2周,低脂饮食72h后采清晨空腹静脉血2ml,高速离心后-70°保存,服药12周后再次采前三组受试者清晨空腹血高速离心后-70°保存。

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 C)、甘油三酯(T 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 I-1)浓度。

观察三组受试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卫生部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2]。

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等级资料用Radit分析,组间有效率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结 果1 代谢综合征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血液血脂、PAI-1测定水平比较 见表1。

可以看出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液TC、TG、LDL、PA I-1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HDL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属于血栓形成高危状态。

表1 各组受试者治疗前血液血脂、PAI-1测定水平与健康对照者比较(x-±s)组别n T C(mmo l/L)T G(m mol/L)HDL(mmol/L)L DL(mm ol/L)P AI-1(A U/ml) A52 6.51±0.88* 2.88±0.92*0.70±0.42* 3.55±0.76*12.3±2.4** B50 6.47±0.69* 2.78±0.85*0.69±0.35* 3.48±0.88*13.2±2.7** C50 6.45±0.77* 2.77±0.86*0.73±0.45* 3.52±0.72*12.4±3.3** D50 4.45±0.77 1.87±0.56 1.56±0.57 2.52±0.860.8±0.3 注:*P≤0.05,**P≤0.01 2 调脂幅度比较 见表2。

A组各种血脂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除TG外,其他三种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各种血脂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HDL、LDL水平与B、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调脂幅度上联合用药显然较单药应用能达到更好的调脂效果。

表2 治疗前后各组受试者血液血脂水平变化比较(x-±s,mmo l/L)组别n TC治疗前治疗后 TG治疗前治疗后HDL治疗前治疗后L DL治疗前治疗后A52 6.51±0.88 4.05±1.02** 2.88±0.92 1.45±0.83** 0.70±0.42 1.75±0.52** 3.55±0.76 1.69±0.75** B50 6.47±0.69 4.76±1.35* 2.78±0.85 2.35±0.75 0.69±0.35 1.40±0.35* 3.48±0.88 2.24±0.69* C50 6.45±0.77 5.05±1.23* 2.77±0.86 1.35±0.79* 0.63±0.45 1.53±0.58* 3.52±0.72 2.32±0.78 注:*P≤0.05,**P≤0.01 3 调脂疗效分析 见表3。

 A组与B、C组比较P≤0.05,表明两种调脂药物联用能达到更有效的调脂效果。

表3 各组受试者治疗后血脂水平有效率比较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恶化有效率(%)A5247500100*B503695088C50351050904 血液纤溶系统活性比较 见表4。

各组受试者治疗后血液PAI-1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代谢综合征患者调脂治疗有益于改善血栓形成状态。

5 安全性评价5.1 不良事件: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安全性分析,在试验过程中,共有10例发生不良反应,总不良反应6.57%,其中A组头晕1例,瘙痒2例;B组表4 治疗前后各组受试者血液PAI-1水平变化比较(x-±s,AU/ml)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A5212.3±2.4 4.4±2.7*B5013.2±2.77.8±2.7*C5012.4±3.38.1±2.7* 注:*P≤0.05嗜睡1例,头晕2例;C组胃痛2例,下肢瘙痒2例;各组患者均未出现肝功及肌酶异常;各组受试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

5.2 各组受试者均未出现肌痛、肌纤维溶解及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其他两组相似,说明两药合用并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早服贝特类药物,晚服他汀类药物,避开两药的作用高峰合用是安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