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4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已印)

合集下载

20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专题十四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_发展和近代以来的科技文第38讲 人文思想的起源和文艺复兴

20版高考历史人民版专题十四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_发展和近代以来的科技文第38讲 人文思想的起源和文艺复兴

(2)控制教育。特别是在最初几百年中,僧侣是唯一掌握文化知识的阶层,教会 是唯一设立学校的地方。 (3)精神奴役。首先是鼓励忏悔,即教徒定期把自己的思想和言行向教会的神父 坦白交代,求得上帝的宽恕;其次是宣扬禁欲主义,禁止教徒有人的各种欲望,认 为人要洗刷自己的“原罪”就要在一生中受苦受难,逆来顺受。 (4)迫害异端。在中世纪西欧,凡是和《圣经》或教会信条相抵触的言论或行动, 一概被罗马教廷斥之为异端,同地狱、魔鬼联系在一起。凡是属于异端的人,都 要受到宗教裁判的严厉惩罚。 5.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1)文艺复兴运动是14~17世纪欧洲发生的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 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彼特拉克 在文学作品中谱写了人性的欢歌
薄伽丘
《 十日谈 》讴歌人性,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 的等级观念,提出人类平等的思想
英国
莎士 比亚
《哈姆雷特》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8.实质:是一场 资产阶级 的新文化运动,是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9.影响 (1)积极影响 ①经济方面:有利于 资本主义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②政治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③思想方面: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桎梏,唤醒了人们的自我意识,宣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 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的启蒙思想打下了基础。 ④文艺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精湛的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 ⑤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认识和征服自然,注重科学实验和实践,推动了 近代自 .
③科技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步入蒸汽 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技术的出现,促使人类社会迈入了电气时代;以互联 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推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3)文学艺术: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世界文学艺术空前繁荣。不 同领域的文学艺术家们用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宝贵财富,表 达了对社会人生的思考。随着时代变迁,主流文学艺术形式也不断发生流变,具 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多元化的特色。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四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专题解析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四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专题解析版

专题十四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纵向梳理]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及其认识1.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

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B.批判宗教神学C.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D.促进思想解放C [“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是指统治者的权力受到严格限制。

启蒙思想家主张用理性取代专制和愚昧,建立自由和平等的理想社会,他们提出了民主制度的构想,要把统治者关进“笼子”,故C项正确。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仅仅是“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不符合材料对启蒙运动的进一步阐释,故A项错误;批判宗教神学是为了摆脱封建神学套在人类身上的精神枷锁,不符合“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故B项错误;D项与题意不符。

]二、近代欧洲三次思想解放潮流: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1.兴起原因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壮大。

2.各自特点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旗号,以人文主义为核心,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倡导个性解放。

宗教改革挑战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以反映时代特征的宗教理论实行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提出“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主权在民”,宣扬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

3.共同影响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思想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针对训练]2.“他们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

他们认为人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

”材料中“他们”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是( )A.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B.促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C.否定了宗教神学观念D.否定一切权威崇尚理性A [材料信息反映了文艺复兴的兴起,“他们”属于人文主义者。

文艺复兴运动冲击了宗教神权的束缚,故选A项。

专题十四第30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课件

专题十四第30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课件

(4)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
灵魂”
无类”,扩大教育的社会基础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一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不 影 开创了儒家学说,奠定了
同 响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 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 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一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一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5.希腊智者学派代表安提丰对待法律的方式是:众目睽睽下,
应尊重法律;无人在场时,随本性驱动行事。这主要表明
智者学派( )
A.没有法制观念
B.反对法律对人的束缚
C.忽视道德建设
D.处事灵活且实事求是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一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讲史料 史料 中西先哲表
人物 孔子
言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苏格拉底 遵道德、重公义、法律至上、法制为贵。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一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导读 根据史料中涉及的相同关键词分析两者的共同主张, 应是“德”——重视人的品德,两者关注的是人际关系。
考点一
主干梳理
高考调研
考点一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讲史料 史料 普罗塔戈拉有一句名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 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 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导读 史料表明智者学派并不关心神是否存在,因而也不 “希望知道神的存在”。通过反思自己,将人置于世界和 社会的中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摘要:从古代希腊到现今,几千年的历史,西方的人文精神随着古希腊的思想革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历史发展进程经历了产生、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

关键字:西方人文精神,起源与发展,古希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人文精神一词源自西方。

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狭义上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社会思潮,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

广义上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

它是西方哲学思想在两千多年探索一些不可解问题的过程中培育起来的一种精神。

周国平教授曾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确定为三个层次:一、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二、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

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西方的人文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含义,但其核心是与上述内容相一致的。

需要注意的是,人文精神是不同与人文主义的意识形态范畴。

人文主义一词,无论在古希腊罗马时代还是在文艺复兴时期,都没有出现。

英国学者布洛克认为,这一词汇迟至1808年才由一个叫做F.J>尼特哈麦的德国教育家在一次有关古代经典在中等教育中的地位的辩论中用德文“humanismus”杜撰出来,后来在乔治·伏伊格特写的一部著作中首先用于文艺复兴,书名是《古代经典的复活》,又名《人文主义第一个世纪》(于1859年出版)。

布克哈特在其1860年出版的名作《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一书中大量使用“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者”等概念,并做了深入的探讨。

英语“humanism”是从德文“humanismus”转译过来的。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专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考试说明》: 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1)智者学派:普罗塔哥拉的思想主张 (2)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2,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薄伽丘、莎士比亚的代表作;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2)启蒙运动 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的启蒙思想; 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发展
普:认为世间是非善恶无标准。
(2)善恶: 苏:形成了明确的善的概念,他反对忽视道 德,追求功利。
探究点二:古希腊产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 德的时代,中国出现了孔子、老子和诸子百家。
相同点: 强调道德和知识,追求个人品性的修养 孔子是为维护奴隶主专制,为了恢复周礼; 不同点:苏格拉底是为了挽救雅典民主制。
史实
2,14——18世纪的西方世界
政治 特 封建专制统治,代 资本主义萌芽 天主教会神 征 议制的确立与发 (14——15世纪); 学世界观, 展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人文精神的 特征 处在工场手工业时 发展 期(16—18世纪; 史实 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史 英:资产阶级革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 文艺复兴、 实 命成功、《权利 张与掠夺,英国开 宗教改革、 法案》、责任内 始工业革命 启蒙运动 阁制形成; 美国:北美独立 战争胜利,1787 年宪法
2,内容: 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具有初步的 民主色彩,但没有提出建立新社会制度的 主张,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欧洲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教权主 义,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整套政治 构想,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影响: 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 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 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欧洲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 思想动员,极大地推动了欧洲资产阶 级革命和改革,对亚洲革命运动也起 了促进作用。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于发展专题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于发展专题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一、梳理脉络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从自然哲学走向人文哲学、从以神为本走向以人为本、从自然法则走向道德法则三阶段。

在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中,西方人文精神从古代的朦胧而稚嫩发展到近代的明确而成熟。

1.智者运动,从自然哲学走向人文哲学。

对神的敬畏和崇拜,是人类社会早期共有的现象。

但希腊人却较早摆脱了宗教和神话的束缚,从自然界的角度去思考世界。

公元前5世纪,智者运动中有些学者把对神的关注转向人,试图从实际出发探究宇宙万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从普罗泰格拉到苏格拉底,从“人是万物的尺度”到“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腊人思考的重心由自然向人和社会倾斜。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从以神为本走向以人为本。

罗马帝国灭亡之后的一千多年间,在基督教会统治下,人的精神受到压抑。

14世纪以后,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并扩展到欧洲其它地方,在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取得累累硕果。

“文学三杰”薄伽丘、但丁和彼特拉克,艺术大师达·芬奇,戏剧家莎士比亚等文艺巨匠的作品,宣扬人性的力量,抨击教会的虚伪,闪烁着人文主义思想,越来越多的人从以神为本转为以人为本。

文艺复兴使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质疑。

1517年,马丁·路德在当地教堂门口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主张“因信称义”,否定教会权威和统治,千千万万的民众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

3.启蒙运动,从自然法则走向道德法则。

17世纪,启蒙运动最初产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德国等地,涌现出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等伟大的启蒙思想家。

他们提出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要自由也要自律等思想主张,把文艺复兴以来倡导的对人性的崇拜发展到对理性的崇拜,将反对基督教神学和神权扩展到反对整个封建专制制度,从推翻现实专制王朝统治到设想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1.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及其内涵2. 中国维新思想与法国启蒙思想的比较考点梳理一、“人是万物的尺度”1. 智者的启蒙(1)背景:公元前5世纪中叶,在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时期,随着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平民地位的提高及个人主义的成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出现。

(2)性质:反对旧的思想方法和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3)特点:言论内容和辩论方式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注重实利;否认绝对权威、怀疑神灵、敢于创新。

(4)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其观点的中心内容。

被视为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5)评价: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智者运动也被看做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2.苏格拉底(1)主张: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与智者运动一样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勇于捍卫自身的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

(2)评价①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②尊崇理性,追求思想自由,是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和战友。

3.人生而平等(1)由芝诺创立的斯多亚学派第一次系统论述了人“生而平等”,认为人与生俱来就带有理性并由此得出了人生而平等的结论。

代表人物塞内卡还说奴隶也具有和自由人一样的各种高尚品性。

(2)意义:斯多亚学派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二、人性的复苏1.古典文化的“再生”——“文艺复兴”(1)背景①政治上罗马帝国灭亡后,基督教在欧洲确立了神权统治。

②经济上:11世纪以后,西欧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城市的兴起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要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这与禁欲主义相矛盾。

③思想上:意大利的部分知识分子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掀起了“文艺复兴”。

(2)性质及矛头: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是欧洲出现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它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从恢复人性开始,矛头指向基督教的禁欲主义。

2.人性的启蒙(1)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2.(2012·新课标全国高考)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
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
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
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
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 源及其发展
2020/12/7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一、雅典民主政治 1.形成条件 (1)地理条件:三面环水,山峦分割,土地贫瘠。 (2)政治条件:小国寡民的城邦,平民与贵族斗争激烈。 (3)经济条件: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相对发达。 (4)思想条件: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人文精神萌发。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二、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 (1)实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2)核心: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3)代表:但丁的《神曲》、薄伽丘的《十日谈》、被称 作“人文主义之父”的彼特拉克。 (4)影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挑战; 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精 神枷锁。
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
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
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
的目的是
()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4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34讲蒙昧中的觉醒及神权下的自我训练1.(2016·湖州高一期末)被称为文艺复兴运动先驱,其作品赞颂了人的伟大,并率先揭露了教会的贪婪的是( )A.彼特拉克B.但丁C.薄伽丘D.莎士比亚2.(2016·温州高二期末)对右图小说配文字解说,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讽刺了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批判等级观念B.歌颂了仁爱和友谊,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C.论证了“神”高于一切,主宰一切D.宣传了古希腊罗马文化,要求建立民主政治3.(2015年10月浙江选考)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的主流思潮是( )A.基督教神学B.禁欲主义C.人文主义D.浪漫主义4.(2016年浙江名校协作体模拟)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一文中评价某次变革时说:“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这次“变革”()A.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B.鼓励人们追求现世的幸福C.呼唤人的彻底解放D.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5.(2016·宁波九校高一联考)某一时期宣扬“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通通被冲破”(马克垚)。

材料中“某一时期”是指( )A.13~14世纪B.14~17世纪C.17~18世纪D.19~20世纪6.(2014·浙江学考)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开始从基督教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主要诉求有( )①批判神权统治②鼓吹人性解放③主张“主权在民”④推崇浪漫主义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7.(加试)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这一主张( )A.否定了教皇的权威B.确立了民主原则C.彰显了道德的价值D.树立了人的尊严8. (加试)下图反映了古希腊神话的主要特点。

这一特点突出表明了( )古希腊神话中诸神雕塑A.古希腊人对神的敬畏和崇拜B.古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色彩C.古希腊哲学家主要研究“神”的本质D.古希腊城邦制度的高度发达9.(加试)古希腊的思想家们如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斯多亚学派的贡献最主要的是( )A.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B.重视神灵与权威人士C.“将哲学从天上带到人间”D.为人类勾画出美好的政治蓝图10.(加试)下列两位人物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A.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判断社会道德的标准B.不符合礼的事,就不看、不听、不说、不做C.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D.通过教育手段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11.(加试)(2016·绍兴高二期末)“宗教改革的遗产是多方面的,它引发了不同教义间的冲突和互不相容,并导致了一系列血腥的宗教战争。

由此造成西欧基督教世界的解体,迫使各宗教派别认识到任何一种教派要获得垄断地位是不可能的,因此各教派也都逐步学会了宽容……当然这一过程进展得很慢也很艰难,以至于到现在都还没有完成。

”作者意在说明宗教改革( )A.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肯定人的价值、地位C.使各教派认识到宽容的必要D.解放宗教束缚中的人12.(加试)下列各项,体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同点的是( )A.反对宗教信仰B.体现了人文精神C.否定教皇权威D.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13.(加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普罗泰格拉的一个著名的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材料二智者学派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伦理规范等,热衷于探讨政治和法律问题。

材料三奴隶制不合人性;追求所有人“平等”。

材料四角色——教师,任务——培养公私兼顾、能言善辩的好公民,目的——参与雅典的民主政治。

材料五苏格拉底以自知无知自豪,提出知识即美德。

“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知道的越多,才知道(的)越少。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至材料四分别概括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问题关注的侧重点。

(2)概括指出材料五体现了苏格拉底的什么哲学思想?(3)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关于人的价值的观点产生的社会根源是什么?(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文精神的理解。

14.(2016年9月金华十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意大利,意大利人,尤其是商人们产生一种欲望,即除了财富上的满足之外,会去追求另一种满足,即精神上的满足……意大利拥有古代罗马的一切,却唯独没有一样东西,那就是古罗马的文化——没有它的雕塑、绘画、建筑、诗歌、哲学、戏剧等等!于是,人们开始追思古代的文化了,这样,就引发了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钱承旦讲西方文化通论》材料二从历史上看,中国的文艺复兴曾有好几次。

……11世纪的伟大改革运动,随后出现的强有力的新儒家的世俗哲学,逐渐压倒并最终取代中世纪宗教,宋代所有这些重要的发展变化,可称为第二次文艺复兴。

……最后,17世纪对宋明理学的反叛,传统经学研究以语文学、历史学为进路,严格强调考证的重要性的新方法,在最近300年来的产生和发展,这些可称作第四次文艺复兴。

——胡适《中国的文艺复兴》(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有利条件,并概述“精神上的满足”的深刻内涵。

(2)根据材料二,指出胡适把“宋代的所有这些重要的发展变化”称为中国“文艺复兴”的主要理由。

写出“17世纪对宋明理学的反叛”中的三位重要人物,并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共同观点。

第35讲启蒙运动训练1.启蒙运动猛烈批判专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这场运动开始于( )A.英国、法国B.德国、荷兰C.葡萄牙、西班牙D.美国、意大利2.(2012·浙江学考)“本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权,全属合众国的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

”美国1787年宪法中的上述条款,主要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伏尔泰B.狄德罗C.孟德斯鸠D.康德3.(2016年9月绍兴适应性考试)中国古代思想界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

在欧洲启蒙运动中涌现的众多思想巨匠中,有着类似观点的思想家是( )A.伏尔泰B.洛克C.孟德斯鸠D.卢梭4.他是启蒙运动的领袖,他提倡自然权利学说。

在反对君主专制的同时,也赞成“开明专制”。

这里的“他”是( )A.孟德斯鸠B.洛克C.伏尔泰D.卢梭5.(2016年8月温州选考模拟)“怎样找到某种形式的结合,使这种结合能够动用全部成员的集体力量来保护其结合者的人身和利益;而且在这种结合下,每个人在和别人结合的时候并不是使自己服从于其他的人,而是仅仅服从于他自己……”。

卢梭认为“结合”的最好形式是( )A.建立集权统治B.实施直接民主C.实行三权分立D.订立社会契约6.(2016年浙江名校协作体模拟)在讲解某个思想概念时,有位教师引用了这几句话:“国家的意志是全社会的意志,每个公民在投票时,是一项神圣的举动,投票就是奉献自己……全体公民精神相通,死生与共。

”据此,推测这个思想概念有可能是( )A.社会契约论B.自然权利学说C.君权民授论D.三权分立学说7.启蒙运动起源于西方社会对思想自由的新要求,它是文艺复兴以来人文精神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与文艺复兴相比较,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①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②对人的崇拜发展到对理性的崇拜③将批判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④实现“人”和“社会”的双重觉醒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2016·温州高二期末)启蒙思想家们戮力同心地希望建一个理性、人道、世俗、自由、开明的新世界。

他们掀起的启蒙运动对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表现为( )A.开始了对自然的崇拜B.宣扬了人本身的彻底解放C.传播了禁欲主义D.歌颂了自然的人性9.(加试)洛克说:“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

”该材料可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A.有法律就有自由B.必须通过法律限制政府权力C.法治是自由的保障D.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10.(加试)洛克在《政府论》中说:“任何人放弃其自然自由并受制于公民社会的种种限制的唯一的方法,是同其他人协议……,以谋他们彼此间的舒适、安全和和平的生活,以便安稳地享受他们的财产并且有更大的保障来防止共同体以外任何人的侵犯。

无论人数多少都可以这样做,因为它并不损及其余的人的自由,后者仍然像以前一样保有自然状态中的自由。

”材料主要体现了作者的何种思想( )A.自由平等B.社会契约C.天赋人权D.人民主权11.(加试)“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对启蒙运动的最大贡献是( )A.提出思想自由B.强调人为中心C.倡导理性至上D.批判专制主义12.(加试)“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作出这一论述的思想家应该是( )A.孟德斯鸠B.伏尔泰C.卢梭D.康德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

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保罗·富尔《文艺复兴》材料二欧洲的启蒙时代,是伟大人物辈出的时代,他们是封建制度的批判者,是新的资本主义制度的设计者……他们的著作的确影响了世界许多地区的热爱思考和正义的人们。

——《马克思选集》(1)以文艺复兴时期的一部文学作品为例,说明文艺复兴“是一次精神的新生”。

(2)孟德斯鸠和卢梭都是当时启蒙思想家的杰出代表,他们分别为新的资本主义制度提出了怎样的设想?(3)结合近代美国的相关史实,说明近代资产阶级是怎样践行孟德斯鸠和卢梭上述主张的?14.(加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文主义者阿尔伯说:“太多的时候,落在人们头上的幸福或不幸取决于他们自己。

”——马克垚《世界历史·中古部分》材料二诗人但丁很早就说过:“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族,而落在个人身上。

”人文主义的鼻祖彼特拉克同样说过:“真正的高贵并非天成,而是自为的。

”——马克垚《世界历史·中古部分》材料三(卢梭在他的小说《新爱洛绮丝》中,借一位开明贵族之口说)在一个国家里,贵族只不过是有害而无用的特权。

你们如此夸耀的贵族头衔有什么令人尊敬的?你们贵族对祖国的光荣、人类的幸福有什么贡献?你们是法律和自由的死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