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学课程论文

合集下载

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论文

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论文

烟台南山学院公司治理学课程论文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名:***班级:工商管理(实验)1202班学号:************论文成绩:公司治理与企业发展摘要公司治理作为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核心,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一大趋势。

良好的公司治理是改善经营业绩、提高投资回报、走向国际化的一个重点。

一个企业想要基业长青、有长久的发展,关键是文化、制度、管理和技术。

关键字:公司治理;企业制度;发展前言企业文化是公司的灵魂,首先是规范行为的作用,我们应该做到3个尊重:尊重自己,不苟且,所以有品位;尊重别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尊重自然,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其次,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凝聚作用。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使企业的每个职工把自己的工作和行为都看成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使他们对自己作为企业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对企业的成就产生荣誉感,从而把企业看成是自己利益的共同体和归属。

因此,他们就会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自觉地克服与实现企业目标不一致的行为。

有了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的制度管理和技术的综合应用,都离不开合理的公司治理。

一、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据以对工商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

主要有契约说、监督与激励说和决策机制说三种。

(一)公司治理涉及的当事人1.股东是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中最重要的是确保股东利益的实现。

2.经营者处于直接对股东、董事会的第一层委托代理链上,他直接贯彻股东意图控制公司的运营,这一层次上的公司治理主要是寻找让运营者像股东一样思考和行为的制度安排。

3.债权人要承担到期无法收回或者不能全部收回成本的风险,因此债权人对公司拥有监督权,并在特殊情况下拥有控制权,如破产清算。

4.资本雇佣劳动逐渐让位于劳动雇佣资本的情况下,经营者和关键岗位的雇员被纳入重要的人力资本范畴。

公司治理安排要考虑经营者和雇员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以及监督权和管理权。

(二)公司治理对组织有着重要影响1.降低代理成本2.提高公司价值3.规避公司破产风险4.国家经济长期增长5.吸引长期稳定的国际资本规避公司危机,遏制管理层腐败的关键:1.合理的股权结构2.科学的决策机构3.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4.规范完善的外部市场二、公司治理模式英美治理模式,德日治理模式,家族企业治理模式和内部人控制模式。

公司治理方面论文

公司治理方面论文

公司治理方面论文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班级:学号:姓名:摘要:伴随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

企业结构的治理尚存在一些问题,已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

本文主要从企业的产权改变、治理结构、不同的理论背景下对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深入分析我国企业内部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优势与缺陷,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给出完善企业内部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与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治理结构;企业治理;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董事会;目录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 (1)摘要 (1)关键词 (1)一、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解 (4)(一)公司治理结构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4)(二)公司治理结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4)(三)公司治理结构要解决涉及公司成败的两个基本问题。

(4)二、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4)(一)政府治理和监管力度不够 (4)(二)目前公司中存在的董事会功能弱化 (4)(三)监事会未能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5)(四)国内证券监管职能错置 (5)三、改进和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对策建议 (5)(一)加强和改进政府治理 (5)(二)实行独立董事制度 (5)(三)实现内部审计机构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和功能的转变 (5)(四)加强独立审计的专业监督 (6)四、家族企业在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6)(一)股权结构单一 (6)(二)资金、人才匮乏。

(7)(三)内部产权模糊。

(7)(四)权力过于集中,决策风险高。

(7)五、关于家族企业治理问题的建议 (8)(一)推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8)(二) 融合社会资本,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8)(三) 董事会实现共同治理,确保决策的科学性 (8)(四) 适时引进职业经理,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8)六、国外学者对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的研究综述 (9)(一)对不同治理系统下债权人作用的比较分析综述 (9)(二)交易成本经济学视角下对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关系的分析综述 (9)(三)从竞争环境角度研究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综述 (9) (四)对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的实证研究综述 (10)(五)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的实证分析研究综述 (10)七、参考文献 (10)一、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解(一)公司治理结构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地讲是指投资者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和控制关系,包括公司董事会的职能、结构、股东的权利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地讲是指关于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即企业组织方式、控制机制和利益分配的所有法律、机构、制度和文化的安排.(二)公司治理结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治理主体,即谁参与治理,现代治理结构理论认为,企业治理主体就是利益相关者。

公司治理论文

公司治理论文

公司治理论文
公司治理是指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规则和机制,用于确保公司能够有效和透明地运营、管理和决策,并保护股东利益。

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因为它能够帮助降低公司经营风险、增加投资者信任度,并促进公司业绩的提升。

公司治理的理论可以涵盖多个方面,其中之一是权力和责任的分配。

根据公司治理理论,公司的激励机制应该合理分配权力和责任,以确保企业高层管理者和股东之间的利益一致性。

这意味着高层管理者应该被激励追求公司的长期利益,而股东则应该通过监督机制来确保高层管理者履行其职责。

另一个关键的公司治理理论是信息披露和透明度。

根据这个理论,公司应该提供足够的信息给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以便他们能够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透明度和信息披露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要素之一,因为它能够帮助减少信息不对称和潜在的道德风险。

此外,公司治理的理论还可以涉及到董事会的角色和职责、独立性和多样性、内部控制和审计、激励计划等方面。

这些理论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公平、透明、高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以确保公司能够在全球竞争中取得成功。

然而,公司治理的实践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一些公司可能存在董事会缺乏独立性和多样性的问题,或者信息披露不充分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潜在的利益冲突和不当行为。

因此,未来的研究和实践需要继续探索如何改进公司治理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和全球化的竞争挑战。

公司治理学小论文

公司治理学小论文

公司治理学小论文独立董事与公司治理【摘要】独立董事在董事会成员中所占的比例数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特征。

有观点认为,独立董事制度为公司的权益资本和管理雇佣契约提供了更为安全的治理措施。

经验分析表明,目前实行的独立董事制度并没有发挥真正的效用。

政策制订部门的当务之急就是协调监事与独立董事之间的功能冲突;同时,注意治理机制的互补作用,打造独立董事市场,发挥声誉机制的作用,并强化立法的质量与增大执法的力度。

【关键词】独立董事公司治理公司绩效随着公司制度的不断发展,公司治理问题作为一个研究领域也在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目前,在该领域中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如果不存在一些公司治理方面的控制措施的话,代理人可能会倾向于侵蚀股东的利益。

近年来,关于公司治理问题的大量讨论都集中于公司董事会内部的结构与组成上,市场参与者们非常关心如何改变董事会的内部构成以便增强它们的控制能力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文对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实行的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并基于经验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企业的治理改革提供经验证据与理论支持。

一、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拥有相对较多的独立董事会有助于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吗?”这是关于公司董事会研究中争论最多的话题。

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基于不同的视角并应用不同的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经验分析。

我们将这些研究归为九类:(1)检验相同会计期间绩效的会计衡量指标与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这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表明,上述两者之间并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重要联系(MacAvoyetal.,1983; Baysinger and Butler,1985; Heimalin and Weisbach,1991; Bhagat and Black,2000;高明华和马守莉,2001)。

(2)检验相同会计期间的托宾Q值与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之间的相关性。

使用这种方法的学者们都认为,托宾Q值可以反映治理这种无形要素的附加价值”。

公司治理研究论文公司治理模式论文

公司治理研究论文公司治理模式论文

公司治理研究论文公司治理模式论文: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研究综述摘要:随着传统的“股东至上”的公司治理模式的缺陷日益突出,“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的模式受到越多越多的青睐,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丰硕。

为此,总结了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并总结了利益相关者的界定和分类方法,对目前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进行分析,为国内外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治理模式1 引言公司治理模式是一套治理公司交易关系的制度安排。

然而,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股东至上”的公司治理模式越来越受到质疑,取而代之的是“利益相关者”的公司治理模式。

尤其20世纪70年代以后,全球开始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过去那种认为企业只是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工具的传统观点受到了普遍的批评,人们开始意识到企业不仅仅要承担经济责任,还要承担法律、环境保护、道德和慈善等方面的社会责任(刘俊海,1997)。

随着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得到普遍认可,学者们不断地围绕利益相关者理论展开长期讨论。

本文梳理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学者们对利益相关者公司治理模式的理论研究成果,旨在对前人的讨论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以求对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模式有更深刻的认识。

2 利益相关者的界定和分类2.1 利益相关者的定义1963年,斯坦福研究院的一些学者受到启发,首次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的概念。

他们利用另外一个与股东对应的词“利益相关者”来表示与企业有密切关系的所有人。

他们给出的利益相关者的定义是:对企业来说存在这样一些利益群体,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企业就无法生存(Freeman& Reed,1983)。

该定义揭示了企业存在许多影响企业生存的利益群体,并非仅为股东服务。

自利益相关者的概念诞生之后,不同的学者给予利益相关者不同的表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经济学家弗里曼给出的广义的利益相关者定义。

他认为,利益相关者是“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者能够被企业实现目标的过程影响的任何个人和群体”(Freeman,1984)。

公司治理论文

公司治理论文

湖南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题目中国的公司治理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作者时佳雪学院商学院专业财务管理学号1115040226指导教师宋健二〇一四年六月一十五日摘要世界上公司治理结构存在英美、德国、日本三种典型立法模式,各有利弊优劣。

而中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现行立法模式是集三者之大成,理应趋利避害、更胜一酬,但实际运行结果不令人乐观。

问题既在于中国公司法律规范不够明确、具体,缺乏可操作性,更在于中国公司治理结构在总体架构上存在严重缺陷,在实际中表现出“大股东操纵股东会”、“董事会形同虚设”、“独立董事不独立”、“监事会不监事”等突出问题。

本着“立足现实,尊重科学”的思想,本文从基本层面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治理结构;中国企业;基本分析ABSTRACT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in the world is American and British,Germany,Japan three typical legislation mode,each ha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and China's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the current legislative mode is set,should avoid disadvantages pay more than one.But the actual operation result is not optimistic problem is both China's company law is not specific,lack of maneuverability,more is that China's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on the overall architecture.There are serious defects in practice show the big shareholder control shareholders' board of directors such outstanding problems as independent directors is not independent of the board of supervisors is not supervisors spirit based on reality,respect the thought of science.This article from the basic level to these problems are analyzed,and on this basis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Keywords: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Chinese enterprises; Fundamental analysis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2 典型公司治理模式 (1)1.2.1 公司治理模式分类 (1)1.2.2 公司治理模式比较 (2)第二章中国公司治理结构分析 (3)2.1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现状分析 (3)2.1.1 公司治理结构的规定 (3)2.1.2 存在问题研究 (4)2.2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分析 (4)第三章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6)3.1 研究结论 (6)3.2 对策建议 (6)参考文献 (8)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近年来,公司治理机制已迅速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公司治理结构探究论文

公司治理结构探究论文

公司治理结构探究论文1关于公司治理对于公司治理的定义有很多种,Cohen和Hanno将公司治理定义为“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为确保财务报告过程的公正性所采取的监督活动”。

OECD在《公司治理结构原则)中定义:“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据以对工商业企业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

虽然有关公司治理与实务方面的问题还存在诸多差异。

但关于公司治理理论至少在以下几方面已达成共识:(1)公司治理结构是解决股东、董事会以及经理之间责、权、利关系的一种制衡机制;(2)治理的目标在于增加股东价值,实现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3)监督、风险管理、控制、激励与约束、目标、责任和权利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因素;(4)有效的治理需要有充分的资源来监督组织的控制和风险。

公司治理结构包括外部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公司治理结构。

它通过一整套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的或外部的制度来协调公司与利益相关者之间(股东、债权人、职工、政府等)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利益。

具体包括股权结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所构成的内部公司治理;也包括资本市场、经理人市场、政府架构等外部治理环境。

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规定了公司的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诸如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害相关者。

并且清楚地说明了决策公司事务所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

同时。

它还提供了一种结构,使之用以设置公司目标,也提供了达到这些目标和监控运营的手段。

也就是说,通过公司治理结构的安排,使因两权分离产生的目标差异所造成的代理成本尽可能降低。

2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股权结构的现状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目前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存在着诸如外部监控机制不健全、董事会功能和职能不够规范、行政干预过多,代理成本上升、经营者行为失控等一系列问题,股权结构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公司的经营激励、收购兼并、代理竞争、监督监管等诸多方面有较大的影响。

毕业论文—试论公司治理状况研究综述

毕业论文—试论公司治理状况研究综述

毕业论文—试论公司治理状况研究综述第一篇:毕业论文—试论公司治理状况研究综述试论公司治理状况研究综述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监管机构监管力度的加强,以及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治理质量要求的提高,上市公司更加注重改进自身的公司治理状况。

本文首先按行业、大股东性质,地区三方面对我国上市公司2009年的公司治理状况进行了介绍;接下来,分析了现在我国公司治理所存在的风险并在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论文关键词:上市公司公司治理评价公司治理状况一、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状况本文分别按行业、大股东性质、地区三方面对我国上市公司2009年的公司治理状况进行了介绍。

(一)中国上市公司分行业治理状况评价按照国家行业分类标准,对上市公司所处的13个行业门类和制造业中l0个大类进行分组,对样本公司的治理状况加以分析。

就公司治理状况而言,行业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以平均值而言,公司治理指数最高的是金融、保险业。

非金融类行业中,公司治理指数均值最高的为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公司治理指数均值低的行业为综合类企业。

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公司治理状况相对”落后”的房地产业、传播与文化产业、综合类上市公司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中国上市公司分大股东性质治理状况评价将样本上市公司,按照第一大股东最终控制人的类型,分为不同类型。

就样本均值而言,国有控股的治理指数最高;职工持股控股的治理指数较低。

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的治理质量稳定地好于民营上市公司。

可能的原因:一方面,国有上市公司中公司治理质量长期低劣的上市公司,由于诱发”治理风险”或者促使经营状况恶化,进而导致退市或者发生控制权转移;另一方面,我们发现治理状况相对较好的行业,都属于垄断和国有控股占主体的行业,这些行业都是关乎”国家经济命脉”的行业,由于政府对”国计民生”问题的重视,使得行使出资方权力的各级监管机构及审计、监督部门共同关注,因此,这类上市公司更加重视公司治理的”合规性”。

民营上市公司主要分布于制造业等市场化程度高的行业,由于市场竞争能够部分发挥对治理的替代作用,因此,民营上市公司相对于国有上市公司更加关注企业的”效率”和”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烟台南山学院公司治理学课程论文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关系研究姓名: xxx班级:xxxxxxxxxxxxxxxxxxxx学号: xxxxxxxxxxxxx论文成绩: xx摘要公司治理就是促使内部控制有效运行,保证内部控制功能发挥的前提与基础,就是实行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中担当的就是内部管理监控系统的角色。

通过对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概念以及发展现状的分析,针对二者相互关系及意义进一步展开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相互关系前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我国企业面对金融危机后的挑战,加强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已成为当前经济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可以说,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如同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一样,就是企业高效运营的基础。

有效的公司治理作为一种制度安排与设计,可以保证企业科学决策;而内部控制作为这种制度安排与设计下的重要内部控制机制与制度,有利于公司防范经营风险、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目标与相关法规制度得到有效遵循,也有利于公司治理的有效运行。

一、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一)内部控制1、内部控制的定义我国新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所称的内部控制,就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理层与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以下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2、内部控制的内容内部控制就是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程序、信息与沟通与监督五大要素组成的,只有当这五大要素都存在且有效时,我们才能判断企业的内部控制就是有效的。

(二)公司治理1、公司治理定义从本质意义上讲,内部治理结构就是指所有者与代理者之间的关系;从具体组织形式上讲,就是指股东会与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法律的角度上讲,就是指所有者与代理者之间基于特定法律法规而形成的一种契约关系。

2、公司治理的内容公司治理可以细分为内部公司治理与外部公司治理,本文中公司治理包括内部公司治理与外部公司治理两个部分。

具体而言,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主要包括:股东权利保护与股东大会作用的发挥;董事会的形式、规模、结构及独立性;董事的组成与资格;监事会的设立与作用;薪酬制度及激励计划;内部审计制度等。

从市场体系的角度瞧,公司外部治理机制主要包括:产品市场;经理市场;资本市场;并购市场;市场中的独立审计评价机制。

二、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内部控制就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标就是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公司治理就是内部控制设计与发挥有效性的制度基础与环境基础,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只能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完善公司治理机制需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在于公司治理的完善,内部控制的改进必须结合公司治理来进行。

(一)公司治理设定了内部控制的主要控制环境内部控制就是公司治理解决了股东、董事会、经理阶层及监事会之间的权责利划分之后,董事会与经理为了保证受托责任的顺利履行,而做出的主要面向次级管理人员与员工的控制,就是对公司内部的委托代理关系所实施的监督。

(二)公司治理的演进推动了内部控制的发展在我国,内部控制外延的拓宽正就是由于公司治理机制的变化所致。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经营管理人员缺乏自主权及会计人员的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决定着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国有资产的安全性。

内部控制框架在公司制度安排中担任内部管理监控的角色,成为公司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三)良好的内部控制就是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保证良好的内部控制就是实现企业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制衡关系的重要手段。

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债权人、工会等就是代表各利益相关方的权力机构,它们之间权力的制衡构成了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内部控制就是实现制衡的重要手段。

三、我国企业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现状(一)我国企业公司治理现状1、普遍存在股东大会虚设现象股份制企业的一切重大事项,如公司议程的变更,公司董事的任免,公司的解散与合并等,都必须经由股东大会作出决议;但就是我国目前的情况就是在众多股东中,只有极少一部分愿意参加股东大会并表达自己的意愿。

这常导致股东大会无法正常发挥功能。

2、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没有形成严格的权力制衡关系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就是要形成决策、监督与执行之间相互制衡关系,保证治理公司的权力不被滥用。

因此,各权力机构的人员一般不能交叉重叠。

而我国股份制公司权力层次中存在严重的职位重叠现象,董事长与总经理一人担当的情况非常普遍,尤其表现在由国有企业改制形成的公司。

这严重地影响了公司决策执行质量与市场经营风险分散原则,也就是导致我国企业决策失误、经营管理低效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3、经营者形成机制存在严重误差我国并没有形成一个能够提供、监督与考核经理能力与业绩的经营者市场,在国有大中型公司中,经营人员的产生基本上由作为所有者的政府部门按照计划经济体制的人事录用方法进行,使得经营者的形成机制失常。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1、由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缺乏规范从而导致内部控制不健全目前我国的情况就是:绝大多数公司,尤其就是由原来国有企业改制而成的公司,其法人治理结构普遍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股东大会、董事会与监事会等核心机构虚设,经营者行为得不到监控,并由此导致了公司内部人员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牵制,进而影响内部控制的实施与健全。

2、由于公司外部治理缺乏规范从而导致内部控制的监督与检查不力内部控制标准体系与法律规范体系的逐步确立与完善,需要规范合理的公司外部治理环境作基础,否则公司很难自觉地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

任何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的执行,都需要有外部规范的推动与监督。

四、加强内部控制,促进公司治理完善(一)进一步完善企业控制环境1、提高管理者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业务素质管理者的业务素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绝对重要的作用。

业务素质高低不同,对企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完全不同。

管理者的品行及管理理念也相当重要。

为企业制定的任何制度都不可能超越设立这些制度的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同样也无法超越那些创造、管理与监督制度的人的操守及价值观。

目前国内不少管理者价值观低下,无法以身作则带头严格遵守内部控制制度,滥用职权。

因此,应尽快提高企业管理者尤其就是国有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素质。

2、强化董事会在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核心地位首先要强化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其次就是实行独立董事制度;再者就是明确董事会内部分工,设立专门委员会,从而加强内部管理控制。

3、加快国有企业组织机构现代化建设必须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一个合理的组织机构主要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经理班子与监事会、股东会从资产所有者的角度做出重大决策,监督经营者的经营,有效地防止资产流失。

同时,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内部经营机构责、权、利分配合理。

(二)设立合理的关键控制点,组织好关键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就是确保管理阶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及程序,如核准、授权、验证、调节、复核营业绩效、保证资产安全及职务分工等。

控制活动在企业内的各个阶层与职能之间都会出现。

企业在制定控制活动时尤其要注意以下两点:(1)强化授权控制,把住各主要工作关口;(2)以预算控制为核心,加强内部财务控制。

(三)切实加强内部审计,强化内部监督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过程就必须被施以恰当的监督。

为此,一要合理定位内审机构;二要切实转变内审职能。

随着企业内控制度的逐步建立;三要努力改进内审方式。

总结综上所述,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之间既存在差异,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目前我国企业,包括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乏力与公司治理不完善就是两个突出的问题。

建立健全公司治理,保护投资者尤其就是中小股东利益就是当前资本市场发展的重大问题;而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保障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就是解决企业效率低下、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所在。

因此,管理当局在完善公司治理的同时,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以提高经营效率,防止舞弊行为。

尤其应当加强权责分派与授权控制、内部报告、内部审计与预算控制制度,以促进公司治理的完善与实施。

加强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应从完善公司治理出发,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防止少数人操纵公司经营与财务报告系统。

建立与完善内部控制就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下必然而且必需的选择。

因此,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加快步伐,早日建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以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1]吴本源、略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现代财经,2013,(4)、[2]李明辉、论内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广西会计,2012,(11)、[3]黄淑芬、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税务与经济,2012,(4)、[4]葛家澍、公司治理与对外报告、厦门大学学报,2011,(4)、[5]李维安,曹廷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理论模式与我国的选择,南开学报,2013、[6]樊行健、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J]、会计研究,2O12,02、[7]王立勇、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8]程新生、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互动关系研究[J]、会计研究,2014,04、[9]王永海、试论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财务控制[J]、审计研究,2010,03、[10]周晓蓉、我国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探讨[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