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物理本章复习和总结(导学案) (6)
八年级物理下册总复习导学案(人教版)

总第 课时运动和力 姓名:目标:知道里的单位、作用效果及力的三要素;了解弹力、重力和摩擦力;知道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及公式;知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并分析相关现象;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而力平衡的条件;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
重点:力的作用效果;物体间里的作用是相互的;重力;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知识结构图概念:力是指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用符号 表示。
单位: ,简称 ,符号是 。
估算:托起一个鸡蛋所用的力约为 。
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 ,改变物体的 。
三要素:力的 、 、 。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
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其大小与物体的形变大小有关。
测量力的工具: ,常用工具: 。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簧的 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 就越长。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概念:物体由于 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用符号 表示。
大小:物体所受重力与它的 成 比,用公式表示为 。
方向:总是 。
应用: 。
作用点: 。
(不一定在物体上;形状规则、质量均匀的物体它的重心在 上。
)★★一定要熟悉重力的示意图,任何情况下重力总是 的。
概念: 的两个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易发生 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 的力。
分类: 、 、 。
影响滑动摩擦的因素: 和 。
★★注意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 时,总是保持或 状态。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其大小只与物体的 有关。
二力平衡的条件: 、 、 、 。
状态 状态 运动和力的关系:力是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 物体运动的原因。
★★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而是在实验基础上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注意“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和“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
力弹 力重 力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减少有害摩擦的方法 摩擦力 运动和力例题精讲1.关于力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有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B.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力,不会施力 C.只有当两个物体直接接触时,相互间才会发生力的作用D.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的2.下列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车B.在盘山公路上减速运动的小车C.腾空而起的火箭D.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3. 水平桌面上,物体在水平力F作用下向右运动,当它离开桌面时,假如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A.沿竖直方向下落B.沿水平方向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 C.作曲线运动D.无法确定运动情况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A.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越大,跳远成绩往往越好 B.用力将物体抛出去,物体最终要落到地面上C.子弹离开枪口后仍然能继续高速向前飞行 D.古代打仗时,使用绊马索能将敌方飞奔的马绊倒5.某同学静立在磅秤上,下列几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A.人的重力与磅砰对人的支持力 B.人对磅砰的压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持力C.磅秤的重力与磅秤对人的支承力 D.磅秤的重力与人的重力6.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列注意事项中错误的是 ( )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测量力的大小不能超出测量范围6.下列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力的是( ) A.冬天,在结冰的路面上撒砂子B.旅行箱下装有小轮子C.在拔河比赛时,用力握绳子D.鞋底上有高低不平的花纹7.狗用200N的水平拉力拉总重为5000N的雪橇在冰面上匀速向西前进,速度为1m/s,雪橇所受摩擦力大小是_________N,方向是______________;若在雪橇上再装些货物,则摩擦力将___________;若雪橇以2m/s的速度匀速前进,在这个过程中摩擦力将。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全册 共79页 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全册共79页附答案)目录第一节力第二节弹力第三节重力复习与小结第八章力和运动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2节运动和力第3节摩擦力复习与小结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第2节液体压强第3节大气压强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复习与小结第十章浮力第1节浮力第一节力教师寄语:愚人不能从智者哪里学到什么,而智者却能从愚人那里学到很多。
学习目标: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3、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4、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相关现象。
5、在观察和体验过程中,培养科学态度。
中心任务:力的概念、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习过程:一、课前自主学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先对下面问题独立探究,然后在组内交流,找出最佳解决方案。
任务一: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1、推土机推土,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_____。
2、力是__________对_________的作用。
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______物体,一个是_________物体。
3、力的单位是______,简称_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____。
4、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__________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一个质量是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等等。
5、阅读课本,力作用的效果部分。
(1)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3)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认识力的三要素。
1、力作用的效果与力的________有关;与力的___________有关;与力的__________有关。
2、力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复习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复习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复习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内容。
2.掌握物体前面障碍物的处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相关公式,能够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通过实验和学习,了解真菌的结构和生活习性。
二、导学过程:【导学一】物体前面障碍物的处摆实验:将棉花球放在一弯槟榔树木桶中放一弯桶中中间的障碍物,观测障碍物前后物体的不同现象。
障碍物靠近桶底物体成像位置变化较小,障碍物靠近桶口物体的成像位置变大。
得出:物体前面的障碍物会影响物体的成像位置。
【导学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相关公式1.当透镜厚度不计时,透镜中心O是透镜的主光轴。
2.透镜的两个焦点F1和F2,以及透镜中心O共线。
3.透镜的焦距f是指过透镜中心O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在透镜的后焦点F2处的聚焦距离。
4.用D表示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用d表示像到透镜的距离,用f表示透镜的焦距,那么根据快慢定律可以得出公式:1/d +1/D = 1/f。
【导学三】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应用例题:在辽宁博物馆里,有一串悬挂的沙漏。
观众们发现,在沙漏边缘1m的地方,有物体成像于 2m 之外,问沙漏的高度是多少?解析:根据给出的问题我们可以得到物体到透镜的距离D=1m,像到透镜的距离d=2m,将这些数据代入公式 1/d + 1/D = 1/f中得到一个方程:1/2 + 1/1 = 1/f,经过计算可知透镜的焦距f= 2/3m。
由此可求出沙漏的高度为2m/ (2/3) = 3m。
【导学四】真菌的结构和生活习性1.霉菌:(1)结构:普通霉菌的身体由根、茎和产孢器等部分构成。
(2)生活习性:都属于寄生菌,它们以暴露在外的有机物质或生物体为食。
霉菌在有机物质中分泌酶来消化,然后再吸收分解后的有机物。
2.酵母菌:(1)结构:酵母菌只是由一个或几个细胞组成的。
(2)生活习性:酵母菌属于万能菌,能够吸收自然界中的各种食物。
酵母菌对厌氧条件也很敏感,对含氧条件也可以发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与复习学案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及复习学案第14课时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学校班级姓名日期【学习目标】1.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单位及换算,会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2.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定义,公式,单位及换算。
3.会用密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基础自测】1.的多少叫质量,物体的质量不随、和等而改变。
2.质量的国际主单位是,常用单位有。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50 ,一枚大头针的质量约80mg= g= kg。
3.托盘天平的使用: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按照常规操作,步骤如下:a.将天平放于桌面上;b.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处,调节使天平平衡;c.将被测物体放在盘中,使用镊子在盘中加减砝码,移动游码,使天平再次平衡;d.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就是质量;e.整理器材.4.叫密度,密度的国际主单位是,1g/cm3= kg/m35.水的密度是,表示。
6.密度的计算公式是,其变形公式有。
7.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一般情况下同种物质密度,不同种物质密度,密度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填“有关”或“无关”)8.一块冰熔化成水后,它的质量_________,体积__________,密度__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互动突破】一、判断常见物体的质量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对质量的感性认识,可以转换为我们熟悉的单位来判断。
例1.下列物体中,质量为5g的物体可能是()A、一只羊B、一个鸡蛋C、一只蚂蚁D、一只蜜蜂二、会使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点拨:掌握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步骤。
例2.小明利用天平测一块小石块的质量.(1)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当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停例2在分度盘的右侧,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使天平平衡.(2)他测量小石块质量时的情形如图所示,其中违反操作规定的是.(3)图中小石块的实际质量是 g.三、密度的基础知识点拨: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其大小决定于物质本身,与质量、体积无关。
精品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12章复习导学案目录如下:第七章复习导学案第八章复习导学案第九章复习导学案第十章复习导学案第十一章复习导学案第十二章复习导学案第七章《力》复习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讨论形成知识框架;2、看书讨论基本概念及规律;3、会探究实验或作图;4、会利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习过程:学习活动1:请同学们看书讨论形成力相关基本概念知识框架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________。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________有力,相互有力的作用的物体间并不一定________。
2.力的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
3.力的作用效果:一是使物体发生________;二是使物体的________发生改变。
4.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重要因素有三个,就是力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它们被称为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个因素中只要有一个发生改变,力的作用效果就将_______。
5.力的示意图:是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沿着力的方向画的一条带_______的线段。
6. ________仪器叫做测力计。
常用的是测力计是_____________。
它的原理是根据“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所受的拉力越大,弹簧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在测量前要了解其________和的大小,使用时,并较正_________。
实际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弹簧的________方向;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线________。
7.物体发生________时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拉力、压力都属于弹力。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有关,形变越________,弹力越大。
8.由于______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总是_____;作用点在物体的______,大小为G=_______,其中g=________N/kg,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二物理下知识点总结以及导学案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三、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 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4、 、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5、滑动摩擦力:①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②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 动摩擦力的大小。 ③ 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 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 ①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 ②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 、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 气垫、磁悬浮) 。
第九章
压强
一、压强
1、压力: ⑴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注意: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 F = G ⑵方向: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课本 P30 图 9.1—3 中,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 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3、压强:⑴ 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 ⑵公式:p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本章复习和总结(导学案)教案与反思

本章复习和总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教学目标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理解什么是惯性,会利用惯性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3.知道什么是平衡状态;知道平衡力及二力平衡条件,能对平衡力进行分析4.知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掌握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教学方法1.实验法: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2.归纳法: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归纳总结,体会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而系统复习本章知识.3.引导分析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典型事例的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规律,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本章总结知识点1牛顿第一定律例题1人类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探索过程.(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这一根据生活经验和事物表象得出的错误观点被人们沿用了近2000年.(2)十七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正确地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如图所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有如下步骤: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以恒定速度持续运动下去.上述步骤,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科学推论,将这些事实和推论进行分类排序,以下正确的是()A.事实②→事实①→推论③→推论④B.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③→推论④C.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④→推论③D.事实②→推论③→推论①→推论④规律总结:1.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是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是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推理出来的.3)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1)内容: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即运动的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不变.(2)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3.二力平衡:(1)定义: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条件:等大、反向、共线、同体.4.摩擦力:(1)产生条件:相互接触;具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接触面粗糙;有相对挤压的作用.四个条件缺一不可.(2)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3分类: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滚动摩擦力.(4)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本章总结解析: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直到伽利略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得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才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这一错误观点.在伽利略的实验中,只有②是实验事实,因为小球在任何面上滚动时都不可能没有摩擦,所以①③④都是他在假设没有摩擦的前提下的推论,排序当然是事在前,假设推论可按照逻辑关系进行排序,依次为②→③→①→.答案:(1)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D知识点二力平衡例题2如图所示,小刚遛狗时,用力拉住拴狗的绳,正僵持不动,如果绳子的质量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刚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B.绳拉狗的力小于狗拉绳的力C.狗由于静止不动,所以没有惯性D.小刚拉绳的力与狗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解析:小刚力拉住拴狗的绳子,正持不动,小刚、绳子和狗都处于静状态(即平衡状态),么无论是小刚、绳子还是狗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对于小刚来说:水平方向受到绳子对他的拉力与地面对他的摩擦力相平衡;对于绳子来说:受到小刚拉绳的力与狗拉绳的力相平衡;对于狗来说:绳子对狗的拉力和地面对狗的摩擦力相平衡.答案:D例题3体重为490N的某同学用双手握住竖直的木杆匀速上攀,他所受的摩擦力()A.于490N,方向竖直向下B.等于490N,方向直向上C.大于490N,方向竖直向下D.小于490N,方向竖直向上解析:同学双手握住竖直的木杆向上匀速攀登,他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力是平衡力,故摩擦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B正确.答案:B知识点3摩擦力例题4如图所示,车站进站口的水平传送带正将旅客包裹从入口车间运送到停车场.重500N的包裹静止放到传送带上,包裹先在传送带上滑动,稍后与传送带一起匀速向右运动,包裹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重力的0.5倍.包裹在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________,随后与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___N.本章总结解析:当包裹与传送带之间有相对滑动时,包裹受到摩擦力,包裹此时相对于传送带是向左运动的,因此,摩擦力方向向右;随后包裹与传送带无相对滑动时(即二者速度相同,一起做匀速运动时),则不受摩擦力作用.答案:右0例题5小明用如图甲、乙、丙的步骤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F1<F2,F1<F3)(1)实验中,他应将弹簧测力计沿方向拉动木块,使木块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_运动,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比较步骤________与_______可得: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压力有关,且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比较步骤甲与丙可得: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_______有关,且接触面越,摩擦力越大.(3)小明在实验中还发现:在木块还没有被拉动的情况下,弹簧测力计仍然有示数,且示数逐渐增大,直到拉动木块为止.该现象表明:物体在静止时也可能受到_______力的作用,且该力的大小与_________力的大小有关.(4)上学路上,小明看见一辆汽车陷进了泥坑里,司机将一些稻草塞进后轮底下,汽车很快就爬上来了,这就是利用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增大摩擦力.答案:(1)水平匀速直线(2)甲乙粗糙程度粗糙(3)摩擦拉(4)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教学板书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全册 共79页 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全册共79页附答案)目录第一节力第二节弹力第三节重力复习与小结第八章力和运动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2节运动和力第3节摩擦力复习与小结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第2节液体压强第3节大气压强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复习与小结第十章浮力第1节浮力第一节力教师寄语:愚人不能从智者哪里学到什么,而智者却能从愚人那里学到很多。
学习目标: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2、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3、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4、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相关现象。
5、在观察和体验过程中,培养科学态度。
中心任务:力的概念、力的示意图、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习过程:一、课前自主学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先对下面问题独立探究,然后在组内交流,找出最佳解决方案。
任务一: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1、推土机推土,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_____。
2、力是__________对_________的作用。
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______物体,一个是_________物体。
3、力的单位是______,简称_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____。
4、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__________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一个质量是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等等。
5、阅读课本,力作用的效果部分。
(1)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3)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认识力的三要素。
1、力作用的效果与力的________有关;与力的___________有关;与力的__________有关。
2、力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复习和总结上信中学陈道锋漂市一中钱少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1.知道压力和压强,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地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2.了解液体压强\,大气压强的测量和计算方法.3.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堂种花》◆教学目标教学方法1.归纳法:整合本章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2.讲练结合法:通过典型习题的讲练,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知识的内涵,熟悉解题方法与技巧.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知识点1固体压强例题1用50N的水平力将重80N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物块压在竖直的墙上,则墙壁受到的压力是_________N,压强是_________ Pa.解析:物块静止在竖直的墙上,对墙壁的压力是F=50N,受力面积本章总结是S=10cm×10cm=100cm2=0.01m2,墙壁受到的压强:p=F/S=50N/0.01m2=5000Pa.答案:505000例题2体重为500N的小明双脚站立在水平冰面上时发现冰面有破裂的危险!他及时卧在冰面上匍匐前进,避免了意外的发生.已知两只脚与冰面的接触总面积为400cm2,则小明双脚站立时对冰面的压强为________ Pa,平卧时能避免意外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小明双脚站立时对冰面的压强p=F/S=500N /0.04m2=1.25×104Pa.平卧时,身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变大,压力不变,所以对冰面的压强减小.答案:1.25×104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例题3南极洲是世界上最为寒冷的地区.2015年11月7日至2016年4月12日,我国完成了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下面是科考队员在南极的一些做法:如图所示是我国科考队员在薄冰上卸载卡特比勒车时的情景,车质量为2.5×104kg,履带与地面接触总面积为2.5m2.(g取10N/kg)规律总结: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比较:由于固体和液体物理性质不同,导他们产生的压强在有关规律上有所不同,在应用中极易混淆.现结合实例辨析如下:1.固体压强只有在某一方向上产生;液体由于具有流动性,其产生的压强向各个方向都有.2.在平衡状态下,加在固体上的压力,只能沿力的方向,大小不变地传递(如手压图钉);加在密封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如油压千斤顶).3.在解有关固体压强的问题时,若满足特定条件:a.物体在水平面上,且受力面积是该物体的底面积;b.物体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如圆柱体、长方体);c.固体应是一均匀物体,密度一定.这样也以灵活运用液体压强公式p=ρgh来求压强,简化计算.本章总结(1)为移动此车,在冰面上铺木板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车对木板的压强为多少?解:(1)增大受力面积以减小压强(2)G=mg=2.5×104kg×10N/kg=2.5×105Np=F/S=2.5105N/2.5m2=1×105Pa知识点2液体的压强例题4如图所示,将一个有一定质量水(水未装满)的圆台封闭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如果将其改为倒立放置,则()A.水对容器底的强减小,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增大B.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减小C.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大,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增大D.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增大,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减小解:倒置后,由于水的体一定,横截面积变小,则水的深度h变大,根据p=ρgh,则液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大;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力:F=G,倒置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不变,而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减小,由公式p=F/S 可判断对桌面的压强变大.答案:C例题5在一个重4N,底面积为0.02m2的容器里装18N的水,容器中水的深度为0.06m.把它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g=10N/g).求:(1)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分析:(1)计算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可直接应用液体压强公式p=ρgh,再应用F=p·S求出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总重力,再由p=F/S可求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解:(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1=ρ水gh=1.0×103kg/m3×10N/kg×0.06m=600Pa.水对容器底的压力:F1=p1·S=600Pa×0.02m2=12N.(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2=G水+G容=18N+4N=22N.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2=F2/S=22N/0.02m2=1100Pa.例题6有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但没有标签,小李采用闻气味的方法判断出无气味的是水.小唐则采用压强计进行探究:(1)若压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小唐把调节好的压强计放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该_______________.规律总结:1.连通器中各容器的液面相平必须满足:只有一种液体,液体不流动,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如果连通器中不只有一种液体,或者液体在流动,那么各容器中的液面就不会相平.2.大气压的变化规律.与海拔的关系:海拔越高,气压越小.由于大气压是大气层受到重力作用产生的,因此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与天气、季节的关系:一般晴天比阴天气压高,冬天比夏天气压高.空气中水蒸气含量越大,气压越低.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随气压减小而降低,随气压增大而升高.在青藏高原上,水的沸点仅在80℃左右,家用压力锅内水的沸点可达120℃左右.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温度不变时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体积越大,压强越小.打气筒打气和利用压缩空气制动的原理.抽水机等.本章总结(2)小唐把金属盒分别浸入到两种液体中,发现图甲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小,认为图甲烧杯中盛的是酒精.他的结论是不可靠的,因为没有控制金属盒在液体中的________相同.(3)小唐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_______,表示液体的压强越_________.(4)小唐还发现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__________(选填“不变”或“变化”).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______________.答案:(1)小相平 (2)深度 (3)大大 (4)不变相等知识点3 大气压强例题7如图所示,下列实验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解析:A、B、C三个实验都是由于大气压作用的结果.D是由于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强的结果.答案:D例题8文文同学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准确测得水银柱的高度为750 mm ,此时的大气压值为_________Pa,_________(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标准大气压.(水银密度:13.6×103kg/m3;g取9.8N/kg)解析:p=ρgh=13.6×103kg/m3×9.8N/kg×0.75m=0.9996×105Pa.1标准大气压=1.01×105Pa.故所求压强低于标准大气压.答案:0.9996×105 低于知识点4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例题9如图所示,小汽车受到的重力为G,它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以90km/h的速度行驶时,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为F.若考虑周围空气对它的影响,则下列关于G和F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G>FB.G=FC.G<FD.无法比较解析:等质量的空气在相同的时间内同时通过汽车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由于汽车上表面弯曲,下表面平直,所以当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快速行驶时通过汽车上表面的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通过汽车下表面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所以汽车受到一个向上的升力.从而使规律总结:在分析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时,注意液体和气体都属于流体.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判断流体流速大小的方法:①流体流过的横截面积小,流速大,流体流过的横截面积大,流速小;②物体两侧,流体行走的距离长,流速大,行走的距离短,流速小.本章总结例题10利用如图所示的装水烧杯和两根吸管可以制作一个“口吹喷雾器”.(1)请你将两根吸管画在装水烧杯的恰当位置,完成“口吹喷雾器”的示意图;(2)写出“口吹喷雾器”中包含的物理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一点)解析:喷雾器的原理是空气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所以用一根管在另一根管的上方吹气时,竖管上方空气流速加快,压强变小,低于烧杯内水面上的压强,外界大气压就能将水沿竖管压上去,随气流一起喷出.答案:(1)如图所示(2)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或空气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或大气压的存在,或力改变运动状态)教学板书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
一群花喜鹊便穿戴着黑白相间的朴素裙裾而闪亮登场,然后,便一天喜气的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叫起来。
细看几朵小花衬着绿绿的小草显得格外美丽。
夏天,大大的荷叶保护着那一朵朵娇粉的荷花。
摘整个湖泊中可真是凉爽它会让你瞬间感到非常凉爽、清新。
白雪松软软地铺摘大地上,好似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
松树上压着厚厚的白雪,宛如慈爱的妈妈温世界增添了一点不一样的色彩。
,披着蝉翼般的薄纱,脉脉含情,凝眸不语,摘一座碧如翡翠的山上,还点缀着几朵淡紫、金黄、艳红、清兰少女,随手扯过一片白云当纱巾,遮住了她那美丽的脸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