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片名汉译特点与路径

合集下载

英语电影片名的汉译

英语电影片名的汉译

英语电影片名的汉译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大批英语电影进入中国市场,而作为影片的点睛之笔——片名,其汉译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英语电影来讲,若想打开中国市场,赢取高额票房,一个好的中文译名必不可少。

好的译名寓意深刻,令人回味无穷,能极大地激发观众的观看欲望。

相反,倘若一名欠妥,就会成为英语影片进军中国市场的失败之笔。

但是,无论怎样,电影片名翻译也属于翻译实践的一种,在理论上应该遵循功能派的目的论。

一、理论介绍(一)功能目的论翻译目的论是由弗米尔于1978年首次提出的。

目的原则是翻译的最高法则。

“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

”(Reiss&Vemeer,1984:01)“这项原则有利于改变直译和意译、动态对等和形式对等之间的内部对立局面。

”(Nord,2001:29)这说明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时首先要考虑翻译目的,根据翻译目的选择翻译方法,而不是在翻译一篇文章前就先确定采用归化法还是异化法。

以文本目的为翻译过程第一准则的目的论是功能派的主要理论。

与传统“等价观”不同的是,翻译目的论注重的不是译文与原文是否对等或译文是否“完美”,而是强调译文应该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选择最佳处理方法。

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考系不应是原文,而应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预期实现的功能。

因此,翻译意味着要在目标背景中为目标语境内的目的和目标接受者制作一种文本。

源语文本并非处于中心地位,而是具有无限可能性的开放实体,是译者所使用的多种信息源中的一个,译者之所以选择某些信息,是因为他认为这些信息能够在目标文化中满足某种目的(Nord,2001:9-13)。

(二)电影片名翻译中的目的因素电影片名不仅传承着整部电影的精华,而且还是承载者艺术之美与商业效益。

赖斯和弗米尔曾说:“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

”电影片名翻译就是要用译名吸引译入语观众的眼球,刺激电影消费,赢得消费市场。

可见,电影片名翻译时的目的性十分明确:译名要透露影片必要的信息,用以宣传介绍;用词要美,达到语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用以吸引观众;情感上与观众达到共鸣,激发观看欲望,用以赢得商业效益。

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功能途径

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功能途径

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功能途径电影是很容易被各个文化层次的人们所接受的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越来越多优秀的国外影片被引进中国,译制影片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

人们对一部电影的了解是从电影片名开始的,片名就成了电影的名片和广告,[1] 因而做好电影片名的翻译工作,对于译制影片的成功发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电影译名应着重从语言文化差异以及观众反应为切入点,认真考虑商业、信息、文化和审美功能,同时做到简明扼要,新颖醒目,以便最大限度地吸引观众,在观众心目中留下难忘的印象,为影片进行广告宣传。

起源于德国的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活动所应遵守的原则不应该是忠实,而是应该按照译文在目的语中的预期功能选择合适的策略,这对电影片名的翻译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根据功能目的论的原则,译者可以跳出传统翻译研究所奉为圭臬的忠实观的窠臼,采用更加灵活的翻译策略,从而迎合大众的审美需求,为译制影片做好广告宣传,更好地服务中外文化交流,创造更高的商业利润。

下文,笔者将以起源于德国的功能学派的翻译理论为指导,探讨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策略,以期为译制影片的片名翻译提供借鉴。

一、功能目的论概述德国翻译理论家莱斯是功能翻译理论的奠基者,她在1971年出版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及其局限》一书中,首先提出“把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特殊目的”作为评价译文的一种新模式,从原文和译文之间的关系来评价译文。

她把文本功能和翻译研究结合起来,将文本按不同的功能分成三大主要类型:即信息型、表情型和操作型。

信息型文本重在陈述事实、信息、知识和观点,关键在于内容的传达。

表情型文本侧重于信息发出者感情的表达,信息发送者将其对现实的感情和态度通过创造性作品传达给接受者,并使用韵律和修辞等手段加强文本的审美效果。

操作型文本是有目的地传递信息,通过强化感染作用诱发接受者做出某种行为或反应。

[2]费米尔是莱斯的学生,也是功能翻译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电影片名的翻译理论和方法

电影片名的翻译理论和方法

电影片名的翻译理论和方法电影片名的翻译理论和方法引言电影是一种全球性的艺术形式,以其多样的题材和强大的文化影响力闻名于世。

而电影片名作为电影的标识符,对于吸引观众、传达电影主题以及推广电影在全球范围内的宣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存在,电影片名的翻译成为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本文旨在探讨电影片名翻译的理论和方法,以期帮助翻译人员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

一、翻译理论1. 文化翻译理论在电影片名翻译中,文化翻译理论是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

文化是指人类共同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它是翻译过程中不能忽视的一个方面。

因此,翻译人员需要充分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并在翻译过程中将源语言的文化元素转化为目标语言的文化元素,以保持电影片名的原汁原味。

例如,《风之谷》(Nausicaä of the Valley of the Wind)这部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在翻译成英文时选择了"Wind"作为片名,以突出电影的主题和氛围,同时也为观众传达了电影中的自然主义思想。

2. 形式与意义的统一在电影片名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需要将源语言片名的形式与意义统一起来。

形式上的统一意味着在目标语言中使用与源语言相似的语言形式,以保持电影片名的风格和特点。

而意义上的统一则要求翻译人员在保持原片名的含义和词义的同时,考虑到目标语言观众的文化背景和接受能力,选择合适的词汇和翻译策略。

例如,韩国电影《恶魔之眼》在翻译成英文时选择了"Eyes of the Devil"作为片名,将原片名中的恶魔形象与观众熟悉的恶魔概念进行对应,以提高观众的识别度和吸引力。

二、翻译方法1. 直译法直译法是最常用的翻译方法之一,它指的是将源语言的片名直接翻译成目标语言。

这种方法可以保持片名原本的风格和特点,但也可能会面临文化差异的挑战。

因此,在使用直译法时,翻译人员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以确保译名在目标语言中的流畅度和可理解性。

【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特点及策略】电影片名翻译特点

【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特点及策略】电影片名翻译特点

【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特点及策略】电影片名翻译特点一个好的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往往能够使影片锦上添花;优秀的片名翻译对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增进国际文化艺术交流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

同时,电影片名的翻译也是一份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因为它需要译者对源语与译入语都有充分理解。

好的片名翻译,除了要符合语言的规范性,体现原片名的语言特色,达到与影片内容的完美统一,同时还要兼顾观众欣赏层次的多样性及其将带来的经济效益。

一电影片名汉译的特点电影片名是对电影内容及主题思想的浓缩概括。

片名字数不应过多,文字要求优美、生动、言简意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同时应满足目的语多层次文化背景的需求。

许多优秀的译制片,如Waterloo Bridge《魂断蓝桥》,Gone with the Wind《乱世佳人》,Top Gun《壮志凌云》等在中国观众中经久不衰,除了影片感人至深的情节、精美的商业包装之外,巧妙的译名更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美国大片The Matrix,其名源于计算机术语“矩阵”,抽象的科学概念令人费解,而中文译名《黑客帝国》不仅对电影内容有所引导,而且抓住了科幻片的特质,一举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

由此可见,对于观众而言,电影片名就是电影的“门面”,它对观众的视觉冲击力,会对影片产生增值效应,既有利于实现其艺术价值,发挥文化传播的功能,也有利于实现其商业价值。

与其他文本的翻译相比,电影翻译的语言有其独特的特征:(1)通俗易懂,大众化。

影视翻译的对象是社会各界的人民大众,要求用纯粹清新、明白流畅的普通话口语翻译,这样就排除了大量书面词藻,以及不能朗朗上口,一听就懂的词语。

(2)内涵丰富,形式多样。

电影作品是现实生活真实的或虚构的反映,包含了大量的文化因素和地方特色。

与小说等文体比较,电影更能呈现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文气息。

但是影片的叙事较为松散,跳跃性强,叙述时间和篇幅有限。

这使影片中文化信息的翻译更为困难。

(3)具有艺术和商业双重价值。

电影片名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电影片名翻译的归化与异化

电影片名翻译的归化与异化电影片名翻译的归化与异化导语: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媒形式,已经成为全球人民共同的娱乐和文化消费方式。

而众多成功的电影作品出现后,如何进行片名的翻译便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电影片名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还涉及到文化的传递与理解。

在片名的翻译中,归化与异化是两种常见的策略。

本文将对这两种翻译策略进行详细探讨,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一、归化翻译1.1 定义与特点归化翻译是指将外语片名直接翻译为中文,使得片名更易于被中国观众接受和理解。

归化翻译主要遵循了文化本位的原则,强调的是让观众能够直观地了解电影的内容和风格。

比较典型的归化翻译方法包括意译、释义、拆字等。

1.2 归化翻译的优势与局限归化翻译的优势在于能够直接传达电影的核心信息,使观众在不看剧情介绍的情况下,就能够对电影内容有所了解。

这种翻译方法在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然而,归化翻译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由于在翻译过程中对原片名进行了改动,有时可能会在文化和艺术层面上丧失原片名的一些原汁原味。

此外,归化翻译可能会出现误导观众的问题,导致观众对电影内容的预期出现偏差。

这就需要翻译者在归化翻译过程中要尽量保留原片名的风格和内涵。

二、异化翻译2.1 定义与特点异化翻译是指将外语片名保持原貌,不对其进行任何改动,直接引入到中国市场。

异化翻译主要遵循了翻译本位的原则,强调的是保持原片名在不同文化中的独特性和魅力。

这种翻译方法要求观众对片名进行理解和解读。

2.2 异化翻译的优势与局限异化翻译的优势在于能够保留原片名的美感和独特性,使观众在片名中感受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这种翻译方法在推广电影的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然而,异化翻译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由于原片名在中国观众中可能没有太多的知名度,无法直接传达电影的内容和风格。

观众需要对片名进行解读和理解,这可能会导致一定的认知障碍。

三、案例分析3.1 归化翻译案例《美女与野兽》(Beauty and the Beast)这部迪士尼经典动画片名的翻译就采用了归化翻译策略。

探析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技巧

探析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技巧

影视艺苑The Realm of Movie and TV Arts探析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技巧电影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它是现代文化的缩影。

一部好的影片,精湛的拍摄技巧、演员高超的演技、深刻的思想主题、回味无穷的片名,缺一不可。

片名虽然只有寥寥数词,却凝聚了电影的精髓思想,可以引导观众的意识和价值取向。

因此,电影片名翻译的恰当与否对一部电影能否赢得市场、赢得观众、赢得其应有的社会效应和票房收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英文电影片名入手,根据片名自身的特点,来探讨片名的具体汉译原则和策略。

一、 英文电影片名的汉译原则(一)传递原片信息我国近代翻译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在翻译理论中最有影响,而美国的著名翻译理论专家尤金·奈达也曾提出传递原片信息原则。

英文片名的翻译既要做到翻译标题形式与原影片内容的统一,又要在文字的凝练上下功夫,力求体现电影的内涵,实现所谓的信息价值的等值。

离题或曲解的翻译只会使观众迷惑误解,甚至产生错误的心理预期。

比如曾获1976年第48届奥斯卡五项大奖的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如果直译成“飞越杜鹃窝”会使中国观众产生误解,the Cuckoo’s Nest引申意为“疯人院”,因此译为“飞越疯人院”比较妥当。

不过直译中也不乏一些贴切精彩之作,如The Sound of Music音乐之声、Roman Holidays罗马假日、The Mummy Returns 木乃伊归来等。

(二)符合大众审美标准各国在文化、宗教、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影响下,人们的审美标准也大不相同。

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电影片名翻译的过程也是高度的艺术再现的过程,因此电影名翻译要再现原名的艺术美。

根据美国漫画改编的电影如Bat Man、Iron Man、Spider Man、Green Hornet、Green Lantern,这类电影无疑反映了美国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

电影字幕翻译技巧

电影字幕翻译技巧

4. 具有艺术审美价值
它包含两方面意思,即翻译本身的艺术性和译名的艺术性。斯坦 纳(cf.金隄,1998:4)认为,翻译是“一门不折不扣的艺术。” 电影片名的翻译也是如此,因为它是译者以被译电影为依据而进 行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另外,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审美水 平也在不断提高,客观上要求译名具有艺术性,可供欣赏,引起 共鸣。好的译名传递着“美”的信息,常引起观众遐想,有先睹 为快的强烈欲望。Gone With the Wind,It Happened One Night, the Secret Agent分别被译为“乱世佳人”、“一夜风流”和“间 谍末日”,可谓其中的代表。从译文可看出,译名言简意赅,字 里行间传递了强烈的信息,且具有音韵之美,这是汉语文化的一 大特点。要达到以上标准,译者须有很高的汉语文字造诣
1、
片名的确定、选择并非无目的、无原则,它是片 商和观众之间相互沟通的第一个直接的窗口。瘪 脚的译名通常是见词猜义或死译硬译的结果,常 与影片内容风马牛不相及。如:the Duke、While You Are Sleeping曾分别被译为“公爵”和“当 你入眠时”,与影片内容相差千万里,令人费解。
பைடு நூலகம்
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标准
❖ 关于翻译标准的争论,由来已久。其中至今仍引起人们极大争论的莫过于近代著名翻译家
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标准。“信”是对原文而言,要求译者正确理解原文,忠
实表达原文思想、风格、内容。“达”是对译文而言,要求用通顺易懂的言语表达,而关 于“雅”,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奈达提出对等概念后,金隄从三个方面对该概念进一步阐释:接受者概念、效果概念、
因此四字词的译名往往有出奇制胜的效果被译者广泛使对白翻译对白翻译影视语言的特点影视语言的特点影视翻译影视翻译目的的翻译过程目的的翻译过程结语结语影视语言的特点影视剧中的语言是有声语言转瞬即逝因此一般要求听众一遍就能听懂

论电影片名翻译的英汉对比

论电影片名翻译的英汉对比

论电影片名翻译的英汉对比电影片名的翻译是影响观众对电影的第一印象的重要因素。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电影行业也变得越发国际化,因此电影片名的翻译也变得愈发重要。

在电影片名的翻译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英汉对比的情况,因为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本文将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翻译策略、以及具体案例出发,探讨电影片名翻译的英汉对比。

一、英汉文化差异对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有着不同的历史、宗教、价值观念等,因此在翻译电影片名时,往往需要考虑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英汉两种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不同,因此在翻译电影片名时会面临着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的差异。

英语中的电影片名通常采用简洁、有力的词语,而汉语中的电影片名往往更加注重情感表达。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根据两种语言的特点进行调整,保持原片名的核心意思并使其在另一种语言中表达出来。

英汉两种文化在观念、价值观念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也会对电影片名的翻译产生影响。

在英语文化中,对于恐怖、惊悚片名的接受度较高,而在中国文化中则更加注重和谐、温馨的题材。

因此在翻译电影片名时需要考虑观念和价值观的差异,调整片名以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

二、电影片名翻译的策略在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影响下,电影片名的翻译需要采取相应的策略来保持原片名的核心意思并使其在另一种语言中表达出来。

要注重原汁原味。

无论是中文片名翻译成英语,还是英语片名翻译成中文,都需要尽量保持原片名的特点和核心意义。

电影《终结者》(The Terminator)的中文翻译就保留了原片名的恐怖、史诗般的特点,使观众能够在片名中感受到电影所要传达的氛围和情感。

要顾及文化差异。

在翻译电影片名时需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

电影《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在翻译成中文时,将其片名调整为了更符合中国观众审美观念的《美丽心灵的疯狂》。

这样能更好地吸引中国观众的注意力,增加电影的票房收入。

要注重宣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片名汉译特点与路径当前,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跨文化影视传播速度不断加快,大量英文电影被引进我国的文化市场,英文电影汉译成为翻译领域的重要内容。

电影片名具有传递信息、表现美感和吸引观众的功能,是电影的灵魂所在。

电影片名翻译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观众对影片的兴趣、票房的收入状况和文化交流的深度。

然而,目前英文电影片名翻译不一致、混乱等问题仍然存在,从表面上看是由译者喜好、个人观点或语言功底等差异导致的,本质上却是文化差异引起的,中西文化差异成为影响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主要因素。

本文着力探讨文化差异对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提出文化视角下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策略,以期促进中西文化传播与交流,实现两种文化的深度广度融合。

一、中西文化差异对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影响电影片名是电影的精髓和灵魂,片名的翻译是影视传播的重要环节。

SusanBassnett曾指出“翻译就是文化内部与文化之间的交流”。

包惠南也指出“翻译语言实为翻译文化”。

文化差异深刻地影响着翻译活动的各个方面,英文电影片名汉译中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人文文化和宗教文化两个方面。

(一)人文文化任何事物都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并且侧重于人文文化,如谦虚内敛、重视人伦。

西方文化则更加开放,更加张扬,注重科学性和逻辑性。

这些文化差异明显地反映在电影片名上。

中国电影片名注重唯美,富有诗意和象征性,如《花样年华》《山楂树之恋》等,而西方电影片名则注重表达的简洁性,如Taxi,Speed,Shooter等。

基于此,要将英语电影片名翻译得淋漓尽致,使其等效于原片名对源语观众所产生的效果,就必须从文化入手挖掘其深层次的特征。

以影片Speed为例,如果直译为《速度》则过于平淡,不会引起中国观众的观看愿望。

但该词是整部电影的核心,影片描述犯罪分子在一辆巴士上安装了炸弹,只要巴士时速超过每小时50英里就不能再减速,否则会引起爆炸,因此巴士要一直保持50英里以上的时速行驶,导致乘客无法转移,汽车的速度决定乘客的生命安全,所以译者采取意译法译为《生死时速》,既忠实原名,又体现电影内容特色,最重要的是引人遐想。

(二)宗教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会形成不同的宗教文化。

西方人对中国的佛教、道教文化不甚了解,就如同许多中国人对《圣经》不熟悉一样。

翻译涉及宗教文化电影片名时,需要添加必要的解释性信息,便于观众理解。

如电影Fridaythe13th被意译为《黑色星期五》,在西方文化中任何月份的13日正逢星期五都被认为是不幸、不吉利的日子。

再如Seven被译为《七宗罪》,对于与宗教相关的电影,在翻译时应充分考虑观众对宗教文化的理解程度。

从文化差异对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来看,要想做好英文电影片名汉译,必须注重学习、积累和掌握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

译者对原影片内涵能否正确把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影片涉及的文化的理解。

如果译者不具有两种文化的对比知识,就无法做好电影片名的翻译。

正如奈达所指出的“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这就对译者提出较高的要求:不但要精通源语和目的语,更多的是要钻研语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熟悉中西文化差异,在正确翻译原则和策略的指导下对存在的文化差异进行合理的转换。

二、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主要特点电影片名的作用在于点明主题、表情达意、表现影片内涵和确立基调,从而达到提供审美愉悦和提高票房收益的效果。

电影片名的翻译必须符合语言的规范性,反映原影片的主题,突出原影片的语言和风格特色,达到与电影主题、风格的完美统一。

因此,要译出富有内涵又具吸引力的片名,就必须了解电影片名翻译在语言、命名、美学和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一)语言特点电影片名语言要求简单易懂,简洁生动,短小精悍,内涵丰富。

多数片名使用短语,如Ghost《人鬼情未了》,FindingNeverland《寻找梦幻岛》,OnGoldenPond《金色池塘》。

有些使用极其简洁的句子,如ChickenRun《小鸡快跑》。

根据ThomasShovel的短期记忆理论,人的短期记忆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最多能记住七个单位的信息。

也就是说,如果片名在七个字以上,观众很难做到过目不忘。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电影片名通俗易懂,富有美感,简洁生动,让观众从片名上大概了解到影片的内容。

(二)命名特点电影命名通常有以下五种方式。

一是以时间或历史背景命名,如AnAutumnAfternoon《夏日午后》,BestYearsofOurLives《黄金时代》。

二是以地名命名,如TheApartment《公寓》,Titanic《泰坦尼克》。

三是以主人公命名,如Hamlet《哈姆雷特》,JaneEyre《简?爱》。

四是以故事情节命名,如AroundtheWorldin80Days《环游地球80天》,DanceswithWolves《与狼共舞》。

五是以主题命名,如TheSoundoftheMusic《音乐之声》,ABeautifulMind《美丽心灵》。

电影片名应该用最精辟的语言和最简单的句式结构表达影片的主题和深刻意义。

(三)美学特点电影作为一种现代艺术,具有自身的美学价值和特征。

电影片名审美价值的实现往往离不开修辞手法。

修辞的使用可使片名更加优美生动、幽默、富有质感,既可以使观众得到美的享受又能激发欣赏电影的兴趣。

在片名翻译中广泛采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如CrystalHeart《水晶的心》;拟人,如DanceswithWolves《与狼共舞》;头韵,如TheBigBlue《碧海蓝天》;对比,如BoyfriendsandGirl-friends《男朋友和女朋友》;逆喻,如TrueLies《真实的谎言》;重复,如Tiger!Tiger!Tiger!《虎,虎,虎》等。

(四)文化特点电影是文化的产物,记载和反映人们的生活方式。

社会背景、文化现象和思想意识常隐含于电影之中,电影片名作为电影的浓缩和精髓也属于文化产物的一部分。

奈达曾将文化分为五种类型:生态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

这些文化在不同的电影中都有所体现。

电影片名的文化特点通常体现在典故、习语、文化意象的应用当中。

典故在电影片名命名中经常使用且颇受观众喜爱。

很多典故源于《圣经》,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

如电影Seven,译为《七宗罪》。

数字“七”指天主教教义中的人性七宗罪,即暴食、贪婪、懒惰、嫉妒、骄傲、淫欲和愤怒。

电影片名中的习语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如电影TheFirstBlood《第一滴血》讲述越战退役军人蓝波归国后在小镇饱受警长的欺凌,后来还被诬陷,结果逃入荒野,以游击战术对付警方及国民警卫队。

文化意象在电影片名中经常使用。

如电影BornontheFourthofJuly《生于七月四日》。

“七月四日”具有特殊文化内涵———美国的国庆日。

以此命名是为了反面衬托英雄人物的悲惨命运并进一步强化电影的反战主题。

三、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基本策略没有任何一种翻译策略能够解决翻译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尤其是对电影片名的翻译。

为了让英文电影片名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为电影增色添彩,在英文电影片名汉译中,经常使用直译、意译、音译和改译四种方法。

(一)直译直译是指在语言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译文中最大限度地保留原电影片名的内容和形式。

当源语和目的语在功能上重合时,直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翻译方法。

中国和英语语言国家的人们虽然是不同民族,但在很多方面对事物的理解判断和基本看法是一致的。

正因为两种语言及审美有相似点,电影片名才可以采取直译实现功能对等。

片名直译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按照原片名语序直接翻译。

如America’sSweethearts《美国甜心》,BraveHeart《勇敢的心》。

二是按照汉语的特点调整英语的语序来翻译。

如TheAgeofInnocence《纯真年代》,AWalkintheClouds《云中漫步》等。

直译既保持了英文电影片名的语言文化特色,又激发了观众欣赏异域风情影片的热情。

(二)意译翻译实践中,有些电影片名直译会导致译名晦涩难懂,失去原片名的特色,采用意译可以避免类似问题。

比如,如果把电影WaterlooBridge直接译为《滑铁卢桥》,则译名太过平淡,缺乏美感,甚至引起误解,导致电影片名的功能大打折扣。

译者根据影片内容,借用中国传统文化中蓝桥相会的故事,用“蓝桥”代替“滑铁卢”,用“魂断”喻指女主人公的死亡,意译为《魂断蓝桥》,不仅忠实于原片名,而且刻画出一种唯美意象,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习惯。

(三)音译在英文电影片名汉译中,通常将英文电影片名用发音相似的汉语译出。

历史事件、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以及汉语中无法对应的词汇,一般都采用音译法来翻译。

如Casablanca《卡萨布兰卡》,JaneEyre《简?爱》,Gandhi《甘地》等。

(四)改译翻译中对片名进行适当改写是为了避免由于文化差异而造成的文化冲突,迎合中国观众的语言和审美习惯。

改译一般可以从情节、感情、人物三种不同的角度来考虑,如BadBoys直译为《坏男孩们》,按情节可改译为《绝地战警》。

相比之下,后者更具感召力,能够体现电影的情节。

影片ComingtoAmerica,FrenchKiss按照感情分别改译为《纽约之恋》和《情定巴黎》,语言更加生动,富于美感。

电影GonewiththeWind按照人物特征改译为《乱世佳人》,更能反映影片主人公的角色特征,引起观众的好奇心。

四、结语片名是电影的第一形象和识别标记,对影片的成功发行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电影片名的翻译“既要符合语言规范,又要富有艺术魅力,既要忠实于原片名的内容,又要体现原名的语言特色,力求达到艺术的再创造”,要讲求“大众化、通俗化、口语化和艺术性”,“要能起到很好的导视和促销作用”。

因此,英文电影片名汉译时,译者必须深入挖掘片名中的文化内涵,认真分析汉英两种文化间的差异,灵活选用翻译方法和策略,消除英文电影片名汉译中存在的文化差异、冲突、甚至鸿沟,实现中西文化的对接、交流与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