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复习

合集下载

第26讲 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26讲 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3.对文艺复兴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理解 (1)文艺复兴打破了欧洲思想文化界在宗教神学控制下万马 齐喑的局面。 (2)摧毁了教会的精神垄断。
(3)促进了欧洲近代思想、文艺及自然科学的产生及发展。
(4)为消灭封建制度和建立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思想基础。
4、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1)文艺复兴打着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旗帜,实际 上是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兴起。 (2)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反对的是封建的教会与宗教思想 ,并不是放弃基督教。文艺复兴主要侧重于使人获得或 满足基本的生理欲望,是对基督教禁欲主义的反叛;宗 教改革是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 ,把人们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
史论归纳
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相同点
对道德的 认识 民主 政治
智者学派
人类
苏格拉底
相同点 都体现人文主义精神,把研究的领域由神和自然转向了
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 对道德 作用,“人是万物的尺 的认识 度”,而各种知识是提高 人的能力的基础 主张民主政治,有些激进 民主政 学者还提出城邦公民应该 治 人人平等 强调知识的作用,道德的作 用,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 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
览知识纲要
记答题术语
(1)“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 心,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 醒。 (2)古希腊先哲强调人的价值,崇尚知识与智慧,追求真理 ,闪耀着理性探索精神的光芒,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3)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充分肯定人的尊严 和权威。
讲史料………………………………………… 论从史出
要点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史料一 关于神,我不可能感受他们如何存在或如何不存 在,我也不可能感知他们的形象是什么。 ——汪子嵩等著《希腊哲学史》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知识提纲--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知识提纲--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2024高考历史复习【必修3】专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③促使了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兴起④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⑤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二、宗教改革(16~17世纪)1、原因:(1)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天主教的权威受到质疑(2)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

(3)日益腐朽的天主教会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3、开始的标志:德意志维登堡大学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4、性质: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5、马丁路德主张:(1)只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无需购买赎罪券。

(2)每一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6、影响:①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解放了思想。

②形成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③使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④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补充]1、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内涵: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2、为什么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往往采取借助宗教反对天主教神学的方式来进行?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而天主教势力强大,根深蒂固,这就决定了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往往采取借助宗教反对天主教神学的方式来进行。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相同:(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4)与统治者的关系上相似: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

不同点:(1)在人的问题上: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2)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

专题六总结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专题六总结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本单元知识结构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过程(三次的思想解放运动)一.人文精神起源:公元前5—前3世纪希腊先哲1.智者的启蒙:古代西方人文精神产生。

2.苏格拉底:古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升华。

3.斯多亚学派:古代西方人文精神的顶峰。

二.人文精神复兴:14-17世纪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

三.人文精神成熟:17.18世纪启蒙运动,提倡理性主义。

第一课蒙昧中的觉醒一.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前人的思考:1.原始社会:蒙昧时代,没有意识人的存在2.神话时代:神主宰一切3.自然哲学: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公元前5—3世纪1.智者的启蒙:古代西方人文精神产生。

2.苏格拉底:古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升华。

3.斯多亚学派:古代西方人文精神的顶峰。

以下是两个年轻人的对话,请问:1.普罗泰戈拉哲学观点是什么? 你对此有何认识?2.智者哲学思想产生的背景是什么?阿菲尔:你上午去参加公民大会吗?阿里托:希波战争胜利后,我的葡萄酒生意一直很好,我正要赶往港口送货,然后参加公民大会。

阿菲尔:中午到我家讨论公民发言权问题,如何?阿里托:不行,我要去听普罗泰戈拉老师的课。

我想参加陪审法庭,但演说水平不够。

上次与你讨论的问题想好了吗?阿菲尔:“究竟是标枪,还是掷标枪的人,还是主持者对标枪刺死事件负责?”我思考很久,但没有结论!阿里托:我老师说,“人是万物的尺度”!“万物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道德标准”阿菲尔:对啊!你的老师也说“把时间耗在争论上,不利于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 再见!总评价: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苏格拉底的哲学观点是什么?斯多亚学派:人生而平等1.产生时间:公元前4世纪末至公元前3世纪初2.代表人物:创始人芝诺、西塞罗等3.哲学构成:物理学、伦理学、逻辑学4.主要观点:(1)宇宙中有普遍的规律,共同的理性,叫“逻各斯”,也就是自然法。

(2)人同自然界一样都产生于最高的理性——逻各斯(3)自然法支配下人人生而平等,精神上都是自由的5.意义:(1)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西方人文主义核心理论。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知识归纳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知识归纳

专题线索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蒙昧中的觉醒:智者运动起源前5世纪神权下的自我: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复兴14——17世纪专制下的启蒙:启蒙运动成熟17——19世纪一、人文精神的含义名称: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狭义: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①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②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③主张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禁欲主义。

广义:指欧洲开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

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二、智者运动:1、产生背景: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①经济基础:希腊工商业发达②政治条件:雅典奴隶制城邦形成和发展,民主政治活跃③人才结构:各地学者云集雅典城邦,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4平民地位提高○5个人主义成长○6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2、时间:公元前五世纪3、主要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4、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含义:万物存在与否,事物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

核心: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从关注神到关注人(否定神的权威,批判传统,敢于创新)。

影响: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奠定了西方人文精神的核心:人本思想。

4、评价:评价方法=唯物的+辩证的+历史的(评价类型题的答法)①随着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平民地位的提高,部分人开始打破以神为中心的传统观念,第一次肯定和强调了人的价值,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②但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有主观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倾向。

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三、苏格拉底:①认识你自己,1、涵义: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和渺小;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价值;人必须经过理性的思考才能正确认识自己。

2、意义:苏格拉底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是欧洲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②“知识即美德”,强调知识的作用,即知德合一;A、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复习课件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复习课件
文艺复兴更彻底。
二、中西比较
中国的人文精神
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 ; 明清进步思想家的“个性解放,思想批判”; 新文化运动的科学精神; 现代社会的“和谐社会” ……;
探究一:以孔子、苏格拉底为例简要比较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
前5世纪中西文明?
人物 项目
中国孔子
古希腊苏格拉底
政:诸侯争霸,分封制
时代特 征

人的注社重会道性德教育
己;重点强调人的独立和精神
挽救日益没落的社会制度修养
不同点:其创立的儒家思想后来成 他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
评价 孔苏发子格展为流在影从,拉中;世响有底君国其界;利强主传博文他于调统统大化被民人治思 的 史 尊主在出想精上为政社发文神具圣治会,化品有人的中根的格重发的本主,要展地上精真问精。位是神正;神权压觉成对对利制醒为探西责了重一索方任人要门知哲,的表研识学有个现究和产利性,“自生于发他人由深个展使”的远性。哲的理影学学性响
主教的束缚。
(根本原因)
⑷直接:教皇出售“赎罪券”,激起愤慨。(导火线)
2.开始标志: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3.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
信仰耶稣就可得救
《圣经》高于教会和教皇
否定教皇和教会的权威
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提的高权自利身地位,追求平
民族语言代替拉丁语言主持礼拜
等。
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还俗
⑶局限方面: ①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个人私欲的膨胀和社会混乱; ②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 ③没有完全否定王权、教权、没有合理的改变现实社会的方案
宗教改革
1.背景:
⑴思想: 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第六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发展

第六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发展

【归纳2】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比较项目
孔子
苏格拉底
目的
为奴隶制度服务,恢复周礼
挽救世风日下的雅典民主制
不 同 点
主张
①思想核心——“仁” ②主张为政以德,体现了民本思想 ③主张“克己复礼” ④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 扩大教育的社会基础
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 尺度” ②“美德即知识” ③“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知识体系:
本单元包括古希腊(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和近代欧洲(14-18世纪)人
文精神的起源、发展历程。 ●线索:
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思想蕴含人文精神的萌芽, 中世纪的欧洲,人文主义为宗教神学所压制。 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促成近代人文主义兴起 16世纪宗教改革促成近代人文主义发展 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促成近代人文主义走向成熟。 ●特征:
命题预测: 1、本单元在高考试题中占有一定比重,其中对古希腊人文主义思 想与启蒙运动考查的可能性较高。复习备考时应重视不同时期人文 主义的本质及特点,将启蒙思想家的主张与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 制的实践相结合,综合理解不同时期的思想解放潮流。 2、高考对本单元知识点的考查突出了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等核心 素养,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偶尔也有非选择题。
四、过程:14世纪首先开始于意大利;15世纪后期进入全盛;16世 纪向欧洲其他国家拓展。 五、主要成就: 1、前三杰(文学领域) (1)薄伽丘:《十日谈》 (2)但丁:《神曲》 (3)彼特拉克:《歌集》,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 问”,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 2、后三杰(艺术领域) (1)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2)米开朗琪罗:《大卫》 (3)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3、莎士比亚(英国):《哈姆雷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2017年江苏学测)布克哈特说:“精神枷 锁打破后,意大利人通过航海事业和科学研 究发现了新世界,而通过对自然美的欣赏和 自我感情的欣赏发现了自己。”对材料中“ 发现了自己”的理解正确的是 A.人性的复苏 B.理性的胜利 C.教权的退场 D.君权的消亡
(2016宿迁学测模拟)下列不属于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诉求的是 A.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 B.反对信仰宗教 C.追求物质享受 D.抨击教会腐败
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内涵:反对罗马教会的宗教特权,要求 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宗教自主权 ,建立符合资产阶级要求的新教 会。
(2015宿迁学测模拟)“文艺复兴的影 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把 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陈乐 民《欧洲文明十五讲》)“提高了一步 ”主要是指 A.开始追求现世的享受 B.放弃了对教会的信仰 C.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D.要求否定一切外在权威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打着复兴古代希腊 罗马文化的旗号,宣传资产阶级的思想主 张,宗教改革时期,资产阶级也是借助宗 教来反对罗马教会的宗教特权。
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形式说明了什么问题? 中国近代史上出现过相似或者不同的针对传统文化 的做法吗?
四、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弘扬 ——启蒙运动(17、18世纪)
14——18世纪,欧洲资本主
义的产生和发展,为思想解放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奠定了物质基础,之后,资产 阶级革命,工业革命轰轰烈烈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有 地展开,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的 一定的反作用 进一步发展。
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
萌芽
古希腊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是肯定人的 价值和作用,怀疑神,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兴起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是肯定人、 肯定人性要求把人和人性从宗教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 发展 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反对罗 马教会的宗教特权,进一步提倡人的个性解放。 弘扬 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把反封建、 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 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 度的高度。

复习课件 第2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复习课件 第2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10、欧洲的启蒙运动发生在法国大革命之前,为法国大 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这反映了思想启蒙运动和社会变 革的基本关系和规律,然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 命“补课”的性质,主要是因为它( )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B.彻底完成了辛亥革命未完成的任务 C.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的大旗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解决以下问题
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是西方向近代社会 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历史 作用上的一致性表现在( )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 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 2、启蒙学说发展了人文主义,这主要表现在
2、下列对于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中能够体现出其 “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的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认识你自己” C.“人生而自由,主权在民” D.“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3、“奴隶是人,不管其社会地位如何,他们的灵 魂中同样赋有人类的自豪、荣誉、勇敢和高尚的 品性。”这句话 A.抨击和批判了奴隶制度 B.明确提出人民主权的学说 C.强调了天赋人权的思想 D.包含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 4、《鲁滨逊飘流记》是18世纪上半叶欧洲颇受欢迎的 小说之一,小说描述了鲁滨孙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 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小说之所以受 欢迎是因为它反映了 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 B.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 C.反对专制和愚昧的启蒙思想 D.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要求
C、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寻人生真谛
D、提倡教化人民,改善人的灵魂
复习自学指导2——知识梳理
希腊、罗马文化
借助
资 文艺复兴 本 根 源 主 义 反 映 萌 宗教改革 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是文艺复兴和宗 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 文艺复兴时期提倡人文主义,强调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 价值和尊严,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崇尚理性和科学,反对封建
宗教禁锢;
欧洲宗教改革家不迷信传统、陈规,他们用人文主义宗教 观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
4、结果:宗教改革运动兴起,新教教派出现形成。
(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
5、实质:用资产阶级神学取代天主教神学,是新兴资
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封建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
动 6、影响:
⑴政治: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新教成
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臶;促进了民族国家形成 ⑵经济:没收了教会的大量土地和财产;促进资义发展 ⑶文化: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⑷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使西欧人基督教神权
认识:“认识你自己” 是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思考,体现 了对理性的尊崇、对思想自由的追求和道德的重视,丰富了 人文主义的内涵。
苏格拉底的哲学观点:美德即知识
勇敢是不是美德?
苏格拉底认为,如果勇敢不是基于知识和 智慧,“勇敢”到无法无天、无所畏惧,那 就会变成“鲁莽”这种罪恶。 认识:“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对道德问题的思 考,体现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⑴经济:14世纪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产阶级要求冲破天主教的思想束缚。
⑶思想:人们追求世俗生活的乐趣 ⑷文化:意大利保留了较多的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⑸人才:众多博学多才的学者。 2、概况: ⑴发源地:意大利(发展到整个西欧) ⑵矛头:基督教神学。
⑶旗帜:人文主义
3、文艺复兴主要代表及作品
做了思想上准备。
不同点:
①采取的斗争形式不同:
文艺复兴借助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 宗教改革借助宗教异端的形式
②兴起和开展的范围不同:
文艺复兴从意大利开始,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
宗教改革从德国开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社会运动和政治运动。
③产生的作用不同:
文艺复兴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 的产生; 宗教改革在思想和社会领域里都打击了封建势力,产生的新教还
1、相同点 ①探究的对象转向人 ② 在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追求自由 2、不同点: ①苏格拉底更强调人的道德反对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②反对智者学派的自我主义,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
探究二: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分析公
元前5世纪中叶古希腊出现智者学派的背景及条件。
历史剧、喜剧、 悲剧
《巨人传》 《愚人颂》 《堂吉诃德》

西
否定骑士制度
波 天 文 近代自然科 德 学
哥白尼
开普勒
太阳中心说 行星椭圆运 行规律 自制望远镜证 实日心说
动摇封建神 学基础
学的开端


伽利略
布鲁诺 培根
近代实验科学 奠基人
宇宙无中心
哲学

唯物主义研 知识就是力量 究方法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了 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重新采用古希腊 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
4、文艺复兴的评价:
★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
★积极方面: ⑴思想:促进了人类思想解放; ⑵文学艺术:产生了文化巨人和不朽名著; ⑶自然科学:人文主义提倡科学、注重实践,促进了 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⑷对后世影响:人文主义思想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运 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局限方面:

(2009福建文综高考)(37分) 材料二 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 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 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 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或世诬陷民” 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 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 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袁行霈《中华
“智者”:指专门教授雄辩术和修辞学的教师。 “智者运动”:指大约公元前5世纪中叶(相当于中国春秋战 国,“百家争鸣”开始)古希腊兴起的关心与人类自身密 切的相关问题的运动。
特点:
①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注重实利; ②倾向于相对主义与主观主义,又以逻辑方法作为辩论的 工具; ③怀疑神灵,否认权威,批判传统,敢于创新。 最主要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
莎士比亚 英国大文豪、语言大 师、戏剧家、诗 人,留下37部剧本和 154首14 行诗。
为什么要借助古典文化,而且作品的题材中也有关于宗教 的东西?
①封建势力强大; ②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较弱
如何认识文艺复兴运动影响?
领域
国家
代表人物
代表作成就
地位

文学

莎士比亚
拉伯雷 伊拉斯谟 塞万提斯
恩格斯曾经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 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岀来。 也有人认为:“文艺复兴就是复兴希腊 罗马的古典文化”。 你如何看待上述两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名义上:复兴古希腊、罗马的文化; 实质上: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
(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
1、兴起的条件 ⑵政治: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占统治地位;正在形成中的资
苏格拉底的哲学观点:“认识你自己”
① ② ③

⑤ ⑥ ⑦ ⑧
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 知道的越多,才知知道的越少。 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 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人总是追求幸福的。而美德归根结底会给人带来好处, 邪恶则总会给人带来坏处 。
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人文主义。
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人文主义要求把人和人性从神 及神学统治下解放出来,但并不是反对神及神学,而是强调神 及神学要为人服务,反对的是神权。






(2009福建文综高考)(37分) 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 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 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故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却童真,便 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 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 乎? ——李贽《焚书》 (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 时代背景。(12分) 主张:反对将儒学教条化;提出“童心说”;反对歧视妇 女。 时代背景: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倡导个 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现。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人文精神的内涵: 尊重人的价值,其核心内涵是人文 主义。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①萌芽—古代希腊的智者运动
②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人文主义) ③成熟—启蒙运动(理性主义)
什么是“智者”、“智者运动” (时间、研究对象、 特点)?智者运动最主要的代表及主张是什么?有何 影响?
阶段 国家 代表及作品
兴起
初期 三杰
意 大 利

丁(先驱) 《神曲》 《十日谈》(人曲)
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歌集》
薄伽丘 美 术 三 杰
米开朗琪罗 《大卫》
达· 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高潮
英国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初期薄伽丘与晚期莎士比亚的比较: (《十日谈》与《哈姆雷特》) 共同:宣扬人性、歌颂人的价值、强调人的尊严 差异: 前者注重人性中的本能;后者更崇尚人的理性 反映了什么? 文艺复兴从初级(质朴) 高级(高雅精致)发展
2、古希腊城邦政治制度的先进和民主 政治发展的需要
3、公民的基本素养—人才、思想基础
智者运动兴起
4、自然条件优越、对外交流频繁、 文化多元化——重要前提
5、与希腊先哲的探索有关
探究三、从苏格拉底(约前469—前399年,略晚于孔子、 略早于孟子)的主张中比较与智者的异同点
⑴背景: ①智者学派追求功利,忽视道德。 ②雅典政治的弊端导致政局动荡。 ⑵主张: ① “认识你自己”(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 ② “美德即知识” (反对智者学派重功利,为了重建人们的道德观) ③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对伯利克利时期民主制繁荣不以为然。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含义:
1、肯定人、注重人性,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 解放出来。
2、宣扬人的自由意志和个性自由的发 展
3、要求现实生活和尘世的享乐。
它与宗教神学的区别
宗教神 学 人文主 义
以神为 禁欲主义 等级 蒙昧主 中心 观念 义 以人为 享受 自由 理性和 中心 现世的幸 平等 科学 福
的发展
⑷直接:教皇出售“赎罪券”(导火线)
2、开始标志: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二、宗教改革
3、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 ⑴核心:信仰上帝即可得救(因信称义) ⑵人人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与 上帝直接沟通 ⑶《圣经》代表着理性与思想自由 ⑷否认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威 ⑸简化宗教仪式 ⑹教会从属于国家
⑴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个人私欲的膨胀和社会混乱; ⑵ 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 ⑶没有完全否定王权、教权、没有合理的改变现实社会的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