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1
中国传统文化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简介(一)2、海内外华人都称为炎黄子孙。
“炎”和“黄”是远古时代两个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相传他们联合统一了华夏,对中国早期文明的起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炎黄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右图为黄帝像。
3、在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上,以禹为代表的夏后族起过重大作用。
夏后族以华山作为自己的活动中心,所以又获得了华夏族的称号。
今天,人们用“华夏”来代表中华民族。
“华夏子孙”也是海外华人感到自豪的光荣称号。
4、爱国、爱乡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基本道德规范和准则。
为祖国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乃至献身,是最宝贵的品格。
由此而产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中华民族成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祖国统一始终是各民族的共同要求。
5、自强不息包含着中华民族的自尊、自信、自主和自立,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顽强的生命力和百折不挠的开拓进取精神,使人们以积极、乐观、有为的态度对待人生,使勤劳刻苦成为中华民族的品格,从而维系着民族独立,推动着民族进步。
6、中华民族崇尚道德,认为个人品德的好坏是国家政治好坏的关键。
因此人人都应恪守道德准则,以德才兼备为人生的根本。
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伦理道德型的文化。
7、中国人历来重视实际,深信“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崇尚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追求人生理想,实现人生价值,这就是中华文化的求真务实精神。
8、中华文化包含着宽容大度精神,主张各民族、各国互相尊重,和睦相处,实现“协和万邦”。
9、《周易》,又称《易经》,简称《易》,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著作和百科全书。
它蕴涵的思想内容渗透在中国天文学、物理学、预测学、数学、医学、武术学等各个领域。
10、《周易》被国外看作是中国5000多年文化科学技术的源头活水,引起了西方众多学者的重视和研究,出现了世界性的“易学”。
11、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社会经历了划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产生了儒、道、墨、法等各家学说,出现了学术文化的繁荣局面,这就是“百家争鸣”。
1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幽默
敏感
2
1
3
3
2
2
1
2
1
1
1
1
3
3
㈡.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①. 自强不息
②. 厚德载物 ③. 实用主义(实践理性) ④. 超脱圆滑(辩证思维)
中国人特别认同超脱圆滑,超脱即超脱 于对立的二者或三者之上,谁都不服从,谁 都不反对。圆滑就是没有菱角,你好我好, 大家都好。
超脱圆滑(辩证思维)
●《易经》就有“物极必反”的思想。
㈡.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①. 自强不息
☆.自觉上进
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 之将至已”。墨子非命、尚力。老子 “无为而无不为”。法家的“富国强兵” 思想。
毛泽东:“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㈡.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①. 自强不息
☆.自觉上进
☆.勤恳劳动
中国人深信,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黄金无种偏生勤 俭人家。”我们民族所推崇的许多经典 典故,“愚公移山”,“悬梁刺股”, “锉壁偷光”,“闻鸡起舞”。
●孔子有“执其两端”,走“中庸之道”, “过犹不及”的思想。 ●老子有“反者道之动” 的思想。 ●谚语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福兮 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黑暗过去是 黎明”。
㈡.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①. 自强不息
②. 厚德载物
☆ .宽厚待人。宽即宽容、厚即厚道。 ☆ .和合兼容。
中国人相信,“和实生物”(西周末年 史伯)。晏婴说过:五味相和才有美味,五 音相和才有妙曲,五行相和才有万物。孔子 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㈡.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①. 自强不息
中国的主要传统文化

中国的主要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概述中国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纷繁复杂。
音乐类:如京剧、昆曲、黄梅戏等文学类:唐诗、宋词、元曲、三十六计》、《孙子兵法》、《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诗经》等器乐类:二胡、鼓、锣、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美术类:中、剪纸、中国书法、篆刻印章等工艺类:唐卡、刺绣、皮影、风筝、中华结、漆器、玉雕、瓷器、红灯笼等舞蹈类:孔雀舞等民俗类:舞狮子、划龙舟、孝服、纸钱、对联、门神、年画、鞭炮、谜语、饺子、月饼等生活类:中药、文房四宝、茶叶等其他类:武术、茶叶、鸟笼、盆景、五针松、毛竹、牡丹、梅花、莲花、华表、牌坊、长城、园林、寺院、古钟、古塔、庙宇、亭、井、黄土、民宅等以下介绍几个比较有特色的生活中的中国传统文化:1、皮影戏“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
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
2、剪纸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据考证,从商代开始就有人用金银箔、皮革或丝织品进行镂空刻花制作装饰品,后来在公元105年,蔡伦改进和推广前人的经验开始大量造纸,这种镂花形式因找到了更易普及的材料从而诞生为现在的剪纸艺术。
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
大约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
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
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
3、风筝风筝起源于中国,是目前世界风筝界一致公认的结论。
中国文化传统文化第1讲

The relatively enclosed geographical surroundings provided exceptional natural advantages for the ancient Chinese culture to develop independently, for a fairly long period free from the impact of foreign cultures, especially those powerful ones. These facilitated the Chinese culture to evolve into a stable and independent system with distinctive regional features.
It belongs to the historical category, having undergone 5 000-year development before it turns into today’s splendid sight, both extensive and profound. To some extent the Chinese culture indicates the Chinese tradition. Meanwhile it can be relegated to the national category. After a long process of relatively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followed by the collision and exchange afterwards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the Chinese culture assumed unique characteristics, became an outstanding member in the brilliant global family of national cultures, and grew to be a main representative of Oriental national cultures.
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

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1)一、单选题(共40题,40分)1、“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 出自哪里?A、《论语》B、《尚书》C、《中庸》D、《礼记》正确答案: C2、“刚健有为”思想虽然早已有之,但它真正上升为中华民族显性的民族精神,大体是()的事情。
A、晋南北朝B、清朝末年C、隋唐时期D、明清之际正确答案: D3、“刚健有为”这个思想真正上升为中华民族显性的民族精神是什么时候?A、宋时期B、唐朝时期C、明清时期D、近代之后正确答案: C4、“群众路线”不包括?()A、一切为了群众B、一切依靠群众C、一切听从群众D、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正确答案: C5、关于为什么要仁爱孝悌说确的是。
()A、我们无法排除陌生人是骗子,所以我们对陌生人不应该仁爱。
B、“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是说君子可能会被人用合乎情理的说辞欺骗,但难以被违反道德的事情蒙蔽。
C、有些父母的确在某些事情上会有错误的想法与不理性的行为。
这意味着我们也可以不孝顺父母。
D、在子女看来父母有些错误的想法与不理性的行为,就是错误的,因为父母年纪比子女大,趋于保守了。
正确答案: B6、对于如何促进世界说法错误的是()。
A、要对世界各国的实际情况——特别是人民的实际生活状态——有深切的了解。
B、需要建立一套制度来管控矛盾分歧。
C、要从积极的方面在推进天下,特别是各国应加强经济合作,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D、对与我们不同的风俗、制度、,应该试图去改造。
正确答案: D7、“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和哪一卦有关?()A、谦卦B、艮卦C、乾卦D、坤卦正确答案: D8、下列不属于宋代道学家的是?()A、周敦颐B、王守仁C、朱文公D、陆九渊正确答案: B9、关于道的说法错误的是()。
A、道历经四个姓的朝代,在十个皇帝手下做过大臣。
B、道以非凡的辩才和政治智慧阻挡了许多可能的战争与屠城,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了贡献。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论[1]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论[1]](https://img.taocdn.com/s3/m/996f96c80c22590102029d7f.png)
❖(二)狭义的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观念意识 形态成果,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狭 义文化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所以又称 “小文化”。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
❖ 特性: ❖ 1、“协和外邦”、“和而不同”的整体和谐
观。 ❖ 2、“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
观。 ❖ 3、强调人自身修养的人本观。 ❖ 4、系统的整体思维方式及实践理性精神。
❖ 1、原始群居时期: ❖ 元谋人(距今170万年前) ❖ 婚姻状态是杂婚
❖ 2、血缘家族时期: ❖ 中国文化的曙光是从这时开始的 ❖ 三大成就: ❖ 一是石器的出现: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反映了人类创造文化能力的提高 ❖ 二是火的使用: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迅速发展 ❖ 三是出现了弓箭:扩大了人类杀伤的范围和
产生的原因:生产力不发达;认识能力低下。
功能:维系人们的社会性;维系集体和个人的精神、 宣泄不安情绪。
2、神话的保存: 《山海经》、《楚辞》、《淮南子》、《庄子》
《山海经》是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战国末期或西 汉初期;作者不定;性质不定(地理书或巫书)
二、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 1、创世神话: 盘古开天辟地
2、始祖神话: 女娲造人 女娲补天
3、洪水神话: 大禹治水
4、战争神话: 黄帝战蚩尤
5、英雄神话: 夸父追日 精卫填海 后羿射日
6、传奇神话: 嫦娥奔月
三、古代希腊神话
1、古代希腊神话的背景
古代希腊神话是古希腊时期的口头传说,希腊
神话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希腊神话是西方文学和艺 术的源泉,至今仍然被无数作家和艺术家当作题材 和灵感的宝库。
❖ 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 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 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晚期逐渐向父系 氏族过渡。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以牧、 渔、猎并存。它的遗存以独具特征的彩陶与 之字型纹陶器共存、且兼有细石器的新石器 时代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第一讲 中国文化发展的自然环境

第一講中國文化發展的自然環境一、地理環境1、地形和地勢特征地域環境是文化發展的客觀條件和自然基礎,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
⑴第一階梯爲青藏高原由西南向東北傾斜,是吐蕃族(漢朝時形成,藏族前身)生活地區,活動中心於青藏高原西南。
羌族生活在高原的東北,靠近四川一帶。
炎帝由羌族分化出來,因爲受排擠,因而退居到青藏高原邊緣,東漢時向中原擴散,現大多在茂縣。
青藏高原臨近印度,受佛教影響較大,藏族佛教來源於印度佛教和蒙古佛教。
⑵第二個階梯由北向南的一系列塊狀高原(蒙古、黃土、雲貴)①蒙古高原:自古是遊牧民族生活地區;②黃土高原:在曆史上是氣候溫暖,雨水充沛,樹林繁茂地區,土質很松軟肥沃,成爲中國早期文明發展地區,特別是周邊的關中地區,漢朝時爲政治文化中心,唐時最爲鼎盛。
南部爲四川盆地,地域遼闊,西部爲成都平原,周圍有高山圍繞,四川盆地的文明發展有內在自我發展活力。
③雲貴高原:石灰岩地區,喀斯特地貌,山林、盆地、小湖泊等地形多樣。
文化發展呈現多樣性,民族衆多,至今已形成了近40個族群。
⑶第三個是一系列地勢平坦的平原,由東北、華北、長江中下遊平原、華南平原組成①東北平原:地域遼闊,氣候寒冷,氣溫低,最早的文明是遊牧文明,後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氣候變化,發展爲農業文明;人口一直都很少,在清末,東北人口的60%都是闖關東的外來人。
②華北平原:黃河沖積平原,因其發達,故一直是華夏文明發展的中心地,由於環境被破壞,發展逐漸滯緩,漢代50年一次旱災,到宋代則爲2年一次,元代後每年一次旱災。
③長江中下遊平原:由長江沿岸的塊狀平原組成,此平原自然條件比上兩個平原好,但開放要晚,原因是地理因素,它由紅壤和黑土組成,黏性強,開墾不易,一旦開放後勁力量很強。
④華南平原:最小、最零散的,由粵南地區、桂西地區的小塊平原組成,地域文明特色明顯,北有武陵山,南有大海。
地域自我遺傳很明顯。
雖然地形相差複雜,地域遼闊,但整個地形地勢是完整的且具有內在的整體性。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概况PPT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以贵刚经 人和健世 为尚有致 本中为用 的的的的 人和进务 文谐取实 精精精精 神神神神
1.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重视人的生命、肯定人的价值。 《周易》:把人与天地并立,并强调“天地之间,莫贵于人” 《礼记》:“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 孔子:“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辉煌的文化成就 《史记》—史学 《古诗十九首》—诗歌 元典创制
道教、佛教——东汉
(四)魏晋南北朝—— 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期
融合期
多元的文化走向
多方创新的文化成就 数学—祖冲之 农学、地理学—《齐民要术》《水经注》 医学、化学—葛洪
(五)唐宋时期—— 中国传统文化的鼎盛期
鼎盛期
唐代 科学技术 文学 艺术
宋代 文学 书法 绘画 科技 教育
(六)明清——中国传统文化 的沉暮与创新
沉暮与创新
文化专制严厉 文字狱
早期启蒙思潮出现 李贽 王守仁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古典文化的总结时期 图书典籍 古代科技 学术文化
西学的传入与东渐
中国传统文化的 基本精神
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体 验,谈谈中国传统化的 基本精神有哪些?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匡衡凿壁借光
车胤囊萤
孙敬悬梁
苏秦刺股
孙康映雪 勾践卧薪尝胆
4.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
躬行践履,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追求人生理想,实现人生价值。
荀子:“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孔子:“敏于行”“敏于事”,“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力行近乎仁”
希腊哲学家 普罗泰戈拉
《论真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哲学命题 西方“以人为本”思想的历史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