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中绿原酸的体外抑菌和抗氧化性的研究
长白山区野生金银忍冬茎和叶提取液中绿原酸的检测及体外抑菌研究

精密度试验结果显示 , S =13 (一3 , 明仪 R D . 0 )表
器 的精 密 度 良好 ; 定 性 试 验 结 果 显 示 , S = 1 1 稳 R D .5
基金项 目: 化师 范学院 自然科 学科研 基金 资助项 目( 0 9 1 。 通 2O 4 )
收稿 日期 :OO 1 6 2 1 —O —2
度, 摇匀 。04 m微孔滤 膜滤过 , .5 弃初滤液 , 取续滤液
作 为 样 品溶 液 。
范学院校园周边 , 经通化师范学院于俊林教授鉴定 。大
24 线性关系的考察 . 精密吸取绿原 酸对 照品溶液 5 1、52 、5 、0 1 、02 L进 样, 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峰 面积 , 以对 照品进样量 X 为
摘
要: 采用 H L P C法对长 白山区野生金银忍冬茎和叶 中绿原酸含量进行测 定, 最小抑 茵浓
度( Ⅱ )  ̄ c 测定法对其抑 茵效果进行考察 。结果表 明: 长白山区野 生金银 忍冬茎木 质部、 韧皮部和 叶中均合有绿原酸 , 含量分别为 04 、.4 、.4 , .2 04 15 其含量和抑 茵效果因部位不同而有差异 。
23 供 试 品溶 液制 备 .
1 材 料与方法
美 国 A in 1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 gl t 0 e 1 包括 10 10四
元泵 、 柱温箱 、 二级管阵列检测器、 g et A in 化学工作站) l ,
取金银忍冬茎木质部 、 积分数 5 %甲醇 5 , O On 精密称定重量 , 超声处理 3 n 补足 减轻 的重量 , 0mi, 摇匀 , 滤过 , 精密量
取 续 滤 液 5m 置 2 L棕 色量 瓶 中 , 5 甲醇 至刻 I, 5m 加 0
五种药食同源花提取物体外协同抗氧化作用

五种药食同源花提取物体外协同抗氧化作用余祥雄;梁泽明;肖性龙;余以刚【摘要】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试验和2,2-偶氮二(2-甲基丙基咪)二盐酸盐(2,2-azobis-(2-amidinopropane)dihydrochloride,AAPH)诱导红细胞溶血试验评价菊花、金银花、槐花、代代花、白扁豆花水提物和水提物的复配物(菊花50%,槐花18%,白扁豆花15%,代代花12%,金银花5%)的抗氧化性,并讨论五种药食同源花的协同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五种药食同源花的提取物及其复配物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抗氧化能力.在DPPH体系中,根据自由基的半数清除率(IC50值),各提取物抗氧化能力大小顺序为复配物(IC50 =97.83 μg/mL)>槐花(IC50 =98.63 μg/mL)>菊花(IC50=140.79 μg/mL)>金银花(IC50=146.35 μg/mL)>代代花(IC50=692.24 μg/mL)>白扁豆花(IC50 =701.51 μ,g/mL),复配物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抗氧化效果.AAPH诱导红细胞溶血体系中,复配物和槐花提取物表现出很强的溶血抑制作用,而金银花、菊花、代代花以及白扁豆花提取物仅表现出较弱的抑制作用.剂量在50~300 μg/mL时槐花提取物对红细胞的溶血抑制率小于复配物,当剂量达到300 μg/mL时,槐花提取物和复配物对红细胞的溶血抑制率分别为77.83%±1.85%和80.94%±1.46%,这说明五种药食同源花提取物之间存在协同抗氧化作用.【期刊名称】《食品工业科技》【年(卷),期】2019(040)008【总页数】6页(P254-259)【关键词】药食同源花;复配物;DPPH;溶血;协同效应【作者】余祥雄;梁泽明;肖性龙;余以刚【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641;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641;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641;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6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55.1五花茶是一种广东人喜欢的传统凉茶之一,配方通常包含金银花、葛花、代代花、白扁豆花、木棉花、菊花、槐花或鸡蛋花等。
金银花的有效成分及药理学研究进展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 第16卷 第79期33·综述·金银花的有效成分及药理学研究进展赵梦姣(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门诊办,河南 郑州 450008)摘要:金银花是我国传统的、临床最常用的中药,具有多种功用,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炎症、感染、肿瘤放疗、高热症、高脂血症等。
本文综述了金银花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为进一步开发与利用金银花的药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金银花;有效成分;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79.0230 引言金银花别名忍冬花、银花等,为忍冬科植物的带初开的花或干燥花蕾,系水保生态型植物,廉价易得。
《神农本草经》中指出:金银花性味甘寒,有清热、消炎、抗菌、抗氧化、解毒、止血化脓等功效,被古代医家推崇为神药,能够有效治疗多种常见疾病。
临床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风热感冒、消炎凝血、皮肤感染、麻疹、肺炎、肠炎、菌痢、腮腺炎等多种疾病,气虚体弱或脾胃虚寒者忌用。
金银花还是保健药品,对促进人们身体健康有着不同寻常的价值。
1 有效成分1.1 挥发油。
金银花最具有临床治疗价值的一种重要的有效成分就是挥发油,通过提取并鉴定总量约70多种,最主要两种为双花醇以及芳樟醇,占挥发油总量的49.4l%,挥发油同时含有其它多种有机化合物,如棕榈酸、亚麻酸、十四酸、十六酸、肉豆蔻酸、苯乙醇、棕榈酸、亚油酸等。
挥发油的核心药用成分为倍半萜、单萜类两种萜类化合物。
新鲜金银花有效成分为芳香醇,晒干金银花的有效成分为棕榈酸,抗菌效果相同,挥发油还具有疏散风热的药效,临床用于治疗痔疮等疾病。
1.2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中包括木犀草素及忍冬苷成分,已经发现的4种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木樨草素-7-葡萄糖苷、丁香油酚、香叶醇、a-松油醇等,黄酮类化合物至今已鉴定出47个化合物。
木犀草素能够有效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毒;金丝桃苷局部镇痛功效明显,无依赖性,临床上用于镇痛治疗。
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药金银花

摘要 (3)第一章绪论 (4)第二章化学反应 (5)2.1挥发油 (5)2.2黄酮类 (5)第三章药理作用 (6)3.1抑菌、抗病毒作用 (6)3.2解热、抗炎作用 (6)3.3利胆、保肝作用 (6)3.4降血脂和降血糖作用 (6)第四章临床应用 (7)4.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7)4.2小儿肺炎 (7)4.3对化疗后口腔溃疡的治疗 (7)4.4各种急性感染 (7)4.5小儿便秘 (7)结论 (8)参考文献 (9)致谢 (10)金银花是一种传统中药,具有开发潜力很大的临床常用药。
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能,用于治疗温病发热、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肺炎、丹毒、蜂窝状组织炎和痢疾等多种疾病,为临床最常用中药之一。
本文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以近十几年来发表的论文为依据,对金银花的有效成分等各个方面进行了一个较全面的总结概述。
结果表明:金银花一些新的药理作用和功能主治逐渐被研究发现,在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毒、免疫调节、保肝、降血脂、抗生育等方面均显示药理活性,为更深层次的了解及应用该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金银花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临床应用第一章绪论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金银花应用于临床已有千年历史,对治疗各种瘟疫痈肿病证,其疗效是确切的。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运用现代理论知识做了大量的临床药理工作,从科学的角度证实了金银花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抗肿瘤、增强免疫、解热抗炎、利胆、保肝、降脂、抗生育、等多种药理作用。
临床用于痈肿疖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根据文献报到,金银花的开发研究较多,但都没有一个较完全的研究概括。
为了以后临床研究能有较全的理论依据及借鉴。
现将金银花的化学成分,药理及临床应用做一个全面的概况综述如下。
第二章化学成分2.1挥发油金银花中的挥发油是其疏散风热主要物质基础之一。
研究学者主要应用气一质联用(GC—Ms)技术,从干花、鲜花成分比较、不同来源样品、不同提取方法、不同药用部位等对金银花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和测定。
金银花质量控制、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进展

金银花质量控制、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进展摘要:对金银花的质量控制、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
深入研究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及各类成分的药理活性、构效关系,对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金银花药理作用多样,化学成分复杂,质量控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有机酸类;三萜皂类;药理研究金银花即忍冬花,为中医常用药,具有清热解毒、凉风散热的功能。
其名始见于《本草纲目》忍冬条下。
忍冬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上品,主治寒热身肿。
陶弘景曰:“处处有之,藤生凌冬不凋,故名忍冬。
”李时珍谓:“忍冬在处有之,附树延蔓,黄微紫色,对节生叶。
叶似薛荔而青,有毛。
三四月开花,长寸许,一蒂两花二瓣,一大一小,如半边状,长蕊。
花初开者,蕊瓣俱色白,经二三日,则色变黄,新旧项参,黄白相映,故呼金银花。
”又谓:“茎叶及花,功用皆同。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金银花的药用部位发生了很大变化。
宋代以前独用茎叶,明代则茎、叶、花同等入药,此后强调以花为主,其茎叶成为同一植物的另外一种药物,即忍冬藤。
忍冬藤具清热解毒、通经活络的作用。
金银花植物来源复杂,在中国分布广泛。
药典规定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japonica Thumb.、红腺忍冬L.hypoglauca Miq.、山银花L.confusa DC.或毛花柱忍冬L.dasystyla Rehd.的干燥花蕾或初开的花。
经近代药理实验和临床应用证明,金银花对于多种病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和较好的治疗效果。
对金银花化学成分的研究,有利于对其药理作用的深入认识和新的药效功能的开发。
1 质量控制研究金银花的抗菌有效成分以绿原酸和异绿原酸为主,药典规定绿原酸的含量不得少于1.5 %。
但金银花药材中绿原酸含量极不稳定,易受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据郑欣荣[1]报道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生物、生态因素的影响:A植物体内各器官在其不同发育阶段,体内化学成分含量也会发生变化。
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测定

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测定摘要】目的:通过测定金银花中主要特征成分绿原酸含量评价金银花品质。
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采用C185柱(250mm×4.6mm),流动相为乙腈-1.0%冰醋酸溶液,0.45μm滤膜抽滤,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42nm。
结果:绿原酸进样量在0.2~1.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RSD为1.13%,平均回收率为101.2%。
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对金银花品质的评价。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金银花;绿原酸;含量;测定【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6-0374-02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绿原酸是其中的主要特征成分,而且也是目前所发现的金银花中药理活性最强的物质。
绿原酸是植物进行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苯丙素类化合物,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这种化合物不仅能够抗病毒,而且可以止血、利肝利胆、抗氧化。
因此,绿原酸含量是金银花品质评定的重要依据。
通过提取绿原酸,并测定绿原酸含量,将为金银花药物开发与利用提供支持。
本文将探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银花中的绿原酸含量。
1.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仪器材料:将采摘的金银花放置阴凉处,直至质量稳定。
使用粉碎机将金银花粉碎,过40目筛,以备试验使用。
试剂:绿原酸对照品(批号110753-200413)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水为纯化水;乙腈、甲醇为色谱纯;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仪器:采用美国安捷伦公司生产的全自动液相色谱仪系统Aligent1100(四元梯度洗脱泵、二极管检测器、温柱箱等);昆山市超声波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超声波清洗器;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生产的电子分析天平。
1.2 试验方法1.2.1试样制备将金银花粉末精确称取1.0g,放置在100ml量瓶中,加入50%甲醇10ml,放入超声清洗器中震荡,进行减压过滤,然后将滤液放置在25ml量瓶中定容。
金银花叶的研究进展

金银花叶的研究进展 潘秋文浙江省杭州市预防保健门诊部 杭州 310014 关键词 金银花叶 化学 药理 临床应用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的功效,是常用中药材之一,它的副产物———叶片被视为非药用部位而长期未得到充分利用。
为了金银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现将金银花叶化学、药理和临床研究近况做一综述。
1 化学成分111 黄酮类 金银花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有木犀草素、忍冬苷等。
经研究表明,不同时期的金银花修剪枝各部位均含有黄酮,节部和叶片含量最高,花中次之,茎含量较低[1]。
金银花越冬老叶中黄酮含量约为药用金银花的2.78倍、忍冬藤的6.98倍[2]。
黄酮的上述分布特征提示了金银花叶和节部可能是较好的药用部位。
112 有机酸类 绿原酸类化合物是金银花叶的主要有效成分,包括绿原酸和异绿原酸,有文献[3]报道同一时期的金银花叶中绿原酸类有效成分约为花的60%~70%,并以8~9月的金银花叶含量最高。
张永清等也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忍冬不同部分绿原酸的含量。
结果表明:忍冬各部位中都有一定的绿原酸,但含量高低不同,依次为花>叶>茎>根,且叶中的绿原酸含量较高,是花的69.63%,大大超过了根茎[4],而山东、河南等地金银花叶的绿原酸含量几乎赶上甚至超过了金银花,并在实验中发现金银花叶的加工条件影响其绿原酸的含量[5]。
武雪芬等采用薄层色谱测得金银花越冬老叶中绿原酸含量约为药用金银花的1.41倍、忍冬藤的9.08倍[2],所以由金银花为主药的一些中药制剂若用叶代替花做原料不会大幅降低主要药用成分的含量。
113 无机元素 金银花叶中含无机元素Fe 、Mn 、Cu 、Zn 、Mg 、P 、K 等,这些元素含量与花中含量为相近,茎中含量普遍偏低。
虽然从未见过有关无机元素同金银花药效间关系的报道,但至少从化学成分(无机元素的)的角度说明了金银花成分与叶的相似性[1]。
2 药理作用211 抗病原微生物 体外抑菌实验表明,忍冬花蕾和叶对痢疾杆菌、肠伤寒杆菌有相近似的抑菌效果,叶对白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强于花蕾[6]。
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

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对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作了全面的介绍并简述了近10年的研究结果及进展概况,以期为金银花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标签:金银花;化学成分;药理在我国,金银花主要分布在山东、广西、湖南、广东、河南、安徽、四川、陕西、江西、贵州等地,金银花为常见的中药,是药用经济型与水保生态型植物,享有“国宝一枝花”的美誉,在保健食品、化妆品、观赏园艺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1]。
1 金银花的化学成分金银花花蕾中含有有机酸、挥发油和黄酮类物质。
其中有机酸类约占6%,以绿原酸为主,还含有环烯醚萜苷、裂环马线素、獐牙茶苷、麻线素、麻线酸、新环烯醚萜苷等[2]。
挥发油约含有0.6%,已测得30多种成分,主要为芳樟醇、双花醇、香叶醇、异双花醇、松油醇、丁香油酚、香树烯、苯甲酸甲酯丁香酚、金合欢醇等。
黄酮类物质含量约占3.55%,主要有木犀草素、葡萄糖苷、槲皮素、金丝桃苷等[3]。
1.1 挥发油挥发油是金银花的有效成分。
金银花干品中含有挥发油成分60多种以上,主要成分为棕榈酸,占挥发油26%以上,其它成分则多为醇、酸、醛、酯类和烷烃等[4]。
鲜花挥发油成分多为低沸点的不饱和萜烯类,其中以芳香醇为主,含量占挥发油的45.5%以上。
金银花干、花蕾中多为单萜类化合物,含量较高的有香树烯、芳樟醇和香叶醇[5]。
1.2 黄酮类1995年高玉敏等从金银花中分离出3个酮类化合物,经鉴定为木樨草素-7-o-A-D葡萄糖苷、木樨草素-7-o-B-D-葡萄糖苷、金丝桃苷[6]。
景小奇等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时期的金银花修剪枝各部位的粗黄酮含量[7]。
结果显示:不同时期的金银花修剪枝各部位黄酮含量不同,以节部和叶部最高,花中其次,茎含量最低,据此认为金银花叶和茎应是较好的药用部位[8]。
1.3 有机酸类绿原酸类化合物是金银花的主要有效成分,包括绿原酸、异绿原酸和咖啡酸。
其中异绿原酸为一混合物,它的异构体有7种,分别为4,5-二咖啡酸奎尼酸、3,4-二咖啡酸酰奎尼酸、3,5-二咖啡酸酰奎尼酸、1,3-二咖啡酸酰、3,5-二咖啡-3-阿魏酰奎尼酸、4-阿魏奎尼酸、5-阿魏奎尼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卷第2期2005年6月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 ogyVol .20 No .2Jun . 2005金银花中绿原酸的体外抑菌和抗氧化性的研究3张泽生,乌 兰(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300222) 摘 要:用紫外光谱法(UV )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 LC )对金银花中提取的绿原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测定了绿原酸对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的抑菌能力,清除DPPH ・自由基的能力和对Fe 3+的还原能力。
结果表明:金银花中绿原酸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对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对Fe 3+有较强的还原能力。
关键词:金银花;绿原酸;抑菌;抗氧化中图分类号:TS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6510(2005)022*******An ti m i crob i a l and An ti ox i da ti on I nv itro of Chlorogen i c Ac i d i n F losL on iceraeZHANG Ze 2sheng,W U Lan(College of Food Engineering and B i otechnol ogy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 ogy,Tianjin 300222,China )Abstract:Quan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chl or ogenic acid in Flos L onicera were devel oped by UVand HP LC .Detect the bacteri ostatic acti on against pathogenic bacteria in diets ,the capacity of eli m inating DPPH ・and deoxidizing Fe 3+.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chl or ogenic acid has a str ong antibacterial acti on,a superi or capacity of eli m inating DPPH ・and deoxidizing Fe 3+.Key words:Flos L onicerae ;chl or ogenic acid;bacteri ostatic acti on;anti oxidati on 金银花在我国分布广,药用历史悠久,是常用的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为忍冬科(Caprifoliaceae )忍冬属(L on icera )植物忍冬(L onicera japonica thunb )及同属多种植物的干燥花蕾,是临床常用的中药之一。
近年来研究发现,金银花中富含多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诸如挥发油黄酮及绿原酸类、三萜类和微量元素等,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在众多的成分中绿原酸较为丰富且具有多种活性功能,因此常以绿原酸含量的高低评价金银花质量的优劣[1]。
绿原酸是一种含有酚羟基的化合物,药理学证明,绿原酸具有保护心血管的活性[2]。
人体内的低密度脂蛋白(LDL )被氧化是引起心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原因[3]。
绿原酸能有效地保护人体LDL 中α2Tocopher 2ol,使其LDL 免受氧化[4]。
当人体摄入一定量含有酚羟基化合物的食物时,这些物质可降低或淬灭人体中自由基的产生。
据统计在心脏病低发病率的人群中,发病率与绿原酸的摄入有一定联系,其部分抗病机制是绿原酸对人体LDL 中α2T ocopher ol 氧化的抑制作用[5]。
本文在对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抗菌、抗氧化活性等方面做一些探讨,为工业化生产该类物质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与仪器1.1.1 试验材料 河南产金银花,经干燥后破碎。
3 收稿日期:2004211202 33基金项目:天津市教委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39902) 33作者简介:张泽生(1956-),男,天津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食品营养、天然产物开发与研究.E 2mail:zhangzesheng@hot m ail .com.1.1.2 试验菌株 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G-),枯草芽胞杆菌(B acillus subtilis,G+),金黄色葡萄球菌(S taphylo2 coccus aureus,G+),藤黄八叠球菌(M icroccus luteus (S chroeter)Cohn,G+)购自于湖北武汉大学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
1.1.3 培养基 固体肉汤培养基(g/L):蛋白胨10.0,牛肉浸膏5.0,NaCl5.0,琼脂20.0,pH7.2,121℃灭菌20m in;半固体肉汤培养基(g/L):蛋白胨10.0,牛肉浸膏5.0, NaCl5.0,琼脂8.0,pH7.2,121℃灭菌20m in。
1.1.4 实验仪器 K DF22116康达多功能食品粉碎机(天津市达康电器公司),微量进样器(基因公司),OR I O N818型pH 计(美国),RE23000旋转蒸发器(上海亚荣生化仪器),SHB2Ⅲ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郑州长城科工贸), AB2042N分析天平(美国Mettler2Toledo Gr oup),Uv m i2 ni2124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有限公司),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Lab)。
1.1.5 主要试剂 CH3CH2OH、NaCl、FeCl3、K3Fe(CN)6、Na2HP O4、NaH2P O4、绿原酸标准品、2,22二苯基2α2苦基肼(DPPH)、抗坏血酸、三乙胺、三氯乙酸(均为分析纯),乙腈(色谱纯);庆大霉素(华北制药厂,生产批号: 20040218,80万单位/2mL),大孔树脂(南开大学化工厂)。
1.2 实验方法1.2.1 绿原酸的基本提取工艺 金银花破碎颗粒→热回流浸提→浓缩→冷沉→离心→大孔树脂纯化→浓缩→冷藏保存备用。
1.2.2 紫外分光光度法对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的测定 将绿原酸标准溶液配成浓度0.01mol/L,用紫外分光光度计于200~500n m扫描。
选取绿原酸的最大吸收波长,测定不同浓度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值,做出标准曲线,以计算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
1.2.3 对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定性分析 本试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 LC)在相同色谱条件下,将标准溶液色谱图与样品色谱图进行对照,根据保留时间确定样品中的绿原酸。
1.2.4 绿原酸抑菌活性实验———生物检测法 抑菌试验方法:无菌操作。
取10mL琼脂培养基于直径为9c m的无菌培养皿中,铺匀,待凝固后,放入两个牛津杯。
取含有活菌的半固体培养基10mL,加到装有牛津杯的培养皿中,铺匀,待凝固后,拔出牛津杯,在其中一个杯孔中加入药液50μL,并设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37℃培养24h观察结果,并测量抑菌环直径。
抑菌环直径≥20mm为极敏,15~20mm为高敏,10~15mm为中敏,≤10mm为低敏[6]。
1.2.5 绿原酸抗氧化性 本实验利用还原法测定了金银花中绿原酸在体外清除2,22二苯基2α2苦基肼自由基(DPPH・)的能力,并与抗坏血酸进行了还原Fe3+能力的对比。
(1)绿原酸清除DPPH・活性测定[7] 取0.1mL的精制绿原酸样品溶液,加入2.9mL 0.05g/L的DPPH・乙醇溶液。
混匀后在517n m处测定吸光度值,每1m in测量一次,直至读数稳定。
(2)绿原酸还原Fe3+能力的测定[7] 取2.5mL的不同样品溶液,加入2.5mL的磷酸盐缓冲液(0.2mol/L,pH=6.6)及2.5mL的10 0K3Fe(CN)6溶液,于50℃水浴反应20m in后急速冷却,加入2.5mL的100 0三氯乙酸溶液,取反应液5mL,加入5mL的H2O和0.10 0FeCl3溶液1mL,混合均匀,10m in后于700nm处测定其吸光度值,以水为空白,吸光度值越大表示还原能力越强。
以上实验均以抗坏血酸作阳性对照。
2 结果与讨论2.1 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测定 通过对绿原酸标准溶液和在金银花中精制所得的绿原酸溶液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200~500nm扫描,见图1。
由图1可以看出,由大孔吸附树脂精制所得的绿原酸和相同浓度的绿原酸标准品的紫外光谱图比较,二者都是在324nm有一最大吸收峰,峰形和两峰峰高比例基本相同。
最后选取最大吸收波长324n m,再分别测定不同浓度标准绿原酸溶液的吸光度值,以绿原酸标准品浓度为横坐标,以其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如图2。
根据所绘的标准曲线,求得线性回归方程为Y= 57.497x+0.0482,且相关系数R2=0.9999,说明本方法在绿原酸的质量浓度为0.005~0.030g/L时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对粗提液进行的纯化使得产品的纯度由原来的37.990 0提高到90.380 0,精制得率达900 0以上。
・6・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第20卷 第2期 (a )绿原酸标准品(b )精制绿原酸图1 绿原酸紫外吸收光谱图图2 绿原酸标准曲线2.2 高效液相色谱法(HP LC )对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定性测量 对金银花提取液中是否含有绿原酸进行定性分析,分析条件为Lanbo [250mm ×4.5mm ,C 18]分析柱,流动相为乙腈∶柠檬酸缓冲溶液∶水(10∶20∶70),流速为1.0mL /m in,室温,进样量为20μL,检测波长为324nm 。
绿原酸标准样品的色谱图,金银花中精制的绿原酸样品的色谱图如图3。
图3表明检测物均在10.211m in 处出现最大吸收峰,可以初步断定两种物质为同一化合物。
2.3 绿原酸的抑菌生物活性 利用牛津杯法检测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抑菌效果,并设阴性对照与阳性对照。
结果如图4、图5、表1。
(a )绿原酸标准溶液(b )精制金银花提取液图3 绿原酸的色谱图(a )对藤黄八叠球菌的抑菌效果(b )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c )对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7・ 2005年6月 张泽生,等:金银花中绿原酸的体外抑菌和抗氧化性的研究(d )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效果图4 1.0g /L 绿原酸对4种致病菌抑菌图图5 1.0g /L 的庆大霉素对大肠杆菌抑菌图表1 绿原酸对4种致病菌的抑菌圈结果菌种抑菌圈直径/mm1.0g/L 绿原酸1.0g/L 庆大霉素大肠杆菌25.9526.15枯草芽孢杆菌13.6514.25藤黄八叠球菌33.5524.50金黄葡萄球菌19.7218.75 结果表明,1.0g/L 的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抑菌效果明显,尤其是大肠杆菌和藤黄八叠球菌,它们的抑菌圈直径分别是25.95mm 和23.55mm 即为极敏,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是19.72mm 为高敏,枯草芽胞杆菌抑菌圈直径是13.65mm 为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