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退行性变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脊柱退行性疾病课件

脊柱退行性疾病课件
52
ACDF(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
ACCF(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 前路颈椎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
ACCF+ACDF
颈椎经后路单开门手术
颈椎经后路单开门手术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Disc Replacement (颈椎间盘置换术)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结核
鉴别要点在于本病 患者下午多有低热( 37.5~37.8℃),体 重减低,血沉加快, 肺部多有原发病灶。
13
X线表现 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或有韧带钙 化,生理曲度变直等。
14
(二)神经根型 是引起根性受压的原因不同可轻重不一。主要 由髓核突出所致。最常见的为根性痛,其范围与受累 节段的脊神经分布一致。
15
颈神经根损害的症状和体征
神经 根 颈5 颈6
疼痛部位
肩部及上臂 外侧 前臂桡侧
感觉改变部 位 上臂外侧
7
(二)椎间盘:
是连接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 • 纤维环:多层同心圆排列的纤维软骨 构成,前部稍宽,质坚韧。 • 髓核:柔软富有弹性的胶状物,位于 中央稍偏后。 • 作用:连结;缓冲
8
三、病因病机
( 一)
外因
各种急性外伤或慢性劳损可造成椎间盘、韧带、后
关节囊损伤,从而使脊柱稳定性下降,促使颈椎发生代
图1:美敦力公司,Prestige LP假体,非限制型球窝钛-陶瓷表面结构假体; 图2:美敦力公司,Bryan假体,非限制型钛合金假体,假体表面有聚乙烯孔膜覆盖 。
图3:synthes公司,ProDisc-C型假体,金属对超高分子聚乙烯关节 ,可通过龙骨将该假体铆定在椎体终板上。

第十章 脊柱病变 ppt课件

第十章 脊柱病变  ppt课件

ppt课件
13
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病CT、MRI表现 A.颈椎CT横断位:颈椎后纵韧带钙化,脊髓受压,椎管前后径变窄;B.颈椎MRI 矢状位T2WI:C5~6节段椎管狭窄,脊髓受压,C6~7节段脊髓内条形脊髓水肿高信号 (白箭)
ppt课件
14
第二节 椎间盘退行性变
椎间盘退行性变包括髓核退行性变、透明软骨终板退行性变和纤维环 退行性变。腰椎间盘退行性变较多见,尤其腰4~5及腰5骶1最常见;其次为 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其中颈4~5、颈5~6及颈6~7多见;胸椎间盘退行性变少 见。
ppt课件
6
脊椎退行性变X线表现 A.C6、7 椎体边缘骨质增生肥大,骨桥形成(白箭);B.L3~4椎间盘内条形气体低密度影 (白箭),腰椎椎体边缘骨质增生肥大;C.L1、2、3椎体边缘骨质增生,L2~3椎间隙变窄, L5 椎体滑脱(白箭)
ppt课件
7
二、影像学表现
(二)CT表现 1.椎间盘向四周均匀膨出于椎体边缘,外周可有弧形钙化。硬膜囊前 缘及椎间孔内脂肪可受压,脊髓可有或无受压移位,椎间盘出现真空征和 髓核钙化,Schmorl结节形成。 2.椎间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增生、硬化、变形,关节面下方可见囊 性变,关节突变尖及椎间关节内积气。 3.黄韧带肥厚、钙化,硬膜囊侧后缘受压、移位;后纵韧带肥厚、钙 化或骨化。 4.椎体骨结构改变多表现为椎体边缘唇样增生、硬化。 5.椎管、椎间孔及侧隐窝的继发性狭窄,脊椎前、后移位或异常旋转。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第一节 脊椎退行性变
脊椎退行性变(degenerative spinal diseases) 为骨关节退行性疾 病中常见疾病,多为生理性老化过程,尤其是活动度较大的下颈椎、下胸 椎和腰椎。

脊柱退行性病变的诊断PPT课件

脊柱退行性病变的诊断PPT课件

34
椎间盘突出症分类
--
35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临床特点 1.主要症状为腰痛伴下肢放射痛,受
累肢体麻木。
2.主要体征为腰平直,直腿抬高试验 阳性。
3.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多见于青壮年。 4.好发于腰4-5及腰5/骶1。
--
36
腰椎间盘突出
[病理]按突出程度分:
(1)内纤维环破裂,髓核挤压外纤维 环,椎体后缘骨膜和后纵韧带向外膨出;
椎骨内含脑脊液、脂肪及其他软组织, 衰减值范围在-200--+50HU,环绕椎骨周 围的骨骼衰减值范围在+180~+1000HU
骨质与椎管内容物之交界区称为骨—软 组织界面,衰减值范围为+50~+180HU。
进行椎管测量应注意选择窗位。窗位不 同可以造成0--10mm测量差异。测量骨间 距窗位选用250--300HU
3、交感神经型:症状复杂:头痛、 心慌、耳鸣
4、椎动脉型:头转眩晕、恶心、
呕吐
--
6
常规X线诊断颈椎病
1.颈椎曲度变直、反屈 2.颈椎序列改变 3.椎间隙变窄 4.椎体及小关节骨质增生 5.椎间孔狭窄 6.小关节紊乱 7.后纵韧带、项韧带钙化或骨化
--
7
常规X线表现
--
8
正常颈椎-钩椎关节
--
脊椎狭窄症
2.外侧型(椎间孔)狭窄 (1)外侧型(椎间孔)狭窄累及穿出
神经,因为后者在椎间孔上部、椎弓根 下经过。椎盘退行性疾病所产生的改变 使椎间孔上部狭窄。
(2)上关节突前上方的骨赘导致对穿 出神经的侵犯,甚至很严重。
--
23
脊椎狭窄症
(3)椎间孔狭窄可由于骨折所致, 椎体骨碎片延及后方外侧个神经孔。其 他原因有还脊椎崩裂、脊椎侧弯并有椎 体压力性肥大。

脊椎退行性变

脊椎退行性变
辅助器具:使用 腰围、颈托等辅
4 助器具,减轻脊 椎压力,缓解疼 痛
手术治疗
01
手术目的:减轻疼痛,恢复 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03
手术适应症:保守治疗无效, 病情严重,严重影响生活质 量
05
术后康复:康复锻炼,药物 治疗,定期复查,避免过度 劳累
02
手术方式:椎间盘切除术、 椎体融合术、椎弓根螺钉固 定术等
01
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02
加强腰部和背部肌肉的锻炼,如游泳、瑜伽等
03
保持适当的体重,及时发现并纠正脊椎问题
定期检查
及时发现脊椎退行 性变,及早治疗
定期进行运动锻炼, 增强脊椎健康
定期进行脊椎检查, 了解脊椎健康状况
定期进行脊椎保养, 预防脊椎退行性变
疼痛
腰背痛:最常见的症状, 表现为持续性钝痛或刺 痛
颈部痛:颈部肌肉紧张, 活动受限,疼痛可放射 至头部和手臂
腿部痛:坐骨神经痛, 表现为腿部麻木、刺痛
或灼痛
手臂痛:上肢神经受压, 表现为手臂麻木、刺痛 或灼痛
头痛:颈椎退行性变可引 起头痛,表现为持续性钝
痛或搏动性疼痛
肌肉无力:肌肉力量下 降,活动受限,可影响
04 辅助器具:使用腰围、颈托 等辅助器具,减轻脊椎压力, 保护脊椎健康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 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 菜水果,补充钙质和维生素
保持适当的运动,如游泳、瑜 伽等,增强肌肉力量和柔韧性
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熬 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加强锻炼
日常生活
活动受限
01
02
03

脊椎退行性变PPT成品

脊椎退行性变PPT成品
周围反应性骨质硬化
3. 分型 后正中型:脱出的椎间盘居后方
正中,硬膜囊前缘受压内凹, 严重时可使硬膜囊变扁、闭塞, 脊髓受压移位 后外侧型:侧隐窝或椎间孔前后 径缩短,神经根受压移位 外侧型:较少见
诊断与鉴别诊断
表现特殊,一般不用鉴别 返回
椎管狭窄
椎管狭窄
是指构成椎管的脊椎、 软骨和软组织异常, 引起椎管有效容积减 少。
病因、病理:
多为自然老化——退行性变(内因), 其次外伤 (外因)。 分型:依部位不同可分为后正中型、后外侧型和外 侧型。以后外侧型多见。(有临床症状)
➢也有少数向前方或侧方突出者,称椎管外椎间盘突 出。髓核可经相邻上下椎体软骨板的薄弱区突入椎 体松质骨内,形成椎体上下缘黄豆至蚕豆大小的压 迹,称之为Schmorl 结节。 (常无临床症状)
此PPT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编辑增删页面
脊椎退行性变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友情提示
感谢您不吸烟 手机调成静音 欢迎随时提问
病理
脊椎退行性变包括: ①椎间盘退行性变:纤维环、髓核、软骨终板 ②椎体退行性变:相邻椎体发生水肿、脂肪沉 积和骨质增生。 ③椎间关节退行性变 ④韧带退行性变:韧带受力增加,出现纤维增 生、硬化、钙化或骨化。 ⑤继发性改变:椎管、椎间孔及侧隐窝的继发 性狭窄等。
临床与病理
关节软骨细胞的变性、坏死(透明度混浊,弹性下降 ,坏死后不易修复)。急性:疼痛剧烈
①反应性增生:软骨细胞的增生、骨化、硬化;骨性 边缘骨质增生、骨赘形成
承重时可有变 形,凹陷,裂缝
关节液充填
④软骨/骨赘脱 落,形成游离体
②关节间隙变窄
③假囊肿形 成,边缘可有 硬化
⑤关节疼痛; 刺激关节囊: 纤维化骨化

脊椎退行性变护理课件

脊椎退行性变护理课件
药物治疗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头痛、过敏 反应等,应密切观察并及时就医。
注意事项
在使用药物治疗期间,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监测肝肾功能 等指标,避免长期使用或滥用药物。
PART 05
脊椎退行性变的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
手术适应症
对于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脊椎 退行性变患者,如腰椎间盘突出、颈 椎病等,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保持直立,双肩放松,避 免长时间单侧倾斜或扭曲 身体。
睡姿
选择合适的床垫和枕头, 保持仰卧位,使颈部和腰 部得到步、慢跑、游泳等, 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和全 身肌肉力量。
伸展运动
如瑜伽、普拉提等,有助 于拉伸肌肉和关节,提高 柔韧性和平衡能力。
力量训练
如举重、俯卧撑等,有助 于增强脊柱周围的肌肉力 量,减轻脊柱负担。
分类
根据病变部位和程度,脊椎退行 性变可分为颈椎退行性变、腰椎 退行性变、胸椎退行性变等。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年龄、遗传、职业、生活习惯、外伤等因素均可导致脊椎退行性变。
病理机制
随着年龄增长,脊椎间盘水分减少、弹性降低,易发生膨出或突出;关节软骨 磨损、骨质增生,导致关节活动受限;肌肉萎缩、力量减弱,影响脊椎稳定性。
功能锻炼
进行针对性的功能锻炼,如瑜伽、 太极等,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 关节稳定性。
日常生活活动指导
指导患者调整日常生活习惯,如 正确坐姿、站姿、睡姿等,以减
轻脊椎负担。
心理支持与护理
心理疏导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脊椎退 行性变,减轻焦虑和恐惧。
情绪支持
给予患者情绪支持,鼓励他们保持乐观的心态,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临床表现与诊断

脊柱退行性病变PPT课件

脊柱退行性病变PPT课件
1、椎间盘膨出 2、椎间盘突出(中央型、外侧型、远外侧型)
14
Company Logo
脊椎退行性变

椎小关节病
椎体边缘 骨赘形成
15
Company Logo

椎小关节退行性改变
16
Company Logo

4
Company Logo

5
Company Logo

6
Company Logo

椎小关节解剖
7
Company Logo

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脊柱退行性病变
LOGO
主要内容

1. 椎间盘及椎小关节解剖 2. 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3. 椎间盘突出症分类 4. 脊椎退行性病变
5. 椎管狭窄
2
.
椎间盘解剖

软骨 终板
层状明软骨
纤维环
复杂的纤维和纤维软骨样结构,分为 内、外纤维环
获得性椎管狭窄
脊椎退行性变 椎间盘退行性变 脊椎滑脱 黄韧带肥厚
17
获得性椎管狭窄
Company Logo
椎间盘 硬膜囊 小关节
黄韧带

获得性椎管狭窄
椎间盘 硬膜囊
小关节 黄韧带
18
Company Logo

19
Company Logo
髓核
由纤维软骨和基质构成
3
Company Logo

椎间盘神经血管分布
纤维环周围有来自节段性动脉分支的小血管穿入,多在椎 间盘的前后缘。 椎间盘的神经分布与血管相似,在纤维环的周边有丰富的 神经末梢。 前部和两侧部主要接受窦椎神经的纤维。 窦椎神经多发自脊神经后支,也可发自总干,接受交感神 经小支后经椎间孔返回椎管,故又名返神经。

【影像诊断课件】脊柱退行性疾病

【影像诊断课件】脊柱退行性疾病

椎间盘游离
椎间盘游离 --纤维环、后纵韧带均不完整,疝入硬膜外间隙 --后纵韧带完整,但远离病变椎间隙向上、向下
椎间盘后移位
中央型 旁中央型 椎间孔型 椎间孔外型
椎间盘后移位
解剖三要素
髓核位于后部 后部纤维环纤维少 后纵韧带薄弱
椎间盘后移位
椎间盘膨出 椎间盘疝
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脱出 椎间盘游离
椎间盘后移位
椎间盘膨出
纤维环完整 椎间盘向环状骨突周围膨隆(180°-360°) 椎间盘外缘-椎体外缘间距<3mm
椎间盘疝
局限性与宽基底椎间盘疝
椎间盘后移位
脊柱退行性疾病
脊柱退行性疾病并发症
对线异常(曲度、序列) 椎间盘移位 滑膜囊肿 椎体的节段性硬化 椎间盘钙化或骨化 椎管狭窄
椎间盘移位
向前移位
变形性脊椎病
向后移位
椎管内移位
向上、下移位
正上、正下-Schmorl结节 前下-椎缘骨 后下-椎体后缘软骨结节
椎间盘后移位
椎间盘后移位
椎间盘疝(局限性与宽基底)
椎间盘突出
局限性(头-尾高度低于椎间பைடு நூலகம்)、宽基底 纤维环部分不完整 疝出椎间盘后缘覆盖纤维环
椎间盘脱出
与髓核相连
窄基底 纤维环不完整,但后纵韧带完整 疝出椎间盘后缘覆盖后纵韧带
与髓核不连(椎间盘游离)
椎间盘后移位
纤维环撕裂,不会超过椎体后缘
椎间盘疝
椎间盘突出与脱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2、椎间盘膨出
是指变性的椎间盘纤维环松弛但尚完整, 纤维环超出椎体终板的边缘。 CT、MRI表现
CT、MRI表现
(1) 椎间盘边缘匀称而弥漫膨隆,并超出椎 体骨板,呈椎间盘密度(信号)影;
(2) 相应椎间盘有 不同程度的变性;
(3) 硬膜外脂肪层 清晰,硬膜囊无明显 受压变形。
3、椎间盘突出(脱出)
病因、病理:
多为自然老化——退行性变(内因), 其次外伤 (外因)。 分型:依部位不同可分为后正中型、后外侧型和外 侧型。以后外侧型多见。(有临床症状)
也有少数向前方或侧方突出者,称椎管外椎间盘突 出。髓核可经相邻上下椎体软骨板的薄弱区突入椎 体松质骨内,形成椎体上下缘黄豆至蚕豆大小的压 迹,称之为Schmorl 结节。 狭窄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 获得性者系由各种原因引起椎骨肥大增生(骨性 狭窄)和软组织增厚(软狭窄)所致。 依狭窄部位可分为 ①中心型椎管狭窄;②周围 型:侧隐窝狭窄和椎间孔狭窄。 2.临床表现 本病起病隐匿,发展缓慢,多在 30~40岁以后出现症状。依狭窄部位不同,压迫 脊髓或神经根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各不相同。
椎间盘变性、膨出、突出
MRI
对显示钙化、含气、 骨质增生不如CT敏感。
椎间盘变薄、信号降 低等
返回
椎间盘病变
椎间盘病变
椎间盘病变与椎间盘的退行性变、 损伤等因素有关,以腰椎最为多见, 颈椎次之,胸椎很少见。可分为
椎间盘变性 椎间盘膨出 椎间盘突出和脱出(髓核游离)
1、椎间盘变性
椎间盘及其纤维环含水量减少,弹性 降低。20 岁以下的正常人椎间盘髓核 含水量为85%-90%,随年龄的增长, 含水平量片减表少现。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脊椎退行性变
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病理
脊椎退行性变包括: ①椎间盘退行性变:纤维环、髓核、软骨终板 ②椎体退行性变:相邻椎体发生水肿、脂肪沉 积和骨质增生。 ③椎间关节退行性变 ④韧带退行性变:韧带受力增加,出现纤维增 生、硬化、钙化或骨化。 ⑤继发性改变:椎管、椎间孔及侧隐窝的继发 性狭窄等。
CT上密度低于骨骼但高于硬膜囊; MRI上信号低于脂肪而高于脑脊液。 ②可钙化,CT上易于显示 ③脱出:于椎间隙上或下方层面可见 突出的椎间盘
2.间接征象 ① 硬膜囊外脂肪层消失,系最早
出现的变化 ② 硬膜囊受压变形,神经根被推
压移位 ③ 側隐窝、椎间孔或椎管变窄 ④周围骨结构改变:突出的髓核
临床表现
本病多发生于30~50岁,男性多于女性。 主要为局部刺激症状及脊髓、神经根的压 迫症状。临床症状和体征依突出部位不同 而异,如肢体感觉和运动异常。
椎间盘突出概念:指椎间盘髓核或部分软骨 盘穿过纤维环向椎管内凸出。 分型:后正中型、后外侧型、外侧型。 CT、MRI表现
CT、MRI表现:
1.直接征象 ① 硬膜囊外可见突出的椎间盘影,密 度(信号)与相应椎间盘一致:
影像学表现
CT:扫描层面需平行于椎间盘。①椎体、椎间
关节增生及黄韧带、后纵韧带钙化或骨化,椎间
盘膨出或突出。②椎管、椎间孔及侧隐窝狭窄、
变形。③硬膜外脂肪受压、变形或消失。④硬膜
囊前或侧后缘受压、变形、移位。

椎管测量
狭窄(mm)
矢状径线 颈椎管<10 腰椎管<15
椎弓根间距
<20
侧隐窝及椎间孔宽度 < 2
④韧带退行性变: 韧带钙化 ⑤椎间盘退行性变: 椎间隙变窄, 含气,
钙化 ⑥继发性改变: 椎管、椎间孔狭窄等
CT:
CT:①②③同平片(定位像观 察) ④⑤ ⑥显示更清。 黄韧带肥厚、钙化:椎板内侧 高密度影,硬膜囊侧后缘受压、 移位。 后纵韧带肥厚、钙化或骨化: 椎体后缘椎管前壁的圆形或椭 圆形高密度影,边缘清楚
周围反应性骨质硬化
3. 分型 后正中型:脱出的椎间盘居后方
正中,硬膜囊前缘受压内凹, 严重时可使硬膜囊变扁、闭塞, 脊髓受压移位 后外侧型:侧隐窝或椎间孔前后 径缩短,神经根受压移位 外侧型:较少见
诊断与鉴别诊断
表现特殊,一般不用鉴别 返回
椎管狭窄
椎管狭窄
是指构成椎管的脊椎、 软骨和软组织异常, 引起椎管有效容积减 少,压迫脊髓、神经 和血管结构而引起一 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 征。
返回
退行性骨关节病
退行性骨关节病也称骨性关节炎 是以动关节关节软骨退变、关节面和其 边缘形成新骨为特征的一组非炎症性病 变。
病因
病因不明:新陈代谢、外伤等 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最多见,关节软骨自然退行性变 活动、负重大关节——髋、膝关节,腰椎、 下胸椎 临床上原发性者发病缓慢,以关节活动不灵、 疼痛为主要症状。 继发性:外伤、炎症等各种引起关节软骨变 性或破坏。
X线:本病可侵犯全身关节,以承重大关节为著
① 关节间隙不均称性狭窄 ② 关节面变形,骨赘、骨桥 ③ 关节面下假囊肿,边缘可硬化 ④关节囊内可有游离体 ⑤关节骨质稀疏,周围钙化
临床与病理
关节软骨细胞的变性、坏死(透明度混浊,弹性下降 ,坏死后不易修复)。急性:疼痛剧烈
①反应性增生:软骨细胞的增生、骨化、硬化;骨性 边缘骨质增生、骨赘形成
承重时可有变 形,凹陷,裂缝
关节液充填
④软骨/骨赘脱 落,形成游离体
②关节间隙变窄
③假囊肿形 成,边缘可有 硬化
⑤关节疼痛; 刺激关节囊: 纤维化骨化
CT表现
MRI表现
平片表现
多无异常发现,或椎间隙稍 变窄、含气、钙化。 椎体边缘出现骨赘
钙化
含气
CT表现
可无异常发现。 椎间盘可因脱水而变脆、 碎裂,中间含有气体, 即所谓“真空现象”或 “真空征” 。 CT发现椎间盘含气、钙 化比平片敏感。
MRI表现
易于发现椎间盘的变性。 椎间盘信号减低,以 T2WI 明 显 , 其 中 可 见 不规则的斑点状高信号 “真空现象”在所有序 列均表现为低信号。
临床表现
本病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或只有颈、 腰背部僵硬或(和)疼痛。并发椎间盘膨出、 突出、椎管狭窄和脊椎滑脱等病变时, 常压迫脊髓、神经根和血管,引起相应 症状和体征。
X线:
①生理曲度变直、反曲或侧弯, 不稳或 滑脱等
②椎体的退行性变: 骨质增生、 硬化、 骨赘、骨桥形成
③椎间关节退行性变:间隙变窄, 关节面硬化,关节突变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