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不同性质颈动脉斑块的疗效观察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颈动脉斑

Oc t o b e r 2 01 4 . T h e t wo ro g u p s o f p a t i e n t s t o o k 1 0 mg a n d 2 0 mg r o s u v a s t a t i n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c o n v e n t i o n M t r e a t me n t f o r
中 国 现 代 医 生2 0 1 5 年 9 月 第 5 3 卷 第 2 6 期
・ 论
著 ・
不 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 急性冠脉综合征 患者血清 炎症 因子 和颈 动脉斑块 的影响
董 志华
辽 宁省 辽 阳市 中心医 院心 内二科 , 辽 宁辽 阳 1 1 1 0 0 0
【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 a c u t e c o r o n a r y s y n d r o m e , A C S ) 患者血清炎症 因子和颈 动脉斑块 的影响。 方法 选择 2 0 1 2年 9月~ 2 0 1 4 年 1 0 月在我院心 内科住院诊治的 A C S患者 9 O 例, 随机分为瑞
v i d e d i n t o 1 0 mg r o s u v a s t a t i n g r o u p a n d 2 0 mg r o s u v a s t a t i n g r o u p wi t h 4 5 c a s e s i n e a c h ro g u p f r o m S e p t e mb e r 2 0 1 2 t o
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 且瑞舒伐他汀 2 0 m g 组下降更明显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 0 5 ) 。 两组患者斑块 大小 、 厚 度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 I M T ) 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 , 且瑞舒伐他汀 2 0 m g 组减少更 明显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脂患者疗效差异研究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脂患者疗效差异研究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脂患者疗效差异。
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对2016年2月-2017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脂患者进行分组,小剂量组采用10 mg/d瑞舒伐他汀治疗,大剂量组采用20 mg/d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情况、颈动脉IMT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脂控制率、药物安全性,并比较治疗前后血脂水平。
结果:治疗后,大剂量组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动脉IMT均明显优于小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脂控制率明显高于小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安全性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大剂量组的TC、LDL-C、TG及HDL-C水平均优于小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脂患者疗效存在差异,其中,大剂量20 mg/d瑞舒伐他汀效果更好,可更好降低血脂,缩小斑块,减小颈动脉IMT,促进患者转歸,且剂量增加未增加副作用,耐受性好。
标签: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脂;瑞舒伐他汀;不同剂量;疗效颈动脉粥样硬化容易引发多种心血管意外事件,可导致脏器发生不可逆损害,治疗难度大,还可遗留后遗症,危害患者健康。
多数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脂,可加重病情,其发生和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因此需采取良好的药物调节血脂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他汀类药物同时具备这两种功能,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脂中应用良好[1]。
本研究探讨了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脂患者的疗效差异,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对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脂患者进行分组,小剂量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48~77岁,平均(61.13±2.68)岁;大剂量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47~80岁,平均(62.21±2.92)岁。
瑞舒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斑块前后的对比研究

瑞舒伐他汀钙治疗颈动脉斑块前后的对比研究作者:南明哲荣维君田峰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06期【摘要】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钙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血脂的影响。
方法将本院134例有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10 mg) 86例和对照组(未使用非他汀类药物) 47例。
对比刚入院时和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积分评估以及血脂水平的比较。
结果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颈动脉斑块的积分明显降低 P【关键词】瑞舒伐他汀钙;颈动脉斑块;脑梗死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是颈动脉硬化的早期改变。
颈动脉粥样斑块逐渐增大,纤维帽逐渐变薄,斑块破裂,可导致斑块脱落阻塞颈内动脉远端分支。
斑块表面血栓形成,可使颈动脉闭塞。
以上均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因素。
他汀类药物可使动脉硬化斑块缩小,抑制斑块生长,稳定斑块防止斑块破裂,在国内外已有报道。
本研究通过对比脑梗死患者在使用瑞舒伐他汀钙后颈动脉斑块、血脂的变化,进一步证明瑞舒伐他汀对动脉硬化斑块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134例于2011年2月~2013年2月期间在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头颅CT或MRI发现前循环供血区有急性亚急性梗死灶,经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发现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脑梗死的发病时间为8 d以内。
排除合并严重脏器功能衰竭;家族性高脂血症;糖尿病、妊娠及哺乳期;有他汀类药物治疗禁忌的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对照组47例。
治疗组86例,其中,男50例,女36例;对照组47例,其中,男27例,女20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梗死部位及面积、颈动脉斑块厚度、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2 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连续服用6个月。
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或波立维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以及内科常规治疗。
1. 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积分、血脂水平变化。
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并CAS斑块患者的疗效观察

治疗后 6个 月 , 患者血 脂明显 改善 , 双侧 颈动脉 瑞舒伐他汀 可有效地 降低 脑梗死并 C S A 斑块 患
者的血脂及血清 CI , l 稳定并逆转 C S斑块 , P A 降低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
及 数 量 变化 ( 土 )
12 1 治 疗方法 ..
患者 均予 以脑梗死 常规治疗 , 合
并高血压、 糖尿病者行相应治疗。 口服瑞舒伐他汀
1 g1次/ , 月 为一疗程 。疗程 结束后进行 随 0m , d6个 访 , 录脑血 管事件 ( 暂性 脑 缺血 发作 、 性脑 梗 记 短 急
血管 病 会 议 制 定 的脑 梗 死 诊 断 标 准 , 经 头 颅 C 并 T
治疗前 64 ± . 27 04 45 5 . O9 O4 47 02 .1 O4 9 . 5 .3 .1 02 3 6 . .1 . t .3 5± 3
治疗后 43 ± .1 1 6 02 25 t . 1 7 04 30 ± .6 .9 03 ’ . 5 .4 .6 02 7 8 . ±. o 3 . O2 8
研 究表 明 , 动 脉 粥样 硬化 ( A ) 缺血性 脑 颈 CS 为 卒 中的主要 病 因之一 , 汀类 药 物 有 防治 缺血 性脑 他 卒 中的作用 。20 0 9年 7月 ~ 00年 3月 , 21 我们 采用 瑞舒伐 他汀 治疗 脑 梗 死 并 C S斑 块 患者 7 A 5例 , 取
死) 发生 情况 , 观察药 物不 良反应 。 12 2 检 测方法 .. ①颈 部超声 : 治疗前后 行颈部 超
不同瑞舒伐他汀调脂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比较

不同瑞舒伐他汀调脂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比较龙发青;苏庆杰;王德生;白敏;张余辉;陈斌;肖英【期刊名称】《临床内科杂志》【年(卷),期】2017(034)012【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瑞舒伐他汀调脂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将15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组(48例)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每次10 mg,每天1次;加倍组(53例)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每次20mg,每天1次;联合组(56例)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依折麦布10 mg,每天1次.对3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分型、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6个月后3组患者TC、TG、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3组间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TC、TG、LDL-C水平最低,HDL-C水平最高.联合组和加倍组患者治疗后的颈动脉斑块面积较治疗前均明显缩小,分型明显改善(P<0.05);常规组治疗前后的颈动脉斑块面积及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加倍组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 <0.05),但加倍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常规组和联合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调脂作用、缩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稳定斑块效果与大剂量瑞舒伐他汀相当,均可显著减少疾病复发,而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少于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值得临床推广.【总页数】3页(P841-843)【作者】龙发青;苏庆杰;王德生;白敏;张余辉;陈斌;肖英【作者单位】570311海南海口,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570311海南海口,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570311海南海口,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570311海南海口,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570311海南海口,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570311海南海口,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570311海南海口,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用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合并血脂异常患者进行调脂治疗的效果分析 [J], 马曹;虎瑞娟;李静2.瑞舒伐他汀、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的血脂、炎症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影响 [J], 刘军;易海波;张磊3.瑞舒伐他汀、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患者的血脂、炎症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影响 [J], 刘军;易海波;张磊4.为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运用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J], 厉郡华;刘雨帆;张芸玲5.用脂必泰对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进行强化调脂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J], 马瑞鹏;王建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摘 要 : 探 讨 瑞舒伐 他 汀对 脑梗 死 合 并 颈 动脉 粥样硬 化斑 块 的 影 响 。方 法 选取 6 目的 0例 脑 梗 死合
并 颈动 脉 粥样硬 化 斑块 的病 人 , 予脑梗 死 正规 治 疗 , 给 并进 行 为 期 9个 月 的 口服 瑞舒 伐 他 汀治 疗。 观 察 治 疗开 始前及 治疗后 3个 月、 6个 月、 9个 月的血 脂 、 C反应 蛋 白和 治 疗后 6个 月 、 月动脉 斑 块 的 变化 , 用 9个 并
tret nt a n yrsvs t ( 0 m al) ecp e ea t a n.eu iis hg evni et t ou at i 1 gd i o r me b an y x etgnrl r t tsrm l d ,ih—sniv yC P e me p esit R ti
Q U X a — u I io— a h ( eat etfN uooy teP o l s o t l og Z o ir t N nT n i , Dp r n erl , h epe s i T n h uDs i a og Ct m o g H pa o f tc o f y J n s r ic, a t g2 6 0 , H N i g uP o ne N no 2 3 0 C I A) a v n A src : jcie T b e etee et f ou at i ncrt teoceo cpau s np t ns i ee b ta t Obet oo sr f c o sv s t o ao dahrsl t l e a et wt cr— v v h f R an i ri q i i h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应用于老年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观察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钙应用于老年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次纳入86例患者,时间2018年4月至2020年7月,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行小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与观察组(行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前,两组血脂、颈动脉超声检查指标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水平、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观察组(P<0.05)。
结论: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该疾病效果显著。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颈动脉斑块面积;高脂血症;冠心病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HLP)近年发生率急剧上升,该病为慢性疾病,发展过程中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其中冠心病(cornary heart disease,CHD)最为多见,当CHD合并HLP发生时,若未及时治疗,可诱导发生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严重时对患者生命安全形成威胁[1-2]。
临床治疗会在对症治疗CHD的基础之上,合力对血脂进行调节,他汀类药物为临床调节血脂药物的首选,存在较好降脂、稳定斑块的疗效[3]。
但截至目前,临床针对他汀药物的使用剂量未有统一标准,尤其患者是老年人的情况下。
基于此,本次以老年CHD合并HLP患者为例,旨在围绕分析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该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汇总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纳入86例老年CHD合并HLP患者,2018-4为纳入起始时间,2020-7为截止时间,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2:21,年龄范围37~72岁,均值在(54.5±8.7)岁,病程范围4~7个月,均值在(5.5±0.8)个月;观察组中男女比例23:20,年龄范围38~73岁,均值在(55.5±8.8)岁,病程范围4~7.5个月,均值在(5.7±0.9)个月,两组从临床资料对比,无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效果观察

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效果观察辛显峰【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5(000)019【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osuvastatin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 carotid atheroscleroticplaque.Methods116 case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 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tic plaque were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58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used worship aspirin enteric coated tablets.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with rosuvastatin of atorvastatin calcium on the based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for 6 months.The 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 (IMT),carotid plaque integral,triglyceride(TG),and cholesterol(TC)level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IMT and carotid artery plaque integral, TG and TC levels in two groups than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y significant (P< 0.05).IMT and carotid artery plaque integral, TG and TC level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after treatment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The rosuvastatin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plaque patients can achieve remarkableresults.%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不同性质颈动脉斑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不同性质颈动脉斑块的疗效。
方法根据颈动脉超声提示颈动脉不同性质软斑块、混合斑块、钙化斑块各40例,同性质斑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lOmg组和20mg组)。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每日给予瑞舒伐他汀lOmg和20mg,治疗时间为12个月。
治疗后复查颈动脉彩色超声。
结果治疗后各组TC、LDL-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后钙化斑块稍有增大;混合斑块稍有缩小,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软斑块明显变小,剂量大效果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血脂,可能有逆转颈动脉软斑块。
标签:瑞舒伐他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不同剂量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多重危险因素导致的颈动脉血管壁损伤,他汀类药物对延缓斑块进展有一定的作用。
本文主要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不同性质斑块的疗效及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从2012年1月1日起至2013年6月共收集符合本研究标准的住院患者120例,男72例,女48例,年龄50-75岁,平均(63.23±7.07)岁。
基础疾病为高血压性心脏病42例,扩张性心肌病36例,心脏瓣膜病2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0例。
排除既往有严重肝、肾相关疾病及近1年内服用他汀药物者。
根据颈动脉彩超检查软斑块、混合斑块、钙化斑块各40例,然后每种斑块病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共6组。
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别每日给予瑞舒伐他汀片lOmg及20mg口服。
各组患者治疗前基本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1.2.方法:
1.2.1.实验室检查: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1周查肝功能、肾功能及肌酸激酶(CK),此后3个月复查1次。
治疗过程中如有肌痛或消化不良等不适,随时就诊并复查上述指标。
1.2.2.超声检查:从颈总动脉起始处开始至颈内动脉入颅段纵向和横向二维超声扫描,以观察颈部动脉血管的解剖形态、内膜中层情况、有无斑块及其大小、位置、数目和回声情况。
以颈部动脉血管中层内膜厚度(IMT)≥1.2mm定义为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对有多个斑块者,选择其中最大厚度的.个斑块进行分析。
根据斑块的回声特点将斑块分为软斑块、混合斑块和钙化斑块三型。
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12个月检查1次。
第二次检查时参考第一次检查图片,以确保为同一位置斑块。
同一患者2次检查由同一医生完成。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精确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组治疗前后TC、LDL-C水平及动脉斑块变化的比较:见表2。
不同药物剂量组患者治疗12个月后,各组较治疗前TC、LDL-C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但不同剂量间无统计学差异。
2.2各组用药后不良反应的比较: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治疗前肝功能、肾功能和肌酸激酶处于正常水平,治疗后,常规剂量谷丙转氨酶升高共1例,发生在钙化斑块组和软斑块组各l例。
高剂量患者转氨酶升高共3例,其中钙化斑块组1例,软斑块组3例;肌酸激酶增高1例,发生在软斑块组。
所有数值未超过正常上限的3倍,给予继续服药,无进一步增高。
各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
3.讨论
颈动脉斑块与脑卒中的发生有密切相关性,同时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与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关联。
颈动脉斑块的治疗对心脑血管疾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因素很多,包括脂质代谢异常、纤维蛋白溶解性降低、动脉壁发生炎性反应等,其中不正常的脂质代谢是关键因素。
控制血脂能延缓动脉斑块的发展,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通过本文发现,瑞舒伐他汀治疗能有效降低TC、LDL-C的水平,且每天lOmg 剂量即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随着剂量增加效果没有明显增加,与既往夏普等有所不同,可能和本临床观察样本量较少、观察时间不同有关,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观察。
他汀类药物的治疗不仅可以降低TC、LDL-C的水平,同时还有逆转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
血脂异常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血浆中的LDL-C是沉积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主要脂质成分。
有效的控制LDL-C是控制斑块的有效途径。
软斑块中的脂质成分含量较高,他汀类药物通过调脂使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启动过程受阻,有效阻断斑块形成的初始环节,从而达到阻断斑块形成,甚至逆转斑块的效果。
但钙化斑块与软斑块性质不同,效果也会有差异。
通过本临床观察发现,瑞舒伐他汀对软斑块的疗效显著,且疗效随着剂量增加而明显增加。
而对于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效果不明显,可能需要更大剂量或者更长时间的他汀治疗才会有一定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本研究发现瑞舒伐他汀的使用有部分患者出现转氨酶、肌酸激酶升高情况,但升高不显著,且继续服用没有出现持续升高表现,药物安全性较好。
本研究样本数量有限,对于较大剂量的瑞舒伐他汀的药物安全性有待于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