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戏曲》教案2

合集下载

小学美术《精彩的戏曲》教案

小学美术《精彩的戏曲》教案
-在培养戏曲艺术审美方面,教师可挑选经典戏曲片段进行赏析,引导学生关注唱腔、表演等细节,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精彩的戏曲》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看过或听说过戏曲?”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戏曲艺术的奥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戏曲的基本概念、剧种特点、角色分类和脸谱绘制技巧。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戏曲艺术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传播戏曲文化。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小学美术《精彩的戏曲》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精彩的戏曲》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了解我国戏曲艺术的历史背景及特点;2.观赏京剧、越剧、黄梅戏等戏曲剧种的经典片段;3.学习戏曲中的生、旦、净、末、丑等角色特点;4.动手绘制戏曲脸谱,体验戏曲艺术的魅力。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对我国传统戏曲艺术有初步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民族自豪感。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让学生在掌握戏曲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民族精神,符合新教材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戏曲艺术的基本知识:包括京剧、越剧、黄梅戏等主要戏曲剧种的特点,以及生、旦、净、末、丑等角色的区分。
-脸谱绘制技巧:如何运用线条、颜色、图案等元素,表现出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较为顺利,但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分享成果时表现得不够自信。为了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我打算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设置一些类似的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和观点。

《课本剧精彩呈现:掌握表演技巧》教案

《课本剧精彩呈现:掌握表演技巧》教案

《课本剧精彩呈现:掌握表演技巧》教案一、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表演技巧,提高他们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帮助学生理解戏剧表演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引导学生通过课本剧的演绎,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戏剧表演基本原理和技巧介绍- 戏剧的定义和特点- 角色扮演和情感表达- 舞台表演技巧:肢体语言、声音运用、眼神交流等2. 课本剧表演实践- 选择适合的课本剧作品- 角色分配和排练安排- 舞台布置和道具准备- 表演细节和技巧的训练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观看经典戏剧片段,激发学生对戏剧表演的兴趣和热情。

2. 理论讲解:介绍戏剧表演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引导学生理解角色扮演、情感表达以及舞台表演的要点。

3. 角色分配:根据课本剧的剧情和角色要求,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并进行角色分配。

4. 排练:安排课本剧的排练时间和地点,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表演细节的训练。

5. 舞台布置和道具准备:学生根据剧情需要,设计舞台布景和准备必要的道具。

6. 彩排和调整:对整个课本剧进行彩排,检查并调整表演细节和技巧。

7. 正式表演:组织学生进行正式的课本剧表演,可以邀请其他班级或家长观看。

8. 总结反思:让学生回顾表演过程,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

四、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本剧表演中的角色扮演和情感表达情况,给予肯定和建议;- 对学生的舞台表演技巧进行评价,包括肢体语言、声音运用、眼神交流等方面;- 考察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资源- 经典戏剧片段视频- 适合的课本剧作品- 舞台布景和道具- 评价表和反馈表六、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戏剧社团或参加戏剧比赛;- 组织观看其他戏剧演出,拓宽学生的戏剧视野;-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不同类型的戏剧作品。

七、教学安排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建议分为多个课时进行教学,每个课时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导入和理论讲解- 第二课时:角色分配和排练安排- 第三课时:舞台布置和道具准备- 第四课时:彩排和调整- 第五课时:正式表演和总结反思八、参考资料- 《戏剧表演艺术教程》- 《戏剧表演技巧指南》- 《戏剧教育教案精选》以上是《课本剧精彩呈现:掌握表演技巧》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班戏曲艺术教案《精彩的戏曲》活动教学设计

幼儿园中班戏曲艺术教案《精彩的戏曲》活动教学设计

幼儿园中班戏曲艺术教案《精彩的戏曲》活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戏曲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了解一些常见的戏曲剧种。

3.学习一些基本的戏曲表演动作和唱腔。

2. 能力目标1.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

2.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

3.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目标1.感受戏曲艺术的美和魅力。

2.增强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接受度。

3.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课前准备1.打印或制作戏曲剧种图鉴,包括晋剧、京剧、评剧、越剧、黄梅戏等,以便向幼儿展示和说明。

2.准备录制或现场演示戏曲表演动作和唱腔,以便幼儿观摩和模仿。

3.在班级或场地内设置舞台和布置环境,以营造戏曲氛围。

2. 教学步骤1.观摩戏曲表演,并介绍戏曲起源和发展历史。

2.展示和解释不同的戏曲剧种,通过图鉴向幼儿呈现戏曲的多样性。

3.演示基础的戏曲表演动作和唱腔,并让幼儿模仿学习。

4.分组练习,让幼儿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一段短小精悍的戏曲表演。

5.进行集体表演,让幼儿展示他们的表演成果,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3.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介绍戏曲的基本知识,提升幼儿的表演能力和音乐素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戏曲表演的基本动作和唱腔,提高幼儿的节奏感和音感。

4. 教学评价1.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幼儿掌握戏曲基础知识和表演技巧的程度。

3.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现能力。

三、教学后记通过这次戏曲艺术教案的设计和教学实施,我发现幼儿非常喜欢和享受这种传统文化的体验。

虽然对于一些复杂的表演内容,他们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但是他们对于这种艺术形式的感性理解和感受,已经让他们有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接受度。

在今后的幼儿园教育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运用多种形式和方式,引导幼儿学习和欣赏传统文化,让他们不断感受和体验中华传统的文化魅力。

六年级美术《精彩的戏曲》教案设计

六年级美术《精彩的戏曲》教案设计

六年级美术《精彩的戏曲》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戏曲的基本知识,包括戏曲的起源、发展、种类及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提高学生运用美术手段表现戏曲艺术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戏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我国主要戏曲剧种的特点及代表作品。

3. 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和服饰、道具、脸谱等元素。

4. 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表现戏曲场景和人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戏曲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欣赏能力。

2. 难点:如何运用美术手段表现戏曲艺术,创新戏曲题材的绘画和手工制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戏曲的基本知识、剧种特点、表演技巧等。

2. 示范法:展示戏曲绘画和手工制作的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绘画和制作戏曲题材的作品。

4. 互动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欣赏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戏曲表演视频,激发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

2. 讲解:介绍戏曲的起源、发展、种类及特点,讲解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和服饰、道具、脸谱等元素。

3. 欣赏:展示不同剧种的戏曲绘画和手工制作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

4. 实践:让学生动手绘画和制作戏曲题材的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组织学生相互展示作品,评价和建议,提高欣赏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戏曲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戏曲的起源、发展、种类及特点。

2. 学生对戏曲艺术的欣赏能力,能辨别不同剧种的戏曲并表达自己的喜好。

3. 学生运用美术手段表现戏曲艺术的能力,包括绘画和手工制作。

七、教学资源1. 戏曲知识资料,包括书籍、文章、图片等。

2. 戏曲表演视频资料。

3. 绘画和手工制作材料,如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戏曲的起源、发展、种类及特点。

2. 第二课时:讲解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和服饰、道具、脸谱等元素。

3. 第三课时:欣赏不同剧种的戏曲绘画和手工制作作品。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9课《精彩的戏曲》 人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9课《精彩的戏曲》 人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9课《精彩的戏曲》课时目标1.理解戏曲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演出方式,掌握一些基本的戏曲手法;2.学习如何用简单的线条描绘戏曲表演者的基本动作和特点,掌握人物造型的基础技巧;3.提高学生观察、想象、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教学内容1.戏曲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演出方式;2.戏曲表演者的基本动作和特点;3.人物造型的基础技巧。

教学重点1.理解戏曲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演出方式;2.掌握人物造型的基础技巧。

教学难点1.学生对戏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2.如何用简单线条描绘复杂人物动作。

教学方法1.分组研究,让学生自己制作小剧本;2.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让学生体验戏曲表演者的基本动作。

1.导入(10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等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问:•中国戏曲历史可以追溯到哪个朝代?•戏曲有哪些基本表演形式和手法?•你们观看过哪些戏曲表演?2.讲授(20分钟)讲解戏曲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演出方式,介绍人物造型的基础技巧,如何用简单线条描绘复杂人物动作。

3.模仿(30分钟)1.制作小剧本,分组演出戏曲表演;2.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让学生体验戏曲表演者的基本动作;3.同学之间互相观看和点评。

4.创作(30分钟)1.让学生依据小剧本,自行创作戏曲人物造型,可以使用铅笔、橡皮、毛笔等绘画工具;2.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10分钟)要求每个小组从创作的人物造型中选出代表性的一幅作品进行展示,其他同学进行点评。

作业1.完成课内练习;2. 按照小组划分,每个同学在家中继续完善自己的人物造型。

本节课主要围绕戏曲文化展开,让学生学会如何用简单的线条描绘戏曲表演者的基本动作和特点,掌握人物造型的基础技巧。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分组研究、模仿、创作和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也培养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人美版六年级美术下册《精彩的戏曲》教案

人美版六年级美术下册《精彩的戏曲》教案
教学准备、资源
有关京剧的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个性化修改)
一、导入教学:
板书课题:精彩的戏曲
看到这样的课题,这节课的学习你想了解哪些知识?
二。
《诗经》 《楚辞》 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
2、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
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
不要接触电杆掉下的电线不要接触电杆掉下的电线不要接触电杆掉下的电线不不要攀变电器平台要攀变电器平台要攀变电器平台不要攀电讯发射塔不要攀电讯发射塔不要攀电讯发射塔高压输电塔高压输电塔高压输电塔不要在高压不要在高压不要在高压电线下放风筝钓鱼等
人美版六年级美术下册《精彩的戏曲》教案
检查时间:验印主备人:执教时间年月日
2、学生作业:分组设计装扮与道具。
3、教师进行巡视辅导。
四、分角色表演:各组推荐一名同学扮演该组设计的形象,表演《西游记》中“大战牛魔王”的片段。
五、课堂评价:
学生自由交流讨论,分别选出“最佳设计奖”和“最佳表演奖”。防止触电安全:远离高压带电体。不要接触电杆掉下的电线,不要攀变电器平台,不要攀电讯发射塔,高压输电塔,不要在高压电线下放风筝、钓鱼等。
(四)有关京剧方面的知识:角色、化妆、服装、唱腔。
角色:生、旦、净、末、丑
化妆:1、净脸垫底 2、定位和揉眼、鼻窝 3、勾白粉底 4、填膛画黑眼窝、勾黑线 5、勾红色通天柱 6、脸谱勾成。
三、创作实践:
设计,装扮“西游记”人物形象,并分角色表演。
1、组织分工:学生分成五大组,即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牛魔王。
课题
精彩的戏曲
总( 1 )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中国戏曲特别是京剧的文化历史和艺术特色

六年级下册美术《精彩的戏曲》课件

六年级下册美术《精彩的戏曲》课件

定位和揉眼、鼻窝
勾白粉底
脸谱勾成
勾红色通天柱
添画黑眼窝、勾黑线
脸谱
看看书上的同学们又是怎样装 扮表演的呢?




【艺术实践】:
小组分工,选取所需材料进行脸谱、服装、道具的 制作,以及京剧人物的装扮。
要求:突出人物特点、制作巧妙、表小组脸谱、服装、道具设计得巧 妙,扮相惟妙惟肖?
家乡戏曲演一演
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 六年级下册 第9课
梨园闯关我挂帅
1、中国戏曲脱胎于(
)。
• 2、我国大约有多少个剧种?
探索京剧我能行
• 一、京剧的行当 • 二、京剧脸谱的谱式和色彩 • 三、京剧的表演艺术
【京剧的行当】
京剧四大名旦之一
梅兰芳(1894年-1961年),名澜,又名鹤鸣, 艺名兰芳。“梅派”艺术创始人 ,“四大名旦” 之首。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 等。
现代老生名角
于魁智,京剧老生演员,任中国国家京剧院副院 长兼艺术指导 。2004年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 大厅”唱响国粹之声,开中国京剧艺术之先河。
• 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 • 王力宏的《盖世英雄》; • 外国友人的《说唱脸谱》等
传 承京 与剧 创的

你知道脸谱是怎么勾画的吗?
净脸垫底

戏曲演出方案策划书3篇

戏曲演出方案策划书3篇

戏曲演出方案策划书3篇篇一《戏曲演出方案策划书》一、演出主题“传承经典,弘扬戏曲文化”二、演出目的通过精彩的戏曲演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戏曲艺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演出时间及地点[具体演出时间][具体演出地点]四、演出剧目根据观众喜好和演员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戏曲剧目,如京剧《霸王别姬》、昆曲《牡丹亭》等。

五、演出团队邀请专业的戏曲演员和演出团队,确保演出质量和艺术水平。

六、前期准备1. 与演出团队沟通,确定剧目、演员、排练时间等细节。

2. 进行场地布置,包括舞台搭建、灯光音响设备调试等。

3. 制作宣传海报、宣传单等宣传材料,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

4. 准备演出所需的服装、道具等。

七、演出流程1. 开场致辞,介绍演出背景和目的。

2. 依次上演各个剧目,中间可适当安排休息时间。

3. 演出结束后,组织演员与观众互动交流。

八、宣传推广1. 在社交媒体平台、戏曲相关网站等发布演出信息和宣传海报。

2. 与当地媒体合作,进行宣传报道。

3. 在社区、学校等场所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单。

九、预算安排1. 演员演出费用:[X]元。

2. 场地租赁及布置费用:[X]元。

3. 服装、道具费用:[X]元。

4. 宣传推广费用:[X]元。

5. 其他费用:[X]元。

十、注意事项1. 确保演出场地的安全,设置安全警示标识。

2. 安排专人负责观众的引导和服务工作。

3. 与演出团队保持密切沟通,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4. 注意保护演员的安全和健康。

篇二《戏曲演出方案策划书》一、演出主题“传承经典,演绎风华”二、演出目的通过精彩的戏曲演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人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提高观众对戏曲的认知和欣赏水平,同时也为戏曲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三、演出时间及地点[具体演出时间][具体演出地点]四、演出剧目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经典的戏曲剧目,如京剧《霸王别姬》、昆曲《牡丹亭》、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彩的戏曲》教案
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完成不同材料的选择、设计、制作或绘画,使学生体验戏曲艺术特有的魅力,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戏曲特别是京剧的文化历史和艺术特色。

能根据人物的特征进行设计,能大胆准确地表达自己对戏曲人物的理解,敢于展示自己的个性。

2、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情感及对生活的热爱
教材分析:
本课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内容。

教材的意图是通过欣赏中国戏曲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及生动形象的化妆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欣赏、设计、制作、表演,体验戏曲艺术特有的魅力,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

这节课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完成不同材料的选择、设计、制作或绘画,培养学生自我表现力,提高学生制作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的目的。

教学重点:
尝试用表演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戏曲艺术的理解,表达对民族传统艺术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根据所要表演的人物进行设计,表演能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教学准备:有关戏曲录像,图片,各种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板书课题:精彩的戏曲设疑导入:看到这样的课题,这节课的学习你想了解哪些知识?
二、讲授新课:
(一)、戏曲发展的历史。

1、先秦——戏曲的萌芽期。

《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

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

从汉魏到中唐,又
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2、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

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

3、宋金——戏曲的发展期。

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4、元代——戏曲的成熟期。

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

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

其中最为杰出的作曲家为关汉卿,他的代表作《窦娥冤》历来被后人称颂。

(二)、我国大约有多少种地方戏曲,你了解哪几种?(我国约有317个地方戏曲)(三)、戏曲的主要种类: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四)、有关京剧方面的知识:角色、化妆、服装、唱腔。

角色:生、旦、净、末、丑
化妆:1、净脸垫底2、定位和揉眼、鼻窝3、勾白粉底4、填膛画黑眼窝、勾黑线5、勾红色通天柱6、脸谱勾成。

服装:1、华丽,材料一般用绸缎,刺绣精美,头面丰富,视角效果非常好。

2、在传统京剧中,不管哪个朝代的角色,基本上都是明朝装扮,不受剧情,季节与地区的限制。

3、京剧戏装对角色的身份,职业和性别区别定位,不能混淆,什么人穿“蟒”,什么人穿“靠”,有严格的分别。

唱腔:“西皮”和“二黄”两大声腔组成,即所谓的“皮黄腔”。

三、创作实践:
设计,装扮“西游记”人物形象,并分角色表演。

1、组织分工:学生分成五大组,即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牛魔王。

2、学生作业:分组设计装扮与道具。

3、教师进行巡视辅导。

四、分角色表演:各组推荐一名同学扮演该组设计的形象,表演《西游记》中“大战牛魔王”的片段。

五、课堂评价:
学生自由交流讨论,分别选出“最佳设计奖”和“最佳表演奖”。

总结: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

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各种表演艺术因素综合而成的。

它的起源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
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更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古人是很优秀的,他们智慧的结晶是不可替代的,而我们要学习祖国传统文化,并结合现实生活,创造出更美好的东西,美化我们的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