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普查和抽样调查
6.2+普查和抽样调查

准确.
哪种情况分别适合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当调查对象个数少, 调查容易进行时, 一般用全面调查.
当调查对象个数较多,调 查较难进行,或调查具有 破坏性时,一般用抽样调查.
收集数据
概念
总体 样本
普查 抽样调查
个体 样本容量
样本要有代表性
1.要调查下面的问题,你觉得用什么调查方式比较合理?
(1)调查某种灯泡的使用寿命;
抽样调查
2.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 普查
3.一批电视机的寿命;
抽样调查
2000年,为了更加准确了解全国人口数量,采用_普__查___调查方式
为了了解一批灯泡的寿命,应采用_抽__样__调__查__调查方式
为了了解某一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应采用_抽__样__调_查___调查方式
为了了解本班学生的身高体重,
采用__普__查___ 调查方式.
那为了了解全国初一年级学生的身高体重,又应采用 _抽__样__调_查________调查方式
根据图片说明:什么时候用普查方式较好?什么时候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较好?
当调查对象个数较少,调查容易进行,或调查的结果有特殊意义时,一般采用 普查;当调查对象个数较多,调查不易进行,或调查的结果对调查的对象有破坏性, 或会产生一定的危害时,一般采用抽样调查.
为了了解本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准备采用什么方式收集数 据?
下面分别是小明、小颖、小亮三位同学的调查结果.
小明的做法 在公园里调查了100名老年人,他们一年 中生病的次数如图所示:
小明的做法
在公园里调查了100名老年人,他们一 年中生病的次数如图所示:
人数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上册6.2 《普查和抽样调查》课件

A.4个
B.3个
C.2个Βιβλιοθήκη D.1个10.为了了解2015年昆明市九年级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的数学 成绩,从中随机抽取10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D )
A.2015年昆明市九年级学生是总体 B.每一名九年级学生是个体 C.1000名九年级学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D.样本容量是1000
11.为了考查某校九年级800名学生期末数学测试成绩,从 中抽取了1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这100是( C )
5.要调查城区九年级8000名学生了解禁毒知识的情况,下 列调查方式最合适的是( D )
A.在某校九年级选取50名女生 B.在某校九年级选取50名男生 C.在某校九年级选取50名学生 D.在城区8000名九年级学生中随机选取50名学生
6.下列调查方式中,合适的是( C ) A.要了解某市百万居民的生活状况,采取普查方式 B.要保证“神舟九号”飞船成功发射并与“天宫一号”完 美对接,对其零部件的检查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 C.要了解外地游客对旅游景点的满意程度,采用抽样调查 D.要了解中学生的业余爱好,采用普查的方式
(4)如果在该市一家商场检查了2辆电动自行车发现有1辆不 合格,即合格率为50%,是否可以由此断定该晚报上的那则新 闻是虚假新闻?为什么?
17.(1)因为本市电动自行车合格率为82%是对全市电动自行车 的质量分析,所以不能说明该市所有品牌的电动自行车的合 格率均为82%
(2)抽样调查.因为全市电动自行车的数量很多,对其进行普 查会浪费很大的人力、物力,是不科学的
7.某年河池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考生人数约为3.2万名, 从中抽取3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分析,在本次调查中, 样本指的是( ) A
A.3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
北师大版6.2普查和抽样调查

像上面的问题,为某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进行的 全面调查叫做普查.其中,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而 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探究
& 新知 ☞
例如,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 状况,我国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人 口普查,当考察我国人口年龄构成 时,总体就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 的人口年龄,个体就是符合这一条 件的每一个公民的年龄.
探究
我们小组在医院 调查了100名老年 病人,他们一年 中生病的次数如 右图所示.
& 新知 ☞
医院里面的老年人生病次数肯定偏多, 因此她的调查结果也不具有代表性
小颖
我们小组调查了 10名老年邻居, 他们一年中生病 的次数如右表
对象太少,不足以说明问题 小亮
(没有广泛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7)了解一批笔芯的使用寿命 抽样调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2.为了了解你们学校的学生是否吃早饭,下列这些抽取样本的方 式是否合适?
合适 (1)早上7:00至7:30在校门口随机选择50名同学进行调查;
(2)选择全校每个班级中学号是5和15的同学进行调查; 合适 (3)选择221班全体学生进行调查.
探究
& 新知 ☞
为了了解你所在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准备怎样收集数据?
下面分别是小明、小颖、小亮三个 小组的调查结果:
我们小组在公园里 调查了100名老年人, 他们一年中生病的 次数如右图所示.
小明
公园里的老年人身体都比较健康,因此这样的调查 数据缺乏代表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普查和抽样调查》6.2

小故事、大启示
1936年,美国《文学文摘》杂志根据 1000万户电话用户和从该杂志订户所收回的 意见,断言兰登将以370:161的优势在总统 选举中击败罗斯福.但结果是,罗斯福当选 了,《文学文摘》大丢面子. 原因何在呢? 原来,1936年能装电话或订阅《文学文 摘》杂志的人,在经济上都相对富裕,而收 入不太高的大多数选民选择了罗斯福. 《文 学文摘》的教训表明,抽样调查时,既要关 注样本的大小,又要关注样本的代表性.
3、总体: 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
4、样本: 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5、个体: 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查对象
自学情况检测
1、为了了解新课程标准实施后某校七年级400名学生应用数学 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情况,进行了一次测试,从中抽取了50 名学生的成绩。 (1)、采取了哪种调查方式? (2)、总体、个体、样本各是什么? 答: (1)、采取了抽样调查的方式。
议一议
抽样调查时应注意什么?(原则 和技巧) 1.样本的代表性;
2.样本的广泛性;
3、样本的随机性。
议一议 抽样调查时应注意什么?
1.样本的代表性
2.样本的广泛性
3. 样本的随机性
当我们所要考察的 总体中包含的个体数较 多,且总体有明显差异 的几个部分组成时,我 们应注意几个部分都要 抽取到,且应注意各部 分的比例. 抽取过程中 注意随机性.
生病次数
人数
人数 83 15 2
1---2次 3---6次
7次及7次以上
1-2 次
3-6 次
7次及以上
小颖的调查结果
我在医院调查了100名老年病人,他 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下图所示:
1-2次 3-6次 7次及以上
生病次数 1---2次 3---6次 7次及7次以上 人数 6 23 71
6.2 普查和抽样调查

100 人数 90 83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至2次
15 2
3至6次 7次及以上
生病次数
小颖:我们小组在医院 小亮:我们小组调查了
调查了100名老年病人, 10名老年邻居,他们一
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 年中生病的次数如下表
如图所示:
所示:
1至2次 7%
3至6次 24%
领悟新知 ☞
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我国每10年进行一次 全国性人口普查.当考查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时,在这
一事例中,你能说出总体、个体分别是什么吗?
总体就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 共和国境内常住人口的年龄;
个体就是 符合这一条件的每一个公民的年龄.
注意:这里的总体与个体的特征都是“数 据”.
做一做
为了完成下列任务,你认为可以采用什么调查方 式? (1)了解全国七年级学生的体重,掌握学生的健 康状况; (2)了解本班同学每周的睡眠时间; (3) 了解我国七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 (4)为了体现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关爱运动员 的身心健康,国际奥委会明令禁止运动员服用违 禁药物。为了了解运动员的执行情况,对运动员 进行的尿样检查。
点
收集数据,调查 集数据,工作量较
的结果准确.
小,便于进行.
缺 工作量大,难度 调查结果往往不
点
大,而且有些调 查不宜使用普查
如普查得到的结 果准确.
你知道吗?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数 量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 数量最多的国家。1998年底, 中国的总人口已经达到12.48亿, 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占
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
为了了解邯郸地区的老年人 的健康状况,你认为应该怎 样收集数据?与同伴交流。
6.2 普查和抽样调查1

6.2普查和抽样调查1.了解普查、抽样调查的概念并能区分普查和抽样调查.2.了解总体、个体、样本的概念及简单的抽样调查的方法.一、情境导入小号同学为了估计全市七年级学生人数,他对自己所在镇的人口和全镇七年级学生人数做了调查:全镇人口约3万,七年级学生人数为200.全市人口约60万,由此推断全市七年级学生人数约为4000,但市教育局提供的全市七年级学生人数为6000,与估计有很大偏差,这是怎么回事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调查方式的选择(内江中考)下列调查中,①调査本班同学的视力;②调查一批节能灯管的使用寿命;③为保证“神舟9号”的成功发射,对其零部件进行检查;④对乘坐某班次客车的乘客进行安检.其中适合采用抽样调查的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①中,由于考察对象数量较少,可以采用普查方式;②中,考察对象具有破坏性,宜采用抽样调查;③中,要保证“神州9号”的成功发射,必须做到万无一失,所以要对其零部件进行普查;④中,为了保证每个旅客的安全,必须对所有乘客进行安检,即普查.故选B.方法总结:普查和抽样调查是两种方式,各有自己的特点,在调查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时,要灵活处理,既要考虑问题本身需要,又要考虑实现的可能性.下列调查,适合用普查方式的是()A.了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B.了解扬州电视台《关注》栏目的收视率C.了解长江中鱼的种类D.了解某班学生对“扬州精神”的知晓率解析:A中了解一批炮弹的杀伤半径,如果普查,所有炮弹都报废,这样就失去了实际意义,故此选项错误;B中了解扬州电视台《关注》栏目的收视率的调查因为普查工作量大,适合抽样调查,故此选项错误;C中了解长江中鱼的种类的调查,因为数量众多,无法进行普查,适合抽样调查,故此选项错误;D中了解某班学生对“扬州精神”的知晓率的调查,适用于普查,人数确定,普查准确,故此选项正确.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了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要求较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探究点二:总体、个体、样本(巴中中考)今年我市有4万名考生参加中考,为了了解这些考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2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①这4万名考生的数学中考成绩的全体是总体;②每个考生是个体;③20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④样本容量是2000,其中说法正确的有()A.4个B.3个C.2个D.1个解析:这4万名考生的数学中考成绩的全体是总体;每个考生的数学中考成绩是个体;2000名考生的中考数学成绩是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容量是2000.故正确的是①④.故选C.方法总结:(1)总体、个体、样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所有的个体构成了总体,样本取自于总体,因此,样本是总体的一部分,没有个体就没有总体;(2)在总体、个体、样本中所提到的考察对象都是问题中的数量指标,是“量”而不是“物”.为了了解某市八年级学生的肺活量,从中抽样调查了500名学生的肺活量,这项调查中的样本是()A.某市八年级学生的肺活量B.从中抽取的500名学生的肺活量C.从中抽取的500学生D.500解析:本项调查中的考察对象是“某市八年级学生的肺活量”,因此样本是“从中抽取的500名学生的肺活量”.故选B项.方法总结:在分析总体、个体和样本时,一定要认真体会“考察对象”的含义,否则容易出现误选C的错误.探究点三:样本的选取为了了解学校大门出口处每天在学校放学时段的车流量,以帮助学生安全离校,有下面几个样本来统计大门出口处在学校放学时段的车流量,样本选取合适的是()A.抽取两天作为一个样本B.以全年每一天为样本C.选取每周星期日为样本D.春、夏、秋、冬每个季节各选两周作为样本解析:选项A样本容量太小,不具有广泛性;选项B抽取样本难度过大,没有必要性;选项C样本不具有代表性;选项D对个体进行分类按比例随机抽取样本.样本具有代表性,符合简单随机抽样的要求.故选D.方法总结:开展调查前,首先要仔细检查总体中的每个个体是否都有可能成为调查对象,样本要避免遗漏某一个群体,使样本在总体中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其次样本容量应足够多.判断下面抽样调查选取样本的方法是否合适:(1)检查某啤酒厂即将出厂的啤酒质量情况,先随机抽取若干箱(捆),再在抽取的每箱(捆)中,随机抽取1~2瓶检查;(2)通过网上问卷调查方式,了解百姓对央视春节晚会的评价;(3)调查某市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的状况,在该市每所小学的每个班级选取一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4)教育部为了调查中小学乱收费情况,调查了某市所有中小学生.解析:本题应看样本是否为简单随机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解:(1)合适,这是一种随机抽样的方法,样本为简单随机样本.(2)不合适,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多数农民是不上网的,所以调查的对象在总体中不具有代表性.(3)不合适,选取的样本中个体太少.(4)不合适,样本虽然足够大,但遗漏了其他城市里的这些群体,应在全国范围内分层选取样本,除了上述原因外,每班的学生全部作为样本是没有必要的.方法总结:判断选取样本的方法是否合适,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1)选取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2)选取的样本各层都要有,各层是否有遗漏;(3)用整体随机抽样的,要看所选群体能否代表总体.三、板书设计普查与抽样调查⎩⎪⎨⎪⎧普查⎩⎪⎨⎪⎧普查的概念总体的概念个体的概念抽样调查⎩⎪⎨⎪⎧抽样调查的概念样本的概念样本应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经历收集、加工、整理等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普查和抽样调查(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6.2 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学设计课题 6.2 普查和抽样调查单元第六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七学习目标1. 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应用,并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现实问题.2. 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3.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领会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4.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研究,进而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重点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的概念,会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现实问题.难点明确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会设计适当的抽样调查方案.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课件:教师以“生活中数学”为情境引入:妈妈:“孩子,再帮妈妈买鸡蛋去”.妈妈:“这次注意点,上次你买的鸡蛋有好几个是坏的.”过了一会儿,孩子高兴地跑回来.孩子:“妈妈,这次的鸡蛋全是好的,因为我每个都打开看过了.”思考:儿子买鸡蛋的方法合适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通过思考引入本课:普查和抽样调查。
学生生活中数学,引导学生思考数据“儿子的做法对不对”。
从而引入普查和抽样调查.教师以“生活中数学”为载体,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普查和抽样调查.的一个样本。
上页的三个问题也都适合抽样调查。
做一做:例1 就以下统计目标,你认为采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较合适?(1)了解中秋节期间市场上出售的月饼的质量情况;(2)了解一个电脑培训班学员的学习成绩是否都达到了预定培训目标;(3)研究全省初中毕业生解答中考数学试卷的情况;(4)了解图书市场上数学教辅用书的销售情况.解:(1)抽样调查;(2)全面调查;(3)抽样调查;(4)抽样调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比较3、出示课件做一做:下列调查中,你认为应该采用哪种调查方式,并说出理由.1、调查一篇文章中的错别字. ( )2、调查你们学校七年级学生的视力.( )3、一批彩电的质量情况.( )4、要保证嫦娥三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对重要零件部件采用何种方式检查。
普查和抽样调查-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配套教学课件(北师大版)

8000×
= (人),
故答案为:3200.
6.某区有6000名学生参加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知识竞
赛,为了了解本次竞赛成绩分布情况,竞赛组委会从中随机
抽取部分学生的成绩(得分都是整数)作为样本,绘制成频
率分布直方图如图,请根据提供的信息估计该区本次竞赛成
绩在89.5分—99.5分的学生大约有 _____名.
放回水库中,一周后,李老板又捞取300条鲢鱼,数一数带
红色记号的鱼有3条,由此依题意得 :
=
,
∴x=20000,
∴估计出该水库中鲢鱼约有20000条.
故答案为:20000.
8.经调查,我区高中学生上学所用的交通方式中,选择
“电瓶车”、“自行车”、“其他”的比例为5:2:5,若
该校学生有600人,则选择“电瓶车”的学生人数是
D.调查我市冷饮市场雪糕质量情况
【详解】A.要了解一批袋装食品是否含有防腐剂,适合用抽
样调查的方式,故本选项错误;
B.要了解某班学生“50米跑”的成绩,由于调查的范围不大,
故适合用普查的方式,故本选项正确;
C.要了解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的收视率,由于范围较
大,故适合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故本选项错误;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6.2 普查和抽样调查
新课导入
讲授新课
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学习目标
1、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会选择
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2、明确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会设计适当的抽样调查方
案;
导入新课
如果想调查我们班同学的体能测试的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统计资料表明,大多数汽车发生交通事故时其速度为中 等,极少的事故发生于车速大于150km/h的情况。因此, 小明认为高速行驶比较安全,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正确吗? 为什么? • 4.我国自古就流传着《百家姓》,现在哪个姓氏的人比较 多呢? (1)在全班进行调查,找出你们班最常见的三个姓氏,它 们是什么? (2)调查全校同学的姓氏情况,你打算怎样调查?写出你 们学校最常见的三个姓氏。 (3)通过查资料的方式,看看全国最常见的三个姓氏是什 么?这个结果和你调查的全班姓氏情况、全校姓氏情况一 致吗?
课堂小结
1.基本概念: (1)调查、普查、抽样调查. (2)总体、个体、样本. 2.何时采用普查、何时采用抽样调查,各有什 么优缺点? 3.当总体中的个体数目较多时,为了节省时间、 人力、物力,可采用抽样调查.为了获得较 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 代表性和广泛性.还要注意关注样本的大小.
灯泡的寿命 某灯泡厂要了 解生产的1000 只灯泡的使用 寿命,你认为 该如何进行调 查?
领悟新知
☞
抽样调查
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 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
其中从总体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 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调查方式的选择
下列调查中,你认为应该采用哪种调查方 式,并说出自己选择这一观点的理由. (1)了解你们班同学周末时间是如何安排的; (2)了解一批圆珠笔芯的使用寿命; (3)了解我国八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 (4)要保证嫦娥三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对重要 零部件采用何种方式检查。 (5)全国中学生的节水意识; (6)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
作 业
• 1.电视台需要在本市调查某节目的收视率,每个看电视的人都 要被问到吗?对一所中学学生的调查结果能否作为该节目的收 视率?你认为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作的 调查结果会一样吗? • 2.王叔叔准备买一台彩电,他从报纸上得知上季度甲型号的彩 电销售量比乙型号彩电销售量略高。于是他决定买甲型号彩电。 可是,到了商店以后,他观察了20分钟,发现有3人买了乙型 号彩电,只有1人买了甲型号的彩电。他想一定是报纸弄错了, 于是也买了乙型号彩电,你认为一定是报纸弄错了吗?
生病的次数 1 至 2次 3 至 6次 7次及以上 人数 4 5 1
感悟与反思
抽样调查只考察总体的一部分个体, 因此它的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 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其调查结果往往 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为了获得较 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 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读一读
大样本一定能保证调查结论准确吗 1936年美国总统竞选时,《文学文摘》向1000万选民寄去了调查问卷, 这些选民的名单是从电话簿、俱乐部名册以及杂志的订户中挑选的.结果 在寄出的1000万份调查问卷中,约有240万的选民寄回了调查表.根据这 部分选民的回答,《文学文摘》预测共和党的布兰登将当选。选举那天 的结果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选民中只有38%投了共和党的票,而民主 党的罗斯福以多数票当选.《文学文摘》采用了1000万的巨大样本,为何 会预测失败呢? 原来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经济衰退的时期,那时能够安装电话、加入 上流社会俱乐部或能订阅杂志的美国人,大部分支持共和党.也就是说 《文学文摘》选择的样本虽然巨大却存在偏差,样本不具有广泛性和代 表性. 《文学文摘》的事例表明抽样调查时,既要关注样本的大小,又要关 注样本的代表性.那是不是在样本具有代表性的情况下,样本越大越好 呢?一般来说,在样本具有代表性的情况下,样本增大,所得结果误差 会减小.但是当样本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增加样本,精确度的增加却是 微小的,同时巨大的样本不仅耗资太大,也不便于管理. 因此在进行抽 样调查时,关键在于精心设计抽样方案,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这样, 只用较少的经费,就可能作出接近真实情况的预测.
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比较
普查
优 点 缺 点
抽样调查
通过调查总体来 通过调查样本来收 收集数据,调查 集数据,工作量较 小,便于进行. 的结果准确. 工作量大,难度 大,而且有些调 查不宜使用普查
调查结果往往不 如普查得到的结 果准确.
合作学习
为了了解你所在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准备怎样 收集数据? 人数 100 83 90 下面分别是小明、小颖、小亮三个小组的调查结果: 小明:我们小 组在公园里调 查了100名老年 人,他们一年 中生病的次数 如图所示: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2.普查和抽样调查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 陈晓霞
领悟新知
☞
总体与个体
为了特定目的对全部考察对象进行 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 其中被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被考察对象称为 个体.
人口普查
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 况,我国每10年进行一 次全国人口普查。当考 察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时, 总体就是具有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 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 口的年龄,个体就是符 合这一条件的每一个公 民的年龄.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5 2 1至2次 3至6次 7次及以上 生病次数
小颖:我们小组在医院 调查了100名老年病人, 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 如图所示:
1至2次 7% 3至6次 24% 7次及以上 69%
小亮:我们小组调查了 10名老年邻居,他们一 年中生病的次数如下表 所示:
现代社会是知识大爆炸时期, 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我们经常有 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 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周围 的世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合理 的决策。 调查是收集数据的一种重要 方法.
生活中的“数学”
妈妈:“孩子,再帮妈妈买鸡蛋去”. 妈妈:“这次注意点,上次你买的鸡蛋有好几个是坏的.” 妈妈:……… 孩子高兴地跑回来. 孩子:“妈妈,这次的鸡蛋全是好的, 我每个都打开看过了”. 妈妈:“啊!”
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