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精品】转录后加工

合集下载

转录后加工名词解释

转录后加工名词解释

转录后加工名词解释
转录后加工是指在基因组中进行转录的过程后,对转录产物(RNA分子)进行进一步的修饰和加工的过程。

转录是指在DNA模板上合成RNA分子的过程,而转录后加工则是在RNA分子合成完成后对其进行一系列的修饰和处理。

转录后加工的目的是为了产生成熟的RNA分子,使其能够发挥特定的功能。

在转录后加工过程中,RNA分子经历剪接、修饰和运输等多个步骤,以形成成熟的RNA分子。

剪接是转录后加工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

在剪接过程中,RNA 分子的内含子(非编码区域)会被剪除,而外显子(编码区域)则会被保留下来。

这样一来,通过剪接,一个基因可以产生多个不同的成熟RNA分子,从而扩大了基因的功能和多样性。

除了剪接,转录后加工还包括其他的修饰过程。

例如,RNA分子可能会经历5'端帽子的添加和3'端的聚腺苷酸尾巴的加入,这些修饰可以保护RNA分子免受降解,并有助于其在细胞内的稳定性和转运过程中的识别。

此外,转录后加工还可以包括RNA编辑、互补RNA合成和核糖体扫描等过程。

RNA编辑是指在转录后,RNA分子中的碱基序列可以发生改变,从而导致RNA分子的信息内容发生变化。

互补RNA合成是指利用RNA分子作为模板合成互补的DNA分子。

核糖体扫描是指RNA分子被核糖体识别并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

总的来说,转录后加工是一系列对转录产物进行修饰和加工的过程,通过这些过程,RNA分子可以获得特定的功能和稳定性,从而发挥其在细胞中的重要作用。

5-转录、转录后加工

5-转录、转录后加工

b’ b
a w eukaryotic
RPB3
The same color indicate the homologous of the two enzymes
RPB2
RPB11
RPB6
RPB1
第三节 启动子和终止子
一、原核生物的启动子和终止子 (一)启动子 promoter
RNA聚合酶识别、结合和开始转录的一段DNA序 列,位于转录起始位点以上,长度20bp-200bp不 等。 启动子的结构影响了它与RNA聚合酶的结合强弱, 进而影响了该启动子所在的转录单位中包含的基 因的表达水平。 启动子(即RNA聚合酶在DNA上的结合位点)可 以用足迹法和硫酸二甲酯法等测得。
位置
核仁
5.8S rRNA, 18S rRNA, 28S rRNA 50%-70%
核质
mRNA, microRNA 20%-40%
核质
tRNA, 5S rRNA 小RNA 10%
转录产物
活性
Eukaryotic RNA polymerase II has >10 subunits.
prokaryotic a
大肠杆菌乳糖启动子的CAP位点:
位点I:-70到-50,强结合位点,含有一个反向 重复序列 位点II:-50到-40,弱结合位点,但复合物结合 于位点I 后,位点II与复合物的结合力显著提高。
乳糖启动子的-10序列为TATGTT,中心的G-C对增加 了双螺旋的稳定性,RNA聚合酶难以使其解链。cAMPCAP复合物与CAP位点的结合,促进了开链式启动子复 合物的形成。
从5’到3’; 3’,5’磷酸二酯键
10-4—10-5 低,中途解离下来的DNA聚 合酶会再次与解离点结合

转录后加工

转录后加工

第五章 RNA 转录后加工在细胞核内对基因产物(mRNA前体)进行 各种修饰、剪接和编辑,使编码蛋白质 的外显子部分连接成为一个连续的开放 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的过 程称为转录后加工.RNA 转录后加工实验证据加工后的5′ 端都是单 磷酸, 加工后分子比初始转录物小; tRNA含有特殊的碱基, mRNA有cap,polyA以及内含子剪切等第一节 mRNA加工的分子机制转录出来的RNA必须经过加工方能变为成熟的mRNA 原核的mRNA一般不经过加工P A1 A2 A3 0.3 0.7 1 1.1 1.2 早期转录基因 1 .3 tRNaseⅢ pppPu premRNA pppPu 前导序列 0.3 0.7 1 1.1/1.2 5 1.3 mRNAT7噬菌体初始转录产物的加工过程真核mRNA前体分子的加工mRNA的前体是分子较大的hnRNA(heterogeneous nuclear RNA,核内不均一RNA)hnR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核糖核蛋白 hnRNP), mRNA前体的加工在hnRNP上进行5’-端帽子结构 (capping) 3’-端接多聚腺苷 (poly(A)) mRNA前体 剪接、 修饰 、编辑帽子的类型真核细胞中的hnRNA5’端要连上一个甲基化的鸟 嘌呤,这就是mRNA的5’端帽子 capO: 5’末端鸟苷的第7位上甲基化 cap 1: 5’末端第二个核苷酸的核糖上的2′-0位点上甲 基化 Cap2: 5’末端第三个核苷酸的核糖上2′-0位点甲基化注意:帽子连接方式 5’--- 5’帽子结构的功能有助于mRNA越过核膜 保护5′不被酶降解; 使mRNA能与核糖体小亚基结合; 被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因子所识别,促进 蛋白质合成 帽 子 结 构 对 mRNA 前 体 的 剪 接 是 必 需 的加尾有关蛋白因子识别AAUAAA 在加尾信号 AAUAAA下游11-30nt 处剪切RNA 末端腺苷转移酶合成 poly(A)至一定长度加尾的功能在mRNA3’端需要加上poly(A)序列的尾巴, 其长度因mRNA种类不同而不同,一般为 200-250个左右的碱基,功能: 协助mRNA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定位的; 提高mRNA在细胞质中的稳定性。

药学分子生物学:第三章 转录、转录后加工

药学分子生物学:第三章 转录、转录后加工
52
(3)CAAT框(CAAT box)
位于-75bp处 一致序列为GGC/TCAATCT 前两个 G 的作用十分重要(转录效率) 影响启动子的效率、频率,不影响启动子的特异性
(距转录起始点的距离,正反方向)
-10 upstream
+1 start point
+10 downstream
25
26
❖ 在原核生物的启动子中有4个区域:
➢ 转录起始点:多数情况下为嘌呤,A为转录起始点。 ➢ -10区 ➢ -35区 ➢ -10与-35之间的序列
27
-10区
几乎在目前已知的所有启动子中均存在。 保守序列的中心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约-10 bp处,这一 保守序列称为-10序列。其一致序列为TATAAT,又称 Pribnow框,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首先解链。
(transcription unit) 原核生物的转录单位多为 polycistron in operon 真核生物中的转录单位多为monocistron
转录起点即转录原点记为+1,其上游记为负值,下游记为正值
-10
+1
+10
upstream
start point
downstream
8
A transcription unit includes a promoter, an RNAcoding region, and a terminator.
▪ 可能由于的TA堆集能要小于→AA的堆积能,所以突变 后双链比突变前要多消耗能量,所以影响转录效率
❖ TATGTT→TATATT,转录效率上升,为上升突 变(up mutation)。
▪ 上升突变可能是由于TG→TA不仅堆集能降低了,而且 氢键也减少了,所以比突变前更易打开双链,转录效 率也会提高。

chapter 7转录后加工

chapter 7转录后加工

A poly(A) tail is added to the 3’ end of the transcript in 2 steps… 1) cleavage: the RNA is cut 10-30 nucleotides downstream of a specific sequence in the 3’UTR 2) addition of A’s (100-200 are added) to generate a poly(A) tail
poly(A)的功能
增加mRNA的稳定性 将携带或缺少poly(A)的球蛋白mRNA 注入到蛙卵中,结果发现,在6小时后缺少poly(A)的球蛋白 mRNA不再进行翻译,而携带poly(A)的处理仍然正常合成球 蛋白。最简单的解释是,poly(A)有助于增加mRNA的稳定性 提高mRNA翻译效率 mRNA的翻译需要PAB I(poly(A) binding protein I,poly(A)结合蛋白I)的蛋白参与,它们与 poly(A)的结合可提高mRNA的翻译效率。如果在mRNA样品 中加入过量的poly(A),可急剧降低蛋白质合成的数量。原因 在于大量poly(A)与PAB I因子竟争性结合,使mRNA缺少必 需的PAB I,因而不能有效翻译。此外适当延长poly(A)核苷 酸数目可控制mRNA的翻译。活细胞中很少mRNA的poly(A) 长度少于30 nt,低于这一长度mRNA不能翻译。 poly(A)可影响mRNA前体最后一个内含子的剪切,缺少poly (A)使剪接效率降低5-10倍。
注意稀有碱基
tRNA转录后的加工与修饰
(1)RNaseP (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的复 合体)可切除E.coli前体tRNA5’的前导序列 (41nt)。该酶不识别特殊的序列,而是 识别二级结构——发夹所组成的tRNA。

分子生物学:转录及转录后加工

分子生物学:转录及转录后加工

α rpo A 40 2 装配亚基:与启动子上游元件和
活化因子结合.
β rpo B 155 1 催化中心:结合核苷酸底物,催
β' rpo C 160 1 化磷酸二酯键形成,与模板DNA
结合。
σ rpo D 32~92 1 识别亚基:可识别启动子,促进
转录的起始。
ω
9
1 促进RNA酶组装和稳定的作用
4.2 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
真核细胞核RNA聚合酶共同的性质
* 都是大的多亚基蛋白质(500-700 k) * 都有两个大的与大肠杆菌RNA聚合酶 、和′亚
基同源的亚基,因此活性中心是保守的 * 没有与大肠杆菌σ因子同源的亚基
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结构与功能的比较
名称
RNA聚合酶I (A) RNA聚合酶II (B) RNA聚合酶 Ⅲ(C)
⑹ 都遵从碱基配对规律—— 但转录忠实性要低于DNA复制;
⑺ 转录与复制都受到严格的调控。
3.转录和复制的区别
复制
模板
两条链均复制
原料 酶
dNTP DNA聚合酶
产物
子代双链DNA
配对 高度进行性
A-T;G-C 中途不停止
转录 不对称转录
NTP RNA聚合酶 mRNA,tRNA,rRNA A-U;T-A;G-C 可一段一段复制
第七章 转录及转录后加工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转录的复制机理与体系 第二节 与转录起始和终止有关的DNA结构 第三节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转录
第四节 转录后加工过程及其机制
1955年,Brachet分别用洋葱根尖和变形虫 进行实验。如果往洋葱根尖细胞和变形虫中加入 RNA酶分解细胞质中的RNA,细胞中的蛋白质合成 就会停止。而再加进从酵母菌中提取的RNA,则 又能够合成一定数量的蛋白质。

【分子生物学】第四章-转录后加工 6

【分子生物学】第四章-转录后加工 6
➢ 调控作用,提高基因表达效率 ➢ 真核生物基因工程载体的构件,RNAi 载体的茎环
结构 ➢ 选择性剪接内含子,外显子不按其线性顺序剪接,
也有不被剪接的
断裂基因发现不久,Crick(1978年)提出了一系 列发人深思的问题:
(1)剪切作用若是通过酶来进行的,那么这种剪接 酶是怎样识别RNA上特定的位点?
rplJ(L10)
E.coli 90’ /100’ 处 rplJ(L10) rpoB(β亚基)
rpoC(β’亚基)
转录
前体多顺反子 mRNA RNaseⅢ
成熟的 mRNA
加工
★ SD序列(Shine –Dalgarno sequence) 核糖体结合序列,ribosome binding sequence, RBS (AGGAGGU,保守序列)
snRNP 在天然状态下它们均与蛋白质相结合, 故分别称为snRNP和scRNP 某些snRNPs和剪接作用有密切关系 有些snRNPs分别和供体及受体剪接位点 以及分支顺序相互补 这些 RNA因富含尿嘧啶而命名为U1、 U2……等 U1、U2、U4、U5 和U6 参与pre-mRNA 剪接 有些参与 pre-rRNA甲基化位点的识别
➢ 可被核糖体识别的位于 mRNA 前端 的一段序列 ➢ 存在于原核生物,起始密码子 AUG 上游 7-12 个 nt 处 ➢ SD 与16S-rRNA 3’端反向互补,在核糖体与 mRNA ➢ 结合过程中发挥作用
噬菌体φX174 mRNA 5 端与16S rRNA 3 端序列比较
Ф X174基因 D E J F G A B rRNA序列 5 - 3
第三章 RNA的转录 RNA transcription
本章主要内容
3.1 RNA的结构、分类和功能 3.2 RNA转录 3.3 转录后加工 3.4 RNA 复制 (延伸讲解)

生物化学转录后加工

生物化学转录后加工
内含子的特点: 位置在反密码子环的下游 外显子和内含子交界处没有明显的保守序列
真核细胞tRNA加工过程
真核生物RNA的转录后加工
❖真核生物rRNA前体的加工 ❖真核生物tRNA前体的转录后加工 ❖真核生物mRNA前体的加工
Figure 6-21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 Garland Science 2008)
原核生物rRNA前体的加工过程
初转录产物内部碱基互补配对, 折叠成一些茎环结构
continue
茎环结构有助于一些蛋白质结合形成核糖核 蛋白复合体(RNP, ribonucleoprotein)
(甲基化)
(M16)
(RNaseIII和RNaseE酶的剪切)
(M23) (M5)
原核生物RNA的转录后加工
分或全部poly(A),此时mRNA的寿命亦接近终点。
加尾反应所需的特定序列元件
特定序列元件:1)5‘-AAUAAA-3’’ 聚腺苷酸信号序列; 2)在其后11~20nt处紧随着一个“ 5‘-YA-3’ ”结构; 3)在其下游方向的GUGUGUG 。这些序列共同决定了聚 腺苷酸化位点(polyadenylation site)。
真核生物mRNA poly (A)长度并非固定不变 细胞核中的poly (A)长度平均为210±20 nt,细胞质poly (A )长度
190±20 nt。 输送到细胞质中的mRNA其poly (A)可由RNase切短,但又能经细胞质
poly(A)酶重新加长,保持有限的长度。 细胞质中mRNA的poly (A)长度总的趋势是逐渐变短,直到丢失大部
真核生物rRNA的特点
真核生物有4种rRNA,即5.8S rRNA、18S rRNA、 28S rRNA和5S rRNA。其中前三者的基因组成一个转录单位, 由RNA pol Ⅰ合成,产生47S的前体,并很快转变成45S前 体;真核生物的5S rRNA由RNA pol Ⅲ合成121nt的转录产 物,几乎不需要加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一步研究表明,基因断裂是真核细胞及其病毒的基因 组中的普遍现象,在高等生物的基因组中,只有很少的 蛋白质基因是连续的(如组蛋白和干扰素),但在低等 的真核生物,断裂基因却不多见。
不同断裂基因含有的内含子数目不一定相同,同样内含 子大小也会有差别。一般说来,一个典型的真核生物蛋 白质的基因由10% 的外显子序列和90%的内含子序列组 成。
转录后加工
转录后加工
基因转录的直接产物被称为初级转录物。初级 转录物一般是无功能的,它们在细胞内必须经 历一些结构和化学的变→ 化即所谓的转录后加工 以后才会有功能。转录后加工可能是RNA的功 能所必需的,也可能提供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 手段。
RNA所能经历的后加工方式可达10种以上,但 后加工反应的本质要么是增减一些核苷酸序列, 要么是修饰某些特定的核苷酸。
AAUAAA
mRNA
* mRNA前体在AAUAAA序列下游10-30个核苷酸的位 置被CFI/II切开 * 产生的3′-OH被PAP作为添加腺苷酸的位点。PAP不 需要模板,只对ATP有亲和性 * Poly(A)尾巴被 poly(A)-结合蛋白结合(PABP)
AAUAAA
AAAAAAAAAAAAA100-200
3′-加尾
25-30 bp
TATA box
ATG +1
5′-UTR
基因的编码序列
翻译区域
mRNA
终止密码子
3′-UTR
加尾反应由两步组成:
1) 剪切——在3′-UTR一个特定序列上游10-30 核苷酸序列的位置切 开
2) 添加腺苷酸(100-200个)产生多聚腺苷酸尾巴
5’ CAP
CPSF
CFI CFII PAP
碱基
OO O
O
O O 5’ O-P-O-P-OCH2
碱基
OO
O
磷酸水解酶
Pi
O
OH
RNA 链
O OH
RNA 链
留下的5′-二磷酸进攻GTP,与GMP形成共价交联,同时释放出PPi.
O O 5’ O-P-O-P-OCH2
碱基
OO
O
OH OH
不同寻常的 5′-5′ 三磷酸 连接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O O O 5’
O-P-O-P-O-P-OCH2
R-环技术:真核基因内含子数目与结构分析
变性
与成熟的mRNA杂交; 在电镜下观察
DNA 模板链 成熟的mRNA
R环实验的结果及其对结果的解释
鸡卵清蛋白基因结构及其Pre-mRNA的后加工
mRNA前体的剪接机制
*mRNA前体的剪接是高度精确的。其精确性一方 面取决于位于外显子和内含子交界处的剪接信号 (可以将其视为内因),另外一方面取决于5种 被称为snRNP的核糖核酸蛋白质复合物(可以将 其视为外因)。 *剪接反应的“内因”——剪接信号 *剪接反应的“外因”——snRNP和剪接因子 *剪接反应——两次转酯反应 *剪接体的组装
加帽和甲基化
*帽子结构和类型 * 0、I和 II型 *加帽反应:共转录 * 1) 酶 * 磷酸水解酶;mRNA鸟苷酸转移酶;鸟嘌呤-7-甲基转移
酶 * 2) 步骤 *为什么只有mRNA才会加帽? *功能
加帽反应
开始于mRNA 5′-三磷酸的 γ 磷酸根的水解
-
-
g ba
O O O 5’ O-P-O-P-O-P-OCH2
为什么只有mRNA才会加尾?
* 与加帽反应一样,只有mRNA才会加尾,也是因为聚合酶II 最大亚基上的CTD重复序列被TFIIH磷酸化,但是磷酸化位 点为Ser2。Ser2的磷酸化将加尾因子招募到mRNA 前体上 进行加尾反应。
mRNA前体的剪接
剪接这种后加工方式是在发现基因断裂的现象后确定的。 1977年,由Phillip Sharp和Richard Roberts领导两个实验 小组几乎同时在腺病毒的晚期表达基因中发现蛋白质基 因断裂现象。
AAUAAA
mRNA
核糖核酸蛋白复合物
1) CPSF = “剪切/多聚腺苷酸化特异性因子(3个亚基)识 别mRNA前体 3′-UTR上的 AAUAAA 一致序列,并与此结 合。
2) 招募CFI和CFII = “剪切因子”
3) 招募PAP = “poly(A)聚合酶”
5’ 帽子
CPSF
CFI CFII PAP
加尾信号
为什么必须有尾巴?
保护mRNA免受3′-外切核酸酶的消化,提高 mRNA的稳定性。 PABP能够与帽子相互作用增强mRNA的可翻译 性,提高其翻译的效率; 影响最后一个内含子的剪接; 某些本来缺乏终止密码子的mRNA通过加尾反 应创造终止密码子。在UG后加尾可产生UGA, 在UA后加尾产生UAA; 通过选择性加尾调节基因的表达。
OO O
O
O
G
OH
RNA链
mRNA鸟苷酸转移酶
G
O
PPi
OH OH
5’ -P-OCH2
-
O
O
O O 5’ O-P-O-P-OCH2
碱基
OO
O
RNA 链
O OH
鸟嘌呤随后在N7位置被甲基化,甲基供体为S-腺苷 甲硫氨酸
OH OH
O
O
-
-P-OCH2
G
O
OO
O-P-O-P-OCH2 碱基
OO
O
5‘ m(7)GpppN 帽子
为什么只有mRNA加帽?
*之所以只有mRNA和某些snRNA才有帽子结构, 是因为它们都由聚合酶II催化,当TFIIH磷酸化 CTD重复序列中的Ser5以后,它即可以将转录 因子DSIF 招募到转录复合物,而新加入到复 合物之中,DSIF随后将另外一种转录因子 NELF招募进来,以阻滞转录。上述暂停允许 加帽酶进入,来修饰转录物的5'-端。第三种 转录因子P-TEFb是一种激酶,在帽子结构形 成不久也被招募到复合物,然后磷酸化CTD的 Ser2和NELF,NELF随之失活,聚合酶II继续延 伸。
原核细胞mRNA前体的后加工
在细菌,mRNA很少有后加工。但某些噬菌体 mRNA会发生最简单的剪切反应,将一个多顺反 子切割成单顺反子,也有某些噬菌体的mRNA需 要经过相对复杂的剪接反应才能成熟(如T4噬 菌体编码的胸苷酸合酶)。
真核细胞mRNA前体的后加工
* 加工形式 * 1) 5′-端 = 加帽 * 2) 3′-端 = 加尾 * 3) 内部 = 剪接 * 4) 内部=甲基化 * 5) 编码区=编辑 * 后加工机制
OH OH
-
-
RNA链
O OH 甲基转移酶
G
O
CH3
-P-OCH2
O
O
OO
O-P-O-P-OCH2 碱基
OO
O
RNA 链
O OH
0型帽子
1型帽子 2型帽子
可能 的甲 基化 修饰
为什么要有帽子?
提高mRNA的稳定性 参与识别起始密码子的过程,提高mRNA的可翻译 性 有助于m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运输到细胞质 提高剪接反应的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