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方面论文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司治理问题论文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司治理问题的探讨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4-086-02摘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我国国有资产经营中处于重要地位,如何完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不仅是影响中国证券市场长远发展的问题,也是关系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课题。
本文首先对公司治理的内涵、公司治理的基本功能及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其次,分析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同时,从有意识培育机构投资者,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主体;优化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的沟通机制,实现双向互动的沟通;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经理人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强化;建立内在化、动态化、长期化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建立高度透明化的国有控股企业经营与管理信息披露机制等方面就如何应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司治理激励一、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的必要性1.在中国新兴加转轨的特定市场环境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所有上市公司群体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2.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成为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重要环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很大程度决定了a股市场的公司治理水平。
3.公司治理要求企业生产要素、产权要素以及企业相关利益者的权、责、利得到合理匹配与分工,要求权利制衡、激励和监督机制的严格和周密的控制运行,通过完整系统的制度安排和控制程序,使企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都能按照既定的流量、流速、流向在执行中起动、运行、停止。
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一)“一股独大”可能影响公司治理效率当控股股东为私人或企业时,内部人控制往往与家族企业现象结合在一起;当控股股东为国家时,内部人控制往往又与政企不分现象伴随在一起。
由于国家股股东权利的执行机制不健全,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所谓“超强控制”,即政府在行政上对企业管理层干预较多,导致政企不分,企业目标政治化,企业难以有效地按市场规则运作;二是所谓“超弱控制”,即部分国有股东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股东对企业经理层的监督流于形式,形成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
公司治理和管理层的差异与联系论文

公司治理和管理层的差异与联系论文公司治理和管理层是企业组织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部分,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区别。
公司治理是一种对企业管理整体安排和控制的过程,包括由董事会、股东大会和执行董事组成的组织结构、政策和规程。
管理层是指企业内负责具体实施和落实治理方案的高级管理人员。
本文将从治理和管理层的概念出发,探讨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并分析治理和管理层的互动关系,以及对企业长期发展的影响。
一、公司治理的概念及其组成部分公司治理是一种针对企业管理整体安排和控制的过程,主要包括在公司如何定义目标、确定企业策略、监督企业活动和评估公司绩效等方面的政策和规程。
公司治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1. 董事会: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决策制定机构。
它由公司股东选举,由一定数量的董事组成,负责建立和制定公司政策、监督执行,以及管理与人财物管理相关的各项事务。
2. 监事会:监事会是一种独立于董事会和管理层的组织机构,负责对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及其程序进行监督,以保证公司合规、稳健运营。
3. 管理层:企业管理层是董事会直接雇佣的,主要负责公司的业务运营、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管理层的概念及其职责管理层是指企业内负责具体实施和落实治理方案的高级管理人员,由董事会任命,对治理层的决策进行执行。
管理层包含各种高级领导和高管职位。
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管理层具有以下职能:1. 制定公司的业务战略,并对公司发展进行长期的规划。
2. 调控公司的营运和财务活动,制定和实施公司的经营计划。
3. 为公司的各个职能部门和部门经理提供支持和指导,确保公司内部各项工作的顺畅进行。
4. 寻求新的发展和增长机会,包括企业合并、收购、联营、合资等。
三、管理层与公司治理的联系与区别虽然公司治理和管理层都在企业组织结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两者有着不同的职责和功能。
首先,公司治理的主要职责是设定和决策公司的长期、广泛的计划,包括企业目标、战略和政策等。
而管理层的职责是实行治理层的决策,管理公司的日常运营和交易事务。
公司治理研究论文公司治理模式论文

公司治理研究论文公司治理模式论文: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研究综述摘要:随着传统的“股东至上”的公司治理模式的缺陷日益突出,“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的模式受到越多越多的青睐,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丰硕。
为此,总结了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并总结了利益相关者的界定和分类方法,对目前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进行分析,为国内外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治理模式1 引言公司治理模式是一套治理公司交易关系的制度安排。
然而,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股东至上”的公司治理模式越来越受到质疑,取而代之的是“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模式。
尤其20世纪70年代以后,全球开始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过去那种认为企业只是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工具的传统观点受到了普遍的批评,人们开始意识到企业不仅仅要承担经济责任,还要承担法律、环境保护、道德和慈善等方面的社会责任(刘俊海,1997)。
随着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得到普遍认可,学者们不断地围绕利益相关者理论展开长期讨论。
本文梳理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学者们对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的理论研究成果,旨在对前人的讨论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以求对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模式有更深刻的认识。
2 利益相关者的界定和分类2.1 利益相关者的定义1963年,斯坦福研究院的一些学者受到启发,首次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的概念。
他们利用另外一个与股东对应的词“利益相关者”来表示与企业有密切关系的所有人。
他们给出的利益相关者的定义是:对企业来说存在这样一些利益群体,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企业就无法生存(Freeman& Reed,1983)。
该定义揭示了企业存在许多影响企业生存的利益群体,并非仅为股东服务。
自利益相关者的概念诞生之后,不同的学者给予利益相关者不同的表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经济学家弗里曼给出的广义的利益相关者定义。
他认为,利益相关者是“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者能够被企业实现目标的过程影响的任何个人和群体”(Freeman,1984)。
从公司治理角度看企业内部控制论文

从公司治理角度看企业内部控制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3-000-02摘要在公司制企业中,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有高度相关性,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本文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公司制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并对如何完善内部控制提出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公司治理内部控制措施一般而言公司治理分为狭义的公司治是和广义的公司治理一般而言公司治理分为狭义的公司治理和广义的公司治理。
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主要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等组成的用来约束和管理经营者行为控制制度;广义的公司治理则是通过一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或外部的制度或机制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股东、债权人、供应者、雇员等)之间的利益关系。
关于内部控制,目前得到学术界广泛认同的是美国的coso在1992年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即“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其他员工实施的,为经营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一、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现代企业管理中,公司治理很重要。
金融危机使人们越发关注公司治理。
而公司治理,关键在于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管理者为达成目标所设立的规则及程序,紧密联系着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是所有者监督和制衡经营者的一种机制,公司治理理结构来实现所有者利益最大化,一方面,避免所有者利益被经营者损害,另一方面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为保证经营效果、效率及可信度高的财务报告,董事会、管理层及员工共同实现内部控制过程。
企业内部控制的本质是为实现经营目标,控制企业全部交易、事项而存在于内部的控制体系和制度安排。
二、我国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普遍虚设股东大会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一股独大”现象普遍存在,上市公司被控投股东操控,股东大会中小股东参加的不多,自身意愿无法表达,而使股东大会的积极作用不能正常发挥。
改善公司治理状况,提升企业竞争力论文

改善公司治理状况,提升企业竞争力摘要进入21实际以后我国企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必须修炼好自己的内功。
从实践的角度看,要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应该从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开始。
中国企业要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必须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关键词公司治理国际竞争力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进入21世纪,中国企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转折。
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的发展拓展到以世界经济为背景,参与国际分工,扩大对外经济、贸易和金融活动的规模和领域。
中国现代企业制度还在逐步的构建和完善过程中,随着愈来愈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开展对外投资活动,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进一步凸显,改善我国企业的公司治理状况,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我们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所作出的必然选择。
一、现阶段我国企业公司治理现状(一)股权结构不合理。
我国绝大部门上市公司由国企改制而成,股权相对集中。
据不完全统计,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超过公司总股份51%的上市公司占总数的近一半;一半以上的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数量是第二大股东的5倍以上。
股权过于集中,不利于经理层在更大范围内接受监督和约束,易使中小股东的利益受损;国有股集中会导致政府在行政上对企业管理层干预过多,企业目标政治化,无法实现企业运作机制的转换。
(二)董事会独立性不强。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均按照公司法及交易所上市规则的要求,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这种各司其职,互相制衡的组织结构。
但从实践情况看,董事会独立性不强。
由于股权高度集中,公众股东过于分散,董事会由大股东操纵,或由内部人控制,董事会也就失去了监督管理者的职能。
(三)监事会的作用有限。
我国公司采用的是单层董事会制度,与董事会平行的公司监事会仅有部分监督权,而无控制权和战略决策权,无权任免董事会或经理班子的成员,无权参与和否决董事会与经理班子的决策。
另外,监事受到公司董事会和经理的领导,很难对其进行监督。
公司治理方面论文

公司治理论文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班级:商会125姓名:肖晗学号:目录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 (3)摘要 (3)关键词 (3)一、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解 (4)(一)公司治理结构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4)(二)公司治理结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4)(三)公司治理结构要解决涉及公司成败的两个基本问题。
(4)二、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4)(一)政府治理和监管力度不够 (4)(二)目前公司中存在的董事会功能弱化 (5)(三)监事会未能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5)三、改进和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建议 (5)(一)加强和改进政府治理 (5)(二)实行独立董事制度 (5)(三)实现内部审计机构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和功能的转变 (5)四、家族企业在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6)(一)股权结构单一 (6)(二)资金、人才匮乏。
(6)(三)内部产权模糊。
(7)五、关于家族企业治理问题的建议 (7)(一)推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7)(二) 融合社会资本,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7)(三) 董事会实现共同治理,确保决策的科学性 (7)六、参考文献 (8)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伴随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
企业结构的治理尚存在一些问题,已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
本文主要从企业的产权改变、治理结构、不同的理论背景下对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深入分析我国企业内部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优势与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给出完善企业内部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与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治理结构;企业治理;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董事会;一、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解(一)公司治理结构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地讲是指投资者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和控制关系,包括公司董事会的职能、结构、股东的权利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地讲是指关于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即企业组织方式、控制机制和利益分配的所有法律、机构、制度和文化的安排.(二)公司治理结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治理主体,即谁参与治理,现代治理结构理论认为,企业治理主体就是利益相关者。
公司治理论文

公司治理论文
公司治理是指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规则和机制,用于确保公司能够有效和透明地运营、管理和决策,并保护股东利益。
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因为它能够帮助降低公司经营风险、增加投资者信任度,并促进公司业绩的提升。
公司治理的理论可以涵盖多个方面,其中之一是权力和责任的分配。
根据公司治理理论,公司的激励机制应该合理分配权力和责任,以确保企业高层管理者和股东之间的利益一致性。
这意味着高层管理者应该被激励追求公司的长期利益,而股东则应该通过监督机制来确保高层管理者履行其职责。
另一个关键的公司治理理论是信息披露和透明度。
根据这个理论,公司应该提供足够的信息给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以便他们能够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透明度和信息披露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要素之一,因为它能够帮助减少信息不对称和潜在的道德风险。
此外,公司治理的理论还可以涉及到董事会的角色和职责、独立性和多样性、内部控制和审计、激励计划等方面。
这些理论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公平、透明、高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以确保公司能够在全球竞争中取得成功。
然而,公司治理的实践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一些公司可能存在董事会缺乏独立性和多样性的问题,或者信息披露不充分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潜在的利益冲突和不当行为。
因此,未来的研究和实践需要继续探索如何改进公司治理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和全球化的竞争挑战。
公司治理论文:公司治理独立董事独立董事职能定位独立董事职能实现

公司治理论文:公司治理独立董事独立董事职能定位独立董事职能实现【中文摘要】独立董事制度,是英美法系国家为弥补其“一元制”公司治理机制的缺陷而逐渐确立的,主要在于防止“内部人控制”失控及完善公司治理。
随着独立董事在实践中显著作用的发挥,独立董事制度成了全球探讨改革公司治理的焦点。
为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解决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一股独大”及由此导致的控股股东掏空公司、侵犯中小股东利益的问题,我国也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
实践证明,独立董事制度在改善现有公司治理结构、控制和制约内部管理人及帮助公司决策等方面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运行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与缺陷,仍无法摆脱“花瓶董事”及“签字董事”的称呼,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本文联系中国实际情况,就独立董事制度的职能定位及其实现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观点、建议。
本文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内容为对独立董事职能进行定位。
首先,分析了在英美国家相关立法及规范对独立董事职能的规定,对英美国家独立董事的职能定位进行了分析。
其次,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对我国独立董事的职能定位进行了研究,并从监事会与独立董事两种制度关系出发,对独立董事的职能进行了分析。
第二部分分析了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现状,分别从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立法、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保障及行使职权环境三个方面对影响我国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职能实现的制约因素进行了论述。
第三部分探讨了保障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职能实现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本章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建议:建立完善的独立董事法制体系、完善独立董事制度的立法;完善独立董事任职资格及选任制度;完善独立董事作用机制;健全独立董事的激励约束机制。
独立董事制度的创建过程也是不断摸索、完善的过程。
我们希望看到一个有效率的、完善的独立董事制度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英文摘要】The 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 is first established by Britain and American in order to make up for the defects of the “one system”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the main purpose is to prevent the “control of internal man”out of control, and improve the effec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Because of its effectiveness in the practic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reafter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 become the global focus while other countries studying how to reform and improve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Then to optimize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our country, and to address the prevalent problem (which caused by the phenomenon of the “the only big shareholder” that exist in many listed companies in our county) that th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hollow out the listed companies and infringe the interest of the small shareholders, our country also introducethis system. The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 had indeed made an effective role in improving the existing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in constraining and supervising internal managers and in making corporate decisions, etc. However, the operation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in China also has exposed many problems and shortcomings, still can not get rid of the name of “Vase Directors” and “Signature Directors”. So we need to study further in how to establish this system in our country as to address our problems. This paper will link the actual conditions in China to locate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s functions and to study how to realize the functions, and further put forward some ideas and suggestions on these problems.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mainly to locate the function of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s. Firstly, it studied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about independent directors’ functions of Britain and American, and then discussed the location of functions of independent in the two countries. Secondly,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location of functions of independent director in China based on its actual national conditions. At the same time, this thesis also analyzed the functions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from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pervising border and 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The second chapter analyze the status of 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 in China and discuss the conditions which impact the operation and realization of functions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in China from following three aspects:the legislation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the independence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and the environment of exercising the power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The third chapter studied the effective ways and methods in guaranteeing the realization of the functions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in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This paper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from four aspects based on the problem that existed in the practice of 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 These suggestions were divided into following four aspects:to improve the legislation system and set up a suit sound and perfect laws and regulation for 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 to improve the regulation in qualification and selection system of 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 optimize the power exercising mechanism of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s and establish a sound incentive and restraint mechanism for independent directors.The course of setting up 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 in China is also a trial course to improve and optimize the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 We hope to see an efficient, comprehensive 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 to play a due role in the process of improving our governance structure in China’s listed companies.【关键词】公司治理独立董事独立董事职能定位独立董事职能实现【英文关键词】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 Location of Functions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Realization Functions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目录】我国独立董事职能实现之探讨内容摘要6-7Abstract7-8引言11-13一、我国独立董事的职能定位13-19(一) 独立董事的含义13(二) 英美国家独立董事职能定位13-15 1. 制约和监督”内部人”14 2. 审查公司财务及监督重大决策14-15 3. 战略与决策咨询功能15(三) 我国独立董事职能的定位15-19 1. 我国独立董事的职能15-17 2. 独立董事与监事会职能界定17-19二、我国独立董事职能发挥的制约因素19-24(一) 缺乏法律制度的保障19(二) 独立董事的”独立性”难以保障19-21 1. 任职资格不合理19-20 2. 独立董事的选拔机制不合理20-21 3. 任期过长难于保证独立性21(三) 独立董事行权环境难以保障21-24 1. 知情权得不到保障21-22 2. 独立董事发挥职能平台不完善22-23 3. 独立董事承担风险较大23-24三、独立董事职能实现的保障24-37(一)完善独立董事职能实现的制度保障24-25 1. 提高独立董事制度的立法效力24 2. 完善相关配套规定24-25 3. 完善自律准则25(二) 完善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及选任制度25-29 1. 具备独立性资格25-27 2. 具备良好的执业素质27-28 3. 完善独立董事的选任机制28-29(三) 完善独立董事的作用机制29-32 1.完善董事会会议制度29-31 2. 健全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制度31-32(四) 完善独立董事的激励约束机制32-37 1. 声誉激励32-33 2. 薪酬激励33-35 3. 消极激励制度35-37结语37-38致谢38-39参考文献39-41【采买全文】1.3.9.9.38.8.4.8 1.3.8.1.13.7.2.1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辅导和论文发表服务.保过包发【说明】本文仅为中国学术文献总库合作提供,无涉版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治理论文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班级:商会125姓名:肖晗学号:********目录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 (3)摘要 (3)关键词 (3)一、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解 (4)(一)公司治理结构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4)(二)公司治理结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4)(三)公司治理结构要解决涉及公司成败的两个基本问题。
(4)二、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4)(一)政府治理和监管力度不够 (4)(二)目前公司中存在的董事会功能弱化 (5)(三)监事会未能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5)三、改进和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建议 (5)(一)加强和改进政府治理 (5)(二)实行独立董事制度 (5)(三)实现内部审计机构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和功能的转变 (5)四、家族企业在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6)(一)股权结构单一 (6)(二)资金、人才匮乏。
(6)(三)内部产权模糊。
(7)五、关于家族企业治理问题的建议 (7)(一)推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7)(二) 融合社会资本,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7)(三) 董事会实现共同治理,确保决策的科学性 (7)六、参考文献 (8)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伴随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
企业结构的治理尚存在一些问题,已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
本文主要从企业的产权改变、治理结构、不同的理论背景下对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深入分析我国企业内部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优势与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给出完善企业内部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与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治理结构;企业治理;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董事会;一、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解(一)公司治理结构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地讲是指投资者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和控制关系,包括公司董事会的职能、结构、股东的权利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地讲是指关于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即企业组织方式、控制机制和利益分配的所有法律、机构、制度和文化的安排.(二)公司治理结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治理主体,即谁参与治理,现代治理结构理论认为,企业治理主体就是利益相关者。
二是治理客体或治理对象,治理结构着重解决的是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责权关系,尤其是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分配。
三是治理手段,对法人治理结构来说,要达到合理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必须具备一定的程序和机制,常见的有表决程序、利益分配程序、人事任免程序和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等机构。
(三)公司治理结构要解决涉及公司成败的两个基本问题。
一是如何保证投资者(股东)的投资回报,即协调股东与企业的利益关系。
二是企业内各利益集团的关系协调。
这包括对经理层与其他员工的激励,以及对高层管理者的制约。
这个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处理企业各集团的利益关系,又可以避免因高管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二、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政府治理和监管力度不够现在中国公司特别是国有控股公司治理的诸多主题,包括股东大会问题、投资者关系问题、董事的公平行为准则、管理层激励机制、关联交易问题、信息披露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政府管制的影响。
对于中国现阶段乃至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而言,公司治理水平能否改善不仅是一个公司层次的问题,而且还取决于政府治理的水平。
(二)目前公司中存在的董事会功能弱化一方面是由于内部人控制,使董事会对经理层的监督被架空。
公司董事会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内部人手中,董事会的功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是其行使决策控制权的信息源在经理层的控制下出现了断层。
(三)监事会未能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监事会的运作规定过于简单,使之在开展监督活动时往往难以在法律上找到可操作的依据。
如监事会仅有监督权而无控制权和决策权,这就使监事会在发现问题时往往缺乏有力的手段去制约董事和经理的违规行为。
而且监事会的成员大多来自公司内部,其职位和报酬基本上由管理层决定,这也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
(四)国内证券监管职能错置这种错置,一方面表现为证券监管部门对市场深入太多,用行政职能代替市场的职能。
这就使得证券市场的有效运作机制难以确立;另一方面是证券监管部门的不作为,未能提供有效的市场制度与规则,未能对掠夺投资者财富的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
这就使得不少国内上市公司上市之后,就如入无人之境,把公司财产当成少数管理层的财产,对上市公司投资者的财富任意掠夺与侵占。
三、改进和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建议(一)加强和改进政府治理对于中国现阶段乃至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而言,公司治理水平能否改善不是一个公司层次的问题,而是取决于政府治理的水平。
公司是否适于上市,是否合法地进行信息披露,是否有较多真正起作用的独立董事,是否有完善合理的内控机制,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此,改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一定要加强和改进政府治理。
(二)实行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负责。
一般而言,独立董事制度有利于改进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公司质量;有利于强化公司的规范化运作,提高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强化公司董事会的制衡机制,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有利于增加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督促上市公司规范运作。
(三)实现内部审计机构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和功能的转变随着公司治理功能的发展,内部审计也在以往遵循性或财务性的传统审计工作基础上被扩展到保证与咨询服务方面。
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咨询活动,以增加价值,促进单位经营为基本指导思想,通过系统化、规范化方法评价和提高单位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的效果,帮助完成其目标。
提升的内部审计成为内部治理结构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更好地为董事会和经理层服务,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四、家族企业在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家族企业的组织结构主要以血缘为核心,组织沿着血缘、婚姻、亲缘的方向,由近及远、由亲及疏形成一个同心圆形网状结构。
在开创阶段能不断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这种“缘”基关系。
一方面,这种关系会加强成员间的凝聚力,给家族企业管理带来便捷;另一方面,也能适当缓解劳资关系、员工对家族企业的不满情绪。
但随着企业规模扩展,家族治理的问题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一)股权结构单一股权结构必然涉及到企业的资本结构。
从某种意义上说,家族企业治理结构就是家族企业资本结构的体现形式。
我国家族企业所有权高度集中在家族手中,自我积累仍是大多数企业主资金的主要来源。
我国家族式企业的资本结构还比较单一,以内部融资为主,其他融资方式较少。
其原因在于:基于风险的考虑,银行对家族企业融资要求相当谨慎。
而发行企业债券、进行股权融资的门槛又太高,作为中小企业的一般家族企业也只能是可望不可及。
(二)资金、人才匮乏。
产权结构的单一,这种制度最大的弊病是投资者通常要对经营负无限责任,投资风险大,而且由于受投资主体自身的实力影响,企业很难上档次上规模。
而且经营权与所有权没有分离,使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受到制约。
这个问题在大中型家族企业尤其明显。
家族企业一般都倾向于通过控制所有权来实现其他权力。
由于选择管理人才的范围狭窄,一般只局限于家族血缘关系中,不能在更大范围内选拔优秀人才,家族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效率必然受到影响。
(三)内部产权模糊。
一般认为家族企业属于家族私有的事实,即表明其产权关系明确,而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对家族内部成员之间的产权关系而言却往往是处于边界模糊状态。
一旦企业增强变大后,家族成员间的产权纷争问题则难以避免。
纷争可能导致企业被肢解和低效率。
其次,以个人或家族成员为主体的家族企业业主集产权所有、生产、经营于一体。
因家族内部成员之间的产权关系边界模糊和家族成员的复杂关系融入到企业管理中,也使家族企业面临家族矛盾演化的考验。
五、关于家族企业治理问题的建议(一)推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在注重将“家族成员+个人能力”的家族成员选用原则与“量才为用”的外部聘用人才制度相结合,在一些重要职位上要大量任用非家族成员的高级管理人才,从而打破家族式企业封闭式的权力结构。
由于家族式企业的自利性,应当由社会监管部门强力推行这种公司治理的变革,首先是在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中作为一项监管措施来推行。
(二) 融合社会资本,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需要建立由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和民间私募市场构成的多样化的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体系。
多层次的证券市场上市条件由低到高不仅正好满足了民营家族企业,尤其是高科技民营家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而且在资本市场上,通过股权融资,融合了社会资本,使“家族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稀释,外部力量的引入有助于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优化。
(三) 董事会实现共同治理,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家族企业中的董事绝大多数是家族股东代表,非家属成员名额比例较小。
因此,首先使董事会中的董事多元化。
其次,股权稀释后,要采取多种方式保护中小股东利益。
家族式民营企业可以发展累积投票制、委托投票制和信托投票制等方式,使中小股东能在最高决策层面有所反映。
六、参考文献1甘德安.中国家族企业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周锡冰.中国家族企业死亡真相调查.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3梁能.公司治理结构:中国的实践与美国的经验.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 孟蒋轲 . 浅谈家族企业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J]. 商业文化 ,2011(5).5.唐哲 . 我国上市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研究 [D]. 天津大学 ,2008(5).6方玲玉 . 家族理性视角下家族企业治理结构与发展路径研究 [D]. 湘潭大学 ,2010(5).7韩亮亮;李凯控制权、现金流权与资本结构--一项基于我国民营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会计8朱乃平;孔玉生国内外关于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治理结构的文献综述[期刊论文]-经济特区 2006(089吴小娟资本结构理论与企业治理效率问题研究 2000(11)10王玉荣;钱毅中国上市公司债权融资与公司治理相关性分析[期刊论文]-经济特区 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